手机阅读

最新极地地区导游词(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9:21:35 页码:9
最新极地地区导游词(汇总9篇)
2023-11-25 09:21:35    小编:zdfb

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高未来的表现。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和亮点,对于次要内容可以简洁处理。这是一些健身锻炼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一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

你们好!

今天,我带诸位游览一下苏州古典园林。请大家自觉保持园内清洁。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被人们称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藕园。盛夏来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接着,我们看到的是沧浪亭。有这样一副对联写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幅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

下面的艺圃、狮子林和退思园更是园中精品。苏州园林处处有景,景中有景,仅凭三言两语是囊括不了的,还得各位细细品味。

文档为doc格式。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三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四

3.英国国王为什么是女性?答案因为英国男士都是绅士讲究女士优先。

4.什么东西要藏起来暗地里用,用完之后再暗地里交给别人?答案:底片。

6.什么时候,时代广场的大钟会响下?答案:该修理的时候。

9.哪种比赛,赢的得不到奖品,输的却有奖品?答案:划拳喝酒。

11.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答案:兽医院。

12.四个加起来为什么等于?答案:+/=。

13.什么时候有人敲门,你绝不会说请进?答案:上厕所的时候。

14.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为什么?答案:黑鸡厉害,能下白蛋,白鸡下不了黑蛋。

17.这冰看起来就好像是张铝箔(四字成语)?答案:如履薄冰(如铝箔冰)。

19.什么雨可以淋死人?答案:枪林弹雨。

20.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着看电影?答案:因为站着看脚会酸。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五

一、知识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

2.知道两极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差异及代表动物。

3.能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并能说明在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二、知识结构: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

2.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

3.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学考察实验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

三、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2.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

3.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

4.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

a欧洲    亚洲  北美洲。

b亚洲  北美洲   大洋州。

c.欧洲 北美洲 亚洲。

d.北美洲 亚洲  欧洲。

二、综合题。

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是_________岛,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峡,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

(2)c处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属_________国家,f地是北极地区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比南极温暖。

b.风力比南极大。

c.降水比南极多。

d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开发。

(1)图中大洲名称。

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

e是__________,。

我国两个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极地区被成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

(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六

伊犁地区位于自治区西部,伊犁河上游。全县总面积55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11.54万人(少数民族142.03万人)。

目录简介历史沿革简介。

为旧区划名,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历史沿革。

1975年设立伊犁地区,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伊犁地区驻伊宁市。原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和伊宁(驻吉里圩孜)、尼勒克、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霍城(驻水定)等7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划归伊犁地区。辖1市、7县、1自治县。1979年,撤销伊犁地区,所属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1984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伊犁地区,辖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伊宁市、伊宁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伊宁市。1985年正式成立。,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伊犁地区总人口2082577人。其中:伊宁市357519人、伊宁县385829人、察布查尔县161834人、霍城县333013人、巩留县153100人、新源县269842人、昭苏县145027人、特克斯县133900人、尼勒克县142513人。3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撤销伊犁地区,变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管理体制。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伊犁地区。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七

一、知识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

2.知道两极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差异及代表动物。

3.能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并能说明在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二、知识结构: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

2._______是南极的象征,________是北极的象征.

3.________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目前,已有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学考察实验站.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___________,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

三、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2.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

3.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

4.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

a欧洲    亚洲  北美洲   。

b亚洲  北美洲   大洋州。

c.欧洲 北美洲 亚洲。

d.北美洲 亚洲  欧洲。

二、综合题。

1.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是_________岛,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峡,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

(2)c处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属_________国家,f地是北极地区气候最温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比南极温暖。

b.风力比南极大。

c.降水比南极多。

d矿产资源还未得到开发。

(1)图中大洲名称。

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

e是__________,。

我国两个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极地区被成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

(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八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景区先后荣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旅游行业最佳诚信单位”、“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等称号,导游科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殊荣。

极地地区导游词篇九

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教学反思。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教学反思《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神秘的极地地区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所以特别选取了比较多的反映极地风光的图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极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结合必修一里面的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呼吁学生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重视,并且也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对于极地地区的教学,应该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进展,比如极地地区资源的.勘探开采,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光的研究等等,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该部分的兴趣,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难点集中在极地地区方位的判断,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该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与巩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和国际社会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