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二战读后感200字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7 08:52:14 页码:9
二战读后感200字优秀(9篇)
2023-04-07 08:52:14    小编:zdfb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一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有感

世界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史书回忆录不枚胜举,我选择的是人民出版社时值世界反_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三版。意欲从官方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二战。

本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讲起,由国际形势、世界格局解释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开篇,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详略得当且相对客观地陈述历史、分析缘由。

从日本侵华、中国全民_写到德意_的侵略扩张、早期英美法国家的绥靖政策,再到希特勒以闪电战引燃二战的烈火,后来的苏联以及世界各国参战。整个战争初期_国家依靠先进的武器和极具侵略性的_思想,稳稳地占据上风,对各国实行侵略并疯狂掠夺资源,而伟大的_格勒战役便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此一役之后,希特勒被迫转入战略防御,_的命运逐渐走向终结。英美加军队踏上法国诺曼底的那一刻,便把解放带到了法国,把胜利带到了每一寸行军的土地,尽管希特勒曾孤注一掷地组织了反攻,仍难逃自杀的命运,一切的终结在19xx年8月6日清晨,二战的句号从天而降广岛。

初次比较详细地了解到二战,以及二战中的政治,令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在国家对外各种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利益。联系起自己所了解的现今的政治、外交、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情形,不得不对这句话表示由衷地赞同: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们先来看看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期间的所作所为。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二

史书,在少年的印象中总是晦涩而深奥,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散文的沉思翰藻,没有唐诗宋词的亘古风雅,也没有现代诗歌的爱恨淋漓。遨游于书海之时,这样一本史书偶然映于双眸。它将旧年里的烟雨风尘于泛黄纸页铺陈开来,云淡风轻的笔触,未有浓墨渲染,却有一种力量在刹那间绽穿心房,唤起了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自成恢弘诗章。

在史书着墨的年代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又在猝不及防时迎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于无声处诞生的__在世界的汪洋中掀起了万丈波澜。这样一部恢弘诗章,浸了鲜血的残忍与白骨的冰冷。自远东硝烟开始提笔,再将视野转移到欧洲的沦陷,影写了苏德战争的壮怀激烈与其背后的满目荒凉。而后蔓延到太平洋,残阳下,昔日一望无际的蔚蓝微微泛红,弥漫着血腥之气。后来,格勒会战的力挽狂澜,逐鹿北非的拉锯战争,终究结束于世界版图的光复。弹丸之国收起了昭昭野心,无奈举起白旗,成为诗章的末笔。一场混战风云,就此落幕。

世界版图的格局固然宏大,在如今承平年代里回望,却似是隔了细雨绵绵,唯有血脉间对中华的情怀最为深沉。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于上海爆发,从夏末持续到深秋,那一串冰冷的死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数的血战、拼杀、突围、牺牲成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号称着“三月亡华”的猖狂日军,于此刻也感到胆寒。炮火无情,摧毁了十里洋场的金粉繁华,更结束了无数的鲜活生命。漫天血腥下的生离死别,成为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回望的残酷梦境,是华夏疆土“一寸山河一寸泪”的沉重悲哀,是战争烟云下的深沉无奈。

当时军人,以精魂为刃,戮敌众寇首;以血肉之躯为脊梁,铸万里城疆。“但有一息,寸土不让”的誓言于耳畔回荡,“河山咏觞,华夏长耀,乾坤朗朗,立于东方”的决心于胸膛滚烫。他们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成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却在战场上抛却所有软弱,勇往直前。沙场无情,曾经硝烟中对视、炮火下深拥的战友,也许会在一瞬间倒在血泊中,身体再无半点余温,只剩无尽冰冷草草斩断了同袍之情。然而,这些却没能换来淞沪会战的胜利,无限慨叹惋惜的同时也有对其将领指挥能力的质疑,只是再多的言谈也只是事后诸葛,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挽救当时战局。慨叹与深思,终究化作了心中沉淀的一份家国情怀。

《二战全史》如一扇窗,对面是世界版图的宏大格局,是杀伐无休的旧年风尘,是乱世的腥风血雨,还有一直坚守的家国情怀以及残酷现实下的美好希冀。这部恢弘诗章,引领我走向历史岁月,回望、叹息与思索,最终成为血脉中的滚烫,安放心底的执念。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如你所愿,盛世欢颜。”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三

暑假,我阅读了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

我很早就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读过不少关于二战的书籍,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二战回忆录》。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九三零年代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二战回忆录》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不列颠空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二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有六座被严重损坏,一座全毁。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在八月十三日,德国共投入战斗机一千四百一十五架,虽然英国的空军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也毫不示弱,迅速出动七百二十七架战斗机迎战,许多德军轰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的投下炸弹,就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还有很多德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机身上满是弹痕。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是可怕的,我们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四

恢弘诗章

——《二战全史》读后感

史书,在少年的印象中总是晦涩而深奥,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散文的沉思翰藻,没有唐诗宋词的亘古风雅,也没有现代诗歌的爱恨淋漓。遨游于书海之时,这样一本史书偶然映于双眸。它将旧年里的烟雨风尘于泛黄纸页铺陈开来,云淡风轻的笔触,未有浓墨渲染,却有一种力量在刹那间绽穿心房,唤起了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自成恢弘诗章。

在史书着墨的年代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又在猝不及防时迎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于无声处诞生的__在世界的汪洋中掀起了万丈波澜。这样一部恢弘诗章,浸了鲜血的残忍与白骨的冰冷。自远东硝烟开始提笔,再将视野转移到欧洲的沦陷,影写了苏德战争的壮怀激烈与其背后的满目荒凉。而后蔓延到太平洋,残阳下,昔日一望无际的蔚蓝微微泛红,弥漫着血腥之气。后来,格勒会战的力挽狂澜,逐鹿北非的拉锯战争,终究结束于世界版图的光复。弹丸之国收起了昭昭野心,无奈举起白旗,成为诗章的末笔。一场混战风云,就此落幕。

世界版图的格局固然宏大,在如今承平年代里回望,却似是隔了细雨绵绵,唯有血脉间对中华的情怀最为深沉。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于上海爆发,从夏末持续到深秋,那一串冰冷的死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数的血战、拼杀、突围、牺牲成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号称着“三月亡华”的猖狂日军,于此刻也感到胆寒。炮火无情,摧毁了十里洋场的金粉繁华,更结束了无数的鲜活生命。漫天血腥下的生离死别,成为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回望的残酷梦境,是华夏疆土“一寸山河一寸泪”的沉重悲哀,是战争烟云下的深沉无奈。

当时军人,以精魂为刃,戮敌众寇首;以血肉之躯为脊梁,铸万里城疆。“但有一息,寸土不让”的誓言于耳畔回荡,“河山咏觞,华夏长耀,乾坤朗朗,立于东方”的决心于胸膛滚烫。他们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成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却在战场上抛却所有软弱,勇往直前。沙场无情,曾经硝烟中对视、炮火下深拥的战友,也许会在一瞬间倒在血泊中,身体再无半点余温,只剩无尽冰冷草草斩断了同袍之情。然而,这些却没能换来淞沪会战的胜利,无限慨叹惋惜的同时也有对其将领指挥能力的质疑,只是再多的言谈也只是事后诸葛,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挽救当时战局。慨叹与深思,终究化作了心中沉淀的一份家国情怀。

《二战全史》如一扇窗,对面是世界版图的宏大格局,是杀伐无休的旧年风尘,是乱世的腥风血雨,还有一直坚守的家国情怀以及残酷现实下的美好希冀。这部恢弘诗章,引领我走向历史岁月,回望、叹息与思索,最终成为血脉中的滚烫,安放心底的执念。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如你所愿,盛世欢颜。”

——后记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五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这样说。这个假期,我读了《二战全史》,全套书共4本。这套书讲述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事,被称为视野最全面,内容最丰富的历史读物。

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很喜欢读这一类的书。里面的故事,尤其是战事大都跌宕起伏。读得我津津有味,每到精彩的地方,总会让我目不转睛,废寝忘食。有时睡前往往一读就是一两个小时。书中的各类战事经常让我耳目一新。如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抢占瓜岛等。

我也读到了很多恐怖的事情。比如在塞班岛上,日本妄图向岛上的土著居民实施传染病注射,想让美军靠近岛上居民时来感染美军,从而使美军的战斗力下降。这种做法真的是恐怖。因为这突破了人性道德的底线,也突显出了日本人的残忍,那是日本在战争最后的疯狂。

后来,我想了很久,其实也许并不是日本人本性残忍,一切的原因是战争,是战争才让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变的疯狂,战争摧毁了人性、道德的底线,日本人只是一个例子。战争本身才是最残酷的事!

有资料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有9000万人直接死亡,财产损失4万亿美元这是令人多么震惊数据。

这些天文数字仿佛在向我们宣告:战争就是人类文明的浩劫,世界不能有战争!世界需要和平!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六

一战打来打去,也没有打出个什么所以然,反而像个闹剧,德军刚刚打了几个漂亮的反击战却突然接到投降的命令,反观二战那真的是打到最后一发子弹,一名士兵。

在《二战风云人物》这本书中没有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错与对的见解,只有对战争谋略的评价,本书中收容了两百多名名将,有轴心国大将也有反_同盟国的将军,每次看到先人的战略和决心,就明显感到自己就像3岁小孩子一样只能仰望他们。

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是隆美尔将军,他于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并称为“德意志三名将”,他虽然也是__的侵略工具,而被称为“二战纵火犯”。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的战术和军事很有一套他主要是迅速扭转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创作《步兵进攻》,发展进攻力学、法国战役战功赫赫。但由于字数限制我只能简单说说他军事的厉害。

他出名是在北非,众所周知意大利在二战中战斗力是负值,所以不免要坑队友,再加上德国佬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加上日本人又太远了撘不上手,带小弟的责任就交给了德国人,于是我们的主角隆美尔,登上这片古老的大陆,带来的还有二战的高潮。

刚开始北非战争不像别的战线,都是碾压别人,而北非是被别人教育。而隆美尔上来就改编军队。1941年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九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并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_队之手。他用第一批德国援军打破了僵局,整个局势反转。

随着二战的继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了北非争夺战,越来越先进的装备运到北非,反观德国,补给线已经被英国人控制,严重缺少破甲弹而已有的破甲弹却无法打穿_的坦克,于是隆美尔干出来所以人都想不到的事,隆美尔首先大胆利用88mm高炮首先打击敌方坦克,紧接着指挥大规模坦克集群进行冲击。让没有见过战争的_抱头鼠窜。

然而他毕竟站错了位置,发动了战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死于自杀,没有看到德国的颠覆,现在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我想他教会了我在弱势时,不要焦急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敢于创新,胆大自信,让敌人闻风丧胆。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七

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对我有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追溯二战起因,终究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自救”行为。为了自己“发展”下去,他们不惜一切地发动战争。

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

不可否认,战争对于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发展,的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_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二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战争持有肯定的态度。大量青壮年走向了战场,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杀人武器,平时为生产服务的各种研究停止了;大部分工厂在生产军事用品,日用品日渐缺乏。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后面,众多的不良因素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人民的不满,就算_政府还想继续打下去,广大受害群众势必会奋起反抗。

二战过后,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战争结束的六十多年间,中国的崛起,欧洲的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的腾飞,都渐渐让人们明白:只有拥有和平,才能持续的发展。

的确,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后,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放下了高悬者得心,又重新到生产当中,军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不仅为生产活动增加了新的劳动力,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科学家重新开始了尚未完成的研究课题,加快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不再是敌对关系,而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伙伴”与“战略伙伴”。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名字——“地球村”。

和平时期也会有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和平对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这样说:战争也许可以使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和平却可以让社会全面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两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果。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八

二战,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斗浇灭了_德国争霸世界的念头,也打消了_对世界权力的虎视眈眈。

这本书主要讲了日本与中国的对战:为了大力获取世界资源,在一九三一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接着日本关东军又在一九三七年爆发了对中国的侵略,通过七七事变对宛平县城发起进攻,不管中_队或男女平民都不留活口驻守军仅四人生还,当地村民几乎无人生还;而在一九三二年的的上海,日本不断挑起事端,许多无辜平民被残忍杀戮,接着又发起了明目张胆的进攻,在抗日精神的带动下,许多平民也加入了军队,冲上了前线。很快,日军弹药稀缺,渐渐撤退。但不到两日,两批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又被派遣了过来,最终,中_队寡不敌众,悲愤撤离。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五到十二月,日本大幅度招募_,组织自杀式行动,一口一口地蚕食了中国华北地区。终于在一九四四年发起了反攻,在一九四五年将日本赶出中国。

在和平的日子里,我们也许常常会虚度时光,在层层迷雾中迷失自我,但当战争的炮声在耳边徘徊时,你会怎么做?是迷失的逃亡,还是拾起在海浪中漂流的信心,保卫祖国,报效先人。

二战爆发时期,每五秒就有一名甚至几名中国人遇难,那场南京大屠杀,留存战士的尸骨有30万具左右,而其他的100多万居然是无辜的平民百姓。真想不到日本侵略者的良心何存,难道我们中国人就该被他们随意揉捻吗?我一定要尽我所能,让祖国蒸蒸日上,让人民欣欣向荣,让科技腾飞黄达。我一定要用我所力,让雪地开满鲜花,让沙漠遍地绿洲,让鸟儿展翅高飞,让那些用热血与生命换来全中国最大一次胜利的烈士们,回家看看妻儿。

当年,他们用仅有的武器,在一线奋勇杀敌,他们不畏惧敌方凶恶的眼神,残忍的子弹,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在念着:“决不让日本侵略者夺走一寸土地!”经过八年的_,许多士兵倒在了战场上,但他们英名永存。而剩下的士兵,仍锐气不减,一举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如今,老兵们接连离世,但是,他们在祖国人民的心中有一种抹不去、檫不掉的记忆,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风和日丽雨欢声笑语,谢谢您们,您们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向_老兵致敬,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是我们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得有一位老兵说,他不需要这些募捐,因为他还有一双手,他还能靠着它打拼下去。

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啊,即使身处困境,也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而令人敬佩的精神啊,还有一位老兵,他告诉媒体,他在战场上被打中了重要器官,但他凭着他火把一般的信念,坚持战斗到了部队撤退的时候,这个期间内,他射杀了十多个鬼子。这些老兵,拥有着非凡的信念与意志,拥有着崇高的抱负与理想,他们对战友不离不弃,他们为祖国热血拋颅,是我们祖国正义的先锋。

让我们向热血拼杀的士兵们,向迎来胜利新中国, 致敬!

二战读后感200字篇九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外双修,文史兼通。他是哈罗公学的击剑冠军,醉心历史。经典的史籍,从来就是资政之学、向政之学。他既精通时务,又全然贵族教养,是现代民主政治中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不过,他那种高人一等、咄咄逼人、择善固执的派头,在民主政治的官场上是福是祸非常难说。

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二战所以发生,民主国家公众的愚蠢和政客的软弱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二战回忆录》里,丘吉尔认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大的一件蠢事,是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缴付巨额战争赔款,“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这种赔款要求“反映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战胜国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战败国能付得起相当于现代战争费用的赔款数额”。

现代战争费用浩大,而战胜国能从战败国那里掠取的财富,远远低于公众的想象。除了一些细软和特殊人才,战胜国几乎无物可取。那些东西的价值,与战争费用相比,连九牛一毛都不到。《凡尔赛和约》开出大约十亿英镑的罚款,德国人根本没钱付,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回到赤贫。回到赤贫,更没有钱付。

丘吉尔说:“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各国当权者没有人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

最后的结果极其荒谬:德国并没有真正执行十亿英镑的战争赔偿,反而由英美两国向德国发放了十亿五千万的贷款。德国迅速走向复兴。但《凡尔赛和约》的巨大耻辱,在德国孕育了强烈的民族仇恨。这种民族仇恨的代表,就是狂热的、邪恶的现代暴力愤青之祖——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希特勒把全世界拖进了战争。

民主政体的最大优点,大概就在于到了关键时刻,能够找到代表公众真正利益、为公众服务、值得信赖的政治家,比如丘吉尔。他厌恶短视激烈、反复无常的民意。但他爱英国,也爱那些乱七八糟的选民。愿意为他们付出“血水、苦水、泪水、汗水”。

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段“四水”的演讲半是真诚的表白、半是取悦民心的表演。以他的个性和理智,应该很不喜欢公开煽情。那是非常时期,他知道这个平常不屑为的小伎俩会很管用。他说过,政治绝不是光明磊落的竞技,而是一门诚实的生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