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3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11:43:39 页码:14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38篇)
2023-03-25 11:43:39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一

1、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工程-经济关系,深刻理解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增强自觉运用经济效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2、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特出特征,理解市场调节与计划干预的辩证关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行为自觉。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首先系统解析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内涵:经济效益质的规定性;经济效益量的规定性及全面投入的的概念——既关注项目消耗的社会资源(成本),又关注项目占用的社会资源(投资)。

其次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要义:

(1)市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典型特征:前提是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权力集中统一;本质是市场经济,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竞争优势获得资源配置机会、发展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使得政府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开、有序方面更有作为、更有效,展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2)效益及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观点。深刻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性地解决机制不活、效益不高问题。

(3)创新的观点。深刻认识xxxxxx“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论述。

(4)现代竞争的观点。认识在经济融合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双赢。深刻认识xxxxxx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无不体现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合作与竞争观点。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

根据《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xxx**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

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

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

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

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

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

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

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

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

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

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

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三

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8〕62)、《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xxxxxx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1.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1.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5.生态文明教育。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xxxxxx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上各元素仅是宏观概括,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主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课程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涵盖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守牢校园思想文化阵地。

3.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其育人意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积极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

4.教材选用。规范教材的选用,将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特色教材等作为教材选用主体,落实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教材质量。

5.课程大纲。梳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合理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体现在学生考核知识中。

6.教学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7.管理评价。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指标,引导所有课程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1.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2.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学生部(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互相联动,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3.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

4.经费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四

按照《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0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晓庄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二)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改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1。

(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见附件2。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见附件3。

(五)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学院各专业为单位加以组建,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跨教研室,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加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时,能以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取得实效。

申报表见附件4。

二、建设时限、经费及要求

“课程思政”专项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时限为2年,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资助2万,一般项目1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重点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2万。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时限为3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争创培育阶段,自本次遴选结果公布之日起至上报省厅相关项目校内遴选结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阶段为省、校项目同步建设阶段,直到3年期满。校内所有遴选培育项目资助3万,获选省级示范项目另行资助2万。

以上项目主持人(带头人)一般不超过2人,具有较强教学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9日,申报书(一式五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5)一份,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同时报送电子稿。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五

根据《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xxx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xx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徽文化与徽派建筑”方面研究优势,组织开展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六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制订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自然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态文明、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1. 修订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改革为契机,在修订全校本科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求培养方案中须明确体现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2.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17版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3. 编制授课教案。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教师把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讲义中,教学内容按新编的统编教材安排,在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以讨论、座谈、论文等形式,细化教学过程,使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应包括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

5. 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赤峰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行学分制和累计计分制,共2学分, 对应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能力模块中实践创新环节的社会实践学分。

6.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进isec教学理念,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目前由尝试阶段进入实验阶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阵地和主渠道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总结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讲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使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得到更深理解,使学生从理论层面上入脑入心。

7. 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化考核,各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思政课上所有学生必须记笔记,按上课状态、听课记录、教学互动、学习总结等内容考核成绩,达到“进头脑”的目的。

8. 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青马班班导师的优势,以师生论坛的形式,在导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读原著,谈体会,开展讲座、座谈、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研制出台了《赤峰学院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赤峰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试行)》、《教务处学术报告厅使用管理办法》,已修订完善了《赤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赤峰学院学籍管理条例》、《赤峰学院选课管理办法》、《赤峰学院课程考核及重修管理办法》、《赤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赤峰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赤峰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继续对其他教育教学相关类文件进行修订,明确将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要形成梯队,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参与教学建设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教研活动。

11. 建立团队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培养的机制。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七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八

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xxx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xxxxxx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xxx的基本理念,以及xxx权利义务xxx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xxx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xxx、xxx我们应尽的义务xxx、xxx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xxx、xxx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xxx、xxx隐私受保护xxx、xxx终身受益的权利xxx、xxx拥有财产的权利xxx、xxx消费者的权益xxx、xxx我们崇尚公平xxx、xxx我们维护正义xxx。

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教学难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九

秦汉时期的墓葬美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墓葬美术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通过对帝陵、贵族墓葬、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的学习,了解当时物质文化和视觉文化的面貌与成就,并由此理解帝王、贵族、官僚以及普通民众超越大限、追求永生的理想和信念。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墓葬美术认识汉代生死观,引导学生思考“家国情怀”以及“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帝陵及贵族墓葬的视觉性

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秦始皇帝陵雕塑到霍去病墓雕塑风格的变化,透过视觉艺术的表面深入到时代精神。从秦始皇帝陵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艺术是以强烈的观念来震撼观众,政治的创新和艺术的创新是一回事,都是视觉性的,他打造了新的时间和空间系统。陵墓是微缩的宇宙,艺术的写实风格也显示出对仿真的追求,艺术与皇权合二为一。

2、墓室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墓室壁画是和死亡有关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主要是魂魄的观念,从墓葬壁画中可以发现,它不是想让死人复活,而是让魂魄去到最合适的地方。汉代人对灵魂的旅行和它周游的世界,满怀着敬畏,饱含着憧憬。

汉代墓葬艺术可以让学生了解,在汉代,“孝”从一种个人品格发展为一种社会文化,甚至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以武梁祠为例,其丰富而系统的图像让我们看到了汉代人所理解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对汉代人而言,给逝去的亲人营造出无边无际的良田美宅就是最大的“孝”,“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乐舞百戏画像砖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

仕女画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仕女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战国帛画到仕女画的黄金时代是在唐朝,这个题材承载了许多内容,既有“助人伦、成教化”的功能,也有反映时代审美风尚的功能。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透视时代精神对仕女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美”所承载的道德指向以及“美”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仕女画的源头

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从战国到西汉时期仕女画的发展。以战国帛画《蘷凤仕女图》和西汉帛画《利苍夫人行止图》为例,让学生认识中国画技法、了解线条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图像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图像学方法将图像的内容、涵义及其时代文化氛围结合起来进行解读。

2、仕女画的发展

通过对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图像的来源和功能。《女史箴图》本意有涉于政治,为配合张华《女史箴》所作插图;而《洛神赋图》则是文字与艺术的结合,将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浪漫史在绢素上显现出来。两画显示了顾恺之仕女画的功力造诣,其构图与笔法不仅很好地阐释了中国思想儒释道三大体系,也可见东晋人的潇洒风采。引导学生从绘画的功能性上升到绘画的精神性和创造性。

3、仕女画的成熟

通过对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赏析,引导学生去了解图像的象征意义。唐代是仕女画的黄金时代,反映了唐朝的气象宏阔、富丽堂皇。仕女画中仕女色彩艳丽、体态硕彦,其华丽丰满之美投映着大唐帝国的灿烂景色。通过赏析这一时期仕女画可以让学生领略大唐气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心中升腾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豪情。

周昉簪花仕女图

美具有超越功利的价值,仕女画本身的美感以及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就足够吸引和打动大家,学生中有热爱手工艺术的,能够结合唐代仕女画的装饰来设计发簪等手工艺品,也是将古代风尚进行现代转化的一个成功案例,恰好说明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本课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一个例证。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9〕 35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二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师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论证是在课题被批准之后,开始实际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与能否在开题论证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有利于课题组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和开展研究

其二,有助于研究者按期获得阶段性成果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

其三,有利于科研部门对课题进行管理和评价

立项论证的重点是研究的意义、价值,目的在于立项。

开题论证的重点是如何完成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三

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的“人”,具有自我***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荆州市教科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阶段性研究情况组织考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此外,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不同的功能教室,为课题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教改科研工作,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对教育科研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实验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四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06.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06.[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2004-08-15.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09-17.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

xxx***.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出版社,2006.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学生签名: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指导教师意见:xxx

教师签名: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五

已经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有三个学期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了解,绝对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集中,作业能够当堂完成。而且对于班级的荣誉特别的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方面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也有个别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多用心帮扶,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通过本次书,希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认知和践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等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克服独生子女身上所带有的过分“自我”,学会同学之间,师生结伴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期,健康成长,顺利迈向初三的中考阶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处理事情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当堂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配合学校的目标教学活动,做好自己的所授课。

2、虚心学习,多听由经验教师的课程,多向同学科的老师学习。

3、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总结,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5、平时努力撰写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6、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平时注重在学习,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当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兴趣。

实施目标: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学习,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自己。

2、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中把学生中蕴藏的真知灼见给表达出来,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3、指导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六

根据《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xxx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徽文化与徽派建筑”方面研究优势,组织开展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七

《皮格马利翁》:资本主义等级社会的镜子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介绍20世纪英国现代戏剧的特色。

2、介绍萧伯纳的戏剧创作特点。

3、赏析《皮格马利翁》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英国资本主义等级社会的本质。

2、开展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1)思考问题:《皮格马利翁》是一部人文戏剧,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买花女伊莉莎(elizadoolittle)是怎样实现命运的转折?她身份转变的经历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语言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谁才是卖花女真正的命运操纵者?

(2)图片展示:

提问:图片揭示了怎样的英国社会现实?为什么说社会下层的eliza成了上层人士的赌注?语言与阶级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总结:语言本是交流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语言成为身份的标志和阶层鸿沟的象征。因为语言的魔力,确切地说,由于上流社会的幕后操纵,卖花女会摇身一变成为公主,该戏剧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伪善、残酷和丑陋。

2、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

社会主义人生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它的核心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人生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价值观问题。

3、深层阅读

(1)英国等级社会的闹剧: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语音学家希金斯(higgins)与朋友皮克林(pickering)打赌,将一个未受过教育的下层女子塑造成具有上流社会风度、英语纯正的摩顿女郎。粗俗的卖花女伊莉莎(eliza)入选,将反复模仿训练,变成了一位谈吐得体、举止优雅的淑女。希金斯的实验成功,但伊莉莎的女性意识觉醒,强烈要求摆脱希金斯的控制,最后两人以休战为结局。纵观全剧,可以发现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荒谬。社会上层无视社会下层的苦难,并以他们的语言和教育程度作为取乐的对象,强行以本阶层的语言标准来改造社会下层,其结果必然招致反抗。

(2)“思政”教育:《皮格马利翁》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残酷和荒谬,批判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度。语言与身份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都可用作赌博的筹码,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位。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要知荣辱、识廉耻,脚踏实地,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课后反思

(1)《皮格马利翁》的深刻内涵:这是一部关于爱情、英国等级社会和语言学习的人文喜剧,有力鞭挞了社会现实。剧中人物对话和讨论充满辛辣的讽刺和幽默,尤其是其语言学习改变命运的主题值得深思。

(2)“思政”教育: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和传播本国文化。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八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

(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

(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

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

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

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

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

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

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_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高个子青年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负,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让小明帮助藏起来,.小明帮助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__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结交良友的若干准则,并做简单解释。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奋斗——这是结识朋友的基础。

2.坦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是结识朋友的标准。

3.彼此勉励,荣辱与共——这是结识朋友的目的。

4.讲求原则,广交益友——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与他人相处,凡事替换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适当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讲究信誉——诚实守信是我们选择、结识朋友的标准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归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益友分为三类: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响你的品行)。

友谅:诚实守信的人(影响你的责任心)。

友多闻:有学问的人(影响你对知识的兴趣)。

这个标准是古人总结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据自己的“标尺”选择的结果,在选择朋友时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前者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后者以各自的私利为出发点;前者以造福于社会为准绳,后者以满足彼此的私利为准则;前者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后者却具有狭隘的排他性、不讲原则。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帮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总之,就是能使自己上进。这样的朋友是应该多交的,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四)乐交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

温馨故事:快速阅读教材54页王小刚和李小勇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你身边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结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益友,借助友谊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出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和他们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开出友谊之花。

结束语: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充满友情。在你成功的时候,有人与你同欢乐;在你悲伤的时候,有人与你分担忧愁。生活在友情中,你会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长在沃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31训练一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友情(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与友同行善交益友

慧眼识人,慎重交友

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注意事项】

1.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鼓励每一个同学主动结合自己的交友实际发表观点,引导学生体验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交友故事和感受。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教给学生有关友情的道理,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往中、在交流中学会交友,在交流中感受友情,获得友情。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出那些有价值的观点,弓i导学生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按照“创设情景一感悟体验一引导探究一理性概括一思想升华”的途径,设置若干教学环节,重点放在学生的互相交流和讨论上。

2.小品剧结束后,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气氛。教师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3.如果时间不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不讲。如果讲解,也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争论的,不要绝对化。

4.课前准备:

(1)准备几首有关以“友谊、朋友”为主题的歌曲(磁带或者做好多媒体课件)。如周华健《朋友》,谭咏麟《朋友》,臧天朔《朋友》,童谣《找朋友》等。

(2)准备一个因为友情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和一个因为缺乏友情而导致心理失调的故事。

(3)准备马斯洛“需要金字塔”图(或课件)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自己交友的小故事。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小故事。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十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9〕 35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

多元文化的中国美术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让美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对中国美术史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知道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和美术遗产是独特而多彩的;了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熟悉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认识中国美术史在时空上具有复杂性,在文化上具有多元性,是中国美术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的发展。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

以感性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心中哪些作品属于美术,通过问答引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人物、与作品及人物相关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以及美术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意识形态等;

2、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

结合幻灯片讲述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史前时期的原始美术,与当时的巫术、政治和日常生活直接相关;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夏朝到晚唐,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贵族美术;自宋朝到清末的文人美术;晚清到民国的平民视角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3、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

以个案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图像学方法、风格分析法等美术史研究方法有初步了解。其中外部研究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功能和传播途径等社会因素;内部研究关注图像的风格与样式。美术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有明显的政治、宗教和经济属性。

运用启发式、讲授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力求使中国美术的研究对象、总体脉络和研究方法这些基础性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和探讨具体作品。在传授中国美术史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中华民主的视觉文化史是独特而多彩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操。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一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二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我国及周边国家屡遭洪涝、旱涝。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xxx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xxx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一)目的

了解xxx蝴蝶效应xxx产生的原因,认识它产生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它对环境气候的作a用,寻找保护环境的方法。

(二)意义

通过对xxx蝴蝶效应xxx的研究,意识到小的事件可以产生大的广泛的结果,提醒我们要着眼全局,防微杜渐,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以避免造成大的灾难。

(一)文献研究法: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三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xxx

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新的时代中,学习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时代要求,如何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则成了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课题。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情有了兴趣就相当与一件事情成功了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强大动力。让他们学习英语,不能让他们感到是一种负担,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低年级的外语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唱中学,画中学,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以谜语和歌曲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尽量采用小组活动,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升华兴趣。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改变,外语教学也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充分发挥其***性和创造性。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就是通过实践来寻找适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促进学生学习的游戏。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有兴趣很简单,但是要持续的对学习英语有兴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所以课堂游戏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进行研究讨论而进行不同的设计。使游戏服务于课堂并对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一、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总体目标

借助游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观察法等。

四、分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杨晓玲担任组长,组织成员吕姝斐、杨晓玲在5月20号之前制定好研究计划和方案。每个月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游戏。

3、按计划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研究”,将不同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不同的年龄段应设计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不同的专题要有适合这个课题的不同的方法并针对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并找到存在的问题所在进行新的设计与实践。

4、及时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每周四进行碰头交流、研究课题进展。将各自优点进行互学,缺点则不断改正。一切为了学生。每个月25号前成员要交阶段性总结或研究心得。

5、记录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6、分析处理资料,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的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组则撰写成果总结报告。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使用不同的游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课后老师的及时总结反思组成。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基本要求:

1、个人分散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本科生假期返校后递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专科生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考察报告。

2、小组集体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上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小组考察报告。

3、成绩评定

考试课:百分制

4、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考察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5、考察材料存档

思政部对上交的考察材料在成绩评定后,分类整理存档,特别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

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考察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江西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

1、思政部在职全体教师参加,由担任“概论”课老师负责学生动员与活动布置。

2、每个老师负责所任课教学班学生的社会实践考察指导。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对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分数。并从其负责指导和批改的实践报告中按2%的比例推荐、参与优秀实践报告评奖。

1、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到新农村生产基地参观,并进行“三农”问题调查。

3、某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

4、某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等)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5、某地(乡、县、市)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6、校园文化培育与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的调查

7、平安校园与大学生日常规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大学生寝室活动状况的调查。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学农”活动。

10、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

11、我院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调查。

12、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党课培训情况的调查。

13、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状况调查。

14、某地(乡、县、市)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的调查。

15、某地(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流行款式变化的调查。

16、某地(乡、县、市)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调查。

17、某地(区、乡、镇、村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状况调查。

18、某地(乡或镇、村)农民劳务输出状况调查。

19、某社区居民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20、某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五

根据《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六

农村小学尽管已经开设英语课程好几年了,但就我校周围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真正开始学习英语还是初中七年级开始起步的。而单词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也是农村学生的一大英语初学障碍。由于单词学习的薄弱,导致学生做练习、课外阅读、熟记短语等相关活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此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进而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在七年级、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开始一步步探索单词教学的方方面面,力争取得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单词教学的经验或方法。现在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我将此作为本次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学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和教师、学生自身能力、条件的限制,本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单词教学,占有很大比重,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符合本地区英语教学环境的方法、技巧或课堂操作。提高单词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词汇基础。单词教学是一个值得英语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掌握词汇的多少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词汇掌握得越多,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就越有利,与其相关的一些课堂活动才能有可能进行的更顺利。学生不但能获得较多的信息,而且也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得更加自如、流畅。尤其,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讲更是这样。毕竟我们在教学条件上占有劣势,尤其是英语教学。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字母书写。

2、能正确掌握字母的大小写要求。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单词读音,并能在使用中正确发音。

4、能熟悉所学单词的意思,并进行课外阅读 。

5、能熟练的使用单词造句,并进一步写出短文,保证单词的用法正确无误。

就目前本校及周边初中学校的英语单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教学心理,重视语法、解题训练,往往忽视了基础的单词教学。单词教学的主要方法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对单词望而生畏,提到单词学习,心理极度排斥,接受能力差,久而久之,小小的单词让他们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准备阶段()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七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八

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学习的时间也无限。学习书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贯穿学习始终,贯穿人生始终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则是:阅读。通过阅读书籍,人们了解世界,获取各种信息,掌握不同技能。地理阅读,则是专门针对地理学习过程的阅读方法。与其他的阅读内容相比,专业性明显,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也不失与其他阅读的共性。

本课题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阅读?阅读有哪些方法?如何分类的?

阅读的方法和需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渠道很多,本课题是地理阅读方法指导研究,地理知识,使我们学习的各种知识中的一种,地理知识既贯穿于各学科之中,又***成一门学科,其学科自有其特点和专业独特性,因此,需要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找寻出适合地理知识和地理课堂学习的一些方法。

适合地理学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地理阅读有哪些使用的方法?本课题力图从调查中,从教师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地理学科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初中是学生成长期最关键的时段,处在由孩童向成人的过度阶段,其认识问题的能力正在扩大,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重要观念、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不断扩大的对世界的认识需求,正好通过阅读地理知识相互对接,因此,许多孩子对地理课对外部世界非常感兴趣,但是,受到我国教育中长期形成的对地理学科的一些做法影响(其中在有一时段为减轻学生负担,去除地理高考学科地位),同时,学校和家长对地理学科的见解不同,以及孩子们不断加重的学业负担,往往出现学生没偏见,家长有偏见;学生不偏见,学校做偏见;学生无偏见,课业时间没法办的现象;初期很喜欢,中期没时间,后期出偏见的现实。因此,初中阶段需要有好的地理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而且,课外地理阅读,就是一个轻松、自由、随意的学习。也是一个不受时间约束,不受年龄限制,不被别人约束的学习。一旦学生形成习惯,会对他们终生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通过兴趣的引导,并给以科学的指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很好的让地理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关高中课程性质中谈到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关系: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考试中心印刷的,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关于谈到: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有关内容。

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的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地理试题对文科学生有这么高的要求,可是,受陕西初中地理不中考的因素影响,初中地理在家长、学校、最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副科,不中考科目的印象,所以,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到高中后,文科学生地理基础太差,地理阅读习惯不好,使他们的地理学习大受影响,也使高考地理成绩上升困难,因此,如何从地理阅读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地理的习惯,也为地理教育和地理教育科研提供一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是本课题要研究的第四个问题。

地理学科有其科学的特殊性,它和文学性的阅读不完全一样,尽管文学中包含一些地理知识,但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学习学会各种地图的阅读尤其是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图表的阅读、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是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和指导的。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二十九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

培养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

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

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

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

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

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

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

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

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

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

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

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三十

为深入贯彻落实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xxx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坚持不懈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法治理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职业素养教育

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一)完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与教学内容

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素养,不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二)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和各门课程特点,统筹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改革,把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价值引领更有力度。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改革课程考核,合理设计考核题目,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四)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中,转变教师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养成主动研究、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发挥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

(五)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评估标准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的作用,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推进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强化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教学改革项目,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三)加强示范引领

立项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和选树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学说

1、课程教学目标

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对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推进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本源、条件,增强自觉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2、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实质及实现条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增强劳动光荣、劳动宝贵、尊崇劳动的观念。深刻理解完善市场机制,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系统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深刻内涵,要用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观点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核心要义,不可偏颇、不要割裂。

(1)准确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背景和前提。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攻点”——从消费救济转到资本扶持认识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的重大意义。

(2)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本源。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实质和本源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增强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深刻理解市场是资金时间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完善的市场机制是资源科学配置、合理配置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政府必须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行职能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通过“放管服”提高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4)深刻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符合法治精神的市场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有序有效运行。政府不是市场关系的主体、不是市场运行的参与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及《关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使各类课程有效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授课教师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自觉意识,结合学科特点挖掘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通过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推广,逐步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类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思政示范系列课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1.加强教师培训。充分运用教师入职培训、专题培训等载体,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使教师理解课程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育所应有的题中之义,从而能够自觉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服务国家的理想和责任充分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即热爱祖国、爱护公物、节电节水、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2.激活教学组织。要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两集两提”。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强化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磨砺坚强的意志、勇于担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通过集中备课提质量,统一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在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增补、修订教材和讲义中的相关内容。

3.挖掘育人元素。在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教书育人能力的前提下,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蕴涵的育人元素,善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体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识社会。通过课堂教学,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发挥示范作用。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责任、教育方针和教育体系,其使命在于价值引领、人格塑造和政治素质的养成与提升。制定《大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明确改革目标、实施步骤和任务要求。先行开展小规模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形成成熟做法的基础上,推广到全校所有课程。学校首批将重点支持30门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方面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打造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顶层设计。

2.促进协同联动。建立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构建各学科专业任课教师的研讨交流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3.强化工作考核。跟踪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相关绩效考核评价。

4.提供经费支持。通过教改立项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立项课程给予1~2万元的建设经费。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学院和优秀课程给予奖励。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为一步进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教师培训工作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培训方式。

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新教材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以教研组为单位,不断探索研训一体化,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借助电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5、“国培计划”培训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日新月异、永不停息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教法,以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适应当前形势,不被社会淘汰。每一名教师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新的学习方式以教师培训开始,突出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模块为课程机构、以案例为载体、以参与互动为平台。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国培计划”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和管理者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以及教育教学有关杂志,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

5、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6、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州教科院、县教研室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

1、做好第二轮培训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第二轮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各学科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岗位培训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学教师岗位培训工作,大力宣传、介绍岗位再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继续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组长培训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工作

以中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工作

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地级培训工作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参加地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中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大本学历培训、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塔设备的机械设计——职业素养之工匠精神教育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了解塔设备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2、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塔设备机械设计知识的讲解,告诫学生要全面的分析问题,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案例分析

2007年9月13日,由张家港市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为大唐国际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制造的“亚洲第一塔”——c3分离塔在内蒙古锡林格勒建设现场成功吊装。该c3分离塔以其塔身主体板厚(68毫米),直径(8米)、高度(100。115米)、重量(总重2460吨),不仅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在亚洲同行业内也属首创,被誉为“亚洲第一塔”。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塔设备的应用,在塔制造领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制造”。这是塔设备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通过该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也启示学生,要培养工匠精神。

图6亚洲第一塔

2、塔设备的机械设计

通过引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展现国家成就以及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培养这样的精神。塔设备,其工作条件差,在运行和使用中损坏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对它的设计一定要合理,并且要定期维护,作为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生,设计符合工艺要求的化工容器更需要这种精神。以此激发注重学生培养敬业精神。

塔设备的设计包含塔体和裙座的设计,要设计的内容包含厚度计算,压力计算,质量载荷计算,应力校核等多个方面,是前面学过所有的知识的总结。因此,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设备。知识的储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储备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坚实的基础,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别谈为建设国家出力。另外知识也代表着财富,对于未来,谁掌握知识,谁就能立足社会。以此告诫学生注重学习的积累,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另外从塔设计本身出发,需要多个零部件的配合,才能实现塔的成功设计。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个体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与学的行为与策略的研究,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xx年秋季起,在我县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学、龙门滩中学、盖德中学、阳山中学,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活动。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把合作学习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 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 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①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 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 ,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 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 组织 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 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 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04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 导读提纲 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 ,生命 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 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 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 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 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 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 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 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04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泉州市教育局确认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06年春顺利通过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 。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二年多的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虽有几多收获,但也存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把收获作为继续探索的起点,让不足在实践中消失,使合作学习教学之花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守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蕴;

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与赏析,帮助学生领略沈从文笔下的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

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笔下的美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优秀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略)

课程思政教研项目推荐材料篇

《鲁滨逊漂流记》:资本主义殖民者的成长故事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2、介绍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赏析《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资产主义财富积累的本质。

2、了解英国殖民主义的历史。

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1)思考问题:《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鲁滨逊是一个英雄人物吗?他在荒岛求生的经历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图片展示:

提问:图片中的鲁滨逊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手中的刀和枪、肩上的鹰分别象征什么?图中看出他是如何对待荒岛的原住民的?

总结:鲁滨逊是早期资本主义殖民者典型形象。他靠武力强占孤岛,并残杀原住民,霸占岛上资源,建立自己的殖民统治。

2、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时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新兴的资产阶级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获取财富,壮大资本的力量。

阐释:i。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史是不光彩的,充满着杀戮和征服。

ii。强占殖民地和扩大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3、深层阅读

(1)鲁滨逊的成长经历:因性喜冒险,屡次出海;后贩卖黑奴,船遇险而落魄荒岛,独居小岛28年,建成栖身之所;通过让“星期五”学英语、信基督彻底教驯化野人;最后自己成为荒岛主人。

“思政”教育:资本家总是以冒险家的面目,远征殖民地;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手段;殖民者眼里的荒岛就是自己殖民的对象;剥夺语言和信仰是殖民者征服殖民地人民的惯用伎俩。

(2)《鲁滨逊漂流记》被经典化的原因:契合18世纪英国的时代精神;塑造具有开拓和进取的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满足西方人的征服欲;美化殖民主义叙事。

(3)“思政”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时代精神,但它们代表了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阅读西方文学经典,我们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客观、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其价值和意义。

4、课后反思

(1)鲁滨逊形象的正面意义:他不甘平庸无为的生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闯劲;性情乐观,不畏艰险,白手起家,体现自我奋斗的精神。

(2)“思政”教育:当代大学生正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为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兴盛而努力。在个人拼搏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应该具备鲁滨逊那种敢闯敢拼的劲头,学习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凭个人的努力获取成功。鲁滨逊的传奇经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那么《鲁滨逊漂流记》可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励志书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