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4 08:15:51
- 小编:李耀Y
- 文件格式 DOC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础训练,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撰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用正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成就。在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领域的案例和写作技巧,值得借鉴。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一
(1)能说出淀粉在口腔的变化。
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的知识。3.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交流关于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2)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馒头、记录表格、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食物的消化媒体:出示食物馒头。
(二)活动一: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1.观察口腔的结构。
媒体:ppt展示馒头旅行的第一站口腔。问题:口腔这个旅游点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互相观察口腔的特点,填写观察记录,进行讨论。交流: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同时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小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内有牙齿和舌等,口腔周围还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2.感受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媒体:出示慢头。
小结:口腔中的牙齿能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睡液腺分泌唾液使食物中的小部分淀粉初步被分解为麦芽糖。馒头中含有淀粉,被唾液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馒头在口腔中咀嚼后能感觉到甜味。
(三)活动二:食物消化的过程。
1.认识其他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中的正确位置媒体:ppt展示人体轮廓(或人体模型)。
问题:咀嚼后慢慢咽下后,馒头第二站到达哪里?能否在人体轮廓图中正确画出的旅游路线和景点呢?(也可以让学生把属于消化器官挑出来拼在人体模型里)引导:让学生仔细想一想,馒头在体内消化的路线。
活动:学生在人体轮图上画出消化器官(或在人体模型上安装消化器官)。
交流: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画的图,并交流有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展示:请2-3个小组展示画的路线图。并说说食物进入咽和经过的路线及器官所在的位置。讲解: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人体内脏器官模型,看看慢头经过的路线和器官是这样的先从口腔进入咽再到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结:消化是人体将食物分解为身体能吸收的简单物质的过程。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消化了。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后由肛门排出体外。
(四)拓展。
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任务:分析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狼吞虎咽、饭后剧烈运动、贪吃冷饮等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交流: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这些习惯对消化系统有什么危害。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二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的能力,能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本章的重点难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初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为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三维学习目标。
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
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核心。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实验法、平台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相互讨论获取新知识。
(随着课改的铺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个重点。目的是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六、教学过程(2课时)。
我的课堂实施主要从:问题情景导入-----预习卡片----问题探究----设问练习-----简结转新,五环节来进行。
创设情景: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
利用平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引起学生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课前分发预习卡片,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初步的整体认知。
1、课件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图,让学生初步了解食物的进入人体后的去向。
2、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各组汇报交流。
(6)点拨归纳。
(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充分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体会探究的乐趣)。
3、食物的消化:
播放“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结合人体消化系统图,并观察教师“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列表比较等形式自学这部分内容,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以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方式进行答疑,并完成“西瓜历险记”的问题。都是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消化道和消化腺区别与作用。
4、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大肠和小肠的特点,明确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和大肠的内表面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1、生生互动,自主提练练习。
爱因斯坦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这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通过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兴趣,增大知识面。
2、教师出示练习:
基础练习-----综合练习--------能力提升。
有梯度的设计考题,让学生撑握基础内容的水平上,进一步深入思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1、学生小结(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新的求知兴趣,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三
这一类物质在小肠内不经消化而直接被吸收。
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分解为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后被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原贮存,另一部分由肝静脉进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
3、脂类的吸收。
脂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被血液直接吸收;脂肪酸在消化道内与胆盐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被吸收。脂肪酸被吸收后,一小部分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由门静脉进入肝;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经大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脂溶性维生素也随脂肪酸一起被吸收。
4、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通过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天然蛋白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1/3为游离氨基酸,2/3为多肽。这些产物在肠壁的吸收远比单纯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后大部分以氨基酸的形式进入门静脉。
一般进食后,需要经过消化的过程,主要是在胃里,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之后营养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上段的十二指肠及空肠,而大肠主要吸收一些水分。要注意的是,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是有所区别的。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四
《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分别学习了不同的内容,课本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这样一节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过程,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纠正原有错误的认知。比如食物从口腔中直接就进了肚子,胃是消化的主要器官等一系列错误的概念。与此同时,本节课会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要通过消化器官来消化。这一章中知识安排在第四单元,既强化学生对实验探究的乐趣,又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日后的认知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两节的课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并且在第二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怎样去搭配食物,合理饮食。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被吸收,却不知道食物消化都经过哪些地方,或者说即使知道也是一些错误的认知。学生会带着自己的认知冲突来学习本节课。另外这部分内容又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起来一点点都不感到陌生,而且又充满了兴趣。学生在前面已经接受一些实验活动,对实验活动饶有兴趣,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有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分别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2)了解消化器官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知道消化器官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吃橘子,亲身感受食物旅行所要经过的消化器官;
(2)教师提供图片资料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3)通过简单体验活动加深对某些消化器官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并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通过认识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对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并知道消化器官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2、意识到消化器官对于人体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去保护消化器官。
3、知道食物以蠕动的方式进入人体的消化器官。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图片、橘子。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话题。
学生之间讨论喜欢吃什么,展示收集的食物的图片,引出话题,这些我们爱吃的食物都去了哪里,板书食物的消化。
(二)亲身感受,独立思考食物的旅行。
1、向四个小组每组各分发两个橘子,让学生边吃边思考食物的会经过人体的哪些部位,用文字或者是图画表示食物的旅行过程。
2、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食物旅行示意图,或者是文字表示的食物消化过程。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3、引出食物究竟去了哪里,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食物消化过程。
(三)联系实际,探究食物去哪儿。
1、食物旅行第一站(口腔)。
食物从哪里进去呢?吃饭时饭从哪里进去?(嘴巴)张开你可爱的大嘴巴,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观察,你的嘴巴里有什么?(牙齿和舌头)吃饭时,牙齿在干嘛呢?它起什么作用呢?(切碎食物)舌头是不是静止不懂呢?舌头在干啥呢?(搅拌食物)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幅图片,展示图片。(有香有好吃的汉堡包)你的嘴里分泌了什么?(唾液)牙齿、舌头、嘴巴、唾液共同组成了消化道的第一站口腔。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了初步的消化。
2、食物旅行第二站:食道。
可爱的食物在经历了口腔之旅,它的下一站计划又要去往哪里呢?(吃橘子,慢慢咽下,感受食物从口腔去了哪里?)喉咙看这样一张图片,它是什么?(食道)观察有什么特点?又细又窄,它是一个长长的'管道。
3、食物旅行第三站:胃。
又香又好吃的食物从窄窄的食道溜进去,它的下一站又去往何方?(胃)从外形看,胃它像什么?(大口袋)生活中会不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感觉胃酸,想吐?胃里面有什么呢?(大量胃液)食道是什么样子?细长。胃大口袋。食物怎么从管道进入大口袋呢?(蠕动)蛇或者蚯蚓的爬行方式。胃这个大口袋把食物应该怎么处理呢?(像搅拌机一样,但是比搅拌机更强大,挤压、磨碎、搅拌)。胃对食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消化。
4、食物旅行第四站:小肠。
食物经过胃变成什么样?(细细,小小)可是这些小小的食物该去往何方呢?他们的全身可都是营养都是宝呢?这些营养要被谁吸收呢?(小肠)瞧这样一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呢?(细细而又弯弯曲曲的肠子)为什么要这样细这样长呢?(便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5、食物旅行第五站:大肠。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已经被小肠夺走了,同学们猜猜它的旅行结束了吗?(没有)它又该去往哪里呢?(大肠)看图片,大肠,大肠它和小肠比起来是什么形态?(粗、短)为什么要这样粗,这样短呢?大肠把小肠送过来的食物接受了,它该如何处理呢?(要吸收营养,剩下的扔掉)。大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形成残渣。
6、食物旅行终点站:
食物中的精华我们已经竭尽所能的用完了,剩下一堆废渣,该怎怎么办呢?(排出)。
食物的旅行就这样悄悄的结束了,食物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旅行地方,我们把它称之为消化器官,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我们称之为消化过程。
(四)合作讨论,消化之重要。
1、展示图片,引人深思。
你有胃病吗?你曾经感到哪里不舒服吗?消化器官重要吗?(我有时感觉胃胀,不想吃东西。我曾经吃了一些东西,吃了想吐。我有时会感到胃疼。)。
2、我们该怎么做。
多吃蔬菜水果。
多多锻炼身体,多运动。
不吃垃圾食品。
九、板书设计。
食物去哪儿。
口腔(舌头搅拌。
牙齿切碎。
唾液初步消化。
食道(细、窄,蠕动)。
胃(大口袋,胃液。
挤压、磨碎、搅拌。
小肠(细、长;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大肠(粗、短;进一步消化,形成残渣)。
(废物排出)。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五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食物的消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并能指认人体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课件展示直观的让学生体会食物的消化过程。
3、情感与态度。
感受食物的消化过程,关注饮食消化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器官,知道食物的消化过程。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消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体消化器官模型、一盒饼干。
五、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需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环境和思维的源泉,所以要给学生提供人体解剖模型、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以突破视觉限制,创设一个丰富的视听情境,以立体的图、文、音、视、动的信息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动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吃东西了吗?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堆起来可以成山了。可是我们却没有变成像山一样的大胖子。那么,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食物就像游客一样,在我们身体里“旅行”。我们把食物在人体里的“旅行”叫做消化。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旅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食物的消化。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盒饼干,请同学们一人一块把它吃下去,感受食物会到哪里?凭着自己的认识,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指名回答。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模型让学生指认。
3、活动:画出食物在人体里的“旅行图”。
4、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
食物要消化吸收,消化器官就承担着不同的作用。我们来听一听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出示课件)。
5、教师进一步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人的身体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经牙齿的嚼碎,舌的搅拌跟唾液混合,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将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分解成糖。口腔的作用:是对食物进行初步的加工。然后经过食道的吞咽进入胃,胃就像一个加工厂通过胃的挤压、磨碎、搅拌、消化。像胃的这种动法叫蠕动运动、胃液分解食物,使食物变成食糜进入小肠,被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作用是储藏食物并继续消化。食物在小肠停留3-5个小时,通过肠液、胆汁、胰液再次消化吸收。小肠的作用是充分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剩下的食物残渣随小肠的蠕动进入大肠。大肠的作用是吸收水份,使残渣变浓,形成粪便大约经过10小时,大肠蠕动排除体外。总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被人体吸收,给我们提供养料,供我们健康生长,消化剩下的废物则排除体外。因此,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消化、吸收,我们才没有变成像山一样的大胖子。
6、课件巩固练习:各消化器官作用。
4人会怎么样?(学生发言)那我们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应该怎样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呢?(学生发言)(出示课件)。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七、板书设计。
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
作用:初步吞咽继续消化充分消化。
消化食物吸收食物吸收食物、八、课后反思:
大肠收集残渣吸收水分。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六
上完这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堂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本节课活动的组织还欠到位,虽然进行活动的同学在积极参与,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学生在看热闹,没有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作用;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再细致到位一点,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思考,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
(1)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不到位。在概括“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在那些酶的作用下、在那里分解的”思维混乱。
(2)学生的识图能力欠缺。例如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学生能从字面上记住“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但指图找出哪些是皱襞,哪些是绒毛状突起,就说不清楚了,教师今后还需多加强指导和训练。
(3)学生对演示实验兴趣很浓,也乐于动手操作,现象描述也很准确,但只停留在观察的层面,还不会分析,如“胆汁乳化花生油”这一实验,学生分析不够到位。今后教师还应在“导”上下功夫,既不强加结论给学生,又让学生合理得出结论。
在经历课堂的检验后,我将继续反思、不断进步、充实自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档为doc格式。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七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方面。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3、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一)教学重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描述小肠的结构特点,说明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展示一消瘦患肠胃病人和一胖子的对话)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胖和瘦与消化和吸收有关。
二、探究活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师活动:播放口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明了口腔结构和唾液怎样流入口腔。
教师活动:布置学生读课本内容,制定探究计划与探究步骤。屏幕展示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完成《同步学习》自主探究(1)(2)(3)部分)。
学生活动:各小组对方案不妥之处加以纠正,完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操作完毕后,师屏幕展示。
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八
1.知道消化的概念。
2.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知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
3.能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4.知道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4.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1.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3.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难点: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概述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能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认识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以及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不是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呢?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食物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肠道蠕动等过程,以及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二、新授。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总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有哪些部分组成呢?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2.消化腺又有哪些部分组成呢?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3.各种消化腺有什么作用呢?
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分别是唾液、胆汁、胰液、胃液、肠液、绝大多数消化液里含有消化酶:如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胰液含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酶,胃液含蛋白酶、肠液和胰液一样也含多种酶。唯独胆汁不含消化酶。
4.那么什么是酶呢?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导总结:
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作用: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二)食物的消化过程。
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类大分子物质是如何被我们的消化系统消化的呢?
1.首先看一下淀粉的消化过程,我们知道口腔中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当淀粉进入口腔后唾液淀粉酶就会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那么麦芽糖通过咽、食道、胃进入小肠,那么小肠中有哪些消化液呢?(肠液、胰液)。
淀粉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什么呢?(葡萄糖)2.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同学们我们看一下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在哪里呢?在胃里,因为胃中有胃液含有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那么蛋白质最终消化的场所又是在哪里呢?也是在小肠中进行,在小肠中由于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将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
3.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脂肪的消化过程:
与淀粉蛋白质不同,脂肪在口中和胃中均不消化,那么在哪里消化呢?只在小肠中消化。
同学们看一下参与脂肪的消化液有那些呢?胆汁、肠液、胰液,其中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呢?是甘油和脂肪酸。
4.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出示消化道中的口腔、胃、小肠三段消化道,在口腔中在唾液作用下。
淀粉麦芽糖。
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
蛋白质初步分解。
在小肠中在肠液、胰液等作用下。
脂肪还有胆汁的乳化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1.小肠很长,约5~6米。
结合图我们可以看出:2.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的面积。
我们还了解到:3.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等以上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因此,可以说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以上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食物的消化过程,同学们掌握了吗?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九
平时我们的饮食,除了起到填饱肚子的效果,关键是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各种所需的元素,保证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的进行轮转。因此,饮食其实就是营养物质被身体吸收的一个过程。不少人关心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是什么?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口腔:基本不吸收.
胃:吸收部分水、酒精.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1、吸收面积大:内表面有环行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上有微绒毛.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促进吸收.
3、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使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提高了吸收的效率.
上面就是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营养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转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一般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机体运转的原理,并且要求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在饮食方面出现异常的情况。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十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过程,锻炼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通过整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发现过程,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初步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利用导入中视频所呈现的食物从摄取到被细胞吸收的画面,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的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教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构成,消化腺是由胰,肝唾液腺等构成。并且让学生指出每个结构对应于身体的什么部位。
三、通过实际生活,带领学生回忆馒头嚼的时间久了会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2、作出假设: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3、材料用具:新鲜的馒头,唾液,试管,碘液。
4、方法步骤: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现象及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
四、让学生自主学习书中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的相关知识,四个人为一组,谈论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小组派代表来回答。
环节三:巩固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大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展现食物消化的全过程。并派一组同学来讲台进行展示演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总结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并在课下画出消化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的。在学习了生殖系统后进一步向学生巩固系统的概念,并逐步让学生理解系统中的器官是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问题。是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打下基础。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接触过系统的概念,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对系统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应对学生明确系统的概念。学生刚刚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可以在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进一步巩固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2.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不易区分,容易将二者搞混,所以教师在教学应给予简单明确的分析。
3.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生物课有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课的科学性。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明确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2.能力目标:
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预防与吸收有关的疾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教学难点:明确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一·复习旧知。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消化主要场所在哪里?
二·推进新课。
1、学习任务一: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小肠的结构。
(2)学生观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教师搭建平台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展示多媒体对讨论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小结梳理展示知识体系。
2、学习任务二: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1)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学生观察。
(2)讨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
(3)教师搭建平台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展示多媒体对讨论结果该出恰当的评价。
(4)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梳理展示知识体系。
三.自觉练学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题目。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为下节课做铺垫)。
多媒体展示图片、题目。
1.为什么我吃那么少却还是长了这么胖呢?如此多的肥肉,唉!!
2.怎么我使劲地吃,却还是这么瘦啊?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p13页16题。
第二课时。
1.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
2.吸收的定义。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体验、去感知,使学生感受到小肠的重要,感受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
成功之处: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自主获取知识,达成共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一,最大的失误还是备学生不足。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备课时,没有“吃透学生”,没有正确估计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难。探究式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要从学生“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困难所在。事实上,由于自己不是专业教师,在备这一课时,为了先弄清楚消化系统结构及其功能,已经是翻阅了许多资料,花费了许多时间才算是做了胸有成竹。但在教学设计中,却高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接受能力,错误估计了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以为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观察,学生便能轻而易举的理解小肠的功能。因此,当要学生复述小肠的功能时,就成了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觉了。
其次,探究教学过程略显僵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仍不够紧密。
探究式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基于他们自己的亲身在经验并发展他们好奇求知的天性。在这一课教学时所设计的故事情节虽然学生也容易理解,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质基本上还是“要我探究”,没能充分体现“我要探究”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才激发教师们不断地反思、改进,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也以此勉励自己在反思中进步。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部分1课时)。
1.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了解消化道的组成。以及各种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4.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几类食物(大米、麦粉、瘦肉、鱼、花牛仁、豆油)的图片(或投影片)或消化器官的图片。
第一板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略,下同。)。
人虽然能从事各项活动,但食物是人的命根子。这是因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是由食物供给的,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联系旧知识,引了六类营养物质)。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水、无机盐。
(观察几类食物,分别讲述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知识。)。
3、对三类营养物质的功能作介绍:这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以供给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为主,糖类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以贮能备用为主。
1、从能被直接吸收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
能直接吸收的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不能被直接吸收的有:蛋白质、糖类、脂肪。
第三板块-----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
a、展示完整的消化系统及感受各部分器官的大致形态结构和位置。
b、活动让学生摸一摸各器官的大致位置且能用左右上下腹部来描述。
c、对器官进行分类:消化道和消化腺。
d、游戏: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对应。
准备两组头套,一组写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另一组写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十名同学分两组分别让消化腺和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通过游戏表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使知识掌握更轻松更深刻,做到寓教于乐。
第2课时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八大关导游词介绍(模板9篇)
- 2023年燃气公司员工年度总结(通用14篇)
- 班级年度工作概述(模板8篇)
- 最新客服员年度工作总结(模板8篇)
- 2023年岳阳楼导游词讲解(汇总10篇)
- 最新高中历史年度总结(精选9篇)
- 2023年垃圾分类演讲稿题目(通用11篇)
- 最新小小竹排画中游课件(优质18篇)
- 2023年新学期新打算的计划和目标(通用10篇)
- 最新口才班学期教学总结(精选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个人工作经验总结(精选11篇)
17下载数 113阅读数
-
最新政工师专业技术总结(优质12篇)
47下载数 517阅读数
-
2023年参观胖东来心得体会(实用20篇)
24下载数 335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44下载数 593阅读数
-
在家里的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9篇)
49下载数 819阅读数
-
最新纪念八一建军节作文(通用19篇)
10下载数 40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