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程报告(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35:26 页码:10
课程报告(模板18篇)
2023-11-11 12:35:26    小编:zdfb

在学术界,报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的传播。在撰写报告时,需要注意文档的格式和排版,使其整体呈现出清晰、整齐的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报告篇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个人群—农民工,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好坏关乎我们中国社会的稳定与长远发展。欣慰的是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子女跟随入城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问题等都逐渐得到了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但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旧的问题还没解决好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来自农村,虽然上了大学但是我的根在农村。这也是我时刻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一大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四川某大学教授发表的关于农民工弃田务农的文章。我对此非常的感兴趣,并决定在假期深入调查这个问题。我的家在农村,我父亲是农民工,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是农民工。这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调研坏境。农民工弃田务农是一个比较新的农民工问题,还鲜有人关注。

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他们对土地有一种依赖性。而新生代的农民工则不一样,他们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且他们大部分为传统农民工的后代,而在未来的时间里,传统农民工一代老去以后,势必会导致农村劳动生产力下降,土地荒芜,粮食生产减少。就算是现在传统的农民工还留有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很多土地已经荒芜了。因为他们花在打工的时间和精力比农业生产的多。这就是农民工弃田务工的问题。

二、引起问题的原因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何种原因呢。主要是农民工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又是有区别的。

而从新生代的农民工观念来说,他们大部分是全放弃式弃田务工。他们外出就业动机从从传统的“改善生活”、“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8.

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想再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想在城市扎根。有人做了对农民工未来发展的调查,结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而在当前仍旧外出就业的传统农民工中这一比重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7%,几乎高出传统农民工10个百分点;打算“继续打工”的,新老两代农民工均占到一半以上。

三、产生何种影响。

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我们的粮食生产理应随着增加。要增加粮食产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运用杂交等技术优化品种增加亩产值,二是增加耕地面积。要是耕地面积减少了,品种再好也很难提高总体产量。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xx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这已是耕地面积第持续下降。与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26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目前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的大省。再加上我国一亿多的流动农民工要是都弃田务工,那会减少更多的耕地面积。

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国之根本,而粮食又是根本中的更本。我国人多地少,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此外,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的紧缺,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对粮食生产造成威胁,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面临诸多挑战。而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金融炒家的炒作,曾一度达到峰值,因此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进口粮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要发展就得靠农民。农民弃田外出打工使农村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种粮这势必会加剧国家的粮食安全。

四、解决方法。

但农民多耕地少的资源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反映在体制上的问题是分户承包土地,与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农业社会化大生产需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减少农民,减少包地人口数量,提高实际农耕者、农业经营者的土地耕作或经营量。

(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重要的意义。

1、工业化、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市民化,无论痛苦还是快乐、顺利还是艰难,都是必由过程。

2、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无役不与、战功卓著的主力部队。农民工当前还处于边缘、弱势、应当改善的境地,在国家基本解决原产业工人和城市人口的就业、民生问题、使其成为老板、股东、证券持有者、房东、个体工商户、至少是社会保险、低保、再就业优惠对象后,应腾出手帮扶农民工。3、丰富、低廉、勤苦的农民工大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投资热土的关键因素。这只队伍先天不足的是文化偏低、技能缺乏,后天影响的是环境不公、政策不平,自身城乡两牵挂、两头忙、两影响、两彷徨、溶入城市的信心、准备、投资不够。要使中国长期、持久作为世界经济引擎永动不衰,改善燃料品质、提升农民工素质促其安心、专心、专业、乐业是必为之事,是当务之急。

4、农民工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国最庞大的群体,绝大多数农民工将人生规划放在了城镇,不会返农,市民化是民意所在。

5、进城农民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课程报告篇二

前言:

土地规划与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分别设置了课程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按照2010版教学计划的要求,本教学实习指导书主要根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知识衔接关系、教学环节及其相关教学要求而编写。同时,实习指导书与本课程所采用教材配套,作为学习土地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必备教科书使用,也可作为其它相关课程教学参考。

一、实习目的:

土地规划与管理是一门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好土地规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并能适应未来土地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不仅需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一定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和极端重要的。因此,本课程的野外教学实习,对于进一步巩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结合实际提高广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7日到20xx年5月26日

三、实习地点: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太路广州民营科技园

广州市南沙区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广州地量行城乡规划有限公司,规划所

五、实习内容:

通过广州民营科技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讲解,学习民营科技园的规划与实施情况以及科技园的招商情况,并在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民营科技园太和片区的建设情况。

在广州市地量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到广州市南沙区考察南沙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六、实习总结:

(一)广州民营科技馆

广州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于19xx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信局、白云区政府共同建设,是广州高新区五个园区之一,是国家科技部整点联系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科园历经由初始的产业化基地向集总部基地、创新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的转变,创建和引进了“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等独具特色的产学合作平台,集聚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总部经济的集群。

广州民营科技园分为太和区和江高片区,总规划面积34.86平方公里。太和区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服务园区。位于白云区太和镇西部,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民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公共研发等功能;太和区将发展成为集高新科技产业研发基地、民营经济总部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创新服务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绿色休闲会展区域和中高级居住群为一体的综合新城区。

在去到科技园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有关科技园的简介,以及他们的知名品牌产品,比如,多姿洗发露、红蜻蜓皮鞋等等。还有的就是空气能热水器,这个高科技产品不但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没有任何的污染排放,而且利用的能源仅仅是机器内部运转才需要耗电。它不会像太阳能般虽无污染,但是受天气影响很大,而是有空气的地方就能够运转。这正是21世纪新时代变迁需要的科技产品。另外,让我很感兴趣的是863产业化中心,这是一个鼓励并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地。现在的大学生人山人海,失业率很高,因此,国家教育厅一直在强调着各大高校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然而,大学生虽然想法新颖,敢于挑战,不过很大的一个问题都卡在缺乏资金。恰好,863产业中心是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平台并给予相应指导给需要创业的大学生(当然要在定期内有成绩并给中心相应的股份)。

我觉得,科技馆不管从它现有的产品,还是从它的十二五计划来看,目光都是很长远的,而且是紧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出适合甚至赶超当代的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但我参观过广州民营科技馆后,给我的感受是,学习环境这个专业,不仅要治理当今重度污染的环境,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去终止那些造成污染的源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比如发明了空气能热水器后再也不需要天然气热水器,这就减少了污染的排放。

(二)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湿地景区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被誉为“广州之肾”。南沙湿地为人工湿地,原为珠江入海口滩涂,在上世纪围海造田中成陆,经过多年科学的人工改造,逐渐形成了“碧波荡漾、绿树成荫、荷花飘香、万鸟齐飞”的美景。

南沙湿地具有极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提供动植物产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生态环保基地。游览过程中,享受到“曲水芦苇荡,鸟憩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境意。

南沙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十多万的候鸟来栖息过冬,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48种,其中包括1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20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

南沙湿地公园虽然没有我们学校附近的同沙的四分之一大,但是进去里面后发现的景观还是不错的。首先我们看到水上一排排的红树林,那里的空气是多么的清新,我们踏着单车,我们顶着烈日,我们站在江边与虎门隔江相望,我们站在楼阁上听着一个游客讲解着周围的地理知识,我们远远望着虎门大桥,我们从高空下观望周围的基本农田分布,有着很多的遐想。仰望天空,想想,虽然每天都是处在同一片蓝天底,站在不同的地方想法却是有如此大的差异性。同样的,每个人都处在同一片蓝天底下,可是人与人的差异就是这样子产生了不同层次的人。

湿地公园是围垦公司经过20多年的围垦和经营中,保持了农耕水养的产业结构,土地原始状态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因此,南沙是个非常适宜生活的好地方。不过,南沙也是通达于虎门,香港,澳门的一个重要口岸,对于经商发展,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因而,南沙也是现阶段及未来广州发展的重点对象,也将成为一个发达的地区。从而,南沙的人均生活水平也将会有大大的提高。

在去这两个地方课程实习后,我发现自己的见识有了一些长进,同时对自己的专业也多了一些了解,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及在学校内说学不到的东西。所以,以后凡是实习都要加倍的认真对待。

课程报告篇三

供配电技术,就是研究电力的供应及分配的问题。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民用住宅、及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电力,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是建立在电气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电力供应如果突然中断,则将对这些用电部门造成严重的和深远的影响。故,作好供配电工作,对于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配电工作要很好的为用电部门及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必须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安全——在电力的供应、分配及使用中,不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可靠——应满足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优质——应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要求。经济——应使供配电系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的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消耗量。

随着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照明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照明设计理念还是照明设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提出的环境优美、亮度适宜、空间层次感舒适、立体感丰富等多个层面的要求,同时注重艺术性,文化品味和特色。

电气照明是建筑物内外人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自然光不足时,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视觉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电气照明设计应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并且要确保用电安全。

总之,建筑电气照明与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建筑业、装饰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电气光源、照明设备技术的更新以及照明光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了。

2.1照明设计的负荷的选取与原则。

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或中断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者。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较大损失的负荷,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等;或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的用电单位正常的工作负荷,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或中断供电将造成秩序混乱的负荷等。三级负荷为不属于前两级负荷者。对供电无特殊要求。本次设计主要为三级负荷。照明的全方位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观念。光的环境要受照度、亮度、眩光、阴影、显色性、稳定性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设计时应恰当的选择。同时应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配合装修一步到位条件,应充分掌握设计前提因素,努力创造最佳方案。有效利用天然光,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区域,尽力降低电能消耗指标。

2.2照明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照明的设计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人工照明的手段,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灯光环境。也就是说,使灯光环境符合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封面的要求,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1)使用性原则,使用是根本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基本条件。使用性还包括照明系统的施工安装、运行几维修的方便简单,及对未来照明发展变化留有一定的空间。

(2)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设计照明系统时要自始至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设计中要遵循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按规范设计。

(3)美观性原则,灯光照明尚具有装饰空间、美化环境的功能。对于房间的照明设计,我们也应该从美观的角度选择、布置灯具,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4)经济性原则,一方面是节能,另一方面是节约[3]。

2.3照明的分类方式。

(1)一般照明。

为使整个照明场地获得均匀明亮的水平照度,使用照明器在整个照明场所基本均匀布置的照明方式。

(2)分区一般照明。

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照度的一般照明。根据工作面布置的实际情况,将照明器集中或分区集中均匀的布置在工作区上方,使室内不同被照面上产生不同的照度,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3)局部照明。

以满足照明范围内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称为局部照明。它仅限于照亮一个有限的工作区,通常采用从最适合的方向装设台灯、射灯或反射灯型灯泡。其优点是灵活、方便、节电、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4)混合照明。

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称为混合照明。其实质是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在另外需要提供特殊照明的局部,采用局部照明。

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3]。

按照下列要求确定照明种类:

1、工作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它是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

2、工作场所下列情况应设置应急照明:

(3)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3、大面积所宜设置值班照明,一般在非工作时间内供值班人员用的照明。

4、有警戒任务的场所,应根据警戒范围的要求设置警卫照明。

5、有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根据航行要求设置障碍照明。

2.4照明灯具的要求。

灯具的选择是照明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其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照明的质量、经济性能和耗能指标的好坏。

1、在潮湿的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等级的防水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3、在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4、在有尘埃的场所,应按防尘的相应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

5、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震动、摆动较大场所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防脱落措施。

7、在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8、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

9、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

3.1开关的选型。

开关的种类。

开关可以根据其结构特点、极数、位数、用途等进行分类。

(1)按结构特点分类开关按结构特点可分为按钮开关、拨动开关、薄膜开关、水银开关、杠杆式开关、微动开关、行程开关等。

(2)按极数、位数分类开关按极数和位数可分为单极单位开关、双极双位开关、单极多位开关、多极单位开关和多极多位开关等。

(3)按用途分类开关按用途可分为电源开关、录放开关、波段开关、预选开关、限位开关、脚踏开关、转换开关、控制开关等。

3.2插座的选型。

电源插座。

功能插座在家庭使用时一般也是安装于墙壁上的。功能插座根据连接的不同的家用设备可以分音响、电话、电视以及网络插座。这些插座在选择时因为其后端有接插模块,为保证长期使用最好要选择专业的电气插座生产厂家的产品。

4.1负荷分级。

本工程中:一级负荷:事故照明等消防负荷三级负荷:其它电力负荷及住宅照明。

4.2负荷计算。

按需用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2、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悬殊时,宜采用需要系数法,一般用于干线配电所的负荷计算。酒店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课程报告篇四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开展,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挥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但目前通过多种渠道反映出,我市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不规范,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针对此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韩城各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我20xx年10月20至11月18日抽取了新城一中、新天二中、芝阳中学、龙门镇中学、王峰初级中学等五所初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座谈并发放了问卷,对一些老师和学生走访。以更深入的了解学校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发放问卷565份,收回540份。通过对问卷和座谈会了解。

的情况,我发现各学校目前都在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问其资源整合问题时,大部分都不理解什么是资源整合。通过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市初中在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资源整合认识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等于进行了课程的整合。也有一部分教师课程整合目标是为了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效果,把课件中一些不该“动”的文字和图片也想尽办法让它动了起来,结果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不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对这一些问题,说明了目前有些教师课程整合的立足点不对,他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偏得到了多媒体上,而乎视了课程。我认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听一位学校领导这样说道:在教学中,不能纯粹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应着眼于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能达到的领域??。真是一语中的。

2、对资源整合的理解不准确。

信息素养的能力仅理解为学会网上浏览、提高打字速度、会发送e—mail了吗,他们极为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批判、处理或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只是不会了上网、下载,教师从来没有过其它要求。

3、弄不清在资整合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

在调查在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导致了学生主体极端化的出现。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我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各教学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4、整合中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

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以便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四、措施与建议。

1、课程整合中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地位。

信息技术仅作为演示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替代教师的地位。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方便、快速地集成,将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后,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要能形象地展示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用图标、动画等展示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理论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通过留言簿、电子邮件、论坛等交流工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

2、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程报告篇五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教育领域里追求人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已经变成一种集体行动,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2、探究能力与创新教育。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认为的那样,“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这种创造力集中体现的是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唤醒”的东西。

3、探究能力与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们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上,往往过多地强调科技的经济功能,偏于技术的、物质的乃至产品的层面,却往往冷落了科学探究、科学理性和科学思想对人、对社会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总是与“应试教育”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大桎梏。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目的,通过科学方法、态度的训练与养成教育,逐渐使科学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亿万人的心田,激发人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发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实施的表现之一。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很显然,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会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积极、正面的态度。高中毕业前,学生们应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至少进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011年秋学期我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升华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对广大师生在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困惑和不解纷至踏来。在诸多问题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首当其冲。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不知如何指导探究等新问题在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根据对我市部分地区学生有关探究能力的问卷调查,比照其他省市、学科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1、学生层面。

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调查结果看,“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从“高中生对不同生物主题的兴趣”调查结果来看,“与实际应用和实践观察”有关的内容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从“高中生对生物学不同学习方式的兴趣”调查显示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执行一项个人计划”等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刘植义,2001)。这说明学生乐于探究,希望通过课内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但是,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但缺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反思与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实验中多数学生还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据而轻本质,没有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顾莉,2003)。学生们渴望探究,但高考这根指挥棒多偏重结论性知识的考查,使得他们“不得不”忽视探究的过程,山东省有关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15](贺建东,2011)。这些情况说明,高中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还很弱,学生们的探究愿望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也没有真正转变为实际探究中的各项能力。

2、教师层面。

从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进行探究的内驱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科学素养、学习资源和探究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9]。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得,除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积累以外,主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教给思维方法,指导思维路径,使学生领会并付诸实践,以逐步形成习惯,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强化[15](贺建东,2011)。但是从“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骤,但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少部分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农村中学的有些教师对开展探究学习排斥性依然很强。这些现象充分的表明,大多数在非探究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生物学教师,若不经过职后专门的探究教学策略的培养和实践,一开始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指导(纪琴,陆建身2011)。此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时间、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并不普遍。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了在“学生的探究动机、现实的探究能力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存在着多对矛盾。学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实践,探究能力自然较低;教师想指导,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缺少解决探究活动中困难的途径。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畏难甚至退缩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与国家推进课程改革的决心相背离的。我们应该找原因、想办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提供支持。

1.探究能力的结构与表现。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能力,它的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会相互产生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一般认为,科学探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的具体方式和心理特征。对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体会,其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等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的认识探究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能力评价应该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

但是,从多元智能角度构建的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国内外研究还比较少,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测量上难以适从。国内有学者参照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了基本科学能力结构模型(申继亮,2001)。后来又有学者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内容和科学品质为三个基本维度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并以科学品质为主要维度,列举了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50条表现。

这50条探究能力的表现是从思维的深刻、灵活、敏捷、批判和独创性角度编撰的,虽然渗透探究过程的要素,外显性强,但与中学常用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这些表现比较繁杂,中学教师难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从科学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明确列举了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的11个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现[1],可以说是体现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这些表现与探究教学(学习)的程序基本一致,将探究内容和品质渗透其中,以它为出发点形成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价,目标明确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学模式。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种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反过来,这种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探究学习的效率和结果[17]。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体验的实践活动。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柴西琴,200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即是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学教育面向真实科学是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而科学教学要与真实的科学探究相接近,就必须首先呈现出科学探究的“形”,或者说与科学探究保持“形似”。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

3.1强调“过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分析方法,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的成分,如观察、分类、假设、推论、预测等。相应地把科学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独立的技能,如观察技能、分类技能、假设技能、推论技能、预测技能等,称为过程技能。其基本假设如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系列过程技能的集合;这些过程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独立发展的;学生的过程技能得到发展后,就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科学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据此提出的教学策略是,首先让学生独立地练习和发展这些技能,然后再结合起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2强调“控制变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认为,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相关证据。这样就把“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并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把它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学探究能力的逻辑策略。这种策略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描述成能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是培养了“会进行控制变量的研究”这个突出的特征。

上述2种策略取向,无论是强调过程技能还是强调某一要素,都忽视了探究主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从认知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者把科学探究看做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在开展探究时,探究者从自己的“工具箱”里选择“工具”。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探究任务,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确地挑选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将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为三类:一般的认知技能(例如观察、分类等等)、实践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样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复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英国约克大学的packs项目组提出了另一种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体系(robinmillar,1998)。

这一策略体系将科学探究的主体和探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具体描述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技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摆脱了机械决定论和经验主义的科学观,深化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于研究和发展学生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探究能力结构的“过程维度”出发,明确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的各种探究能力,并以此开展教学和评价。在具体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保持传统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注意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顾总体探究过程与各类探究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探究活动中核心要素的训练,“以点促面”,使探究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监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课程报告篇六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有关《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我校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活动并力求规范操作。根据上级的要求现对我校的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学校课程计划,讨论研究,最后定形课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践行课改,开足开齐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学科,学校在人员不整师资力量较困难的情况下,精心安排专职教师进行上课,专职教师较少的情况下,部分课堂挤占技能学科的课务。

2、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时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要求综合实践课以本校特色茶艺天地、乡土风情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要内容,地方课程以毒品知识、环境教育、公共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3、强化活动课程。

确保每天学生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度,制订了锻炼措施,计划每天早读课后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当天无体育课的再安排25分钟体育活动时间,做到计划、措施、活动、教师、课程、内容、检查等七落实。

4、开发隐形课程。

我校对隐形课程的开发每学期都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逐步在隐形课程中强化育人环境,我校坚持了每学期的环境教育月活动,读书教育月活动。同时开设了校园广播、图书阅览室、各种橱窗、固定标牌宣传等。各功能室,各教室的室内宣传布置到位,特别是教室布置及板报等都纳入班主任管理细则中。因此我校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和美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生动活泼、和谐共处、开拓进取的教育氛围。

1、常规教务管理。

根据每学期科组长、班主任和教师可聘任的原则,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的进行课时分配,由教务处负责教师课程表的安排,在每学期正式上课之前分发到各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每月底,由教务员负责统计上报教师课时,纳入学校量化管理中。

2、教学过程管理。

我校历来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在过程管理中,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落实、有兑现、有奖惩。教学部门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检查和管理规定,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考察、教研活动等各个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比如每学期有四次教案检查,并分等级进行评比。对上课情况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登记划分。对教学效果结合区、校的质量检测进行目标责任管理。

3、课业负担管理。

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我校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规定了教师从上课开始一直到作业的布置都有时间和内容限制,确实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要求,切实保障减负规定得以认真执行。坚持每天学习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早晨8:00学生到校上晨会,中午11:00放中学,下午1:40第一节课,4:35学生放学,计5小时55分钟。

1、农村社区、家庭教育资源馈乏,教育者素质偏低。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难以胜任各专业学科的教学,教师配合很不合理,虽然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校资金短缺,设施的配备、维修等不能到位。

4、当地的人文、历史、经济特色不明显,较难彰显特色教育。我们的特色教育正处于刚起步阶段。

5、高考、中考指挥棒的重压,导致学校和教师和家长从思想上不够重视技能学科和实践活动的教学。

6、课程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大合理,学校具体执行起来困难。

1、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

2、向课堂要质量,把活动时间还给学生。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

4、加强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完善课程方案的实施。

课程报告篇七

进入大学两年,对于会计的基础知识我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对会计工作流程还不是很了解。为了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作到学以至用所以我来到了北京文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实习。

我希望通过我的实习来增进我的会计实际经验,以后工作之后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该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cad/cam)开发和生产。文泰系列产品均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包括多项软件著作权、多项产品专利。

文泰公司的软件产品已被广泛用于标识、装潢装饰、工艺礼品、模具、家具制造、工业制造等多种行业。文泰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辅助标识和制造软件(cas/cam)的研发企业,产品供应中国和国际市场。

(1)第一天上班,内心忐忑不安,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两年的所学。紧张的则是,没有经验,万一做错,或做不好事,很容易就会被人讨厌甚至责骂!最重要的是,我不愿因为自己而给别人带来麻烦!我希望能给人一个诚实、端庄、守信、细心的好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职场新人应该最起码具备的。

公司很大,我被分到了财务分管室。他们虽然人员不多,做的事却不少;办公室虽不大,但学到的知识却不少。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并不只有一间公司,而是分租给了其他的几个企业进行经营。物业管理办公室里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两个会计人员以及一个出纳。办公室里的时会计负责带我,不知是否因为我与他的姓同音的缘故,他对我特别照顾。他先带领我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并带我去拜访了承租我们公司厂房的公司。对此,我有些不解其意。但他却乐此不疲地逐一将我介绍给各间公司不同部门的职员。在回到物业办时,他才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人际关系不能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办公室,就算办公室很大,也要走出去接近外面的人,尤其还是经常会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人认识的多了,事就好办多了!”刚来的第一天,他就给我上了一课。告诉了我团队的重要性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虽然没有拿到抽屉、柜子、资料室的钥匙,但我拿到了办公室的钥匙,我决定利用它作些事情。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办公室。开门进去后,便着手对办公室进行清洁。果不其然,在上班时间准时来上班的人员都对我进行了“公开式”的表扬。接着,时会计遍拿出了他们以前做的帐给我看,说是让我熟悉一下,今天就可以开始接触真正的业务了。这使我很兴奋,突然有种英雄终有所用的感觉。于是,我翻过了那些凭证及账目,迫不及待地便想大显身手。然而。很快我就为我的浮躁甚至是自信付出了代价,也受到的教训。我一直以为像公司的普通账目我应该是信手拈来,但是我却做错了。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

课程报告篇八

1、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市、县文件精神的要求,开齐开全了全部义务教育课程,学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教学计划,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含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初中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含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没有增减任何一门课程。音体美任课教师,严格按规定的课时上课,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要求专、兼任教师一律实行教案、学案、学生学习笔记三统一,校长室、教导处时常下班级、开座谈、查常规,督促教师对课程的执行情况,保证了学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1、各年级艺体信息劳技课得到有效加强。我校为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观念,对所有艺体信息教师进行了听评课活动,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集体、个人艺体信息竞赛活动,促进和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内外,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了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信息、劳技课上,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各年级分别开设了《人生规划》、《古诗文诵读活动》、《走进齐鲁文化》、《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写字》等地方课程。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我乡享有“文化之乡”和“蔬菜之乡”的美誉,文化名人、民间艺人辈出,结合当地实际,学校联合绿野菇业公司开设了《食用菌种植》、《大棚菜种植》、《剪纸技巧》、《珍惜生命》等学校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操作,撰写调查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报告篇九

结合本专业要求,自选题目,作一个计算机绘图辅助设计项目。例如:1)根据一个住宅小区项目的具体要求(范围、面积、容积率、绿化率、水景、道路、公共设施等),结合当地风俗、文化的实际特点,确定项目总体占地、布局方案,进行两种以上户型设计。2)设计一座栋建筑物的楼层平面图,立面图,建筑效果图等。

1)项目设计符合专业要求(如:小区规划合理,有创意、有特点,户型设计合理,计算机绘图思路正确,成图效果好)。

2)图形以a4纸打印,以附件的形式附在设计报告后面,要求界面规范、清晰、美观,设计标题、图例、比例尺、绘制者、单位、制图时间等绘图基本要素齐全。

3)绘图工作量最低不能小于16机时。

4)使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设计(例如:可通过拉伸二维多段线成为三维实体,三维图形渲染要结合建筑特色,进行材料、色彩、采光、环境等设计,反复试验,寻找最佳效果)。

5)设计报告要求格式正确,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思路清晰,文字流畅,报告内容不少于6000字。

1)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合理的设计项目;

2)做好课程设计工作计划,按计算机绘图(辅)设计程序,完成设计内容。3)设计成果提交设计图电子版,按班提交光盘。4)每个同学提交设计报告纸质版。

[3]相关网站:晓东cad家园:http://。

课程报告篇十

口译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译员服务的对象是发言人和观众,自己既是听众又是讲话者,是一项高难度的、高要求的工作。这次口译实训在基本掌握相关口译理论技巧知识的前提下,对口译真实场景进行模拟训练,将我们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应用到真实的中英双语环境下的现场口译中,培养我们在特殊场景情境下的现场口译能力和译员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必备的现场口译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还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熟悉各种外事访问等活动,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英语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通过本次口译实战模拟练习,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口译流程。并且在角色扮演与中英口译的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与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办法,达到提升口译能力、丰富口译实战经验、提高口语交流交际能力的目的。

通过三个不同角色的转换,我们在真实的情境下体验了口译的过程。本次实习让我们有机会将本学期所学到的口译知识得到运用和实践,从信息收集、准备、理解、表达、分析等各方面提高技能,也考验了我们遇到问题时的应变和解决能力,将我们原来对于口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形式。

实训分为口译现场模拟和课堂经验总结两部分。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以模拟翻译实况的形式展开。主要应用的口译形式是交替传译。

2、过程。

在本次口译课程实习过程中,本小组成员三人依次扮演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南非自由省省长以及中文翻译、英文翻译,以观音湖,中华名特优植物园以及口译语音教室为背景,模拟口译实况,展开练习。在准备前期,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包括南非自由省的省情、省长马哈舒勒的资料、福建农林大学的资料、兰校长的资料等等,并大致计划了口译的流程,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小组成员饰演的角色,每个部分的重点讨论话题等。

本次口译现场模拟共分三个场景进行。场景一:在学校观音湖畔进行。场景设置内容为:模拟南非自由省省长马哈舒勒率政府代表团来我校进行友好访问并在校方友好接待下了解留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场景二:在学校中华园举行,内容:模拟校方代表团带领马哈舒乐省长一行,参观我校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场景三:在学校口译语音教室举行。内容:模拟校方与来访团双方在会议室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交流讨论。课堂经验总结部分:老师总结并点评各小组在此次口译模拟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多点建议和改进方法。以及现场即兴的口译模拟环节。

在场景一中,主要的讨论话题是介绍我校的基本情况,参观景点,了解自由省的省情等。场景二中,讨论的重点是介绍中华园的基本情况,自由省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植物,中国与南非的地理环境、动植物情况对比等等。场景三中讨论的重点是自由省的大学与我校的交换生合作项目、学术交流活动等情况。

1、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成因,总结如下:

(1)中翻英过程。

a、词汇量匮乏,对专有名词的口译成为难点。

在三个场景中均涉及到对学校地理概况、发展情况以及校园风光的介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学校的区位,以及所特有的菌草和农业方面的专业术语难以翻译。在尤其在名特优植物园的场景中,在介绍其特色中提到“已收集种植各省92科175属675种的名特优植物和迁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对“科、属、种”的翻译就让小组成员们感到困难,再者涉及到各个不同地区的花草树木名,使其口译成为难点。

b、如何做到口译时不遗漏关键信息是第二个大问题。

c、语言流利度不够,翻译不够流畅。

口译最大的特点是即时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两种语言的转换。在理解了源语言的基础上,翻译成目的语言时表达不够通顺,过多地出现停顿、更改、口误等不确定的地方。语言思维的转换不熟练,无法快速地表达。

d、应变能力较差,碰到不会翻译的地方不够随机应变。

遇到一些在口译表达中障碍如短时记忆失效或无法找到确切合适的译语表达等不懂得如何解决,容易出现空白,延误了口译过程的继续进行。

课程报告篇十一

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残者说: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乞丐说:有饭吃就是幸福;病人说:能活着就是幸福。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幸福分成两种,一种是看的见的幸福,一种是看不见的幸福,前者是物质的感观,后者是精神的感受。你选择了何种幸福,就决定了哪一种人生。

(一)、传统幸福定义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幸福是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达成的理想状态和内心喜悦的激情。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满足。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幸福是人们内心的感受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精品文档

束缚性生活境域,从而使人真正过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人失去了对生活意义的理性追求,人生就会陷入虚无的生活状态。这也是人类向往幸福、追求幸福的终极意义指向。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幸福问题一直是被哲学伦理学研讨的重要课题,但幸福是什么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就是幸福”,而柏拉图说“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亚里士多德则说“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就是快乐的生活”。可见,各人因对人生的体验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幸福观1。

(二)、二十一世纪幸福的定义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国总理温家宝20xx年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两个小时的报告过程中,这句话赢得全场代表委员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温总理的这项表述也在政府及社会各界机构层面引发了广泛反响,对“幸福”的关注和聚焦,成为新的时代发展目标。gnh是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缩写,译作“国民幸福总值”。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更具全面,并注重精神上的感受。这个术语由前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于1972年提出。他的对于这个术语的解释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不丹基于佛教精神价值观的特殊文化而服务的经济环境。但这个概念和大部分道德上的目标一样,容易陈述而难以定义。

虽然如此,它成为这个国家五年计划和其它与经济和发展相关计划的一个统一的愿景。按照传统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会成为一个国家最后的目标。而gnh的理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真正发展是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的,并且相互影响。gnh四大基本元素是平等稳固的社会经济建设;文化价值的保护和发扬;自然环境的保护和高效管理制度的建立。gnh通常和真实发展指标(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简称gpi)一起讨论,后者是将生活质量和快乐量化。这两个量化指标,如生活指标,是主观的指标,比客观指标消费更重要。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用一种新的方法昨日重现法来度量gnh。这种方法要求人们回想在最近的一天自己做过些什么以及当时的感受,将它写在一个简短的日记里。

(一)积极向上的心理

正确认识幸福的真谛。幸福程度与金钱权利不是成正比的。不能用物质来衡量和鉴别幸福的指数,更不能把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当做追求幸福的砝码。幸福也是一个流动演进的过程,它并非时时光顾你,永远守望在你身旁,生活有时也会给你带来磨难、烦恼,甚至不幸。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相信苦难终会过去,在苦难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只要我们抱着积极向上的、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幸福就会降临在我们身上。不攀比,不卑不亢,不炫耀,做个用心生活的人,幸福就会时常围绕在我们身边。

(二)多培养兴趣爱好、多交朋友

因为有兴趣,因为比较爱好,我们会自觉的完成,深入去研究,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整个心情才会愉悦,开心。在做的过程之中,我们会有种成就感,幸福感,生活中更有自信。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社交广,机会就多,快乐也更多。只有在社会中,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满足我们丰富的精神需要,才会让我们享受到不同侧面的幸福。

(三)拥有宽广的心胸

我们要确立“心怀天下”的价值观。心胸宽广,不是要求我们做救世主,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要计较个人的小得小失,能够吧眼光放宽一些。所谓“助人为乐”,就是从帮助别人中获取快乐,能够把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与更多的人联系起来,这样机会更多,而且也不会有患得患失的痛苦了。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善是幸福。”而穆勒说;“幸福是指快乐与痛苦的免除;不幸福则是指痛苦与快乐的丧失。”自古以来,人人都在寻求“幸福”的答案,甚至以一生的奔波和努力来寻求幸福。其实,世间的一草一木,心中的一思一绪,都可以成为幸福的答案。作为当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与价值观,有利于投身社会,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职责。因为个人的幸福观,终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风气,只有社会风气好起来,人际关系才和睦,人心才高度凝聚。这样的幸福,才是全民族的幸福,才是人类的幸福。

进入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发展转折。当代大学生也处在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大学生的角色变迁等都是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使得他们处于被全家人溺爱的地位。现在校园里80后、90后的大学生是蜜罐里泡大的,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顺水,未经坎坷。优越的条件让他们的耐挫力很低,缺少集体环境,容易形成自私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满足,倾向于把享受和追求直接兴趣作为自己的幸福价值取向[2]2。

(二)就业压力

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寒窗苦读十几载,背负着父母、亲戚的期望,都想去社会体现一下自我价值,报答社会和父母。但是过于激烈的竞争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社会,他们都还是一张张稚嫩的脸。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他们,面对唯权利、唯金钱的时候,只是满脸的无奈,流淌的是寂寞和酸楚。而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渺小,不知路在何方,这时的他们怎么感觉得到幸福?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反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说到底都是来自于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和谐。

(三)权利与金钱的诱惑

在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的条件下,奢侈品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众所周知,苹果如今风靡全球,有些大学生甚至出现卖掉肾买苹果的现象。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钱就是万能的”思想。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淡薄集体观念,出现攀比现象。或许幸福是需要一些物质基础,但是追求的同时不能忘了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幸福与金钱、权利之间的关系。不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迷失自己。

现在的有些人对物质热衷得相当可以,总认为有了充裕的物质,幸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不然。物质仅仅给幸福提供了一种可能,而且仅仅是一种可能。幸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你有了什么就能幸福,或者没有什么就是不幸。在很多时候看来,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幸福,不能简单地取决于我们的物质财富,还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领悟什么是幸福的、什么是不幸的心智和悟性。

幸福的一种就是知足。因为知足者常乐,乐是幸福的直观体现。知足是一种感觉,感觉影响心情,好的心情催生幸福感。遭遇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淡然一笑,泰然处之;有的人捶胸顿足,痛不欲生。知足不知足,全看当事人的心境。知足,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3]3。学会知足,就是要学会辨别真假,区分善恶。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才是一个真正拥有幸福的人,但我们容易被眼前所谓的这种幸福那种幸福的物化了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我们的确容易犯一些盲目性的错误,干一些舍本逐末的事情。我们太关注别人,而忽视了自己,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眼睛,而迈不开自信的步履。我们并没有审视和分辨这些所谓的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有时候这样的状态或许根本与幸福无关,甚至与幸福不沾一点边儿,而被我们盲目地艳羡为一种幸福。其实,幸福也有真假之分。假幸福很有可能比不幸还要不幸万分,只有真幸福才是人生最美好、最踏实的一种地久天长的好感觉。

课程报告篇十二

这次物流实践课的'地点是北海四个码头中的石布岭港区,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后可自行在指定范围内自由参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现场负责解答的顾经理。

根据现场提问和自行观察,我了解了以下的一些情况:

北海有四个码头,每个码头的货运和客运都是不固定的,但是港区有分客货区。

我们所考察的石布岭港区的码头全长约453米, 建设规模有2万、3万、5万吨级杂货泊位各一个,年吞吐量在500万吨左右,属中型港口。港区的船舶以散货、杂货船为主,港区的货物多为铜、铁、硫磺等矿产,还有化肥。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化肥和一些矿产,其中化肥多是云南、贵州的公司从该港出口。而进口的主要是硫磺和矿产,进口多为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其中以巴拿马的船舶为主,在硫磺进口中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优。从港区到美国和加拿大是30天左右,到中东是15天左右。同时,外国船舶必须挂中国国旗在桅杆方可进入国境。

港区的淡季为11-4月,以春节前后为主,而旺季为5-10月。

港区退潮时水位9.5米,安全水位为11.5米,但通常都会到达12米,大约在卸下几件货物后恢复到安全水位。港区接待过吨位最重的是一艘7.5万吨的货轮,吃水13.8米。港区的码头基本不放货,一般在卸完货之后马上运到仓库。

今天看到停泊在码头的有三艘货轮,一艘是2万吨级的,一艘3万吨级的,一艘3.5万吨级的。而载重3.5万吨的货轮正在卸货,货是硫磺,卸货工具是以轨道移动的吊车,卸货方式是用斗抓硫磺。岸边有一个叫集装箱岸边桥的起重设备,集装箱大多以铁轨运输,也用正面吊把集装箱放到指定位置。另外,我们还到办公大楼看了北海港xx-20xx的建设项目表,从而了解到北海港未来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规模。

虽然此次物流实践课在大雨中进行,使我不能很好地参观和考察,但是通过现场提问,让我更清楚地了解海上运输和国际物流的流程,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物流的相关知识,获益匪浅。 但是,在考察中也发现港区存在着污染问题,由于货物泄露而导致码头附近海域大规模污染,是海水变色。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加以解决以免造成更大的污染和货物的损失。

实践课其实就是一次让学生能够实际考察在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课上所不能了解的知识用实际情况来说明。

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是理论还是要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现在学习好理论知识是为了将来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加以运用而准备。只有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课程报告篇十三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这样的“二重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改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此次实习,沿途自雅安市天全县到甘孜州泸定县,共经过脚基坪、二郎山隧道口、大渡河观景台和泸定县咱里乡四个地点,旨在研究这些区域土地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4-23

实习地点:天全县、泸定县

指导老师:张老师、吴老师

实习目的:

1、研究这些区域土地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2、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二 具体内容

我们这次共去了4个地点进行实习,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地点一 318国道川藏线上脚基坪

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高山草甸土,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二郎山阻挡,导致该地降雨量大,淋溶作用强烈,盐基离子流失严重,使得土壤酸化,主要生长着喜酸植物(如松树、杜鹃花等)。原生植被在基带应为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由于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完了,植被都是近20-30年种植的次生植被。

该地建有水电站,由于地形较为狭窄,蓄水量有限,水电站就直接采用导流洞式开发模型,利用水流的巨大高差来发电,将河水拦截致使下游河流干枯,生态环境改变,导致洄游物种长期形成的洄游路线被切断,严重威胁这些物种的生存,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打隧道使原本就松散的岩层结构更加破碎,同时产生大量的堆积物,使该区存在严重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因此结合上述问题,该区在土地资源的整理与保护方面,应注重恢复植被,继续封山育林,固结岩石和土壤,保护生态,降低岩层松散和堆积物形成的安全隐患。

地点二 二郎山隧道口

8.3°,降雨量也明显少于脚基坪。该地也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基带土为黄棕壤。该处由于水量丰富,主要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土壤中石砾石块较少,土层薄,养分缺乏。由于海拔增高,此地植被与脚基坪差异很大,为针阔混交林,并且出现大量灌丛林。由于这里原生植被全部遭到破坏,为了保障318国道的安全,现在已经对其进行了封山育林,保土护坡,但由于气候恶劣,植被恢复缓慢,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松散的地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沿途经常能看见滑坡现象,生态的恢复工作还任重道远。

工程措施,在公路两旁的山体下部修建保坎,增加排水沟的布设,如开设环山沟,保证公路两旁的排水沟畅通。

地点三 大渡河观景台

翻过二郎山隧道,就来到泸定县境内,大渡河观景台海拔20xx米,虽然受东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双重影响,但是位于二郎山的背风坡,暖湿气流经过二郎山时,沿东麓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了空气中的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西麓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年平均气温16.5℃,湿度也显著减少,年均降雨量600-700毫升,少于二郎山东麓1000多毫升,形成了焚风效应,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此地属典型高山峡谷区,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山体高差大,坡面短,坡度陡峭,导致物理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岩石裸露,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带。土壤为山地黄褐土,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中石砾石块含量极高。因为干热的河谷气候和贫瘠的土壤,该地植被在被破坏后极难恢复,虽然近30年国家大力支持,但是山体上的植被也只是零星分布,加上岩层破碎,挖坑种树易导致自然灾害,因此只能采取飞播的方式。植被种类以耐旱的松树为主,主要是马尾松,还分布着大量灌丛和刺槐。

咱里乡位于泸定县内,是典型的洪积扇地貌,耕地也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地区,因为该处干热河谷气候特征明显,多大风,土壤保水能力差,而洪积扇地区地表径流较丰富,易于灌溉。土壤组成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但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主要为沙、粉沙及亚粘土。由于此地白天光热条件好,作物光合作用强,而夜间降温快,呼吸作用弱,因此作物品质号、产量高。与他处不同的是该地在田坎上种有果树等乔木,主要用来减弱风力,减少水的蒸发。该区沿途植被以灌丛为主,出现了大量干旱指示植被——仙人掌。原生植被已被破坏玩,现在的山体植被稀少,由于干热河谷风强烈,土壤缺水,植被不易存活,同样海拔的背风坡上由于土壤水分蒸发比迎风坡弱,植被长势较迎风坡更好,迎风坡上相同海拔地区高山积雪融水的坡沟汇水面植被长势更好,形成条带状。

洪积扇上的洪积物较松散,而此地汇水面较大,雨季水量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所以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以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主要采取修筑环山沟和排水沟两样工程措施为主,在山体底部修筑保坎,在洪积扇边缘修筑溢洪道,溢洪道至洪积扇锥上引至洪积扇边缘,主要 起到消能,排洪作用。同时由于此地地质条件差,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倒石堆等现象,公路旁山体修筑保坎和防护网,种植大型乔木用以减弱风力。居民点的.布设在阴坡山体下部,却避开坡度较大的山体,并修筑排水沟等保护措施。

三 心得体会

此次实习的地点均位于318国道沿途,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生态,保持水土。加上该区位于长江上游,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下游的环境状况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应大力进行整治与保护。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继续执行封山育林、保护植被的政策。

2. 种养结合,提高植被存活率。

3. 洪积台地地区退耕还林。

4. 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5. 对水电站、道路等工程的修建进行严格审批和监察。

6. 加强溢洪工程和山体防护网的修建及维护。

7.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对此处的关注力度。

课程报告篇十四

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为课题研究过程给予了人力物力方面极大的支持,同时借20xx年“全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春风,使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两年来,我校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选取学习课题,按照社会实践类和学科综合类两大类型,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条线索,利用环境教育资源、生活教育资源、科技、文化教育资源、品德教育资源选择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已初步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组织开展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临近学校的清秀园、银河广场、北苑社区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植树造林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我们努力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周末寻找一个岗位,参与一项工作,体验一种生活,学习一项技能,得到一种感悟。引领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岗位学技能,走进社区学服务,让学生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劳动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建立科技阅读小组、科技试验小组、科技制作小组,通过图书阅读、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创新制作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参与科技新发明等,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探究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从中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

四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临近学校的市图书馆、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都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坚持多年的“读书月”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去了解、去接触、去感受、去开启中华文化宝库,了解中华历史,认识中华名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五是开发品德教育资源。我们把青镇烈士陵园、青铜峡市第一敬老院及公安局道德教育基地等作为品德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访问、服务等形式开展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感受英雄、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尊敬老人,而且使学生从反面人物的身上全面了解生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是开发学校资源。我校一贯以来,重视艺术教育特色管理,开展以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合唱、器乐演奏、赏诗配画、手抄小报、动画制作、电脑绘画、图书阅读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从基础抓起,加强培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因我校于20xx年12月被列入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学校,20xx年元月中旬就迁入原二小旧教学楼,由于教学功能室、活动区域严重受限,课题研究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尤其第二阶段的方法指导课、实验课数量上不能得到保障,随即调整了研究内容,重点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初步编写了6本教材。原定计划的各类研究课只能在本月12日迁回新学校后实施,学校专门为本学科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室,更为课题后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针对编写的教材内容,继续上实验研究课,进一步修改教材,争取结题时呈现实物,同步做好课题实施策略、模式的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课程报告篇十五

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职责,坚持依法治校,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着力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现汇报如下:

xx小学位于xx,辐射5个自然村,现有12个教学班,440名学生,20名教职工。学校占地面积10321㎡,生均用地面积23.5㎡。校舍建筑面积3335.3㎡,生均7.58㎡;操场面积4257.4㎡,生均9.68㎡;实验室一个,面积44㎡,符合省定标准;仪器室面积87㎡,教学仪器设备36.93万元,生均839万元;探究实验室一个,符合省定标准。学校计算机58台,每百名学生13.18台;图书11180册,生均图书25.4册;学校专任教师20名,生师比22:1;专科以上学历教师18人,中师学历教师2人,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90%,达到省定标准;适龄学生全部入学并在校学习,在校生巩固率100%.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20人,大专以上学历18人,中师学历2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正副校长各一名,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均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省远程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不断深化师德行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积极促进学校之间师资的相对稳定和均衡。

谐社会”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活动;再次,根据市教育体育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坚决制止向学生摊派教辅资料并从中捞取回扣、有偿家教、“第二职业”等教育歪风,从而还教育一片净土,树立了我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此外,我们在评优评先、评聘晋级中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师德水平作为评价其工作思想和工作业绩的首要条件。通过长期深入的师德建设,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关爱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为己任,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促进教师专业化均衡发展。表现为: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教育,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尽快地理解新课标、领会新教材,掌握新教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同时,我们着力推行教师成长和专业提升计划,在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每个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力度。给每个青年教师分析定位,定向培养,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提供优先权。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拜师结队等形式,使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尽快地跨越教育教学上的种种障碍,逐步胜任自己的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2)强化教学过程常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对国家要求开设的课程做到“开齐、上足、上好”,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巡课、听课的方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注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督促检查,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好的质量保证。

(3)搭建教研平台,让教师在历练中逐步成长。通过参加学区举办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谈体会,开展随堂听课、评优课活动,以及组织公开课、讨论课、观摩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教师狠抓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规范课、特色课、精品课。并且,通过举行课堂教学评比,论文、优秀案例评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锻炼,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除了教师整体素质的均衡化,还应包括学生素养的均衡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氛围的均衡化。为此,我校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目标,以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为宗旨,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

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我校先后举办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请北京感恩宣讲团王跃老师宣讲,板报、手抄报展等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2、融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创建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文化熏陶。我们认真设计了学校楼道文化:门厅东侧是孔子的“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希望全体师生从视听感官、神态表情、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校一楼东侧是礼仪教育图片,引导学生从小讲礼仪,懂礼貌;西侧是安全教育图片,使学生有安全意识,知道险情发生时的一些自救常识;二楼是感恩教育图片和孝道教育图片,使学生懂得感恩,知道孝敬长辈;三楼是立志教育图片和诚信教育图片,教育学生从小立志,诚信做人。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生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贫困生每生500元补助款全部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国家共投入760多万元用于新建校舍,添置内部设施,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1、教学设施:学校舍建筑面积共计3335.3平方米,生均7.58平方米,彻底消除土木结构校舍,无d级危房;有围墙、大门、旗台、旗杆、花园,且布局合理规范。

2、图书仪器设备: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共有学生图书11180册,生均25.4册。学校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

3、体、音、美、卫及电教设备:体、音、美、卫及电教器材配备符合标准。

课程报告篇十六

这个学期学习了财务管理课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做了十一个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对可课上所学内容进行了加深巩固,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重要性。原来我们课本所学的与实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就使这次课程设计有了更深的价值。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给了我很多思考,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熟悉了公司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运作过程,掌握各项财务管理方法与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真正的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我们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也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和核算、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系统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北大青鸟借壳”事件发生几个月后,天桥商场的经营滑落到了盈亏临界点,面对这严峻的形势以及双方共同利益,青鸟天桥决定实行裁员,一场裁员风波由此产生。资产重组中裁员本是正常现象,由于员工的激愤情绪使这次停业让公司丢掉了400万元的销售额和60万元的利润。在风波的开始,青鸟天桥追求的是利润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充分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加强对企业各级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工作;管理层在制定企业财务目标时应随企业具体的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从个人角度来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从社会的角度: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公司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建立并落实到位。

mt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案例分析中,化名为mt企业成立于1960年,属国营单位,当初设矿时,全部职工不过200人,拥有固定资产4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矿长王等一班人均享受处级待遇,并全部由上级主管部门——某地区煤炭管理局任命。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生产任务。60年代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80年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90年代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在这个案例中我认识到了在企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目标是随着经济体制及很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每个目标的都有优缺点,都不是绝对的最优目标。

蓝天公司是经营机电设备的一家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该企业重视开拓新的市场和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公司需要在国外建立一全资子公司,企业需要筹资。

筹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规划,并确保投资及其目标的贯彻与实现,而确定的集团融资活动的基本规范与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投资需要,是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知道原则。要求总部在融资政策的制定上,必须以推动投资政策的贯彻实施为着眼点。应当在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根据与集团核心能力、主导产业或业务相关的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与财务标准的基本规范,通过计划的形势,对集团整体及子公司等的融资规模、配置结构、融资方式以及时间进度等实现做出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从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资与投资的协调匹配。

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是我国家电行业的校使者,其前身是原青岛电冰箱总厂,经过十多年的兼并扩张,已经今非昔比。据20xx年中报分析,公司的业绩增长非常稳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保持同步增长,这在竞争激烈、行业利润明显滑坡的家电行业是极为可贵的。

我对青岛海尔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进行了分析,这真的是一项很麻烦的工作。对海尔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侧重分析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并结合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中的具体项目对海尔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对海尔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侧重分析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权益乘数、负债股权比率等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负债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债权人关心的是债权的安全性,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股东关心的是资本利润率能否超过债务的利率,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当企业资本利润率大于债务利率时,扣除固定利息后,股东回报有增加,所以股东倾向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财务风险就,但资产负债率太低,企业又失去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因此在企业财务分析实践中评价长期偿债能力时应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以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就青岛海尔来说,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业中较低,可以保证整个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使企业处于较稳健的盈利模式中,可以说管理者较好的兼顾了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

股东权益比率反映资产总额中有多少比例是所有者投入的。不难看出,股东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因此,两个比率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企业长期财务状况,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资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就青岛海尔而言,期股东权益比率越高,故长期偿债能力较高。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权益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占比重较小,财务杠杆越大,偿债能力越差。青岛海尔的权益乘数相对较小,说明偿债能力好。

振声电子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的案例中,振声电子公司创立于1990年5月,是一家以计算机行业发展为主的产业化、多元化的小型高科技产业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中西文系列终端、计算机及其软件、打印机、pos终端等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体,电脑硬件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消费电子业三大产业携手发展的产业格局。运用杜邦分析法对振声电子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在公司财务分析中,仅观察财务报表无法洞察财务状况的全貌,仅观察单一财务比率也难以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全面情况。为此,需要把各种财务比率结合起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综合分析法,它利用若干相互关联的指标对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权益报酬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为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的有益的的分析框架。

杜邦分析法的缺陷:从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杜邦分析法只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对短期财务结果过分重视,有可能助长公司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忽略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工业时代的企业能够满足要求。但在目前的信息时代,顾客、供应商、雇员、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杜邦分析法在这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通过此次的案例分析,我觉得财务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的财务出现问题,包括资金链断裂,融资难,财务管理目标失误等等,这都与我们学校的财务管理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把学到的财务管理知识运用于实例中,才能更好的学习财务管理。

课程报告篇十七

调查问卷主要从参与课改的教师和校领导对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管理方式、教育观念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转变入手进行编制,对小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只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问卷分教师问卷和领导问卷,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

调查实施时,我们以山西省教育厅的名义,亲自到学校,将问卷发放给学校领导和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289份,其中校领导有效问卷46份,教师有效问卷243份,回收率100%。数据采用excel、spss10.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

(一)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

1.新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是保障顺利教学的必备条件。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各学校积极努力筹资进行硬件建设。其中,36.36%的校园网络已经开通;45.45%的学校开设了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77.26%的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84.08%的有图书馆;54.54%的开设有学生活动室。可见各学校在硬件教学设施建设上的确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校外资源的开发是教学设施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学校可利用的外部教学资源中主要是乡土资源、校外工厂、互联网、校外图书馆,而本地可利用的大学的教学资源、博物馆、科技馆却非常少。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的教学资源最主要的是乡土资源,其次是校外工厂、互联网、校外图书馆和书店。实际上各地区小学对本地大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可见小学和大学之间的交流非常少,如何将高校教学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服务于基础教育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程。

新课程的课程资源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是丰富的、开放性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的课程资源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师生讨论会以及计算机教学软件等,具体使用频率见下页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校内资源开发的相对多一些,其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用书、师生讨论会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挂图、模型模具、实物展示的频率也非常高;信息化课程资源也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接受,计算机教学软件频繁走进课堂;在校外教学资源的调查中,校领导认为可利用的乡土资源、校外工厂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而它们在教师教学中的利用率却非常低。这一现象告诉我们:丰富的可利用的校外资源并没有被开发出来,正处于闲置浪费状态。在教师中,有13.58%的认为学校的资源比较充足,只是利用率很低;35.39%的教师反映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我们需要再努力的是:如何使学校仅有的课程资源充分地实现其功能与价值,将丰富的校外资源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3.教师培训。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保证新课程改革健康地推进、持续稳定地发展,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以实现教师理念上的转变、理论上的升华、实践上的超越。72.92%的领导认为,教师培训要假期与平时相结合;25%的领导认为,培训是利用定期的教研活动来进行;2.08%的领导认为教师培训一般安排在假期。培训主要是来自市(区/县)、学校组织的培训,极少数的教师接受国家级或省一级组织的培训。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

1.教研制度。

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教学观转变为教师的实践,是一场持久的、复杂的攻坚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研制度是否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力地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管理制度。

为扭转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局面,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内容精细化,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课程结构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2](64-65)。

从图4可以看出,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学设备不足或没有相应教师上。在已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中,87.83%的教师认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64.78%的教师认为对教师的要求太高;34.78%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任何活动基础,活动搞起来困难大、见效低;4.78%的教师认为,活动搞起来特别浪费时间,影响学生学习;4.35%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起不到多大作用。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现在教师素质所限,操作起来实际困难很大。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该课程,造成课程实施效果差、学生收获不大的现象,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宏观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世界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因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3]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如表1所示。

在图5中可以看出,48.62%的教师反映开设校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匮乏;40.83%的教师认为,校本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可模仿的样本;38.99%的教师则认为相应的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教学设施的缺乏与落后,教师的缺乏,没有可模仿的样本及学生的不适应上。

虽然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但是不断开发和完善校本过程,是发展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需要不断开发与优化校本课程,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切实的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3.考评制度。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义深远。[2](301)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调查显示:39.13%的校领导声称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制度已经成型,并开始执行;30.43%的正在设计,还没有出台;19.57%的认为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太难把握,此工作无法开展,需要有关部门的指导;10.87%的认为教育部门以成绩定学校的优劣,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可见从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适应课程评价的改革,现行小学采用多元评价制度,对学生考评的主要方式见图6。

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的调查中发现:69.57%的校领导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在首位,70.00%的教师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在首位。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和校领导在诸方面的观点基本相符。总的来讲,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基础上,从多方面促进教师发展。但只有20.00%的教师希望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自己,65.00%的教师希望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50.00%的教师希望从参加课改的积极性、投入的精力等方面进行评价,42.50%的教师希望用在课改中取得的成果来评价,30.00%的教师希望从师生关系来评价,17.50%的教师希望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希望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校本课程开发情况来评价。由此可见: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到了课改当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可以看出各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艰难。

(三)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不管是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还是课程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想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最关键的还是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

1.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来源于教学实践和个人经历,主要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学本质及其特征的一般性的主体认识。在此次调查中发现:93.00%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82.72%的教师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79.84%的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4.90%的教师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60.91%的教师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58.85%的教师重视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可见,绝大多数的教师已经做到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状况。

从课堂活动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方式,可以看出,教师在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逐步将教学转向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主动活泼的发展。把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81.48%的教师反映负担加重,76.95%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增加,86.01%的教师认为工作难度加大。可见此次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对教师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使教师尽快适应此次课程改革,完成角色转换。教师在如此重负下进行工作,效果怎样?我们对新课程计划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了调查,其中达成较好的项目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培养以及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而注意学生德、体、美、劳的教师却很少。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由单一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逐渐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的发展。但是,教师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应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人才付出更大的努力。

3.学生观。

新课程确立了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重要目标。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生命,学生即目的。因此,个性发展是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最大的成绩是:88.07%的认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提高,65.02%的认为扩大了学生的视野,56.38%的认为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且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55.56%的认为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51.85%的认为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49.79%的认为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7.74%的认为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可见教师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新起点。

4.教学行为。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了解和熟悉学生,深入地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情况以后,才能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此次调查中,93.42%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89.30%的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67.49%的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映来了解,63.79%的教师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询问来了解学生,57.61%通过随堂小测验来了解,53.91%的教师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了解学生。可见教师已经注意从多渠道、多方位了解学生,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备课是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从各方面收集并整理材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依据教科书和教学辅导书,教师和同事交流获得的资料、网上资源、各种形式的教科书也成为教师备课时参考资料的重要来源。另外,学生提供的资料也是一种丰富的可利用的备课资源,在调查过程中看到,这部分资源还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到教学当中。

(一)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五种问题。

第一,认识问题。多数教师和校领导大都非常赞成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46.27%的课改教师认为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非常大,19.61%的教师认为此次课改中的教学要求远远超出学生的实际,过于理想化,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课改最终有可能流于形式。

第二,师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师资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从样本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各类型小学中均存在同一个问题,即男教师数量极少,这也是现在培养出的男孩子普遍缺乏阳刚之气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教师受年龄结构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27%)受传统应试思想的束缚,难以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数量短缺、包班现象严重,专职教师非常少,一个教师从事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在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普遍反映没有相应的教师,操作起来困难太大。再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专业素养不足,在此次调查中校领导反映自己学校教师知识短缺、教学技能较差、驾驭教材能力较弱、观念调整不及时等普遍存在。由于师资问题(教师数量和质量问题)引起的班容量及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给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三,资源问题。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全。例如:在硬件设施上,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科技馆、活动场所等短缺;在网络建设上,可供观摩共享的先进的教育教学软件不足,使得教师不能有效利用网上资源,无法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无法及时搜集新信息;在校外资源的开发上,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校外资源开发得很少,教师依然以教学用书及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资源。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集中在学校资金不到位的问题上,同时与教师普遍反映的教学难度加大、教学负担加重、工作量加大有关。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从去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造成丰富的教学资源没有被开发出来,闲置现象严重的局面。

第四,评价问题。评价制度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每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单一的评价制度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精神存在冲突,大多数学校放弃原来单一的从学生成绩来评定学生与教师的方式,尽量采用多元评价制度。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评价制度不健全,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考评制度,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出台,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

第五,教材与教辅问题。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在此次调查中不少教师反映实验年级使用的教材与本地实际存在偏离,要做到因材施教还存在很大困难。同时,教师用书编写空洞,教学辅导资料跟不上课改理念。此外,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开发困难,乡土教材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很难适应各年级学生的真实需要;地方课程开发中,出现的课程标准如何审定,教材质量怎样验证,教材发行公平性如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定。

(二)建议。

针对以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现在多数教师的知识欠缺,没有达到21世纪教师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科知识不足,教学技能较差、难以灵活地驾驭教材等问题。培训方式开始可以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在教师基本素质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再逐渐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指导,并引导教师用理论性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逐渐培养出一批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

第二,大力开发教学资源。针对教学资源与教辅资料相对缺乏的困难,教师自制教具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策,同时可以发动学生自制学具,带动家长探究、收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身体力行并呼吁家长和出版社等收集与课本相配套的学生阅读材料,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与当地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制度,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用到,合理利用这部分资源是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第三,完善教学管理体系。针对教师质量问题和学校教学资源问题,建议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不仅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可以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与大学进行研究课题的合作,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得以发展,逐渐培养出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科研性教师。

第四,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教材开发。很多学校都提出当前教材只适合大城市小学的教学,在小城市或乡村小学使用起来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由此也可以看出地方课程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地方课程教材对普通教师来说困难可能太大,地方可以组织当地的骨干教师进行开发,可以征得当地高校的支持和帮助进行开发,教育部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深入地方协助地方学校开发。地方课程的教材同样会出现一些不适合学校实际的部分,这就需要学校结合本校情况,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教材。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同样可以征得多方的援助,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

课程报告篇十八

校外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校外教育工作的范围很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校外教育中的特色课程是校外教育生命力所在。如何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能够最大吸引青少年学生的兴趣,能够真正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直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在活动中鼓励教师创新新课程,每学期都有2—3门新课程推出,深受前来参训活动的师生、来检查的领导的好评。20xx年又被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确定为课程建设年,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调研开发确立更多更有生命力的新课程。

确立课程调研的目标后,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中心”培训部迅速拟定了雨花台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问卷调查表。我们确定本次调研对象为:

1.初中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

2.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

学校领导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研的形式有:填写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反馈等,通过调研摸清学生对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开设课程的喜好情况,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设置新的课程。

通过一系列调研,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校外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开发、设置校外特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认识校外教育组织在开发校外特色课程资源中的作用。校外特色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它的创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它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校外特色课程是指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作为课程要素和作用于课程但不形成课程本身却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

校外特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外特色课程资源是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而划分的。对应于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文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机关、军队、文化遗址,各类专家、名人、先进人物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校外的网络资源。

(二)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设置校外特色课程呢?最重要的是利用多种渠道开发校外教育特色课程资源。

校外特色课程资源极其丰富。从类型上看有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宇宙空间、山川湖泊、动物植物、矿产资源、乡土地理、自然景观等等;社会生态资源,包括各类机构、生产部门、服务行业、生产生活经验、民风民俗、人文景观、网络资源等等。这些校外课程资源不仅丰富多样,同时还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点。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校外课程资源同样是发展变化、不断生成的。具体为:

1、现有资源的开发。这是指符合课程资源条件、不需要进行加工即可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直接进行资源的开发。

2、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设置特色课程。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是有差异。首先,校外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对青少年施教没有强迫性,它的吸引力更多的来自于孩子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这样孩子参加校外教育活动时,在选择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上就有很大的自主性,同样,校外教育工作者在上述方面的选择上也是自主的。其次,从校外教育所设置的课程项目来看,虽然知识的系统性不如学校教育,但大量的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课程设置上,校外教育可从增加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方面课程的实践环节入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第三,由校外教育的自主性决定,校外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创新空间。校外教育可以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提供创新的活动思路和方法。它可以及时创新活动载体,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提高青少年适应环境的技能和本领方面,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调研后我们确立了我校在特色课程设置上采用“超市”模式。

“超市”模式要求校外教育所设置的课程(活动)要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突出课程(活动)设置的多样性、可选性,具有“超市化”的特色,能够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以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以实践体验为特征开展各类活动及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激发青少年主动参与校外教育活动的热情,享受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及趣味性。

首先,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原则和特点,我们决定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一是注重对所学习的领域和接触的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引导;二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难度的把握;三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应具备的能力;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养成的行为和习惯。四个方面以正确的态度为核心,以知识技能的程度和方法能力为基础,以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总体目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确立将满足以下条件:相同兴趣的少年儿童群体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具有专业特点但又不是专业学校,应面向有学习意愿的少年儿童;具体内容便于少年儿童接受,不过早地传授枯燥的知识体系的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渗透某项专业知识,借此来完善和满足少年儿童的人格、品位要求。校外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突出时代性,可以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目的。

其次,“超市”模式课程设置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陶冶,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孩子鼓掌,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这是“超市”模式课程设置的重要特点。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兴趣可以丰富儿童少年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兴趣可以加速儿童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校外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奥秘、表现才艺、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愉快参与校外教育活动,在兴奋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针对校外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确保不随意增减课时和国家课程开齐、上足、教好的前提下,我们开设“课程超市”让学生自由参加选择课程参加培训,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超市”的建立,让有兴趣参与校外培训的青少年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并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更多有潜力的、有专长能够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求的人才。

“课程超市”从横向上看可以分为基础课、兴趣课;从纵向上看可以分为活动课、校本课、特色课;从种类上看具体可以分为学科类的课程(写作、奥数、英语等)、活动类选修课程(声乐、舞蹈、武术、乒乓球等文体类;摄影、插花、盆景花卉等艺术类;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天文观测等兴趣类等等)、探究类的选修课程(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科技发明等等)。

把课程的选择权交还给青少年,将增强青少年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把“课程超市”模式不断深化,进而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个性优先发展,然后就能够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成为具有未来社会素质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