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孟子读后感500字(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7:55:06 页码:7
最新孟子读后感500字(优秀8篇)
2023-11-13 17:55:06    小编:zdfb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使其更加客观、具体。写读后感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安排,逐层深入地进行分析和阐述,使文章条理清晰、有层次。在阅读这些读后感范文时,可以借鉴其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但要注意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一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二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4、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5、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36、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7、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1、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3、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9、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0、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2、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5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4、吾善养浩然之气。

5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5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0、仁者无敌。

6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3、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0、养心莫善于寡欲。

7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7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7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7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0、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8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8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8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8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8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8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9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92、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5、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9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

一、导入。

孟子名轲,战国时人,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熟读课文。

(一)学生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二)全体朗读,正音。

(三)给学生时间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确,读通畅。学生散读。

(四)全体朗读,教师指出失误及不足,提醒注意;教师范读(做到“零失误”),请学生找茬;再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间,鼓励他们也像老师一样做到“零失误”。

(五)请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在全班面前朗读,尽力做到读准确,读通畅。其他学生认真听,数数朗读失误。采用“破纪录”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第一位学生朗读中出现四个失误,第二位同学就要努力将失误控制在四个以下,以此类推,直至零失误。)。

三、学生自读理解。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课文,适当做笔记,疑问处可与同桌探讨,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教师巡视,给予适当引导(如查阅工具书,选择义项等方面)。

四、布置作业。

(一)朗读课文,尽力做到“零失误”;。

(二)抄写课文一遍。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四

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顺畅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顺畅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尽量能琅琅上口。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

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

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

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

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

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

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解题。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读得顺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

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的小)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坏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

利,坚固锋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意思是弃城而逃。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以,凭,靠。意思。

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6.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3段)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

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层(1段):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第二层(2段):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层(3段):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7.提问:“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讨论并归纳:“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

“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

护。

8.提问: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提问: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讨论并归纳: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

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

10.提问: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讨论并归纳:

(l)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

(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11.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

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

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

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四、小结。

1.古今异义。

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代词他亲戚畔之。

助词的三里之城。

动词到寡助之至。

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例。

表修饰着、地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却、但是环而攻之而不胜。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l.在上文的横线上填入课文原文。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

3.对“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疆域固定震慑b.区域固守威吓。

c.限制巩固震慑d.限制巩固威逼。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5.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d.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尽最熟读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

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

样论述这个问题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要读得顺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欧(quan3)亩,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

夹板中间放土,用杵(chu3)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鱼盐,贩卖鱼和盐。

管夷吾举于土:士,狱官。举于上,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被录用。

孙叔敖举于海:海,在海边(隐居)。

百里奚举于市:市,市井之间。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

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

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

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人恒过:恒,常。过,犯错误,犯过失。

然后能改:然后,这样以后。

困于心:内心优困。

衡于虑:思绪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而后,这样以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喻,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佛。

土,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

患,外来侵略的忧患。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而死于安乐也: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请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7.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

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

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8.提问: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

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四、总结。

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2一词多义:

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国恒亡。

不顺行拂乱其所为。

同“弼”,辅弼入则无法家拂士3.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衡于虑。

拂同“弼”,辅弼入则无法家佛士。

4.虚词。

从舜发于畎亩之中。

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在而死于安乐也。

凭以天下之所顺。

用来所以动心忍性。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文言文中有一些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可译为“使。

(让,把)”+宾语+动词(形容词)请照下面例子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例:必先苦其心志。

译:使他的内心痛苦。

1.劳其筋骨。

译:

2.饿其体肤。

译:_。

3.空乏其身。

译:_4.行拂乱其所为。

译:_。

5.所以动心忍性。

译:_。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附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

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

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

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

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

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

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

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

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

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

都会归顺地。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

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

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

苦,筋骨劳累,体肤俄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

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

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

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

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

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五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掌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师范读,生体会。

二、介绍相关资讯: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积累相关词语。

四、师生一起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

五、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

六、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

七、处置课后习题。

八、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熊掌

舍鱼

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六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开始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到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了他的话然后看他的行动(是否与他说的相符合)。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2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5、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30、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32、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3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译文】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3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七

1、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6、听其言而观其行。

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4、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8、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19、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2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2、巧言令色,鲜矣仁!

23、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2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1、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3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3、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44、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4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0、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6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3、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0、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7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孟子读后感500字篇八

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

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

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

6、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

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孟子。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

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

孔子。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

1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

1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9、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20、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2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

2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3、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4、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2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26、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孟子。

27、士贵。

立志。

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3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3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

3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3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3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0、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4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4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4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4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4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孟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