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编写教案前,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这些教案范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水平。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一
2.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3.继续学习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鉴赏温庭筠高超的写景状物技巧。
正确理解本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诵读与鉴赏。
一课时。
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言志”,“歌缘情”,诗歌往往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或者说气氛);在这些画面中,有诗人创造的各种艺术形象(人或者事物),并包含着诗人的感情。画面或形象,情调或气氛,诗人的感情,这几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诗中的艺术境界。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按“意境类”答题步骤作答)。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1学生结合注解自读这首诗。
2.朗读。
3.指名生读。
1.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指导学生通过想像进行还原性鉴赏)。
第二句,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问:第二联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与此类似的诗句还有:
杨柳岸晓风残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写一段对这两句诗的欣赏性文字,交流。
3.思考:第三联和第四联分别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是虚写,是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4.背诵这首诗。
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二
2.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教时。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分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前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3.分析:”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映衬,以表现天色微明,突出一个“早”字。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4.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实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历任威武(今属山东)主簿、翰林学士、滁州(今属安徽)、扬州(今属江苏)、黄州(今属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等地知州。他直言敢谏,颇为朝中权贵所不容,因而前后三次被贬。晚年贬于黄州,后世因而多称其“王黄州”。《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三
师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来学习新诗《商山早行》(师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温廷筠(ppt)。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生齐读。
师:注意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处。
师:下面听一下录音范读,在听的时候注意停顿、节奏、重读以及感情的处理。可以小声跟读。
生齐读。
师:你认为哪些字词要掌握?
生:铎、槲、枳、凫、回塘。
师:讲解悲、征、明。
师:宋朝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目前之景”与“言外之意”(板书)。
分析:
师:看一下文题《商山早行》,大家看应该扣住哪两个字?
生:(齐答)早行。
师:这是一首什么诗呢?
生:羁旅诗。
师:好,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ppt)一读全诗,抓关键句:哪句话直抒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学生齐读。
生:应该是客行悲故乡,“悲故乡”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师:这种情感是贯穿全诗的吗?
生:是的,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就是写梦中故乡的情景的。
师:你看得很准。
学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回来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晨起动征铎”这句是抓住了早起的特征,因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师:你回答得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认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这几句也是围绕“早行”所写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生:后面两句不太像。
有不少学生附合。
师:有不同的观点,很好,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两句。刚才我们在提到明的时候指出,明是形容词作动词讲,并且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枳花使驿墙变得明亮,大家循着这个思路再想想。
生:我觉得是这样的,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而选景物也是围绕“早行”所写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师:太棒了,你的心思很缜密。所以这二联正是梅所说的什么?
生:“目前之景”
师板书: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生: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师:很有些诗意嘛,这个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能不能用一两词概括一下?
生:凄凉、清冷。
生:还有些悲伤的感觉。
师:那么作者营造了这样一个意境有什么用意呢?或者说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生:道路非常艰辛。
生:旅途孤独、寂寞。
师板书:道路艰辛;旅途孤独、寂寞。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生: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铁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师:很好,所举的句子都很准确。哪个同学能对这种写法作一个简要的赏析?
生:这种意象叠加的方法让我想起了中国水墨画,是一种写意的感觉,三两笔就抓住事物的神,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观赏者用想象与填充,可以说是言简意丰。
学生鼓掌。
师:说得非常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生:我觉得虽然用笔比较节省,但是艺术效果丝毫没有减损,反而特别好,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在这儿讨论这个问题了。
学生大笑,鼓掌。
师:(ppt)三读全诗讨论:“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
生:“凫雁满回塘”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春天来了,池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
师:这幅画面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
生:是暖色调。
师:这似乎与整首诗意境不符啊。
生:这是一种反衬写法。以乐景衬悲情,可以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诗人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师: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及情景交融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道路辛苦、孤独寂寞还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四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3、训练透过意象把握情感能力。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研讨法。
一、导入。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今天,我们来学习从晚唐诗灿烂的余辉中走出来的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一首羁旅诗《商山早行》,并借此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
1、读注释。
2、补充介绍。
在晚唐的诗人中,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1)有才。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
(2)不幸。虽很有才气,但奇丑,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
(3)失败原因。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在民间,他的确是个大红人,相当于现在有“超男”;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
总之,他是一个穷困潦倒,仕途失意的文人。
三、写作背景: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四、鉴赏诗歌。
(一)、学生朗读,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已留有人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
(二)朗读,思考: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
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三)、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悲故乡——思乡。
1、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2、“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四)、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1、描绘两幅画面的内容。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五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温庭筠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这就是“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学他诗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读。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详。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道出远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清早起来出行,旅店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啊离乡而悲,归心似箭。雄鸡已经发出一声声啼叫,茅店外天空残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人的脚印。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显得很明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现在的自己,却离家远行。)。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商山早行”与“兵车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车行”——诗歌体裁,歌行。)。
2、“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这是古人评说诗中的三、四两句,请做解说。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这里只有一组名词的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叠加。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选择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韵丰富的画面,引发读者在视觉、听觉上的联想。短词成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所谓“意象具足”,指羁旅之苦,离乡之愁,归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脚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脚印说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改成12字或14字的对联(书后练习)。
(“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薄霜”“鸡声炊烟茅店月,人迹铃铛板桥霜”。)。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六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温庭筠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一、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这就是“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学他诗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读。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详。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道出远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清早起来出行,旅店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啊离乡而悲,归心似箭。雄鸡已经发出一声声啼叫,茅店外天空残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人的脚印。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显得很明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现在的自己,却离家远行。)。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商山早行”与“兵车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车行”——诗歌体裁,歌行。)。
2、“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这是古人评说诗中的三、四两句,请做解说。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这里只有一组名词的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叠加。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选择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韵丰富的画面,引发读者在视觉、听觉上的联想。短词成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所谓“意象具足”,指羁旅之苦,离乡之愁,归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脚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脚印说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改成12字或14字的对联(书后练习)。
(“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薄霜”“鸡声炊烟茅店月,人迹铃铛板桥霜”。)。
六、背诵、作业。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七
2、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教时。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分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前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3、分析:”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映衬,以表现天色微明,突出一个“早”字。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4、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实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历任威武(今属山东)主簿、翰林学士、滁州(今属安徽)、扬州(今属江苏)、黄州(今属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等地知州。他直言敢谏,颇为朝中权贵所不容,因而前后三次被贬。晚年贬于黄州,后世因而多称其“王黄州”。《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八
《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3、能就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或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专题探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温庭筠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1教时。
一、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这就是“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学他诗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读。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详。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道出远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清早起来出行,旅店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啊离乡而悲,归心似箭。雄鸡已经发出一声声啼叫,茅店外天空残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人的脚印。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显得很明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现在的自己,却离家远行。)。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商山早行”与“兵车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车行”——诗歌体裁,歌行。)。
2、“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这是古人评说诗中的三、四两句,请做解说。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这里只有一组名词的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叠加。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选择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韵丰富的画面,引发读者在视觉、听觉上的联想。短词成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所谓“意象具足”,指羁旅之苦,离乡之愁,归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脚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脚印说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改成12字或14字的对联(书后练习)。
(“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薄霜”“鸡声炊烟茅店月,人迹铃铛板桥霜”。)。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九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商山早行教案板书篇十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一、导入。
介绍温庭筠。
1、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悲故乡——思乡。
2、理解诗意。
3、品味两幅画面。(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用笔写,交流)。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品味佳句:(自由鉴赏)。
5、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羁旅思乡诗回顾。
1、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表达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四、作业设计。
用以上方法自己鉴赏一首羁旅思乡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通用12篇)
- 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200字(模板8篇)
-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实用17篇)
-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14篇)
- 最新中班音乐公开课咚咚锵教案设计意图(通用10篇)
- 中班音乐《咚咚锵》教案(优秀9篇)
- 2023年《奇妙的声音》教案小班(实用14篇)
- 2023年理想的风筝教案中班(模板9篇)
- 2023年《桥》教案板书(优质9篇)
- 2023年5以内加法幼儿园数学教案(通用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