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让我们回顾过去的经历,反思其中的得与失,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写总结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篇幅和结构,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为了更好地展示一个完美的总结,小编搜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已工作多年的我,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为更贴近自己的工作,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的小学教师岗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就要过去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中,我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网络培训中每个模块设置了大量的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有相关的视频、图片、文本等等相关素材,我都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即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又开发了我的思维,也让我有了危机意识。网络信息知识更新迅速,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是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进俱进,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永远鲜活。而网络培训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渠道。
网络培训是一门全新的方式,里面包含的都是最新的教学内容、方式、理念。通过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我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培训中教学方法和本学科中的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是我在培训中最为感兴趣的培训内容,感到学完后受益匪浅。
除了自己学习之外,尽可能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从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以上是我在本次网络培训的一些心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以理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以收获更多的成果。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二
一、培训学习,让我了解教学的目标、意义。
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他们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让我了解教学的目标、意义、方法,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二、培训学习,我明白了如何去组织教学和如何做老师。听了老师们的课,受益匪浅,他们的课覆盖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我明白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特别深的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研讨》、《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的撰写》、《说课与评课的研修》、《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等。心中不由地涌起了“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
2、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激发教师负起责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使我能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感受到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方面靠近,作为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学会改善师生的关系;上课时不要总是板着脸,睁大眼睛盯着学生做猫抓老鼠表情,应把教师亲和、快乐、美丽的一面展现在课堂跟学生交流,才做到师生相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培训学习,促使我进步、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教好书,就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要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总之,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三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现总结如下:
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改变工作理念,服务当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要踏实做事,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树立起“学生发展无小事”的思想。正确引导充分尊重,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教师还应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应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里特征。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自律能力。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我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四
赤日炎炎,晴空万里,在这火热的天气里怀着一颗同样火热的心,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鄞州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培训。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感觉自己还没有听够,还没有听得过瘾培训就结束了,真是意犹未尽。三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给参加培训的老师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专家带着元气满满的理念和诚意,给大家呈现了小学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全新教学理念,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有十分接地气的真实生动的课堂实录,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再三强调,要从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聆听着专家的讲座,就像春天的禾苗吸收点点春雨一样,极力地吸收着专家们的教学智慧和教育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惊叹于专家渊博的知识,和对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是如此精细到位。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泥足深陷于繁重琐碎的班主任工作和重复机械的语文教学工作不可自拔,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学和自己的学生。
沈玲蓉老师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刍议》的讲座中先用常见的“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课文而走向反语文”两个现象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从“课程教学论视域下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教学专业性表征、如何提高专业性”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的理解。方蓉飞老师《研读教材精心设计》的讲座则先从阅读教学“低就”“高攀”的现象入手,从“解读教材,精心设计;删繁就简,聚焦重点;研读文本,和谐发展”三个方面,结合阅读教学的实例,让老师们醍醐灌顶,顿时明白阅读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教学,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语文课可以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郑东辉老师做的《学教评一致性视野下的作业变革》讲座则从一个有趣的作业故事入手,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详尽地阐释了“什么是作业,如何基于目标设计作业,怎样反馈作业结果”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张晨瑛老师先请老师对几篇课文进行说课练习,然后张老师对老师们的说课情况进行点评,让老师对说课进行了一次小练兵。紧接着,张晨瑛老师针对说课做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说课那些事》讲座,分别从“说课的类型、说课的结构、说课的要点”等方面,结合说课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答了关于说课这个内容的疑惑。
参加了本次培训,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再停留在机械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应该以学定教,教的法子应该根据学的孩子,从学习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固步自封。而且我们明白了教学工作应该从教、学、评三者应该统一,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之后的评价要有一致性,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互相毫无关联。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生字,会背几篇课文,而是为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为了培养人的心性、品质的精神需要。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
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扎扎实实的用功,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将会在小语这片天地中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结出更硕大的果实!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五
我校现有在职教师81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51人,占60%,35至50周岁20人,占29%,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9人。教师队伍年龄相对比较年轻。教师们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强,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能力也都比较强,学校现有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名师3人,骨干教师2人。其中学历情况:研究生1人,本科41人,大专34人,中师、中专5人,达标率100%。
根据桥东区《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规划实施细则》,我校针对自己学校的情况,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鼓励学历进修,丰厚知识底蕴。
我校一直鼓励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学历进修,学校鼓励取得大专文凭的教师继续进修本科,鼓励跨学科的双学历进修,通过学历进修来丰厚自身知识底蕴。
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关键是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课堂听课,我们听课的基本程序为:听课——随堂检测——课后研讨——检查教案、作业、反思。我们在每堂课的研讨交流中,都努力和老师达成共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的基本听课研讨方式为:
1、一对一听课。
我校一直坚持教学领导四分包,即分包年级、分包学科、分包教研组、分。
包青年教师。每位教学领导都分包了年级,对于自己所承包年级的教师,尤其是参加工作未满2年的青年教师,我们更是进行了跟踪听课。有针对性的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平时我们更加侧重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听课评课。
2、教研组磨课。
我们还尽量协调好工作,安排进行年级组、教研组互相听课学习,取长补短,教研组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还是以磨课为主,形式多样:“同课异构”、“课讲结合”、“课堂点击”等教研方式,确定课堂教学研讨课的探究主题,以课例为载体进行互动交流,力求一课多得。
3、重点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相对来说,我校的教研组教研力量还比较薄弱,近年来,我们下大力量增强校本教研的执行力。引导教研组认真落实教研职能,加强校本教研,建立教研例会制度,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教研交流。努力使教研组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发展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制定教研组工作考评方案,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的研究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科研,能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所以我们抓住课题,走专业研究之路,大体思路为:
1、立教育教学科研意识,组织好教师围绕新课程实施,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2、导教师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教师自主研究的意识。
3、实践中学会做课题,在课题中不断实践,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提高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具体对老师们提出课题研究的要求:
1、课题要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
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理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我们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2、进行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3、我们的课题以年级段和教研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4、做好方案。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
(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
(10)课题成员分工,
(11)资料附录。
5、实践阶段。有3个要求: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努力构建研究共同体。
6、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校本业务培训是我校的一项教学常规活动,也是针对我校教师教学情况最直接有效的培训形式。之前,教导处组织的校本业务培训有主题系列式培训:高效课堂专题业务培训;有课例研讨是业务培训:观摩特级教师课例、观摩我校教师课例,并在观摩课例后进行相关研讨交流;有教研组集体备课展示;有教师基本功培训……以上培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的校本培训思路在立足扎实开展培训的基础上,力争创特色,求高效,初步想法是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由于教师群体的差异性,我们要尽可能考虑教师的不同需要,给教师自主选择培训的机会和内容。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类要求和培训:青年教师侧重学习教育理论,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中年教师侧重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围绕学科建设建立短、平、快的科研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骨干教师侧重帮助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反思其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特色,发挥示范作用。要分类组织考核和评价,确保每一位教师得到最佳的发展。
我校青年教师约占82%,几年来我校一直在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法,也曾制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骨干教师带徒弟等培养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去年下半年,结合我校校情,我们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导处1位副校长和几名主任对全校20余名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进行分包跟踪式指导,每位主任承包4—5名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地指导、交流和帮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指导“三课”:
第一,扎实“日常课”。日常课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教导主任不定期听“推门课”,并当即检查指导教案、反思和作业的批改,对青年教师的日常课进行追踪。
第二,汇报“展示课”。我们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个月要上一次展示课,邀请教学领导和本教研组全体教师一起听课、评课、交流。
第三,通过“过关课”。先是由青年教师本人自主选课、备课、上课,教研组教师听评课,并在组内指导交流;然后做课青年教师重新组织教案,再次上课,组内教师再次听课、评课,并给予较好、过关、努力三个档次的评价,激励青年教师继续努力,评价结果记入教师成长档案。
2、指导积累:
积累一:读书笔记。教导处要求青年教师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教学类相关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和分包领导交流。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六
体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使人有一个好的体格来享受生活,更在于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素养是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及参与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体育能力及行为的综合表现,这需要较长时期的学习与锻炼。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体育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大学生积极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所以,高校应该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体育教学中心工作来加以重视。
二、认识体育文化素养。
1、内涵。
所谓的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先天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特殊的体育教育影响而产生的后天因素(精神方面)和体育能力等品质所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
2、要素。
(1)体育知识:作为意识对体育规律的反映,体育知识是身体从事体育锻炼的心理基础。由体育基础、卫生保健、身体锻炼指导等各方面知识组成。
(2)体育意识:所谓的体育意识是指人在体育活动中对于体育的客观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及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和。是由体育价值、体育与自身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认识与体验。
(3)体育品德:所谓的体育品德是一个人依照相关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道德在体育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4)体育行为:所谓的体育行为是指一个人从事体育活动具体的表现形式,更是体育文化素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直接反映。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消费及体育绩效等。
(5)体育技能:所谓的体育技能是指人在意识支配下,借助身体表现外在的动作系统。包括运动技能、娱乐技能及体育审美技能等。
(6)体育个性:所谓的体育个性是指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稳定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具体包括需要、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三、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
1、体育人文素质相对匮乏。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大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保健知识、身体锻炼及评价等方面知识非常有限。
2、体育品德普遍不高。
很多大学生在竞赛中好胜心过强,无视规则,甚至会产生与体育道德相背离的种种偏激行为。
3、体育个性未得到充分展现。
大学生的锻炼方式趋向于大众潮流,大都跟随同学、朋友的喜好选择锻炼,其体育个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4、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目前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呈整体下降趋势,特别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耐力素质,其下降幅度最明显。
四、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目前的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所必备的个人品质的积淀。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体育知识是基础,而运动技能是重点,作为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形式,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基础上提高运动技能,最终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五、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1、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创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束缚,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帮助大学生在愉悦中体验体育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教学效能。
2、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视频及动画等一系列信息有机融合,并通过计算机的处理与控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与交互性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实施体育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快地掌握并提高技术技能,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3、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各高校需要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体育俱乐部”及“个性发展”等一系列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及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并将其作为健身手段,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最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4、对大学生实施体育人文知识教育。
高校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从理性层面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即对体育知识的合理应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及体育能力。
5、积极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会改变一个人,人的文化素养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塑造,反过来而言,提高人的.体育文化素养也需要特定的文化氛围,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该氛围一旦形成,则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个性行为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熏陶,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风气,有助于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6、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归根结底还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所以,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通过一系列在职培训,加强高校间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才能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相适应。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作为与社会体育的对接点,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及习惯不仅可以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实现。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借助在职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及习惯。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七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阶段的学习心得:
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改变工作理念,服务当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踏实做事,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树立起“学生发展无小事”的思想。正确引导充分尊重,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教师还应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应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里特征。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自律能力。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利用英语戏剧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论文。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八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深入到文化的层面,让数学文化渗透课堂,让数学文化彰显学生的人生智慧。
本文阐述分析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提出开设“数学文化”课,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具体阐述了“数学文化”课的特点、切入点。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人们总是视数学为工具性学科,忽略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高,导致创造性退化,灵性泯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我也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这种狭隘、片面、简单的数学观给数学教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遮蔽了数学的本来面目,扭曲了数学的本真形象,导致了数学教师不能全面、客观、深入地理解数学。
其次,狭隘的数学观导致偏激的数学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更有甚者它将导致学生形成扭曲、变形的数学信念。
经常听到学生在问老师离开学校后哪些数学知识能派上用场?经常感受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却厌倦、厌烦着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程度也在加剧;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后,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
这样的学习经历也给学生留下了太多的阴影,而且这一阴影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
认为数学就是演绎、计算,无法体验数学的历史性,无法领悟数学的人文性、文化性,无法领略数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质,更无法感受数学内在的美与和谐。
二十一世纪初,数学文化课程进入了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
数学文化课程具有文理交融特色,是渗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改革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我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不多的,而数学的数学素养即研究精神、思想方法、思维训练,对每个人是绝对必要的。
因此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却随时地发生作用,终身受益。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本文将从“数学文化”这一角度切入进行讨论。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一词,是前出现的。
它的专业说法是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景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许多人为着某种需要更愿意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更愿意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
事实上,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前关于“数学文化”一词,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的解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解释,则是除这些以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提升。
因此,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具有其重要特征。
(1)数学文化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植根于人类丰富思想的沃土之中,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古代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的发展,同民族之间的数学交流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传播的影响。
从古到今,数学对哲学、对艺术、对文学等学科的影响深远,中国历代数学家以及他们在数学上做出的丰功伟绩给文化传播带来重大影响。
殷代时,我国就使用十进位制和位值制;儒家经书《周易》中的八卦中包含有二进制的萌芽;天干、地支构成了中国的六十进位制;宋朝时杨辉著有《续古摘奇算法上卷》(1275年)内载有四阶、五阶、六阶、七阶等的当时称纵横图;举世闻名的杨辉三角;《周髀算经》和《九章》记载的勾股定理,比毕达哥拉斯要早5;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称密率)比西方人要早千年。
刘徽的割圆术,为圆周率的计算打下理论基础;负数的应用以我国最早,东汉时期就已用赤筹表示正数、用黑筹表示负数;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给出了正负数的乘除法则,还解释二次方程;《九章算术》中用“盈不足”的方法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1600年前的《孙子算经》中还介绍了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到了宋朝,周宓的书中称它为“鬼谷算”。
北宋的沈括、元朝的朱世杰、郭守敬以及后来清朝的李善兰等对“堆垛”(即高阶等差数列)都有建树。
中国现代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承洞证明了(1+5),王元和潘承洞合作证明了(1+4),尤其是陈景润证明了(1+2),距离猜想的圆满解决仅一步之遥(当然,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一步必定是最为艰难的);华罗庚为了把数学用于生产实践,研究了优选法、0.618法等大众喜爱的应用数学,他对极值问题也有相当研究。
(2)数学语言的高度统一性。
语言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符号体系,它在明确和传递主观意义上的能力比任何其他符号体系都要强。
数学语言源于人类自然语言,但随着数学抽象性和严密性的发展,逐步演变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数学语言符号化,精确化程度高,它能区别日常用语中引起的混乱与歧义。
同时数学语言又是简洁的,解析几何的创立者笛卡儿认为,代数使数学机械化了,因而使思考和运算步骤变得简单了。
数学文化中使用的数学语言具有绘画与音乐那种全球性,甚至有人猜测它可能具有超越地球文化的广度,由于数学语言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统一相一致的趋势,数学逐步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这一特性能使数学文化超越某些文化的局限性,达到广泛和直接传播的效果。
(3)数学对象的逻辑建构性。
数学对象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但数学对象相对于认识主体来说,它又具有明显的客观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来自于数学抽象。
在严格的数学研究中,只能依据相应的定义进行演绎,而不能求助于直观。
因此,相对于可能的现实原型而言,数学对象是借助于明确的定义“逻辑有”得到建构的。
(4)数学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
数学是一种活动,数学活动是一个多元活动的复合体,它既包括数学知识,也包括数学传统。
作为数学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数学家显然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并具有相对稳定的数学传统。
数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数学传统的巨大变革,在对象层次上则表现出了明显的连续性,先前理论常常在新的形式下得到保存。
因此数学传统的不断变革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辩证统一。
由于数学文化是一种延续的积极的不断进步的整体。
因而其基本成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具有相对不变的意义。
数学有其特殊的价值标准和发展规律,相对于整个文化环境而言,数学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5)数学文化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数学文化的渗透性其内在方式表现在数学的理性精神对人类思维的深刻渗透力。
数学中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给予人类思想丰富的启迪。
如非欧几何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欧氏几何来。
自于人类先验综合判断的固有观念。
其外显方式表现为数学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
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给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来,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数学文化发展的无限性体现在尽管有些数学家不时地宣称他们的课题已经近乎“彻底解决了”,所有的基本结果都已得到,但事实正好相反,数学问题的解决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由于上述特征,可知数学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数学最初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发展的。
随着数学本身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又表现出了相对独立性,具有自己的特殊发展规律,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内部因素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学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
二、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数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比任何时期都大,因此数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
已不再只是理工科学生的专利了,所有的学生也需要学习数学。
虽然不同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尽相同,但大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展示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性精神。
数学文化将数学置于人类的文化系统中,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技巧的堆砌和逻辑的推导,数学的每一个重大的发现,往往伴随科学认识的突破。
同时也使大学生了解到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了解到数学在科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认识到数学是一个有机关联的、生动鲜活的、具有探索性知识特征的科学与文化形象,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僵化教条的、彼此分割的知识条块和记忆库。
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源和流,使他们对数学有一个横向和纵向的穿透,从而认识数学的本质,促进大学数学的学与教。
因此,通过开设数学文化课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及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数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献身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不仅看到严谨丰富的数学,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家,数学活动中质疑、批判与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与合作的精神,都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数学研究中理性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时全面系统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精神,都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
这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对学生人格养成、精神教化上是不可或缺的。
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因此,数学文化是大学数学教育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三、开设“数学文化”课,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深入到文化的层面,让数学文化渗透课堂,让数学文化彰显学生的人生智慧。
数学课堂应从多侧面多视角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用数学的精神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科学的数学走向文化的数学。
(一)探索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文化。
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提升。
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
我们有责任让数学教育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
因此,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验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文化。
从数学问题的角度切入,比如:1、兔子问题与黄金分割;2、芝诺悖论与无限;3、海岸线的长度与分开和混纯;4、投票选举的合理性与代表的名额分配问题;5、五次方程根式解与近世代数;6、费马大定理与“会下金蛋的母鸡”,7、希尔伯特23个问题;8、新千年克雷问题等等。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探讨,展现数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和谐之美。
学生注重实质、注重理解,追求“悟”的境界。
(二)搜集数学故事,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渗透数学文化历史,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
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整体认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领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领会数学发展的历史和伟大成就,体验数学文化的底蕴。
从数学典故的角度切入,比如:1、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2、《周髀算经》与勾股定理;3、蒲丰投针的故事;4、从日心说到地心说,再到开普勒三定律;5、一百多年来的'国际数学大会,1900年希尔伯特关于23个问题的演讲,七十多年来的菲尔兹奖;6、韩信点兵的故事与中国剩余定理;7、非欧几何的由来和发展;8、关于“数学基础”的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三大流派。
比如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让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高斯、笛卡儿等数学大师成为同学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从而让学生们能对数学有更深的领悟。
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艰辛历程后,对他们那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态度;屡遭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受到极大地鼓舞。
通过这些数学家故事的学习,拉近了学生与成功人士之间的情感距离,给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确立了奋斗目标。
总之,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但是不能仅限于数学史。
通过数学的历史,学科结构、趣味问题等来探讨学习数学的意义。
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三)欣赏数学名题,培养数学思想方法。
观看数学电影,比如“黑梦帝国“、盗梦空间”等,欣赏数学名题,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化处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数学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
从数学方法的角度切入,化归的方法;变换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归纳的方法;合情推理的方法;反证法;数形结合方法;抽样调查;分类方法;观察法等等。
从数学观点的角度切入:近似观点;抽象观点;一一对应观点;对称观点;多样性和统一性观点;“变中有不变”的观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观点;运算与结构;博弈的观点;关系、等价关系、序关系、相关关系、比例关系、函数关系等等。
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切入,比如:符号与变元表示的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公理化与结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思想;极限思想;抽样统计思想;命题需要证明;证明依靠逻辑;量化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最优化思想;数学机械化;数据处理与数学统计;数学审美思想;分解思想;归纳思想;演绎思想等。
数学中渗透着数学思想,它们是基础知识的灵魂,如果能使它们落实到我们学习和应用数学中去,那么我们得到的是很多的。
(四)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还在于它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要用到数学。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文化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文化。
一般地说,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实用价值;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形式训练的价值;提供了一种价值观---文化价值;倡导一种精神---集中地表现为数学观念在人的观念以及社会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数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价值文化、数学的巨大作用以及数学的内在魅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促思,认识到数学的广阔、博大和数学的底蕴、价值,去真正的热爱它,让我们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
伴随着先进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南开大学出版社,.
[2]邓东皋、孙小礼等.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4]方延明.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
[5]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6]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m].高等教育出版社,.
[7]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8]黄秦安.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王宪昌.数学与人类文明[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
[10]王元明.数学是什么[m].东南大学出版社,.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篇九
做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现总结如下:
“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答举止总体要求实稳重,稳重就是举止斯文和谐,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为此,就要注重自己在语言,表情,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教师应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不自觉的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不仅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的好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匙钥。
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是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深刻践行企业文化的意义 践行企业文化从我做起(20篇)
- 最新给导师的感谢信简短(大全14篇)
- 最新村会计的述职报告(汇总18篇)
- 村会计述职报告简单(优质12篇)
- 2023年小学阳光助学申请书(大全8篇)
- 最新学校防疫会议通知(模板16篇)
- 2023年幼儿教育的文案(模板14篇)
- 幼儿园教育的文案(大全10篇)
- 最新潜力无限的演讲稿(大全12篇)
- 2023年考研英语复习计划表(优秀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教 师 个人师 德 总结 个人师 德 总结教 师 师 德 个人总结(通用19篇)44下载数 246阅读数 -
2023年个人
师 德 总结 个人师 德 总结教 师 师 德 个人总结(通用16篇)40下载数 564阅读数 -
教 师 心得体会师 德 师 风(模板19篇)44下载数 401阅读数 -
教 师 师 德 师 风演讲总结(实用9篇)45下载数 732阅读数 -
教 师 师 德 (模板8篇)33下载数 256阅读数 -
教 师 师 德 师 风汇总(通用8篇)12下载数 163阅读数 -
2023年
教 师 师 德 (汇总13篇)46下载数 116阅读数 -
师 德 师 风演讲幼儿教 师 (汇总19篇)21下载数 734阅读数 -
教 师 师 德 师 风心得体会教 师 师 德 师 风(优质12篇)45下载数 145阅读数 -
教 师 师 德 师 风心得体会教 师 师 德 师 风(优秀16篇)29下载数 716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