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示美的方式,我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在总结中,可以提出自己对未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和规划。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一
时代楷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什么是甘于奉献,扎身一线;什么是舍已为人,冲锋在前;什么是默默无闻,不骄不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观看时代楷模有感800字_时代楷模学习感悟3篇,希望大家喜欢。
这就是新时代的楷模,这就是我们前行的航标,每一个平凡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有一种忠诚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岗位,却在冥冥之中召唤着我们前行。学习了这些新时代楷模的故事后,我的心中时时不能平静,他们,她们,这些时代的楷模们,做的事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丰功伟绩,却于平凡之中诠释着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担当,什么是爱岗,什么是敬业!他们每个人,内心纯净,忠肝义胆,他们每个人,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任务,他们每个人没有空口号,没有花架子,有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无悔的追求,为了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生命,挥洒汗水,拼搏青春,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些时代的楷模们,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平凡的人生并可怕,可怕的是甘于平庸。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拼搏奋斗吧,你努力向前的样子永远是最美丽的风景!无论将来如何,只要我们守住初心,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党,就是一名堂堂正正、合格的交通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为人民服务。为了接近老百姓,黄文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贫困户干活,与群众谈心,与群众做朋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是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干成事,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增收,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理想与信念。扶贫干部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本来,黄文秀可以有很多选择,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服务基层。从繁华首都回到家乡,把初心镌刻在扶贫路上,书写了一个感党恩、守初心、献青春、为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黄文秀用生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虽然她已逝去,但她的精神应永远刻在领导干部的心中,她的扶贫精神、理想信念、使命与担当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党员干部应力争成为“黄秀文”式扶贫干部。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担当与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黄文秀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努力拔到太高的位置,她只是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青春无悔,誓言无声,为了初心和使命,黄文秀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近期,总书记对__洋县籍革命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深深感动于张富清同志一生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为党和国家付出自己的一生的宝贵精神。突然想起来,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确,人的一生极为短暂,那么就应该把有限生命作出更多对社会和人民有意义的事情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革命老前辈的宝贵品格,将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目前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做好自己所从事的精准扶贫工作,好好的带领村上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的追求和目标,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国家现在的繁荣昌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张富清同志这样的先进人物的默默付出,才赢得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席之地。见贤思齐,主动对标,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砥砺奋进,栉风沐雨,让自己的人生更出彩。同时,也应该主动去影响身边的同事,主动宣传各种先进事迹,感染身边人,让身边的同事也一心工作,不要在浑浑噩噩的混工资,毕竟人生短暂,总是要做点对党和人民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二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1000多个昼夜的突围破壁,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
作为山东港口全自动化码头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者,“连钢创新团队”把新时代海港员工的个人梦融入强港梦、中国梦,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和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1.勇争世界一流。
20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运营,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考察交流没有取到“真经”。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张连钢和团队定下目标: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三千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张连钢提出,“这个速度等不起”,他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每个参与者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点成型。仅仅是集装箱卡车出入码头的闸口,团队就前后设计了40多稿布局方案;装卸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多万次。就这样,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了全面超越。
2.不拼命肯定干不好。
创新就是九死一生。面对自动化码头这个陌生的技术领域,“连钢创新团队”迎难而上,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白天跑现场爬设备、开会研讨攻关难题,晚上聚在一起修改方案、查源代码,从一缕缕游丝般的光明中寻觅成功的希望,从一次次失败的痛苦煎熬中探求胜利的曙光。
团队每个人都将自己对工作的热忱和负责发挥到了极致:流程操作组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有时因为一个细节的调整,所有的数据都要重新核算;it组勇担软件开发重担,构建了基于企业云架构的码头双活数据中心;设备组反复研究、比对、分析,确定最佳设备规格;土建组只有一个人,却以一当十。
还有些人,把这项工作当作事业和生命扛在了肩头。张连钢作为团队主心骨,身先士卒,带着病躯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被称为拼命三娘的女汉子李永翠,刚进项目组时女儿只有5岁,因为长时间扑在项目上,无暇照顾女儿,年幼的女儿一听到“自动化”三个字就会生气地捂住耳朵;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晚上陪床,白天照常上班,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始终坚守岗位,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
“连钢创新团队”把自己的家当做小家,把国家、港口和码头当做大家;把对家庭的亲情当做小爱,把对事业的热忱当做大爱。正是这种“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和“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奋斗精神,激励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3.敢为天下之先。
面对国外成熟经验在青岛港的“水土不服”,“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劲头,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模式。
以码头堆场建设为例,堆场混凝土梁面平整度,业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但为了能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团队硬是把这个标准控制到了正负2.5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因此创造了一项新的行业标准。
针对自动导引车的供电模式,团队大胆采用先进的钛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设计制造了不用换电池的导引车,作业过程中自动完成充电,续航里程无限制,不但节能环保,而且减重十几吨,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并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此外,团队还全球首创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解决了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全球性难题;全球首创“氢+5g”智慧码头建设,等等。
“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成就未来,创新赢得尊重。,“连钢创新团队”应邀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从前,像这样的交流从来不邀请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青岛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精神催化生产力转变成果的创新典范,这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展示。
4.群策群力挑战极限。
面对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一项项苛刻的限制条件,“连钢创新团队”不但没有被吓退,反而激发了凝聚力、战斗力,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
一幅码头总平面布局图,团队对9种方案、16种派生形式以及8个要素,进行反复综合比较,得出最优方案;堆场设计,通过对16个因素进行多次综合平衡优化后,确定最终选择;自动化流程的测试案例多达7000多个,在17套环境中进行了十几万次测试……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们一次次群策群力、一次次挑战极限。
在设备制造最吃紧的时候,设备监造组的同志兵分四路进驻制造基地,一呆就是半年。一支手电筒、一把游标卡尺、一个笔记本电脑是他们工作上的“三件套”;方便面、榨菜、老干妈是他们生活上的“三件套”。白天顶着酷暑钻大梁、爬高空,晚上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研究第二天的监造重点,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0点以后。
到了测试阶段,设备需要48小时不停运转,他们也是48小时连轴转。流程优化组的同志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拿着秒表盯在现场,对流程作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不断提升作业效率,一开港便创下了桥吊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纪录。随后,又6次刷新纪录,创出了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的世界最高纪录。
5月11日,由“连钢创新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仅实现了“五大突破”、“十大创新”,创出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效率,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11月28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将工期又缩减一半,再次创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速度”。
码头开业以来,“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受邀参加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世界港口大会等国际盛会,分享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4余人次,各类媒体报道20余万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靓丽名片。
“连钢创新团队”体现出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出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勇挑重担、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体现出新时代劳动者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三
“要干,就要占领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制高点;要干,就要引领世界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要干,就要干出百年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要干,就要让梦想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张连钢在二期码头建设动员会上的话。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过程中,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弄潮儿向涛头立,精诚协作、追求极致、众志成城,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钢铁团队、胜利之师。尽管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始终瞄准持续领先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的号角。靠着众志成城图强、誓立时代潮头的团队精神,11月28日,短短15个月,集合了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全球首创运用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领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将世界高科技码头的王冠揽入怀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德国工业4.0提出者门蒂斯参观后表示,“4.0的精髓是系统整体的自动化,人与系统之间要能无缝对接,系统与系统之间能有效交互,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约翰·沃尔特表示:“iso希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标准化推广到全球。”
一次又一次攻坚,一轮又一轮超越,让这座码头的存在,拥有了远远超越码头本身的意义。“时代创造楷模。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连钢创新团队’就是这样的楷模。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勇担历史使命,依靠自主创新,攻关核心技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青港国际总经理王新泽说,这个码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态,体现了国家的港口综合科研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装卸效率全面超越传统人工码头,连续5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运营更为全球“智慧生态港口”建设贡献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复制的“青岛模式”“中国方案”。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四
中央宣传部30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是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自组建以来,该团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科技报国志向,坚持自主创新理念,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团结协作、集智攻关,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运营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国企职工认为,“连钢创新团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系列重要指示的忠诚践行者和模范推动者,是立足本职爱国奋斗的优秀代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他们身上鲜明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广大国企职工勇挑重担、敢于争先的责任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连钢创新团队”为榜样,弘扬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创新,坚持产业报国、勇担时代责任,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和“连钢创新团队”成员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五
建设海洋强省,山东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二期建设的号角。这一次,“连钢创新团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如何抢占?从省情出发。山东是富氢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氢气作为副产品白白浪费;5g技术,未来自动化行业竞争的新蓝海。跳出传统路子,“连钢创新团队”作出大胆尝试:“氢+5g”,成为二期项目主攻方向。
“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陆续加入,团结一心,誓将自动化码头的上下游供应链条留在民族企业!”他们底气十足。
“工业互联网协议总是间断失效,视频信号时断时续,16毫秒延时的确会对生产造成作业隐患。”徐永宁回忆。
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年11月,“连钢创新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岸桥自动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的全场景应用。
“这不再是传统的‘大块头’。”张连钢指向码头上的自动化轨道吊,“我们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为设备‘瘦身’,降低了设备结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
短短18个月,11月28日,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诞生了。“这次,我们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张连钢脸上洋溢着自豪。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连钢创新团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为世界5g应用奠定了基石!”
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远方,“中国智造”旗帜高高飘扬。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六
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60多年的风雨历程,他深藏功与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实际行动中。
一个好榜样,可以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观看“时代楷模”后,受益匪浅,张富清老人说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作为党锻炼培养的一名干部,我应该坚决听党的话,不能和党讲价钱,党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生死,多次冲到战役最前面,炸碉堡、占高点、奋勇杀敌,为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部队改制调整,已是正连职军官的张富清放弃了军队职位,响应国家号召,到边疆、山区支援祖国的建设,他来到了条件最艰苦来凤县支援经济建设,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一直以来张富清老人都是默默无闻的付出,1955年转业以来他从未向人提及自己辉煌的历史,他也从来没有利用职位为家庭谋过便利,无论在哪个单位,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为民造福,他的这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立足于本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不务虚功,开拓进取。新时代,是属于坚定者,奋斗者,拼搏者,属于每一个为了梦想奋斗的我们的时代。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这一句话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付诸实践,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向时代楷模学习,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直面困难,解决难题,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做一个有责任、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七
教师节前夕,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到重庆大渡口区的长江之畔,眼含泪水,默默为王红旭献上一簇白菊。
时针拨回到今年的6月1日。
“孩子落水了!”在被悲痛弥漫的记忆中,这一声呼救异常清晰。
因为是儿童节,王红旭和妻子陈璐希约了好友,三家人带着孩子一起到江边游玩。
沙滩上,彩色的帐篷搭起来了,孩子们挖着沙子,大人们谈笑风生。
下午5时40分左右,人群中突然传来呼救声。还没等大多数人回过神来,王红旭和好友许林盛已经像箭一样冲向了江边。
王红旭纵身一跃,从沙滩前沿跳入江中。熟谙水性的他迅速划水,游到一名落水儿童跟前,将失去意识的孩子托出水面,交给接应的许林盛后,一扭身,又奋力向江心另一名落水儿童游去。
“江水又急又冰,心里很慌。”许林盛托着孩子往岸边游。尽管做过救生员,但是强劲的潜流却让他的身体如灌铅般沉重。
脱下衣服和鞋子的许林盛,再次向王红旭游去。他发现,这一次王红旭没有像惯常的救援那样用单臂划水,而是把头扎进江水,托举着落水儿童一路潜行。
江水看似平静实则汹涌,王红旭选择潜行保证了孩子不再呛水,但这样却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
近了,更近了。当他终于把孩子猛推给许林盛时,无情的回浪把乏力的他反推回去……。
湍急的江水仍在冲刷撕扯,就在许林盛感觉自己游不回去的时候,一只手拉住了他——那是10多名群众手挽手拉起的“人链”。
而此时,王红旭却越漂越远。“拉我一把……拉我一把……”水声伴着风声,他的呼声显得那么微弱。
两三秒钟后,一个浪头将他吞没了……。
红旭,你在哪里?红旭,你快游回来啊!陈璐希嘶喊着,想要冲向江中,幸好被人们拉住。
两个孩子得救了。人们这时才知道,那个为救孩子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素不相识。
王红旭的儿子、年仅3岁的团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哭喊着:“爸爸,爸爸,你快回来!”
王红旭老师的英雄事迹:他像“小太阳”一样温暖大家,直到纵身一跃的不告而别。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八
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在茫茫雾海中,娴熟地伸开臂膀,抓起自动化导引车上的集装箱。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造了世界集装箱码头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青岛港奇迹的,正是“连钢创新团队”。
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序幕。
“25.9”“26.0”“26.1”……。
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20时20分,数字定格在“26.1”!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
桥吊单机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了。
“开局很难!”“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娓娓道来,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却没有一座自动化码头。
如何紧跟步伐,转型升级?25人组成的“连钢创新团队”率先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张连钢受命担任组长。
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外界一片质疑。立项后,张连钢率团队出国“取经”,无奈国外同行“连捂带盖”,“连钢创新团队”四处碰壁,收获甚微。
返程路上,张连钢闷了一路,立志要建设中国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
徐永宁,码头数据中心建设调试的顶梁柱。项目关键期,妻子却罹患癌症。天尚未亮,他送妻子去医院化疗;白天,他一头扎进调试工作;晚上,他奔赴医院陪床。一米八的汉子,满眼血丝,瘦骨嶙峋,硬是没耽误半点工作。
“她还是走了。”徐永宁拭干眼泪,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5月11日,一期投产成功。那天,徐永宁望着屏幕上的数字,偷偷背过身子,哭得像个孩子。
“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奋斗融入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王新泽说。
不断刷新自动化码头作业的世界纪录。
3月13日,英国伦敦,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现场。
navis码头系统总裁斯科特走上颁奖台:“获得‘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的是——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ecs设备控制系统相当于指挥设备高效运转的小脑。但这项技术被一家外国公司垄断。”张连钢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摆脱掣肘,与设备制造方上海振华联手攻关!”
ecs研发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达不到需求。”项目组成员杨杰敏叹了口气,“码头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就转不起来。”
“采用非常规手段,彻底打破原来的思路!”杨杰敏带领攻关小组重新上阵,在上海长兴岛闭关3个多月。208月26日,曙光终于到来:6辆自动导引车组成车队,在模拟仿真平台和码头现场同步开展系统实测,全部流畅运转。
“我们一直在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团队成员李波介绍,为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在抓放货箱两个环节,他们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要一秒一秒地细抠。”
创新为核,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来说话。
——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效率每小时39.6自然箱的新纪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12月17日,第六次刷新世界纪录,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47.6自然箱,超越今年4月份创造的每小时44.6自然箱的成绩。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九
王红旭同志系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奋不顾身救出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王红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喜爱,他心怀大爱,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王红旭同志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立足本职岗位,立志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心怀大我,无私奉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用模范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爱孩子是老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老师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师的基本要求。王红旭老师将人生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以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深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品质;以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彰显了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以胸怀大爱的师者仁心,铸就了师爱永恒的精神丰碑。
品味着王红旭教师的英雄事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学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要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相信有我们全力的付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六一儿童节,多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日,然而,今年的“六一”却有着悲壮与伟大:
二零二一年六月一日十八时左右,两名儿童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老师以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这两名落水儿童被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三十五岁,风华正茂;三十五岁,教书育人;三十五岁,责任与担当。王红旭老师被定格在三十五岁的光辉年龄,他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他的高贵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爱孩子深深的印入王红旭老师的心灵。当一声求救映入耳际——“救命哇,救我的娃儿啊!”突然听到的一声凄厉惨叫,年轻的妈妈瘫软在沙滩,众人目光惊愕,而王红旭老师正从百米之外,奔过一片草丛,狂奔冲向江边……这是王红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背影。救出一名孩子,他又不假思索去救另一名孩子……两名孩子得救了,他却被无情的江水……正是爱孩子的思想使他义无反顾,英勇救人。
王红旭同志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有”好老师的模范代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诠释了人民教师“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
马书记号召全体教师向王红旭同志学习,并进行了交流研讨,教师们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做好笔记,每人结合事迹撰写了心得体会,并在教师工作群开展了交流活动。
教师们在学校工作群里发表感言,还纷纷表示,王红旭老师在危难关头,毫不犹豫、舍生忘死,勇救落水儿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要积极学习王红旭的事迹,学习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学习他正直无私、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舍已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乐于奉献、敢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认识开展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校营造学习英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
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王红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我校将把学习王红旭同志英雄事迹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年”提出的“突出师德楷模引领,发挥示范作用”系列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活动作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
为进一步宣传和学习王红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的崇高品格,按照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活动。
2021年7月7日,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师德专题会议。
会上马书记传达了教育部追授王红旭“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及哈尔滨市教育关于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的通知,详细讲述了王红旭舍已救人的事迹。
王红旭同志,男,汉族,1986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9年8月参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一级教师。
2021年6月1日下午,在长江大渡口万发码头段,两名儿童溺水被冲入江水中。正在江边游玩的王红旭同志,放下自己三岁的孩子,与其他市民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第一个跳入水中的王红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传递给江边的接应市民,再次转身游向已被江水冲远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回游中,耗尽全力将小孩推向接应人员。最终,两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帮助下成功上岸,王红旭同志因体力严重透支,被卷入江中漩涡,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5岁。连日来,王红旭同志的英雄义举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他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广大干部群众广为传颂,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告别悼念活动中,数千名群众自发前往送别、悼念。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
为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弘扬“时代楷模”精神,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2月15日,《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闪亮新时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回顾了包括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在内的13组“时代楷模”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听从时代召唤、自觉站在时代潮头、用坚持与付出成就不平凡业绩的楷模精神。
在节目中,“时代楷模”张黎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了第二代带电作业机器人。他说,他很荣幸曾经为习近平总书记演示过这台带电作业机器人。相较于第一代机器人,第二代仅需两分半就可以完成带电作业任务,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在被问到有哪些人或事对自己产生重要的影响时,张黎明讲述了在一次紧急的带电作业中,他的师傅们跳进池塘用肩膀扛住梯子为其他人员搭起了一座“人桥”的故事。张黎明说:“我也要像师傅们那样工作。2007年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我从管理岗转到班组当班长,我认为一线工作更适合我。工作着是快乐的。”
张黎明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多项荣誉称号。他31年扎根电力抢修一线,巡视线路8万多千米,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带领团队累计开展技术革新361余项,获国家专利148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节目播出前,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关于组织收看“时代楷模发布厅”年终特别节目的通知》,要求广大员工深入学习“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张黎明扎根一线、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积极营造学习楷模、崇尚英雄、争当先进良好氛围,凝心聚力推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
公司各单位组织员工收看了节目。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一班王立国是张黎明的徒弟。他说,要像师傅那样,致力于服务滨海新区电力客户,让人们想用电时就有电。***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一班班长***说,要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客户在用电上遇到的问题,做好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室五班班长***说,作为一名巡检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20千伏台塔输电线路的一线员工,要带领队员们像张黎明那样甘于奉献,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一
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60多年的风雨历程,他深藏功与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实际行动中。
一个好榜样,可以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观看“时代楷模”后,受益匪浅,张富清老人说的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作为党锻炼培养的一名干部,我应该坚决听党的话,不能和党讲价钱,党叫我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生死,多次冲到战役最前面,炸碉堡、占高点、奋勇杀敌,为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部队改制调整,已是正连职军官的张富清放弃了军队职位,响应国家号召,到边疆、山区支援祖国的建设,他来到了条件最艰苦来凤县支援经济建设,他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一直以来张富清老人都是默默无闻的付出,1955年转业以来他从未向人提及自己辉煌的历史,他也从来没有利用职位为家庭谋过便利,无论在哪个单位,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为民造福,他的这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立足于本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不务虚功,开拓进取。新时代,是属于坚定者,奋斗者,拼搏者,属于每一个为了梦想奋斗的我们的时代。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这一句话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付诸实践,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向时代楷模学习,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直面困难,解决难题,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做一个有责任、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月15日晚黄金档,《时代楷模发布厅》年终特别节目《闪亮新时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公司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踊跃收看特别节目,积极营造学习楷模、崇尚英雄、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当晚,公司系统内所辖变电站、供电所、施工现场、党员活动室、职工宿舍、员工家中,处处闪现着观看节目的身影。广大员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手机、电视、电脑认真聆听13组“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并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同志出现在屏幕前并再一次讲述先进事迹后,公司系统干部员工反响强烈,大家纷纷点赞发圈,为身边的楷模喝彩。
党支部书记兼副主管***表示:“13组楷模都有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爱国情怀,坚毅执着、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踏实干事、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持续奋斗、追梦圆梦,我们将向‘时代楷模’学习,高质量落实省公司“两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70华诞。”
片区经理***感慨道:“张黎明同志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涌现出的‘改革先锋’、‘时代楷模’,他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行动中践行信念,他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使自己的故事温暖了社会、照亮了大家,引领更多的人笃定前行,作为一名国家电网人,我骄傲!”
为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弘扬“时代楷模”精神,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2月15日,《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闪亮新时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回顾了包括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在内的13组“时代楷模”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听从时代召唤、自觉站在时代潮头、用坚持与付出成就不平凡业绩的楷模精神。
在节目中,“时代楷模”张黎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了第二代带电作业机器人。他说,他很荣幸曾经为习近平总书记演示过这台带电作业机器人。相较于第一代机器人,第二代仅需两分半就可以完成带电作业任务,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在被问到有哪些人或事对自己产生重要的影响时,张黎明讲述了在一次紧急的带电作业中,他的师傅们跳进池塘用肩膀扛住梯子为其他人员搭起了一座“人桥”的故事。张黎明说:“我也要像师傅们那样工作。2007年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我从管理岗转到班组当班长,我认为一线工作更适合我。工作着是快乐的。”
张黎明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多项荣誉称号。他31年扎根电力抢修一线,巡视线路8万多千米,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带领团队累计开展技术革新361余项,获国家专利148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节目播出前,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关于组织收看“时代楷模发布厅”年终特别节目的通知》,要求广大员工深入学习“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张黎明扎根一线、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积极营造学习楷模、崇尚英雄、争当先进良好氛围,凝心聚力推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
公司各单位组织员工收看了节目。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一班王立国是张黎明的徒弟。他说,要像师傅那样,致力于服务滨海新区电力客户,让人们想用电时就有电。***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一班班长***说,要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客户在用电上遇到的问题,做好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室五班班长***说,作为一名巡检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20千伏台塔输电线路的一线员工,要带领队员们像张黎明那样甘于奉献,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后,很多人哭了,不是因為他做出的事迹有多些,也不是因為他讓人們富起來,而是因為他那種永不退色的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能從一個廢人變成一個比一個正常都強的人;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比每一個正常人所做事都超出尋常。
他被追為"時代楷模"當之無愧啊!朱彥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總結起來有三條:
一是朱彥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個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重殘戰士,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享福,而是離開休養所回老家,瞞着老人,練習生存本領;用畢生的心血帶領村民致富,從不領取任何待遇,教育子女做人,还寫出兩本書。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二是朱彥夫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他當村支書,從不領村裡一分錢。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还經常拿出自己的撫恤金幫助他人。自己的女兒出嫁,作為親生父親卻沒出一分錢給女兒買嫁妝,他是不願意買嗎?不是,他是沒有錢,他的錢用在別人身上啦。
三是朱彥夫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朱彥夫的毅力不僅表現在他的身體上,而且还表現在他一生不停地的為人民服務上。他為了实現人生價值,他堅持鍛練自理能力。大家可想而知,一個沒有四肢的人,連吃飯都困難,要達到正常上班、寫書、爬山,這個毅力得有多大啊。另外,朱彥夫從年輕起,堅持造福於民,一直到81歲,心裡还是想着百姓,從沒有想過自己。這種毅力又有多大啊。
一個用極限人生演繹人生極限的戰士,被譽為當代的"保爾·柯察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設時期,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長達25年,帶領全村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使全村群眾逐步擺脫貧困落後狀態,過上溫飽殷实的好日子。退休后,他用嘴銜筆、殘肢抱筆,創作完成了33萬字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書寫了精彩的人生故事……他就是當今時代的楷模——朱彥夫。前幾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向社會公開發布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先進事迹表彰會,受到了一次生動的黨性教育。
在觀看電視新聞播放先進事迹的過程中,我數次被感動得落淚。我在內心不停地問自已,到底是什麼精神這樣震憾我心,使我如此感動,我認為,主要还是朱彥夫感悟了精神之自由對於活着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朱彥夫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实現了自己精彩的人生。這正如新聞中對朱彥夫的評價:生動的詮釋了共产党员為民務实清廉的價值追求,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他的事迹可敬,可學!在全國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实踐活動開展之際,發布《時代楷模》实現正能量的傳播可謂恰到好處。
朱彥夫的事迹與現实生活中個別跑官要官的人,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些熱衷於跑官要官的人,大都認為自己很有才,而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他們自認為是工作環境太差、身份地位太低,束縛了自己"高水平"的發揮。這樣的人認為,只有有了好的工作環境、一定的身份地位,才能幹好工作,才能幹出一番事業。這種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走不出不良心態的怪圈,一旦心理定位"失真",必將產生言行的"失態",進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動和失誤。
朱彥夫的先進事迹,體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身殘志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了一名傷殘軍人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奮鬥精神,是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是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學習的好榜樣。我想,朱彥夫一定自認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來自凡夫俗子望塵莫及的高度,來自他強大內心啟發他人的參悟,來自以堅韌的創造生命的英雄主義,來自他的審美人生激發著更多的人進行的一場生命的反觀自照。
《時代楷模》讓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我被朱彥夫"凡人善舉"的精神感染,這極大地鼓舞了我的工作熱情,同時堅定了我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念。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朱彥夫的感人事迹教育我們,要善於從小事着眼,從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只要用心去做,照樣可以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業績。其实,做好小事,同樣能展示自己的能力;紮根基層,同樣可以有一番作為。黨的好乾部孔繁森曾經說過: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产党员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朱彥夫用鮮血換來幸福生活,卻主動放棄,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這就是黨員的最高境界。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二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运营,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考察交流没有取到“真经”。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张连钢和团队定下目标: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三千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张连钢提出,“这个速度等不起”,他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每个参与者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点成型。仅仅是集装箱卡车出入码头的闸口,团队就前后设计了40多稿布局方案;装卸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多万次。就这样,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了全面超越。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三
“‘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芯片研究方向带头人郭国平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
12月30日,本报报道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故事,他们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十几万次的流程测试,终于建成了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蝶变。报道刊发后,在全社会特别是制造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同样是每天与技术创新打交道的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运控部总监陈钢深知创新不易。“我也是从基层车间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知道张连钢他们多年如一日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创新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行为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胸怀理想、心有家国、执着专注,就能持续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世界。”
“‘连钢创新团队’一连串的全球首创表明,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法宝’。”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朱恒银说,任何时候,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都是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初心、使命和担当。朱恒银研制的国产装备,在深部勘探中创造了我国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最深纪录,对推动我国深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他认为,科技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自信”才有底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进入中车青岛四方公司,主要工作是高速动车组的焊接工作,那时正好是动车组高速发展时期,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持续创新和蓬勃发展。”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张合礼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靠自己!’这句话也是我们高铁人常说的一句话,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赢得世界。”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吴毅告诉记者,在“连钢创新团队”身上,他看到的是那股子勇担当、敢拼命、求创新、善钻研、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展望‘十四五’,永钢铆定了更远大的发展航向,我们将把‘连钢创新团队’那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坚持产业报国,勇担时代责任。”吴毅说。
而在年轻人眼里,“连钢创新团队”带给他们的思考是该如何传承这种时代精神,担负起新发展时代的新使命。
“古人讲‘惟精惟一’,一个团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就是创新。但现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喜欢追求新事物,不愿意把心思定下来,更不要说好几年很专注地去干一件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级学生董亚文对记者说,“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这本书其实没必要写得太复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她也要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宣传部干部、90后宣讲员胡晓岚则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鼓与呼:“我在接下来的宣讲中,会把这个团队作为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年轻人从中吸取营养和力量,不断奋进,书写中国华章。”
“‘连钢创新团队’生动诠释了新发展格局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青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彭建国总结说,当前,青岛正在全力打造“工匠之城”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需要培养更多像“连钢创新团队”一样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四
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后,很多人哭了,不是因為他做出的事迹有多些,也不是因為他讓人們富起來,而是因為他那種永不退色的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能從一個廢人變成一個比一個正常都強的人;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比每一個正常人所做事都超出尋常。
他被追為"時代楷模"當之無愧啊!朱彥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總結起來有三條:
一是朱彥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個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重殘戰士,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享福,而是離開休養所回老家,瞞着老人,練習生存本領;用畢生的心血帶領村民致富,從不領取任何待遇,教育子女做人,还寫出兩本書。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二是朱彥夫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他當村支書,從不領村裡一分錢。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还經常拿出自己的撫恤金幫助他人。自己的女兒出嫁,作為親生父親卻沒出一分錢給女兒買嫁妝,他是不願意買嗎?不是,他是沒有錢,他的錢用在別人身上啦。
三是朱彥夫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朱彥夫的毅力不僅表現在他的身體上,而且还表現在他一生不停地的為人民服務上。他為了实現人生價值,他堅持鍛練自理能力。大家可想而知,一個沒有四肢的人,連吃飯都困難,要達到正常上班、寫書、爬山,這個毅力得有多大啊。另外,朱彥夫從年輕起,堅持造福於民,一直到81歲,心裡还是想着百姓,從沒有想過自己。這種毅力又有多大啊。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五
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开港运营,在“中远法国”轮作业中,桥吊单机效率达26.1自然箱/小时。国外自动化码头的桥吊单机效率要达到25自然箱/小时,至少要开港1年以上。
此后,连钢创新团队不断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他们一举创出单机效率39.6自然箱/小时的新纪录,标志着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今年12月17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创出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而是不断突破自我。他们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不仅减轻设备自重约10吨,降低了设备机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实现零排放。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张连钢说。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六
一個用極限人生演繹人生極限的戰士,被譽為當代的"保爾·柯察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設時期,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長達25年,帶領全村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使全村群眾逐步擺脫貧困落後狀態,過上溫飽殷实的好日子。退休后,他用嘴銜筆、殘肢抱筆,創作完成了33萬字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書寫了精彩的人生故事……他就是當今時代的楷模——朱彥夫。前幾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向社會公開發布的《時代楷模》朱彥夫先進事迹表彰會,受到了一次生動的黨性教育。
在觀看電視新聞播放先進事迹的過程中,我數次被感動得落淚。我在內心不停地問自已,到底是什麼精神這樣震憾我心,使我如此感動,我認為,主要还是朱彥夫感悟了精神之自由對於活着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朱彥夫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实現了自己精彩的人生。這正如新聞中對朱彥夫的評價:生動的詮釋了共产党员為民務实清廉的價值追求,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他的事迹可敬,可學!在全國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实踐活動開展之際,發布《時代楷模》实現正能量的傳播可謂恰到好處。
朱彥夫的事迹與現实生活中個別跑官要官的人,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些熱衷於跑官要官的人,大都認為自己很有才,而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他們自認為是工作環境太差、身份地位太低,束縛了自己"高水平"的發揮。這樣的人認為,只有有了好的工作環境、一定的身份地位,才能幹好工作,才能幹出一番事業。這種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走不出不良心態的怪圈,一旦心理定位"失真",必將產生言行的"失態",進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動和失誤。
朱彥夫的先進事迹,體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身殘志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了一名傷殘軍人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奮鬥精神,是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是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學習的好榜樣。我想,朱彥夫一定自認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來自凡夫俗子望塵莫及的高度,來自他強大內心啟發他人的參悟,來自以堅韌的創造生命的英雄主義,來自他的審美人生激發著更多的人進行的一場生命的反觀自照。
《時代楷模》讓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我被朱彥夫"凡人善舉"的精神感染,這極大地鼓舞了我的工作熱情,同時堅定了我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念。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朱彥夫的感人事迹教育我們,要善於從小事着眼,從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只要用心去做,照樣可以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業績。其实,做好小事,同樣能展示自己的能力;紮根基層,同樣可以有一番作為。黨的好乾部孔繁森曾經說過: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产党员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朱彥夫用鮮血換來幸福生活,卻主動放棄,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這就是黨員的最高境界。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七
观看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让我感慨颇深,老英雄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一点一滴地做好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老英雄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转业后选择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这种牺牲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为我们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总结老英雄的事迹,我想,他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牢记使命,忘记成绩。轻装上阵,时刻做好人生再出发的准备,绝不自满于过往功绩而沉迷不前。军功、奖章、称号,在老人的眼中,都没有那么重要。他把荣耀的过去锁进木匣,扎根贫困山区几十年,一句“不后悔”,照亮了一颗几十年不曾改变的初心。初心是定心丸、是指南针、是风向标,常常反思“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提醒自己不走偏、不走岔、不要停止不前,才能不辜负期待和梦想,不违背当初的庄严宣誓。
二是不畏平凡,拒绝平庸。在基层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的不一定都是光彩照人的事业,还有更多平凡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我们去完成。老英雄几十年如一日,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岗位上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然而,就在这平凡的岁月中,老英雄展现出不平凡的党性,闪耀着对党绝对忠诚的金色光芒。
三是从容舍得,怡然自得。老英雄扎根基层的一生是幸福的。他始终保持一颗初心,怀揣着纯朴的理想勇敢前行,拥有宽广的胸怀,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不为名利所惑,不受得失所困,也许看起来失去了些许小利,换来的是一方百姓千金难买的真心,收获的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满满幸福。
初心不改,使命不弃。初心,藏在一心为民的大爱里。使命,写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初心之路”,是最美的人生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像张富清老人一样,带着信念,走过高山大川,趟过大江大河,再走过喧嚣的世界,始终载着对家国的深情,一路踏歌而行,无怨亦无悔。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八
2月15日晚黄金档,《时代楷模发布厅》年终特别节目《闪亮新时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公司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踊跃收看特别节目,积极营造学习楷模、崇尚英雄、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当晚,公司系统内所辖变电站、供电所、施工现场、党员活动室、职工宿舍、员工家中,处处闪现着观看节目的身影。广大员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手机、电视、电脑认真聆听13组“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并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同志出现在屏幕前并再一次讲述先进事迹后,公司系统干部员工反响强烈,大家纷纷点赞发圈,为身边的楷模喝彩。
党支部书记兼副主管***表示:“13组楷模都有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爱国情怀,坚毅执着、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踏实干事、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持续奋斗、追梦圆梦,我们将向‘时代楷模’学习,高质量落实省公司“两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70华诞。”
片区经理***感慨道:“张黎明同志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涌现出的‘改革先锋’、‘时代楷模’,他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行动中践行信念,他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使自己的故事温暖了社会、照亮了大家,引领更多的人笃定前行,作为一名国家电网人,我骄傲!”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十九
此前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四家欧美工业巨头形成了行业联盟和技术垄断,世界上所有的自动化码头,都是这“四大联盟”联合提供技术,并且,必须是捆绑销售。当年为建好码头,项目组曾到国外考察,但国外同行们拒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甚至连到现场近距离观看都不让。
面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连钢创新团队”表现出了精益求精的志气和改为天下先的勇气,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钻劲,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响了一场自主创新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攻坚战役,他们锐意推行流程再造,对项目组织设计大胆实行“并行协同”,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彻底_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也因为掌握核心技术,开港作业至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根据生产实际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73次,优化功能多项,已经成为一个有灵魂、会思考,可智能决策、系统管理的“最强港口大脑”。
与此同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还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ecs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小脑”核心,为了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垄断掣肘,“连钢创新团队”毅然放弃与国外唯一供货商的合作,自主研发,历经数月封闭攻关、艰难探索,最终成功上线运行,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agv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等等,实现了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发表论文70篇(核心期刊14篇);软件著作权4项;科技成果15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时代楷模观看有感篇二十
12月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时代楷模”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
12月2日晚,福贡县干部群众准点收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直播的《时代楷模发布厅: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聆听“农民院士”朱有勇的扶贫故事,感受“时代楷模”的力量。
朱有勇院士的扶贫故事在福贡县干部职工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崇高精神,用朱有勇院士的故事激励自己、鼓舞自己,为决胜脱贫攻坚,在基层一线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福贡县上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人员熊建秀说:“观看了“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扶贫故事,对我触动很大。一名院士,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扎根边疆贫困村寨,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作为一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更要像他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利用自己的所长,全力服务好群众,忠诚担当、攻坚克难。”
“我们把科技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这比把论文写在纸上艰难得多,但在我们心中、在拉祜族群众心中,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飘香的分量比一纸论文要重得多、亮得多。”朱有勇说,让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朱有勇口中的“拉祜族群众”是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群众,而澜沧县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朱有勇院士是我身边的‘时代楷模’,是我熟悉的‘时代楷模’,是离我最近的‘时代楷模’。”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中兴表示,4年多来,朱有勇院士扎根拉祜山乡,恪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真情帮扶少数民族群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送进千万家,用无疆大爱助力深度贫困的澜沧驶入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为澜沧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真心“亲民”、诚心“为民”、尽心“富民”3个标杆。
“通过向朱有勇学习,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使我们的师生更加坚定强农兴农的决心;使我们更加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吴伯志认为,涉农高校要做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12年前,黄惠川还是中国农业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当时他被朱有勇一句“我是一个农民教书匠,不会坐着说话”深深打动,他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师从朱有勇攻读硕士、博士。如今的黄惠川成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继续传递。
“为了能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朱有勇院士把家安在了偏远的小山村,带着我们一起学拉祜话、唱拉祜歌,穿着迷彩服、绿胶鞋和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尊重和爱戴。”黄惠川说,朱有勇将团队研发多年的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关键技术无偿给当地农户和群众使用,唯一的条件是“不用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要用于扶贫公益事业”。而这15%,正是本应属于朱有勇的技术股份。
“朱有勇院士不为自己、也不在乎什么回报,他只希望能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推广到田间地头,能够帮助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帮助老百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才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应该有的最高追求。”黄惠川说。
“我是去年从北京来到了云南,也是一名支持西部的建设者,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吴顺川认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大地上,这才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我将始终坚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服务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社会治理创新。”云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工作人员和敬韡表示,朱有勇院士的事迹激励着自己,自己将把民政服务对象的所想、所需放在首位,引导慈善社会工作力量积极参与,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云南中药材资源丰富,我们要大力开发云南特色药品,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云南白药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朱兆云表示,朱有勇院士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脱贫攻坚当中,来帮助农村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值得每所有人学习的。
自2015年以来,云大协助省直相关部门承担着凤庆县、会泽县、勐海县、泸水市及独龙江乡的精准扶贫任务,并挂包帮扶凤庆县鲁史镇河边村。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教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工作,这是云大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朱有勇的扶贫经验,为我们学校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云大扶贫办主任崔茂乔表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云大将找准“地方所需,云大所能”的结合点,举全校之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助力地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多年生稻’、乡村建筑规划、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饮水净化、远程医疗、文化教育……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云大空间无限。”受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工作的鼓舞,云大科技处处长胡金明详细梳理了云大在人文科学、农学、生物学、建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科研成果,对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应用,他充满信心。
崔茂乔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大先后筹集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帮助凤庆县当地乡村卫生所建立了42个远程医疗系统,在临沧建成30多个节能烤烟房,累计派出42名扶贫队员驻村扶贫,有36名学生志愿者先后赴独龙江乡支教,向凤庆鲁史镇的“云大书院”捐赠图书60000余册。
早在9月2日,作为名誉院长的朱有勇,就给云大农学院的学生带来了新学期的第一课:《把论文写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大地上——中国工程院定点澜沧科技扶持报告》,对朱有勇的科研精神、科研成就及道德品质,作为后继者的云大农学院学生早就敬佩有加。
“考入大学就是为了摆脱犁田插秧的生活,为什么又要学农?”这是朱有勇院士在12月8日的电视节目中提到的青春往事。农民出身的他刚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时,对学农也曾有所抵触。
一部分被调剂到云大农学院的学生,从朱有勇院士曾经也面临的“业非所愿”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对他们来说,感同身受的经历,让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有了更强的感召力和指引力。
不喜欢农学的朱蓉静,在云大农学院四年的学习后“由恨生爱”,毕业后又考上了云大农学院保护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已是研二。“无论做什么,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从朱有勇院士的身上,朱蓉静更坚定了毕业后投身农业研究的决心。
现为云大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一学生的黄静,也有着同样“误入”农学专业的经历。在朱有勇院士的故事中,联想到自己家乡昭通同样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黄静萌发了“争做一名‘农民硕士’,把自己学到的农业科技教给家乡农民,让农民有一技之长”的愿望。
还在几个月前,收到云大农学院录取通知书的万志斌在朋友圈发布了他的就读专业,高中同学纷纷留言:“为什么要去种菜?”
他这才发现,全班学生就他一个人选择了与农业有关的专业。
“我走的是袁隆平的路。”为了面子,万志斌霸气回应道。但在心里,他却有些底气不足,不断问自己:“学农,我到底能干啥?”
“朱有勇院士到澜沧扶贫后,澜沧当地群众靠他带来的农业科技脱贫致富,这个变化的背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如今,进入云大农学院几个月后,万志斌在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感召下,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试验,发挥农学知识,因地制宜去教农民有效利用土地气候资源,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谈及未来,万志斌底气十足。
与上述同学不同的是,对朱有勇院士的典型事迹,非农专业的云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三学生杨创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朱院士能放下‘院士’身份,扎根扶贫一线,用自身所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学生,我们更没有理由好高骛远。”一方面是社会广泛热议的就业难,一方面在基层又面临着大量的人才缺口,在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指引下,对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杨创有了从基层干起的准备。
12月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时代楷模”称号。连日来,“农民院士”朱有勇主动投身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主战场,用科技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传遍云岭大地。12月8日,朱有勇作客云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新时代云岭工匠精神讲坛》栏目,向观众分享了他的扶贫故事。
身边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对广大高校扶贫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在校大学生而言,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启迪和示范?云南大学师生在收看节目后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云大农学院在勐海县试验种植的“多年生稻”。
对标看齐,践行“科技助农”使命。
在云大,朱有勇院士还兼任了该校农学院的名誉院长。见贤而思齐,朱有勇院士的精神给云大农学院教师带来了巨大鼓舞。
“在拍卖过程中,朱院士叫停了越拍越高的三七报价,并指出林下三七是要让老百姓吃得起,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这个小插曲让我深受触动。”云大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贤智表示,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发展马铃薯、林下三七种植,不是带着项目去扶贫,而是深入当地调研,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项目,这种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沉下心来做事的科研定力,是科研人员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看到林下三七、马铃薯新品种给澜沧百姓带来的实惠,云大农学院讲师张石来深受鼓舞,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深入钻研,与学院的科研团队一起,将目前云大农学院正在深入研究的“多年生稻”推广到适宜种植的广大农村地区,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多年生稻’一次种下后,不用再耕作,可以连续多年采收,节省农民耕作成本,产量和品质也不输传统种植水稻。”张石来说,目前“多年生稻”已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试验田中连续收割了8季,一年两季采收量达1000公斤。同时,“多年生稻”已研究了5个品系,在云南省内试验种植10万亩,并在中国南方8个省份试种成功。其中,一个品系已于2018年通过审定获准向市场全面推广。
“立足云南,重点研究‘多年生稻’,加大茶叶、花卉等云南资源植物科研投入力度,服务云南经济发展。”在云大农学院党总支书记段匡看来,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的事迹传开后,云南的广大农民朋友对科技助农有了更多期待,对于云大农学院的使命,他有了清晰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的三间精神小屋作文初三600字(大全13篇)
- 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00字(汇总17篇)
- 最新小学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00字左右(模板16篇)
- 最新新来的班主任作文350字(优秀15篇)
- 最新交通安全感悟心得体会100字(优质10篇)
- 最新交通安全感悟心得体会300字(通用9篇)
- 最新我的高光时刻作文初一800字(大全14篇)
- 2023年眼中风景作文500字(汇总16篇)
- 2023年与你同行作文600字初(优秀16篇)
- 2023年参加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观看
时 代 楷 模 心得体会时 代 楷 模 全书心得体会(模 板12篇)43下载数 903阅读数 -
时 代 楷 模 毛相林颁奖词时 代 楷 模 毛相林先进事迹(优质10篇)14下载数 274阅读数 -
时 代 楷 模 观看有感(模 板20篇)30下载数 909阅读数 -
学
时 代 楷 模 张定宇心得体会实用时 代 楷 模 张定宇给我的启示(五篇)17下载数 747阅读数 -
时 代 楷 模 金春燮心得体会及感悟时 代 楷 模 金春爕心得体会(九篇)35下载数 556阅读数 -
时 代 楷 模 老阿姨心得体会实用时 代 楷 模 感受(4篇)47下载数 635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