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回家的路上散文(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0:10:37 页码:13
最新回家的路上散文(优质8篇)
2023-11-14 00:10:37    小编:zdfb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总结应该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搜集到的一些优秀的总结例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一

从1月24日开始,长达四十天的春运大幕就此拉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客居他乡的人们发出的共同心声,乡愁就是一张车票。就是再忙,也要回家团圆;就是再难,也要过个踏实的年;就是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不管家有多远,总要踏上归途。别让父母双亲翘首企盼、望眼欲穿,别让亲朋好友失望、遗憾。于是乎,在部队当兵的,在外上学的、打工的、出发的,从全国四面八方向着“家”的方向迁徙,形成了一支支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自然就涌起了“春运潮”。从铁路运输、空运、海运到汽运,都在忙个不停,出现了人多、买票难、上车挤……这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游客饱尝着回家路上的“酸甜苦辣”。

一、酸。

1月24日,温州火车站值班员在站外巡查时发现一名成年男人在火车站广场大哭。他的哭是因为刚被验票的工作人员三次拒绝进站,回不了家。其实,该男子根本就没有票。当天他先来到一个进站口,想跟着人群混进去,结果被查出来了。几分钟后,他又到另一个进站口,还是被查出来。又过了一会儿,他又去了第三个检票口,结果还是被拒。最后,男子流着泪,说起苦衷。他说自己姓王,河南人,在温州打工,老婆和孩子在老家。在温一年,他没回家看过家人。前些日子,他得知孩子要在1月25日做眼部手术,就决定在24日回老家。可是,他面临的情况是之前在工地上忙到没时间出来买票。再则,工作没完成,老板不给结算工资,他手头也没有富余的钱买票。24日,老板得知他的情况后,同意他提早回家,并把工资给了他。他高兴地跑到温州火车站售票大厅,却被告知已经没有票了。他懵了,实在想不出其他方法,这才动起了混进车站的“歪脑筋”。了解核实男子情况后,值班员通过申请,启用了温州火车站“爱心”通道,将男子安排到当天下午温州开往商丘的列车上。踏上回家列车的男子,第三次哭了。

这里还发生着心酸的一幕:旅客王宏光肩上扛着行李袋,嘴里咬着一张火车票,急匆匆跑进候车室。一看见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他就赶紧打听:“问下,去贵阳的车在哪里等车?”

“你坐的是哪趟车?”

“k46……想不起来了,等等。”他拿出火车票一看,笃定地回答:“就是k4654次,下午2点多发车的那趟。我去凯里。”

“师傅,这车早就开走10多个小时了。”一听这话,王宏光傻眼了。

“不是2点多才开车的吗?我还提前2个小时到车站,怎么会开走了呢?”

“你看,车票上写着2:47,是凌晨开的,不是下午2点,你搞错了。如果是下午,车票上印着14:47。”一听这话,王宏光恍然大悟,一脸懊恼,一肚子心酸。

二、甜。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夫妻儿女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父母在哪里,哪里才是家。回家过年,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一听说回家过年,就觉得心里甜,一踏上回家的路,就觉得心里安。是啊,回家陪伴父母,全家一起团团圆圆过大年,着实感到温馨、甜蜜。

现在回家过年,还有另一种甜,那就是国家又开通了许多次列车,有的旅客可乘火车直达家乡了,单就乌鲁木齐铁路局来说,自7月起,就新增3趟直达福州、长春、昆明的列车,标志着新疆铁路至祖国东南、东北、西南方向开通直达列车。这些方向的旅客不用再转车了。“回家时间节省了2天。”家在辽宁省鞍山市的龚俊丰说,他在乌市打工6年了,每年春节前回家。往年坐火车到北京再倒车回鞍山,至少要5天时间。今年,乌鲁木齐至沈阳有直达车了,沈阳至鞍山也有动车了,回家只需3天。“直达车回家真的方便。”家在辽宁省铁岭市的陈东,今年要带新疆媳妇回家见父母,不仅给爸爸买了新疆的伊力特曲,还给亲戚买了各种各样的新疆干果。新疆干果确实甜,而陈东的心里更甜。

三、苦。

春运,已经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迁徙,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随之出现了人多、买票难、上车挤的问题,给回家过年带来了痛苦。1月29日上午,由于天气原因,广州火车站广场出现旅客拥挤、进站缓慢现象。据广州公安官微显示,11时广州火车站广场已滞留旅客约万人左右,当日下午,旅客滞留情况才陆续缓解。中央气象台预计,1月31日至2月1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出现明显雨雪天气,局地有大雪。另外,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有弱降雪。这些对春运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春运的车票一票难求,很多人买不到票,有的人买了票可能也没有座,据说至少有639万人次买的是无座票,对于这些没座的无座票,他们将站着回家,“就是无座也要坚持到家,就想看看有没有人退票。”旅客邵国平说,每年春运,乌鲁木齐到郑州方向的车票都很难买到,今年打工回家日子晚了,10趟车,一张座票都没抢上。

四、辣。

这里说的辣,是说制度的严,显现出“辣”味,还说黑车坑人的辣,坑人误了回家的车。

前几天19点左右,施女士抱着6个月大的宝宝打算乘机回成都老家,一边还拉着一个行李箱。安检员在查验登机牌时发现没有小孩的登机牌。“小孩子的登机牌呢?”

“我们宝宝才6个月大,需要登机牌吗?”

“是的,婴儿一样需要买婴儿票的。”这一番对话,让施女士顿时傻眼了。“坐汽车火车都是免费通行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还要买票?”阳光服务组的工作人员耐心向她解释:“民航局有规定,年龄不满2周岁的婴儿按适用成人票价的10%购买婴儿票,但不提供座位。”

“怎么办,我都要上机了?能在你们这里补办吗?”工作人员积极联系航空公司,但她所乘坐的eu2730成都航空不接受现场临时补买婴儿票。

“我在网上买的机票,压根儿不知道还有婴儿票这一说。”无奈之下,施女士只能改签次日航班。

前天8:30左右,一对母女急匆匆跑到服务台求助,一脸焦急。原来,她们买的是去南宁的k581次列车,8:18发车,但她们已经迟到了15分钟左右。“车子已经开走了,怎么不早点来?”一听列车已经开了,母女俩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早就说了,不要坐这种黑车。”

“我也不想,那打不到出租车怎么办?”母女俩在服务台互相埋怨起来。记者一问,原来她们一早用打车软件叫车,从鄞州姜山到火车站,结果却碰上了奇葩司机,没到终点站就把她们丢了。“那个司机说走几步就到了,我们看到了车站的建筑,以为挺近。没想到下雨天拉着行李走得很费劲,而且一到车站转来转去找取票机,结果就迟到了。”小雯说起这个就来气。“回头一定要投诉那个无良驾驶员,害我们列车都没有赶上。”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二

晚上21:30,我从坑梓公交基地乘座公交车回坪山,一到站台就坐上了m361线的末班车。

当公交车行至坑梓市场时,上来了三位乘客,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一对年轻的情侣。那对年轻情侣上车买完票后就很快缱绻在了自己的情感小世界里了。

只见中年妇女上身穿一件奶白色外套,内配一件黑色打底衫,下身穿一条黑色西裤。剪了极为男性化的发型,刚刚淋了雨,发梢和眼睫毛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雨珠,雨珠一粒粒顺着五官就势滑落下来。整张脸看上去黄黄的干巴巴的,嘴唇半张着,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乘务员上前让她买票时,叫了她好几遍,她才抬起头若有所思地愣了愣神,两只手插进外套的口袋里翻腾了一阵,才抽出两只空空的手,拍了拍口袋支支吾吾说:“没……没有钱……”

“大姐,我们这是公交车,上车是要买票的,您不知道么?”

面对乘务员的问话,中年妇女似乎没听懂,只是呆愣愣地看着乘务员的脸。

“那您现在打算去哪里呢?您的家是住坑梓市场附近吧?”

中年妇女结结巴巴地回道:“我家……是……是住坑梓市场后……后面……”

“您的家在坑梓,现在这么晚了,您这是要去哪儿呀?”乘务员的神情越来越不淡定了。

这时,坐在她后座的一位男乘客对乘务员说:“她家既然住在坑梓,你就把她放在这里就行了,到龙华越走越远,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们的车辆马上就到坪山管委会了,距离坑梓已经越来越远了,况且外面雨大又急,她这个样子怎么能找到回家的路?”乘务员说着转过身对着司机喊道:“大哥,我们还是拉着她吧,一起到终点站,返回时再把她拉回来,想办法联系她家人,让她安全回家。”

“好的!”司机师傅慷慨答应道。

乘务员边用自己的毛巾给中年妇女擦着头上脸上的雨水,边关切地问:“大姐,您有没有您亲人的电话号码,比如儿子、女儿、姐姐、妹妹等。”

“没有……”中年妇女呆呆地搓着两只手摇着头回道。

“您吃饭没有?”

“没吃……”

“都这个点了,还没吃饭,怪可怜的。”乘务员轻轻地拍了拍中年妇女的肩膀笑笑说:“没事,一会到龙华总站,我们场站有饭,到时我打给您吃。”

“嘿嘿……”中年妇女向着乘务员傻笑了几声,又低下头摆弄起她那两只手来。

看到乘务员对这位神志不清的陌生女子如此的热心关照,深深地感动了我,打心底里喜欢她,于是便跟她聊起来,下车前我们彼此加了微信好友。

第二天通过微信得知,车辆到达龙华总站后,乘务员给中年妇女打了一份热饭,让她吃饱喝足后就已经到了发车时间。返回的路途中基本没什么乘客,当车辆到达坑梓市场站台时,随着车门的打开,上来了两张惶恐不安的面孔。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和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女孩,一看便知是父女俩。上车后女孩不顾一切地向中年妇女跑去,男子先是礼貌地跟乘务员和司机打招呼,之后就慌忙跟在女儿后面朝中年妇女的座位跑去。

“妈,您去哪了呀?害得我跟爸在雨中找了您一个下午啊!”女孩哭的跟个小泪人似的,一下扑到妈妈的怀里。

中年妇女呆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没有半句话。

男子走到中年妇女跟前,把她拉起来哄孩子似的'说:“走,咱们回家。”

下车时中年男子从口袋掏出10元钱给妻子补买了车票,对乘务员和司机说:“今天真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自从去年六月我那十八岁的儿子突然因车祸身亡后,我妻子因伤心过度落下的病根,最近常犯病,一犯病就到处乱跑,找不到人。”

“带她去医院看看吧,这病能看好的。”乘务员关切地对男子说。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三

有一条路,也许你一年只走一次,但是却再熟悉不过。有一条路,也许不比城市的热闹繁华,但却从不寂寞。

有一条路,它承载着你的思念和家人的期盼,它可以是所有人眼中的平凡的路,但对于你却意义非凡。

无论身在何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走的多远,每个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归家的梦。世上的美景无数,可最美的风景却是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无论多远、多难,也要在那一天赶回去。一个人在外不管吃什么样的苦,受什么样的累,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

那个远方的家,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也许,在城市的一隅,隔着距离看城市的繁华;也许,那个家在中国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乡村,村口,是一棵看着你成长也目送你离去的一棵老树。

想起那条和记忆相连的路,心里的温暖就会泛滥。每一次地临近年关,人潮汹涌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踏上回家的路。那条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可在每个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的人心里,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美的风景。

因为那条路的尽头,是安放你疲惫也接纳你忧伤的地方,是给予你温暖也抚慰你心灵的地方。

人是奇怪的动物,在年少时,总向往着远方的风景,总想着能有一天离开家,而且离得越远越好,仿佛只有这样才意味着自我的独立。

可终有一天离开家,离开了爸妈,然后又开始思念家的温暖与温情。在别人的城市,总觉得自己是个没根的人,每每想起故乡,那里的一切都成为独有的回忆。

当在飞驰的列车上,想想与父母相见的刹那,想想又长高不少的孩子,窗外的风景即使是一片枯黄,入眼也是最美的风景。

外面的风景再美,也敌不过回家的那条路。时刻记得回家的路,无论走得多远,你都不是无根的浮萍。

家是每个人最后的灵魂归宿。用自己的方式回家,带上爱和期盼,踏上那条风景最美的路,一路向着温暖出发。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四

1.

这像一种基调,一个箭头,也暗示了一种方向。

我走在飒飒作响的竹林间,静默,仿佛所有的华丽、纤、盛大在身后消亡、隐退。只剩单一。单一的物种、颜色、味道、气质、纯洁度,沉默而遥远地单一着。也许我一直心生企盼与念想,我在纷扰的时间外挣扎,然后越过喧嚣的樊篱,一寸一寸,来到宜兴城市的边缘。大巴车上的人嘁嘁喳喳,我窥探途中的秘密,短暂的相识与热情,一下子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素有的隔阂。

竹海将我吞没。宁静而忧伤,无知无觉地细细地吞噬,在我扬起脸来将感官放飞时,她无语漠然。只剩阴性。一只鸟雀,在阳光中飞上竹梢,微颤的影子,落在我的脸颊上。大块的岩石袒露着,夹缝中钻出细碎的小花。我嗅到阴性秀美粘稠的气息,在阔大的宇宙对抗前,她选择了安然。

清扫,静无苔。诺大的林子,并没有人去洒扫,却无一丝尘埃。光脚踩在青石阶上,似乎感觉到穿越千年的清凉与无欲。弯腰捡起一片竹叶,修长里藏着无限哀怨。人是什么?人是一片巨大的沼泽地。卡夫卡在城堡里发出无奈:这是一条河流,一片混沌的水,它非常地急迫,然后又似混混欲睡,过于有规则,推着低低的无声的浪向前翻滚。

有人在催路。要在十分钟内赶回车上――这是一次集体活动,人是理性的'灵长类动物,受时间、组织、规则、家庭、道德的牵制。所以,偶尔的出走、逃离、远行,都像海市蜃楼,交织着太多的幻象和不切实际。他们会嗤笑,粗暴地将手挥一下,街市依然。

在一阵急促地赶路后,我回头张望,高耸入云的竹林合拱相依,它的情感表达仍是那般节制、内敛、典雅。一泓清泉在她的怀抱里深流。我感到禅的淡定与从容。

空山。鸟语。竹海。我想,我会在另一个时间与它相遇。

2.

有一个人让我怀想。

他遂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一个很浪漫的走向,一个男人的故事。他弃官,携美人,隐居,发现五色土,制陶,成为一代富商,又把资财散于民间。

我看范蠡的塑像,敦厚,形体并不挺拔。旁边的人说,应该再伟岸魁梧一点,我不禁哑然失笑。年轻时我也许眷恋男性眉宇间张扬和踔厉风姿,而今,独坐幽篁里,那份在矛盾中与自己平衡相处的释然更让我心动了。

坐在范蠡山庄吃饭。一桌文友嘻然,觥筹交错。唯有一诗人,话不多。大家笑他,他沉吟,说了一句,我是中年人的心态。这话并无矫作。我看见餐桌后的几枝假桃花开得如火如荼,它装饰得室内春意盎然。我对诗人怀有尊敬,他吐露了最真实的心迹。中年是心事涌动的暗流。中年是暗黄浮动月黄昏的怅然。中年也是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缘、自适。

我们在蝶园听梁祝。爱情翩飞,揉碎在我们的呼吸里。越语轻轻,啁啾一片,还有水袖,千回百转。梁祝化为蝴蝶,终于飞向了寂寥的天空;范蠡也携着西施,在一碧万顷的太湖隐约浮现。

我从竹椅上起立,听得见吱嘎声。黄昏将近,我嗅闻到陶的气味,那是一种细节和美好。

3.

吴冠中有一幅画《春如线》,取自昆曲游园惊梦。抽象的弧线仿佛柳如烟,黑白衍生之际,春天旖旎而来。吴先生的文字功底也洁净、朴素,感觉喝着一杯阳羡茶,清气扑人。

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梦里白天的重叠,神思雅逸的飘飞。侧坐布衣沙发的一角,读吴先生的《美丑缘》,我的心简单、湿润起来。而南方的湿,也像桃花的缄默不语,让人感念与遥想。

秋天,我在宜兴的车站张望,我等待一个诗人。他温暖而忧伤的诗作让我有近乡情更怯的慌张。那时,我漂流了一个个城市,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困顿和疲倦像戈壁滩上连绵起伏的皱褶,靠着沾满灰尘的玻璃窗,我心生恍惚,要以一个南方人的笔墨来表现西部的内部精神,是对自我的苛求了。

也许我只属于南方。南方虚幻的雨影,南方粘稠的气息,南方的照壁、神龛、染坊、茶壶、桌椅、门窗,给了我一些末梢敏感的体验。捻开灯,我把眼前凌乱的生活一一拾掇,然后,默默地,潜心于文字创作。

诗人开着一辆摩托车,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黑青色外衣,一条绒格子围巾,普通单一。他在人群中找寻我,一如我在判断他一样凭着直觉。

先上路,他的摩托车拧快了,像他的诗作所写的:70迈时/眼前的风景/已大片大片飞速向后撤退/那些眼泪和疼痛呼呼的风带走。

因早过了午饭时间,其他朋友没有如期而来。我在絮絮叨叨,我还过于年轻,把生活的疼痛和沉重一股脑儿丢掷出来。他点头,然而,以茶代酒,他微笑,鼓励我在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那个深秋的午后,梧桐叶翻飞,我喜欢这个树种,宽厚、仁慈,透着儒家精神。叶子贴着冰冷的地面,枯黄中带着些许暖色。踩着梧桐叶,穿过街巷,我们来到徐悲鸿纪念馆,看悲鸿的马四脚生风,驮着激情和幻想穿越,也看蒋碧薇的画像,她的灵魂已游离身体,惊艳仍在。

薄暮时分,诗人在车站送我。没有几个乘客。稀疏的秋天的影子在飘摇。文学是底色,使得这个特定的情境涂上了一层釉,一层蜜色的釉。纯净,闪亮着光芒。诗人送我一个紫砂做的小脚丫,玲珑纯澈。他明了――我钟爱行走。诗人随即挥挥手,没有汽笛长鸣,大巴士一溜烟就跑得没了个影儿。

我也在南方定心下来,写作。雨水不绝的季节,灯昏,我写小说,给诗人看。诗人微笑,颔首,他看我的第一稿,也并不多言语,给一些掌声,像细密的雨丝,洒在枝叶上。

诗人的名字――范双喜,是个洋溢着万家灯火温暖和喜悦的好名字。诗人还有一个诗意的笔名――陶都风。风无影无踪,但吹来生动的迹象,让人疼痛而幸福。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五

回家的路婉延而不曲折,离开家乡时正是青春年少,经历着曲曲折折、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虽经受着百般磨难,疮痍满目,痛彻心扉,想到自己温馨的家园,多么想回家,那里有亲生的父母和同胞的兄弟姊妹,还有那可敬可爱的亲戚朋友、街房邻居。然而,开弓没有回头路,只有努力奋斗,实现夙愿,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熟悉而又陌生,载着满誉,衣锦还乡,不枉在外漂泊流离的那些日子。怕就怕走上那不归之路,尽管吃着山珍海鲜,睡入温柔甜美之乡,踏着金铺玉镶的路,那也是陌生两路人,互不相识。就如常说的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路人各有各的活法,有的人匆匆忙忙走过,是谓过路客,有人闲庭信步,也不能是谓淡闲平庸之辈。

回家的路次数不清楚又能屈指可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累了困了,风雨兼程忙忙碌碌了一天,走向回家路上,就象夕阳西下,鸡进窝,鸟归巢,下套的牲口返糟,万物归于平静。安然无恙,回家的路走过去走过来无数次,回家路上的一砾一石都记忆清晰,路旁边的花草骄颜芬芳,树木高低粗细,冠盖经讳,鸟叫虫鸣,一草一木,飞禽走兽,鱼虾昆虫触目不惊,也一清二楚。路过涓涓流水的小河,踏上别致的小桥,眺望静谧的庭院人家,看小桥人家、望田园风光,层林尽染,鸟语花香,蝴蝶飞舞,城郭内外、山河大地各外娇娆。风物人情依旧。岁岁辈辈走不完回家路。拿着奖状、捧着奖杯、佩带着大红花衣锦还乡,誉盈满路。告老返乡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生生息息说不尽人间情。

回家的路,平淡而又激昂,虽没有厮杀疆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烈,但印下人生努力拼搏进取的踪影和足迹,泥土的老辙里埋藏着先人们走出家门勇往直前,为生活、为家中老小、为国、为民肝脑涂地永不消失的记忆和怀念,泥土里永远放射出他们那灿烂的光辉,散播着他们动人的故事,留驻着他们不朽的芳名。更蕴育出后人们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和无限的生机。平淡中崭露锋芒,激昂里爆裂情怀。

回家的路,是童年的趣事,是游子落叶归根的期盼,是落魄者得到温暖的希望,是歇歇脚力,散散心情的好去处。

回家的路敝开胸襟,在向你招手,回来吧!多年的游子,这里有你的兄弟姊妹,回家的路为你敞开,这里才是你温暖的家园,这里有你一片温馨的乐土。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六

我在冬天的田野上行走的时候,一方面观察着这时田野的空旷,另一方面还想到这里夏天时会布满庄稼。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村外的田野上年年夏天都是应该布满庄稼的,仿佛那些庄稼就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恰恰忽略了是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们使那些庄稼诞生出来的,是通过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播种和培育才使这里布满庄稼的。他们是这块土地的创造奇迹者,也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我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所以每次在路上遇到这里的村人的时候,在他们面前,我都表现出一种谦卑之态,但愿我的谦卑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因为当我在田野上行走的时候,我想象那些庄稼就是从它的播种者内心里生长出来的。

我对这里的清晨和黄昏同样关注,日出总是要来得缓慢些,你要耐心等待,看那红太阳慢慢爬上来,爬过远处的树梢,爬过人家的屋顶,爬过那屋顶上的炊烟,要爬过那一片更辽远的空间,才可能到达你的眼里。地平线总是灰蒙蒙的,总是模糊而不确定的。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要穿过挂满露水的草地,青草绿油油的,看起来像是在夜晚新生出来的,有着扑扑的新鲜的草叶的气息。我一边穿过草地,一边抬起头来等待日出,不觉得裤脚就已被露水湿透了,用手拧就能拧出水来。布鞋也湿漉漉的,脚丫子就在鞋帮子里边走路边打滑,发出一种啪叽啪叽的声音。太阳终于还是爬到了那棵大柳树的树杈上,看起来就像是挂在那树杈上一个大红的圆盘,这个时候太阳的光辉还没有发散出来,大地还是清凉湿润的,但我知道太阳的光辉迟早要发散出来,但我更喜欢这清晨清凉的时刻,这个时候我的心灵里就有一种静谧,仿佛田野在向我打开一扇发现之窗,而我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它内在的秘密的。

同样,这里的黄昏也是隆重的,为我所热爱的,在这片土地上燃烧了一天的太阳渐渐落下,缓缓下沉,远山如黛,苍穹静穆,田野远望之中无限而深广。落日像是在完成一场告别,一场告别演出,直至谢幕。那时整个大地就被一件黑色的外衣笼罩了。

不能不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只虫子,从空中飞过的每一只鸟,它们所给予我的快乐是超出你的想象的。我并不因为曾经熟悉它们,而能在今天无视它们。我关注它们往往胜过关注自己。我想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它们烘托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是它们培养了我的情感和心灵,让我活着的每一天都不再感到贫瘠和苍白。这里的每一片绿色我都喜欢,每一只虫鸟我都爱看,那些虫鸣鸟叫就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好最高贵的礼物。那草叶上的花朵总是在向我发出召唤,希望我到跟前来,仔细看看它们。我在这里的每一个花瓣上都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那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花朵,就像是大地上的一个个小喇叭,在对着天空歌唱,而天空回报大地的就是它的一张笑脸。

每一次季节的变迁都可以在自己的脚步中感应到,有时候我就想,当我走在田野上的时候,闭上眼睛,我都能说出这季节已经走到了哪里,距离它的结束还有多远。然而每一次季节的转变又几乎出乎我意料,它们总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等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季节就已经走在你的前面了。所以我想,即使我经常走在这里,以为自己就明白这里一切的时候,其实总还是有我所不能了解的部分,而那部分也许正在我闭眼之间发生。这正是这块大地一种对我保持神奇魅力的原因所在。

某个时候,为了能让自己看得更远,我会爬到一棵树上,多数是杨树,偶尔也会去爬一棵柳树,但杨树总是要比柳树显得高。爬在树上的感觉真好,一爬上树我就不想再下来了,我想如果能一直在树上就好了,若是能居住在树上就好了,从这棵树转到那棵树,而下面的田野总是让你看不够的。我在树上的时候就想,这些树木向上向远处伸展,就是在给予我一双翅膀,是在鼓励我飞翔。人在大地上行走,对于高度的渴想几乎就是人的本能。后来我才明白,我不能总是呆在树上的,我还得下来,还得在地上走。只是为了加快速度,我学会了奔跑,跑累了,就歇一歇。望着那棵被自己跑远了的杨树,好像是我已经在此飞翔了一段。

过了一些年,我已经意识到,这片田野是我走不尽的,它在我一天天的行走中并没有缩小,相反是变得更为广大了,以致我在内心里都说不出它的边际。那些边际缭绕在我心头,总是给我一种更为辽远的感觉。秋天结束了还有下一个秋天呢,冬天过去了还有下一个冬天呢,季节这样循环轮回,无始无终,就像这块田野在循环不已,轮回不停。秋收以后,看着干干净净,空空旷旷的田野,我曾以为这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了。想不到秋天的`结束只是另一个季节的开端,落叶悲壮的告别意味着有一日雪花会纷纷扬扬落在这里,落在这里的每一寸地方。当雪花完全覆盖这里的时候,我想它就已经掩埋了这里曾有过的一切,谁能想到那一切的记忆正在土地下面冬眠,一切的告别并没有告别,一切的结束并没有结束,那些埋在土地下面的草根和草粒有一天就会醒来,向你庄严宣告又一个季节的到来,而那个季节我们已经习惯命名它为春天。季节叫什么名字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这里经历,经历我们所要经历的一切。

走在田野上,与一棵草,一只虫子相遇,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是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来,是否就会在心上若有所失呢?觉得有点空虚呢?尤其是遇到那些动人的花朵时,我会因为自己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而觉到心灵疼痛。这种感觉我是不止一次经历。至今有些草虫我都叫不上它们的名字,而这个时候我就想这片田野依然让我陌生,那陌生的部分依然是陌生的,一次次的行走并不就能缩小那陌生的部分。田野还有未向我开放的部分,或者说,我在这里还有未能深入的领地。这些年来,我或许只是停留在这片田野的表面上,而并没有能够深入到它的内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行走不是一次、几次能够完成的,也许它是需要我们终生行走。

我喜欢在田野上行走,倾向于这样一种方式,更多是出于心灵内部的召引,是自然生长的结果。现代人对幸福的寻求倾向于物质的满足和丰裕,其实人所要的幸福常常就在自己脚下,在身边那些朴素、简单的事物上。一个能够与土地建立起联系,一个能够行走在土地上的人,他是有福的。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七

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

保国安康志慷慨。

建功立业展雄才。

正月十六,随京津冀三地的曲艺家们走进涿州张飞庙,来到结义亭下。月儿圆庆团圆,元宵佳节,立春已过,寒气虽依旧扑面,但红灯笼依然摇曳出春的笑脸。结义亭下,桃花含笑立亭边,祭台犹在,人儿哪去了?亭里三兄弟塑像屹立,杯酬间忠肝义胆豪气冲天。鼓角争鸣远去了,刀光剑影远去了,湮灭了黄尘古道,唯有那个个熟悉的名字不能遗忘。艺术家纷纷在亭前合影留念。闪烁的镁光灯留下了他们的笑容,兄弟情义在你们之间传递。

就在1小时前,燕房艺源文化公司揭牌仪式和三书曲艺专场刚刚结束。京津冀三地的曲艺家们做了精彩的演出,快说评书快板书,三地名家荟萃,《武松打虎》,《劫囚车》等名断被艺术家们表演的有声有色,台上台上成一边,叫好声掌声一片。京津冀一体化文化先行,可以说艺源文化公司的成立很好的推动了燕赵大地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才是永恒的,历史的才是永久的。涿州,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古城,如今,燕房艺源在这里从此落户,这真是喜鹊落梅喜喳喳,高棚满座喜盈门,曲艺高手汇三书,燕赵大地春光媚。房山涿州地缘相接,文化一脉,京津燕赵文化代代传承。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忘,老祖东的东西不能丢。忠肝义胆患难相随,一身正气走天下。桃园兄弟成了人们心头的`星,也是人们心中的念想。

从结义亭出来,已是饭点时间,好客的主人带大家走进了忠义客栈。但见里面红灯高悬,忠义客栈四字和三兄弟的画像立眼前,四周桃花布景围绕,如同历史旋转回到了那个时代。席间大家谈笑风生,中国的酒文化在期间又有了很好的体现,崔笑老师的一首《红高粱》里的敬酒歌引来大家的掌声,把一份豪爽浩气义薄云天展现的淋漓尽致。感叹于这些老艺术家们,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熠熠发辉,不也是闪烁在人们心头的星吗?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只能举杯频敬。

回家的路上,心情久不能平静,依然沉浸在燕赵大地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依然沉浸在曲艺家精湛的表演中。这是一次真正的文化洗礼,一次深刻而又传统的文化教育。抬头望星光灿烂月正圆,衷心祝愿咱们的燕房艺源传媒文化公路越来越好,把更多更好的传统剧目带给大家。

回家的路上散文篇八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们家里来了位尊贵的客人,她二十多岁的年纪,一头乌黑的长辫子甩在脑后,两只眸子闪着智慧的光。这位美丽的大姐姐是趁着放暑假来到我家的,她后来就成了我的大嫂。记得她进了我家屋门后,并没有感到陌生,看到土炕上铺着的炕席有几处破洞,她二话没说就出了屋,在院子里找来了秫秸,麻利的将秫秸破成了糜子,然后脱鞋上炕,一条条,一块块,一双巧手很快就将一个个破洞编织好了,新颖别致的花纹点缀了陈旧破陋的炕席。做完了这一切,她招了招手,喊大我两岁的姐姐和我到她的身边。她对我们说,“咱们姐三个玩个游戏好不好啊?”姐姐和我一听她要和我们玩游戏,当然高兴地不得了。“玩啥游戏呢?”姐姐问道。“咱们玩打电话啊,好吗?”“好啊!好啊!”我和姐姐在炕上蹦着,跳着,欢喜的拍着小手。这时大嫂来到地上,从柜盖上找来一只装药丸子的小圆药盒,起开腊封,取出了药丸。接着她又从炕头妈妈的针线笸箩里拿出一根长长的白线绳,把一分为二的药盒底儿、药盒盖串连起来,这才重新上了炕,盘腿坐在炕上,招呼我和姐姐一边一个坐在她的膝盖上。随后递给姐姐一半药盒底儿,递给我手里一半药盒盖儿,让我们姐俩个抻直了线绳。“现在你们把手里的药盒盖放到耳朵边,咱们的游戏就开始了。我唱一句,你们姐俩就跟着我一起学一句。”我学着姐姐的样子,将那半个药盒盖扣在了右耳朵上。“两个小朋友吆,一起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啊?哎,哎,哎,我在幼儿园。”大嫂唱一句,我们跟着学一句,大嫂又用手指轻轻的弹一下我们姐弟俩紧拉的线绳,耳朵旁传来“嘣嘣”的声音,我们瞅着大嫂,开心极了。

这次小游戏让六岁的我第一次听说了电话的名字,也听说了电话是用来打的。懵懂的我指着半个药盒盖问大嫂,“电话就是这个摸样吗?要怎么打它啊?”我这个幼稚的问题让大嫂一时无语,她冲着我们笑了笑,面对不谙世事的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可以让我明白。

后来,等我长到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天中午跟着父亲去他单位里。极为巧合的.是,父亲和我刚走到单位门口,门卫师傅就喊父亲,“老马,你的电话!”听到了电话俩字,我立刻眼前一亮,想到了大嫂曾经教过我们的那支儿歌,也就自然想到了要看看梦想中的电话模样,看看父亲是怎么打的电话,弄清楚他是用啥打的。跟在父亲身后,走进了门卫。父亲抓起了放在桌子上一个黑色的东西,他将一头贴在耳朵旁,一头对着嘴的位置,“喂,是我啊,哦,老张啊……”父亲撂下了电话。我问他,“爸爸,没看到你打它啊。”父亲看着满脸疑问的我,笑了笑说,“打了,已经打完了。”“啥?打完了?”我遗憾的看着父亲。父亲重复了一句,“是的,是打完了。”“哦,这就是打电话啊。”我不明就里,似懂非懂。但电话的模样我总算认得出了,机座上有一个圆盘,上面有好多的圆孔,要用手指去拨通,上面带着黑绳的弯腰的东西能说话。好奇的我想学着父亲的样子拿起电话打一下它,父亲急忙将我的手拉回,他对我说,“孩子,这电话可动不得,电话费很贵的哦。”

一九七六年我作为知青下了乡,大队部里放着的那部电话可与父亲单位里的电话不一样。我看到,打一次电话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打电话的人要一只手按住电话机,另一只手要快速摇动摇把,先要摇通了公社电话局的总机,等公社的总机接线员再帮着要通对方电话后才可以开始正式通话。因为话费昂贵,那部电话也显得身价很高,始终用一把锁锁着,很少见到老百姓使用,只有大队领导们有紧要情况时才会动用它。

为了能在家里安上一部电话,八十年代初,我走了个后门,托了人,送了烟,人家才帮着我研究,在距离我家很远的电线杆子上接过来一根铁丝电话线,再挂在别人家的电话线上。不管有多麻烦,我也算赶了把时髦,有了自己家的电话,跻身于有住宅电话之列,那本电话簿上赫然印着我的名字――马福春,不觉有些飘飘然了。可电话刚刚安装完不久,烦恼随之也跟着来了。有时候电话铃声一响,兴奋的我忙拿起电话话筒,“喂,啊?啊!打错了又。”我不得不神情沮丧的放下电话,“又串线了。”我无奈的摇了摇头,打了个咳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子母机,大哥大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年代曾流行过这么几句顺口溜,说是“腰别bp机,到处吹牛皮”、“手拿大哥大,到处找电话”。牛皮我倒是没吹过,“到处找电话”这种事情还真的就在我身上发生过。一九九六年我和法院的同志去满洲里市给单位办事,临走时没忘记带上我最先进的通讯工具――“诺基亚“手机,觉得这样一定会方便许多,可以随时随地与家里领导沟通情况。然而到了满洲里市,当我炫耀着从手机包里掏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话时,却始终无法拨通。看到同行的人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感到浑身燥热,很是尴尬。后来问了一下当地人,人家的回答令我瞠目结舌。原来,我出差前没有为自己的手机办理漫游,因为手机还有a、b网之分,我的手机与人家当地的网络对不上,所以带来的手机就成为了摆设。无奈,我只好回到旅店,用座机向公司领导汇报了所办事情的进展情况。

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更多种电话走进了我们寻常百姓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是梦想。电线杆上看不到铁丝电话线,再也听不到寒冬季节北风呼号时电话线发出的“嗡嗡”声,光纤取代了它,藏身于地下。座机用户越来越少,手机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机通话是最基本的功能,手机短信、照相、上网、炒股、网购、微信……更多的功能,更新颖的款式,弄的我这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眼花缭乱。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有个《全球华人说辽宁》微散文大赛通知,不知深浅的我也想着要小试牛刀。仔细一看,人家报名的方式要求扫描二维码,这下可难坏了我。因为我还没玩过微信,也不知道如何扫描二维码,再者说,我的手机上压根也没有这个功能。好在我的“孩子们”都挺我,支持我。咬了咬牙,狠了狠心,我索性再撵把形式,跟回潮流,买了部新手机。“孩子们”不厌其烦的热心教我,夸我这个老头“聪明”,我知道他们是在鼓励我。还别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还真就给这个微信琢磨明白了,及时报上了名,发出了二篇微散文,搭上了微文大赛这波末班车。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从儿时第一次听到“电话”二字直至今天,电话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感受,它曾传递给了我们温馨与幸福,也成了我们须臾离不开的工具,它陪伴着我们一步步走进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