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0:14:12 页码:8
最新《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汇总14篇)
2023-11-23 00:14:12    小编:zdfb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经验可以为我们写好一篇总结提供借鉴和启发。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一

3月6日,我听了原**老师执教的《认识方向》这节课,收获很多。现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原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课的开始学生讨论和交流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确定东方。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辨别方向的方法。在第二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题材,发展方位观念。如:观察和交流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认清教室的东南西北。通过贴方向、找方向、说方向、师生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方向感。在第三个环节中,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有实用价值的确定方位的策略,如:指南针、北斗星,以再次强化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二、教学活动精致化。

1.数学语言训练指导扎实有效。

整节课中,教师始终关注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通过填空形式:当你面向东的时候,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再次强化。

2.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形式多样。

数学活动贯穿整节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形式多样。教室里贴方向、快速抢答、闭上眼睛指方向、相对的位置游戏,尤其是老师的加入,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掌握了学习内容。

三、教师语言精练化。

诚然,课堂上的精彩生成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从原老师的课堂我学到了很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二

认识时间是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在学过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2.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1分钟的时间。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3.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课教学重点: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1分钟的时间,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概念。

本课教学难点:了解时刻的含义,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概念。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生活中的时间、新知探索、身边的数学、课后体验四个环节。

一、生活中的时间

(一)爱国教育本环节设计意图是由升旗仪式引入新课,加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强烈情感。

(二)看图说话本环节意图是让学生先自己看图描述亮亮的一天,主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有关时间知识经验。

二、新知探索本环节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知时针和分针怎么走是一小时、一分钟。同时为认识时间打下基础。自主感受一分钟的时间,建立一分钟的时间表象。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三、身边的数学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体验一分钟的时间,充分理解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四、课后体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三

“认识时间”一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时间的教学,不管在低年级,还是在中高年级,都被视为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老师教得也很辛苦。这节课,难度这么大,陈老师会怎么上呢?我拌着学习的心态听完了这节课。

纵观整节课,陈老师非常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整堂课,教师很注意将新知识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也非常及时,并且多采用了表扬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回答,学生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在直观中呈现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板画,让学生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呈现知识紧密结合生活。

陈老师这节课是在第三节课上的,上课时间为10:20。陈老师抓住这个不是整时或半时的时间,提出疑问:“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的时间,那这个时间你们会读吗?让我们一起学习完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种时间的。”通过生活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三、学习方法引导到位。

让学生看钟面说时间时,学生经常会出错。邬老师要求学生按“时针几多一点点,表示几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分;所以是几时几分”这样的句式说,在看时间方法上起到了引导作用,对学生看时间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这节课我还想提出2点建议:

1、认识“分针指着几,就是几分”环节,我觉得邬老师过得有些快,其实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的掌握。老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训练,让学生达到:一看到分针指着几,就知道是几分。当“分针指着7时,是几分”,这里有个学生的方法很好:分针指着“6”时,是30分,再一大格是5分,所以是35分。我觉得此时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欣赏这个学生的方法,并让学生加以应用。

2、在教学“1时=60分”环节,我觉得邬老师可以放缓脚步,一步一步来。如:分针每走一大格,问:现在是几分?最后走到“12”处:分针走了一圈,现在是几分?请仔细观察,时针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想:这样“1时=60分”也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四

《认识时间》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内容。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时间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借助时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正确认读和说出钟表上的时间点,以及钟表上时间的表达方式及变化规律。本次活动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教学的要求。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发现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活动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制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能够认读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准确的说出时刻。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游戏等活动形式,建立时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珍惜时间,懂得时间的宝贵。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能够认读钟表上的时刻,并能正确说出。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时间的珍贵。

了解幼儿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因此,我对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大班的幼儿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烈。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时候的幼儿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萌芽。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了初步的数的概念。本次活动通过时钟上的时间学习,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扩展数学思维。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根据《指南》精神。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探究法等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直观、具体的感知钟表上的时间;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学习新知,在合作中获得经验。

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曾说过:“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我会精心创设活动环境,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与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家用钟表以及供儿童使用的小钟表。动画片等相关素材。

经验准备: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数字的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我会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时钟上的数字,理解由时间是由数字表示的。

(一)开始部分。

我会用歌曲导入本次活动,请全班小朋友跟我一起唱“小闹钟”的儿歌。通过全班幼儿的演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接着我会拿出一个真实的时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展开部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我会给幼儿讲一个时钟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儿童理解时钟短,分针长。以及时针走一圈,分针走一个数字。代表一个小时的规律。

2、师幼互动,深入理解。

接下来我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整点、半点,理解时间特殊的表示方式。描述小朋友一天生活的安排,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活动具体的时间点。并让小朋友运用手工小闹钟准确的摆出具体的时刻。

紧接着,我会设置一个打电话的游戏。通过电话中所说的时间点。让小朋友选出正确的时刻卡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迁移内化,想象创编。

在这一环节,我会出示几段录像。鼓励幼儿说一说录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大概是几点钟。并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时间。

4、巩固提升,领域拓展。

在这一部分,我会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编成一个儿歌。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小闹钟,会说话;

告诉我,几点啦;

两根针,不一样;

先看短,再看长;

长针快,短针慢;

整点长针指12,半点长针指着6;

小朋友们要牢记,短针指几就是几。

(三)小结部分。

我会请幼儿表演本活动的儿歌。并引导幼儿自己做总结。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为了更好的让幼儿掌握知识,我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下自己学到的时刻知识。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是《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理解1时=60分。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制作钟表。

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说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

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

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最佳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1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

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8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2、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六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个5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 钟表图

5时25分 9时5分

(5:25) (9:05)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5、巩固练习: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做法二:

复习巩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气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淘气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淘气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高昂。)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淘气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行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察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淘气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诉没有引导,学生一定会自学地去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知识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对比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示。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八

我认为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为: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以上三维目标进行展开。

x老师在课前让孩子们进行了开火车数数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对集中学生的思想很有意义。但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整5的数数游戏仿佛没有结合,直接借助了5的乘法口诀,就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分钟数。

x老师制作了色彩鲜艳的,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说x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在课下的备课上也花了功夫,特别是相当多的ppt都以运动轨迹呈现,说明x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也具备了相当过硬的.基本功,值得称赞。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时间”作为数学知识尤为抽象,掌握起来还有一定困难。在课堂教学时,钱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中,x老师虽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但合作不够深入,合作的问题设计的不多,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相对老师的讲解显得少了一些。

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这里x老师可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的时候,一分钟还能做什么事情,也可以组内交流。让学生们感到时间的珍贵,趁机进行德育的渗透。

课堂练习形式多样,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如果练习的题目略微增加点就会更加有实效。

课堂上,x老师对学生引导、启发非常到位,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x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实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本节课上老师根据学生地特点递进式的引导学生认识时、分及其写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九

《认识时间》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内容。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时间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借助时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正确认读和说出钟表上的时间点,以及钟表上时间的表达方式及变化规律。本次活动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教学的要求。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发现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活动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制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能够认读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准确的说出时刻。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游戏等活动形式,建立时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珍惜时间,懂得时间的宝贵。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能够认读钟表上的时刻,并能正确说出。难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时间的珍贵。

二、说学情。

了解幼儿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因此,我对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大班的幼儿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烈。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这时候的幼儿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萌芽。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了初步的数的概念。本次活动通过时钟上的时间学习,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扩展数学思维。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说活动方法。

根据《指南》精神。在本次活动中我将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探究法等教学形式引导幼儿直观、具体的感知钟表上的时间;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学习新知,在合作中获得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曾说过:“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我会精心创设活动环境,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与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家用钟表以及供儿童使用的小钟表。动画片等相关素材。

经验准备: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数字的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我会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时钟上的数字,理解由时间是由数字表示的。

五、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我会用歌曲导入本次活动,请全班小朋友跟我一起唱“小闹钟”的儿歌。通过全班幼儿的演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接着我会拿出一个真实的时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展开部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我会给幼儿讲一个时钟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儿童理解时钟短,分针长。以及时针走一圈,分针走一个数字。代表一个小时的规律。

2、师幼互动,深入理解。

接下来我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整点、半点,理解时间特殊的表示方式。描述小朋友一天生活的安排,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活动具体的时间点。并让小朋友运用手工小闹钟准确的摆出具体的时刻。

紧接着,我会设置一个打电话的游戏。通过电话中所说的时间点。让小朋友选出正确的时刻卡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迁移内化,想象创编。

在这一环节,我会出示几段录像。鼓励幼儿说一说录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大概是几点钟。并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时间。

4、巩固提升,领域拓展。

在这一部分,我会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编成一个儿歌。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小闹钟,会说话;

告诉我,几点啦;

两根针,不一样;

先看短,再看长;

长针快,短针慢;

整点长针指12,半点长针指着6;

小朋友们要牢记,短针指几就是几。

(三)小结部分。

我会请幼儿表演本活动的儿歌。并引导幼儿自己做总结。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更好的让幼儿掌握知识,我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下自己学到的时刻知识。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十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多、容量大,张xx教师指导的比较细致、层次分明:首先,引导学生用5分5分数的方法了解钟面有60小格,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知道1时=60分,然后,运用学生手中的钟面模型,通过教师拨学生说、教师说学生拨等操作环节认识几时几分。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用直观的课件演示来呈现知识。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进行观察,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张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课件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以降低达成教学目标的难度,同时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即体验了教学内容,又为目标达成,提供了扎实、有效的形式。

说说自己对本节课的几点建议:

关于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快几时的认识。例如:4:55因为时针特别接近5时,学生特别容易错误的认为是5:55。

接着,出示只有时针的钟面(出现三种情况,即:刚过几时,几时半,快几时),判断大概的时间。通过这样两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三种不同情况,尤其是接近几时时,时针所处位置有个直观的感受,突破难点。

关于时间意识的培养。

时间虽然离我们生活很近,但因为它看不见摸不到,所以孩子们感知是有困难的。不像物体的长度,用手可以摸一摸,用尺子可以去测量。也不像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手去掂一掂,用称直接称出来。让孩子感知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又是本节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时间的存在。比如日出日落,看电视节目、做一项运动等等。(2)能直观对比出两件事情花费时间的长短,比如能感受到晚上睡觉的时间比吃一顿饭的时间要长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比跳100个绳的时间要长很多。(3)了解一些常用的时间。比如新闻联播开始的时间是晚上7:00,上学时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体育达标的时候测跳绳的时间是1分钟;一昼夜(一天)有24小时;包括一周有7天.....

当然,这些内容肯定不是一节课所能包罗的,但是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适时渗透,对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非常重要。

以上为个人浅见,欢迎交流指正,谢谢。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十一

今天上午x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研讨课,听后对本节课有如下思考:

我认为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为: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以上三维目标进行展开。

x老师在课前让孩子们进行了开火车数数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对集中学生的思想很有意义。但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整5的数数游戏仿佛没有结合,直接借助了5的乘法口诀,就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分钟数。

x老师制作了色彩鲜艳的,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说x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在课下的备课上也花了功夫,特别是相当多的ppt都以运动轨迹呈现,说明x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也具备了相当过硬的基本功,值得称赞。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时间”作为数学知识尤为抽象,掌握起来还有一定困难。在课堂教学时,钱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中,x老师虽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但合作不够深入,合作的问题设计的不多,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相对老师的讲解显得少了一些。

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这里x老师可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的时候,一分钟还能做什么事情,也可以组内交流。让学生们感到时间的珍贵,趁机进行德育的渗透。

课堂练习形式多样,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如果练习的题目略微增加点就会更加有实效。

课堂上,x老师对学生引导、启发非常到位,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x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实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本节课上老师根据学生地特点递进式的引导学生认识时、分及其写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十二

各位专家: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认识时间》。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这堂课运用信息技术的想法和做法.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为学习1分1分读写时间打下基础。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的知识有所接触,但是他们缺乏观察钟面动态演变的实践经历,也缺少乘法知识基础。第一次教学时,我采用教具钟与学具钟来展开教学,在课后的反馈中学生普遍感觉这节课枯燥乏味、对1时=60分等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的介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第二次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借助网络学习,经历时、分进率的探索过程,感悟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掌握 5分5分数的技能。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读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

学习难点:

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

理解1时=60分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并告诉学生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教学1时=60分打下了基础。

2、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建立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又通过动态演示教学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比较抽象,我先告诉学生:时针、分针两兄弟要赛跑啦!这时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他们间的内在联系: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从而推导出1时=60分。

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读7:55学生出现了8:55、7:55两种答案。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从7:00到7:55再到8:55的动态过程。在这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规律。虽然在这里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其效果在接下去认读另外三个接近整时的时间时得到了验证。

3、实践运用、有效提高

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地反馈。信息技术的融入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漏洞,提高教学效率。我利用网络平台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设计成了闯关游戏 。“我会认”,选取了班里一位同学阳阳的四张生活照,“我会连”让学生把钟面与相对应的书写方法连起来。当学生输入答案后,计算机会作出相应提示。 “我会拨”先让学生在flash课件中拨出时间,再通过网络对典型钟面进行点评。网络平台不仅满足了学生展现自己的需要,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更灵动地展开教学。

4、课堂总结、延伸拓展

“教”是为了“不教”, 为了培养学生上网收集信息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课后浏览“时间科普网”,查询与时间相关的资料,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让学生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有三点成效最为明显:

1、课堂表现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热烈。

2、目标达成上: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时针、分针动态演变的过程,学生清晰地理解了时、分之间的关系。从课后的书面作业来看,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读写整5分的时间。将课堂从课内引向课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效率上: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练习的形式,学情得以及时反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当然,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选准信息技术运用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

最后,请允许我向各位专家表示敬意,谢谢!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十三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读、写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整10),知道1时=60分。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读其他的钟面,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认识几时55分更是困难。

基于对以上几点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和策略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钟面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策略选择。

选取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用的素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夺聪明星游戏、读读、写写、画画等多种形式探究新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层次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第一个层次,学习8时5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同时将钟面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教学。第二个层次,学习8时25分,学会5分5分地数知道是几分。第三个层次,学习3时55分。解决本课难点,时针走过3,不到4,在3和4之间,所以是3时多。另外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认几分。

通过自己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并且把生活与时间结合起来,培养时间观念。

解决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是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玩一玩。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1时=60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考虑到上学期学生对几时半不太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里,当分针走了半圈的时候解决“为什么是几时半或几时30分。”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一是让学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二是为学生学会自己画时刻做铺垫。

体验一分钟,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感受一分种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帮小红安排她的一天,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同时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解决上自我感觉还可以。课的层次比较清晰。上好课经过自我反思和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后,我又一次学到很多。体会最深的是:一节课是由一个个细节组合而成的,细节的把握十分重要。当在一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整个课的流程框架之后,对课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上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细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怎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作为新教师的我,这些工作要做在课前。这次,我自我感觉准备的还算充分。但在上课的时候还不是很沉着冷静。解决如何读取几分,应该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在如何读取几时上,教学得不够到位。特别是难点部分,分针走过3,不到4,所以是3时多。教师的作用体现的不够好,当学生把意思说清楚了之后,我以为学生都能理解了,其实不然,学生比较烦琐的语言对其他中下学生的理解是有困难的。我没有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另外在这个环节里,我没有想到题问导向的重要性。我问的问题是:“现在大约几时了?”这对学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导向。原本想问的是:“现在快到几时了?”

我问得太随便了。看来细节真的很重要。最后还有一点体会,上课的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老师们的热心帮助和自己的潜心推敲下,我学到了很多。更有收获的是,在这次的准备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做一个老师就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认识时间》说课稿分析篇十四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初步学习“认识钟表”,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5分5分数的方法来正确读写几时几分。难点是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汤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开了一个好头。汤老师还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说汤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汤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并用红色线条突出强调,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是从哪点到哪点所走的一段时间,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这短短的、安静的、属于全班的一分钟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体会深刻的。这里汤老师可否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记住从5分到60分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估一估自己做更多事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去体会更长的时间。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课堂中,在引导学生数格子的时候,课件突出演示的是一个个点,而不是一段段路,学生对一个格子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可以用手势等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帮助理解。另一处是,学生对时针与分针所表示的时间的联系还不太明确,汤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形象理解:时针是在为分针服务,她是在记录分针走的圈数,她跟从着分针,因此分针未走完一圈,时针也不会到达具体的某个点。这就为后头像4:55这样学生容易看错的时间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中,汤老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汤。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