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30:58 页码:11
最新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通用16篇)
2023-11-22 23:30:58    小编:zdfb

报告不仅是一种纸面记录,也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在写报告之前,应该进行详尽的调研和数据收集,以便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分析结果。下面是几篇经典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参考。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一

应用和管理情况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

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二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要切实落实“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有效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民法院增强审判能力,提高审判水平,促进审判工作的重要途径。

1、信息化在案件流程管理中的应用。网络流程跟踪能够对案件在各个庭室和人员之间的流转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案件流转的效率。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对案件各个环节的流转节点进行了规定,然而由于无法进行监督,规定往往沦为一纸空文。建立流程管理平台后,审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流程跟踪对案件流转的时间节点进行严格监控,杜绝立案后久拖未移、当事人上诉后未及时移送案卷等类似情况,也避免了相关责任人员的推诿扯皮。审判日志的自动生成也可以对原始录入的情况、时间节点、修改经过进行记录,从而预防事后修改数据,保障司法过程的严格规范。

2、信息化在案件质效管理中的应用。对案件质效进行评查是审判管理的核心任务,其中对案件质量的评查主要通过对文书、卷宗以及庭审过程的评查来实现。网上评查具有全面性的优点,从而扩大了评查的覆盖范围和深度。在案件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每个案件都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电子卷宗,审判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调看卷宗和文书,不必到档案部门调卷,也更加便捷。信息化还使审判管理部门对案件效率的管理更加及时,并使审判管理从事后监督的被动状态,转为更积极主动的状态。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审判管理部门可以对临近审限仍未审执结的案件进行网上预警、催办,对特殊、敏感案件进行重点督办,对发生迟延的案件及时发出警示标识,避免案件超期未结。

3、信息化在数据统计管理中的应用。审判管理精细化是建立在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因此各个法院都设立了专门人员从事数据统计工作。实际工作中,司法统计报表的录入一直是法院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以审判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将审判信息平台与司法统计工作有效对接,实现司法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可以减少大量的核对、计算的工作量,并为数据的统计更加精细化发展提供保障。质效指标通过对审判质量和效率指标数据的收集、统计、评估与分析,为审判工作提供宏观导向和决策参考。收集生成质效指标往往耗时累力,而且形成的指标数据往往具有滞后性。信息化手段增强了指标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审判动态的呈现更加精准、直观。

信息技术发展为审判信息交换、处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然而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审判管理信息化成熟度是逐步发展的,实践中制约审判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在司法观念上,许多法院人员对审判管理的主要印象还停留在繁琐的填报数据工作上,审判管理信息化后,往往需要涉及更多数据的基础录入工作。承办法官在完成审判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对这些管理事务性工作负责,工作热情往往不高。基础数据录入是审判信息管理平台运作的基础,但在一些基层法院,承办人员为了案件工作任务已经超时加班工作,面对大量数据录入工作,实在无力兼顾,故此一部分人对审判管理信息化缺乏积极态度,对完整准确录入数据也缺少必要认识。工作中有些法院选择由书记员或录入员代替承办人员进行信息录入,但由于人员配置等原因,使工作信息常常无法及时的录入系统,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在技术应用上,信息化对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人员的电脑知识水平和电脑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法院工作人员不仅能熟悉审判业务工作,还能熟练操作电脑。但对于一些老同志来说,他们在信息应用和操作中的确存在着困难,这要求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必须更加可操作、易操作,加强实用性。实践中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者和维护人员往往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对法院工作常常缺乏了解,在系统设计中往往缺少专业的考量和前瞻性的意识,无法实现信息技术和法院管理的充分对接,使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置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满足审判管理的现实需求。

3、在资源配置上,审判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浩大工程。就目前来说,审判管理信息化仍旧面临着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各方面的重重困难。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了在建设初期要投入资金购买软、硬件外,信息化设备还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升级换代。同时,审判管理信息化需要懂法律、懂网络、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审判管理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比起经费保障更加的急需、迫切。人才和经费的缺口,使法院现有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重重的制约,也造成现有信息网络的运行和使用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和效果。

1、审判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审判信息化为前提。审判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应该是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并逐步实现常规办公无纸化、档案管理电子化、流程监控网络化和庭审记录电脑化。审判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审判信息化为基础,先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现有的审判职能机构和办案程序中去,使管理所需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能从审判信息平台中直接提取,减少重复劳动,减轻办案部门和人员的手工作业量,真正实现提高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的最终目的。

2、信息化必须以提升信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信息化应用能力一直是制约审判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最大瓶颈,但受经费、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信息应用培训工作成效并不理想。应用网络远程培训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让工作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培训内容。由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层级对于信息技术培训的要求不同,法院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和经费去组织满足每个人员的培训需求,通过电子化远程的方式进行信息知识培训更便捷也更高效。

3、借助信息化发展实现审判管理职能的转变。审判管理必须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规律决定了审判管理的重心应当定位在审判上。信息技术拓展了审判管理的服务职能范围,使审判管理从过去监督、制约的单一定位逐步向服务、促进转变。在管理平台设计中应当配置更多的办案辅助功能,增强管理系统的服务机能,满足办案人员的工作需要,来激发办案人员使用的积极性,才能使审判管理发挥更大的效用。

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但是审判管理信息化和其他司法改革不同。在硬件上,它是一项需要巨额投入的系统工程;在软件上,要着力于富有法院特色的针对性和完善性;在应用上,要加快抓紧提高干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审判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科技强院”的应有之义,审判管理应以信息化为载体,实现管理水平的飞跃,不断满足未来审判工作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三

xx中心小学位于xx乡东源村,占地面积5969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有10个班,367名学生和34名教员。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xx中心小学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目标,立足基础,立足先进性,立足个性,立足信息化。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主要重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注重现代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的科研活动,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以下是近年来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回顾与报告:

1、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学校信息化的推进,我校构建了三级管理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导层: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和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的确定、统筹规划和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学部、后勤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参与水平:全体师生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辐射水平:积累的经验向老师普及辐射,大家掌握应用。

为了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成立了一个由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和教师培训,全面推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2、完善三类管理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学校制定了三大管理制度,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办法、专用教室的使用规则和教师培训制度。学习宣传,各司其职,把制度挂在墙上,检查监督,共同遵守,保证现代教育技术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支持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特殊房间的使用制度。

3、把握三个覆盖率

为了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研究水平,我们应该注意三个覆盖率:一是教师覆盖率,这需要所有教师的参与,每个人都掌握校园网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每个人都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自觉使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的30%以上。三是学科覆盖,注重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1、制定计划,建立网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信息推广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每个学年都有相应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专职信息教师为负责人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成员包括部门领导、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清晰的规划和网络的建立保证了信息工作的有序推进。

2、明确责任,促进实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的正常发展。

3、投资资金以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效性,学校自筹资金,更新校园网络,增加了教师使用的信息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摄像头、杀毒软件等。为教师备课和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为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4、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校园网建设方面,我们率先完成了6兆互联网的宽带接入,建立了以中央机房为中心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使校园内的所有计算机都能以相对较高的速度接入互联网,为教师获取教育信息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条件。

此外,我们坚持充分发挥硬件和设备为教育工作服务,增加和扩大教育基地和设施。学校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和多功能视频展示平台;电子备课室有8台电脑供老师备课和培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台29英寸的电视。这些现代教育设备的配置为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5、合理配置基础资源

20xx以来,在文教体育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建立了校园网、机房、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在充分利用标准设备的同时,学校通过自筹资金积极增加信息设备,让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双模设备。每个毕业班老师都有一个移动u盘。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了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非常重视对所有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普及训练。普及的要求是适应性训练,根据教师年龄进行,作业按要求完成并记录。通过培训,教师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还可以使用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搜索、查找、过滤、处理、下载教育资源、在线邮寄。

二是提高训练。这一级别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学校的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教育的需要。培训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比如photoshop,flash动画软件。最后,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应用到教学中。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学习模式构建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实践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发展,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和行政促进来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注重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以研究为主,典型案例为辅,逐步从点到面传播。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术带头人要有一个好的“示范班”,骨干教师要有一个好的“素质班”,青年教师要有一个好的“报告班”。他们被要求在课堂上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这不仅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了他们动力,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我们还要求教师合理、及时、适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媒体提供的信息必须对教学有足够的支持率,避免“过度”、“粗放”、“死亡”,使用得当,使用一个投影和一个前沿的声音。两年来,我校一批青年教师在县级教学活动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的课件所承载的信息支持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层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到多维度、深层次。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提高了管理水平,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加强培训,从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教学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引导,努力实现班与班的交流和开放使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只是其中之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日益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而我们目前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督导评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xx乡中心小学

十二月十七日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四

在省******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硬件设施、人员技能、资源利用、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为下一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水平,加强组织与领导。

“金质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为生产企业和经贸企业带来更大的方便与效益,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党组一直高度重视全市**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同志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筹建了***信息中心。***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市**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资金上、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各区县也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信息化工作人员,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召开全市**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注重实效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对全市**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布署。

二、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硬件基础。

近年来,我单位在硬件建设方面投入资金达80多万元。一是购置了一批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直属事业单位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设备拥有量达60余台。二是完成***办公检测综合楼的局域网建设。在***办公检测楼局域网网络布线的基础上,***年又增加了信息点22个,局域网信息点总计达70多个。***各科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全部联入局域网。三是完成机房装修。***年11月,新装修服务器机房35平方米。四是以光纤宽带分别接入互联网和党政网。20xx年,***就实现了与市党政网的连接,建立了党政网主页,实现了公文网上流转等功能。五是开通了*********的英文域名及网站,目前,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行改版工作。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年11月,我单位组织了历时1个多月的职工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全局干部职工共**人认真参加了学习,前后近80个学时。通过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电脑操作水平,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为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员基础。全市**系统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能熟练操作办公业务软件。熟悉诸如财务电算化、人事信息档案、**稽查、标准化代码、企业质量档案等业务软件的使用。

四、注重实际效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坚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两手抓,有效发挥信息资源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开展网络办公。在网上推广信息交流共享,认真做好网上公文交换。二是开通了防伪打假系统,积极搞好保名防伪工作。三是及时更新网站上的各种信息,逐步推进网上政务公开,网上业务受理等项目。四是开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气瓶普查安全管理系统》、《cng气瓶安全管理系统》等软件,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五、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组织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认真学习《保密法》的有关规定。一方面,严格涉密文件的管理,严格执行信息上网审批制度,规定凡是重要信息上网均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另一方面,严把电脑保密关,采用杀毒软件等各种技术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五

为配合省厅对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预评,按照《四川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川审办〔20**〕77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下发了《xx市审计局关于做好接受省审计厅信息化预评工作的通知》(宜审发〔20**〕76号),并要求各科室、各区县严格按照省厅统一要求进行自查和情况汇报。通过对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认真梳理和统计,现将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及联网审计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计算机成果编制情况。

依托我市“市县一体化”联网审计平台,市局重点是结合行业分析平台展开应用,区县重点是结合区县账套式分析平台进行模型编制和推广。在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应用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可操作性强、成效明显、易于推广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联网成果模型。

截止目前,全市共形成计算机审计方法38篇(详见附件1——附件3),其中预算执行审计类20篇,税收审计类11篇、企业审计类2篇、经济责任类1篇,金融审计类1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类2篇、专项审计类1篇。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本地化计算机审计模型493个(详见附件4——附件6),其中公积金70个,地税90个,社保290个,乡镇决算类模型23个(xx县),区本级预算执行类模型20个(南溪区)。

3.下半年计算机审计成果编制打算。

下半年,在全市大多数审计人员被抽到全国土地出让金审计项目的情况下,我局仍然坚持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激情不退,计划不减”的高昂斗志,圆满完成今年既定工作目标。

(二)oa应用情况。

我局强化“双全双百,全交互”,实现审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公文起草、公文收取、公文阅办等办文程序,到各个项目审计数据包审理前全面交互前置,电子审理等,有效并创新拓展利用oa系统的各项功能。

我市会商系统运行正常,结合审计大讲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审计业务工作、依法治省及审计信息化工作在省、市、县(区)三级工作联动上得到全面应用,其使用频率和应用价值均得到有效发挥。

(一)ao考试通过率。

截至206月,我市审计机关ao通过人数占业务人员比例数为149%。

(二)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通过率。

截至年6月,我市审计机关15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60人通过审计厅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署、省中级合格人员75人占业务人员的51%。

(二)信息化专业人员。

市局现有信息化专业背景(学历教育)6人,占市局总人数的9%,各区县均有信息化专业背景人员1—2人。下半年,市局及各区县局将分别补增信息化专业人员,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及联网审计工作的'支撑。

我市各级审计机关在完成标准化机房建设的基础上,均设立了信息化安全保密员和计算机管理员,形成了信息化岗位管理制度、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联网审计数据采集制度、联网审计实施流程、联网审计数据配用及上传制度等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各类设备设置的有效管理,强化了对审计数据的安全防护,从未受到过上级审计机关及相关保密部门的通报、批评。

四、其他。

(一)审计专网运行情况。

目前,我市审计应用主要依托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进行承载,目前两网运行正常、网络通畅。经过我局申请,政务外网已于上月提速至1000m,充分保障了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应用项目。

(二)网站运行。

我市的审计门户网站,依托政务外网进行建设,并进行了域名注册,运行情况正常,高效发挥了政务公开、业务指导等作用。

(三)信息化工作组织。

2.踊跃参训。我局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今年5月,我市共选送了12名同志参加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下半年拟争取省厅培训名额倾斜,尽可能多地送培。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六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xx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7人,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xx市对xx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xx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七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了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它逐步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his、pacs/ris、lis系统建设,但尚未形成医疗数据共享的数字化医院。本次调研在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版)》及《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15年)》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旨在详细了解铜仁市人民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和应用实施情况,摸清铜仁市人民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医院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明确领导层和各业务科室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安全的需求,征求建议和意见,梳理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做好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方案《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

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统计分析,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下:

信息系统(his)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基本上能满足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主要是指药品及材料进销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从20xx年引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至今,已经有十年的的时间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药库管理器械库管理后勤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门诊挂号管理门诊收费管理住院病房管理住院收费管理医技查询管理财务核算报表管理财务核算奖金院长查询管理病案接口管理门诊离休病人收费管理门诊医保病人收费管理住院职工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居民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新农合病人收费接口管理药品使用监督管理等功能模块。

lispacs体检系统仅能满足本科室业务需求,不能与hisemr系统数据进行共享交换。

目前铜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着系统集成度较低;只关注信息的采集不关注信息的共享与利用等问题,如lis、pacs系统都是科室级别。由于医院的各功能模块是在不同时期建设的,在建设时,重点考虑的是功能的实现,满足业务需求,而未过多考虑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只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共享,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接口模式来实现的。这种接口模式在子系统较少的情况下还可以满足业务需要,当子系统数量较多时,系统间的关系线已经形成了网状结构,并且不同系统间的很多信息是重复的,例如病人的基本信息,lis系统要用,pacs系统要用,这样就都要与his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各系统均要与his系统开发接口,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开发,数据重复共享,而且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工作也将变得非常复杂。在子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给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使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成倍增长。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普及,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经济管理、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这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总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规划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分工,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取得成功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随着医院的发展需求逐步建设的,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技术,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些系统的集成整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应定为:建立基于集成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整合不同系统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发掘、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基础,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医院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his、lis、pacs等系统已不能满足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的要求,系统的功能将被大幅度细分,对软件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得到供应商良好的服务,医院必须选择具有雄厚实力的软件厂商来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

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是医院必须有明确的信息化合理预算。现代大部分医院信息化预算经费每年为年收入的1-1.5%。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可以进行总体规划后,采用分期分批投入。

目前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软件厂商很多,医院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条件,合理定位和选择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以保证系统实施以后能达所预想的管理功能,同时降低实施系统的风险程度。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信息化小组由医院的主管领导和行业的技术专家组成。

对当前软件商提供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可扩展性等进行论证,确保选择的厂商提供的产品是符合医院管理要求的。

根据信息化小考查和讨论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八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20xx年信息化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强领导,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对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上档次、上台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局及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xxxx担任,各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担任成员。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全面实施。重点抓好机关局域网建设完善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应用等工作。

20xx年我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我局网站部分模块已满足不了现实工作的需要。对此,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市司法行政网站部分模块进行了更改调整,现更加方便信息发布、为民办事、政务公开、接受监督。

(二)淘汰了那些时间长,各种零部件老化且容易出毛病的电脑,使我局的电脑普及率达到0.8台/人,完好率达到100%。

(三)聘请电脑公司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信息中心的一些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定期的更新维护,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信息中心机房各种电脑设备的安全。

(四)20xx年以来共回复市人民政府部门信箱转来的信件等问题323件。

(五)在全局范围内统一安装杀毒软件,既保证了电脑的正常工作,又保证了各种涉密信息文件的安全。

在软硬件设施管理方面,针对我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网站设备及软件管理条例》、《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局机关政务公开事项实施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对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网站信息发布和网站维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了每个环节都有分管领导具体抓,保证网站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我局网站自年正式改版以来,在这两年里,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工作“透明度”,我局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以司法行政精神为最根本要求,及时把我局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初审程序和依据进行公布,方便广大群众进行监督,确保社会公开承诺的有效落实,切实扩大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20xx年共发布各类信息近1000余条,对我们进行法制宣传,推动政务公开,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知名度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为加强全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根据省、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局电子政务网络实际特点和现状,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职能,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本部门的行政效能和公信度,为更好地构建和谐服务。

为了保证网站信息的安全,我们努力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切实把握一个原则,把好两个关。一个原则是:“确保国家秘密不上网”,两个关是:“控制源头”、“物理隔离”。做法主要有:

(1)控制源头,建立上网信息保密审批制度和责任人制度,确保国家秘密不上网。严格规范秘密信息的使用和管理,绝不允许将秘密信息扩散到没有保护措施的环境和空间。对上网的信息内容,进行保密审查。凡属界定为国家秘密,不能公开交流的信息,绝不能上网。

(2)物理隔离,涉密单机不能上公众网。我们严守“凡是涉密的计算机及其系统不能上网,凡是用于上网发布信息或查阅信息的计算机及其系统不能涉密”的规定,坚决做到“涉密电脑不上网,上网电脑不涉密”,并将其定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一条原则。我们根据市保密局的要求,确定了保密要害部位,确定了涉密计算机,切实做到专机专用。

市局鼓励信息上报,实行上报信息采用目标考核制度,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站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宣传力度。各信息公布要做到准确、及时、有价值。各上网信息都做到在提供公共服务同时注意安全保密,要求内外网严格隔离。出台了制定了《网站工作制度》、《网站设备及软件管理条例》等基本规章制度,确定了岗位责任,明确了工作任务,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协调工作的责任体系,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我局将加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固定专、兼职人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召开工作研讨会,研究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制度完备、工作长效。

(二)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工作,深化网站信息公开内容。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制度,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结合“市政府的网站”更新改版,逐步深化和完善我局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根据各栏目公开信息的内容和时限要求,及时更新和维护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人事任免、领导讲话、简报信息、律师公证等公开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充实信息公开内容。在继续做好市司法局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开途径,加大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好信息公开平台的桥梁作用。

(四)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提升政务公开整体水平。健立建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组织开展政务公开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公开意识和业务水平,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发展。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九

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推进的“八大中心”建设之一。要有效增强我市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吸纳集聚功能,就必须加快推进适应现代医疗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卫生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网络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医疗服务信息化应用有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程加快。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已实现全覆盖,但是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的需要。

二是存在“网通”而“信息不通”的问题。以市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覆盖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已建立,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难以资源共享。如20xx年以来已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00万余份,但实际应用较少。同时存在大量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

三是资金投入与卫生信息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省市已拨款近20xx万元用于卫生数据中心的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但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筹的、经常性的项目管理和经费安排保障。二、三级医院信息化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自行筹措,由于难以获取直接经济回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卫生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宣传不够充分。我委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群体的调查显示,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0%、20.3%和9.6%,对于其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等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另外,群众参与信息化实效体验机会偏少,尤其对老年患者等亟需优良服务的群体还缺少人性化设计。

五是卫生信息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少、高级人才奇缺和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市卫生信息中心仅有计算机、卫生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他基层医疗和管理机构多是毕业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一)加强领导,确保前期规划的有序推进。各级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安排的领导责任,严格按照我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的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建设进程,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例会制度,完善沟通、反馈和解决机制,真正提高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水平。

(二)多措并举,有效破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政府投资初期建设有利于统一目标和管理,但在短期依赖政府投入的同时,应该注重制定长期运营策略,包括分析和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充分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合作、科技专项、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筹措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三)大力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好已建系统、新建系统以及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政府主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专业领域已有的规范和标准,如《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等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在整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专家加快标准和规范制定,防止与实际需要脱节。实现标准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卫生信息平台各个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重视卫生信息化在淮海经济区的功能扩展。要在20xx年全面实现新农合跨区域资金监管和费用即时结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平台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中的进程,通过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内各大城市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委托检验和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我市大中型医院与淮海经济区医疗机构多形式联合与合作,加强科学管理、评价和分配,提高区域卫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多措施多渠道向群众宣传卫生信息应用知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媒体开辟专刊专题专栏,及时向市民宣传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内涵、功能作用、应用操作等相关知识;另外在市中心医院等卫生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好的大型医疗机构设立信息化体验中心,让居民尤其老年患者等缺乏操作能力的群体切身体会信息化的好处,推动卫生信息化成果广泛应用。

(六)切实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要着力培养既懂管理,又通技术,兼具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面向全员特别是针对领导干部、管理骨干的培训,增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20xx年成立的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的资源优势,抢签优秀毕业生或委托培养学生。在医疗机构中有计划分阶段充实网络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及维护人员。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卫生信息网络的辐射功能,更好地为我市居民和淮海经济区广大群众服务,尽快实现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要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农户(基地)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摸清我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给下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经调查汇总分析,现将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全区现辖6镇1乡2个街道,总面积914.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4.2万亩,全区人口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6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农业区。

近年来,全区依托城郊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科技为支撑,立足自身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推动了蔬菜、井冈蜜柚、生猪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同时,也为协同推进“四化同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1.农业生产智能化初步应用。

目前,我区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猪养殖企业尝试应用在线视频监测、诊断等现代信息技术。我区省级一级种猪场江西祥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加强猪场和猪栏舍内操作流程的全程有效监控,进一步规范技术流程,防范应急处理情况,投资20余万元建立一套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猪场面积达6000多个平方米,平常3-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个人调度便可轻松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二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业生产项目上的广泛应用。gps功能强大,根据其具有定位、绘图、实施面积和高程测算等多项功能设置,我局依托项目,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10多部不同功用的gps,在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能源污染调查等农业项目上,充分利用其进行精准定位取土、轨迹绘图;在机耕-机收、种养等方面进行面积测算,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了工作精准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农业项目工作得以快速顺利完成。

2.农产品经营网络化起步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传统的农产品经销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随之而起的电子商务营销越来越备受青睐,如何快速融入推进农产品网络经营发展将是今后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区采取先试点宣传推广应用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产品经营网络化新路。通过先前对我区农业企业加入井冈山电子商务联盟的摸底调查,我区虽有10余家企业表示愿意加入电子商务联盟,但仅有光远生态农场和仁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两个企业开展了网络销售,主营产品有果品、鸡蛋、食用菌菇(菌种),年销售额不到1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5-30%。同时,在农产品网上展示方面,尽管我区可以依托吉安农业信息网进行网上展示,但成效不明显。可以说,我区农产品网络经营还只是在起步探索发展阶段。

3.农业管理高效化信息技术快速推广应用。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网站合作,为我区全体农技人员创建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90多个。农业技术资源的共享,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大量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基本建立了机关内部、行业内部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决策与管理的信息系统。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了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我区充分利用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植保植检网、吉安农业信息网、公共网络邮箱等网站平台,实现了我区农业项目、病虫害防治、土壤调查、粮油生产、农机化建设等农情信息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调度,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积极筹建覆盖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的农业视频会议系统。20,为推进我区农业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我区积极筹备建设资金,委托采购了视频系统全套设备,并于年底完成了视频会议室的新建装修工程,预计今年5月前可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工作,先后完善建立了农民热线118、三电合一、青原区农业信息网、12316短信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便捷化信息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利用“三电合一”项目,初步建立了“三电合一”为民服务平台,录入区域性农业技术信息上万条,农民可通过“118热线”直接咨询农业专家或电话自动咨询农业技术,大大改善了为民服务方式。二是开通了12316短信服务平台,在平台内录入全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用户信息500余条,基本涵盖了我区所有种养户(基地),自开通服务平台以来,已向全区农户(企业)发布技术服务、灾害预警、政策宣传等各类服务信息0万余条次,为我区提前应对灾害应急处理、及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广泛宣传优惠政策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农民朋友的好评。三是试点推进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窗口建设,全区9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要求上网办公;同时,按照服务窗口“五有”建设要求,我区先行在文陂、富田试点进行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门前设立了led电子显示屏,站内放置触摸屏,并设有专门人员服务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对农业信息的查阅和了解,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是依赖吉安农业信息网和青原区政府网发布农业信息,本区农业信息网有待完善建设,而且与乡镇综合站的联系仅是通过公务邮箱,没有一个相互共享的网络平台,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较弱。

2.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由于农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涉及计算机、农业技术、市场预测、信息分析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对综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在农业信息化起步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人员极度缺乏。

3.财政扶持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软件和硬件投入大,设备软件要求更新快,运行也要有一定成本,但我区信息化建设除当年项目资金外,基本没有资金投入。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加快完善本区农业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三电合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乡镇农技服务触摸屏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更新12316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农情信息与上下级业务部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民朋友快捷沟通的桥梁,保障全区农业信息快速传达,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加快推进在线监控与诊断、电子耳标、智能识别、智能增氧机与投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2.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时代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育等项目载体,加快选拔培养农业信息专干、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营销员等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不断夯实农业信息服务基础,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宣传引导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标语等形式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全社会对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争取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注重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信息、使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业产销难题,使广大农民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得到实惠。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一

根据上级文件《关于集中开展全县网络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我镇积极组织落实,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情况及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自查,对我镇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网络清理工作,我镇成立了网络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网络清理工作顺利实施。

我镇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从开始到现在,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由原来的没有太高安全标准的网络升级为现在的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办公系统。目前我镇电脑均采用杀毒软件对网络进行保护及病毒防治。

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政府信息化管理,我镇专门制订了《涉密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涉密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我镇定期对网站上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确保计算机使用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尚未发现涉及到安全保密内容的信息;对我镇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并及时存档备份;此外,我镇在全镇范围内组织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及演练,积极参加其他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了网络维护以及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有力地保障我镇政府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目前,我镇网络安全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二是病毒监控能力有待提高;三是遇到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侵袭等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够。

针对目前我镇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

1、进一步加强我镇网络安全小组成员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强化我镇计算机操作人员对网络病毒、信息安全威胁的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加强我镇干部职工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计算机技术水平。

3、加强设备维护,及时更换和维护好故障设备,以免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为我镇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硬件保障。

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依赖也越来越大,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镇网络信息方面专业人才不足,对信息安全技术了解还不够,希望上级部门能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演练,以提高我们的防范能力。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二

尊敬的屈主席、赵会长、王总及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下来我把xx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从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成果及信息化发展规划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xx集团信息化项目同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同步建设,从20xx年到现在历时8年时间,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出、防范风险”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基础硬件平台、oa办公系统、erp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mes生产制造系统项目建设,为集团推进两化融合项目建设,促进公司由10万吨到100万吨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硬件平台建设

为保证通讯、办公、生产、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应用,公司围绕主干光缆、中心机房、安防监控、数据中心和调度中心五方面实施了硬件平台的建设。一是主干光缆。从电信公司到集团,千兆到桌面的环网,集团至各分子公司24芯主干、分子公司至分厂12芯支干,总光缆长度达52公里,全部实现千兆到桌面,满足了办公和生产通讯与管理的需求。二是中心机房。中心机房实现了门禁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ups系统的智能管理,满足了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的安全运行。三是安防监控。安防监控分两个区域,厂前区和生产区,其中厂前区涉及办公楼、公寓楼、科研楼、活动中心、xx酒店和周界安防监控系统,计326个点位;生产监控系统包括各分子公司、重点危险源等监控系统,计843个点位,共计1169个监控点实现了无死角覆盖。四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包括erp系统、mes系统、数据库系统、pi实时数据库系统等应用软件和运行需要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系统,满足管理信息化的需要。五是调度中心。实施集团总调中心和4个分子公司分调,为集团统一生产调度、分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erp信息化管理

erp项目建设从20xx年3月16日启动,通过同用友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历时8年时间,先后实施了两个阶段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其中第一阶段实施了6大模块,分别为oa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系统、财务管理、报销管理、资金管理;第二阶段实施了5大模块,分别是移动应用、企业门户、电子销售、电子采购、商务智能。通过erp项目建设,优化了人、财、物等方面管理流程,提升了供、产、销方面的管理水平,为两化融合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三)mes生产管理

mes系统项目建设从20xx年5月16日启动至今,历时13个月的时间,今年6月底全面上线,共有15大模块,分别为计划管理、物料管理、工艺管理、调度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应急管理、生产成本、绩效管理、费用管理、项目管理、移动应用。目前,项目有序推进,正在进行分模块试运行阶段。通过mes的项目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对降低生产成本,规范各生产环节的业务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实施能源管理,大幅降低生产过程中煤、水、电、气等能源介质指标,年可节能5万吨标准煤。

近9年的信息化建设为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xx年5月公司荣获“陕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xx年公司荣获国家首批“融合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并于20xx年12月份通过了认证。具体成果如下:

一是硬件平台选型科学,布局合理,运行稳定。

硬件设备选用国际一流品牌,网络拓补采用树型结构。通过建立网络、视频、调度三大硬件平台,满足了快速便捷的oa办公,重点装置区的视频监控,集团和分子公司两级生产调度的管理,为高效办公,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软件系统应用自如,数据安全,保障有力。

软件应用系统有oa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主数据系统、一卡通过磅系统、pi实时数据库系统等,为保证这些软件系统的安全可靠,通过建立企业防火墙、杀毒网关、ca认证、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等安全设施,保障公司内部网络系统不受外部病毒、黑客入侵;保证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的安全运行。

三是基础业务趋于规范,流程优化,多点突破。

信息化erp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人事的集中管理、财务的集中管控、采购及销售物流业务的集中统一、内部交易的规范流畅、公文流转上通下达、协同工作自如有序、报销制度规范严密。建立了集团统一规范的核算口径、会计政策与核算流程;明确了业务流程及权限管理部门间的分工,梳理规范了集团本部与各分子公司、各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关系,目前公司流程共计811个,其中erp流程495个、oa流程316个。

1.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费用。实施erp项目实现了库存物资和财务的实时共享,提高账实相符率,库存盘点由原来需要60人/天提高到现在的6人/天;避免了纸质入库单带来的管理漏洞;库存总值由原来的2.67亿元,降到每年低于0.75亿元,20xx年库存总额为0.61亿元,库存总值降低了77%。

2.降低销售管理风险。销售管理系统建设是erp系统重要板块,重点建设了经销商客户管理、内部交易、销售计划、销售合同、销售发货、销售出库、销售计量、销售回款、销售价格、销售发票、物流一卡通管理、退货管理、途损管理、产成品库房管理、异地库房管理、电子销售管理等,实现了销售各环节的闭环管理。

3.降低办公成本费用。通过oa系统及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公司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从需求计划、物料订单、物资出入库、报销审批、请假审批、合同审批、公文流转、各项生产报表等全部实现电子化,年节约办公纸张费用10余万元。

4.加强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是erp系统的核心,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实时了解财务状况,规范核算口径、会计政策与核算流程;解决了内部单位间对账难的问题,使内部往来及内部交易处理方便、快捷;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全周期管理;快速出具报表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5.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体系,组织机构管理及时维护各级单位的部门信息;人员信息管理实现了人事信息的全面共享;劳动合同管理全面掌握员工的劳动合同状态;薪酬管理实现,将手工计算优化为系统自动生成;时间管理实现了考勤数据与薪资系统共享;员工自助管理便于员工查询薪资信息、个人信息、考勤信息、出勤情况等信息。

6.提高生产管控能力。通过建设pi实时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监控,实现了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生产数据资源共享,为管理层提供了生产过程管理的依据,增强了集团化的管控能力。

7.巩固信息化建设根基。该项目共梳理出组织机构、人员、客商档案、物料档案、银行、会计科目、仓库、项目、设备等9大类主数据。其中物料类分为59个大类、659个中类、3375个小类、13980条物资的标准。

结合公司发展战略以及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公司信息化建设将整体按照“战略驱动、智能创新、填平补齐、优化升级”的思路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1.立足基础业务需求,实现系统填平补齐。

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情况,巩固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深化已投用系统应用,局部内容填平补齐、优化升级,提高应用效果。

2.以公司第三次跨越发展战略为驱动,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以“融合创新”为重点,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打造公司大数据中心平台、智能制造平台,通过技术革新助推公司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公司转型升级。

3.全力推进信息安全建设,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随着公司智能工厂的逐步推进,公司信息化应用系统已全部覆盖公司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的各层面。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对数据及网络的安全保护,下一步将重点建立并完善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管控平台与工控网络系统安全管控平台,为公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三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的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四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切实加快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市统一开展的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面”为主题的调研月活动,农牧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全县,采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农户。据调查,全县506个行政村都已接通宽带,农村现有固定电话100958部。

二是信息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县投资18万元组建了xx县农业生产信息中心,建成我县独一家由县农牧局承办的xx县农业信息网站,从而使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走上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组织、稳步推进的发展轨道。xx县农业信息网站是集农业资源、农业咨询、服务三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业信息传播平台,承担着全县惠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动态、农事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检索、传输和发布的任务。

三是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县组建了20名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团,并从全县各镇、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180名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专业信息队伍,并着力推进以一带十的方式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群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型农民和种养大户。

(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加强。

自20xx年以来,xx县农牧局共投资161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信息网站建设升级改版。今年xx县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使网站的一级栏目达到40个以上,二级栏目达到100个以上,并新增了专家视频咨询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政策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平台,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水平。自20xx年运行以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采集、整理、发布各类农业信息达1000多条,指导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达2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县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是信息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信息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依托农业信息网络通道资源,在县农牧局采用标清视频终端的标准设计建设集农业专家网络咨询视频系统和网络视频会议于一体的农业视频中心。通过农业视频中心的建设,实现上与中央、省、市上级农业部门指挥系统和专家咨询视频系统,下与各镇、区域站及广大农业信息用户群更好地兑接,发挥农业专家在线诊断、视频培训和农业应急指挥等功能,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管理步伐。目前我县已经配套建设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以各镇(区域站)农业信息服务站为桥梁,村企社场户终端站点为基础,上联省、市,下联镇、村服务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市场、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手段先进,互联互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基本覆盖全县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三)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目前,以xx县农业信息网、农技电波、手机信息平台、科技直通车、农业信息简报、病虫情报等平台及时的为农民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指导、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等内容,并专门在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专家咨询平台,通过网络视频使农民在家里就能对专家进行疑难问题的咨询。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科技、传达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交流市场信息,自20xx年3月7日开始,我县在xx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技电波栏目。十余年来,共制作播出农事指导、致富经、技术推广等各类农业节目580期,传递各类农业技术、信息等达上万余条,收视率90%以上。由于栏目时间固定,便于收视;内容编排适合本地情况;技术关键点掌握准确,交待透彻,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企盼,对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被农民称为“田野上的及时雨”和“炕头上的科技快餐”。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的传播,从中了解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发家致富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选优良品种种植,挑优质苗木栽培,从而使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

虽然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网。但由于上网费用高,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农民接收信息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二)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我县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依然不够,过问较少,支持不足。一是人员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县信息网站工作人员没有专职人员,主要是兼职工作,网站更新慢,信息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乡镇兼职农业信息员调换频繁,农业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并且工作经费缺乏。

(三)信息资源不足,互动性差。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信息来源量少,而且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另外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使农民与信息服务站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四、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措施。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需求主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大范围、多形式、深层次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县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县及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县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结合“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改进农技电波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报道深度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三是充分利用中国联通现有公共网络传输技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平台,建设我县农业综合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现有的各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蔬菜标准园、种养规模化基地(场、站)等前端站点进行联网并实施动态的信息化服务和网络化监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五

近年来,我县按照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从我们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据调查,全县有260个行政村已通光纤和无线宽带,农民上网人数xxxxx人,普及率6%;农村现有电脑6500台,固定电话85967部,移动电话139969部,电视机130021台,普及率分别达到5%、66%、33%、95%,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例如,襄垣乡郝开村现有家庭电脑45台,上网电脑12台,电视机630台,固定电话用户480户,手机用户1150户;东泉镇木瓜村投资5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170户,使全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以上。在山西移动公司平遥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还有5户村民家庭安装了宽带网,加快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县建立了3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专门搜集整理、分析发布农业技术、农情咨讯、天气预报、灾情预警等信息,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在12个信息超市中,发展较快的有古陶镇北城村、中都乡北三狼村、洪善镇的洪善村和高林村、襄垣乡郝开村、段村镇的廉庄村、杜家庄乡的南良庄等村。襄垣乡郝开村xxxx年建立党员远程教育站,占地45平方米,与村支部活动室为一体。该教育站除组织党员定期学习外,还利用其宽带信息平台,组织相关产业的农户学习先进的农科技术,为农户针对性查阅相关信息。东泉镇东泉村经乡村两级积极协调,花费1.5万元,建文化网络服务站一个,占地30余平方米;又协同县组织部共同投资8万余元建120平方米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服务站,安排专人负责和管理。

目前,各信息服务站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既有政务信息,又有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例洪善镇洪善村初步建成服务站三个:便民服务站、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和党员远程教育站。主要服务内容有计生、民政、合作医疗、农经、司法等。各服务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照章办事,服务态度和蔼、热情,爱岗敬业,有问必答。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村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据调查,东泉镇东泉村的通过近年来的信息服务,广大村民得到了实惠,从中了解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发家致富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选优良品种种植,挑优质苗木栽培,从而使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亩产量收到很大的提高,农民种粮、栽果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养殖业方面,由以前的家养、圈养1只或2只,根本不存在规模化养殖,现在养殖规模达到200只以上的就有6户,养殖量比以前翻了四五倍。

二是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是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

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据调查,朱坑乡朱坑村不少农民通过信息的传播,对“市场引导生产、市场引导流通”等一些现代农业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东泉镇东泉村通过法律知识的宣传,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农村信息资源利用不够理想、信息进村入户难,信息化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方法、措施明显滞后,信息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农民素质不高等。具体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网。但信息服务站由于经费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进村入户难,而且由于上网费用高,农民接收信息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目前,农村大多数信息仍是通过相对普及的电话、电视和农民之间的传书带信、逢场赶集、邻里传播实现。

二是本地信息少,互动性不高。

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加之有些乡镇信息站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信息服务的有效运行机制,缺少信息服务的经费保障,不能及时有效的收集、发布本地信息,农民与信息服务站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农民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直接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对信息的理解、运用。调查反映,不少农民即使手把手的教会计算机使用,一旦业务人员离开马上就又不能运用。农村经济、文化和信息化程度落后,农民的封闭性较强,信息观念滞后,信息意识淡薄,对网络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信息的有效吸收。

1、保障经费问题。由于信息服务站经费严重不足,阻碍了服务站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建议应继续实行高位推动,确保工作经费,保证信息站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及时有效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奠定基础。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做到专人管理。在保证信息质量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奖惩结合,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人进行奖励。同时,对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补助,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提高服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

3、严格信息审核制度。杜绝“垃圾信息”,逐步提高信息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好的信息能给广大农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农业增收。

4、举办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农民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意识。

5、与有关部门协调,保证网速。服务站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提供服务,但有时由于乡村网速过慢,大量实用的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到农民。

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篇十六

中国内部审计04期。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巨大变化,它不但提高了传统业务流程的效率,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也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显然,发生这种变化的同时,也给内部审计领域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在内部审计领域的运用程度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通常按以下三个阶段不断提升(见图1、图2和图3)。

在信息技术最初运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时,仅仅是将审计的相关文档,如审计程序、步骤、审计发现、结果以及跟进状态等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和归档。审计文档电子化的实现,可以方便内部审计工作的记录、查询、保存和共享,是内审信息化的最早形态。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绝大部分企业目前均已实现审计文档的电子化。

尽管审计文档电子化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对于内审项目的管理和协同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实施审计流程管理系统,除了保存审计电子文档外,还可以进行审计项目计划、人员调配、时间安排、执行风险评估,使审计工作流程化、规范化,有助于审计人员的协同工作,以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随着企业业务运营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依赖程度提高,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持续性审计,也就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抽取、过滤和分析,实现对业务与流程的实时监控和审计,并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手段,更好地识别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通过持续化的审计,内审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现状,实现实时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时效性和效率。为实现审计工作持续化,在本阶段内审部门往往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以及借助与业务系统集成的审计信息系统或grc(治理、风险与控制)系统的实施。

甫瀚咨询连续多年持续对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开展调查。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及数据分析的重要性都得到持续的关注,成为内部审计职能亟待提升的.五个主要领域之一。内部审计师有意加强其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以及持续审计和监控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平。同时,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也打算充分利用一些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支持风险管理及企业整体业务目标的实现(见图4)。

三、如何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

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逐步实现审计管理工作从手工转变为系统化;二是逐步实现从手工查账的审计转变为运用计算机对电子信息数据的审计;三是逐步实现从财务数据的审计到对包括财务和业务数据同步审计,以及信息系统的审计;四是逐步实现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以在线监控为主,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审计。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关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两个热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使用。

1.系统选型和设计原则。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内审工作从手工化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过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业务运营、风险管理与防范反舞弊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进行系统选型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结合国内外成熟的it技术及项目经验。建议考虑的两个基本原则如下:一是业务系统尚不完善时暂不考虑通过系统支持审计持续化。对于信息化程度相对不成熟的企业,如果业务系统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业务流程和运营的支持力度有较多的提升空间,或者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发生较多和较大的变化,建议在审计信息系统选型和设计时优先考虑实施审计流程管理系统,而暂缓考虑系统对审计持续化的支持。否则,一方面业务系统可能无法提供审计工作持续化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业务系统未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将导致审计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变化并与之适应,带来巨大的成本。二是业务系统完善并且审计职能有需要时可考虑通过系统实施审计持续化。如现有业务系统环境允许,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实施成熟的grc系统或开发设计完整的内审系统。一些erp厂商提供了风险管理、内控和内审相关的产品,例如sapgrc,它能够与saperp系统整合在一起,方便地实现对业务流程控制的及时监控和风险防范。对于已经实施和使用saperp系统的企业来说,实施sapgrc可以实现与erp系统的无缝集成,并极大地减少系统开发和定制的工作量。而对于其他一些企业,如果使用的业务系统种类繁多,可能会需要开发和设计与自身业务系统接口的内审系统以支持持续性审计。

2.审计流程管理系统。在建设审计流程管理系统时,应与现有内部审计业务工作进行无缝对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各环节需求。根据审计业务工作流程,通常审计信息系统至少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见图5)。

3.与业务系统集成的持续审计系统。在设计与业务系统集成的持续审计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前瞻性、战略性、可拓展性、具有商业智能,使其向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便捷高效、具有强大分析及决策支持功能的、覆盖内审工作各环节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于其功能可考虑如下方面:一是实现与现有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自动抽取和实时交互,利用先进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内部审计数据来源自动化、实时化、可视化;二是建立拓展性强、部署灵活、配置便捷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审实践的逐步优化、变更和完善,打造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解决方案;三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业智能工具,打造具有高度智能的、多维度分析与报表展示及决策支持功能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见图6)。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的运用。

在建设与业务系统集成的内审信息系统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内审部门也可借助caat的运用,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使用caat的好处包括:一是在审计的样本测试时可选择全部样本而非抽样进行测试,使审计范围覆盖面更完整,测试结果可靠性更高且提升效率;二是可以用来进行趋势分析、异常分析和对比分析,有助于发现舞弊的危险信号;三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为管理层提供更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常用的caat工具有acl、idea、microsoftaccess和microsoftexcel等。

随着企业各项业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而在内审信息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以下是主要难点及解决方案。

1.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视不足,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尽管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改进内审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但管理层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些作用,包括对内审工作本身缺乏重视,因而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内审信息化建设,影响了内审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此问题,需要从控制环境本身入手,提升管理层对于内审工作的关注,明确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合理设置内审组织架构以确保其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并加强对于内审信息化作用的宣贯,从意识层面提高整个管理层对于内审信息化的重视,从而使内审信息化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不足以支持内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完整的内审信息化建设强调对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鉴证,而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完整的信息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使得企业形成许多数据孤岛;或者是系统建设相对落后,无法通过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从而给内审信息化带来困难。这些企业在开展内审信息化建设时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内审信息化建设。例如:先提升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建设,再开展内审信息化建设;优先进行审计流程系统化建设,待信息化基础相对完善和稳定时再开展持续性审计;根据实际需要考虑caat工具的运用而不是直接进行内审系统的实施。

3.许多企业缺乏具备必要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来支持内审信息化。内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开发和运用caat工具,还是建设内审信息系统,都需要有人员拥有适合的知识与技能来完成开发和建设,同时,在建设完成后内审人员使用时,也对内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有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企业在内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借助外部工具和系统提供商的经验,并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提升内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使之能够应对内审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作者介绍:林颖华,甫瀚咨询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