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供学习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的改进应当基于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一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二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己的想法。
四、课堂: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五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数的组成讲课教案: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数的组成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六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
2、教材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度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38页百数表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做一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二、教学流程。
(一)复习(转自数学网)。
首先进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更好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教授新知。
复习完以后我就开始进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百数图,让学生按照数的顺序逐行独立完成。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了准备(板书课题:数的顺序)。之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水彩笔来完成例七中的第1题: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涂上粉色。学生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之后的第2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顺序,找出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和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样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会给以肯定,表扬学生观察仔细,积极动脑。
讲完数的顺序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了,想不想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用课件出示例八,先让学生利用实物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两人小组进行交流,之后在班上交流学生的不同比法。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比较大小的问题。用计数器摆出例八左图中的两个数39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再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右图中比较32和30的大小的数学。听了学生比较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这个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数的顺序,我让学生拿出彩色笔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来完成百数格子图,对数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引申到用计数器,最后总结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这种教法一改过去的例题——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的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
38,45。
五、学习评价。
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复习课件):全班集体回答。
2.谈话:你们能给数学王国里的宝宝找找他们的家吗?(出示课件)这些数有的大,有的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听:(教师讲述故事)。
2、(出示课件)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出示课件)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看十位,一个是四十几,一个是三十几,肯定四十几比三十几大。)。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出示课件“〉”)。
5、指名板书后全班读一读。
6、练习扩展(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7.扩展练习。(出示课件)。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8、再独立完成试一试。(出示课件)。
(1)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3和56要比个位,因为十位上都是5。
100和98比的是数位,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的数不同时,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要进一步比较个位上的数;100大于所有的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个别学生回答)。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集体口答)。
2、(出示课件),集体练习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同桌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板书设计:
46﹥38。
53﹤56100﹥98。
两位数。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九
跳绳是一种有趣的体育运动,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跳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很容易展开,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具有显著作用。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核心,通过跳绳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锻炼,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1、认知目标:在跳绳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懂得一根绳能有多种玩法,学会在活动中思考,在玩中锻炼,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绳多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创造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体育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得到成功的喜悦。
跳绳组合游戏:接力跑。
运动参与群体意识团结协作自我创新。
让学生掌握多种跳绳的技巧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控绳能力动作协调连贯创新。
本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体育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多元互动,主题探究的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辅导作用,采用示范法、讲解法、游戏竞赛法、激励法、评价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内容,学生自己练习,难度、伙伴、方法可以自己选择,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的体育课堂,让学生享受跳绳所带来的乐趣。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前几课我们学过跳绳最基本的动作,今天我来学习一下把简单的跳绳动作组合到一块,大家有信心吗?)。
3、安排见习生。
1、课课练(稍息、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原地踏步、立定、散开。)。
2、在歌曲《彩虹的微笑》中,进行自编的绳操内容为:伸展运动——下蹲运动——腹背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充分热身,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复习跳绳动作(稍含胸、大臂夹住、脚尖着地、),做两组不拿绳子的动作,接下来拿着绳子在老师口令的带领下可以加大难度练习。
1、讲解本节课的内容:绳子的简单组合。
(1)首先教师完整的示范。
(2)先教学生上肢的摇绳动作,双手拿绳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摇绳一次。
(3)再学脚的动作,双臂在体前交叉的同时,手腕用力往后摇绳,双脚跳过绳子。
(4)学生原地自己练习两三分钟,感觉一下动作的要领。
(5)在教师口令的带领下完整的练习左—右—跳。
(6)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先把这个组合练习熟练,然后在这个组合的基础上加上其他动作,创编4个八拍的绳操,教师巡回指导,辅导学生完成动作,给予鼓励。
(7)每组轮流展示,评比出难度最大的,质量最高的,最优秀的小组(动作熟练、连贯、创新)。
2、游戏:接力跑。
四队在每组组长的带领下先讨论一下用绳子组合成什么样的图形,每组的第一个人拿着绳子跑到指定的位置放在地上,回来拍下一个同学的手,依次进行,最后摆成一个图形,看哪组速度快,图形还新颖。
1、《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作为放松音乐,进行放松动作的练习,从而达到恢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2、小结:同学们喜欢跳绳吗?老师也很喜欢跳绳,这一根小小的跳绳,不仅锻炼的我们的身体,还让我们享受到了与同伴一起运动游戏的快乐,它不光可以在课堂上跳,还可以在今后的课余时间里进行,老师更希望同学们在享受跳绳运动快乐的同时,能开动脑筋,发明学会更多有趣的跳法,让我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吧!
3、师生再见。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一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
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言语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情绪。
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特点、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社会适应目标: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首先,我以对话的形式进入课堂常规,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在《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进行互踩影子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在动感的《动画片》音乐下跟老师一起完成自编操,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根据我校开展的跳绳活动情况和学生掌握跳绳动作的实际水平。在安排课时,按照由单人——双人——多人——集体、以及短绳——长绳、单绳——多绳等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方法。使同学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然后让学生充分联想:用跳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练习?并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
具体练习方法:1、让同学进行友伴分组,练习以前掌握的跳绳方法。
2、通过导出一种长绳的练习方法——《闯三关》。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比比哪组学的快。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给出的跳绳方法练习,也可以自由创编练习,比一比哪组学的快?哪组的跳法最新颖?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参加各组的练习,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并让同学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3、最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用跳绳我们还能做什么练习,并自选一样比较喜欢的项目进行小组练习。最后以悠扬的钢琴曲《欢乐颂》作为放松音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绳作放松操。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二
学习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教师板书。
4、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
三、实践应用。
“说一说”“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123456789。
红果有几个4812162024283236。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三
这节课上下来,效果没有理想中的好,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就这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和各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首先,由于紧张的原因,本节课出现了很多口误笔误,比如,把“上课”说成了“起立”,把46写成了48,38写成了36等。其次,教学准备不足,课件上疏忽不应该出现,“大”字打成了“在”字等的错误不应该发生。另外,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当学生的表达受到阻碍时,老师在帮着说,怕其他学生听不到听不懂,总是去重复学生说过的话,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包办过多。还有,教学单一,新课教学以后,没有举一反三的`让学生练习。最后,这也是我的最大的一个短板,语言不丰富(由其是儿童语言),太过于平淡,不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话与话之间的过渡显得不自然。
当然,除了以上的不足之外,还有很多是没有说到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给我提些宝贵的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四
1、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实践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到跳绳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并积极参与锻炼。
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敢于探究、创新的精神,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的重点:尝试双人跳绳的不同玩法。
难点:能够掌握快速跳绳跑中的最佳绳间节奏。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准备部分6----8(分钟) 巧用跳绳。
1、课堂常规1---2’。
2、跳绳慢跑2---3’。
4、绳操2—3(分钟)。
用跳绳做器械,进行绳操练习,目的:达到热身活动关节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钟) 熟练运用跳绳。
1、复习(1)原地的单人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运动快乐及敢于控制探究的精神。
(2)跑步跳绳5—6’。
目的: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体验跑动中的绳间最佳节奏。
2、尝试双人跳绳6—7’。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合作的快乐及敢于探究的精神。
3、快速跳绳10---12’。
目的: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体验快速中跳绳间最佳节奏。
(三)结束部分4—5’ 体验收获。
(四)效果预计:
板书设计。
学校场地、短绳45根,小黑板一块、录音机一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的自评:
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他 评:1、教学整体设计,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
2、说课与上课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学生的兴趣被老师充分激发。
4、说课、上课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8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表示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目标解析:在认识算盘的过程中,了解上珠与下珠在表示数时的意义;在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位值制”,为后续学习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谜语揭题。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口答。
2.数一数。
3.读,写数。
(二)谜语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课件演示: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
(一)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介绍名称。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介绍算盘的框、梁、档和珠子。
(2)明确上珠和下珠的意义。
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一个下珠表示。
1;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一个上珠表示5。
2.认识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
(1)1~4的表示。教师演示拨一个下珠表示1,拨2个下珠表示2……。
(2)5~9的表示。教师演示5怎么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同桌互说6~9怎么表示法,再汇报演示。
(3)0的表示。空档表示0。
(二)运用算盘。
1.介绍拨珠指法。(教师演示)。
2.了解如何定位。教师先在任意档上拨9,然后让学生想想怎么拨10。通过观察,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定个位,并做好记号。在比较中,优化方法:通常用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
3.用算盘记数。
(1)拨出563。先独自拨,再指名上黑板演示,最后集体评价。学生拨好后在算盘上从右往左确认个位上是几,表示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十,百位是几,表示几百。看看上下珠子是否拨正确。
(2)拨出1000。着重让学生体会个位、十位和百位都没有时是空档,千位是1个下珠。
4.用算盘数数。
(1)先拨出99,然后边数边拨到110。让学生感受“拐弯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教师演示)。
(2)先拨出497,然后边数边拨到502。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通过在算盘上拨数,进一步认识算盘,应用算盘。
2.互动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学生拨数,然后一起写数。
(二)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81页第11题。学生找到相同的数后,读一读这些数,再说一说这些数的组成。
2.讨论计数器拨数和算盘拨数的异同点。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回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算盘拨数要注意什么?
(二)欣赏拓展。
1.介绍算盘的历史。课件呈现第78页“你知道吗”,教师加以介绍。
2.展示各种算盘,学生欣赏。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生一起测量。)。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篇十七
style="color:#125b86">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p.145页口算(四)。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最新劳务合同电子版(实用10篇)
- 2023年大学生感谢信300字(实用8篇)
- 2023年三八妇女节活动主持词幼儿园(实用8篇)
- 最新道路工作计划(大全15篇)
- 2023年运动会方阵解说词100字(精选9篇)
- 七年级历史第4课教案(汇总10篇)
- 2023年部队电工年终工作总结(汇总12篇)
- 最新大学开学自我鉴定100字(优秀13篇)
- 2023年七年级历史第13课教案(优质11篇)
- 劳动合同word下载免费(模板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