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36:09 页码:11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大全17篇)
2023-11-13 05:36:09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总结范例,它们能够启发您对总结的发挥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一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二

大多数小学生喜欢追根求源,无论什么都喜欢刨根问底,对自然界感到新鲜和好奇。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学习《淀粉的足迹》时,老师可以表演一个小魔术:老师在一张纸上画画,画了几笔,纸上却什么都没有。学生就会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故弄玄虚“:答案马上揭晓,我在画上喷上一点碘酒,奇迹就会出现!”学生睁大了眼睛,这时,老师“啊,怪了,刚才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怎么有画了?老师是魔术师!”这个魔术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时,老师让学生进行猜想,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色,变成了什么颜色?利用这一特性,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用碘酒去检验淀粉。)再让学生开始“我也会做魔术”的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或者含淀粉的食物,食物变蓝。不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就不会变蓝。这样,生活化的素材、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情境引导,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二、选择生活化材料。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小学生的实验材料,让材料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如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让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另外准备土豆片、胡萝卜、鸡蛋、橡皮、螺丝帽、图钉、铁钉、塑料泡沫、纸片、树叶等,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做实验前,可以先对这些物体的重量等进行初步的认识,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可能沉下去还是漂浮在水面上。因为学生对这些物体比较熟悉,可以减少实验中的弯路。

三、寻找生活化踪迹。

科学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表面上升到深层的探究。

1.观察生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树木的特征,由树根、树干、枝叶等构成;仔细观察春天里大树发出嫩芽、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变黄等。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树木强大的生命力,从片片树叶中,发现每一片树叶的异同点,感受生命的灿烂和绚丽。学习《寻访小动物》时,把面包碎片洒落在地上,观察可能发生的现象:可能招引来成群的蚂蚁,蚂蚁齐心协力把面包片“抬回家”。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2.养殖活动。

小学科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部分,让学生通过养殖小动物或花草树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如让学生通过养蚕宝宝体验生命的可爱;让学生三月栽一棵树,为它浇水、培土、捉虫子,观察它慢慢长大;养一只小兔子,给小兔子喂草、喂水等。通过养殖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也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方法,为进一步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四、丰富生活化实践。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课内外的完美整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生活,学会科学探究和实践,学会观察和运用科学知识。如学习《指纹》后,让学生课后调查家庭成员的指纹情况,并制作一个指纹档案。学习《水》后,让学生调查一些液体、饮料的体积或容积。学习《生命世界》后,让学生课后采集不同的树叶制成植物标本,收集不同的小昆虫,如花蝴蝶、小蜻蜓、瓢虫、蝗虫等制成动物标本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小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的生活化,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仔细探究,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实践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三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弹簧秤。

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xx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四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材展开。教材也是作为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桥梁。当今教学都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方式,但前提是必须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却将教材中的内容给忽略了,学生学习变得轻松、兴趣浓厚,但是却没有学习到应该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小学数学所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知识,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相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快乐学习、学到知识。

2、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情感。

因为学生的性格差异,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这时就要教师多加关注学生的不同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数学问题,可能在某个数学知识点上,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将重要的信息给漏掉,但却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就要教会该学生怎样去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把不重要的部分给忽略,节省学习的时间。而有的学生善用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容易因为马虎导致犯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这样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单纯地讲解教材知识更有效率。

3、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做不到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模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是在于合适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一种学习方法对这个班级适合可能对于另一个班级就不一定适合,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适应,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性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而使得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该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当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4、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5、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会教,该要会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同时也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提升教学能力,教学相长。第一,因为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而服务的,它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让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第二,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因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而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才是教师教研“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也要让自己不断学习和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课程标准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作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在不断地进步的基础下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外应该多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广度性,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做到位。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得以运用。同时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五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六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别人的结论,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更不致于教师自己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由浅深入、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迎合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时才能重点突出,选用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不能局限于写成文字的显性教材。要搞好教学,进行素质教育,还必须把握隐性教材。也就是在教材观念上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要树立广义教材和大教材的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能影响学生,使学生受教育、丰富知识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与本科有关的课外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教学活动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组织能力。其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看教师的教材分析及教法的选择,组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看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教法。教无定法,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问题情景或动态过程,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还要注意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板书、板画、体态语言与教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在表达上有时比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能产生美感,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和板画的设计要注意遵循计划性、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的要求,使它成为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思路图。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板书、板图、语言、教态这几片“绿叶”对成功地烘托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七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八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通过夺红旗、开火车、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并通过适当的奖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的将孩子自然地引入数学乐园,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去学习,既让学生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又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

二、注重基本口算方法的讲解。

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对每种算法都进行讲解,却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学生由于掌握多种算法而不知所措,这样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算法中寻找一种相对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算法,使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能力和思维水平入手,在课本中介绍的多种算法中选择一两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大众”算法,对其进行重点讲解,在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算法后,再通过引导、鼓励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创造新算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将算法和算理相结合。

算法和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个方面。算理即计算原理,它是对算法的解释,能够提高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教师不注重算理的讲解,就会导致算法与算理脱节,学生不理解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应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练习时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思路紊乱、手足无措的情况。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答案,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去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思考,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深化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大多数老师只将口算视为一种单一的运算技能,并没有将其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挂钩。口算过程实际上是将计算进行多次分割的过程,需要在人的头脑中将各种信息进行拆分和拼组,以达到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头脑中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短时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口算教学的最高价值的体现。当学生在进行口算时,教师不能仅仅以对或错作为评判标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口算进行自我判断,通过自我反思分析是否正确以及错误的原因,尽可能挖掘教学资源的潜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再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升自己对口算技巧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切实地提升学生整体的口算能力。

六、注重培养口算习惯。

习惯的养成在于积累,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而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所以,在口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口算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也是促进学生深化数学学习的基本保证。口算习惯需要通过反复的、有意识的练习才能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口算实践的机会,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小学生大都积极向上、乐观、勇于表现,只是注意力和耐力较差,对某一事件的热情很容易转移。在口算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能给学生任何学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尝试,不畏惧失败,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口算练习既要保量,也要保质,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这样反而会打击学生对口算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进行口算练习,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大多数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点和口算技巧,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口算能力。口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掌握了这些口算规律,就可以提升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能够将枯燥、烦琐的算术转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满载激情地去参与,在快乐中有所收获,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地加强对学生口算的训练,以有效地提升口算练习的有效性,既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九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多位数的减法》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一)、

图形与变化、

表内除(二)、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nb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和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与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一

摘要:

要使小学数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同时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二

周中亮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因此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周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现实中课堂教学存在几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认真的思考之后我认为要想构建既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做好全面的工作:

1.课前认真准备,充分的预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做到有重点的点拨,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营造现实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适当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要的。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懂得欣赏学生。

懂得欣赏每一位学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的一段话能带给我们一点点启示:“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是的,我们教师的“权利”有多大,我们直接关系着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悲哀与快乐,直接左右着孩子的精神生活,想想都觉得可怕。当我们一脸阳光的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的心情也是舒展与放松的,当我们给孩子们一句诚信的赞美,他会是多么的幸福与喜悦;而我们的可能是不经意的表情、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给孩子遮盖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所以欣赏我们的孩子吧,只有真心的去欣赏他们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思考和创造的境界,也才能保证我们课堂的高效。

二、准确把握教材、利用教材。

在这次培训中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以前对一、二年级教材感觉有所认识,有所理解,但通过学习,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是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人教版教材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和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吸纳了大批的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很多高职院校出现师资队伍年轻化的现象。虽然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的激情以及比较前沿的知识信息,但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却相对缺乏,从而对教学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中较为年轻的教师普遍存在有六个现象:

第四,讲课节奏太快,咬字不清,声音微弱,严重影响的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不规范,手段单一,并且有过于依赖ppt的现象,一旦停电或电脑出故障,没有多媒体帮助,就无法进行正常教学的情况;第六,课堂板书随心所欲、胡乱书写,使学生课上无笔记可记,板书没有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导致的。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教学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缺少对青年教师的岗前系统培训。青年教师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知识结构新、创新思维强、接受新事物快。但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师范类课程专业学习与培训,因此教育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也相对缺乏。而多数学校也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也不够重视,培训内容往往趋于形式化,高校对于青年教师使用多、调教少,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技能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掌握。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考虑对相应课程与教案的熟悉度,却忽略了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重难点把握不精准等方面问题。

第二,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青年教师年轻、精力旺盛、家庭负担小,往往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每学期承担了大量的课程教学,使得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应付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院校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青年教师刚入职,科研成果较少,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是成为弱势群体。再加上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几乎都要求申报人至少是副高以上职称,从而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无法获批一些重大项目,这严重限制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三,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意识不强。一直以来,教学反思都被认为是教师职业发展与自身成长的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对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教学反思可以使青年教师认识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很可能就上升为教育中的创新理念与新模式,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现实中,一方面,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整天处于备课-上课的循环中,几乎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机会;另一方面,个别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在教学反思上花时间和精力。第四,青年教师交流能力不强。教师交流在这里指的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听课、评课、研讨、会议报告、教学论文等等收属于教师交流的范畴,青年教师在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一般都是直接走上岗位,因此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实践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整天埋头于备课,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缺乏与周围的交流,看不到自身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青年教师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听评课等活动,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与学生进行关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学习的相互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四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注重数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加之当代学生均表现为调皮、好动,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前应做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谈话、讲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能开好头。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理念下,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如:笔者在教学“轴对称”和“旋转”时,以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均给学生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学生会画“轴对称”和“旋转”图形。故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对上好数学课起到了良好的收效。

3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实行分层教学。

一个班各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是不同的,各学生的成绩也表现为参差不齐。为了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可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如: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教师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它们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优等生教师应给予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间,教师设计、布置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它们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出色学生更好发展。如:练习中的“冲刺”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注重总结提高,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

学了的东西,不去总结,巩固不了,也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设置不断思考、不断挖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运用和提高。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出测试题,再与同学交换作答,答题完毕后再交换批改试卷,并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选择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并对学生自编试题、作答情况、讨论情况、改卷子情况等进行审阅和点评,对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种发动学生自己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的,并能够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完善和提升,形成更为系统、牢固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照例题讲例题,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意,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请所谓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回答得稍有不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就全盘否定,也不探究错误的根源,生怕影响教学的节奏,弄得学生不敢举手、不敢回答问题,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思维天才。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对老师的错误允许当场指出,然后师生进行认真讨论,如果确实犯错了,教师也要向学生认错。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学习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4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阶梯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摸索学生心理底限,增加数学解析的条条通道,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亮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功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教师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下去,会使课少几分吸引力。高明的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五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分。“敲敲听听”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六

高校考核评教机制、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以及职称晋升机制都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想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建设良好的环境与制度,首先,要建立起支持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合理的评教机制,目前的评教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督导评价、院系领导及教研室同事间评价、学生评教三个方面。其中院系领导评教基本上属于走过场,有的领导甚至叫不上该教师的名字,何来评价的公正、客观,学校督导也只是通过一两次的听课给出看法,学生评教通常也会掺杂自己的情感与主观认知,因而也难以获得一个教师的真实信息。我们要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要客观公正,采用导师、学生、同行教师、专业教学评价机构等多方考核形式。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但要规范、丰富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前培训还要开展多样化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职培训,可开展方法培训,如教学导入培训,讲授技巧培训等,也可开展提高教学能力与设计能力的专业培训,使青年教师教学更完善,也能收获更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定期开展关于具体教学问题的主题研讨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设主题研讨会,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以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为重心。如青年教师的奖酬金制度、职务职称晋升标准、评先评优等各种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建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激励机制,使科研为主和教学为主的教师都受到较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2.2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那教学就作为了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青年教师要避免产生“重科研轻教学或重行政轻教学”思想的不良影响,要认识到教师的真正职责,即育德育人、培养人才质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因此,青年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知识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养成,用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3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以往多,对教师的需求也与以往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自我知识的内化和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学习并与学生进行分享,才能完成新时代条件下对学生的“授业解惑”的使命。

2.4不断坚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为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丰富个人的工作生活,修炼心性。通过教学反思,客观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达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新苗.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4(1)33.

[2]尹航.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现状及其提升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篇十七

目前,我国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中学数学教师,而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地方师专学生或者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非数学本专科学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人职前未经过教师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等不熟悉,导致其教学不能从小学数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价值不能准确定位.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人职培训,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加快教师自身角色转化,也能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使他们迅速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在人职培训中加强小学数学课标和教材的研习,一方面,深人钻研小学数学课标,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领会小学数学课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认真研读教材,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熟悉并正确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衔接以及各阶段要求程度的把握能够准确到位.

2.2开展“三课”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职前又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认识不到位,误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就是一节好课,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关注.优质课竞赛在开拓教师眼界,指导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对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且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优秀课堂的观摩,为他们对“好课”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并对“好课”形成理性判断.而“三课”活动,即说课、授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开展“三课”活动能搭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与同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而在优质课竞赛中融人“三课”活动,打破了传统观念,形成两种教研活动的相互融合,在弥补单方面缺陷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激励和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好课”的判断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

2.3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目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说教师也是研究者,即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不仅能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校本教研是合作性教研活动,这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将职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4开展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师数量庞大,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目前的教师培训杂乱,基本上是根据培训项目选拔参训学员,部分培训并非是参训学员所需的,这样即浪费了培训资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无用.因此,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好是能建立伴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培训机制,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帮助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所需的培训指导,做到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护航.

3结束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