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1 14:16:57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总结是一个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内容杂乱无章,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7、读范文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和视野。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4.67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11.7÷2.6=4.5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三
1.经历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关于轴对称现象的一系列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2.在画、折、剪等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感知、认识、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学习的价值。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纸、剪刀、彩纸。
1.情景引入帮小蝴蝶画出镜子里的另一半。(练习纸)。
2.观察、比较(媒体展示)仔细观察原来的一半和你画的那一半,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对称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3.猜测、验证如果把完整的图对折,请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媒体演示:重合)(板书:重合折叠,合在一起)。
1.尝试分类(媒体出示数学城堡里的物品,并抽象出各种图形)小组合作分类。
2.交流、验证阐述分类依据,验证分类结果。
3.揭示课题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
4.认识对称轴。
(1)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演示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小组活动:寻找另几个图形的对称轴。(反馈、媒体演示)。
5.独立判断。
哪些图形中的红线是对称轴?(皇冠图、茶壶图、盘子图以及禁止符)。
1.观察、辨析观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寻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对称轴,完成练习。
1.欣赏、感受媒体展示“爱心”、昆虫、乐器、千手观音、建筑、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体验对称美。
2.设计、创作运用轴对称原理,自主设计、创作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1.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小蝴蝶会带回去什么?
2.延伸从各个角度观察生活中的雨伞,寻求新的发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四
1、,就是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周长是。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3、4平方米=平方分米8公顷=平方米500公顷=平方千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9平方千米=公顷。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3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42。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3、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4、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5、用8厘米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三、在里填上或=。
2公顷1900平方米3平方千米30公顷。
500平方分米5平方米4000平方米4公顷。
70平方分米7米1米99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0米,宽是30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块正方形地砖,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五
1,直接写出得数。
2、在下面的()里填上“+”、“-”号。
3、在()里填上“”“”或“=”。
4、用竖式计算。
二、基本知识。
1、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笔算加减法时,要把()对齐,从()算起。
3、笔算加法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位加起,个位满十,向()位进1。
4.笔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位退1,在个位上加()再减。
5、比18大6的数是();比35少10的.数是()。
6、淘气看一本84页的书,已经看了19页,接下来应从第(20)页看起。
7、在32、64和13三个数中,()-()=19。
答案。
三、基本经验。
列式:
答:爸爸今年岁。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六
四年级上册第98页练习十八6、7、8、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过直线外的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教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平行,其中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学生:相交成直角就是垂直。(板书:相交成直角)。
教师: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范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然后学生比对是否和老师画法相同。
教师: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交点叫什么?
学生:垂足。
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标明垂足,同时要求学生也在所画的图形中标明垂足。
教师:那什么又是平行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板书:永不相交)。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优秀作品。
以上环节完成后,形成如下板书:
二、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数学书98页6题。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到台上视频展示台上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2.数学书98页7题。
同桌交流后,上台在视频展示台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3.数学书98页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视频展示台或上汇报展示,说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数学书98页9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最后展示互相垂直的线。
2.数学书98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展示: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八
一、我会填。
1、钟面上一共有个数字,短针是()针。
2、你早上大约()时起床,晚上()时睡觉。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10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5、两个加数都是10,和是()。被减数是17,减数是7,差是()。
6、20里面有()个十。
二、我会选。
1、()时整,时针和分针完全重合。a、3b、6c、9d、12。
2、分针指向(),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a、3b、10c、12d、15。
3、11时后1小时是()时。a、8b、12c、10d、1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九
活动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活动使办“英雄”小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知道了英雄即指做出事惊天动地的人,也指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人。
活动目的:
从寻找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同时树立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教学构想。
综合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准备材料,自己设计手抄报,写成文后,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自行修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准备。
指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谈谈对“英雄”的理解,并列举出,心目中不同时代的英雄:如董存瑞、罗盛教、雷锋、张华、焦裕禄、杨利伟等等。
指导学生寻找有关英雄的资料,途径:可以从报纸上剪下,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上网查找,还可以自己亲自采访撰稿等等。
二、确定学生小报的主编,可以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小组一块编写。
2.注意所选的文章体裁要力求不同,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读后感……,做到图文并茂。不能图多文少,也不能只有文章,没有图片。
3.指导学生把所有查找的材料,根据小报主题、文体、字数进行筛选,做到版面设计活泼、新颖、主题突出。
三、交流。
1.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办的或几个人办的小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好的在班内交流,请大家评价。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等不同角度来评价。
2.注意学生在交流时可以讲一个小报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四、延伸。
把所有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课下请同学们参观、评价。
可以请同学写一个小片段,如《读英雄人物有感》。
作业设计:
预习第七单元。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
学习英雄好榜样。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
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倍数。
(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
交流:哪个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
说明: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
(2)引导: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可以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3)引导:现在你发现,6、12、18、24??这些数和2、3都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指出:同学们的理解还真不错!大家发现6、12、18、24??这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数,我们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追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不是?
2.求公倍数。
出示例12,明确要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用不同方法找的过程和结论,使学生领会。
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追问:有没有的公倍数?为什么?
说明: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没有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引导:你也能用圆圈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吗?自己画一画。学生交流,呈现集合相交的图,(图见教材,略)分别标注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并强调三个部分都有无数个数,都要用省略号表示。
让学生看直观图说说,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哪些数是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几。
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9题。
4.做练习七第10题。
四、总结提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15~117页。
【教学目标】。
1备惺苌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本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备惺苌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对称”
1.开门见山,指出学习课题:对称。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对称。
2.独立看书第115~116页。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115~116页,边看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看了,想了,想不想说说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看书后的想法。
要求:组内每个人均要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看、听、问的方式了解组内说的情况。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发现时,其他小组派代表补充,相同发现不重复发言。
要求:发言时要说明是组中集体的认识还是个别认识,如果有个别认识,应说明是谁认识到的。
亮”这些非本质属性上过多纠缠!
二、在生活中(室内、室外、校外)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学习。
在解释为什么说它是对称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1)书上第117页第2题“做墨渍图”。
四、在辨析中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通过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许多图片(也可就用书上第119页练习二十第1题的素材),让学生辨析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简述原因。
五、通过生活中的反例进一步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教师:生活中有没有不对称的事物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再相互说说,最后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点穿:不对称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对称的话就不美、不谐调、不方便。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条腿的人或其他动物。
六、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称)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
指出:正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美丽、漂亮,想知道关于对称的更多知识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它。
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23~12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测量、计算等知识的能力。
2.经历测量、计算、设计、选择方案、探讨交流等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的教室(或参观其他教室)。
1笨唇淌。
教师:同学们长时期在这个教室里学习,想仔细看看它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观察后向同伴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2苯涣。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教师:想不想美化我们的教室呢?(想)。
教师:怎样美化我们的教室呢?
二、获取美化教室的相关信息。
1笨词。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2苯涣。
教师:对呀,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吧!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先分组,再每一组负责美化一处,对不对?
教师:大家认为呢?
三、分组设计美化方案。
1比范美化的处所。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个别学生由老师协调安排,然后协商定出每组负责美化的处所。
2碧教置阑方案。
以组为单位探讨美化的方案。动手测量前强调分工合作:谁测量,谁记录,怎样计算等。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测量要准确。
设计方案时,提醒学生:可参考书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参考自己在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3.提出购买方案。
包括在哪里买、单价、总价、质量怎样等都应作出具体建议。
4.写方案。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购买方案,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方案。
5.交流、点评方案。
其他同学点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修改。在自评、同学评、师评中渗透美育教育、环保教育、消费观教育,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体验创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师:刚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调整修改吗?
给出时间让他们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组,可让他们检查方案,看看有无算错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之后提出课后建议: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样美化,给父母提出美化建议;看看居住的小区或小院需怎样美化,给居委会或邻居提出美化建议。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二
2、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
教具学具准备:光碟、长方形纸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操作与复习。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二、情境导入。
1、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6、观察列式与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这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
(1)学生自由阅读理解:(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思考:还有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可以种些什么?
4.学习思考题。
(1)光碟出示第106页思考题:
(2)先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
(3)然后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三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小结: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课的气氛较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四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五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纠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七
1.47与33的和,除以16,求商,列式为()。
2.750减去25的差,乘20,求积,列式为()。
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求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列式为()。
4.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88÷3=96(个)表示()。
288÷4=72(个)表示()。
288÷3÷4=24(个)表示()。
1.
2.
441+285=726726÷2=363综合算式。
1.直接写出得数。
40+80×5=6×8-24=。
11×6×100=70÷2+84=。
654-0÷78=900÷3×2=。
54×20÷27×0=12×3÷12×3=。
125×8×0=0×45÷9×123=。
2.计算下面各题。
146+180÷95×(400÷8)。
230×3-490(240÷5)×6。
4.3辆卡车共运480箱。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巩固发展。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十九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篇二十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认识年、月、日。
教材。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多媒体各年份的年历卡。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3、记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公司职工个人述职报告(通用15篇)
- 最新书法大赛的策划书(汇总9篇)
-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案例(大全20篇)
- 2023年政治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优秀14篇)
- 2023年工厂生产车间管理制度及流程(优质19篇)
- 最新课堂讲话保证书(大全19篇)
- 2023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字(优秀9篇)
- 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150字(精选11篇)
- 2023年重阳节活动主持稿小学(实用12篇)
- 2023年幼儿教育教学计划牙齿(实用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