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1:38:51 页码:14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实用19篇)
2023-11-23 01:38:51    小编:zdfb

总结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待提升的方向。如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优美的文字?最后,希望大家在总结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写出更优秀的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一

此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第三课时,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青少年应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知道不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

知道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巧妙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增强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难点:维护合法权益是青少年的责任。

教学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调查资料及案例,引导学生评议,以明确责任;通过角色模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课时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保护自己,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还较差,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如何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侵害行为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调查学生是否有被抢钱的经历及处理态度,收集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相关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回答教师课前调查的问题,收集关于“智斗”的案例。

简要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本课以展示课前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三种方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评议,然后通过对一个反面案例的分析及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念,再通过分组的角色模拟表演及评议,运用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最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师自编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课内进行小结,提高升华。

教学实录。

一、联系实际资料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前关于“是否有被抢过钱的经历及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321人,其中有49人曾被抢过钱,约占15.3%,这些被抢过钱的同学的处理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先把钱交出来,然后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共有31名同学。第二种,当时把钱交出去,过后找人将要钱的人痛打一顿,共有5名同学。第三种,仅仅是把钱交出来,之后再也没有声张,有13名同学。

师:为什么在被抢的49名同学中有31人采取了第一种方式呢?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优势,教师只是借学生们的评议点拨。)。

多媒体显示:第八课第三课时善于斗争)。

二、评议行为明确观念。

师:同学们,你们能评议一下采取第二种方式的五名同学的行为吗?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做法的不可取之处,教师借学生的评议总结。)。

师: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应时时处处遵守法律,决不能用违法犯罪的方法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多媒体显示:1.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评议一下第三种行为。

(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这种忍气吞声方式的不可取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依法维权。)。

三、反面案例激起责任。

师: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依法维权,那么,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应该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刘女士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钱包,就拼命往回抢,其姐也过来帮忙,谁知又来了四、五个年轻男子,一起殴打刘氏姐妹。双方相持五、六分钟,有上百人围观,无一人帮忙,最终以刘氏姐妹受伤、钱包被抢而告终。)。

师:看完这个案例,你有何感想?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这个反面案例,使学生激愤不已,通过大家评议,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我为有你们这样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这是我们的责任。

(多媒体显示:2.维护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

教师借学生的发言中一些机智的做法进行总结,引出下一个话题: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师:在我为你们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大多数同学的做法都很机智,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多媒体显示:3.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四、角色模拟现场演练。

(多媒体显示:小刚放学回家,刚要拿钥匙开门,却发现门开着一条小缝,有三个人正在他家翻东西,由于紧张小刚不小心碰了门一下,其中一人迅速走到门口……)。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各小组讨论之后请表演一下,之后各组再为其他组的做法提几条建议。

(学生经过讨论、表演、观看、集体评议这些合作学习的环节,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再适时总结。)。

师:当我们面对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或者留意他们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或向邻居、家人、保安等求助,要机智而不能硬拼。

五、儿歌结尾总结概括。

教师以自编儿歌将本节课内容总结,师生共同朗读,总结升华。

多媒体显示:

依法二字要记牢,

保护自己很重要,

国家集体和他人,

同样需要你关照。

面对歹徒要沉着,

记住去向和面貌,

社会力量不可少,

警察更能及时到。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二

《道德与法治》共有18卷,其中小学有12卷。根据与儿童生活的贴近程度,教材从近到远分为六大生活领域。在同一生活领域,根据学习难度采用螺旋排列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二)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三)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2.小结: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

(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

2.小结: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

过渡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

(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3)。

1.全班交流: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2.小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由于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

1.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2.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儿歌总结。

1.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

2.小结: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很重要,只有,大家才能学习好。希望你们都按照课堂要求去做,人人争做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景)。

情景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景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景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

想一想: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

提示: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活动一:材料分析。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组合。

目标导学二:让和声更美。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班集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不同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五:材料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二)集体主义。

活动六:合作探究。

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课本65页“相关链接”材料,合作探究你眼中的集体主义。

教师讲述: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当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本节课更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个人与集体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但又很难做到。案例分析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定义: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辩论赛的设置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抽象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化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体系中。

1.我们在一起学习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的班级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2.不知不觉中,我们班已经四岁了。

3.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不足。

4.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是班集体的象征,代表了一个班的奋斗目标。

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和活动。

6.班规的制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掌握班规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7.我们是班规的制订者,也应该是班规的守护者。大家一起制订的班规,是对班集体所有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班规重在执行。

8.大家一起讨论制定的班规,可能会有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情况的变化、发展,也会有班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地方,如果发现班规中存在问题,班规可以改进。

9.在学校里,除了自己班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班,每个班都是不同的。

10.每个班都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学校生活中,大家一起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美好的校园生活。

11.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竞争给我们带来成长和收获。

12.班级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获胜,那是不光彩的,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

13.班级间的竞争必须使用正当方式,这话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也不是那么简单。

14.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尊重和欣赏的地方,能够为他班喝彩,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15.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会欣赏他人在竞争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而不会在意胜败的结果。

1.让我们一起来回忆班级的成长足迹吧。

记得刚入学时,同学们互不相识。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诞生了。

记得建队日那天,我们在队旗下庄严宣誓,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我们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

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我们在操场上向国旗敬礼,唱国歌,雄壮的国歌声在校园飘荡,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大家心中涌起。

记得第一次参加校园运动会,同学们拼足力气,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产生了。

2.让我们一起对着过去的照片,回忆一下班里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

这是一年级时学校组织全班同学看菊展后的合影。看,同学们个个笑得那么灿烂。

这是二年级时学校的春季运动会。我们班在接力赛中齐心协力,获得了优秀团体奖。

这是三年级时在烈士陵园扫墓的合影。看,同学们一个个手拿着鲜花向烈士敬礼。

3.你能说出自己班棒在哪里吗?(说说你们班的优点有哪些?)。

在我们班,人人都有自己的岗位。班里建立了“小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承担不同的责任。因此地上脏了会有人自觉清扫,遇到困难总有同学无私相助。

我们班班干部都是按照一定程序由同学们选出来的。大家都服从班干部的工作安排,因此我们班的秩序特别好。

我们班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都积极地学习。

4.我们一起来发现自己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我们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班上纪律比较松散,同学们遵守纪律的意识不强。

班上的图书角总是又脏又乱,没有人经常打扫和管理。

班上有个别同学上课总是迟到。

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班上很少有同学积极报名,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不强。

5.为了让班级更棒,我们来建立一个“金点子”园地。请大家针对班级的问题与不足出,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为班级献计献策。

我的金点子:每天固定时间,大家集体学习《小学生守则》。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大家共同制订一个班规,每位同学认真遵守。

班上的班干部由竞选产生,挑选出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

班上的各个方面都由专人负责和监督。

加强对违纪同学的教育。

6.班微有什么作用?

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是班集体的象征,代表了一个班的奋斗目标。

7.请设计一个班徽,比一比,看谁的设计主题明确,简洁美观。

8.设计班徽的步骤。

第1步:确定能体现班级奋斗目标的主题词。

第2步:选定体现主题词的象征图案和颜色。

第3步:把选定的图案有机的组合起来。

第4步:写上解说词。

9.你认为班规有什么用?说说你的看法。

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和活动。

10.班规的内容都有哪些?

(1)班规一:

早睡早起准时到,进出校门有礼貌。

自主学习会合作,专心听讲爱思考。

教室卫生勤打扫,诚实守信要记牢。

排队集合快静齐,室内室外不追跑。

用餐文明不挑食,对待公物如珍宝。

(2)班规二:

课堂上尊重老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同学之间相互尊重,说话文明,不打架。

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

讲究个人卫生,穿戴整齐,勤剪指甲勤洗手。

保持教室和校园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

如果违反班规,向全班道歉。

11.应当怎样制订班规呢?

我们必须掌握班规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班规的内容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班规的内容。

每条班规都应有大家表决通过。

要有纠正违反班规行为的办法。

要有班规修订办法。

12.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以督促同学们自觉遵守班规。请把你的建议写下来。

我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宣传班规的内容及重要作用,让同学们都知道班规,认识到它的作用。

鼓励大家自觉遵守班规,对自觉遵守班规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给同学们树立榜样。

对违反班规的同学进行教育,必要时进行适度合理的惩罚,以树立班规的威严。

13.如果发现班规中存在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应对班规进行修改,使其不断完善,班规可以改进。修改班规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14.怎样了解学校的其它班级?

问问他们班的同学,调查他们班的基本信息。

了解他们班获得的奖项,看看他们班擅长什么。

问问教他们班又教我们班的老师,听听老师对两个班的评价。

通过阅读他们班的班报,了解他们班的特点。

15.根据搜集的资料讨论一下,你们所调查的班级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我们认为,四3班的特点是活泼向上,团结友爱。值得我们班学习的地方有:经常打扫卫生,教室干净整洁;班干部实行轮流制,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学习氛围较好,人人爱学习。

16.你们班和别的班有合作吗?是如何合作的呢?(设计合作活动)。

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班与班之间的读书交流会。

我们可以一起去郊游,还可以一起做游戏……。

针对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两个班可以共同向学校提出建议。

我们可以一起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展示大家的新发明。

17.你认为开展班级合作活动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从中收获什么?

开展班级合作活动可以增进班级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可以培养班级间团结互助精神;可以培养同学们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大家可以从中收获友谊、进步。

18.怎样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

班级与班级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竞争给我们带来成长和收获。

班级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获胜,那是不光彩的,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班级间的竞争必须使用正当方式。

19.为什么要为他们班喝彩?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尊重和欣赏的地方,能够为他班喝彩,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会欣赏他人在竞争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而不会在意胜败的结果。

20.你怎样为他们班喝彩?

运动会上我们会为他们班加油,鼓掌。

合唱比赛中我们会为他们班取得好成绩鼓掌祝贺。

在知识竞赛中我们会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而骄傲。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三

1.教材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掌握。本张试卷还是比较侧重于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知识没有做到准确记忆和熟练运用。单选的第5、8、9题、都属于对教材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查,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记忆而出现了严重的失分现象。

2.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对题干的设问理解不清楚而导致的丢分。例如:第21题中的材料和问题,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主题和中心是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出了文明有礼,尊重他人,交通安全,珍爱生命等方面。但是,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只能从一个方面去写,有的学生是仅仅看到了社会规则这一主题,只写了社会规则;有的学生是只看到了文明有礼这一主题,只写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是只看到了尊重这一主题,只写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这显然是因为没有理解材料的主题和中心而导致的失误和失分。

3.学生课外知识掌握不好。23题的第二问,题目是这样的:请仿照以下示例,介绍两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楷模人物及其事迹概要(与示例和本试卷材料重复者不得分)示例:感动中国人物----王锋。三人火海救人,忠义感乾坤。这道题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对于感动中国人物,或者说是先进人物的了解情况。但是好多学生没有看到题目内容,就看到示例中的感动中国人物这几个字,他们又不知道感动中国人物都有谁,所以开始在瞎写,比如有的学生竟然写了感动中国人物---毛泽东,邓小平,也是很让人哭笑不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认真审题,并且对课外知识掌握的很不好。

4.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分析能力较弱而导致的失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失分的重灾区,得分率很低。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混乱,答题缺乏规范性,不能够正确分析试题的正误并做出正确的分析说明。

5.学生答案缺乏规范性而失分。

(1)学生答题的思路格式不够规范,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上。

(2)学生答案语言不规范,使用非学科的语言进行答题、如果仅仅看某问的答案,看不出这是思想品德试题,没有体现学科语言和学科素养。

(3)书写不规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体潦草,需仔细辨认;字体过大或过小,这在将来的中考电子阅卷中都会受到影响,应从现在开始规范。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体系,应对思想品德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考试的要求。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思想品德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1)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辨析题怎么做,观察与思考题怎么做,活动探索题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2)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四

本次期末统考是苏人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全册内容,分值50分,试卷由判断题、单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构成。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结构合理,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足学生实际,紧扣时代热点。试卷中很多题目都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如第10题中学生报名培训班被侵权;第12题和13题子女与父母的交往;18题(2)学生在网络空间转发分享信息时,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同时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人脸识别技术、全国交通安全日、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全国首个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等。

2.重视能力立意,兼顾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核理解,既紧扣教材重点,又不照搬教材。如第2题未成年人的含义;第11题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20(1)四大保护的辨别等。但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如20(2)结合情境二,分析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

3.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德育功能。试题中利用文字、漫画、图片、故事等内容,创设情境,如13、16题的漫画;19(1)的图片;20题围绕四年级学生李强“上学的一天”创设连续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4.开放试题形式,弘扬传统文化。试题形式别出心裁,具有开放性,如19(2)让学生从三则故事或者名言中选择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谈理解和思考,展示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更大的答题空间。19(1)选取传统哲理故事以及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话,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品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值得肯定之处。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答题素养初步形成,这从学生的卷面上就可以窥见一斑,材料和设问上都或多或少留有痕迹,这说明学生比较注意审题和审材料,简答题的答题规范比较好,条理清晰。学生能合理安排和分配政治和历史考试的时间,来不及做的情况有所减少,答题的心理素质有所改善。

2.需要改进的地方。

(1)基础知识尚不牢固。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误解,以为开卷考可以查书,知识点不太熟悉没关系,致使做题时仓促应战,要么不分析题意狂抄一气,要么偏离书本知识。如第2、3、11等题,考查未成年人的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知识,明明是书本上的原话,却有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对书本知识不熟悉。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如20(1),请学生判断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然而部分学生不会区分四大保护。第10题的错误率较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于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审题时,学生往往忽视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第7题,题目中强调“学生”这一主体,所以要注意排除下列选项中“非学生”的做法。第10题和第15题都是逆向选择,题目中强调选不正确或者错误的,部分学生误选成正确的。18(1)失分比较严重,题目要求“运用行为与后果关系的知识,说明网络安全法颁布的现实意义”。这题需要先论述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然后说明网络安全法颁布的意义,而很多同学要么漏答原理,要么漏答意义。19(1)要求将材料编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部分同学填成文字。

(3)答题角度比较单一。答题要点随意化,更谈不上全面性,考虑问题缺乏辩证性,容易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面,以偏概全。如18题(1)中,网络安全法颁布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如对国家、对犯罪分子、对公民等,而学生仅仅从某一个角度论述,造成失分。19(2)中,对故事和名言的理解和思考需要多角度,而有的同学草草几句,角度单一。20(2)中,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部分同学只写一个角度。

(4)答题规范技巧不足。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语言表达不规范,表述混乱,没有序号,缺乏条理性。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心态,可以从其作为中考科目的重要性角度来论述,也可从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的角度等等。

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以选择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者身边的典型案例,也可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2.强化知识点的落实。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必定没有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能是简单机械的识记,更重要的是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要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和探究,把知识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问题。

3.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手边的练习资料或者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进行科学训练,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指导,提高训练的效益。学生做完题后,要及时讲评,讲评不是要让学生记住答案,而是要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答题心理等目的。在练习讲评中,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每种题型的特点及解题规律,提醒学生严谨答题,语言要精炼,用词要准确,尽量使用政治术语,条理要清晰,布局要合理,提倡答简答题前心中要有提纲。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五

本套试题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结业考试说明》为方向。试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范围广,知识点全面。填空和选择题都来源于《资源与评价》,略有更改。三题,材料题选自《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七年级教材,本题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来源于资源,另两个问题属于自己编创。四题漫画来自网络,设问问题根据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改变。

这套试题: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公民”为主题,突出了德育立意与能力立意统一,发挥了考试育人功能。

学生成绩较理想,学生涂卡情况良好。最高分98分,最低分35分。

(一)收获:

1、完成教学任务:

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小六《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六年级(上)教学任务。

2、提升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错别字减少。

关注学生的汉字书写,及时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利用讲教材中“养护精神”的知识点时,将学生写的汉字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强调:汉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根,使学生认同汉字,对汉字产生敬畏之心。

3、养成记忆知识点的习惯。

每节课前先让学生背诵《资源与评价》上知识导读中的知识点,夯实基础知识。背完听写,教师及时进行批阅,不会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背诵,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二)不足。

1、完成教学任务较快,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讨论的环节大多数由教师包办,剥夺了学生部分权利,使一些学生失去兴趣。

2、错别字还存在,教师阅卷时,发现卷中有错别字。

3、学生学科能力较差。学生阅读能力差,逻辑能力差,灵活运用能力差。

(三)改进措施。

1、研读教材,精选教学内容,侧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多设计不同层次教学问题,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调动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

2、继续加强汉字书写规范,消灭错别字。

3、探究本学科记忆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牢记知识,同时,也积极探究提升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合一”。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六

分数段。

我班学生应考数45人,实考人数45人,平均分61.40分,最高分73分,最低分40分,及格人数28人,及格率62%。本次模拟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由单向选择题、判断题、双向选择题、匹配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六部分组成,试卷难易程度为0.61。

试题基本特点。

(一)各小题答题情况。

在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得较好,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十分不多,但双向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简答题的第三题:五四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哪些口号?大部分学生都空着,此题失分较多。

(二)错误原因分析。

(1)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答题不规范。

(2)学生思维不灵活,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孤立地来看待,教师要在不能根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对答。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不扎实。

(3)学生不太用旧知识来联系新知,理解新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有些学生填图答题卡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少部分考生答题没有答在规定的区域内。

建议:平时加强答题卡的训练,训练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七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4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这四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1、首先,第一部分是填空题,共计10分,得分率不高,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教及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应该扎实教学基础知识。

2、第二部分选择题,共计3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此部分学生答题情况良好,因为题的难度不大,考题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比较马虎做错题。

3、第三部分为判断题,共计30分。本题先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此题得分率比较低,有几个小题难度较大。一些文学常识学生没有接触过,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广泛学习这一类的知识。

4、第四部分为简答题,共计3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但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教师也没有扎实的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2)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1、抓好后进生。对道法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生的教学质量。

2、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八

此次期末试卷,含两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试卷以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考试内容与十八大联系紧密。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此次考试,我所教四个班级,平均分分别为26.74、27.95、25.33、27.46,及格率为42%,48%、38%、36%,优秀率分别为0、0、2%、4%,级部最高分45分。总体来看,班级之间相差不大,以三班稍为突出,但总体成绩偏低。各班优秀高分者少,45分以上仅1人,40分以上仅3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25-35之间。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

1、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一是很多大题背诵起来难度较大,不愿意在此花费更大的精力。二是题目的综合性很强,不容易得高分。三是学好了政治也没用,家长也都强调语数英主科。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偏科严重,这在各个班中都非常突出。

2、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不够。

3、基础性的知识背诵不扎实。平时应该教给学生一点背诵的技巧与方法,注意经常复习,加大检查立度,促使学生将基础知识记牢。

4、读题不认真,对题目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导致做题出现失误。

5、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高。一是明明想到了,但却不能选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二是积累的政治用语少,涉及国情、国策、战略等等应当尽可能的使用准确的政治用语。

6、书写潦草,不分条也不分纲,卷面很乱,再加上错字,难以辩认。

7、课堂上讲得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无法在课堂上将练习处理完,只能留给学生时间来做,做题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8、作业、背诵的检查力度不够,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

9、教学时间比较紧,为了进度,没有复习的时间。缺少对有关题型的针对性的指导。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2、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4、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九

1.我们在一起学习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的班级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2.不知不觉中,我们班已经四岁了。

3.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不足。

4.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是班集体的象征,代表了一个班的奋斗目标。

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和活动。

6.班规的制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掌握班规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7.我们是班规的制订者,也应该是班规的守护者。大家一起制订的班规,是对班集体所有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班规重在执行。

8.大家一起讨论制定的班规,可能会有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情况的变化、发展,也会有班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地方,如果发现班规中存在问题,班规可以改进。

9.在学校里,除了自己班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班,每个班都是不同的。

10.每个班都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学校生活中,大家一起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美好的校园生活。

11.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竞争给我们带来成长和收获。

12.班级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获胜,那是不光彩的,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

13.班级间的竞争必须使用正当方式,这话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也不是那么简单。

14.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尊重和欣赏的地方,能够为他班喝彩,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15.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会欣赏他人在竞争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而不会在意胜败的结果。

1.让我们一起来回忆班级的成长足迹吧。

记得刚入学时,同学们互不相识。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诞生了。

记得建队日那天,我们在队旗下庄严宣誓,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我们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

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我们在操场上向国旗敬礼,唱国歌,雄壮的国歌声在校园飘荡,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大家心中涌起。

记得第一次参加校园运动会,同学们拼足力气,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产生了。

2.让我们一起对着过去的照片,回忆一下班里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

这是一年级时学校组织全班同学看菊展后的合影。看,同学们个个笑得那么灿烂。

这是二年级时学校的春季运动会。我们班在接力赛中齐心协力,获得了优秀团体奖。

这是三年级时在烈士陵园扫墓的合影。看,同学们一个个手拿着鲜花向烈士敬礼。

3.你能说出自己班棒在哪里吗?(说说你们班的优点有哪些?)。

在我们班,人人都有自己的岗位。班里建立了“小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承担不同的责任。因此地上脏了会有人自觉清扫,遇到困难总有同学无私相助。

我们班班干部都是按照一定程序由同学们选出来的。大家都服从班干部的工作安排,因此我们班的秩序特别好。

我们班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都积极地学习。

4.我们一起来发现自己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我们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班上纪律比较松散,同学们遵守纪律的意识不强。

班上的图书角总是又脏又乱,没有人经常打扫和管理。

班上有个别同学上课总是迟到。

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班上很少有同学积极报名,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不强。

5.为了让班级更棒,我们来建立一个“金点子”园地。请大家针对班级的问题与不足出,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为班级献计献策。

我的金点子:每天固定时间,大家集体学习《小学生守则》。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大家共同制订一个班规,每位同学认真遵守。

班上的班干部由竞选产生,挑选出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

班上的各个方面都由专人负责和监督。

加强对违纪同学的教育。

6.班微有什么作用?

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是班集体的象征,代表了一个班的奋斗目标。

7.请设计一个班徽,比一比,看谁的设计主题明确,简洁美观。

8.设计班徽的步骤。

第1步:确定能体现班级奋斗目标的主题词。

第2步:选定体现主题词的象征图案和颜色。

第3步:把选定的图案有机的组合起来。

第4步:写上解说词。

9.你认为班规有什么用?说说你的看法。

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和活动。

10.班规的内容都有哪些?

(1)班规一:

早睡早起准时到,进出校门有礼貌。

自主学习会合作,专心听讲爱思考。

教室卫生勤打扫,诚实守信要记牢。

排队集合快静齐,室内室外不追跑。

用餐文明不挑食,对待公物如珍宝。

(2)班规二:

课堂上尊重老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同学之间相互尊重,说话文明,不打架。

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

讲究个人卫生,穿戴整齐,勤剪指甲勤洗手。

保持教室和校园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

如果违反班规,向全班道歉。

11.应当怎样制订班规呢?

我们必须掌握班规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班规的内容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班规的内容。

每条班规都应有大家表决通过。

要有纠正违反班规行为的办法。

要有班规修订办法。

12.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以督促同学们自觉遵守班规。请把你的建议写下来。

我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宣传班规的内容及重要作用,让同学们都知道班规,认识到它的作用。

鼓励大家自觉遵守班规,对自觉遵守班规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给同学们树立榜样。

对违反班规的同学进行教育,必要时进行适度合理的惩罚,以树立班规的威严。

13.如果发现班规中存在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应对班规进行修改,使其不断完善,班规可以改进。修改班规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14.怎样了解学校的其它班级?

问问他们班的同学,调查他们班的基本信息。

了解他们班获得的奖项,看看他们班擅长什么。

问问教他们班又教我们班的老师,听听老师对两个班的评价。

通过阅读他们班的班报,了解他们班的特点。

15.根据搜集的资料讨论一下,你们所调查的班级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我们认为,四3班的特点是活泼向上,团结友爱。值得我们班学习的地方有:经常打扫卫生,教室干净整洁;班干部实行轮流制,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学习氛围较好,人人爱学习。

16.你们班和别的班有合作吗?是如何合作的呢?(设计合作活动)。

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班与班之间的读书交流会。

我们可以一起去郊游,还可以一起做游戏……。

针对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两个班可以共同向学校提出建议。

我们可以一起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展示大家的新发明。

17.你认为开展班级合作活动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从中收获什么?

开展班级合作活动可以增进班级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可以培养班级间团结互助精神;可以培养同学们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大家可以从中收获友谊、进步。

18.怎样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

班级与班级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竞争给我们带来成长和收获。

班级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获胜,那是不光彩的,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班级间的竞争必须使用正当方式。

19.为什么要为他们班喝彩?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尊重和欣赏的地方,能够为他班喝彩,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会欣赏他人在竞争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而不会在意胜败的结果。

20.你怎样为他们班喝彩?

运动会上我们会为他们班加油,鼓掌。

合唱比赛中我们会为他们班取得好成绩鼓掌祝贺。

在知识竞赛中我们会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而骄傲。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

该计划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本年级学生共103人,其中男生65人,女生38人。

2.两个班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4.两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一班的孩子较为活泼顽皮,二班的孩子纪律意识强一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_》、《_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第一课假期有收获。

第二周:第二课周末巧安排。

第三周: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第四周: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五周:第五课我爱我们班。

第六周: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第七周: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

第八周:第八课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

第十周:第十课我们不乱扔。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

机动:四课时。

1.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2.学生能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生本身是非常喜欢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也影响了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了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在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同时,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发展的启蒙阶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我要注意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4.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紧紧围绕管委会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本学期里本人担任九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完成毕业班的教学,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作为毕业班,就教材资料来说,与社会国家生活联系密切,理论性较强,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就学生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存在厌学情绪,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动力,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状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强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我们要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的教育”的理念,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好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潜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潜力。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本学期对学生加强自成教育,把学生的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带给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教师要反思的主要资料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资料学习用心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资料。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潜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理解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资料、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贴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作业资料贴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讲求实效。在批改作业时有错要标记,质量评价采取等级加评语制,批语要体现鼓励性原则,富有激励作用和指导好处,每次都加批改日期。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每个月学习固定的业务学习材料并撰写读后反思,力争做到实效性,让业务学习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努力丰富自己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课水平和课堂效果。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6

1我们的好朋友。

2

2说话要算数。

2

3当冲突发生。

2

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

6

4买东西的学问。

2

5合理消费。

2

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2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6

7我们的衣食之源。

2

8这些东西哪里来。

2

9生活离不开他们。

2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6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2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

12家乡的喜与忧。

2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景)。

情景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景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景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

想一想: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

提示: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活动一:材料分析。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组合。

目标导学二:让和声更美。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班集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不同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五:材料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二)集体主义。

活动六:合作探究。

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课本65页“相关链接”材料,合作探究你眼中的集体主义。

教师讲述: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当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本节课更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个人与集体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但又很难做到。案例分析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定义: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辩论赛的设置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抽象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化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体系中。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二

4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

“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6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1分)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1分)为什么?(4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解析:第(1)问,注意“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本问还需联想到新文化运动,概括所学知识,可知,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政治问题);第(2)问,从材料一中的“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可知当时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是敌视与诬蔑的,而材料二中“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等话语,显然说明孙中山是支持、赞扬学生运动的;第(3)问,从第(2)问分析中,很明显说明其核心精神是爱国,然而孙中山分析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是“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这是不中肯的,五四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获得一定胜利的重要因素,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第(4)问,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这是对五四运动给予了肯定与支持,毛泽东同样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然而毛泽东却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的重要性,“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

答案:(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2分)。

“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2分)。

“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2)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2分)。

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2分)。

(3)核心精神:爱国。(1分)。

不中肯。(1分)。

原因: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4分)。

(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2分)。

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

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分)。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三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四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总体计划。它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的相互结构,以及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法中的要求和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明确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顺序和课时分配,并划分了学期、学年和假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一年级小朋友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xx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学生,尊重老师,孝顺父母,乐于助人,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学习意识差,学习习惯形成差。本学期,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帮助孩子们树立集体观念,学会做小主人,热爱班级。

2.培养儿童的初步集体意识、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3.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做一个感恩的孩子。

4.做力所能及的事,用自己的行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5.引导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6.让孩子爱祖国,爱家乡,了解家乡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

(一)教学内容。

共安排了四个单元:四个主题来自不同的生活领域,为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发挥了指导作用。这些主题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学生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加深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理解,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好孩子。

3.培养学生做一个,爱学习、爱家人、爱祖国、乐于奉献的人。

1.了解和正确地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全体同学。

2.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五

该计划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本年级学生共103人,其中男生65人,女生38人。

2.两个班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4.两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一班的孩子较为活泼顽皮,二班的孩子纪律意识强一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_》、《_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第一课假期有收获。

第二周:第二课周末巧安排。

第三周: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

第四周: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五周:第五课我爱我们班。

第六周: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

第七周: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

第八周:第八课装扮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

第十周:第十课我们不乱扔。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大家排好队。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

机动:四课时。

紧紧围绕管委会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本学期里本人担任九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完成毕业班的教学,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作为毕业班,就教材资料来说,与社会国家生活联系密切,理论性较强,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就学生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存在厌学情绪,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动力,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状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强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我们要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的教育”的理念,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好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潜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潜力。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本学期对学生加强自成教育,把学生的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带给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教师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教师要反思的主要资料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资料学习用心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资料。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潜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理解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资料、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贴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作业资料贴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讲求实效。在批改作业时有错要标记,质量评价采取等级加评语制,批语要体现鼓励性原则,富有激励作用和指导好处,每次都加批改日期。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每个月学习固定的业务学习材料并撰写读后反思,力争做到实效性,让业务学习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努力丰富自己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课水平和课堂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六

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学生,尊重老师,孝顺父母,乐于助人,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学习意识差,学习习惯形成差。本学期,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帮助孩子们树立集体观念,学会做小主人,热爱班级。

2.培养儿童的初步集体意识、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3.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做一个感恩的孩子。

4.做力所能及的事,用自己的行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5.引导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6.让孩子爱祖国,爱家乡,了解家乡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

(一)教学内容。

共安排了四个单元:四个主题来自不同的生活领域,为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发挥了指导作用。这些主题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学生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加深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理解,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好孩子。

3.培养学生做一个,爱学习、爱家人、爱祖国、乐于奉献的人。

1.了解和正确地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全体同学。

2.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七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3)班有学生34人,本班学生中优秀生有9人,中下生约7人左右,中等生占大部分。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但本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型新颖的问题,不懂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公顷与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

4、数学思想方法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复习目的、意义:

三、复习目的、意义:

1、复习总目的: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本册教材总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一些有关面积单位的简单计算。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复习重难点。

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角的度量和平行、垂直的认识。

3、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五、课时安排:

多位数的认识3课时。

乘法和除法3课时。

空间与图形2课时。

统计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六、复习措施:

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选择性做综合【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八

本次四年级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内容,考察很全面。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品德素养的同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班级体生活、班级竞争及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了解情况。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题中的难、中、易比例较为合理。试卷共有五种题型:填空题、选一选、辨一辨、连一连、问答题。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这一学科特点。具体体现在:做家务有哪些好处以及如何保证班规的执行。

4.体现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的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能力,并将良好的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活能力。

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分散在以下几个题目:

1.第一大题填空的第3小题,“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负责。”第一空很多人都写不到或写错,第5小题“地球变暖与大量排放的有关,还与人类对树木的有关。”第一空格学生记忆出错,所以失分严重。

其它几题考察了学生对网络的正确应用、班级班规的制定以及广告的招数和垃圾处理办法,除少数学生审题不细心出错,其他学生完成都比较好。

3第三大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为讲究个人卫生,在外吃饭最好用一次性碗筷。”这是考察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考察的内容,判断为正确,故失分严重。其它题或多或少也有失分。

4.第四大题连一连,这题考察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这是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生对于垃圾大概有哪几类还是比较清楚,但是对于什么垃圾归属哪一类却不能够准确地分类,一次,有些连线不够准确,特别是对其他垃圾的区分不够准确,所以导致得分不全。

5.第五大题问答题,共两小题。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小技巧的了解,以及常见的污染现象知道多少,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环保生活。题目比较灵活,但也是课本上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或多或少都能答一些,但仍有不少学生答题不完整或不答而失分。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低碳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偏远的农村小学和街办小学的学生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能力令人担忧。总体而言,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尤其应加强对家乡襄州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团结集体、勇于承担的能力和意识,并习得了一些获取正确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的集体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也得到提高,懂得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责任意识。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题篇十九

具体情况如下:

本份试卷考查的是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内容,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四道时政题,十六道课本内容题目)、非选择题(四道材料分析题,每道题包括两道小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为100分,本试卷难度整体适中,既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统一,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本试卷的亮点就是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较大,体现了能力立意,体现了中考的方向和趋势,但又做到了活而有度,活而不难,是一份有考点有"出彩"点的值得鉴赏的试卷。例如每道试题的最后一问,都侧重于学生的践行,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了行动上,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一)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1.教材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掌握。本张试卷还是比较侧重于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知识没有做到准确记忆和熟练运用。单选的第5、8、9题、都属于对教材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查,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记忆而出现了严重的失分现象。

2.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对题干的设问理解不清楚而导致的丢分。例如:第21题中的材料和问题,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主题和中心是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出了文明有礼,尊重他人,交通安全,珍爱生命等方面。但是,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只能从一个方面去写,有的学生是仅仅看到了社会规则这一主题,只写了社会规则;有的学生是只看到了文明有礼这一主题,只写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是只看到了尊重这一主题,只写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这显然是因为没有理解材料的主题和中心而导致的失误和失分。

3.学生课外知识掌握不好。23题的第二问,题目是这样的:请仿照以下示例,介绍两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楷模人物及其事迹概要(与示例和本试卷材料重复者不得分)示例:感动中国人物----王锋。三人火海救人,忠义感乾坤。这道题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对于感动中国人物,或者说是先进人物的了解情况。但是好多学生没有看到题目内容,就看到示例中的感动中国人物这几个字,他们又不知道感动中国人物都有谁,所以开始在瞎写,比如有的学生竟然写了感动中国人物---毛泽东,邓小平,也是很让人哭笑不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认真审题,并且对课外知识掌握的很不好。

4.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分析能力较弱而导致的失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失分的重灾区,得分率很低。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混乱,答题缺乏规范性,不能够正确分析试题的正误并做出正确的分析说明。

5.学生答案缺乏规范性而失分。

(1)学生答题的思路格式不够规范,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上。

(2)学生答案语言不规范,使用非学科的语言进行答题、如果仅仅看某问的答案,看不出这是思想品德试题,没有体现学科语言和学科素养。

(3)书写不规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体潦草,需仔细辨认;字体过大或过小,这在将来的中考电子阅卷中都会受到影响,应从现在开始规范。

(二)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体系,应对思想品德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考试的要求。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思想品德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1)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辨析题怎么做,观察与思考题怎么做,活动探索题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2)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