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撰写总结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使内容条理清晰。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总结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一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
仙塘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也许有人产生疑问,这么小的窗口采光不太吝啬了吗?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围龙屋如此设计,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客家南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的住宅.
这座民居最让人费解的是有那么多天井,那么多厅.尽管这是一个深宅大院,但经几个天井透进来的光照射,各个角落也明亮许多.厅分上、中、下厅.据说上厅是为老人百年归寿时的停放地;中厅为拜祖、议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厅之间都用两扇屏风隔开,一般在举行婚礼时,打开下厅屏风,百岁老人归寿时打开两厅屏风.各们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央电视台迎接香港回归所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
的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二
大家好!我是这里的导游小何。欢迎大家来到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来,咱们边走边看吧。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也是各具“特色”。
先说说咱们面前的'客家民居吧!为什么说它与众不同呢?他们所在地是边远的山区,为了不受外界的干扰,便营造了营垒住宅。这些住宅在建造的时候呢,先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再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起墙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楼。这些土楼多为三层至六层楼,一百至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这些土楼大部分都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都是经受过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因为客家人崇尚圆形,认为缘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所以土楼都是围成的圆形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具有象征意义。
每户客家人的门前都刻着这样的正楷比联:“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想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致,每户人家平等的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屋各房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做卧室。两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怎样?听了我的讲解,是不是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三
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旅行的导游,我们今天将参观客家民居。
在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客家民居。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都居住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得是避免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这种房屋。大家谁我手指的方向看一下,这些营垒似的住宅就是客家民居。好,咱们下车吧!
这种房屋用糯米饭和鸡蛋清作粘合剂,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制造而成的。这样夯筑的墙厚1米,高达15米,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建房屋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像橘瓣一样排列。大家来用手敲一敲这房屋,是不是非常坚硬?没错。普通房屋寿命一般在七十、八十年左右,这些客家民居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呢!经受过非常大的打击却还是安然无恙。
客家民居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每户人家分到低层至高层各一间房,房屋用途惊人的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做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今天咱们就参观到这里吧,明天再见!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叫***,你们可以叫我**。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我们现在乘坐的旅行车是去河源观赏赣南客家民居,今天的“客家民包含和谅解。好的,到了赣南客家民居,希望大家下车时,不要拥挤,让老人和小朋友先下。让我来介绍一下客家围屋。客家围屋也叫围龙屋。它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与众多圆形围龙屋不同的是,河源这里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63岁了。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再来。再见!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五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六
大家好,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位于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我们先来看围龙屋,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你们知道围龙屋为什么是圆的吗?因为客家人大多住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拥挤,所以建造了围龙屋。
围龙屋之所以那么坚固,建造围龙屋的材料也很奇怪。他们在土中掺入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颤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真是令人惊奇!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他们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楼里的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很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是贮仓,三层以上做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井然有序,毫不混乱。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客家民居的独特风景。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
仙塘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也许有人产生疑问,这么小的窗口采光不太吝啬了吗?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土枪、土炮、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八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来到沙坝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围屋又是“客家艺术古堡”。在20xx年初由龙南县委、县政府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闻名海内外的“油画村”——深圳大芬村共同打造的文化交流和大芬原创作品的展销基地。基地旨在以艺术熏陶人,以基地培育人,以文化激励人。把沙坝围打造成“客家艺术古堡”是为了将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与高雅的现代艺术有机融合,并让沿海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和文化艺术在内地得以升华。
沙坝围位于龙南县里仁镇新里村,是栗园围的后裔迁移过来的李氏家族。围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沙坝围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客家酒堡”仅一条小河之隔,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围8公里,距龙南县城7公里。距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出口、京九铁路龙南站,均在7公里以内,交通非常便捷。
沙坝围是龙南众多围屋的缩影,占地面积1296平方米,围高三层,高大坚固,壁厚0。6米。整座围屋仅一道大门出入,大门两侧墙壁特别加厚,围墙四角炮楼对称分布,外墙枪眼均匀密布,围内各层房间对称布局,是龙南众多围屋中唯一设有地下通道的围屋,围屋虽小但仍然有着完善的居住和生活功能以及较强的防御功能,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一,他与其他客家围屋一样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发展史。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参观了“客家艺术古堡”,祝愿大家玩得开心,但愿客家艺术古堡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九
大家好,我叫慕xx,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你们到客家民居去观赏,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客家民居位于偏僻的山区和深山深林中,因为那里树多,起火快,所以他们设有防火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客家民居大多为3至6层,100至200多间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门上贴的对联可都是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他们的房子可都是等分的,一间间房就像尺子量过似得,大小相等,这体现了客家人部分贫富贵贱的良好品德,两三百人住在一起,非常热闹,他们很统一,房子按八卦布局,他们把一楼做厨房,二楼做仓库,三楼才住人。
这就是客家民居的简单的介绍,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起去领略这美丽的风景,也希望大家能被这奇妙美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
查济古村落,距县城60公里。查济村四面环山,周围有四门(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石门),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许河、石河)合一,穿村而过,跨河架有平桥、拱桥、洞桥若干。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100余幢。
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0座祠堂、108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查济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关于它的特色,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苍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可是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整体规划过,因此整个村子的布局略显得有些零散。在我看来这个村子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又像这里已经走过了。但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我们像串门般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对我们以特别的关注,这令我们更感自在些。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一
景区简介:
泾县查济古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是现存中国最大的古村落。这里保存着皖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倚山靠溪,展现着古朴生活气息的同时也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人们可以聆听到溪水流淌出的动人音律,可以看到饱经岁月沧桑的古祠堂、古民居,也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悠闲的乡村生活。查济,查氏子孙繁衍的聚居地,书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找寻灵感的创作地。
景点分布:
查济古村位于泾县西端,村落绵延数十里。古村依河而建,三条溪水穿村而过,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核心保护区面积达48.80公顷,古建筑从元至清,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惜纸炉等,好似一座古建博物馆。宝公祠、洪公祠、二甲祠、爱日堂、翔义堂、怀素堂、承美堂、红楼桥、德公厅屋为其中的代表,三雕精美,地域特色鲜明。
景区资质:
景区特色:
休闲、观光、访古、古村、古建筑。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二
各位团友:
欢迎你们来到客家民居参观游览,我是某某民居的景区导游员,我叫xx。
下面请随我进入具有民俗特色的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
仙塘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也许有人产生疑问,这么小的窗口采光不太吝啬了吗?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围龙屋如此设计,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客家南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的住宅。
这座民居最让人费解的是有那么多天井,那么多厅。尽管这是一个深宅大院,但经几个天井透进来的光照射,各个角落也明亮许多。厅分上、中、下厅。据说上厅是为老人百年归寿时的停放地;中厅为拜祖、议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厅之间都用两扇屏风隔开,一般在举行婚礼时,打开下厅屏风,百岁老人归寿时打开两厅屏风。各们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央电视台迎接香港回归所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
围龙屋不论是圆是方,在建筑上都有其共同特点: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布局规整。里面的厅堂、天井为中心设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同居一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进行了改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家独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围龙屋了,因而遗存的围龙屋尤显珍贵。围龙屋的设计与建筑,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和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的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客家民居,是一个值得你来参观的地方!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xxx,你们可以叫我xxx。我们现在乘坐的旅行车是去观赏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
仙塘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也许有人产生疑问,这么小的窗口采光不太吝啬了吗?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xx、xx、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围龙屋如此设计,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客家南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的住宅。
这座民居最让人费解的是有那么多天井,那么多厅。尽管这是一个深宅大院,但经几个天井透进来的光照射,各个角落也明亮许多。厅分上、中、下厅。据说上厅是为老人百年归寿时的停放地;中厅为拜祖、议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厅之间都用两扇屏风隔开,一般在举行婚礼时,打开下厅屏风,百岁老人归寿时打开两厅屏风。各们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央电视台迎接香港回归所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
围龙屋不论是圆是方,在建筑上都有其共同特点: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布局规整。里面的厅堂、天井为中心设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同居一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进行了改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家独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围龙屋了,因而遗存的围龙屋尤显珍贵。围龙屋的设计与建筑,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和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的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再来。再见!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罗佳舒,你们可以叫我小罗。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我们现在乘坐的旅行车是去河源观赏赣南客家民居,今天的“客家民包含和谅解。
好的,到了赣南客家民居,希望大家下车时,不要拥挤,让老人和小朋友先下。
让我来介绍一下客家围屋。客家围屋也叫围龙屋。它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与众多圆形围龙屋不同的是,河源这里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63岁了。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再来。再见!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五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薛皓轩,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客家民居的独特风景。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仙塘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
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
围龙屋不论是圆是方,在建筑上都有其共同特点: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布局规整。里面的厅堂、天井为中心设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同居一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如今客家人住宅大都进行了改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家独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围龙屋了,因而遗存的围龙屋尤显珍贵。围龙屋的设计与建筑,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和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的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与众多圆形转龙屋不同的是,河源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50岁了.
仙塘这座围龙屋规模大,结构复杂,布局讲究.其中不仅有卧室、澡堂、书房、厨房,而且还有一个四层高的楼阁.来到楼阁,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可以注意到每一层四壁上都开有小方窗.也许有人产生疑问,这么小的窗口采光不太吝啬了吗?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主要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等武器抗击来犯之敌.围龙屋如此设计,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客家南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一致对外,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不得不建造有防御功能城堡式的住宅.
这座民居最让人费解的是有那么多天井,那么多厅.尽管这是一个深宅大院,但经几个天井透进来的光照射,各个角落也明亮许多.厅分上、中、下厅.据说上厅是为老人百年归寿时的停放地;中厅为拜祖、议事的地方.其中,上中下厅之间都用两扇屏风隔开,一般在举行婚礼时,打开下厅屏风,百岁老人归寿时打开两厅屏风.各们朋友你知道?去年中央电视台迎接香港回归所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中前10集许多镜头,就是在这座客家的"大观园"里拍摄的.
的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如今围龙屋已走出封闭的大山,走向辽阔的世界.它成了一种历史遗迹,一种奇特的景观.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民居导游词500字篇十六
查济位于安徽泾县,南连黄山区,北邻青阳县,倚靠风景秀丽的太平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
查济村始建于唐武德八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山为佛教名山九华山脉,惟东较为平坦、开阔。现查济为查姓正村,查姓村落绵延数十里。有岑溪、许溪、石溪穿村而过。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是一派天然淳朴之田园景色。旧有诗云:“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查济古村现存古建筑从元至清,且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惜纸炉等等,如同古建博物馆。
二、去该景区的理由(至少3点)。
1.查济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武德八年,距今一千四百年,现存古建筑从元至清,且保存较为完整、门类众多,如同古建博物馆。
2.查济古村商业开发较少,村中居民仍保留着原有的生活状态,您在这里处处能感受到原始的生活气息。
3.查济村地处徽文化与江南文化过渡带上,属亚徽文化范畴,在饮食、生活、建筑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徽州古村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
4.查济古村落与山水融合更为紧密,村落是依山傍水,民居是因形就势,一眼望去是镶嵌在即景即境中。
三、推荐景点(推荐的每个景点需要一张图片,图片不能太小)。
(1)德公厅屋:建于明代,前有牌楼,为三层四柱状,既是厅屋的大门又是独立的牌坊,门楼砖雕“鲤鱼跳龙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厅两个主柱采用了罕见的楠木料,至今质地良好,柱下是覆盆柱础。
(2)二甲祠:又名光裕堂,建于清初,位于瑞凝午道旁,是查济村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门楼采用五凤重檐式,精雕空城计等戏文图案,门墙下有白石雕花墙裙,两侧各有一方上马石。进入厅堂大门两侧设有抱鼓石,上有两根阀阅。三进檐柱上的斜撑系圆雕和合二仙、松鹤延年,喜鹊登梅,堪称三雕的精品。在厅堂与后堂之间设屏封隔开,后堂高出五个台阶,用于存放祖宗牌位,建筑形制上表明了祖宗与子孙在等级上的差别。整体建筑内部见木不见砖,内墙镶板,上保留有当年宗族收支帐目,反映了宗族管理的民主性。
(2)二甲祠:又名光裕堂,建于清初,位于瑞凝午道旁,是查济村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门楼采用五凤重檐式,精雕空城计等戏文图案,门墙下有白石雕花墙裙,两侧各有一方上马石。进入厅堂大门两侧设有抱鼓石,上有两根阀阅。三进檐柱上的斜撑系圆雕和合二仙、松鹤延年,喜鹊登梅,堪称三雕的精品。在厅堂与后堂之间设屏封隔开,后堂高出五个台阶,用于存放祖宗牌位,建筑形制上表明了祖宗与子孙在等级上的差别。整体建筑内部见木不见砖,内墙镶板,上保留有当年宗族收支帐目,反映了宗族管理的民主性。
(4)宝公祠:又名敦素堂,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建筑。正立面凹形大门,两侧花砖贴面。大厅每根柱下的石柱础雕刻特别精美,且直径接近1米,为皖南古民居罕见的大柱础。穿过大厅屏封是对称的左右水池,池中间有石板修筑的精致石拱桥,临水和桥两侧设有栏杆。三进寝楼设有美人靠,寝楼两厢设有阁楼,阁楼飞檐翘角。整体建筑构思完整精巧,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6)翔义堂:建于明代。一进二层,平面为横向五间。进大门为一横长形天井被二隔墙分为三部分,提高了厢房的私密性,这种手法罕见于徽州地区,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住宅楼沿做鹅颈椅(靠背栏杆),重台勾阑形式,其中下勾阑作如意纹底足,上勾阑云栱间花板镂空雕卷草纹,云栱下华板雕剔地起突如意纹图案。勾阑的横向用倒狮、如意等分隔,形象生动,雕工精湛,十分珍贵。
(7)如松、青山二塔:如松塔位于査济东部的如松山顶,青山塔建在査济西部的青山之巅。两塔遥遥相对,洋洋上观,系为弘扬査济文风,由査氏家族集资筹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造型基本一致,均为密檐式砖塔,高五层,约25米,六角中宫,底层各有一砖券拱门。
(8)古桥:査济沿河上下,5华里范围,建有古石桥20余座,桥跨三溪,或平或拱,或长或短,沟通两岸来往。桥边建有义仓、祠庙等公用建筑。两侧桥墩均以麻石砌成。稍长平桥中部设尖角状分水桥墩,以利分流洪水,是村落多与山水地形有机融合的典范。
(9)皖南查济艺术博物馆:位于查济景区四甲入口处,它是长江中下游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与人文结合、自然与传统并存的民间文化馆藏。博物馆占地5.5亩,展厅面积20xx余平方米,共有各时期藏品1000余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秦皇岛导游词800字(汇总13篇)
- 丽江古城导游词4000字(通用19篇)
- 2023年南靖土楼导游词结尾(精选9篇)
- 最新都江堰导游词结尾(优秀18篇)
- 2023年蓬莱阁导游词500字(模板19篇)
- 2023年南山导游词列文(大全17篇)
- 2023年海河导游词1200字(模板11篇)
- 自然景观导游词50字(实用10篇)
- 精彩导游词开场白(精选9篇)
- 最新周庄导游词(汇总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最新名人故
居 导 游 词(通用8篇)23下载数 773阅读数 -
李清照故
居 导 游 词(模板17篇)11下载数 366阅读数 -
民 族民 俗导 游 词(优秀8篇)23下载数 632阅读数 -
2023年湖南贺龙故
居 导 游 词汇总(实用19篇)47下载数 510阅读数 -
2023年湖南贺龙故
居 导 游 词(精选11篇)17下载数 502阅读数 -
最新绍兴鲁迅故
居 导 游 词800字(优秀19篇)23下载数 912阅读数 -
2023年
民 居 导 游 词500字(实用16篇)25下载数 372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