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08:19 页码:12
2023年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实用11篇)
2023-11-12 14:08:19    小编:zdfb

一份好的教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还能提供给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指导。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教案中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证明了教案的有效性和价值。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一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二

1.知道两栖动物的特点,并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

2.依据动物的.居住地、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二、活动准备。

1.天空、草地、小河背景图、动物图片、贴纸等。

2.乌龟、青蛙等两栖动物生活习性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名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幼儿看动物名片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二、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

1.刚才小朋友都说到了,有的小动物会游泳,有的小动物会飞,有的小动物会走、会跑。

2.介绍背景图:小动物的家(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图上有什么?

(2)教师介绍:这是小动物们生活的地方,你知道小动物都生活在哪里吗?请将小动物们送回自己的家。

3.幼儿分类、操作。

4.认识乌龟和青蛙。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呢?幼儿讨论并说理由。

观看有关视屏,区分乌龟、青蛙等两栖动物,并了解两栖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教师总结:

每个小动物也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小动物生活的地方就是它的家,有的小动物不是,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三

1、知道冰的特性,并通过操作活动,了解冰和水之间的不同点和关系。

2、引导幼儿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大胆的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水变化的兴趣。

1、课件-观察冰块。

2、每人1小块冰,半碗水。

3、几盆热水,抹布。

一、观察冰块,感知冰的特性。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冰森林的小动物们来这里做客,它们都住在一个特别的小房子里。

请你来看一看,猜猜这个特别的小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它是什么样的?

你还可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它像什么?

2、启发幼儿说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没有颜色、透明的等等。

二、发现冰和水的关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1、教师:我们的手上有什么呀?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哪里不一样呢?

比的时候请你注意:不要把碗里的水洒到外面,如果手弄湿了,你可以在抹布上把手擦干。

3、师生共同小结:冰比水冷,冰是硬的,不会流,能抓起来,水是液体,不能抓起来。

三、感知冰的变化。

要想一个既方便、安全,又不会伤害到小动物的办法。

(引导幼儿说出把冰放进热水中。)。

2、教师: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旁边已经准备好了几盆热水,

请你自己选一盆,如果一盆水的周围已经有很多人了,你还要不要挤进去?

小朋友把冰块放进水里的时候,请你拿好绳子,手不要碰到热水,会烫手的。

3、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看看冰变成什么样子了?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了!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四

1、在情境下操作,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

2、能够借助工具解决简单的问题。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1、辅助工具,如杯子,盆子,木制小。

2、事先将一些小礼物,如:雪花片,小粘纸等,冰冻在冰块中。

一、小企鹅给我们送礼物。

1、引入:(出示企鹅卡片):今天有以为南极的动物朋友要来给我们送。

礼物,南极是非常冰冷的地方。你们想知道企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吗?

2、老师神秘地打开罐子。

师:哟!冰冰的。原来企鹅给我们带来夹心冰块送给我们。

3、教师提取几块冰块,请幼儿摸一摸,体验凉凉的感觉。

师:你们想不想摸摸这冰块是什么感觉?(让每位幼儿摸摸体验一下。

冰的感觉,硬硬的。)。

4、你们在看看这冰块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冰块里有东西)。

师:我们没有把冰块打开,那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里面的礼物,为什么。

呢?(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教师小结:冰摸起来是冰冰的,硬硬的,看起来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冰块里面的东西。

二、拿出冰块里的礼物来看看。

1、引导想出打开冰块办法。

师:怎样才能打开冰块?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想到的办法。(如暴晒,放在水里泡,敲打等办法)。老师适当的用小朋友想出来的办法演示打开冰块的方法。

2、分发礼物。

师;企鹅给我们班每一位小朋友都准备了礼物。你们想要收到礼物吗?

师;打开罐子,取出冰块,将冰一块一块地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接到礼物要说:“谢谢”!

3、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来打开冰块取出冰块里的礼物。

师:请小朋友赶快用你们自己想到办法来打开冰块,看看你们收到的都是些什么礼物。

师:帮助,支持一些幼儿运用辅助工具将冰块中的礼物取出。

4、这么多的小礼物呀!你们是怎样取出来的。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打开冰块的方法。

师:敲打的方法,原来冰很硬硬,但是又很脆落,敲打一下就会碎掉。

师;晒的方法;原来冰冰很冷,但是也很容易融化。随着温度的增高,冰就会慢慢的融化。

5、小朋友们好好玩玩你们的礼物吧!你们喜欢这些礼物吗?我们一起来对企鹅说声:“谢谢”吧!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夹心冰块里有孩子们喜爱的小玩具,另一方面,对于冰块孩子们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对此活动极具兴趣,便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师对幼儿的适当示弱,又使幼儿充满自信,乐于挑战,积极动脑思考如何将玩具从冰块中取出,调动了幼儿动手的积极性。最后利用热水,勺子,吹风机等方法将冰块成功取出,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此次教育活动中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如在幼儿动手的这方面,如果能准备更多的夹心冰块和勺子,热水,吸管等工具,将幼儿分组,同时进行,多种方法观察,必定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幼儿对借助融化冰块取出工具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可通过校讯通发动家庭教育资源,请幼儿与家长回家后共同尝试,相信必定能够使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五

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和感受,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每个幼儿带一辆汽车回园。

一、自由谈话:我的车子。

每个幼儿拿出自己的车子,用普通话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车是怎。

么样的?什么颜色?结构?怎么玩?

二、同伴间互相交换汽车继续自由谈话。

与任何一同伴自由交换汽车,继续围绕话题进行谈话,说一说。

别人的汽车是怎么样的?和自己的汽车有什么不同?

三、个别发言:我的汽车。

幼儿自愿出来介绍自己的汽车。

四、玩车。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很活跃,愿意开口叙述自己的汽车,是什么车?怎么样玩?是谁给他买的等等;也愿意与人交换汽车,能对比一下,看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哪里不同?除了这些车,小朋友们还列举了好些他们认识的车。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六

1、初步感知冰的特性以及盐能冻结冰块的现象。

2、喜欢探索,尝试简单的冰块造型。

1、冰块若干。

2、儿童手套、托盘、抹布、双面胶、透明胶、固体胶、丝带、剪刀、幼儿学号。

3、大记录表。

(1)出示冰,讨论冰的特性: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的?

(2)欣赏冰块造型:猜猜老师做的是什么?我是怎样做出来的?

(3)幼儿操作:你们想用冰块做什么?请你上来试一试,你成功了吗?

(4)讨论:为什么都没有成功?那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帮冰块粘在一起?

(1)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

(2)讨论:你们成功了吗?你们觉得哪一种材料能使冰块冻结在一起?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使冰块冻结在一起的方法,那就是盐能使冰块冻结在一起。

(1)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冰块造型。

(2)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冰块造型。

1、幼儿回家可以寻找不同形状的容器,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冰块,感知冰块的造型是由容器的形状决定的。

2、幼儿可以带各种形状的冰块,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进行冰块造型。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七

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件、积木、小茶壶、勋章、小五星。

二、活动展开。小鸭侦探已经忙了好几天了,也找到了4把与丢失的茶壶差不多的茶壶,这是他拍回来的照片,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小鸭侦探把丢失的茶壶找出来吧。

(一)方法呈现。

1、学生4人小组交流,取出准备好的小茶壶,每个人在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然后交换位置说说看。找出那把失窃的茶壶。

2、学生观察、讨论结果,并说说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观察中发现的内容,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小鸭侦探:谢谢大家帮我找回了丢失的茶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我一样做个名侦探?做一个好侦探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下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我就给他带上一颗智慧星。

(二)体验方法。

1、第一排的物体与第二排的哪个图形有联系?说说有什么联系?

2、摆摆、说说,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3、想想、画画。(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从前面看是什么图形)。

三、拓展活动:

小鸭侦探: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啊!我现在就带你去破案,你们愿意吗?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在破案后我要授予他小鸭勋章。

2、终于走进小偷藏脏物的房子了,可是小偷将茶壶装在箱子里,房子里又有许多箱子,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我在藏有名贵茶壶的箱子上面、前面、左面拍到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根据这些照片找到大象博士的茶壶吧。

四、全课总结。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八

1、参与游戏情景,尝试根据不同的特征区别各种车辆,初步了解不同的车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2、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

3、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汽车城》活动课件一个。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开汽车”,创设“红绿灯”的游戏情境。

二、游戏汽车城,了解车辆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1、汽车城里有些什么车?

(1)猜一猜,这是一辆什么车?

(2)卡车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呢?

(3)情景: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我们该怎么运回幼儿园呢?

小结:原来卡车可以帮助我们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真方便。

(1)听一听,这是什么车在唱歌?你怎么知道这是救护车?

(2)救护车为什么要唱歌?

小结:救护车一路开一路唱歌,告诉大家车上有病人,大家帮忙让一让。

(1)消防车上有什么?

(2)情景:着火了我们一起来灭火:模仿爬云梯、用水管灭火。

小结:当我们发生危险的时候,消防车就能来帮助我们解决危险,消防员叔叔的本领可大了。

5、找一找,我们的汽车城里还有些什么车?

三、结束:来做小司机。开着我们的小汽车回家喽!

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顺利完成了活动目标。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九

(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

a、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

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

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十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流的时间基本相等,古人就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意识到推断与预测要根据已有的经验与认识。

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推断与预测。

课件(水钟图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量杯二个、适量的水、滴管、手表或者时钟课件。

1、课件播放一段大自然中各种流水的现象录像。提问: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2、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古人,用水来测量时间(板书)。

1、简介器材,明确实验要求。

每组铁架台上都有一个漏杯,底部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孔。量杯中有125毫升水,100毫升备用水,一支滴管,一个量筒。(用多于100毫升的水,是为了避免水的表面张力而带来的水流不完的现象)。

2、师生讨论实验操作要求:先用手指按住小孔,把125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教师统一喊口令开始计时,等量筒里的水积聚100毫升水时,记下时间。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数据,反思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装置积聚10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同时在交流中反思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合作情况。

1、组织学生推测:同样是125毫升的水,当量筒积聚10毫升水时,要用多少时间呢?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2、小组讨论推测,并将估计的.时间在黑板上表格中填好后交流: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么估计?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3、实验验证,记录实验后的数据。

4、观察分析数据。

1、用同样方法积聚50毫升水时,又需要多少时间呢?这次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前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

2、学生推测后交流。(期望学生明白,水的流速刚开始很快,后来就会慢下来,那积聚50毫升水的时间就会多于5倍的10毫升时间,但又会少于二分之一的100毫升时间。)。

3、实验验证,测得数据后上台把数据写在黑板上。

4、观察,分析实验数据。

5、小结:原来水位的高低确实造成了这种先快后慢的现象,像我们今天这样的装置能用来测量时间吗?要想使水流的速度保持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使水面保持同样的高度。)。

1、出示古代的水钟图,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学生观察,说自己的想法。

3、演示介绍教师做的水钟。

4、课后,大家搜集一些可以做水钟的材料,下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做一个水钟,到时你们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流动是具有等时性的。古人发现了这点,所以能用水来测量时间。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水钟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孔的大小有关。在逐步改进的过程中,设计制作了水钟。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古人的这一发现过程,再次让学生经历。在经历过程中重视展现学生的思维,把“能进行合理的推测”作为重点。学生在推测积聚10毫升水时大部分能根据100毫升的结果进行推测;但是在推测积聚50毫升水时基本上能想到100毫升的一半时间,极少学生想到联系10毫升的数据,不过,稍作提醒,学生思维马上跟上来了。我自己利用各种饮料瓶做的水钟深深吸引了孩子,下课了还不停地看呀,问呀,激发了他们制作的兴趣。我觉得科学课要想吸引孩子,材料真的很重要。

幼儿园观察教案大班篇十一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幼儿对沙石都特别的感兴趣,一堆沙石足以让幼儿兴奋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为研究对象,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进行一次幼儿科学观察与测量的活动,通过对沙石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激发幼儿对周围熟悉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在一种幼儿自由,主动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的科学认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该活动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幼儿感知觉,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为今后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幼儿搜集相关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有刻度的杯子,分别装着石头和沙子);

2、幼儿已有的关于事物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经验;

3、教师课前所拍摄的沙石的照片,网上搜集的图片及教学课件(ppt);

4、教室里事先准备好一些沙石和若干个沙漏斗。

(一)认识沙石,交流经验。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有趣的新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小黄沙和小石头。它们还真是本领大,为我们做了不少事情。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们觉得它们都能干什么呢?”

让小朋友自由大胆发言,调动起每位儿童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并且用开发性提问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欣赏图片,再度认知沙石的用途,表达感受。

然后老师引导小朋友看屏幕上的图片和照片,“小朋友们刚才的回答都很棒,可是老师也看到了好多沙石兄弟的贡献,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屏幕上的这些图片,然后再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什么?”

老师跟据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沙石的各种不同的用途,最后老师再稍作总结。

(三)互动交流并动手操作分离沙石混合物。

“接下来,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了。小朋友仔细听,有一天啊,一堆小黄沙和一堆小石头在一起玩耍,玩着玩着不知怎么的,就突然抱在了一块,分也分不开,想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可以最快的将他们分开呢?”

老师向小朋友呈现一盆沙石混合物,旁边放着若干个沙漏斗。先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的去分离沙和石,然后老师再引导小朋友观察沙漏斗,“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呀,可神气了,它的名字叫沙漏斗,别的本事没有,可是专有一个本领,就是可以快速的把小黄沙和小石头分离出来。老师先示范下,小朋友仔细看好了噢。”

老师示范过后再让小朋友们分组,然后各自示尝试下这个方法。

(四)测量沙石的体积。

“好棒,小朋友今天又学到了一件本事——分离沙石,下面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黄沙和小石头的体积呢?”

老师取出一个有刻度的透明杯子,先往杯里注入a毫升的水,记录在纸上,然后往杯里加入小黄沙,水面上升至b毫升刻度,那么老师告诉小朋友,刚才加的黄沙的体积就是(b—a)毫升。

“老师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测量下小石头的体积,然后把你们的答案写下来,告诉老师。”

老师知道幼儿完成操作,然后引发小朋友思考“还有那些不规则的东西,可以用这个办法测量呢?”然后请小朋友各自尝试,并记录下自己所测量物品的体积测量结果。(如:橡皮,小刀——————)。

注意点:

(1)加入物品后水不能溢出杯子外面;

(2)所加物品必须沉入水中或悬浮。

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其中两个分别放了半杯石头,半杯沙子,若把沙子和石头放在同一杯子里,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个好办法,使沙子和石头放进去同一杯子更省空间。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