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2 06:02:23 页码:11
2023年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4篇)
2023-02-22 06:02:23    小编:zd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如何以上率下,开创机关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局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牢固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厉行法治的基石,只有信仰法治、崇尚法治,才能形成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法治信仰与政治信仰是一致的,与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也是一致的。习主席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深刻阐述的党的规矩的4个方面,本身就包含着党纪、国法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树立法治信仰,首先,心中要有法。通过学习法规、掌握法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法规的神圣、权威,我们只有依法办事的义务,没有高于法规之上的权力,自觉把法规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确立起法律至上的现代理念、于法有据的规则意识、奉公守法的良好习惯。其次,心中要畏法。认识到法规是严肃的、刚性的,无论是谁都必须严格遵守,守法一生平安,违法必受惩罚。我们要自觉把法律法规作为高悬的利剑,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坚决消除特权思想,不做特殊党员,不当特殊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再次,心中要尚法。认识到法规是科学的、管用的,尊重法规就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依法办事效率就高、矛盾就少,自觉把遵纪守法当作一种习惯来养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坚守,做到笃信而深厚、虔诚而执着。

二是要注重培育法治思维。培育法治思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各级机关尤其要作表率、当样板。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学习国家宪法法律、党章党纪党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持续打牢法治思维的认知基础,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一是于法有据。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指示精神,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不仅要考虑要不要干,更要考量能不能干,把合法性作为优先选项,经常与政策法规对表纠错,有明文规定的按规定办,规定不明的加强请示报告,有悖于政策法规的坚决不办。特别是要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善于用法治思维把法理、事理、情理统一起来。二是行事有序。从法律层面讲,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前提,实体正义是程序正义追求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程序的重要性在于它维护机会公平、中立公正的内在价值。只有运用法治思维把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结合好,才能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我们机关平时办文办事,程序问题非常重要,有的事结果对了但程序不对,也是不行的。三是依法用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法律法规授予的,只有在法治轨道上阳光运行,才能正确履行职责,防止公权私用。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务低、权不大,没有条件以权谋私,也不可能出什么大的问题。实际上“小官巨贪”的现象不是没有,2012年2月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伙同他人,侵吞9400万元基本建设专户资金,数额之大、令人震惊。无论权力大小,在权力诱惑面前,任何人都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我们履职用权,关键要把“权从哪里来、应该怎么用”这个核心问题想清楚、弄明白,谨守权力边界,拉好“权力清单”,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审慎用权。

三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从工作实践看,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依法决策。近年来,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经费投入多、质量标准高,依法决策尤其重要。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一定要按照议事先学法的要求,坚持原则、把握依据、严格程序,坚决防止靠经验决策、不按程序决策和违规决策等不良倾向。二是要依法指导。机关依法指导,基层才能正常运转,否则,就会造成基层疲于应付,处于无序状态。要自觉依据法规制度规范会议、下发文电、部署工作,按级实施抓建,规范检查督导,不能侵权越位、制造忙乱,不能脱离实际、层层加码,防止超出实际承受能力和随意性,让基层无所适从。三是要依法落实。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依法落实作为重要职责和基本领导方式,不管抓什么工作,都要以法规制度为准绳,切保持单位工作、生活的正规秩序,真正使各项工作纳入依法落实的轨道。

四是要切实强化法治监督。机关厉行法治,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督问责,警示鞭策各级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一是要坚持严字当头。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执法执纪,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一把尺子量长短,对上对下都要严,严肃查纠违纪违法的人和事,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其他人从中受到警示,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法治环境。二是要突出监督重点。从以往的教训看,管人管钱管物等部门、行业和单位,往往是违法违规问题的多发地,我们要把这些作为重点,高度关注、紧盯不放,加强检查监督,精准发力见效,及时纠偏正向,严防问题发生。三是要构建严密体系。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常拉袖、勤提醒,使大家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各级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检查监督的常态化、制度化,形成监督的合力和权威。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大力推行事务办事公开,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开启全天候“探照灯”,防止出现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事,切实形成崇尚法治、厉行法治的新常态。< <  

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严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

民法典的编纂,实现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编纂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要义,那就是,法治从根本上讲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从价值立场上看是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从领导力基础上说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现实运动等;汲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法治智慧,包括“法不阿贵”的执法理念,“宽平”“简约”的立法思想,“法治”优于“人治”的法治观念等;吸纳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如法律权威最高、一切国家机构都要受到宪法法律的约束、公民一律平等遵从宪法法律等法治主义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兼收并蓄又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

习近平的法治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沃土,在推进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大厦。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都以法治为依据,以法治为保障,以法治为依据。“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坚持法律责任,法律不得授权;“所有重大改革都应该有法律依据”,确保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未来更长的时间里,科学把握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新的发展模式的建设。法治始终是稳定器和压舱石。在法治的护送下,中国社会即将铺平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更需要时代实践需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律领域的诉求,让法治更好的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在实践中更需要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尊法,尊重法律权威。生活中法律知识无处不在,法的权威神圣不可逾越,自觉尊法才能更好地学法守法用法,在生活中学会尊重法律,把法至于原则上、纪律上、底线上,树立法律权威。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践踏法律尊严,做出违背法律原则、超越法律范围的行为,从而破坏社会风尚和扰乱社会秩序,所以依法治国必须培养全民的尊法意识,推动法的权威。

学法,学习法律知识。先学法,才能懂法守法用法。随着国家法治越来越健全,法律知识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也丰富,学法才能与时俱进,学习法的内容、运行等,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全民学法,通过微博、短视频、法律报刊、学习教育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学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守法,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生活中、工作上守法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破坏法将打破工作生活节奏,随即而来就是法的惩罚。

用法,用法律保护自身。在尊法学法守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当今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尤其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可能遭受一些人身、隐私、信息上的侵犯,这事要学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拿起法律武器与之对抗。理性用法,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国家全面依法治国。

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的模范,在守法用法上率先垂范,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依法执政本领,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对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作出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关键少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这次制定出台的意见,对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有的领导干部及国家工作人员对学法用法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方和部门学法用法制度不够健全;有的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甚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国家工作人员整体法治素养有待加强,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长效机制,以制度之力保障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依法履职。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各级组织须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总体布局,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用好法治的“指挥棒”,突出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重点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与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加强法治培训,筑牢学法基础,确保学习工作落实处、见实效。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实绩考核体系与考核标准,把推进法治建设职责,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严格执法等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年度考核与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的模范,在守法用法上率先垂范,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厘清思想认识的误区,清除一切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错识观念,把权力置于宪法法律之下,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法律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依法行使权力,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熟悉和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坚持学以致用,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高依法执政本领,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