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7:47:15 页码:8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精选9篇)
2023-11-12 07:47:15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工作和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和学习的规划与指导。在撰写总结时,我们要充分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里有一些总结写作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一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作文https:///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疲劳的时候,就这样将就一下:

武汉市中心医院28岁的王涛,下班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摘下手套,用手机拍下汗水浸透的双手:

长时间带着护目镜和口罩的面部。

文档为doc格式。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三

钟南山教授一直强调了公众的防护意识。他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在各大媒体上呼吁公众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并陆续发布了一些针对病毒防控的科学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教授的预判先行,提升自己的防护意识。

第三段:领导能力。

钟南山教授在防疫过程中不仅具有卓越的医疗技术,更因为他在组织协调方面表现突出而备受赞誉。他担任一个由千百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外科组组长,成功地解决了病床、医生、物资等一系列问题,并快速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教授的领导力,在团队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段:坚定决心。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预测这场疫情究竟会有多远才能平息,但是钟南山教授从未放弃。他在这场战役中始终坚定决心,不断寻找治愈方案,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坚持不懈地治疗病人。他甚至表示,若遇到更加严重的情况,他也将毫不犹豫地前往一线。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学习教授坚定而勇敢的态度,在逆境中始终不放弃。

第五段:全球合作。

钟南山教授在这场疫情中的表现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贡献,在全球范围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重视国际合作,积极与各国医学专家交流,分享中国的防疫经验,并协助各国抗击疫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教授世界眼光,推崇多种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协调抗疫事务,并竭力推动谅解和友好关系。

结论:。

总而言之,钟南山教授在这场疫情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强调预防措施,展示了科学家的领袖能力,坚决的决断及勇敢态度在逆境中直向前进。我们可以在遭逢类似的挑战时向教授学习,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并努力恢复健康并推进共同社区的生活。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四

故事:基于现实的认知观,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它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更适合口头叙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您好!这本是个美好的春节,但被一个恶魔——“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原有的热闹氛围,让全国人民惶恐不安,开始意识到病毒传染的严重性。手机上,电视上全都在讲疫情防控。我也开始关注新闻,并因此认识了您。

开始,我并不在意,觉得疫情很快就能过去,可事与愿违。根据疫情实时追踪,全国确诊人数不断上增,被可恶的病毒折磨着。而您那忙碌的身影在电视上也频频出现,尽管已疲倦不堪。但为了武汉,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您把一切疲惫抛之脑后,一心投身战场。看到您与病魔抗战到底的决心,我不禁为之感动。

后来查阅了更多您的资料,不禁感慨,原来您是那么的伟大。2003年为抗击非典,做出了伟大贡献,早已功成名就。如今84岁高龄,完全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与世无争。但您毅然冲锋在第一线,全力以赴,不惧危险。

一次采访过程中,说到了武汉,您眼眶红润,哽咽着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听完,我热泪盈眶,真正体会到了您的深情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战役”您做出的努力,赫然可见。但是,您的身影也渐渐变得疲劳,面容变得憔悴。在您眼里,人民的健康远比自己的身体重要。您让我们尽量不去武汉,可您自己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至武汉。利用在去武汉的路上,这一点点的间隙,才闭上疲惫的双眼稍稍休息,看着真令人揪心。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人民的健康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您怎能为人民服务呢?所以,请您保重身体。”

通过电波的传递,我在电视中能经常听到,您带领的团队中所传出的一声声义正言辞的话语:“我没成家,没有负担。”“护士长,我在唐山,明天的机票。”“我在铜梁能随时待命。”“一个一个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是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这一声声平凡朴实却铿锵有力的请战声振奋人心,使我热血沸腾,让我有了立马冲上前线的冲动。遗憾的是,我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奔赴前线与您们一起并肩战斗。但我一定不会给您们添乱,我会听钟爷爷的话,乖乖待在家里,并向家人们宣传勤洗手,勤通风,少聚会,出门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您和您的团队这种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像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一定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中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学习。1984年被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研究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系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道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道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是近10年来推动我国呼吸道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他首次建的简易气道反应测定法和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确认和完善了隐藏哮喘的概念,这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的。通过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的系统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首次证实,即使是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也有60%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并制定了补充其基本能耗的校正公式。到目前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期刊,被引用438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多项奖项。

钟南山院士致力于医学教育。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人。

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想必大家都知道钟南山爷爷吧!

他20岁毕业于名牌大学,40岁到英国去进修,64岁他又回来抗击“非典”病毒。

最近看了您很多在前线的消息,读到了您的爸爸死前对你所说的话:“人死了,总要有些东西留在世上,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我也想,我也要向您学习,做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钟南山爷爷,您辛苦了!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看病“三个一样”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钟南山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成果获得了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奖励。其中,制作的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获198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基因因子研究》获1982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从自己获得的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的奖金中拿出一半(5万元),用来奖励在科研中取得成绩的年轻人。

他保持着对事业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_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五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

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2003年,钟南山再次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六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抗击疫情,人人责无旁贷,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形成战胜疫情的合力。最近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已有多数人被感染,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冲在最前线与疫情展开了持久战,在战争当中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钟南山爷爷也是其中的一员,在疫情爆发前,终南山爷爷告诉我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坐列车前往发源地武汉,正所谓“国家危难,匹夫有责。”中爷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含泪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因为他相信武汉一定能挺过去。这次疫情的扩散得比的非典更加猛烈,在非典时期,钟爷爷主持了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也是非典战场上不倒的红旗。现在,又成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英勇战士。白衣天使们在钟爷爷的带领下,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说到白衣天使们,他们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毫不退缩。在这场战争中,白衣天使们的工作是最沉重的,可他们没有一个说过累,整天穿着隔离服,带着口罩,手套,还有护目镜,护目镜待久了脸上就会出现一道道勒痕。许多医务人员就是在抗击疫情的时候牺牲了,但他们并不后悔,也许更多的是遗憾,因为他们没有亲眼看见疫情这一颗“毒瘤”,中国没有摆脱困境,他们也有家人,可还是毅然前行。他们是天使,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天使,他们舍弃亲情用自己的生命来帮助别人,他们没想到自己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没想到自己什么时候离开人世,他们只知道,如果不挺身而出,中国就摆脱不了疫情。致敬白衣天使们,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逆行者!

志愿者也不例外,为了这次疫情不再扩散,而封锁了村口,在路上设置了卡点,日以继夜地守在那里,对每一辆外来汽车以及外来人口进行检查,他们不怕寒冷,不惧辛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每一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斗,只要我们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我相信这次的疫情一定会被彻底铲除的!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七

也就是说,一个简洁的介绍。它是一种书面表达,当事人在其中全面、简洁地介绍情况。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日常应用风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03年早春,广州。迎春花还未及绽放,一个被称为“非典”的怪病,就如梦魇般扑面而来: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病原体不清楚,疫情无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体。当时,有权威观点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人皆景从,唯有时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简称呼研所)所长的钟南山及其同事表达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除了病原之争,钟南山还经历了治疗方法、疫情研判两次争论。事实证明钟南山在这三个“岔路口”上的选择是正确的。若非如此,也许当年广东乃至全国的抗击“非典”工作会走更多弯路。

2009年,钟南山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引人注目:“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虽然屡获殊荣,但钟南山始终认为,“我不过就是一个大夫”。出身医生世家的钟南山,融入血脉的医者仁心,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钟南山看来,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来,钟南山对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经历过:不分年龄,不分贫富,即便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钟南山都一视同仁。

“非典”患者梁合东深情回忆道,他当初患病时非常狂躁,五六个人都制不住他,但钟南山来后没费太大力气就把他压住了,“钟院士让我屏住呼吸,张开喉咙让他看,我一下子就安静了”。

直至现在,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钟南山仍坚持每周三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出半天门诊。

“我不是通才,面对疑难杂症,也有无解的时候,但我知道应该请谁来会诊,共同为病人解决问题。”钟南山说,他借助网络和国内400多个医疗点建立联系,最多的时候有8000多人共同参与查房。在网络上,他们还和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专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联合查房,交流诊治经验。

父亲曾告诫钟南山,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下,都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对钟南山影响至深。

“真话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对的,但能启发大家思考就很好。当然讲真话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钟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则。从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的身份虽然变了,但直言敢谏的风格一直未变。

2013年两会,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的质疑,呼吁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防治可先在重点区域进行。2014年两会,他和凌峰等院士、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严惩暴力伤医行为,直接推动了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

2020年,他在给出“不要前往武汉”的建议后,以84的高龄毅然前往武汉,调研和指导防控疫情的工作。

母亲给了儿子两次生命。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是鼓浪屿名门廖家的后裔。鼓浪屿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在并不算大的岛屿上,拥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经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从廖宅的巷子中出来,往右大约30米,一幢红白相间别致的西式别墅映入眼帘,这幢二层别墅就是钟南山外公的祖宅。在这里,钟南山的母亲度过了她美好的少年时光,直到嫁给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才跟随丈夫到南京工作。

1936年10月20日,对于儿科医生钟世藩以及他的爱妻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了。

看着孩子可爱的模样,夫妇俩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给孩子取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字——南山。因为南京中央医院刚好坐落于钟山南面。这个意义单纯的名字,日后却印证了这孩子攀越高山、跨越巅峰、不断自我超越的形象。

1937年7月7日,钟南山还未满周岁。这一年的冬天,在南京沦陷前夕,父亲带领一家老小随国民党政府西迁的20余万人离开南京,前往贵阳。行程十分辛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回忆起_多年前的经历,钟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妈妈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听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现在我能活着,要感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最高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乐观积极,心态良好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15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4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八

今年是2020年庚子年,武汉发生疫情,病毒的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速度非常快。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您一边告诉广大群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不怕被传染的危险去疫区和病毒抗争。2003年,中国非典病毒来袭也是您不畏艰辛,主动请缨,通过努力打败了病毒。

我想对您说:钟南山爷爷谢谢您!您辛苦了!愿您平安健康,早日打败病毒。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九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在这场疫情的抗击中,有许多人挺身而出,默默付出,其中就包括钟南山教授,他的经验和体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钟南山南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一、积极主动应对疫情。

钟南山教授是我国非常知名的呼吸系统疾病专家,曾在非典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在新冠疫情出现后,他及时赶到武汉,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他还多次发表讲话,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应对疫情,防范于未然。钟南山教授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专业人士在危机面前的应对态度和勇气。

二、科学防控疫情。

钟南山教授曾经提出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这是处理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措施。这次疫情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和采访,详细介绍了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并向全国人民宣传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预防措施。他的这种科学防控疫情方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三、充分信任和依靠专业人士。

在这次疫情中,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奋战在一线。钟南山教授支持并鼓励这些专业人员,强调“抗疫战士”最需要的是保护和支持。他还在多次采访中表示,应该提高公众对专业人士的信任和尊重,专业人士也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发声并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决策参考。这种充分信任和依靠专业人士的态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人们的信心和彼此的合作。

四、倡导善待野生动物。

钟南山教授在这次疫情时,倡导人们要善待野生动物,尤其是吃野味的习惯要及时改变。他指出,野生动物的肉虽然营养丰富,但随之而来的疾病和传染风险极高,应该树立不吃野味的观念。倡导善待野生动物,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也可以增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可持续未来做出贡献。

五、适时总结经验提高防范能力。

钟南山教授强调,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要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他提出,应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医疗生态建设、加强疫情预警机制等方面的措施,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疫情挑战。这种适时总结经验的态度,可以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参考。

综上所述,钟南山教授的南抗击疫情心得体会,从各个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使我们在面对类似难题时可以从容面对,更好地应对挑战,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