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0:06:45 页码:14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通用10篇)
2023-11-22 00:06:45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对于情感表达,我们可以从个人经验和他人经验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一

清晖园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园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顺德清晖园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 ”四角亭,花 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还有,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转到了惜阴书屋的侧面,我们沿着这个长方形荷花池走去。池边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条游廊,与惜阴书屋相连。登上小姐楼的路径也就隐藏在这条游廊里头。大家可以跟我登楼览胜,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似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沙柳,仿佛稳着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回到荷花池边,这里的一圈建筑分别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侧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以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即景木刻对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两旁种有水松,这两棵水松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据说可能是顺德境内最古老的水松呢。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他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您有所不知,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不能满,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啊,老爷!”园主人想了想脸色开始多云转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在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还算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心生一计:“当然算啊。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里?”工匠道:“您看这左边四十八个小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的四十八个小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园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的不就是想长寿么?所以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所以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顿时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机灵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为配合镂在门框上的翠竹,窗下还做了一幅阴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廷槐之子,嘉庆二十二年进士(1817年)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6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一九五九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薄一波、郭沫若、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下榻此堂时作有《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茏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迈而苍劲的龙眼。细心留意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树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却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据说是当年的龙家主人亲手种下的,至今已有210多年了,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老树每个枝上有十二片叶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会开花结果一次。据品评古树的专家所说,这老树很有灵气,护佑了当年龙氏居住于清晖园中的五代子孙可以繁荣昌盛呢。

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对联,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人。

绕着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清晖园的“读云轩”景区了。大家请回身看看刚才走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存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大家觉得这几个字与正门口的题字在书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辙呢?站在这个小天井里,左边墙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为《白木棉九如图》,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只存百寿图了。因此重修清晖园时特别制作了这幅灰塑,以为纪念。

再看面前这个种上了夹墙竹的椭圆形的漏窗,竹影斑斑中可以看到墙外的池塘、对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对面一副康有为真迹托版的对联,上书“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这副对联正好点出了清晖园景色的自然之趣。小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把读云轩盘绕在绿池之畔。就这一个小天井,各位就可以看出园主造园时巧妙的心思了。

步上台阶,沿走廊可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先看看走廊边凉亭上有一副黎简手迹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字二樵,是顺德陈村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生不羡功名,人称“狂简”。凉亭旁边,还有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奇树“情人伞”。

在前面的游廊尽处,穿过一个石圆门,就可以进入读云轩的主体建筑内部了,这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体现了当时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每逢下雨时节,雨打瓦面,雨声清脆,恍如奏乐。读云轩分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各以廊庑相连。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成为一体,高大宽敞,自然光线充足;如果关起门来,各厅可作单独的会客之用。中厅两边天井,起到通风透气以及采光的作用,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有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绿树、湖光山色。客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例如,后厅有三道木雕饰罩,图案繁丽,是鲜明的晚清风格,中间雕刻的是芭蕉树,芭蕉叶大,大叶谐音“大业”。旁边两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福。寄喻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广大、子孙昌盛的期望。

从客厅出来,大家请跟我从左边的回廊走过来。正所谓“读者品也,石乃云根”,来到读云轩当然是要好好欣赏品味这里的石趣了。读云轩景区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处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壁市的'“灵壁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还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均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

回廊尽处的一间门厅,就是读云轩的入口,且看横批“读云”二字,对联上写着:“过桥分野色,移云动云根”。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都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概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

走出读云轩,景色突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呀!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其它朋友也可以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例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灰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另一面灰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都十分神似,值得细味。

正所谓曲径通幽,现在请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径,从凤来峰下转到另一个精巧的景区——沐英涧去吧。从这个小门出来,让我们沿着这一面扇形花墙,走过那石拱桥去。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现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边这个半月亭呢,这里面可是别有洞天呢。

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我们如果坐在这个水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所以这里就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先看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们再看室外,玲珑榭的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座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那座用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

从沐英涧这边的门口出去,也就是门楼的后面,是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语的蓝色陶瓷制品,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是珍贵的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暗八仙堂”。大家走出屏风,可以看到那一架金漆木雕的屏障以外就是清晖园的北门了。北园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再放大两倍而建。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等一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由到门楼欣赏上面的金漆木雕,其绚丽、繁缛是典型的晚清艺术风格。

现在请大家跟我转过右边,看看这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红蕖书屋”。红蕖书屋位于全园的正北部,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这个书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周镶嵌彩色玻璃,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同的色块组合成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国画工笔,宜于近赏。

红蕖书屋的确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好地方。远的且不说,光是在这清晖园里,就孕育了龙家爷孙三代“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他们也就是生活在清晖园的龙家五代中的前三代主人公: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再说,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曾出过三个文状元,占广东文状元数三分之一。建县前在南宋末年曾出状元张镇孙,是一名抗元英雄,顺德定县后曾先后出过两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他们分别是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此外,顺德还出了文探花李文田,武探花胡经伦,以及“画怪”苏仁山、“诗书画三绝”黎简(号二樵)等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黄士俊是清晖园第一位主人,李文田是龙家第五代主人龙渚惠的岳父。历代主人家的才气使清晖园成为当时名人舞文弄墨的聚会场所,这些人也为清晖园留下了丰富的字画艺术精品。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号相应。水畔以苏州沧浪亭石法,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野芋头、野蕨、水葵、千日红、龟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禅意与野趣共冶一炉。

走下书屋,来到已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可以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故事。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就在“虎溪桥”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过200年历史的古龙眼树。不过它上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年都开花结果。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的两棵古龙眼树呢?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准备带大家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都变绿,故有“绿云”的别称。

转过“绿云”背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存了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苑内遍种花竹,恰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

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

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我希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二

2月8日,我们来到了顺德大良清晖园。

进了园,迎面看见的是一盆艳丽的桃花,桃花后面则是经过长年累月、风雨腐蚀的一棵古树——银杏。随后,我们看见了一个池子,我冒出了个疑问:园里的池子为何这么小?一看门票上的清晖园介绍才明白:清晖园原是顺德第一个状元黄俊士的家园,状元黄俊士在这座屋子里生活了很久以后,把房子卖给了一个人,那个人觉得这座房子太古旧,就把黄俊士的家改建了一点点,才成了现在的清晖园。我们来到了状元黄俊士的家,他家里的屋子都连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这扇门通向哪里,那扇门通向哪里,想去一个地点参观呀,得绕上大半个钟才能找到呢。我们沿途参观了很多房屋,来到了小姐和丫鬟住的楼房。顺着微微倾斜的楼梯小心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走到了二楼。踩着最后一个台阶,阳光透过窗纸照在楼梯口,刚好能把一个人给结结实实的.笼罩住。走上二楼被阳光笼罩住了以后,一种暖流和幸福感从脚跟一直涌上心头。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最后来到了状元堂,状元堂里的家私都是木头的,一些桌子上还镶着一块大大的大理石圆盘,还有一些凳子上刻满了精致的条纹图案:有龙、有凤、有竹、有鱼,甚至还有一些家私上面刻着很多人物,像包青天啊、狄仁杰等值的敬仰、为民平冤、一生清廉的好官,还有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随后,我爬上了一座假山,山上有一个小亭子,山下是个又大又空的大山洞,足够住下一大群人了,我进洞了以后,还以为自己返古(返回人类原始的住处)了呢!要进洞里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踩着一块块的石头,小心脚下,掌握好平衡,确保不掉进湖里才能走到洞中。这个洞的另一个洞口是在从假山上流下来的瀑布中间,透过瀑布看,像是有个人会从对面穿过瀑布跳进来似的。

我们在园里还看见了一个小山洞,洞里有一个小岛,周边都是水,必须要踏着一块块石头才能进的去,岛上安了一架座椅,可供人们歇息。我在小山洞里玩了一会儿,就要动身离开了。

我们不仅去了清晖园,还吃了大良有名的民信老店里的小吃:双皮奶、炸牛奶和玉米饼、木瓜炖冰糖银耳,都很美味。

这次游玩让我很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三

顺着真砚斋的廊道,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有竹韵,有明无处无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的对联。它位于中部景区的西北部,是一个长形庭院。清晖园常运用“园中有园”的设计意念,它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庭院的前半段右实左虚,实的是归寄庐的侧墙,虚的是加衬垫西北景区的一块空阔地和游廊。往前走数步,原本空旷的的左边出现房舍,空间变实了,右边侧出现一堵石山,石山再靠右是连接归寄庐与小蓬瀛的短廊,石孔和廊柱多少露出一些空疏来,又变为虚了,再往里走,左边是笔生花馆的正门,右边小蓬瀛的侧墙,又是一变。这个长不足十丈的庭院,虚实相间相生,布景灵巧多变,正应了“步移景换”、“引人入胜”这些老话,十分耐看。

竹苑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内的使是出自“梦笔生花“的典故(李白儿时,曾梦见自己的笔头开出奇花,后来长大,果然诗才横溢,名闻天下),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在笔生花馆西窗墙上,灰朔着一幅《苏武牧羊》的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苏武是西汉官员,派西域攻打匈奴,被捕七年。画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户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竹苑庭院内那座石山很是一绝,它形状狭长,起伏有致,玲珑紧凑。石山下栽种了龙眼、九里香、修竹、棕竹等,野趣盎然。在这样狭窄的空间,能布置如此规模的假石山,丰富了庭院的观赏内容,却无挤逼局促之感,的确妙不可言。初看之下,庭院只有我们走过的门口,再无出处。但细看就会发现,原来假山有一个洞,洞上镌“斗洞”二字,侧身空穿过去,竟来到另一景区,那就是小逢瀛与雪寄庐等组成的院落。是设计者的奇巧构思,给了我们这种身处庭院无路,其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判快感。

“斗洞”得名,一说是言其狭窄,另一说是因为它的整体造型酷似北斗星座,古人说过“既有狮山,必有斗洞。”这斗洞与花(山耴)亭边的“三狮戏球图”石山,应该是互相响呼应的。设计者构思之严谨,可见一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州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自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的手笔。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厅名“归寄庐”,一方面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迁槐当年不做京官,返回家乡,从而筹建清晖园的事;另一方面似有寄居园林的意思。“寄”字似含暂时之意,不是永久性居此,如果有机会,还是会东山再起的。“归”“寄”二字,表达了一种既留恋家园,又不甘心永远蛰居于此的矛盾心态。后来,这里成为园主人款待宾客,招呼朋友的地方。

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饰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窗户。底层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中的想法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廉洁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了。)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通过右侧的木楼梯,走进二楼,这里设有烟室,恍恍身其中,依稀之间似有枭枭烟味飘逸箅(bi)际。

在出口有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连接,但水不往外泄漏。还有一株高大的有“活化石”之称的老白果树(银杏树),这种树据考证在地球第四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之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异株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近门口的土坡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此建筑物建于1959年。1984年1月19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他老人家一再鼓励当时的县书记欧方源,要发挥顺德的地理环境和商品经济诉优势,尽快地让顺德人民富裕起来。

清晖园,是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京力,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是明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请大家随我入园参观。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的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来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

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_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_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象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_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五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年前修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修建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现在就让我去仔细欣赏清晖园的美。

我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新园大门,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整个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能够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吗?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饰的玻璃屋建筑,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清闲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台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立面之中,内部空间开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面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种类植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在整个清代,龙家都是当时大良有名的书香子弟。清晖园主龙廷槐少而好学,聪颖过人,而且质朴无奢,能诗善文。在38岁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春坊赞善、监察御史。后见奸臣和坤弄权,朝政黑暗恶浊,便决意隐居终老。

龙廷槐之父龙应时也是位博学之士,在龙廷槐两岁时,便考中进士,聘任山西灵石知县。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纪轻轻便才中进士。古语说:积财万千,无过读书。龙家子孙三人都为进士,在当时的顺德,传为美谈。

无来者。每一个分园的地砖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砖,选用这种材质可以啬整个新园的历史感。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清晖园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

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

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

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

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近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

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走出解说大厅)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笔迹。

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

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

步入庭院之中,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呢。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

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均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中国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存下来,目前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每年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

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种风格。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

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周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

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 ”四角亭,花 亭原来叫凤台,后来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

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石山与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

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

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年都开花结果,被人们誉为“枯木逢春”。

还有,一般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走出读云轩,景色突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

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

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呀!

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其它朋友也可以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例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灰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另一面灰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都十分神似,值得细味。

正所谓曲径通幽,现在请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径,从凤来峰下转到另一个精巧的景区——沐英涧去吧。从这个小门出来,让我们沿着这一面扇形花墙,走过那石拱桥去。

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都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同方位望进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到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现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边这个半月亭呢,这里面可是别有洞天呢。

沐英涧景区主要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各种名花异木。我们如果坐在这个水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无论是何时节,都可以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所以这里就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

座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用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那座用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

走下书屋,来到已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可以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故事。一幅是“解语之花”,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

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

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

“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就在“虎溪桥”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

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过200年历史的古龙眼树。不过它上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年都开花结果。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的两棵古龙眼树呢?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准备带大家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都变绿,故有“绿云”的别称。

转过“绿云”背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

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

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

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存了许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

苑内遍种花竹,恰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众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到“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

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这一石景设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少。

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

“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非常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

又因“藏”与“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

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

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

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我希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

相关阅读:

河北导游词

北京导游词

景区导游词

山东导游词

2016导游词作文

导游词自我介绍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七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07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迹了。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园建筑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到嘉庆十年即1805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由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和龙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任作了一番大规模的整修,逐步形成了格局完事的岭南园林风貌。由于上世纪初国内战乱,加上龙家世道末落,庭园又两次荒废了。建国后,1959年3月,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来顺德检查工作时特地视察了清晖园,对这座古代庭园给予了调度主人和重视,指示应将作为文物加以保护、重修,并特地拨专款予以补助。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建筑复合为一,面积达到6600平方米。近来,顺德区委为了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旅游资源,投入了了大师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的修复扩建清晖园,使清晖园的游览面积至220xx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铁精粹,可以讲是集四大名园一身,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xx,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京力,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代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

请大家随我入园参观。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的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来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

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象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华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经过船厅,前面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这百寿图可是第一宝。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上车后在为大家解说。

碧溪草堂曾经是县政府招待所,1962年,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游清晖园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生到凤凰园。蔷薇郁郁红似火,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黄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虽写于六十年代,他当时已兴奋地唱出“为喜乾坤已转旋”。我想如果今天他看到顺德的经济发展,其感受定然会更为深刻。

清晖园简介园导游词篇十

大家好!

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xx,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