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2:39:26 页码:11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2023-11-19 12:39:26    小编:ZTFB

了解新事物,才能更好地总结和归纳。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和条理性的表达。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运动比赛的技巧和策略,以下的资料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税率;本金×利率×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税。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初步了解税收知识,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达成更好的分享。

2.通过计算引入,沟通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掌握百分数应用题在税收上的应用。

3.在与生活结合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考,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税率的意义、税款的`计算。

课堂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税收及纳税方面的资料,备上课使用。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三

《税率和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20xx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进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有关定义。接着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一难度的加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四

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30×0.05=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五

利率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而言远一点,再加上学生没有纳税的经历,而且银行存款的经历也不多,因此相对而言,要更生活化的内容学生们才好掌握。

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进行合理选择,因此时间与利率的'对应很重要,教学中我就把重点放在了这里。

让孩子们认识了什么是利率之后,我进行了模拟存款,由3个学生进行表演,都是存200元,分别存定期1年,定期2年,定期3年,然后让孩子们求利息。在求出来之后,让孩子们观察,怎么样利息会多拿一点,孩子们说时间要长、本金要多点。对于时间要长点我进行了追问,为什么?学生们马上发现时间越长,利率就越高,定期3年的利率一定比定期1年的要高,而且要与时间相乘,时间越长,得数越大。得出了求利息的方法。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六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99页《利率》。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的多讲解。

【教学目标】。

2、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税后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的调查身边的有关利息的事件,建立利息的大致意义;

2、结合学生对教材实例中的数学信息的互动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

【教学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一些领用钱,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引出“储蓄”)。

2、继续发问:讲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引出“有利息”这样一个好处。)。

3、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某次到银行储蓄的情况。

4、教师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我们到银行存钱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和利息、利率有关。(板书课题:利率)。

1、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本金。

(3)利息。利息。

(4)利率。(板书出利率的公式:利率=———×100%)。

本金。

(5)学习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储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2)让学生进行思考,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b、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晰。)。

(4)让学生知道:国家规定,存款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引导学生进行利息税的计算)。

(5)让学生进行综合计算。

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小明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2年,年利率4.68%,求税后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列式为:5000×4.68%×2×(1-5%)()。

(2)小红把4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5.40%,求税后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列式为:4000×5.40%×3—4000×5.40%×3×5%()。

(3)小红把4000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5.40%,求税后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列式为:4000×5.40%×3—4000×5.40%×3×5%()。

(4)小刚于12月1日存入银行500元,到的12月1日取出,月利率为0.06%,求税前利息。列式为500×0.06%×24()。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选择:

(1)李叔叔按5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5.40%存入银行6000元,存了6年,到期后他能取回多少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

a.6000×5.4%×5。

b.6000×5.4%×6。

c.6000×5.4%×5×(1-5%)。

d.6000×5.4%×6×(1-5%)。

(2)李强于10月1日买国债1800元,存期3年,年利率为4.89%,求到期利息。列式为()。

a.1800×4.89%×3。

b.1800×4.89%×3×(1-5%)。

【设计意图:上面两题是两种相关利息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接触、学习。】。

(3)练习:课本10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存款凭证,让学生立刻体会、学习到去银行储蓄的相关知识内容。】。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翻开书本99页,阅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板书设计。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七

利息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进行了教后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是较成功的。

1.我利用了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创设了“老师的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这一宽松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十分踊跃将课前收集到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以及利息、本金、利率等基本知识。

2.突出学生在堂课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填写存款单,5(几年)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取出来还是人民币壹万元整吗?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如何计算利息?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深化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渗透“德育”教育,(1)我收集一些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贫困生发放贷款等信息,让学生充分感知“储蓄”的意义,储蓄不仅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能增加个人收入。(2)我设计了一张我国银行调整前后的定期利率表,使学生理解银行存款的利率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3)同时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20%的利率纳税,进行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不足之处。

1.让学生填写存款单,没有及时反馈不知是否全部会填单?

2.归纳利息的计算公式面不广。

3.应强调书写格式。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

反思《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准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仅仅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

总结。

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但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能够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实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水平。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实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实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展开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相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展开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82008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理解,对存款中的相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3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使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实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相关定义。接着通过使用公式实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使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个难度的增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利率预习案(1)(1)。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教学反思《《纳税与利率》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九课时《纳税问题》的内容。纳税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

《纳税》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进行了教后反思: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首先,我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主题:纳税。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而自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帮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做为公民纳税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明白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学生自学,突破重难点。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如何自学及自学的内容。通过自学,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后,学生知道了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3)突出学生在堂课上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出示了几家饭店的月营业额,设计了让学生算一算饭店的月纳税额,月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月纳税总额等几个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深化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分层次练习。

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将巩固练习设计练习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都是求营业税。

并说明:通常税率都是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不同行业税率是不一样的,税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个层次,对比练习。

将奖金问题和购车问题放在一起教学的,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求实际获得奖金数是用奖金数减去个人所得税,而求购车一共要花的钱是用买车的钱加上车辆购置税。

第三个层次,拓展练习。

使学生明确单位“1”的重要性,并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一

教学内容第x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x第x、x、x、x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x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30×0.05=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xx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3、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4、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5、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二

教材上例4的问题是求“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也就是求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钱。以往这类题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用书或是其它辅导材料是都是先算出利息,再加本金的方法来解答题的,而其它方法到昨天为止我都没看到(也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了)。说实在的,以往的教材也是把利率归为百分数应用里面,但是我总觉得它与百分数内在的联系好像不太紧密,只是单从表面看归属这一类。而这次的教材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解法:5000*(1+3.75%*2),当时备课时,我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和第一种解法进行了对比,两者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其实这只是一种很浅显的理解,并没有关注解决问题的本身。今天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让他们事先尝试另外做法(说实在的,我也是拿到这本教材后才知道还可以这么解),直接让同学们观察书上这种解法,你能看懂吗?当时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才有几个人有点想解释的意思,我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试着讲讲,我呢四处巡视,观察哪些同学能说清解法所蕴含的意思。我在教室走了一圈,了解到他们中的少数只能从乘法的分配律上猜度,和我最先的认知情况差不多。

到底怎样把利率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紧密联系起来呢?

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期后取回的钱与本金相比,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知道取回的钱比本金多。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取回的钱比本金多“;接着问:”多的部分就是谁呢?“利息。我再问”多的部分的分率是多少?“有的说是3.75%,有的说是7.5%。我追问到:”题目给的利率是3.75%,你们怎么有人说是7.5%呢?“马上有人举手说了,3.75%是存一年多的分率,这个王奶奶她存了两年,就应该多了两个3.75%。用算式表示就是3.75%*2.”哦是这样。“我叹道,”我想把黑板上这个条件再补充完整一些,你们觉得可以补充什么?”“可以补7.5%(3.75%*2)"我把它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条件读一遍,感受一下。”学生大声齐读,“你们现在能不能结合这个条件再去想这种解法的理由了?和你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我小结,这其实就是你们上学期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类型的题“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在解答的过程中仍然还是要找准单位“1”,弄清数量关系。

之后在解决做一做的中问题时,求取回的钱许多同学都用到第二种解法。在做练习二的第12题时,第二种理财方式的收益算法比较复杂,用本金加利息的算法比较麻烦,但是运用例4的第二种解法比较简洁,三年每一年的计算公式一样,就是单位“1”的量不同,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是以前一次取回的钱作为单位"1"的量求下一次要取回的钱。

这一次教材改版,让我和同学们一样,又有了新的收获,真是令人兴奋。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三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并且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和对生活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相对比较流畅,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情境,从“年终奖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寻找有关储蓄的影子,并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率。

紧接着,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集体汇报本金、利息和利率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通过例题讲解、课堂练习逐步让学生学会运用“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这一公式。在讲解教材第11页例4时,我介绍了两种解题方法,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1页有关储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自主学习的态度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某些学生对某些概念把握不到位。其次,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率表格时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通过比较,让学生分析清楚,否则出示的利率表格发挥不了作用,进而无法进行后面的课堂练习。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四

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30×0.05=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五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再教设计: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六

利息问题,内容比较简单,关键储蓄方面的术语以及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如:本金、利率、利息、年利率利率、月利率、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同时这儿的习题主要是税前利息,税后利息,再加上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这三种题型。根据学生情况,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和纳税知识,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教学流程,先是教学有关储蓄的知识,然后建立求利息的模型,最后上安排巩固内化求利息的练习,如果情况可以的话,也可以安排一些生活味浓些的习题来拓展学生对利息的认识,而是决定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改为先练后讲,先自学后提炼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做数学的感受和对知识的自悟,知识在生与生的对话中生成。

息是多少元?(2)实得利息多少元?你觉得税前利息指的是什么?该如何来求?实得利息指的又是什么?又该如何来求?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生1:税前利息指的就是没有交税前的利息,应该用本金×利息×时间。生2实得利息指的就是交了税的利息,首先得要求出利息税,然后再用税前利息减去利息税。生3: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的区别在于一个要交税一个不要交税。遗憾:一、利率计算错误率高。从本次练习,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利率计算时错误率相当的高,原因用三:一是小数乘法不过关,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不会计算小数乘法。二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不能熟练运用。三是不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来确定百分数的转化问题。

二、生活味浓习题少。在练习中,机械重复练习的练习多,如果能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性挑战性的题目偏少,那就能激发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计算的兴趣了。

税率利率教学反思篇十七

和平学校李向丽《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利率是生活中百分数应用的一个常见问题,为上好这节课,课前一周我就给学生提前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到银行储蓄所一趟,对利率、利息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首先从认识自己家的存单或存折开始,估计到期领取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述叙,既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又掌握了相关的利息知求利息的这一个教学内容里,有一个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可以套用,应该说解答这种题目类型是很简单的。但是求利息时有一个利息税的问题,就给这种类型带来一定的难度了。现在的利息税税率是5%。当学生算出利息后,再乘以一个5%,算出应扣的利息税后,再把银行给付的利息减去一个利息税就得出税后利息。如果加上本金的话,就还要多算一步,这么多的条件一来,有的学生就糊涂了,不知道要不要扣利息税,最后的结果要不要加上本金。

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因此,我又出现一张“存单”,让学生观察,从上面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在此感受。教学完利息、本金、利率等概念后,我出示一张小明存钱的题目,让学生找一找谁是本金?谁是利息?谁是利率?让学生在此体会感悟,为例题教学做准备。从今天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只有40%左右的同学全列式。恐怕还要多练习才能让更多的同学完全掌握这种题目类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