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应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要素。教案应该体现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教学理念。教案的编写要遵循教学目标和需求,结构合理,内容准确,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铺砖问题:求公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八、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棉线、中国地图等。
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短粗。
分针长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习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短粗。
分针长细。
找朋友。
苹果钟面桔子钟面梨钟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九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看整时。
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十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19篇)
-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工作(汇总19篇)
- 公司司机职责岗位职责(模板8篇)
- 最新大学生打架检讨书8000字(优秀19篇)
-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简短(精选20篇)
- 2023年监理工作计划书(模板20篇)
- 图书室工作计划总结(精选13篇)
- 最新员工入职述职报告(优质14篇)
- 最新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汇总17篇)
- 2023年中学生逃课检讨书400字(汇总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