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08:25 页码:14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17篇)
2023-11-23 20:08:25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对工作或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写总结时要注意语序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确保句子表达清晰明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一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学科之一的成本会计具有理论性强,难度较高等特点,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了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成本为核算对象的专业会计。成本会计是以成本资料为依据,采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规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的专业方法,对成本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方面提供财务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核算的程序及具体原理、系统的阐诉成本会计核算的几种基本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等。最后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为学生以后学习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打下基础。

(一)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相对于会计学专业其他理论课程,成本会计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要扎实,而且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岗位,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很少参与实践,对制造企业工作流程、生产组织、具体核算、经营管理等不是太了解,在讲课过程中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知所云”,实际操作能力差。

(二)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毕业前通常将学生分为众多小组,集体到制造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实习结束后每个小组上交一篇实习报告,这样的时间学习模式会出现很多学生偷懒,一个小组通常只有一个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人为的将教学和实践分割开来。

(三)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现实制造环境。

现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广泛运用到会计各个领域,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发生巨大变化,成本会计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手工账被会计电算化所替代,在企业内部网情况下,适时报告将成为可能。以产品生产为核心、传统的制造环境为背景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要不相适应。而当前很多成本会计教材,对成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涉及较少内容。占较大比重的仅仅是成本核算的理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方式和侧重点,也没有随着实践的需要而更新。使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从理论出发进行演绎。这些就导致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现实制造环境。这样,学生搭配工作岗位以后,仅仅局限于书上的理论。

(一)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目前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双师型教师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有计划地派往成本会计课程教师,到相关学校企业进行以实践技能培训。学校要强力推进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鉴定。要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优先参加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多样化,增加实践教学。首先,可以采用融合了图像、声音、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二,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选择最新最热点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三,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采用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额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应增加学生发言机会,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四,在学期期末考评方面,成本会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应以理论考试结合实践成绩折合一定比率来计算最终该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应以学习中的行为态度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以讨论中的学生的表现,来考查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课外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身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具体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程序。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衡量成本会计学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三)教学内容应不断变化。当前,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已经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企业制造环境的不断发生变化,会计方法和手段也在更新,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从整体性与全局性发展出发,联系实际合理的构建成本会计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确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践。加强对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积极地创新精神。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二

 为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市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市政协联谊委组建专班,到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委编办等部门听取情况汇报,并到市妇幼保健院实地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保健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体系。妇幼保健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协助履行部分管理职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妇幼卫生技术指导和培训。镇、村卫生机构承担着妇女儿童保健相关服务以及为辖区孕产妇和0-6岁儿童立档建卡,健康体检和随访服务,建立各项台账,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等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及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妇幼卫生服务。综合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儿科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全市健康管理孕产妇总数为6321人,其中早孕建卡6225人,0-6岁儿童65692人,5岁以下儿童52564人,3岁以下儿童28955人。

(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初见成效。

落实“两癌”免费检查。从2012年开始,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的宣传、组织、筛查、数据上报、信息反馈和随访等工作。8年来,共筛查乳腺癌58478人次和宫颈癌55787人次,确诊乳腺癌10例,宫颈癌8例。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

夯实“两免”服务,优生优育关口前移。市妇幼保健院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前医学检查部,为群众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对适龄对象集中开展免费孕前优生优育健康检查,免费提供孕前、孕期咨询、保健指导等服务。并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对象及时随访,提供正确的医学指导意见,提高优生优育率。

注重群体保健,关注幼儿生长发育。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对各托幼机构按照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等7个方面进行实地评估,督促各园所开展日常晨午检、传染病预防、伤害防护等工作,保障在园儿童生理和心理行为健康发展。

全面开展孕产妇保健管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一系列妇幼健康重大项目服务,累计20余万孕产妇儿童受益。

(三)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面摸排,建档立卡强服务。提高孕产妇早孕建档建册率,规范服务流程。免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的较低水平,各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突出重点,高危人群早干预。在妇幼健康系统管理工作中,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建立高危专案,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做好红色标识并上报。由专人负责协调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运转管理和施救工作,规范和完善各项随访、转诊制度。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9年2.69/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17‰和3.76‰。

(一)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依然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妇幼保健机构精准化、高效化的服务和医疗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妇幼保健院作为我市唯一的妇女和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医疗用房布局不合理,发热门诊、孕产保健等科室布局不规范,就诊流程不畅通,无三区两通道,业务用房面积和硬件设施达不到2016年国家新出台的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细则要求。无法面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保健服务和温馨的就医环境。目前,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工作因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因素尚未落地。

(二)妇幼保健服务专业人才队伍不稳,编制不足。

我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一部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另一部分从事临床业务。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保健和临床工作性质和薪酬待遇不稳定,一批有工作经验、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妇幼保健人员改行或转临床岗位,存在重临床、轻保健的现象。

产儿科人员短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产科、儿科大夫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人手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国家出台系列产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地方难以实施推广。

基层妇幼人才缺乏。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生活比较艰苦,且待遇难以保障,外出学习机会少,部分有事业心、要求上进的保健人员不安于现状,想尽方法跳槽,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妇幼人员流动大、力量薄弱,导致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不是缺空就是每年重新配备,乡村妇幼保健工作连续性失衡,基层工作难上加难。

我市妇幼保健院核定事业编制135名,实有在编人员180人,临时聘用人员168名。受编制数的限制,在招聘与引进中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只得通过协议用工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影响工作质量,因待遇上的差别,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积极性较低。

(三)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和就医认识偏差问题依然存在。

妇幼保健意识亟待提高。因对现行妇幼健康政策和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不多,群众在按时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定期接受孕期检查和疾病筛查方面还缺乏主动性。部分群众仍将婚检与一般健康体检混淆,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而拒绝参与婚检;部分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缺乏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正确认识,甚至讳疾忌医,不配合参与“两癌”筛查,为个人健康埋下隐患。

分级诊疗制度急需完善。由于缺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和儿童常见疾病常识,多数家长在儿童就医时,会直接选择儿科专科或三甲综合医院就诊,导致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需求过度集中,也造成儿童就医难、住院难等问题。

(四)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落实难度大,基于妇幼保健的公共卫生属性,财政投入是该项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市财政局2020年拨付儿童健康管理、计划免疫、孕产妇健康管理专项资金641.26万元,妇保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经费101.06万元;涉及重大公卫的项目投入816万元;对妇保院按财政综合预算管理体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2020年财政拨款1166.22万元。目前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多,涉及人口广,大部分农村流入城市人口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城市辖区管理提供服务难度加大,部分重点健康服务项目得不到落实,存在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打造智能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为妇女儿童提供智能化健康服务迫在眉睫。

市政府于2016年把妇幼保健院的迁建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加快妇幼保健院征地工作,争取相关部门与单位大力支持与配合,开辟迁建项目绿色通道,完成土地预审、环评、稳评、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等工作。同时,积极争取省级政府专项债券,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作提供便捷与支持。

建议在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方案中,统筹兼顾儿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综合功能,解决家庭化病房“一床难求”的状况,以温馨、高端、优质、惠民的服务环境和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把新市妇幼保健院打造成为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和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推动我市妇女儿童健康工作全方位提升。

(二)探索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一是重新核定人员编制。贯彻落实《省编办关于印发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公立医院机构编制试行标准的通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暂按辖区人口的1/15000左右核定;其他人员编制总体暂按核定床位数的0.6—1倍核定,其中实际开放床位数小于核定床位数的,暂按核定床位数的0.6—0.8倍核定”规定,重新核定全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编制数量。优先扩增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编制,巩固三级妇幼保健网底。

二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国家规定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组织人员编制和项目、建设经费,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拨款标准,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和卫生部门探索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专业型、实用型人才队伍,使人才用得上。

(三)积极畅通妇女儿童健康工作部门协作渠道。

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健康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畅通卫生、民政、教育、医保、人社等部门间合作,明确解决收费标准、医保准入、群体保健等突出问题的对策。探索“妇幼健康教育宣传新机制”,改变以往单一的医院宣传模式,由卫生、妇联、宣传等部门以巡诊、义诊等方式和官网、官微等新媒体途径,倡导群众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参与各项妇幼保健服务,形成全社会关注并支持妇女儿童健康的良好氛围。

(四)鼓励倡导民间资本以社会办医形式参与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面对全市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可进一步拓展财政投入与民间资本的合作渠道,吸引更多优质民间资本参与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支持民间资本以社会办医形式开办妇产和儿童专科医院。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三

1、平时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基本上都是遇到问题才去学习,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2、日常工作中不够努力,自己虽然尽职尽责地工作,但是工作的度主动性有待提高,有时只满足于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

3、针对支付岗这个岗位,因为接触时间不长,对有些业务还不是很熟练。

4、账务方面主要是会知计科目不太熟悉,关于往来方面的账容易弄错。

5、工作条理性有些不足。

1、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加强业务方面知识的学习,业务以外的知识也要适当涉及道,还要及时了解当前的政策、法规。

2、工作要有热情,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对业务上版的事要多加练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虚心请教。

4、针对会计科目不太熟悉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看这方面的书籍,还可以看看以前同类型的账,争取尽快胜任这份工作。

5、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四

中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财务工作不足之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近年来,国家实行教育产业化,财政对学校的拨款逐年减少,不少学校感到经费紧张。因此如何使用管理学校的有限资金,使之达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从财务管理体制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校收入来源和渠道呈多元化趋势。但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认为学校财务管理只是单纯的教育经费收支管理,未设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把财务置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削弱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从资金管理方式来看,学校经费由财政拨入,收取的学生学杂费等要上缴财政,纳入财政管理,支出经费由财政拨回,表面上是“清水衙门”,又加上学校资产不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考核资金使用效益,更不讲究教学成本高低,所以造成资金管理不严,资产账目不全,价值不实,账实不符,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分离,形成了只重视资金的使用,不重视资金的利用效率;注重举债经营而忽视负债的偿还;注重价值管理而忽视现场管理;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微观利益而忽视宏观利益的现象。

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按照财政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中的要求:“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不具备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集中统一管理财务活动,学校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工作总结《财务工作不足之处》。学校财会人员的职责、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罚等按《会计法》执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等财务活动均由学校财务机构统一领导。”

而实际上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一般的做法是建立简单的会计账簿,记录收入支出,采用单向直线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资金的使用监督,再加上从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不仅不懂《会计法》、《审计法》等财会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业务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更是不可能的事。经济业务事项办理未严格执行“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复核”等互相牵制的程序办理,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没有真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尚未真正明确不相容岗位,尚未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本身的收入受政策限制,政府财政又不能满足教育的投入,造成学校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要做好预算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学校领导预算管理意识没有真正到位,具体执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监督、控制、考核均没有真正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做好人员经费预算的同时,没有较为切合实际地编制其他预算,整个预算只是会计一人应付了事,一人操办。在预算实际执行中,一些领导无预算意识,我行我素,收支不按计划,走一步算一步。执行时没有按有关规定和具体标准落实到每一个收支的具体项目,没有根据各项收入的性质用途坚持收支来源配比原则,导致已经制定好的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没能够发挥出预算的财务控制作用。

3、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许多学校因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在领导者的意识中,往往只将现金看作财务管理的对象,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动产的固定资产,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核算,购置时根本没有入账,形成大量账外资产,更谈不上报废、减少时调整相关资产项目;属不动产的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既没有办理竣工决算算,也不进行验收就开始使用,没有及时增加固定资产;由于没有严格的执行标准,许多由于价值低、易损耗,够不上固定资产的物品,则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财产清查不定期;账项调整不及时、不准确。总之,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在账面上无法真实反映,账实不符,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五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由财政部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政府会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nbsp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税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公正高效廉洁的税收执法是对基层税务机关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与实现税收现代化目标任务、依法行政整体要求和纳税人期盼相比,当前税收执法在规范化方面还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当前税收执法存在问题。

(一)执法不严的问题。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税收治理遵循的根本理念。相对于建设法制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在规范税收执法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有的根据税收任务形势收紧或放松组织收入措施,人为调节税收收入;有的变通执行或不及时有效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影响税收调节经济效果;有的以加强管理为由随意变相增设审批事项、以批代管,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导致税收征管出现越位或缺位;有的不严格遵守税收执法程序和规则,出现违规操作、变通执行、随意执法等现象。这些问题损害了税收法定性、税法严肃性和执法规范性,不利于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税收职能的有效发挥和税收执法环境的营造。

(二)执法不公的问题。公平公正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税收治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但是,在当前的税收执法过程中,一些基层税务人员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公正公平执法。比如,有的税务人员习惯以管理者自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缺乏换位思考,不能公平理性对待纳税人;有的受人际关系、物质利益等因素影响,背离公平执法原则,收人情税和关系税等。这些现象使纳税人在生产经营和纳税中面临差别化待遇,导致征纳地位、税收待遇、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不公平,也对税务部门执法的公信力造成损害。

(三)效率不高的问题。执法效率是税务行政效能的直接体现,也是考量税收执法水平的重要标准。面对经济税源深刻变化、纳税人数量快速增加、税收管理日益精细的形势,基层税务机关在一定程度还存在执法效能不够高、工作质效比较差的情况。比如,执法工作缺乏统筹,存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程序烦琐等现象;税收执法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征纳信息不对称;一些税务人员作风和能力不够过硬,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有的税收执法信息化手段运用程度不高,对各类执法信息的深入加工分析不够,税收执法仍然停留在“人盯户”、手工操作等较低层次。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税收执法的效能,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四)为税不廉的问题。廉洁执法是对税收执法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税收执法权依法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面对各类税收执法风险的考验,由于基层税收执法人员多、环节多、业务量大、风险点散而监督制约不到位;税收执法权力的边界及运行公开不到位,给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留下空间;一些单位税收执法风险防控不到位,使一些执法人员产生侥幸心理,出现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等问题,严重损害税务部门的行业形象。

二、规范税收执法的相关建议。

(一)着眼解决执法不严问题,把法治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切实促进严格执法。基层税务机关一定要把法治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规范执法,确保各项税收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运行。一要坚持依法征税。严格遵循税收法定原则组织税收收入,既依法征税、依率计征,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又坚决不收过头税,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税收质量。二要坚持依法征管。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规定的规则、权限和程序,依法开展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强制执行等税收执法管理活动,做到依据合法、程序合规、处置合理。三要坚持依法处罚。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做到事实清楚与证据确凿并重、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并重,在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同时,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着眼解决执法不公问题,把公平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切实促进公正执法。基层税务机关一定要把公平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在执法理念上崇尚公平,在执法尺度上体现公平,在税务救济中保障公平,为纳税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经济环境。一要确保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作为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要从税收现代化的高度创新执法理念,实现从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的转变,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观念,摈弃以管理者自居的心态和重管理、轻服务等模糊认识,尊重纳税人主体地位,关注纳税人合理诉求,倾听纳税人意见建议,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平等信赖合作的税收征纳关系。二要确保纳税人的税收待遇公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所有纳税人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裁量权。对同等条件的纳税人适用相同的税收政策,核定相同的税收定额,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不能畸高畸低,体现税收负担公平;对同等情况的纳税人采取相同的税收征管标准和措施,不能厚此薄彼,防止随意性、选择性执法,体现税收管理公平;对同等情形的税收违法行为实施相同的处罚措施,统一执法尺度标准,不能因个人好恶畸轻畸重,体现税收处罚公平。

(三)着眼解决效率不高问题,把效能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切实促进高效执法。基层税务机关一定要把效能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通过优化机制、增强合力、提升能力和深化分析,推动税收执法提质增效减负。一要完善执法机制。进一步明确执法权责,减少执法层级,优化执法流程,缩短执法时限,简并报表资料,统筹进户执法,加强绩效管理,力求通过最少环节、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取得最大的执法效果。二要增强执法合力。积极争取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各种税收中介组织以及广大纳税人的支持,扩大税收执法信息来源,提高税收执法信息共享程度,形成推动税收执法的强大合力。三要提升执法能力。结合“两学一做”的开展,加强税收执法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解决执法观念和执法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引导干部职工牢记宗旨,勤勉敬业,高效执法。以税收政策业务知识和税收执法技能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税务人员执法水平。四要提高税收执法信息化程度。把“信息管税”的触角延伸到税收执法的每个环节之中,改变传统的“人盯户”的执法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各类税收征管系统中采集筛选执法信息,突出预警工作的指导性,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四)着眼解决为税不廉问题,把风险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切实促进廉洁执法。基层税务机关一定要把风险理念贯穿税收执法始终,通过推行执法公开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廉洁执法。一要加强执法风险防控。深化内控机制建设,根据税收执法中的风险点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形成各个层级、部门、岗位和工作环节之间的权力制衡,通过流程监控、痕迹管理和风险预警,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从源头上遏制和降低执法风险。二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充分发挥系统内外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围绕税额核定、税收减免和行政处罚等重点业务环节,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税收执法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制约就跟进到哪里,防止权力滥用和为税不廉行为。

近年来,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各级各部门构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网上服务事项不全、各级各部门自建开发的审批服务系统未全面整合、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便捷度不高、政务服务效能低等问题。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之间需要自上而下加强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突破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果。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对全国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予以明确,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原则,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政务服务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贵州政务服务网为例。全省统一开发建设使用的贵州政务服务网虽多次升级改造,但仍不能满足所有进驻部门办事需求。群众办事仅限于在信息公开、预约、表单下载、进度查询、结果公示等层面,在使用部门的数据储存、统计分析、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安全保密及共享等方面还不能提供完整支撑。二是各级各部门开发使用不同的业务软件,接口不统一,造成信息多次重复录入,再加上可供共享的基础数据量小、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熟悉度不高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化不足等原因,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三是存在“信息孤岛”。由于缺乏高效的数据统筹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手段,未形成信息全面、集中的数据库,各级各部门间数据“保密”太多,数据壁垒依然没有打破,进一步造成数据隔阂,制约了信息共享。四是系统开发时数据采集不够,导致开发的系统不能同时满足各级各部门审批、数据储存、调用、共享需求,对政务服务有用的存量数据少。

(一)持续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向深入。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通过梳理进驻公共服务事项、拓展服务范围,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覆盖,努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五全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加快推进区域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进行对接,借鉴各类已成熟电子平台优点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支持政务服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协同共享,推进各类政务网、政务终端向政务服务网移动端整合,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

(三)加快推进各级各部门资料电子化、数据化。制定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入库、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采集、分类、发布、公开和共用标准,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互认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腐化堕落,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村干部一旦当选,就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综合素质不到位。有的村干部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有的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个别村干部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有的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甚至违法违纪,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制度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制度,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有的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好,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配套,上级党组织对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四)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基层党组织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与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工作服务对象意见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没有深入周到的调查研究就不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在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中时可能就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经费的制约。由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务活动经费的不足,所以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经常性。党务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制约党建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

(一)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难点上,放到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工作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经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只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党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深化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要克服和纠正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思想,摆正党务与经济行政业务的关系。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管党的政治责任,要按照“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用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抓党建工作,要把党建工作同行政、业务、经济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二是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努力构建党组织的领导带头抓党建,行政领导重视支持抓党建,党务工作者自觉主动抓党建,从上到下层层抓党建的新局面;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配齐党务干部,尤其要把那些思想好、能力强、对党建工作热心的同志放到这个岗位上来,要做好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逐步成为党务干部的行家;四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管理组织,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最主要的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使支部活动经常开展起来,通过支部活动把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起来,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只有这样党要管党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强化措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变化。一是抓制度完善。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二是抓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要突出抓好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同时,对党员队伍的管理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管理和监督的“互动机制”,要加大对党员的考核力度,对党性不强或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党员,各支部要做好帮教工作,找他们谈心,指出问题,提高他们的党员意识,激发他们的活力,对不称职的党员,要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以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威信。三是抓党员的能力建设。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通过每一级党的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来体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要着力提高党员的技能,开展“岗位练兵”“传、帮、带”活动,把岗位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营造党员干部带头学技能,带领大家学技能的氛围,以此来推进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税务稽查工作是整个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维护税收秩序、提高征管质量、打击涉税犯罪及促进依法治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内、外部原因,税务稽查工作并没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基层税务稽查工作更是存在不少缺陷,还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税务稽查选案存在盲目性。

当前,大部分基层税务稽查局还未运用“机器选案系统”选案,还停留在过去的人工选案上,稽查选案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未能把真正须实施稽查的企业选出来。具体有如下两种表现:一、“囫囵吞枣式”选案,即把绝大多数企业一个个进行稽查,这样由于任务重、工作量大,往往是走过场,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造成稽查人员时间、精力的浪费;二是“随意式选案”,即从整个企业管户中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稽查,或对上年偷逃税企业进行重复检查,这样既缺之科学性和准确性,又往往会让一些偷逃税企业成了“漏网之鱼”,造成一定“偷税真空”带。

(二)税务稽查“四分离”难以实施,缺乏必要监督。

现行新的税务稽查模式要求,税务稽查工作必须严格按“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分离”,然而在基层税务局,由于税务稽查人员编制少、所管区域大、任务繁重,从工作环节和人员配置上都难以确保“四分离”,也就起不到监督执法作用,往往会出现“一查到底”的现象,即一个稽查人员从选案到执行一个人完成全部稽查工作的局面,这种无监督的稽查容易出现“人情税”和“关系税”。

(三)税务稽查执行困难。

当前,税务稽查执行难已成为基层税务局执法中的“老大难”问题,首先是县、镇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周转困难,导致税税务稽查处理决定难于执行;其次是一些权力机关和个别领导干部的干预,使税务稽查执行无法正常进行;最后是有些银行的不协作,难以划拨到企业的资金。

(四)税务稽查工作“重实体、轻程序”

现在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往往是重检查实体而忽视操作程序,执法程序不规范现象屡屡发生。表现在:一人下户检查;不出示检查证,也照样下户检查;一个人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稽查底稿和询问笔录无当事人签字;税务文书缺少必要的印章等等。

(五)税务稽查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

当前,基层税务稽查人员“科班”出身的少,大多是“半路出家”,业务素质较低,查帐能力欠缺。特别是缺乏必要会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查帐只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计算检查,而不能深入到企业成本核算等更深层次的检查,致使一些比较隐秘的偷税行为不能及时查处,造成偷税漏税。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可行性探讨。

(一)推行计算机选案,确保选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基层税务稽查部们应配足微机,尽早应用新征管软件中的稽查选案系统,基层税务局应加大局域网络建设,实现稽查与征管的资源信息共享,这样税务稽查工作才能真正全方位获取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借助计算机选案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综合分析,选出最佳的稽查案例,做到有的放失,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落实稽查“四分离”加强内部监督。

当前基层税务稽查机构应当充实一些专业知识丰富,查帐能力强,有税务稽查实践经验的人员,稽查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及自治区税务局发布的稽查规程要求进行,彻底实现稽查工作从工作环节和人员上的“四分离”,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加大税务稽查执行力度,维护税收执法的刚性。

“查帐容易,执行难”,特别是有当地政府干预的案件,执行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当前一种普遍现象。税务机关在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组织入库时,应当讲究执行艺术:对态度好的企业酬情减轻罚款,自行执行;对态度强硬的企业,应当加重处罚,联合法院等司法机关强制执行;对有地方政府保护的偷税企业,应当积极宣传税法,说服当地政府协助执行。对偷逃税企业应定期曝光,通过以上形式,确保国家税收“颗粒归仓”,同时也强化了税务执法的刚性。

(四)加大税务稽查人员培训,提高稽查质量。

目前,基层税务稽查人员素质较低,在吸收新鲜稽查力量的同时要加大对现有稽查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大对会计、税务、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每位稽查人员既懂会计、税收等法律法规又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稽查事务,不断提高稽查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五)做好税法宣传,重视税收辅导。

基层税务稽查应当实现从“收入型稽查”到“监管型稽查”的转变,把工作的方向转到“查前辅导调账、查后宣传税法”上来,积极开展税法宣传,不断加强税收辅导,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税、协税网络。

2015年10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在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比较于原先的政府会计准则,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创新和完善。本文围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分析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的创新点,并就如何推进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措施。

第一,会计要素的创新。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会计要素包含了八项内容,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其中,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以及预算结余这三个会计要素。而财务会计要素则包含了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这五个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主要是用于对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财务会计要素则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这八项会计要素都能够体现出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的要求,内涵和界定都比较清晰。除此之外,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还第一次将自然资源也在政府财务会计要素中进行列示,并归入了非流动性资产这一会计项目,这有助于摸清和梳理自然资源信息,方便会计核算。

第二,政府会计结构的创新。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体系。其中,财务会计主要是围绕政府这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计量,而预算会计则是围绕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这种新的政府会计结构划分既可以涵盖政府财政的年度预算情况,同时又可以详细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权益等的增减变动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

第三,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引导着我国的会计体系不断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变革的特点,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稳定而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所推出的全新标准也需要会汁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然而,新会计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足。

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其中原则性的规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不够,因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应用指南对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便执行。例如,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对公允价值怎么确定则规定得不够细致,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晦涩难懂,有些分类披露的条款甚至连专家都看不明白,在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就必然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2)我国目前会计监管水平还难以适应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的主体往往成为制约新准则实施的—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内部审计力度相对薄弱,内部审计人员经常被精简。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要让内审人员了解与吃透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有一定难度。在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审计取证不足。我国的政府监管存在着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问题。

(3)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也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贯彻全新的理念,在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中的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是一大挑战。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能达到这种要求的还不多。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满足与国际趋同的需要。

为准确掌握机构改革后市市场监管局和直属各单位党建工作现状,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党建引领和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市局机关党委于近期对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各党支部开展了党建专题调研活动。这次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和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掌握了各党支部党建工作基本情况,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党建工作新要求,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市市场监管局xx年xx月xx日正式挂牌成立后,按照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文件要求,xx月成立了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xx月初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机关党委书记在内的xx名党委委员。xx月提拔了xx名科级干部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并配备xx名xx年轻干部作为党务专干,负责机关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目前,我局机关党委下设xx个党支部,共有党员xx名,其中正式党员xx名(其中在职党员xx名,退休党员xx名)、预备党员xx名。

1.市局机关:xx个党支部,党员共xx人(在职党员xx人,退休党员xx人)。

第一党支部:xx年x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支部副书记x人,组织、宣传、纪检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名党员。

第二党支部: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名党员。

第三党支部: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学习、纪检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名党员。

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加强机构改革后市局机关退休干部党员管理工作,机关党委于x年x月批准成立了退休干部党支部,为退休党员干部参与党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发挥余热开辟了新的阵地。选举支部书记x人,支部副书记x人,组织、宣传、群工委员各x人,支部共有x名党员。

2.直属各单位:x个党支部,党员xx人。

(1)市食品稽查局党支部:党支部xxxx年进行了换届,现有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x名党员。

(2)市xxx局党支部:党支部xxx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支部共有x名党员。

(3)市xxx中心党支部:党支部xxx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x名党员。

(4)市xxx中心党支部:党支部xxx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x名。

(5)xxx研究院党支部:党支部xxx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下设x个党小组,支部共有xx名党员,预备党员x人,发展对象x人。

(6)市xxx所党支部:党支部xxxx年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组织、宣传委员各x人,支部共有x名党员,预备党员x名。

转隶划归市局管理单位:x个党支部,x名党员。

市知识产权局党支部因机构改革于xxxx年x月转隶划归市局机关党委管理,该支部xxxx年xx月换届,选举支部书记x人,共有x名党员。价格检查局x名党员于xxxx年x月转隶划归市局机关党委管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市市场监管局和直属单位党建工作普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党建工作根基得到有效筑牢。但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建共性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存在脱节问题。找不准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存在就党建抓党建问题,党务工作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二是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后,市局机关、各直属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特别繁忙,对党建工作无暇顾及或者投入精力不多,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思路不活,方法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效果不明显。

四是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员积分制管理距离上级党组织要求差距较大,直属党支部普遍好于局机关党支部,人数少的党支部普遍好于人数多的党支部,年轻党员多的党支部普遍好于年轻党员少的党支部。

五是发挥利用党建资源不丰富,抓手还不够有力,载体还不够充实,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活动内容陈旧,形式缺乏创新,吸引力不足,品牌创建意识有待提升。

六是党建工作经费紧张,党费收缴后全部上解给上级组织部门,在开展大型党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赴外地开展党性锻炼教育等由于经费不足原因往往不能按计划予以落实。

以上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思想认识重视不够,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支部领导班子在抓促业务工作上,头脑是清醒的,工作积极性是高的,认识是到位的,完成任务也是坚决有力的。但在抓党支部建设方面,认为支部工作费力大,见效慢,导致党建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无暇顾及、流于形式的状态。(2)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还不够扎实,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没有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以忙碌为借口,以工作为理由,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党建工作就进展缓慢。(3)由于正处于机构改革的过渡期,市局一些新的业务职能、新设立的科室机构、人员配置正在逐步落实,市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成立相关政策还没有完全明确,机构尚未正式组建。由于工作体制机制还未完全理顺,党建整体工作在落实上受到一定影响。(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监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常态化繁杂的业务工作和突发性、临时性的工作数量多、责任重、时间紧,一定程度挤占了党建工作时间。(5)党的纪律规矩意识不够强,党建工作抓得还不紧不实。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在落实上仍有差距,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建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抓党建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态度还需更加坚定,工作作风建设还缺少“久久为功”的韧劲。(6)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不灵活,创新引领示范欠缺。

(二)支部具体问题:

一是机构改革后,市局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尚未完成换届改选。二是市xxx局、xxx局党支部反映由于机关用房紧张,没有专门的党建阵地,如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对开展党建学习、营造活动氛围有很大制约。三是市xxx中心党支部反映受场地、经费、人员等因素影响,党支部阵地建设还不规范,学习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多样。四是市xxx中心党支部反映由于单位人员少,办理党建业务的均为各科室的检验人员,当单位检验任务重的时候,在党建业务办理的质量上会打折。五是市xxx所党支部反映在单位检验车辆无法保障,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要按期完成各项检验任务和完成扶贫任务,对开展好党建工作有较大影响。六是市xxx党支部反映,在机构改革后上级部门对质检院的党组织设置不合理,一是由原来x个党支部合并为x个党支部,职工普遍认为对党建工作是一种削弱;二是在扩大党支部数量后,建议将单位党组织升格为党组或党总支,仍然隶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领导管理。

(三)其他问题:按照市委机构改革相关文件要求,知识产权局、价格检查局、盐业局转隶到市市场监管局,由于市级综合执法机构还未正式成立,机构编制、人员职数尚未明确,除盐业局党员未划转外,另外x家单位党员已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划转市局机关党委,但因机构未明确原因无法编入党支部进行日常管理。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市局机关党委将在下一步的党建工作安排中,按照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和市局党组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融合,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推动全局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强总体谋划,强化科学指导。坚持市委机关工委和局党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机关党委的主观能动作用,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工作的现状和形势,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科学指导。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持续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用党的最新理论不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教育实效。通过开展建国xx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党建主题教育、市直系统职工运动会等活动,找准党员主动参与的切入点,增强党员爱国爱党情怀。组织党员到社区服务、到帮扶村实践锻炼,拓展“两学一做”、精准扶贫、“党员主题日”、“党性锤炼日”等活动载体,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增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四是强化量化考核,推进全局工作。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科学的把党建工作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检查、考核具体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检查考核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抓党建,从具体业务出发;抓具体业务,从党建入手”;使党建工作有具体实在的内容,有强有力的落实措施,与市场监管业务有机融合,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用党建引领业务,以党建促进发展,在业务中体现党建成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建立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在完善基础工作、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各党支部反映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局机关党委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对策,能自身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解决的明确时限和责任单位进行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积极汇报衔接协调上级部门研究解决。主要有:

(1)需要提请上级部门研究解决的:主要涉及市xxx党支部反映保障检验车辆的问题、xxx院党支部反映党组织设置的问题、普遍反映党建工作经费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局机关党委将积极向市委机关工委汇报,在结合各单位上报的正式文件材料,在提请局党组会议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衔接,如实反映困难问题,争取取得上级相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列入议事日程尽早解决。

(2)需要局机关党委研究解决的:主要涉及市局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改选换届的问题,xxx局、xxx局反映无党建阵地的问题。针对市局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改选换届工作,机关党委按照机关科室楼层分布情况,已初步列出换届人选,待科室工作人员调整到位后进行修改完善,提交局党组研究同意后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在预计在xx月底前完成。针对xxx局和xxx局党员转隶管理问题,市局机关党委将积极向市委机关工委汇报,在市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未成立前过渡期间,将知识产权局党支部暂时纳入局机关党支部序列,价格检查局x名党员暂时纳入第一党支部进行管理。市食品稽查局、药品稽查局反映办公场所少无党建阵地的问题,在两家单位向局党组请示汇报后,局党组根据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情况,结合原市食药局办公楼空余情况统筹协调解决。

(3)需要各党支部自行研究解决的:涉及市xxx中心、xxx中心反映党建工作人员少的问题,由x家单位根据编制、职数、岗位空缺情况,可采取通过向市级人社部门申请考录、向社会或高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的方式,逐步解决人员力量少的问题。同时,要求各党支部要对在这次调研工作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及各党支部在党建工作自查或征求到的能自行解决的普通问题,各党支部领导班子切实树立责任意识,支部主要负责人扛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担当职责,认真研究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措施,在规定时限内扎实完成整改。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六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工作胜任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日显重要。农村信用社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提升全员素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上,要进一步对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进行发掘、培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训的盲目性

极少部分员工上岗前没参加过培训,主要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熟悉业务流程,能办理基本业务,对自己无职业规划,不知自己哪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培训。

(二)培训受益面窄

由于很多业务是由临柜的会计经办,所以一般培训时,信用社都是安排内勤员工参加学习。加之现在新系统,客户经理无权办理会计业务,导致培训时,客户经理难有机会培训会计业务。

(三)新员工基本制度掌握匮乏

在调查中发现,自去年进入信用社的新员工中,被扣违规积分较多。这部分新员工虽经短暂的岗前培训,但入门培训时间短,内容有限,对基本的制度掌握不全面。

(四)培训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有些培训是理论居多,可操作性不强,加之培训时间短,导致部分员工培训后回到单位,因业务繁多,对培训知识淡化或没及时消化,弃之一旁,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二、对培训的有关建议

(一)加强心智培训,转变工作态度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的胜任力,从而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信用社在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引导,除了知识层面、技能层面的培训外,更要注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的转变。培训员工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抓住问题的关键。“我如果做这工作,如何做到提高工作绩效?”“如果换个角度来思维,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在这种“创新思维”的信念支持下,员工转变工作态度,实现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主动开发与不断提升。从而自觉把联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配套培训,提高岗位胜任力

培训必须与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相结合,如果员工的培训与职位不符合,依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形。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信用社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信用社的灵魂,加强对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上的培训,从提高受训人员的认识水平,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管理能力,拓宽工作视野上进行配套培训,这对调动管理者的能动性、进取性、创造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对员工的培训上,针对老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实践之后形成了自己的“定式思维”,工作内容和环境的固定更强化了这种“轨道效应”。虽然经验丰富,但时间长了就没有新的想法,所以对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要防止其职业倦怠期,侧重充实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而新员工面对一个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冲劲十足,但业务经验和技能欠缺,所以对新员工培训时应该涉及到本部发展状况、机构设置、运作方式、市场竞争环境、规章制度、业务技能等教育,让员工在进入信用社后,对本部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调整自己对信用社的预期,同时确定个人在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员工更快地适应信用社的环境和自己的工作。

(三)收集培训信息和及时总结

在培训流程中,建立严格的反馈机制必不可少。联社在组织培训之前,通过下发培训相关内容的问卷,了解员工需要学习什么,希望学习什么,根据员工目前的学习需求,结合本部对员工适应信用社发展方向的要求,了解员工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提升员工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员工感到意见受到重视,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培训时要紧密结合员工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到培训有重点,学习内容有实用性、可操作性。防止单纯的就理论讲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同时培训中,利用员工休息时间或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要求员工填写的反馈问卷,了解相关培训时的难易、重点、进度等建议,并将员工的建议反馈给讲师,以便讲师更好地把握员工的现状和需求。培训后做一次总结,做好今后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实施。

(四)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给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员工增加一份培训档案,员工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试,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要进入个人培训档案,从而增强员工责任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培训档案要详细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考核的分数等相关指标,动态反映员工接受了培训之后的成长过程。通过了解员工的培训档案为培训员工的拟定个人职业规划,即 “个人发展计划”。开展 “职业发展阶梯”的培训。所有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岗位可以融入哪个地方、优势是什么以及哪些知识的储备更适用自己的发展,同时联社通过参考培训档案及其他信息对员工进行岗位(职位)的调整。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七

 以“降消”项目为重点,加强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完成市、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全面推进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在乡村两级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今年我院完善了妇幼卫生和降消项目例会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年初工作要点的安排,每月召开由各村妇保人员和院领导参加的妇幼卫生例会,同时进行业务培训,全年共召开例会12次,培训2期,共有28人次参加。加强县对乡,乡对村妇幼卫生工作督导,建立和完善了妇幼卫生基本资料和督导记录,规范了妇幼卫生季度报表时间,从而使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我院开展了全方位、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把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场所,家庭成员为主要对象的健康教育做为工作的重点,一方面采用在卫生院及各村卫生所悬挂健康教育宣传栏、深入全县访视对象家中“面对面”宣教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另一方面把我院健教室做为常年开展健教工作的阵地,开展了以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为主的健教工作,为门诊咨询及孕期检查的孕妇及陪员播放光碟,现场咨询。第三,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在主要街道进行健康教育和义诊咨询话动,共发放健教材料3种共计1400份,悬挂横幅2条(次),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20多条(张)。通过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健教覆盖面达到了85%以上。

我院坚持以“一法两纲”为依据,以降低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住院分娩率,保证母亲安全为目标和任务,开展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孕产期保健,加强了“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乡村两级”联动,兼顾网底的保健服务格局,提高了保健质量。

1、妇女保健。

我乡15岁以上妇女总数4452人,其中15—49岁育龄妇女2935人,产妇总数99人,活产婴儿10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99人,住院分娩99人,住院分娩率为100%,新法接生99人,新法接生率100%。为了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早期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筛选,实行专案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今年我院乡妇幼专干、村妇保人员把工作的重点延伸到每个孕产妇家中进行保健服务,使母婴安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控制妇女病患病率,提高我乡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我院今年对1466名已婚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其中患*炎119例,治疗119例;宫颈炎78例,治疗78例,其他妇科病323例,治疗323例。

2、儿童保健。

我乡0—7岁儿童692人,其中0岁儿童100人,5岁以下儿童510人,3岁以下儿童314人,其中低体重儿出生数4人,低体重儿出生发生率0。4%,围产儿死亡总数0人,完成了616例儿童(285名散居儿童)的健康检查。

3、降消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通知每个在县域外分娩的产妇持相关证件到县妇幼保健站领取项目补助资金。做好降消项目的宣传工作。本年度我乡县域外出生25人,至目前为止已报账24人(其中二次补助8人),金额1。465万元,其中一例患者家属相关发票遗失,没有办法补偿。

1、因所辖范围较大,交通不便,不能及时的进行产后访视工作。

2、部分孕产妇保健意识淡薄,对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不重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底。

3、0岁组儿童保健工作滞后,因家长对保健不理解,导致部分儿童保健工作跟不上要求。

二0**年工作打算。

1、二0**年母婴保健工作的重点坚持一法两纲为依托,努力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两个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妇幼专干与村乡妇保人员队伍建设,使我乡妇幼卫生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八

税务稽查作为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体包含选案、实施、审理、执行、结案等工作环节,其中税务稽查审理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的必经程序。从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内容和性质上看,税务稽查审理可以理解为税务机关及其专门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照取得的稽查证据和相关法律依法判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当事人是否有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处以何种行政处罚或者作其他处理的审查判断过程。加强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对于保证税收执法的合法性、正确处理税务违法案件、健全税务稽查机制及促进专业化分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保证税务稽查职能充分发挥,还可以促进稽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执法办案效率,从而逐步规范税务稽查具体行政行为,避免、减少行政复议、诉讼等情况发生。

初,顺义地税局稽查局正式成立。为构建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稽查办案管理模式,稽查局内部设立了四个职能科室,即立案科、审理科、检查一科、检查二科,使得税务稽查工作更加专业化。其中,审理科作为专业审理机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案件的审理和税务检查业务的培训辅导。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审理科认真落实“五重”“五做”的总体要求,以做强稽查为目标,认真梳理、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制定了岗位工作标准,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其次,在科内推行了层级负责制,成立三个审理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形成了组员、组长、科长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效提高了审理工作质量。再次,及时组织召开重大案件审理会议,对涉及偷税、抗税、罚款额度较大、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进行集体审理。此外,还加强了对科内人员的培训,强化了对稽查办案人员的指导。通过采取上述举措,近一年来审理科共审结案件120件,发挥了税务稽查审理的作用,税务稽查审理质量逐步提升,为全面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税务稽查审理是一项对税务稽查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不利于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

1、审理方式多局限于书面审理,影响审理工作准确性。税务稽查审理大部分是对纸质报告进行审理,依据稽查实施环节取得的案件资料进行判断。由于缺乏与纳税人直接沟通,难于掌握稽查案件的全面情况,加之检查实施人员对案件的理解以及工作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对案情的描述、资料的取证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会造成审理案头材料的局限性,制约审理工作有效开展,从而影响审理定性工作的准确性。

2、审理报告程式化,不能反映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内容。实际工作中,案件一般要经过“送审-退回补正-再送审-通过或退回”几个步骤,而审理报告格式固定,对于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通过的案件,审理部门只能用“你单位能够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实施检查,所查违法事实清楚,数据计算准确,引用法律法规准确,处理意见妥当”等格式化用语在审理报告中体现审理结果,而对于审理往复过程中的审理意见或建议却难以反映。

3、对法律边缘性的问题缺少探讨解决机制。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边缘性的问题,对于同一违法行为,各方认定所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不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法律、法规、规章效力等级不同、内容冲突。(2)立法的原则性与执法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差异。即各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都是权力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特点制定的,对于执法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难以面面俱到的予以规范。(3)审理人员与税务稽查人员存在个体理解差异。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各种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人们的知识结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意见难于统一。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审理过程中的争议时有发生,但是目前没有相应的问题探讨解决机制,掣肘了税务稽查审理工作。

4、新系统功能不能完全满足审理工作的需要。稽查系统分为案件登记、案件实施、案件审理、执行和结案等环节。目前,稽查案件资料需要纸制资料和电子资料并行使用,系统只具有文书上传和处理结果录入功能,缺少数据计算及文书制作功能,无法满足审理工作的需要。

5、对同类案件缺乏归纳、,规范指导作用不够。当前工作中,税务稽查审理对于税务稽查案件的把关意识较重,审理人员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个案审理上,对于某类案件缺乏归纳、总结、分析,未形成相应的指导意见,审理的规范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找文章到大秘书-/-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6、审理力量相对薄弱,审理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我局审理工作为例,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审理所有稽查案件并制作《处理决定》、《处罚决定》等法律文书。从审理工作量上看,每个干部平均都要负责3个以上检查组查处的稽查违法案件,还要完成执行环节各种文书的'制作以及处理结果的录入,加之稽查人员和审理人员对于同一案件在理解上往往存有差异,致使一些案件难于一次通过审理,增加了审理工作的难度;从审理内容上看,具体包括审查整个稽查案件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取证的合法性、证据的针对性、充要性、相关性,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和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审查稽查执法文书的规范性。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具备法律、税收、财务等综合知识,但目前审理人员所具备的具体稽查工作和法制工作经验较少,也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稽查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以上工作要求。

1、扩大税务稽查审理概念的外延,使“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税务稽查工作过程。狭义上的税务稽查审理可理解为税务机关及其专门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当事人是否有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处以何种行政处罚或者作其他处理的审查判断过程。而广义上的税务稽查审理可理解为是对税务稽查整个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审查,把税务稽查执法过程看作是税务行政复议、诉讼的取证过程,并对其进行内部司法审查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扩大税务稽查审理的外延,依据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把关,相互纠错,互相制约,互相完善。如,案件实施环节是对案源选取环节的把关,审理是对案源选取和实施环节的把关,以此类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理过程,提高稽查工作质量。

2、将审理工作前伸和后延。审理工作前伸,就是对疑难案件的实施检查环节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通过实施人员介绍情况,共同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审理工作后延,即审理工作对执行环节存在困难的案件实施跟踪指导,同时对已结案案件涉及到的各种法律文书的归档等进行检查。

3、严格落实《税务稽查调查取证管理办法》,做好查前、查中的证据分析。广泛详尽地占有案件资料是开展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稽查人员必须按照《税务稽查调查取证管理办法》严格取证,同时结合实际,归集整理出案件的基本证据,认真分析,才能更加有利于审理工作的开展。

4、提高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审理工作对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审理人员要精通税收业务、相关法律等知识。因此,从事审理工作的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时将所学理论联系审理工作实际,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同时牢固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素质。另外,稽查审理部门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围绕业务问题及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提高办案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特别是对大案、要案或者疑难案件,审理人员应介入案件分析会,加深对案情的了解,提高审理工作的针对性。

5、强化审理的审查、监督、评价作用。工作中,税务稽查审理需要对实施稽查人员提供的案件事实、证据等进行审查,并判断稽查实施环节对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确、公正,是否符合法律依据,对于出现事实不清、证据不全、定性不准确、法律依据不足等情况,有权要求稽查人员重新稽查或改变原有结论。基于审理的这一职能,要强化其具有的审查、监督、评价作用,促进稽查人员增强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升执法办案质量。

6、建立和完善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底稿制度。针对目前审理报告程式化所带来的不足,应建立和完善审理工作底稿制度,对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记录。这样既有利于案卷使用者了解案件的整个处理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责任。

7、建立业务探讨机制。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邀请主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稽查实施人员参加讨论,明确案件查处工作重点,找出疑点、解决工作难点,提高稽查效能。

8、建立稽查局内部岗位轮换培训制度。为了使审理人员能够熟悉实际稽查工作程序,掌握稽查工作技能,提高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可将审理人员定期派到检查实施单位进行实践。另一方面,可抽调检查实施单位的业务骨干到审理部门,学习案件审理的方法、技巧、工作重点,进一步掌握取证、执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审理与稽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稽查工作质量。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九

金寨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黄遵碧、汪永芳、程晋江等近日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

一、家庭教育缺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通过对村街、社区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有着家庭教育缺失这个共同的起因。表现在:父母外出打工对子女无暇照顾,使得留守儿童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影响;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残疾对子女无力照顾,使得子女无人管教、放任自流,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没能给未成年人很好的教导,使得子女胆大无畏。

二、动漫城、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是危害未成年人的“第一毒瘤”。

动漫城、网吧和游戏厅星罗棋布,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禁入场所管理不严,整治不够彻底,导致很多未成年人整天沉迷于此,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极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而且黑网吧已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

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校车,学校周边道路拥挤,未设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暑期学生私自下河游泳、玩水溺死现象难以杜绝,学校周边小卖部、食杂店出售垃圾食品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学校食堂卫生条件差,大部分学校没有门卫或者警卫,存在社会不法分子滋扰学校、学校和教职工财产被盗、学校学生被殴打现象。

四、未成年人犯罪出现新形式。

在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流动人口和信息交流加快,导致未成年人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人员利用未成年人实行愉窃、抢劫、贩毒等案件有所上升。

五、健康的户外娱乐场所匮乏。

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没有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者服务队伍,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脱节,而与之相反的是不良环境场所盛行,在节假日期间,难免吸引部分未成年人进入。

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目标管理。

立足我县实际,在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牵头组织带动关工委、共青团、妇联、民政、执法队、综治、司法、公安等部门和单位系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细化各部门考核指标,提升整体工作合力,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路子。

(二)做好法制宣传,增强责任意识。

建议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入“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效果,形成更加浓厚的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氛围。继续实施法制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入户活动,量化法制副校长的考评机制,出台管理办法,促其屋职常态化;重点加强对农村、学生家长和经营场所负责人的宣传教育,力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三)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社会环境。

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等规定,对无证经营的地下网吧坚决取缔,对依法登记的要严格管理,推进“星级网吧”评比活动和“公益性绿色网吧”的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建立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适时开展“警校共建”工作,严肃查处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和出现“黄、赌、毒”现象,整治音像、出版物市场,从源头上杜绝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流入未成年人手中;加强对校园周边商店的整治,查处无照经营和违规经营,规范经营秩序,倡导健康消费。

(四)坚持教育为本,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的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知识,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五)突出重点群体,做好未成年人权益保障。

加强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重点跟踪管理留守儿童和特殊未成年人的入学情况,防止因失养、失学、失教而流向社会;整合资源,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公益助学活动,进一步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教育广大家长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切实担负起教育引导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的家庭责任,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纳入到创建“文明户”、“党员示范户”等活动中。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

当前动物疫情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基础免疫做细做扎实,建成阻断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免疫保护屏障,已成为当前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群众的认识不到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动物疫情处于封闭和保密状态,社会对动物防疫的认识还处于一个较为低下的层面,没有将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当作是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打防疫针是为了完成任务,以致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主动支持配合少,刁难阻碍多。

(二)饲养方式相对落后。农村畜禽散养比例大、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防疫难度大。

(三)畜禽交易和长途调运容易引发疫情。畜禽调运、交易频繁,引发疫情的风险加大。

(四)机构不健全。目前还有一些地区乡镇机构不健全,乡、村防疫员经费没有保障,防控工作不能全面到位,影响了免疫等基础性工作的落实。

(五)法制观念淡漠。养殖户认为饲养的畜禽是私有财产,打不打防疫针、畜禽是否病死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这种思想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随意抛弃、宰杀和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动物疫病综合防控。

(六)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程度不够,基层政府对基础免疫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在免疫实施过程中的宣传、组织、管理上存在不力、不作为的现象。

2、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组织形同虚设,防控政策、计划、方案等行政技术措施不落实。

3、动物防疫法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国家制定的防疫政策、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4、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足,不能有效打击抗拒、阻挠强制免疫行为。

1、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更新费、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补助费等公共财政没有纳入应有的`预算,未真正得以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承担了基础免疫的主要工作,()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加之管理松散,致使人员不稳定,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3、疫苗运输、保管设备缺乏,难以保证疫苗质量。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后发生疫病的事件时有发生。

4、农村防疫中的免疫程序得不到认真组织实施,往往是只能集中进行春秋两次大面积免疫;新补栏动物免疫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管,因不能及时进行补免留下免疫空档,存在着疫情隐患。

5、基层防疫人员存在着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防大疫的意识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虚报免疫密度、免疫进度,不按规定保存、发放、使用疫苗,不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的情况屡见不鲜。

(八)候鸟迁徙易造成疫情传播。

我国水网密布、低湖洼地较多,冷暖季节变换时候鸟迁徙频繁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二、对策。

(一)健全法律体系。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虽于1月1日起实施,但相应的配套法规仍未出台,应注重可操作性和强制性,对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人的法律责任应更加细化,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重大动物防疫目标层层落实到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处理处罚的情况出现,加强动物免疫监督机制的建立,确保基础免疫扎实有效。

1、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政府不仅签订目标责任书,而且要加强检查监督,切实履行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宣传、组织职责,将免疫密度与工作业绩挂钩。

2、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定点联系责任制,县到乡、乡到村、人到场,严格技术要求、目标任务、工作纪律和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对防疫工作中主要指标,如免疫密度、免疫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免疫密度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户、疫苗领用量等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抗体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对达不到规定密度和有效保护率的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责令限期进行补免,情节严重造成疫情发生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三)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网络,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主要承担每年春秋两次普免和新补栏畜禽的补免、防疫档案的建立、动物标识的加挂、畜禽圈舍消毒、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监督、疫情监测等公益性工作。村级防疫室的设立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利于补免工作的开展,利于动物疫情的及早发现,利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村动物防疫员从素质高、业务精的兽医中选聘,公共财政实行按村建制大小、禽禽饲养量多少按月定额补助,并建立养老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3、增加防疫设备的配备和更新,延伸防疫设备到村防疫室,彻底杜绝使用无效苗的现象,提高免疫质量。

4、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农村养殖者的科技普及力度,改变传统养殖陋习,逐步过渡到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畜禽实行笼养、圈养;大型养殖场采取防护罩,减少与鸟类的接触,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

5、落实免疫副反应补偿机制,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在实施免疫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给予及时补偿,密切养殖户与防疫员的关系,全力推进强制免疫工作。

(四)加大经费投入。在保证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和更新的同时,保证动物免疫、检疫、消毒、监督、诊断、监测、疫情报告、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积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要严格实施从春秋普免逐步过渡到按程序常年实施免疫,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效价。

(七)切实强化应急准备,果断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对突发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充分准备。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一旦发生疫情,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严禁畜禽及相关产品流出疫区,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八)广泛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防控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普及动物防疫科普知识,大力宣传国家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加强对广大农民、养殖户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经营户的法制教育,使动物防疫工作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九)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步伐。依靠自然屏障,建立人工屏障,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提高各级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动物防疫体系和工作机制。

(十)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1、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进程,及时总结和分析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真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2、开展规模养猪场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通过报送规模养猪场标识和生产防疫信息,及时掌握母猪生产繁育情况,与能繁母猪补贴、保险以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工作紧密结合。落实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以佩戴耳标为依据,进行跟踪管理。

3、加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促进强制免疫工作开展。

(供稿:姜顺传)。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一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当前纪检监察部门最迫切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在全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创新实践的科学性、实效性,实现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取得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双丰收”。

在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过程中,许多不符合、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陈规旧俗必然被摒弃。但是,任何创新都是生产要素与生产要件的重新组合,不可能与历史传统完全“断脐”。因此,纪检监察工作创新首先必须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

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对过去的反思、批判和超越,而不是心血来潮式的“作秀”。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应该不求“轰动效应”,拒绝“形象工程”。为此,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由头,往往都是工作中遇到难题需要解决,或者发现可以预见的难题需要拿出“预案”。这种工作创新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样,也只有这样的工作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纪检监察部门求真务实、贴近实际的工作作风,成为全社会崇尚创新、务实创新的典范。

就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而言,工作机制是最重要的内因,方法创新是外因;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内因,全面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是外因。只有正确处理“内外”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新跨越。要尤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各种纪检监察资源,努力挖掘纪检监察资源的整体潜力,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效益。

现实是未来的基础,而未来是现实的发展;现实是立足点和出发点,而未来是着眼点和目标点。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只有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从而长期保持主动和领先,把握和赢得未来。

我们要不断强化高举旗帜、服务民生、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运行发展的能力水平,构建更加阳光的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机制,使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始终体现在为人民谋利益求幸福上,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检监察保障,使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经济社会同进步。

纪检监察建议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二

2015年10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在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比较于原先的政府会计准则,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创新和完善。本文围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分析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的创新点,并就如何推进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措施。

第一,会计要素的创新。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会计要素包含了八项内容,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其中,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以及预算结余这三个会计要素。而财务会计要素则包含了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这五个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主要是用于对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财务会计要素则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这八项会计要素都能够体现出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的要求,内涵和界定都比较清晰。除此之外,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还第一次将自然资源也在政府财务会计要素中进行列示,并归入了非流动性资产这一会计项目,这有助于摸清和梳理自然资源信息,方便会计核算。

第二,政府会计结构的创新。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体系。其中,财务会计主要是围绕政府这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计量,而预算会计则是围绕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这种新的政府会计结构划分既可以涵盖政府财政的年度预算情况,同时又可以详细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权益等的增减变动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

第三,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引导着我国的会计体系不断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变革的特点,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稳定而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所推出的全新标准也需要会汁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然而,新会计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足。

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其中原则性的规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不够,因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应用指南对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便执行。例如,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对公允价值怎么确定则规定得不够细致,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晦涩难懂,有些分类披露的条款甚至连专家都看不明白,在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就必然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2)我国目前会计监管水平还难以适应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的主体往往成为制约新准则实施的—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内部审计力度相对薄弱,内部审计人员经常被精简。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要让内审人员了解与吃透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有一定难度。在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审计取证不足。我国的政府监管存在着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问题。

(3)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也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贯彻全新的理念,在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中的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是一大挑战。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能达到这种要求的还不多。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满足与国际趋同的需要。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三

引言。

传统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新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根据财政部统一要求2019年1月1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将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已经顺利走过了一个会计年度,实践出真知,作为最基层的会计制度实施者,新准则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文章将针对实际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部分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不够准确。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按照要求做好清查,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很多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应付账款、长期投资、待处理的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等等,“摸清家底”,为施行新制度提供可靠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新制度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单位仓促建账,没有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情况,也没有对往来款中长期的呆账做处理,直接计入了新账。

2、部分单位出现了预算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的现象。原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实际工作中,一切财务工作开展围绕预算及预算执行,虽然目前实施的新制度,财务会计对单位作用没有凸显出来,部分单位的财务会计成了未完成新制度而必须做的,更多焦点仍旧集中在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成了辅助工作。

3、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相较于之前,工作量大大增加。一是新制度的双重记账,增加会计人员的操作量。二是新版财务软件的使用上,预算会计在实际操作中更强调了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的运用,以及在账务处理上与年初预算、年末决算实现连接闭口,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

4、部门之间沟通对接要求高。部门之间对新制度理解运用程度标准不一,这在日常工作中,对部门之间级沟通要求高,尤其列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和“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每笔来款的功能科目和部门经济科目的收集,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困难。

5、政府财务会计实施标准有待提高。政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目标是向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一个会计年度实施下来,作为基层部门,对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在理解上还不足,实际操作上与预期目标的标准还有距离。

6、政府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目前存在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虽然财政部门多次组织培训,但非專业人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完全掌握新制度,实现新制度目标,仍旧有困难,业务处理不规范情况仍旧存在。

7、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因为在整个会计体系中,政府会计体系有较低的地位.社会对其认知度也较低,并且传统观念认为政府会计简单易学易做,技术含量不高,这些传统观念导致了单位对财务工作的不重视,一些单位财务人员都身兼数职,在新制度执行第一年,财务人员压力倍增。

1、加大基层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审计力度。通过审计部门,对第一年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启动专业专项审计,被审计单位可以借此机会及时改正错误,并通过此契机,直接与专业人员交流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为日后更好的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打下坚实基础,避免一错再错,糊里糊涂的的执行新制度。各级部门准确实施新制度,部门之间的就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2、加大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第一个会计年度已经执行完毕,实际操作的财务人员已经遇见各种类型的问题和困惑,建议财政部门组织专业培训和各种交流平台,及时答疑解惑。政府财务会计实施标准才能得以提高。

3、加大单位领导重视力度。加大对政府单位领导层面的宣传力度,从根源上对财务工作提起重视,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领导对工作的认识、认可和支持,无疑是新制度实施的保障。单位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和对工作的新要求,财务人员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心从事财务工作。

首先作为基层政府会计人员,从事10余年政府单位会计工作,在实施了一年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根据工作实际及与身边会计人员交流,普遍存在文章内所表述的问题,更多还是存在轻财务会计的现象,注重社会效益,轻视利润、成本的核算。认为,政府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迫切需要得到提高,领导仍旧没有认清现有财务工作情况,保持传统观念,忽略会计人员工作量及重要性。最终才能科学实现我们的新政府会计制度目标,而不是见字答字,仅停留在账务处理上的双分录层面。强调政府应注重决算、预算,将财务及预算管理适度分离.关心自身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士振《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

[2]陆涵燕.《新会计制度下政府单位会计核算应用范例》[j].商业经济,2018.

[3]魏余江,郭继宏.《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现十大亮点》[j].中国会计报,2018.

[4]佟文霞.《浅析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四

(2012年4月22日根据录音整理)。

省纪委常委秘书长张正耀。

今天,很高兴同大家一起来学习交流。去年,我有幸参加全省廉政风险防控试点指导工作,与11个省级试点单位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市、县的试点单位也有一些联系,他们虽然不是省级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单位,但工作中也有不少创新。现在,我结合去年全省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的实际,就以下9个问题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我为什么一上来说这个问题呢?因为在试点工作中,有些同志不知道廉政风险防控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有的说,我们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已经多年,现在怎么又来搞廉政风险防控?有的说,我们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纲要和五年规划,怎么又来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所以,很有必要说说这个问题。我们把廉政风险防控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联系起来看,他们之间是有机结合、密切相关的。

先说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系。大家知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被称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龙头工程。十多年来,我们注意总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经验,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水平。我们现在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就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曾到河北省卫生厅去参观,他们从厅长到副厅长对所主管、分管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清清楚楚,讲的头头是道:我分管哪几个处,这几个处容易在哪些环节出现问题;针对这些环节,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哪些防控措施已经到位、哪些防控措施成效还不大;下一步,我还有什么打算等等。厅党组每一位成员都是如此。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讲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要负起“一岗双责”。但是,不客气地说,现在有一些单位“一岗双责”远远没有落实。有的单位甚至领导班子成员出了问题,作为班长他也觉得你是你、我是我,好像自己没有责任。有些领导班子成员所分管的下属单位出了问题,有的人都“进去”了,他还感到与他关系不大。我们现在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落实“一岗双责”。在开展试点的时候,我们有的部门纪检组长说,廉政风险防控好是好,但是这项工作搞起来以后,工作量太大,象个绳索把我们自己套住了,我们纪检组怎么能搞得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党委(党组)、单位的领导班子。就是说,廉政风险防控要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机结合,而不是说这项工作只是你纪检组、监察室在那里做,我们要在这方面履行组织协调,抓督查、抓落实这方面的职能。你不能大包大揽地说廉政风险防控都是你纪检组、监察室的工作。我们走在前面的有些单位,把廉政风险防控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明确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占多少分值,这样就把廉政风险防控具体化、硬化。这就使廉政风险防控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再讲廉政风险防控与惩防体系建设的关系。廉政风险防控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惩防体系建设不是两回事。惩防体系是惩防并举。大家知道,我们的《实施纲要》是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而且现在把惩防体系上升到整个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就是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我们的廉政风险防控,就是落实“更加注重预防”,实际上“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也体现其中。因此,我们不要把廉政风险防控与惩防体系建设人为地割裂开来。对这个关系,认识比较清醒的部门、单位在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中,就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而且有些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今年是实施2008至2012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还要谋划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在这个节骨眼,我们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就更有特殊的意义。

以上,说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这么两点,就是要求我们理直气壮地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有的不敢抓,因为思想上没有正确认识。思想认识不坚决,工作态度就不坚定。现在,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省委10号文件),并在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动员。我们是具体操作这项工作的,要应声而起,立马行动。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坚定的态度,回去以后就很难组织好、指导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密切联系的。刚才说过,我们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党委(党组)、单位领导班子。大家注意看,这次发给大家的资料,有《安徽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资料选编》,封面落款不是省纪委、省监察厅,而是“安徽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什么这样?就是要明确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主体。前不久我们召开的廉政风险防控新闻发布会,是以什么机关发布的?就是以“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发布的。我们召开廉政风险防控动员会,为什么要放在省政府的廉政工作会议上?虽然是减少会议,但更重要的体现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主体。在去年试点工作中,有的单位不注意这个问题,虽然召开动员大会,由市委书记或厅党组书记或厅党组书记、厅长作动员报告,但动员会开过以后,好象就没有党委、党组什么事情了,都是纪委、纪检组在抓,结果工作到了一定程度,就难以深入。我在马鞍山的时候,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的动员会、调度会、推进会、现场会,都是让书记、局长来参加的,纪检组长虽然也参加,在汇报情况时候,我们都要求一把手来汇报。就是要突出实施主体的作用。今年全省普遍推开展政风险防控,将来我们开展检查督查,一定要注意发挥实施主体的作用,要让党委(党组)主要领导人汇报。我不是说要提高接待规格,不是这回事,就是增强他们实施主体的意识,主要是为了推动工作。

既然党委、党组是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主体,我们一定要注意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去年刚开始试点的时候,有些单位工作推不动,我们到一些厅局去调研,要求他们组织突破。怎么突破?主要领导要带头查找风险。省住建厅厅长李明同志把个人的廉政风险防控方案拟出来后,首先挂在机关内网上公示。作为厅长、党组书记,他的防控方案出来了,领导班子成员纷纷行动起来,指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就方便多了;既然领导班子带头了,抓处室的、抓二级单位的,就好办了;处长副处长带头了,工作人员也就好办了。这就发挥了领导的带头作用。试点工作是这样,现在全省全面推开还是这样。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带头参与。大家在单位里都有这样的感觉,一项活动只要领导参加,你就不好不去。如果领导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去参加,处室也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不想参加。这里,一定要把领导的带头作用发挥好。

二要有效协调。有些工作光靠纪检组是有难度的。要把困难向领导及时汇报,请领导出面协调解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从表面上看只是对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和防控,实质上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规范。这势必会涉及到某些权力事项的整合、部门利益的调整,在一个单位内部有可能会涉及领导分工、人员调配等。对这些敏感问题,必须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协调、主动过问、及时解决。对涉及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重大问题,各级指导协调小组要及时加强研究,妥善协调解决。

三要敢抓敢管。少数单位有这么一种情况,历任领导对个别人不敢碰,叫“刺头”,平常不敢去碰。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廉政风险防控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制度和机制来加强管理,一次不行两次,时间一长就会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从试点的实践来看,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通过全面排查风险点、公开了过去藏在下面的一些问题,让苗头性问题自然浮出水面,为我们严格管理、有效处置、履职尽责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对已经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处置、化解,才能避免“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现象的发生。实践也证明,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敢抓敢管,正气才能压倒邪气,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赢得干部职工的支持。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工作方案中有宣传发动阶段,动员会也开了,但宣传发动不深入不细致,结果后面的工作就比较难干。你要他查找风险点,他不想查、也不会查;你要他定风险级别,他避高就低、避实就虚;你要他制定防控措施,他随便给你搞一两条,有的人甚至于一条防控措施都没有。我到基层单位去看,有的表格上“风险级别”、“防控措施”栏目都是空白,单位分管领导竟然签“同意”。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宣传发动相当重要。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启动阶段重点要排除“无关论”、“无用论”和“形式论”等消极观念。要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有权力必有责任,用权力必有风险”,确立“从政有风险,防范除隐患”、“早防早受益”这样的积极防控廉政风险意识。

宣传发动的重要作用,还不仅仅在启动阶段。廉政风险防控是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人人过关,是自我受教育、人人学会自我防范风险、保护用权履职安全。在风险排查阶段,重点要排除“抵触论”、“旁观论”等消极思想,要克服这样的一些认识,破除“排查我的风险就是和我过不去”、“风险点多就意味着问题多,风险等级高就意味着问题大”等错误思想。有些单位在试点中推不开、推不动,就是因为干部职工有这样的认识:“我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评我先进,还要我查找风险点,而且还把我的风险点等级定这么高。”他认为查找风险点就是跟他过不去,把风险和问题划上了等号。“你把我这个岗位搞了4、5个风险点,其中还有高等级风险点。这说明我工作没做好、我的问题大,对我不信任。”这些认识是错误的。那我们要告诉他,所谓风险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我们之所以要搞廉政风险防控,就是使这种发生问题的可能成为不可能,使“风险点”变为“安全点”,不是跟你过不去,不是说你有几个风险点就有几个问题,不是说你有几个高等级风险就说你的问题大,必须要消除这样的思想认识。要牢固树立“找准找全风险点,才能防控住风险”、“进行点对点防控住风险,才能远离风险”,变“要我防”为“我要防”。在风险监控过程中,重点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树立“不自满、不懈怠、不惜力”,让防控廉政风险自觉意识转化为廉政风险防控的行为习惯,把意识变为行动。实际上,排查风险的过程、参与防控的过程,就是我们增强风险意识的过程。排查风险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化解处置的过程。只有深入彻底,全员支持,才能防止出现“少数人忙得团团转,多数人站在一边看”现象。

要把宣传发动贯穿全过程,一要分段发动,二要不断发动,三要有效发动。要注重宣传典型。既要运用正面典型来推动工作,也要运用反面典型,特别要利用身边的反面典型来警示、提醒大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既要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批评曝光一些不规范、不正确的做法,以引导和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整体工作的深入。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宣传一些创新方法。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和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廉政风险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是我们能不能开展好廉政风险防控的基础和前提。这里,有两个方面要重点说出来——清权确权、规范流程。有的地方未搞清权确权,一上来就直接查找风险,后来证明准备工作不足,需要补课。去年8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北京召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贺国强同志把清权确权、规范流程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的基础性工作来强调,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说,清权确权、规范流程不是我们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处室未清权确权就开始查找廉政风险,还说:我这个处室过去就是这样干的,我的前任就是这样干的,是按照惯例进行的。这根本不是不进行清权确权的理由。我们提出依法不依例、职权法定,现在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有没有授予你这个职权,你过去是这样干的,但是现在还能不能这样干?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法制办、政务公开办给大家说一说,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要让清权确权、规范流程这项工作引起大家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做好。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笑话:不该办的事办了,不该上马的项目有人批了,还美其名曰“提高效能”、“为基层服务”。结果有关部门一查,他没有这个权力,他批的是无效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还未清权确权就去排查风险点,这样的排查不缺乏基础吗?既然缺乏基础还硬要去做,还“提高效能”,这不是问题更大吗?有的人最后被查处时为自己叫屈,“不知道是越权了!”“不知道这个事情不该办!”在清权确权中,要对照法律法规及“三定”方案,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要求和“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清理和确定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权力事项,切实摸清各类权力底数。在此基础上,分项梳理,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办理主体和法律依据。

这是讲清权确权,在此基础上还要规范流程。他有这些权力,怎么行使这个权力?要在流程上做文章。我们讲的规范流程,实际上是明确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的过程。首先把流程固化下来,绘制出流程图。这些流程还要分外部流程、内部流程,外权内权相对应。按照明晰职权边界、规范工作权限的原则,对每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法定职权制定相应规范。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权力运行程序和分权示权控权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监督和制约。这样,使权力行使有固定的“路径”,给权力套上一定监督措施,不能让权力随意扩张和越界行使。让每一个权力行使人都要明白“我有哪些权力、我的权限在哪?行使权力的流程有哪些?”通俗地说,就是要明白“哪些事我能做,哪些事我不能做,能做事应该怎么做”。这样理清职权、明晰职责、规范流程,才能为下一步风险排查和防控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内部权力运行流程图制定上,我觉得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依法,二是高效,三是便民,四是实用。

前面我们讲了,通过清权确权把职权明确了,通过规范流程把权力运行流程图制定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查找风险点,查找这个“点”是在哪一个权力当中、在哪个流程当中出现问题、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去防控?所以,廉政风险防控一定要在“点”上作文章,因点定级,逐点施措。在试点中,我们到一些单位去看,有的就忽略这个重要的方面。他们没有找到这个“点”,更谈不上在“点”上作文章。

有的单位是因人定级,不是因点定级。这里,我先说人与风险点的问题。某局在风险排查登记表姓名之后有一栏“风险等级”,局长在“风险等级”一栏直接写上高等级风险。这是不妥的。风险点不是风险人,我们是给风险点定级,而不是给人定级。这个局长有10个风险点,其中有2个高级风险点;另外一个局长有15个风险点,可能有8个高级风险点。你给一个人定高等级风险,怎么制定防控措施呢?怎么进行监控呢?下面,再说岗位与风险点的问题。我这个岗位可能有4个风险点,那就要把每个风险点逐一找出来,名称、发生问题的原因、等级、防控措施,可能一个风险点对应有4、5条防控措施,就在表格栏目里一一标明。有的单位设计表格是一揽子,防控措施7、8条对应前面所有风险点,这怎么能行呢?表格设计一定要科学。关于风险排查,我具体说这么几点:。

第一,廉政风险排查,应做到“实、全、准”。“实”就是廉政风险点排查要扎实,根据工作职责和岗位特点,按照权力运行流程,一步一步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找,查深、查透、查清具有岗位特征的廉政风险点,使找出的风险可预见、能防控。“全”就是廉政风险点排查要全面,不漏、不缺、不少。不能只上报公开不重要的、而把重要的隐藏下来。不少干部都知道哪些权力、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但是他就是不愿晾出去,晾出来以后接受监督就不自由了,就捞不到好处了。于是,他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随随便便找几条来应付过去。所以,要认真做好指导和审查工作,不能报什么就是什么,也不能你报你的、我定我的。表格填了报上来,你讲是低等级,我看到不合适就直接在表格上改。这样不行,还是要通过他自己来改。每个人必须清楚自己有几个风险点、是什么级别、如何去防范。如果他自己都不清楚,这不是走过场、搞形式是什么呢?安徽师范大学某部门一开始排查报告没有风险,经审查退回去重查,发现几个无关轻重的,再仔细核查后不仅发现了不少风险点,还发现了以前不为人知的管理漏洞。其中之一就是排查出来200多套700多间学校周转房问题,涉及到广大青年教师切身利益。以前有多少房子大家谁也不清楚,什么样的人在使用谁也说不清,很混乱。通过廉政风险防控,全部对外公布,按程序解决了新来教师住房问题,受到学校上下一致好评。廉政风险防控不是单纯的一项工作,是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安徽师范大学就是和学校管理有机结合的。我们到一个县,县里汇报说,要求高等级风险点只能报5个,中等级风险点只能报10个,各单位整齐划一。县里作这样的要求,不是实事求是。应该是有多少风险点就查找多少风险点,该定什么级别就定什么级别。

第二,廉政风险排查,应把握四个环节,即“找、亮、问、审”。“找”,就是岗位、处室和单位主动查找廉政风险点、确定廉政风险等级、逐一制定具体防控措施。“亮”,就是把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大家评议。“问”,即把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审”,就是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将岗位和处室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等级及防控措施提交给专家评审组或单位党委(党组)集体研究审核确定,要防止避高就低现象。

第三,廉政风险排查,应注意处理四个关系,即主管风险与客观风险、廉政风险与业务风险、个人风险与单位风险、一般风险与高等级风险的关系。这次省委《意见》里没有写主观风险,不是说主观风险没有,只是主观风险在实际操作上难以把握。风险防控是一个大概念,虽然说各种风险都要抓,但这里是指廉政风险防控。如办公室文件泄密、驾驶员开车发生交通事故都只能属于业务风险,而不是廉政风险,不能把业务风险等同于廉政风险,不能把所有的业务风险都纳入进来。我们在试点中发现有的单位没有个人风险,以领导班子风险取代领导成员个人风险,以处室风险取代处长、副处长等个人的风险。这也不行。单位风险不能代替个人风险。从主要责人到分管负责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风险防控方案,而且都不可能是一样的,因分管领域、工作职权不一样。如市里的一个副局长可能分管的不太重要,风险点较少、风险等级可能较低;而同样在这个局里,有一个副调研员分管的工作很重要,他风险点可能就较多、风险等级就高一些。所以,人为的规定副局长、副调研员有几个风险点、是什么风险等级,那是不妥的。同样如此,作为副局长,张三可能有3个风险点,李四可能有10个风险点。领导班子中的某一个风险点,不只在一个副局长个人风险点体现出来,可能会有3个副局长都涉及这个风险点,因此这3个副局长的个人风险防控方案里面都应该标明。领导班子每个风险点要在班子成员的风险防控方案中体现,领导班子风险必须与班子成员个人风险点有所呼应。厅长、局长的廉政风险点,不是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廉政风险点的叠加,因为有的高等级风险点主要由副职承担。这说明,风险查找是比较复杂的,关键是怎么把握好,不能简单从事。一般风险和高等级风险点管理问题,要重点加强对高等级风险点管理,有的单位还对高等级风险的管理专门制定办法,如马鞍山、铜陵专门对此做出具体规定。

是要怎么样借助外力,吸收服务对象、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以及党风党纪监督员、特邀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这项工作,把工作开展得扎实一些。坚持条块结合,就是要加强“条条”与“块块”之间的沟通交流。去年试点期间有的省直部门在厅机关开展的同时推动系统全面开展,条块互动,如国土厅、住建厅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逐点施措”,就是要求防控措施一定要具体。试点期间,我们发现有的防控措施太原则、太笼统,如“加强学习”、“遵守法规”、“接受监督”。这是不行的。防控措施要具体,要针对风险点采取个性化措施,这个点有哪些措施,那个点有哪些措施。这里面要下大功夫。

还有一个要说的,有的地方填报风险防控表格里的廉政承诺语言,不是个性的而是格式化,所有语言一看就不是自己的语言。这个不行,廉政承诺一定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决心。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是贺国强同志去年8月30日在全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上提出来的。我们现在的廉政风险防控,一个单位排查出那么多风险点,怎么去加强防控?科技反腐的最大应用,就是建设电子监控系流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电子监察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科技监控方面,外省市有不少成功经验。河北省石家庄市利用互联网构建了实用管用的外网、专网、内网“三网监控”体系。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科等防控下一步怎么搞,目前是一个难点。江苏省昆山市建立综合行政电子信息监察平台,对全市行政审批、政令督办、信访办理、土地出让、环保执法等重点领域行政行为和关键权力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前不久,我们到蚌埠市交通局参观“现场执法电子监控”,有这个监控和没这个监控,效果就是不一样。现在我们讲“制度+科技”,这不是口号,这是必然趋势。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省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地在全面推开的过程中,可重点抓一些联系点,并将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不能因为我们去年在全省搞试点了,今年就不要搞示范点了,不搞联系点了。在你那个地方还要搞,这就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打造示范点,一定要注意具有典型性。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类型,要选择不同的示范点,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来分类指导。只有分类指导,才能整体推进。打造示范点,一定要从重点、难点入手,越是重点、越是难点,你在他那里建立联系点,打造示范点,他取得经验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这里,有必要对去年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试点的单位说几句。正因为你走在前面,先试先行,那么现在全省推开?又给你提供了新的契机,你要利用这个契机做好两件事:其一补缺补差。应该说,我们任何试点单位都不是完美无缺自的你可能在这个方面有特色、有成效,在其他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怎么去进行补缺补差?要根据省委10号文件的要求,根据形势的发展,去补课、完善。其二,巩固深化。就是继续努力,进一步探索,使你的做法更具特色、更有成效。

我们有些试点单位,上面抓的比较紧,他的二级单位却比­较松;委局机关抓得比较紧,系统比较松;联系点比较紧,面上工作比较松;开始阶段抓得比较紧,后面的防控乃至于监控、处置比较松。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要防止和克服“四紧四松”的问题,必须加强督查指导。今天大家来的,都是纪检监察战线的,监督检查本身就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怎么把监督检查的经验运用到廉政防控当中去,怎样来有效地指导我们廉政防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我觉得要处理好力度与进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来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另一方面,就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进展适度调整,确保工作质量。现在,有些实物工程是“豆腐渣工程”,有些软性工作也是“豆腐渣工程”不切实际地提出要求,非要在多少天之内赶成什么样,结果无质量可言。所以,我们既要加大力度,又要确保质量,处理好力度与进度的关系问题。宣城市在推进会、调度会上把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点名道姓地提出来,对工作的推动作用相当大。省水利厅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规定要求和工作实际的,就推倒重来。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省委10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廉政风险的三个机制,即风险防范、风险监控、风险处置机制。这三个机制,与贺国强同志去年8月30日在北京现场会上强调,“建立廉政风险的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处置有机结合的一个机制”,正好吻合。这“三个机制”,侧重点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却又彼此关联、逐层递进。我们觉得,这个机制是一个完善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一个特色的机制,这个机制也是一个长效的机制。

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长效化,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廉政风险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廉政风险防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是在促进科学发展上,这就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我们的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第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相结合。防控廉政风险,既要严格自律,又要加强他律;既要有效防险,又要及时控险。防控廉政风险,要加强阳光监控、重点监控、制度监控、科技监控。防控廉政风险,要及时做好问效、问责和预警处置工作。这方面,还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深入探讨。第三,动态调整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关于动态调整,有的可以随时调整,比如说领导人变动了,廉政风险防控方案也需要及时调整。这个调整不仅仅把领导人名字换掉就行了。不是这样简单的。可以结合过去的方案,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个性化的要求。廉政风险点应随着分工的调整及时进行调整,张三走了,他所经办的事现在交给李四,那么在李四的方案里就要增加、补充。还有就是每年一小调或每两年一大调,这也是一个动态调整。这样就使我们的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长效化。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将预防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化、延伸和具体化,是人民法院反腐倡廉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划及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举措,也是从根本上爱护和保护法官干警的具体体现。黄陵法院从20xx年开始,按照上级法院和纪委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法院和纪委的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主观方面: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院审理案件的标的额越来越高,涉及案件当事人的权益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得非法利益,千方百计的拉拢腐蚀办案人员。法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往往是“案件一进门,双方都托人”,公正司法要顶着人情关系网的巨大压力。

2、一些法官自律意识不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较低,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容易出现利用手中权利“吃、拿、卡、要”等不廉行为。

3、从法官自身素质来看,由于个人政治、业务素质的差异,在具体办理案件过程中,也会出现执法偏差,或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4、廉政风险意识不强。法院干警在履行法定职权的同时承担着各种责任追究的潜在可能性,由于廉政风险的潜在而非实实在在的发生,部分干警认为只要管好自己,履行好职责,廉政风险就与自己不相干。没有能够准确的认识权利与责任的辨证关系,不能树立正确的廉政风险观念。

(二)工作方面: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领导和干警对廉政风险点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担心查找和公开廉政风险点就是公开工作中的腐败环节,会给本部门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对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的效果心存疑虑,存在敷衍应付态度。客观上影响了推动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查找不够全面深入。查找共性、原则性、普遍性的廉政风险点较多,查找个性、针对性、特殊性的风险点较少。结合岗位职责、职权查找的风险点多,联系个人品行、修养的风险点少。八小时内履职环节的风险点多,八小时外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风险点少。

3、在廉政建设方面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存在“说得多做得少,制度多落实少,教育多查处少”的问题,致使一些法官因权利使用不当,或因渎职被追究责任,或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考核评估及问责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廉政风险点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腐败和不廉洁行为的一种可能性,并非已经存在和实际发生,因此考核评估中可能存在只问是否触发廉政风险点的情况,考核评估存在标准不够清晰、规范,考核周期不够科学的问题。出现廉政风险情况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判定失察、失管、失教的问责机制还不够完善。

1、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对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再认识。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汇报会、培训会,编印信息、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面对面指导,明确廉政风险点的涵义界限。努力提高法院干警对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反腐败能力。着力抓好法院干警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促进全院干警养成自觉学习,自省、自励的良好习惯。

2、预防为主,统筹兼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最高法院关于《法官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政若干准则》和“五个严禁”的规定,进一步增强法院干警对党纪法规的敬畏之心,培养法院干警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职业操守,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坚决避免与案件当事人或代理人有不正当的交往,不与案件当事人或代理人单独会面,拒绝请客送礼及亲朋好友的说情。把廉政风险预警防范融入到法院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对部分干警存在苗头性、倾向问题但又不构成违纪违法的,要及时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廉政谈话等预防措施,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

3、建立完善考核评估和问责机制。一是继续探索实践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考核评估和问责工作,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加快完善考核评估的标准化工作和问责机制。二是加强日常考核,通过班子成员和部门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分别在单位内部和部门内部开展诫勉提醒、诫勉督导、诫勉纠错工作,做到“没有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将日常考核作为全年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信访监督、干警考察和案件查处,逐步形成“点面结合,实地察看、座谈征询、综合评价、及时反馈”的评估模式。四是结合《公务员管理条例》等相关制度,制定出廉政风险点防控中出现不廉政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出现失察、失管、失教行为的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

4、完善监督机制。对廉政风险的预防,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的力度,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的督查制度,发挥好内部监督的作用。纪检监察部门要组织开展执法监察,明查暗访,专项督察,接待来信来访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措施不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努力将法院干警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等八小时以外的表现纳入监督管理的范围。

5、落实长效机制。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科学运作,通过再检查、再评析、重划等级和优化措施等过程,扎实推进防范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效化,真正使法院审判监督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执法行为更加廉洁。

6、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没有严肃的惩处,教育就没有说服力,制度就没有执行力,监督就没有威慑力。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的理念。树立“查办案件”是“治病救人”的理念,树立纪检监察干部没有“个人退路”的理念,要始终坚持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严格依法执纪办案,以此警示身边的干警,教育后来的干警,挽救失足的干警,防止更多的干警重蹈覆辙,滑向犯罪的深渊,变成人民的对立面。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推动我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和保障系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作为加强系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加强廉政风险分析、监控和管理,能够提前发现、有效预防、及时化解廉政风险,遏制腐败的源头,使系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发展党员。

2、系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

3、经费使用和管理。

4、学生成绩管理、升留籍管理和毕业资格审核。

5、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和发放。

6、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

1、教育相关的人员要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1)、《党章》。

(2)、《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3)、学院学生管理制度。(4)、教学管理制度。(5)、人事管理制度。

(6)、农业技术系绩效考核办法。

(7)、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8)、关于课程管理的暂行规定。(9)、学生成绩评定与补考管理的规定。(10)、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规定。(11)、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12)、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1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奖学金评定办法。(14)、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助学金评定办法。(15)、农业技术系奖学金评定办法。(16)、农业技术系助学金评定办法。

(17)、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评选办法。

2、制定工作流程。

(一)发展党员。

(1)、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培养教育。(4)、定期考察和分析。(5)、集中培训教育。(6)、确定发展对象。

(7)、政治审查。(8)、接收预备党员前的审核、预审。(9)、对发展对象进行公示。(10)、确定入党介绍人。

(11)、填写《入党志愿书》。(12)、召开接收预备党员大会。(13)、指派专人进行入党前谈话。(14)、审批。(15)、上报上级党委。(16)、反馈审批结果。

(1)、召开系党政干部会,拿出初步意见,再召开系务委员会来研究形成方案。(2)、上报学院相关部门和领导指示。

(3)、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指示后,按指示要求办理。

(三)经费使用和管理。

(1)、由教学秘书统计出教师的工作量和承担课程门数。(2)、由教学秘书统计出学生、领导、同行的评教结果。(3)、召开系务委员会,研究考核等次和各等次标准上报学院。(4)、学院决定后执行。

(四)学生成绩管理、升留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

(1)、学生实施教学后组织学生考试并由教师评定成绩。

(2)、教师将学生成绩报教研室主任初审签字后报系,由系主任签字后上报学院。(3)、学生升留级根据相应管理制度由系行政会研究后提出初步意见,报学院教务处和学工部,由学院作出决定。

(4)、毕业资格审查由辅导员初审,系上审核,报学院相关部门。

(五)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和发放。

(1)、收集整理审查奖助学金评定对象资料。(2)、根据班级情况进行指标分配。(3)、召开班团干部等会议进行推荐。(4)、辅导员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初选名单。(5)、系上审查初选名单。(6)、系上进行公示。

(7)、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院审查批准。

(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

(1)、收集整理审查评定对象资料、查验学籍、处分等资料。(2)、根据班级情况按学院评优规定确定指标数。(3)、召开班团干部、学生代表等会议进行推荐。(4)、辅导员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初选名单。(5)、系审查初选名单。(6)、系上进行公示。

(7)、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院审查批准。

结合本系工作特点制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图,上报院纪委,接受师生们监督,促进本系党员、干部、教师风险意识的增强。

3、加强廉正风险防控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1)、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廉洁从政教育。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教育,开展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坚持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先进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廉政理论学习与廉政文化渗透相结合,运用多种教育形式,着力提高教育效果。

(2)、加强教职员工的廉洁从教教育。要立足教职员工思想道德实际,做到廉洁从教“十不准”,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敬业爱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树立勤政廉政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形成“执教为民、廉洁从教”的氛围。加强教职员工廉洁情况的考核,建立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广大教职工廉洁从教。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五

我国政府的会计改革,当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改革的攻坚阶段,面对着许多全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于2017年1月18起,对2015年10月制定的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正式实施,在较多层面都获得了完善以及进行了创新。但是在对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其中,文章将针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上下级沟通要求高。

以收付实现制是会计基础,这是政府会计处理长期坚持的,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占据少数。相较于政府会计人员,新准则和他们对传统会计处理的认识不同,同时实行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因此会带来政策理解,上的难度.且之前不同类型.地区的政府部门使用的准则不同,增加了沟通的难度,政府的会计人员是否可以较好的转变思想.很好的把握准则的要点不太确定。同时,增加的会计计量属性,增大了操作难度,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基于改革时间短.力度大h范围广的情况之下,工作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正准则的良好实施,以及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制度及准则衔接不畅。

正常政府会计制度,应基于基本准则的指导,详细规范政府各项净资产、负债、资产等会计处理方法,要素。而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顺序较为独特。新公布的基本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之间有较大差异性.特别是双报告制度及新的“3+5"会计要素,与现行的会计处理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新基本推则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需政府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已经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三)增大的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伴随着2017年1月1日实施的新基本准则,会有一系列新的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公布。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相较于之前准则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增加。在会计计量、记录、确认、报告各个环节.新基本准则的双重记账,促使会计信息更加详细和全面,增加会计人员的操作量.同时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同一笔业务,需采用权责发生制满足财务要求.同i时要使用收付实现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所以政府的会计人员需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应该是仅仅按照强制措施进行管理,最终会增加会计人员的主动性。

(四)复杂的准则实施准备工作。

基本准则并未对具体的操作进行限定,是对政府会计的运用提供框果,政府会计人员想要开展相应的工作,无法单纯性凭借基本准则,需出台一系列和基本准则相配套的具体措施,需加快具体准则的制定。保证准则的实施,需财政部做的准备工作,有转换新旧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等.以及需制定出详细的准则,因为准则改革任务重.力度大,需各级财部做的准备工作,有转换新旧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等,以及需制定出详细的准则,因为推则改革任务重.力度大,需各级财政部广]周密部署,确保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做好新准则的培训工作,以及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让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准则,要保障新准则得以有效落实。

二、提出建议。

(一)对相关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强化。

想要顺利实施新的政府会计推则,需以政府部门的财务人员为主,需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围绕新的政府会计推则,加大对这--推则普及的力度,将其培训效果及效益提升。不仅如此,中国会计学会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也需提升高校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教学水平,需提升和高校之间的密切协作,提升社会对新政府会计准则的了解和认知。

(二)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政府会计体系的重大改革,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其也进一-步的完和健全了政府的会计体系。然而,因为在整个会计体系中,政府会计体系有较低的地位.社会对其认知度也较低,无疑会对政府会计准则的影响力产生影响作用。因此.需积极扩大这一准则的影响力,加强宣传的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实际,积极宜传新的政府会计推则,实现对其普及,需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宣传海报的辐射范围及报道力度。促使政府的会计人员,可对其要求及内涵进行正确的把握。

三、结束语。

强调政府应注重决算.预算,将财务及预算管理适度分离.关心自身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是新准则改革的重点。新基本准则,将弥补当前体系中的空白,可限定及统驭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工作,减少中国同其他国家交流的障碍,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甚至于满足核算的要求。为了保证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部门]需制定出详细的规划。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六

目前,我县共xx个派驻纪检监察组,覆盖监督xx个部门(单位),通过近几年努力,派驻监督工作成效明显,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显著增强,工作规范性明显提高,各单位的风险防控体系逐渐健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明显改观。但是,具体工作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难题,具体汇报如下:

(一)政治监督首责意识还不够强。有的派驻机构对派驻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的认识还不到位,监督重点有偏差,注重具体人和事,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没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监督工作,没有从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开展监督工作,没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派驻监督工作全过程。

(二)执纪监督理念转变不到位。执纪监督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以至派驻的职能作用不能全面发挥。主要表现有:一是纪法不分。执纪变成执法,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二是履职错位。指导变成参与,把本该交给主责部门和机关纪委的事项,依然以惯例为由,以指导为名,不同程度地参与进去,导致监督上角色错位。三是认知偏差。派驻机构干部在监督中顾忌多,存在不敢监督、监督职能弱化的问题。

(三)执纪审查能力参差不齐。面对纪律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派驻机构在执纪审查上还存在诸多与新形势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一是运用纪律检查建议的意识不强。对于信访反映的涉及权力运行方面的问题,仅仅局限于查清问题,不善于运用纪律检查建议方式提出预防性对策或制度性建议。二是运用“四种形态”方式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尚未形成常态。对于一些尚处在萌芽状态或出现违纪苗头的问题听之任之,派驻机构既没有主动提醒和警示,也没有要求驻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对其约谈,致使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分管领导“一岗双责”等主体责任落实上打了折扣。三是派驻机构干部开展执纪审查还存在本领恐慌。对《准则》和《条例》未能深入掌握要领,查处违纪案件时证据意识和党纪条规运用水平不高,执纪监督中对问题线索的发现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一是要深刻认识派驻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监督工作,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派驻监督工作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贯彻执行。二是要认识到派驻机构是派出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派驻纪检监察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本质是上级监督,而不是同级监督,代表纪委监委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监督职责,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处理好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的关系,切实放下和坚决打消不敢监督的思想顾虑,大胆监督、果断监督、勇于担当、秉公执纪执法。

(二)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方式方法。一要加强协作,丰富监督手段。要加强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之间、纪检监察组与机关部室之间的交流协作,探索开展派驻机构联合监督机制、交叉检查机制,不断提升派驻监督效率和质量,切实做到派驻监督“有效覆盖”。二要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通过利用信息共享等机制及时掌握被监督单位相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探索充分调动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力量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特约监察员、新闻媒体的作用,进行立体化监督,形成各方发力、同频共振的监督网络。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干部活力。一是加强选人用人管理,把品行好、业务优、作风实的干部充实到派驻机构中来,并有计划地选调一批熟悉经济、法律、审计、纪检监察业务的干部,统筹考虑派驻机构人员的结构配置和梯队建设,从源头上优化和加强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加大对派驻机构干部的教育培养力度。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上挂下派、以案代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制定适应新时期派驻机构特点的交流轮岗、提拔任用制度,打通派驻机构和纪委监委机关的干部交流、培养、晋升渠道,切实提升派驻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

会计工作总结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篇十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xx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乡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乡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农村基层党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尤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正确认识当前乡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准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着力点,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

(一)基层党建薄弱。

乡村振兴,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力量来支持,但最核心的,是村级基层组织。无论是一个国家也好,还是一个企业也好,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将决定着它们能不能有好的发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乡村振兴的任务,落实在乡镇、村,主要落实在村。村委会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引领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机构,村支两委班子扮演着带领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头雁的重要角色。实践证明,强村之所以强,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一个强班子、强书记;后进村工作之所以滞后,根本在于村级班子的领导力不强,带头人作用没有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问题在于,在当前中国的广大农村,大部分基层组织是软弱涣散的,村干部的综合能力是比较低的。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小。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影响力小,村干部说话没人听,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村委会作出的决策在村民中推行起来很难一呼百应;二是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偏低。由于村干部大多数是民选干部,工资待遇低,事务繁杂,很难吸引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年轻人,大多是由上了一定年纪、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担任。由于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不全、把握不准,很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对于引领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缺少足够的创造与担当。

(二)城乡二元体制影响。

从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到脱贫攻坚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制度上还是政策上,我国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体制影响仍然明显,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过大。比如,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是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医疗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城乡发展体制机制还不一体,要素交换还不平等,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当然,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一长期存在的体制导致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基本上被城市占有,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调、主体失衡,造成了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的“农村总量不足”与“城市局部过度”的矛盾现象。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国家对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还不是很大,基础设施配置的资金受限,建设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比大多数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产品被城市占据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作为当代中国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不仅在经济方面,同时也在社会层面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村人口所能获得的生存工资远低于城镇生产部门的生产工资,在城镇生活的质量往往远高于农村,这是导致大规模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城市化率大幅提高(2017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58.52%),另一方面使得无数的村庄人去楼空,许多村庄严重空心化,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三留守”之地。很明显,当一个国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的时候,乡村就缺少了活力,乡村振兴将会变得举步维艰。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

尽管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长久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温饱愿望,农业农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是: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过去的长期供给不足,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品质与效益较差;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经济发展的封闭性仍具有巨大慣性。

具体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小。中国的自然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很小,人均耕地不足0.1hm2,森林面积平均每人0.12hm2,草原平均每人0.375hm2,水资源平均每人仅2700m3,这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去甚远。二是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粮食生产,生产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地力下降,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三是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经营小。当前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水平低,规模经济效益小,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些年迅速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浪潮,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呈现出高风险和低收入的状态,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这种传统的小农经济现象更为明显,贫困程度也更深,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就是证明。近些年,贵州六盘水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把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激活起来,安徽小岗村、河南南街村、贵州塘约村等把单打独斗的村民组织起来,把闲置荒废和小块的土地整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分配方式,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让我们看到了革新的力量,看到了合作的力量。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区域差异又十分显著的广大农村,任何一种统一化、全盘式的制度构建,事实上都难以应对无穷无尽的问题,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但是我们同样也相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农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合作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恰当的时候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是农业农村唯一的出路。

(四)乡风文明落后。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不仅是全面振兴乡村的外在体现,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从本质上来说,乡风文明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靠近,农村经济面貌和农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农村农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非但没有因提高,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丰富的物质生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缓,乡风文明落后成为乡村振兴中又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各类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育人才缺乏,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农村教育水平质量普遍偏低。长期以来的教育发展滞缓,进一步导致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人们的精神素质、文化素养、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价值观、人生观落后。当今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望,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期。在这样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极易发生扭曲,容易金钱至上,精神空虚,奢侈享乐,唯利是图、重利轻义。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村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三是传统文化被忽视。中华文明很大一部分发源于农村,农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甚至农村的许多本土文化被抛弃。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选优配齐村干部,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打造一批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第一位的问题。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支两委干部,打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基层干部,真正实现人才引领村经济社会发展。其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再次,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最后,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二)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以城帶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日益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出发点在于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和谐发展。要解决城乡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差异,真正实现“一体化”,必须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取消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完善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终实现城乡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首先,大力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让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是目前影响乡村振兴的明显短板。近年来虽然农村的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速,但是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偏远的农村,短板尤为明显。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差异,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满足农民基础性需求,加大对基层健康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体系,关注农村高发病症,定期开展农村健康体检,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其次,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政府应加大教育专项投入,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建立健全教师人才激励机制,充实提高乡村教师队伍。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有学上,有书读,结合本地实际,把农村有需要的特殊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

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力助推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重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规模化相联系,但是在中国农村仍然以传统技术来耕作,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生产效率低,经营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这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革新,把握当前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发展、产业跨界融合不断深化、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的时代特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重塑农村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尤其是要重视把单打独斗的村民组织起来,把资源、资金、技术、人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销售方式,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水平。

当然,这需要政府尤其是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一方面,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前提下,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民住房保障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与自愿退出机制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明晰集体产权,盘活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结合实际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现有的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存在不少问题。在私人精神文化上表现为文化形式单一,文化生活时间少,家庭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少,一些地方甚至有颓废文化抬头现象。在公共文化生活上,农村很少组织集体的文化活动,缺乏组织,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简陋,没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农村文化建设不受重视,缺少对农民进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的指导。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讲报告会、座谈会、公开栏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村、组、自然寨,向党员和群众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树立人们振兴乡村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营造文明乡风。立足乡村文明,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充分利用农闲、重大节庆、民间传统节日,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比赛、体育健身、读书征文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培育和睦孝悌的家风,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更新思想观念,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农村文化,营造文明的乡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