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3:35:00 页码:10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精选9篇)
2023-11-20 03:35:00    小编:ZTFB

报告是一种用于向上级或团体展示特定主题的正式书面或口头陈述。报告的写作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包括问题确认、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结论陈述等。以下是一份关于市场调研的报告范例,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布局。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一

本课题调研报告是区委科教兴区的总体调研报告的一部分,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xx年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xx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二

5.51元,村财务总支出4438050.35元。积极引导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调动农民“一事一议”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个重点村的项目已通过验收。6、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基金”和“上划下拨”,而是面向基层,服务为主,认真做好粮食两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管理工作,使基层财政服务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财政体制改革及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1、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目前,乡镇可用财力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乡镇事权远远大于财权,乡镇的刚性支出压力不减,乡镇的支出控制难度较大。二是乡镇每月的可用资金有时和实际工作不对称,乡镇资金的调度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效能,是新一轮乡镇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我乡组织工作人员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乡基本情况方面。

1、我乡位于我县东北部,属怒江流域,与我县的草卡、拉孜、热玉、马武、那曲地区的巴青县接壤,幅员面积650多平方公里,人口515户2914(包括敬老院3人)人,分属6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6个行政村:扎根、加荣、卡达、达都村、瓦地、郭龙。16个自然村:瓦嘎、都、加赤、内久、卡达、珠村、古洪、色东、瓦地、瓦村、郭龙、那扎、扎根、达都、加荣、翁达。我乡农牧业生产是典型的半农半牧生产方式。距县城57公里,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距热玉乡34公里。

2、乡党委、政府编制17人,现有干部职工22人,包括(书记、乡长各1人及2名副乡长,科办员10人,“百千万工程”人员5人,后勤1人,聘用干部1人,公益性岗位1人)。乡中心校编制14人,现在教职工15名(包括代课教师1名)。乡卫生院现有4人(包括1名公益性岗位)。我乡除党委副书记空缺之外,配备编制较为合理。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展、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为农牧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致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等七项职权。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法规又规定了执行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从而削弱了乡镇的职能,许多行政行为被县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代替。从乡镇现状看,乡镇面对的服务项目太多,服务对象面广量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管,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党、政、社无所不包,但大包大揽的社会事务却难以真正管好。“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的责任都落到了乡镇,每个乡镇要签十几个责任书,一些主要责任在县里的工作也让乡镇来承担,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多项工作都实行一票否决,乡镇权责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程度上的解决,甚至已经有了超编的现象,但乡镇职能中存在的服务缺位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县直各部门每年为乡镇安排的工作设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维稳、安居、党建、基层基础建设、精神文明等多个领域,而所安排的任务大多没有单独的经费,仅由县财政拨付每年5万元活动经费,乡财政基本上没有财政收入来源,无力改变现状。

目前,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多个职能部门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国土、税务、工商、电力、公安等,乡政府无权行使其职权,对其人员也是看得见管不着管不了,开展工作只能靠协调。如果乡镇政府领导威望高,个人有魄力,平时与垂管部门负责人相处融洽,工作开展较为有力;反之,垂管部门出工不出力,出工讲条件,相互扯皮。同时,由于不同“条条”有着各自特定的职责、任务和利益,受这种利益支配,难免会使部门权利利益化,利益政策化。这种“条条”、“块块”的关系,导致乡政府职能先天不足,在协调运行上不够顺畅。乡镇地处农牧区工作的最前沿,许多具体的工作任务必须靠基层干部完成,一旦各站所不配合,一部分农牧区工作就变得举步维艰。一些要求积极配合的工作,协调非常难。乡镇站所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条块关系理不顺,就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就不能得到最佳的利用。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可惜,食之无味”的“鸡筋”。近年来,为此增加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7、我乡对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xx乡各种突发事件处臵预案》,实行机关干部、小学教师、卫生院职工与民兵连联动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带班制,特别加强了敏感日时段的值班巡逻(延长巡逻时间、扩大巡逻范围),并派遣乡干部入住寺庙,严格了寺庙请销假制度,加强了对寺庙僧尼的思想教育,确保我乡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近年来,乡镇职能主要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

农牧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户籍办理、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三

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奉贤区职成教育的现状与概况:

全区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共58所。其中教育局直属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贤中专)乡镇成校7所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1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所(工业技校、农业技校、职工培训学校)社会力量办学45所。事业总量达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净增了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1、办学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奉贤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三个集中”的进程,以及“1+2+5”的城镇体系的构建,在以往开展《上海郊区成人教育办学群建设的研究》和《奉贤区乡镇成人学校体制、布局、功能的研究》两项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会同各镇政府对新形势下成人学校管理体制、设点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其五,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16字方针,加大了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包括:开展了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风采展示和法制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了校院长和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办学水平分等定级评估及其社会公示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会同民政、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规范登记、常规检查、整改验收、执法检查等工作,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从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课等违规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竞争,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2、学习型社区建设呈现了整体攀升的良好态势。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全区市民的整体素质作为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近三年来,全区近60万人次参加学习、进修、培训,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行业培训等教育蓬勃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全区7个镇都有社区学校,组织全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市民参加各自需要的各类教育,推进成人公益性、娱乐性教育培训,去年社区教育培训达16万人次,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农民市民化培训呈现了项目与职业并举的良好态势。

立足“三农”高度,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目标,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实施“燎原计划”与“万家富”工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优、稀”农副产业实用新技术培训,这是我区多年来在农业劳动者教育培训上所形成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根据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发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又是职成教育必须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由此,在继续以各镇成人学校为载体,落实了18个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的同时,依托区农广校,实施了区府的万名农民培训实事工程,其完成率达到了143.1%,其内容也转到了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并使千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兴办了农民职业储备培训和就业转移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5万人次。

为了使这项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从而实现以教育支持来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岁末年初时,拟定了《奉贤区农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操作规程》,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项目指向和以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率为目标的培训要求,并落实了办公室和具体人员。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为主,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待岗、转岗社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就去年各镇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4、职成教育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区、镇两级政府管理全区职成教育,加强规划、指导、督查等职能,发挥主导作用。区、镇、村(居委会)三级适应市场自主办学,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04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南桥江海成人学校、奉城成人学校和庄行成人学校是上海市示范性乡镇成校,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

5、深化教学和科研改革呈现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良好态势。

组织开展了职成教育系统的第2004年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各职、成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开展教学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而且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更为可喜的是,开展聚焦到职成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成职教科的《支持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教中心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区域化管理机制的研究》、奉贤中专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和南桥镇成校的《成人学校专职教师一专多能的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三、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区职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奉贤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实际需要相比,无论在培训观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还是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与奉贤基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区域层面上的统筹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市民化培训和弱势群体培训缺乏支持氛围和支持力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层次、专业、结构布局尚欠合理,办学的社会氛围并不宽松;等等。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职成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行业垄断控制性办学制约整体发展,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发展职成教育缺乏宏观性、科学性。区成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镇成人学校建设明显薄弱,发展水平不均衡。镇政府应承担职责与义务不尽到位。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仍有1所(青村)成人学校没有解决独立建制问题,各成人学校的编制问题还没有落实,4所(金汇、青村、四团、柘林)成人学校设在社区,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便。

3、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设备欠缺严重,简陋陈旧,难以适应高新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和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4、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培养、培训规划不健全。各镇、委、办、局都应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及干部培训作出规划,但不少部门缺乏人才意识和培训措施,甚至无规划,人才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极为淡薄。

5、职业技能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与现有企业用人制度不适应。企业为降低成本,不规范用工,无证上岗,明显降低企业员工素质,但又缺乏有效劳动监察。不少企业忽视在职职工的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经费不在成本中提留,即使提留挪作他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摆不上位置,而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对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作审计监督。“劳动准入制度”推进缓慢。

6、职业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考工考核关系没有理顺。培训面难以推开,缺乏开展社会化培训、专业化技能等级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7、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未摆上重要位置。尚处在自发状态,缺乏部门协调配合与综合管理。

8、全民学习尚未得到社会响应,整体提高市民素质未受到一些领导、部门的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缺乏社会舆论导向。

四、对策与措施:

1、正确树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观念。各级领导、部门及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职成教育在全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都得依靠职成教育,发展职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应将各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终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各镇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切实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各部门要有专(兼)职分管教育领导和办学干部,加大对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的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人才的培养和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

2、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区镇分级管理的全员教育管理体制。建议将原来的区成人教育委员会更名为奉贤区职成教育委员会(由区教育、劳动保障、人事、财政、计划、经济、建设、商业、农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及部分行业、集团企业参与),研究解决职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其职能和协调面。各镇建立相应的成人教育协调机构——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

3、切实加大职成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国家规定的经费渠道,必须确保:

(3)农村教育经费附加中的20%应用于成人教育发展;。

(4)每年均应安排职成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培训、重大工程)经费;。

(5)社区教育为公益性教育,必须有政府适量、稳定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开展培训;。

(6)区、镇政府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国家级、市级标志性重点中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调整职成专业设置,不断满足奉贤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路子,加强与完善区成教中心建设,筹建区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区域内大学园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职成校与各高校的协调与沟通,搭建“双向互动、交流合作”的培训平台,引入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延伸培训领域,拓展培训空间。使高校的师资、设备、人文环境、办学理念等优质资源在推进全区职成教育中发挥独特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办学,使我区职成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5、努力改变镇成人学校建设的薄弱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教委、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郊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尽快转发2004年2月区教育局提交给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请示》。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建制、编制、经费、基本建设上给予积极支持。必须进一步明确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使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科教兴镇基地、社区教育基地。

6、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类学校师资、专业、基地等优势,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摆到各职成校办学重点内容之一,由学校专业学科为本转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对社会化下岗转岗人员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区劳动部门可将培训岗位向社会公布,分解培训任务到各镇成人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推开培训面。加强就业指导与推荐,促进社会稳定。

7、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教育。从入口关上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培训的原则,组织职成学校加大培训力度,经济、计划、建设、商业、公安、综治等部门联席办公,可试行《奉贤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证》制度,推动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前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业必备技能教育及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确保奉贤劳动大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8、积极推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切实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后就业”,建议加强劳动监察检查,保证企业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理顺培训与考核的管理机制,拓宽办学面,鼓励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从严把关考工考核,切实构筑“培训社会化、考工专业化”的“一门式”服务机制。

9、努力构建奉贤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1)由政府牵头,搭建奉贤学习型城市(协调)机构,构筑学习的平台,统筹规划全区全民学习目标与任务。(2)大力发展和创新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3)认真办好各镇社区学校,明确实质性发展目标,创建奉贤区社区学院。(4)必须加大舆论宣传导向,树立学习型家庭典型,确立市民学习化理念。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四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飞速猛进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妇联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基层妇联工作日趋社会化、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基层妇联一贯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层妇联工作该如何在实践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逐步成为妇联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而严峻的课题。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以说,创新同样是基层妇联工作开展的灵魂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依据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寻求一种与社会形势相适应,与妇女发展相贴近的更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手段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服务。

一、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现状综述。

基层妇联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妇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是整体素质的变化。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基层妇联组织不断充实,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改变了以往妇联干部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的现状。

二是工作水平的变化。基层妇联组织以调动妇女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重点,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功夫、无法深层次开展工作的现状。

三是工作能力的变化。随着基层妇联组织的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妇联干部积极进行参政议政,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有形式无内容、有理论没实践的现状。

四是工作方式的变化。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能够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基本有了多样化的雏形,改变了以往妇联工作单一、“一刀切”工作模式的现状。

总的来说,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能够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生活、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的群众性活动;也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妇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工作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依旧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当地党委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基础好,党委、政府较为重视,妇联干部的配备、任用等政治待遇就落实得较好,相应的妇联工作就较有成效。反之,妇联工作就不能有效开展,甚至没有开展。

二是妇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妇联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妇联工作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基层妇联干部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年龄结构也在逐步年轻化,但思想观念仍较落后,工作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基层妇联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妇联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村(居)妇代会主任报酬一般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基层妇女干部交流提拔相对较慢,影响妇联队伍的活力。

四是基层妇联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妇联工作经费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基层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目前基层普遍缺少基本工作经费,导致基层妇联无法顺利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基层妇联组织职能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基层妇联干部普遍存在兼职现象。由于工作时间、精力有限,妇联工作开展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开展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水准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基层妇联工作成为“副业”,出现“专职不专用,兼职不得用”的怪现象,这些均导致妇联工作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基本经验。

基层妇联工作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各级妇联能否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以充分发挥妇联基层组织整体功能、提高基层妇联干部整体素质为主旨。宁夏、福建、甘肃等许多地方抓关键、促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基层特点的新做法、新经验。这些新做法和新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建带妇建”,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妇联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统一考核,大大推动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发展。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为妇联基层组织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明确带建内容。各级党委和妇联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党建带妇建”工作内容。一带思想建设。把妇联组织作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阵地。二带组织建设。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带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妇联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四带队伍建设。把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带阵地建设。把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场所和设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是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党委和妇联把“党建带妇建”的成功经验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总结推广。

2、借助党政资源,提高工作水平。

抓住乡镇、街道、社区和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选拔高素质干部充实妇联基层干部队伍。有的地方,基层党政一把手兼任妇联主席。这种干部配置有利于把妇联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这样有利于把妇联工作融入渗透到党政各项工作中去。妇联的工作做到哪里,党组织的温暖就送到哪里,社区的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妇联工作和社区党政工作、妇联工作和农村党政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妇联基层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大大增强。

3、依托项目运作,激发工作活力。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实施小额信贷扶贫、“母亲健康快车”、“春蕾计划”捐资助学工程、“三八绿色工程”等项目;深入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企村互动”、“岗村互动”、“春风送岗位”等活动。通过妇女项目、主体活动、品牌活动、传统活动、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激发妇联工作的活力,提高了妇联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规范载体建设,增强工作后劲。

坚持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强化服务,激发妇联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以“争当优秀妇联干部,创建先进妇联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大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妇联工作的后劲。

5、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工作标准。

规范健全的制度,对妇联工作有序开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和基层妇联组织有关工作条例规定,按时召开妇女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并建立健全执委会。另一方面要普遍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会议制度、信访制度、目标考核制度、代表联系制度和执委工作制度。规范的制度使妇联基层组织运转有秩序,行动有规章,管理上水平。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五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六

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

公务员共39人(含财政所人员9人),其中男27人,女12人,平均工龄21年,公务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50岁以上1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13人,大专12人,中专10人,高中4人,行政机构编制为29个,超编10个;党政配置领导职数8个,其中正科3人,副科5人。

事业单位设立12个职能相对独立的站办所,共有96人(含自聘人员9人)。其中男64人,女32人,平均工龄18年,平均年龄38岁,50岁以上4人。文化结构为本科8人,大专27人,中专40人,高中21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为62个,超编34个。事业单位人员中,有干部52人,合同制工人29人,全民工人6人,大集体工人2人,计生招聘3人,畜牧大集体2人,文化招聘2人。所有工人身份人员,由于镇政府背着1176万元的债务包袱,财政乏力,均未上交统筹保险,存在着严重的后顾之忧。

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02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04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

三、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1)税费征缴;(2)公路会战;(3)生态建设会战;(4)专项推进种养业;(5)迎检达标软件(计生、党建、综治等)。

四、取消农牧业税后,哪些职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强化。

取消农牧业税后,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费征缴、强迫种养和经济处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存在了,财政、计生等部门的职能弱化尤为突出。乡镇干部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

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应强化的职能是:(1)提高群众的全面素质,强化对农牧民实用科技、政策、法制的培训。(2)实施农田水利生态等基础建设项目。(3)农村教育、卫生、扶贫、广电、通讯等公益事业。(4)协调处理土地、林木、草场等群体性纠纷。(5)加强劳动保障,积极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发展镇村民营工业,培植财源。(6)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目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该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综合治理主要承担普法、民间纠纷调节工作,文化主要是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卫生主要承担计划免疫防疫宣传、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贫救济、婚姻登记、优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主要负责政策、法律和农村适用技术宣传,维护有线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农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因为最终审批权不在乡镇。

八、乡镇政府有无行政执法权,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公安、工商、国税、地税、交管、电力等,把没有实际意义行政权利、人员多、收入少的部门放到了基层。因此,乡镇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成村委会按村规民约处理。

九、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局之间管理体制和职能划分情况。

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交叉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又没有公务员资格,但业务局却委托执法。行政权力向旗县集中,收费权力向旗县集中,影响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

2018年新学期工作计划。

终于在将近零点的时候完成了新学期的《始业教育计划》、《第四册语文。

教学。

计划》。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冲击你的学习计划,也就会产生计划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时可以调整一下这一天的学习计划,但有时是不能调整的,要努力克服困难,保证计划实施。如这几天电影院放映精彩的影片,或者手中的一本感兴趣的小说等等。这时一定要排出干扰及各种诱惑,认真按计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考验与磨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得以形成和发展。

总之,计划的意义非同一般:它能给你以勇气,给你以效率,给你以能力,促使你突飞猛进,早日成才。愿将自己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绝不应放松计划这一环。奥运年里,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龙桥街道下属1个党委和22个党支部,其中:4个基层党支部,3个农村党支部,6个机关党支部,1个非公有制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共有党员799人,其中女党员179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离岗、退休党员220人;50岁以上党员393人,36岁至50岁的党员222人,35岁以下党员184人;有专科以上学历136人,高中中专学历党员299人,初中学历党员291人。

一、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具体表现及主要原因(一)、具体表现:

这次调研活动共召开座谈会8场次,发出调查问卷90份,收回72份,个别走访党员16人。据调查,其中91%的党员认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总体上好的,9%的党员认为一般;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686名,占85.9%,作用发挥一般的有104名,占13%,认为不符合党员标准的有8名,占1.1%,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党员组织纪律意识淡薄,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做支部所配的工作,甚至不办任何请假手续,不向组织汇报;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不敢同坏人坏事和歪风邪气作斗争,有的党员对自己要求太低,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凡事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三是工作不积极、不认真,不能正确履行党员义务,不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听的缺点和错误,不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严重的思想顾虑;四是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宗旨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的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五是个别党员存在违反村规民约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主要原因:1、本身丧失共产主义信念,革命意志衷退。个别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潮中,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看不到党的成绩和光荣传统,热衷于追求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以个人利益为重,贪图享受。2、党员先进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理解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和党性煅炼。3、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监督和处理不力。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差;党员“出口”不畅,个别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党员的不良行为在党内造成不良影响。4、党员教育形式单调,效果不理想。激发不了党员学习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热情。5、党内活动较少,形式不活,内容不丰富,影响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个别党员有抵触和厌倦情绪,产生了对是否参加组织生活无所谓的态度,影响了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开展。二、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一)、存在问题:

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个别党员由于受社会一些不正之风的思想侵蚀,造成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刻,共产主义信念不够坚定。

2、党性意识淡薄。有的党员对党的性质认识理解不够,工作中满足于不误事、不惹事,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错误就是好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没有按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主要体现在组织纪律松散、思想观念淡薄、自觉性较差,不能够率先垂范。少数党员组织上虽然入了党,但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

3、组织观念淡薄。有些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差,对组织上作出的决定,不注意保密,善当小广播,信口开河,并以此为荣;不讲组织原则,只要组织照顾,对组织交办的事情,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计价还价。召开党员会时,有个别的党员不请假、不报告,随便不参加会议,得过且过,还有个别党员存有想退党的想法,不愿意缴纳党费,斤斤计较,让收党费的同志很为难。

4、搞形式主义,爱做表面文章。有些党员不能正确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爱揣摩领导心理,甚至曲意奉迎,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爱听什么就说什么,不从群众利益出发,不实事求是,讲大话,讲假话,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说假话,说瞎话,骗取领导的信任,给领导造成工作决策失误。

5、少数党员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不强。个别党员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把国家给予的执法权力,当作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工具,执法时:“熟人熟办、生人生办”,工作方法简单。

6、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业务知识不够全面。有些党员对政治、业务学习不够认真,不够深入,存在粗枝大叶的现象,造成部分党员在执行公务时深感自己业务知识的不足,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7、现代化信息网络利用率不强。有一少部分党员干部,对快速发展的税收征管手段认识不足,造成了利用意识差、操作能力不强的现象发生,使现代化的征管手段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二)、主要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不少党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性修养较差。从客观上讲,一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个别党员失去了鉴别是非的能力,拜金主义严重,以“能人”的标准来代替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相对稳定的收入使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优越感。没有认清当前竞争日益激烈、不进则退的形势,认为自己端的是铁饭碗,不会下岗失业,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没有了进取心;三是有时不同部门组织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头绪太多,基层疲于应付,落实不到位,使各项教育活动只能走过场,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四是现在发展党员上的实际“指标化”,也是造成党员队伍不纯的一个原因。在发展党员时,为了不瞎“指标”,存在“入口”把关不严的现象。有的人就认为“入党很简单,反正有指标,今年不入明年入”。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县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目标,全面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越来越多省内外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相关决策部署,结合近年来我县工作实际,现就“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放”,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落实。累计承接市级部门下放权限*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项。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出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审批标准不降低、审批质量不下滑,保证下放的权限“接得住、接得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由*项减少到*项,压减率达到*%,超额完成省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以上的改革目标。清理非行政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许可事项*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规范和公开行政审批流程。组织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图及服务指南编制、公示工作,规范审批程序,对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从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审批依据等方面进行规范,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合理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审批环节,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便利。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保留并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及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项中介服务项目,建立县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推行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对*个部门*项职权事项进行调整,调整后权责清单涉及*个部门*项职权事项。

公开属性及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通知》,稳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信息公开,目前县门户网站共发布政务信息*条。

(三)围绕“服”,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常委、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全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公示县属*个部门*项、各派驻机构*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及办事流程、申办材料,全县目前共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项。统一调整窗口名称,全县共有办事窗口*个,其中“最多跑一次”窗口*个,自“最多跑一次”事项公示、窗口设立以来累计办结*件事项,实现零投诉举报。积极开展“双认证”专项工作,省质监局为我县颁发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县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启动“减证便民”专项清理工作,累计梳理县人社、建设、卫健等*个部门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项,保留*项,取消*项,最大程度上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推行高效审批服务,制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实施办法(试行)》,大幅度压缩审批环节。推进联审联批,做到每周召开一次联审联批会,每*天召开一次研判会,每*天汇报一次项目推进情况,确保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企业综合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已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家,换发率*%。简化审批流程,按照落实登记便利化要求,各类市场主体注册办理事项简单的立等立取,复杂的可在*个工作日内领取营业执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持之以恒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全县整体营商环境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省内外企业的青睐,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不到位、理解不到位、贯彻不到位,对推进相关改革任务持续深化产生了影响。

二是干部作风不实的情况依然存在。干部作风不实仍然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极少数干部依然存在装糊涂、打瞌睡、弄棚架等作风漂浮现象,导致全县“放管服”改革存在一定的短板。

三是政府服务大厅现状与服务群众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县政务服务大厅于*年*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累计接待*余万名办事群众。目前大厅功能设置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需进一步优化提升硬件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经济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的水平。抓好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四气”及其新动向、新表现,推动“最多跑一次”窗口单位。

工作。

人员作风持续不断好转。

三是强化体系搭建。加快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改革。

加大办事窗口整合力度打通群众和企业到窗口办事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给辖区居民和县域内企业办事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建立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体系实现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业务清、资源清、系统清、部门清、共享需求清”。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抓好督导落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最多跑一次”事项统计表、明察暗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显隐结合”地开展好“最多跑一次”窗口单位督查工作,确保督出实效、查出实情。抓好实绩问效,将“最多跑一次”工作成果纳入窗口单位考核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自身效能考核力度,全力助推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八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这是对我军治军理念和治军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军队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正规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进行机械化建设需要正规化,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更需要强化正规化建设。全军部队一定要切实按照“全面加强、协调推进”的要求,正确理解正规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正规化建设的内容,以改革创新姿态,推进我军正规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深刻认识正规化建设的时代内涵。

正规化是我军建设的总目标之一,是军队建设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正规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动态概念,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必须从我军建设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正规化建设的时代本质;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和宽广的战略视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加深对新形势下我军正规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着力解决正规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正规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五统四性”的著名论断,开启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限制,军队建设的目标是不断壮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队伍,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审时度势,向全军发出了“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伟大号召,强调“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同时,他把正规化概括为“五统四性”:人民解放军必须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必须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毛泽东同志关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推进我军全面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纳入军队建设总目标,拓展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任务和标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明确指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把正规化建设纳入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赋予了新的任务和标准。在党的xx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这一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反复强调“正规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军队的正规化,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和经验,用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都有明确的规范,做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三化”建设的总要求,凸显了正规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新世纪新阶段,站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高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适应军队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我军的正规化水平。他反复告诫全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推进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正规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我们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军队正规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形成一整套既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一般规律的成熟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这些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内在统一性,科学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基本任务、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内涵。

准确把握正规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正规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正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标准和要求。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的任务、标准,健全和完善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依法治军。依法治军是先进的治军理念、科学的治军方略、严密的治军活动、规范的治军状态,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法制化是衡量军队正规化水平的显著标志,这就是一切军事活动的组织、计划、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能够依法办事,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接受军事法规的调整和规范,使之条令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高度的集中统一,达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军队的法制化程度,与军队现代化水平是一致的。提高现代化水平,必然要求法制化程度的相应发展。随着军队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军队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作战方式愈来愈多样,需要用法规规范的范围愈来愈宽,规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着。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军队的法制建设,运用更加有力的法规手段规范军队的行动,规定军队每个成员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建立系统、规范、协调的法规秩序,使军队各系统、各层次、各部门和各类人员都有章可循,随时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办事。依法治军的核心是要科学立法、认真学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条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官兵的法规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用条令条例规范言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群管群治、互相监督的群众性依法治军的良好氛围。必须确立法规制度是基本依据、依法办事是基本要求、知法懂法是基本素质、落实法规是基本职责的观念,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建立高效、顺畅的依法开展和指导工作的运行机制,把依法治教、依法治训、依法治管、依法治装和依法治理后勤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都依法行事,防止和克服依法治军局限于某个部门、某项工作的偏向。必须强化依靠法规制度建设部队的意识,切实转变单纯凭经验治军、靠“土政策”和个人权威带兵的观念,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由“治事”向“治法”的转变,努力形成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建设、官兵依法履职的法治局面。

正规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从严治军。从严治军是军队建设的铁律,是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准则。治军不严,祸患无穷。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好比一部结构复杂的大机器,要使之成为组织严密、协调一致、运转自如的整体、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狠抓从严治军的落实。平时治军不严,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战时就不可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信息化战争。因此,越是客观形势发展,任务、环境变化,武器装备更新,科技含量增大,就越要紧紧抓住从严治军不放松,努力把从严治军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越是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提高,就越要着眼军队建设整体转型,不断拓展从严治军的新领域,努力使从严治军向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延伸,向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聚焦。当前强调从严治军,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要求管理者严格执法,要求各级通过对部队的严格政治要求、严格军事训练、严格管理教育、严格执行纪律、严格检查监督,把从严治军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建立和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证军令政令畅通,保持和巩固军队战斗力。坚持从严治军,应从领导机关抓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按照正人先正己、严下先严上的要求,凡是要求部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要求部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部队从严治军。坚持从严治军,应改进治军方法,实施科学管理。必须准确把握从严治军的精神实质,强化以人为本的治军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牵引,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启发自觉、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批评教育与关心帮助、敢抓敢管与会抓会管、坚持原则与讲究方法的关系,把规范约束人与培养教育人结合起来,把从严治军的要求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使从严治军走上科学、理性的轨道。

正规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严格纪律。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正规化建设的核心。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必然是纪律严明的军队。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纪律的要求就越严。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高毁伤、高竞争等特征,军事行动的整体性更强,要求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在统一的意图下协调一致地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严格纪律的约束。在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作战联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度的纪律性显得更为关键。只有大力加强纪律建设,才能把众多的人员、复杂的装备组成坚强的战斗集体,把分散的力量凝聚成强大的整体力量。加强纪律建设,首先是严格政治纪律,核心是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用严守纪律的实际行动,服从党中央、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完成党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其次,是严格军事纪律,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执行各项命令、训令、指示、决定,严格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用军事法规规范部队的行动和军人的言行举止,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严密协同、统一行动、严守岗位、履行职责。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使我军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官兵的“服从”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事纪律。必须强化军事训练对纪律建设的强大功能,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把练战术、练技术、练作风与培养战斗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来强化官兵的纪律观念,培养部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严明纪律,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以改革精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军队组织结构和编成越来越复杂,如何建立健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法规制度,如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有许多现实矛盾和重大问题亟待解决。不论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老问题,还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正规化建设向前发展。因此,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才能牢牢掌握正规化建设的主动权,不断推动正规化建设深入发展;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不断深化对信息化条件下治军带兵特点规律的研究,真正把部队正规化建设的现状和基础、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长期困扰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中推进创新。必须围绕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和系统论证,把工作思路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的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创新富有时代特色的正规化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关键是按照规律抓建设。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规律抓正规化建设,关键是要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法规制度作为正规化建设的行为准则,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工作指导的规范性。必须重视发挥咨询机构和专家在提供决策方案、进行决策论证和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筹划工作符合法规、指导工作运用法规、检查工作对照法规、评估工作依据法规、解决问题遵循法规。必须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真正把抓基层的思路和方法搞对头,始终抓住长远性、根本性、基础性的建设和工作,正确处理抓硬件与抓软件、抓强项与抓弱项、抓突击性整顿与抓经常性工作、抓建制单位与抓小散远直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基层自我抓建设、抓管理的内在动力,着力解决好官兵思想觉悟、军事训练、党组织建设、人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核心是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体现,是扎实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来不得半点空的、虚的、假的。必须把求真务实精神贯彻到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大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必须切实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用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把执行上级指示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求真中找对策,在务实中抓落实。必须大力倡导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下大力治理部队正规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倾向性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和建设,为实现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放管服改革调研报告篇九

一、基本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305国道穿越境内,东连玉田皋乡,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古鲁板蒿乡相望,南接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西与东庄头营乡相邻,北与那什罕苏木接壤。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呈不规则不长方形,行政区域总面积5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2万亩(水浇地面积4.5万亩),林地18万亩,人工及飞播牧草保存面积13.3万亩,草地8万亩,森林覆盖率32%。

乌敦套海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191户,总人口23162人,其中少数民族1229人,非农业人口近4000人。2004年粮豆产量30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5.6万头只;2004年镇级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全镇干部、教师、离退休人员、遗属、民政供养人员共780人,每30人供养1人,财政供养率极高。

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

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

公务员共39人(含财政所人员9人),其中男27人,女12人,平均工龄21年,公务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50岁以上1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13人,大专12人,中专10人,高中4人,行政机构编制为29个,超编10个;党政配置领导职数8个,其中正科3人,副科5人。

事业单位设立12个职能相对独立的站办所,共有96人(含自聘人员9人)。其中男64人,女32人,平均工龄18年,平均年龄38岁,50岁以上4人。文化结构为本科8人,大专27人,中专40人,高中21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为62个,超编34个。事业单位人员中,有干部52人,合同制工人29人,全民工人6人,大集体工人2人,计生招聘3人,畜牧大集体2人,文化招聘2人。所有工人身份人员,由于镇政府背着1176万元的债务包袱,财政乏力,均未上交统筹保险,存在着严重的后顾之忧。

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02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04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

三、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1)税费征缴;(2)公路会战;(3)生态建设会战;(4)专项推进种养业;(5)迎检达标软件(计生、党建、综治等)。

四、取消农牧业税后,哪些职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强化。

取消农牧业税后,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费征缴、强迫种养和经济处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存在了,财政、计生等部门的职能弱化尤为突出。乡镇干部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

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

应强化的职能是:(1)提高群众的全面素质,强化对农牧民实用科技、政策、法制的培训。(2)实施农田水利生态等基础建设项目。(3)农村教育、卫生、扶贫、广电、通讯等公益事业。(4)协调处理土地、林木、草场等群体性纠纷。(5)加强劳动保障,积极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发展镇村民营工业,培植财源。(6)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机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税收:应是旗县为主,乡镇配合,现在是职能倒置,改为以乡镇为主。

行政执法:乡镇无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均在旗县政府部门,涉及到经济利益,乡镇只能回避。建议明确乡镇行政权和执法权,如宅基地审批、计生罚款、动植物检疫、林木采伐审批及处罚、农机违章处理等。目前,行政权、收费权上划,矛盾全部转移到基层。

目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该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综合治理主要承担普法、民间纠纷调节工作,文化主要是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卫生主要承担计划免疫防疫宣传、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贫救济、婚姻登记、优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主要负责政策、法律和农村适用技术宣传,维护有线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农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因为最终审批权不在乡镇。

八、乡镇政府有无行政执法权,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

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公安、工商、国税、地税、交管、电力等,把没有实际意义行政权利、人员多、收入少的部门放到了基层。因此,乡镇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成村委会按村规民约处理。

九、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局之间管理体制和职能划分情况。

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交叉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又没有公务员资格,但业务局却委托执法。行政权力向旗县集中,收费权力向旗县集中,影响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