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计划。准备一篇精彩的演讲稿的技巧有哪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
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
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收渔网。
(3)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二
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活动教学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活动教学观。活动教学观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认为“活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动教学观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活动教学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突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
在活动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解决、引导知识整理、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一共由三章组成,即: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章又分为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反应四节内容,而处于第二节第二大块的盐类的水解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并且盐类水解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结合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的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学生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另外,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化学学习,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理性认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b.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参与实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b.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学会分析和归纳,体验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b.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
1.首先呈现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呢?是否一定显中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因疑惑引发的激情和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参与课堂活动。
2.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当学生们发现实验结果与其想象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就引起了认知冲突,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获得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感性认识。
3.在实验之后,自然会得出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盐溶液会显酸性或碱性?盐溶液显酸、碱性有何规律?我们如何表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过程?而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个教学环节一,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预期,明确任务。
4.接下来进行教学环节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溶液中,水可以电离出……醋酸钠可以电离出……再依据碰撞理论,学生可以顺利想到溶液中将形成弱电解质ch3cooh,再考虑到ch3cooh的生成使溶液中c(h+)减少,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致使溶液中c(oh-)c(h+),于是溶液显碱性。
5.在问题2解决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氯化铵、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后,溶液所发生的变化。由于在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与合作分析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盐类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能力。此时问题3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6.经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盐类水解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再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7.然后提出问题4盐类水解有何规律?学生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再回扣分组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即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
9.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盐加入水中有些会水解而有些不会。此时,应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定义以及水解方程式书写的印象。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
10.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静态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并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结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获得有关知识理解的反馈信息,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我精选了尝试性练习和创新应用性练习两种类型的习题。尝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知识再现,创新应用性练习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重新组块。
11.通过课下对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反馈和评价。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2.再根据提供的反馈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改组优化。
13.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三
(一)教材分析:
2、教材的地位:
(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中考理化实验考查的其中之一,要求学生掌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的操作能力。
(2)杠杆的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所以本节课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辨认出杠杆,准确找出杠杆五要素。
(2)、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臂的画法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画法,学生用实验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1)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杠杆是力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2)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喜欢老师的单独说教,更喜欢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及画力臂的方法。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观察法,小组学习法。
(五)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
(六)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支架,钳子、剪子、镊子,刻度尺,线。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四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第二课《杠杆的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规律认识的升华,通过本课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从而完成杠杆工具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连同后面将要学习的轮轴、滑轮和斜面共同构成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简单机械的内容。
本节课教授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学生接受知识强,杠杆基础知识在上节课得到了学习。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本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在本节课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使用工具不就是为了省力吗?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还要设计成费力的?对于这个问题不急于回答,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在认识了更多的费力工具后你就会明白?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找答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1、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五
20xx中考物理考纲中列出了初中阶段的14个基本实验中电学实验7个: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动机的原理、如何产生感应电流。要求:能说明其实验原理、所需要的主要实验器材;均在实验室动手做过;能规范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理解基本的实验步骤,以及如何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而现状是:九年级学生对电学实验比较“怵”。所以有必要安排一节专题复习课。
根据对近几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实验探究题始终是中考中必考的一个题型,这也正体现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实验探究能力的掌握要求。实验题考查题不仅突出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查,同时还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几年来我市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分值都在20分左右,本专题主要考查以下四种类型:
1.基本实验的考查。
通过例题来体现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如电压表没示数:电压表以外发生断路或电压表以内发生短路;电流表没示数:电流表以外发生断路或电流表被短路。
3.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
重点培养学生物理研究方法及分析论证的能力。
4.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重点对测量性与探究性两类实验进行复习。包括源于课本和课外内容的探究实验。
近年来中考实验探究命题改变了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考查状况,已把重点转移到了对探究实验过程的考查上,把考查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评估的能力等作为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在所有的考查题型当中,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源于课本的测量性、观察性和探究性实验,大多数学生会做,不容易丢分;但课本实验的变形题、创新类的探究题,相对考查难度较大,这也是考生最易失分,失分最多的题型。
针对学生以上现状,采取的对策有:
1、搜集考查内容,全面复习。
深入研究今年中考物理说明中12个主题考点要求,找出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内容,全面归纳所考查的探究性和测量性实验的主要步骤,全面温故所考查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今年本专题考查内容围绕7个考纲规定的基本实验,补充了2个实验。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经常考的电阻和电功率的测量重点复习,对探究性实验的七个环节,特别是研究方法及分析论证等环节,力争突破难点。
3、对比复习,找出异同。
教材的很多实验的知识点是互相联系的,往往被融合到一起考查到。比如“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两实验设计,实验电路图等大致相同,但两个实验的原理不一样,实验中的操作环节与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要区别对待。
4、理论复习与结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
将物理中考的实验探究内容,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进行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各个实验探究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1.时间安排。
1课时。
2.复习方法。
在第一轮全面复习课本物理知识,包括实验内容后,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在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方面:
重点针对近几年安徽中考的实验与探究题精选择8个实验探究题,围绕考纲,进行逐个分析,让学生领会这类题的特点,并掌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六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
支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
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七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采用第二种思路:学生学习物理已接近一年,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同时也了解了最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了较稳定的物理学习心理,这都是学习本节的有利因素。加上日常生活中剪刀、直尺、起子、木棍等工具学生较常见。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借助实物和课本中的信息快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助协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我在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
方案:一、跷跷板游戏。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别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较实验结果。
2、让体重大的同学站在跷跷板一侧靠近支点的中间位置,让体重很小的同学站在跷跷板的另一侧最远端。发现体重大的同学被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杠杆,意识到杠杆的平衡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时为后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好铺垫。
在实验时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好本课的动力。
实验探究二: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反思:
2.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3.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八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正如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实验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原因是什么?学生会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结合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九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2、提出问题。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1=f2+l2f1-l1=f2-l2。
f1×l2=f2×l1。
f1/l1=f2/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两个杠杆的作图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读出力臂。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杠杆调节平衡螺母和天平一样,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f2。接下来抽同学为代表做实验,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操作并记录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一组数据够吗?(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请各组汇总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收集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验证猜想。
6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选派一名代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通过最初的猜想与假设,到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与数据收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杠杆平衡,必需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7、评估。
8、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十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十一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告诉学生两步骤,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螺丝刀撬开筒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开酒瓶盖不少学生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分析。
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学生不甚明了时,通过操作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学生就较易发现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方便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教师有必要进行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可结合夹煤饼的火钳,比较能说明问题。有的杠杆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十二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
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
“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2)以课本图13、2丙,抽水机的柄为例(出示小黑板,图中暂不画出两个力臂),结合演示抽水机柄模型,由一名学生在板图上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规范画出。其他学生在各自笔记本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如有不足之处予以纠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并检查实验器材。
要求学生答出: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提问:实验器材中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学生答出。
提问: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长度,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5)学生实验,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总结:由多个小组报告,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机抽水时,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动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由四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各杠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篇十三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展示、演示、实验探究。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预计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了解杠杆的五要素4min。
课件演示尺规画力臂。
画力臂并展示。
了解并掌握力臂及其画法5min当一根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演示:
(1)这两种情况是平衡状态吗?
(2)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力臂吗?
杠杆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同学们先自行了解下杠杆的结构和使用,搞清楚两个问题:
(1)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要在水平位置呢?
学生观察杠杆,讨论交流杠杆的使用。(1)让学生体验杠杆的调节方法;。
(2)让学生体验调节杠杆水平平衡。1min。
同学们,请你改变动力、阻力及它们的力臂,看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达到平衡。
(课件强调:1、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
有哪几位同学能把自己的实验数据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3位同学)。了解学生实验的过程及不足。3min。
同学们,你们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f1l1=f2l2。
f1+l1=f2+l2。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2min。
你们觉得哪个结论更有普遍性呢?学生讨论回答。
当l1l2时,由f1l1=f2l2。
知f1f2,这样的杠杆我们叫做省力杠杆。(演示特点)学生举例省力杠杆。
当l1。
知f1f2,这样的杠杆我们叫做费力杠杆。(演示特点)学生举例费力杠杆。
当l1=l2时,由f1l1=f2l2。
知f1=f2,这样的杠杆我们叫做等臂杠杆。(演示特点)学生举例等臂杠杆。
课件展示课堂练习学生讨论回答5min。
新课结束课后同学们完成导学稿上的巩固练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2滑轮。
授课人:黄瑞兰。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滑轮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板书等环节中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法、归纳、对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现象、操作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提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道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一、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1、温故知新:回顾杠杆的知识点。
1)杠杆有几类?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3)杠杆可以是圆的吗?
学生快速回答三类杠杆的特点。
(一)滑轮。
一)小组活动:
播放滑轮图片,观察滑轮的结构,让学生说说滑轮的结构特点。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让学生观察课本漫画图片。
思考:小孩子通过滑轮反被重物提上去,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设疑:你能想出一个办法,让小孩子通过滑轮轻松地把物体拉上去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定滑轮、动滑轮。
1、怎样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观察小组展示的两同学组装的滑轮,分别提升物体有什么不同?
辅之动画图片理解。
师生一起归纳出定、动滑轮的定义。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学生体验:让一女同学通过定滑轮、动滑轮拉一袋沙子,感觉有什么不同?
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1)是否省力?
2)是否省距离?
3)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二)实验前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a、这个实验需测量哪些物理量?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投影图片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弄清拉力f、物重g、拉力移动的距离s、物体升高距离h如何测量。
(强调:物重=物体重+动滑轮重,拉定滑轮时,测力计用手托住向下拉)。
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学生展示设计实验表格。
定滑轮。
动滑轮。
2)学生分大组组装定滑轮、动滑轮进行实验。
物重g/n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离h/m拉力f/n拉力。
方向拉力移动距离s/m。
3)三组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结论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等臂杠杆。
结论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省力杠杆。(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讲解定、动滑轮的杠杆原理)。
4)学以致用:投影生活中实例图片,学生用得到的实验结论分析生活中应用定、动滑轮的例子。
(三)滑轮组。
1、小结引入。
小结定滑轮、动滑轮的优点,引入滑轮组。
提出问题:滑轮组在工作时有什么时特点?
通过实验验证猜测。
2、实验探究滑轮组特点。
1)学生展示预习组装图。
2)学生观察投影图片,两种组装的绕线方式有什么不同?从四个方面思考:
a.绳子的起点b.拉力的方向。
c.拉力的大小d.移动的距离。
3)学生分两大组进行实验。
物重g/n物体移动方向物体移动距离h/m拉力f/n拉力。
方向拉力移动距离s/m。
4)展示学生甲、乙两图滑轮组实验数据,分别取三小组实验数据。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若绳子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但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高度的。
教师强调绳子段数是绕过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
写成式子:
s=nh。
5)说一说,议一议。
投影几组滑轮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找出计算绳子段数的规律。
让学生观察滑轮的结构。
小组交流合作解决展示的问题,小组代表展示。
学生投影展示。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进行交流讨论,归纳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展示数据,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回答使用什么滑轮,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猜测。
学生观察滑轮组组装,绳子起点在动滑轮,拉力方向向上,起点在定滑轮,方向向下。
学生分两大组分别完成甲、乙两图实验。学生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得出数绳子段数的规律。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设疑,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边演示、边讲解,学生通过实验和。
动画图片加深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
利用学生体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物体用力不同?为学生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设疑、激趣。
如何测拉力移动的距离s、物体升高距离h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利用多媒体和演示让学生清楚橾作。
表格设计所测物理量,让学生初步掌握表格设计能力。
分两大组分别实验,可节约时间,也可从多个小组实验分折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讲解定、动滑轮的杠杆原理,因不是重点,可略带过。
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组装滑轮组规律,为探究滑轮组特点操作打下基础。
分两大组分别实验,可节约时间,也可从多个小组实验分折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学生不容易总结,需教师引导一步步归纳,有利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得出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小结新课三、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本节所学知识点。小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学生利用投影的知识框架进行小结回答。
学生在知识比较中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小结,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堂练习四、课堂检测。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稿“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稿“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利用课件和导学稿,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
结束新课请同学们上交导学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勤能补拙议论文200字(实用11篇)
- 2023年初中成长作文汇编电子版(实用16篇)
- 2023年初中成长作文汇编怎么写(通用18篇)
- 幼儿园九月工作总结大班(通用9篇)
- 2023年老师对幼儿的评语(精选17篇)
- 最新爱心义卖倡议书300字(优秀17篇)
- 2023年考试没及格检讨书300(汇总19篇)
- 早读迟到检讨书100字(优秀16篇)
- 最新工程施工承诺书范本(精选15篇)
- 2023年文化旅游工作总结(优质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给母亲节送礼物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9篇)
21下载数 736阅读数
-
流水别墅心得体会范本(优质10篇)
29下载数 558阅读数
-
警察与医院共建协议书怎么写 警医合作协议书范本(三篇)
32下载数 320阅读数
-
我的幸运日英语myluckyday 我的幸运日英语作文80词(三篇)
24下载数 526阅读数
-
投资资金来源情况说明范文如何写 关于资金情况说明怎么写?(九篇)
28下载数 775阅读数
-
最新科室负责人评语(优质15篇)
21下载数 624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