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29:20 页码:9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优质8篇)
2023-11-13 00:29:20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若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技巧,如用比喻、引用等手法提升表达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及篆刻。

教材分析。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

在国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国的印章而骄傲,他们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

本单元共设两个课题“情感的表达”、“郑重的承诺”

教学目标。

1.以民间书法为欣赏对象,从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

从欣赏书法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无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教学难点。

理解书法的技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5/5~5/6。

教学准备:

图片内容、甲骨文个别字的讲解资料。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篆刻。

教学目标:

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35653。

mihihihihihi。

1356531―。

mahahahahaha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注意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进行及时纠正。

二.介绍书法。

1.介绍中国书法:

2.了解书法:

配以文字讲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的书法别具一格,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最独一无二的,几千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它却始终盛行不衰。

2.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三.介绍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统一后把七国的文字统一后成为“小篆”

四.欣赏书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二

单元分析:本单元以“大山,你好”为题,是一种探访的口吻。选取了一组与山间生活场景有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缆车》、《山童》,器乐曲《火车向着韶山跑》、《空山鸟语》等,用“爱”串联起来,不仅是“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山外的孩子也怀着“乐山”、“仰山”的心情向他们跑去。试图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这些作品,感受作品的的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领略大山的风采,了解大山的风采,了解大山里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美好。教学目标:学生能主动参与听、唱、动、奏等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懂得“关爱弱势群体”是应该具备的美德。学生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拍号“6/8”,了解其含义,能归纳出用这种拍子写成的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学生在听赏《火车向着韶山跑》等作品时,能感受到音乐家在音乐作品中对自然音响的模仿,能发现音乐作品以声、以情写景的一般表现手法。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5月16日~5月18日。

教学内容:1.听:童声合唱《山童》2.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材分析:1.《山童》(童声合唱)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以纯朴新颖的音乐语言、齐唱与合唱的形式,描绘了山乡美丽的景色,塑造了山村儿童热情、活泼、开朗、俏皮的形象,富有乡土气息。2.《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情绪乐观爽朗,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句间夹用的衬词来自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

教学目的:1.能主动参与听、唱活动,在活动中领略大山的美景,体验大山里的生活情趣,表达对自然景象的向往,确立乐观向上的而生活态度。2.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的情绪,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3.能用心听赏歌曲《山童》,能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并能用自己的歌曲描述歌曲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韵母的咬字清楚。

五.拓展和小结1.教师再找两三首山歌给学生听赏。说说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由教师进行小结,使学生对山歌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听听其他的山歌,做一做比较教学后记: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又安排了一些音乐欣赏活动,如“找一些劳动号子,小调与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比,或找一些其它地区的民歌与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比,听听、唱唱、说说,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三

学情分析: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楚词》(选段)。

2.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材分析:

青铜器在我国的艺术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饮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本单元旨在以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等几个方面联系青铜器的文化与历史,让学生通过故事和传说有兴趣地探究传统文化,在绘画、表演、音乐、诗歌等活动中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故事和传说有兴趣地探究传统文化,能对青铜器器形和纹样进行观察、分析、了解、描绘,根据青铜器图案、形态进行模仿与创作表演,喜欢欣赏古代乐器和音乐,能在表演、音乐、诗歌等活动中,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重点:

1.了解编钟以及古代青铜器乐器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古代乐器和音乐的相关知识。

2.感受和探究青铜器纹样上所表现的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主题及故事。

教学难点:

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

教学准备:

1.有关“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二、介绍青铜器(边看课件边介绍)。

1.青铜器的类别。

2.青铜器的用途。

a农具与工具b兵器c饪食器d酒器e水器f乐器。

a兵器b礼器。

在等级社会中,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

三、介绍编钟。

1.通过课本图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收集到的《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

1.对编钟这个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初步了解。

3.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a曾侯乙编钟的挖掘、历史。

b编钟的构造、发声。

c编钟的复制、保护。

视频时间较长,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据课上时间灵活安排。

四、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课时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编钟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4~3/25。

教学准备:

有关“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

用歌声和老师进行问候。

二、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看。

回忆上集的内容。

和老师一起观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构造、发声。

以及编钟的复制、保护。

节选15分钟左右。

三、金编钟的故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套金编钟,它是乾隆80大寿时送的大礼,关于这套编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编钟”的故事。

15分钟左右。

四、小结。

编钟知识小竞赛。

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一下自己对编钟的了解。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8~3/30。

教学准备:

1.编钟的音响资料。

2.铜鼓舞的图片及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楚辞》片段。

2.了解铜鼓舞。

教学目标:

1.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2.认识铜鼓舞,并简单了解它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和老师用歌声进行问候。

二.欣赏乐曲《楚辞》。

1.学生视唱歌谱。

2.对较难的小节进行重点练习。

有相似的乐句,找一找,再对比唱唱。

3.听听编钟与众不同的音色。

4.编钟的演奏特色。

5.再欣赏,跟唱旋律。

慢速视唱歌谱一遍。

难点小节大家一起练习解决。

全曲有八行,每两行的节奏、音都比较相似。

欣赏编钟的音色。

它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谱)。

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节选一些乐句唱。

三.欣赏铜鼓舞。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鼓舞和莲湘舞等都由《奏舞》演变而来。

a周代青铜壶。

b战国青铜圆壶。

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它原来用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

四.欣赏壮族等少数民族铜鼓的表演欣赏少数民族的铜鼓舞表演。

五、小结。

鼓励有兴趣地学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资料。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四

设计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欣赏优美的图片、音乐,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走进美的意境,感受到风景美、歌曲美。

2、鼓励音乐创造:通过山歌形式创编歌词,培养创编能力。

3、弘扬民族音乐:本首歌曲是广西壮族歌曲,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歌,热爱民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歌山歌《什么结子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知道山歌的特点。

3、弘扬民族音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用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启发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ppt歌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影片导入。

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描写刘三姐的故事影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2、简单介绍关于刘三姐的传说(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师: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被誉为“歌仙”,她聪慧机敏,歌如泉涌,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唱出来,。还善于把人们的心声用歌声表达出来,所以人们对她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3、师:一部好的影片一定会有好的音乐来衬托,在这部影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歌曲,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导学生感受影片的美、音乐的美)。

4、影片中的地方景色很美,是哪里呢?这就是刘三姐的家乡广西桂林(音乐伴奏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壮族风情。)。

三、了解山歌的特色。

1、师:这部影片中,刘三姐唱了许多山歌,那什么是山歌呢(提示学生,山歌在哪里演唱,曲调有什么特点,是即兴演唱还是经过创作)。

师小结: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即兴演唱。

四、学习新歌。

1、出示歌片聆听录音范唱。

师:《什么结子高又高》是这部影片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一首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回答歌曲表现了欢快、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2、介绍曲作者。

师: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音乐创作改编,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音乐奖,也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电影歌曲。

3师:歌曲开头出现了“哎――”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讨论)对,他就是起提醒的作用,意思是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歌声。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学生练习喊哎)。

4、随录音演唱(解决难点)。

5、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视唱曲谱。

6、知道演唱歌词,注意咬字。

7、教师范唱。

8、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9、学生思考:什么是对歌,教师小结。

五、创编歌词。

1、引导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

2、各小组演唱创编的歌词(一段)。

3、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的问题,生答。(课件逐一出示问题答案)。

什么地方山水美?(广西桂林)。

什么人被称歌仙?(刘三姐)。

问答唱歌叫什么?(对歌)。

4、师声生以对歌的形式演唱,结束本课。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2、通过游戏歌曲的的学唱、听赏和游戏活动的展开,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以拓展。

重点;学唱新歌、音乐游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学唱《包子、剪子、锤》。

1、玩游戏《包子、剪子、锤》。

2、听录音范唱,和着曲中的“包子、剪子、锤”念白一起读一读。

4、听录音范唱,设计固定简单的节奏在念白处伴奏。

5、朗读歌词(可以几个同学互相合作,边玩边读)。

6、跟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7、跟老师模唱(29至32小节可以采用连音唱法加以对比;33、34小节歌词节奏相对密集,唱得轻巧而跳跃比较好)。

8、齐唱。

9、用打击乐器伴奏。

10、边玩包子、剪子、锤游戏,边唱歌曲。

四、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

1、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结构。

2、说游戏规则和游戏要求:听音乐,第一段是母鸡、小鸡、老鹰出场。当听到音乐的提示,相应的角色才能进行,否则应留在原地。第二段开始追逐。第三段老鹰盘旋而去,母鸡带着小鸡回家。

五、小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2、通过游戏歌曲的的学唱、听赏和游戏活动的展开,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以拓展。

重点;学唱新歌、音乐游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复习歌曲《包子、剪子、锤》。

四、学唱《表情歌》。

1、导入:请同学分别表演快乐、生气、着急、高兴四种表情。

2、听录音范唱,听出哪里会有小间奏。

3、听录音范唱,根据歌曲的提示进行表演。

4、轻声哼唱歌词(注意最后一句六度音程的跳进,把音唱准,不喊叫)。

5、齐唱并试着背唱(小间奏里的四拍节奏要稳些,不要偏快)。

6、边唱边表演动作。

五、音乐游戏:丢手绢。

1、听音乐,并唱会。

2、游戏规则:全体同学围成圆圈蹲下,面朝圆心。请一个同学拿好手绢在圈外跑,其余学生听音乐按节拍拍手。圈外的同学在歌曲结束之前要偷偷把手绢扔在一个蹲着的同学的背后,在被他发现并绕圈逐捉到之前占据他的位置则为赢,反之为输,输的人表演节目。

3、题目内容:听辨声音;唱歌;节奏模仿;自由表演。

六、小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小学五年级音乐《理解多好》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体验,能较准确地理解、表现本单元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意境。

2、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小雪花》、《冬妈妈和麦苗苗》,能背唱《过新年》,并能较流利地模唱《过新年》的歌谱。

3、通过欣赏《乘雪橇》,能从音乐中初步感受冬季的异国风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新课。

自己创编节奏朗读:过新年,喜洋洋,敲锣打鼓鞭炮响。狮子舞,雪人唱,祝愿祖国更富强。

四、学唱歌曲《冬妈妈和麦苗苗》。

2、听录音范唱,边听边按三拍子缓缓晃动身体,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听老师跟节奏朗读歌词。

4、听老师范唱,请小朋友用打击乐器伴奏。

5、跟琴轻声哼唱歌词(提示学生尽量唱完四小节后再换气,以免破坏旋律的连贯性)。

6、试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比较,哪种比较适合该歌曲(柔和)。

7、有感情的演唱(启发学生唱出对雪花的赞美之情)。

8、自编动作,边唱边舞。

五、欣赏《乘雪橇》。

1、初听全曲,不揭示曲名,要求学生专注聆听,并闭上眼睛随音乐展开想象。

2、揭示曲名,复听,找出重复最多的地方。感受音乐的力度变化。

3、再听,体会乐曲所表现的人们欢乐的心情。

六、小结。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雪”的音乐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