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9 15:12:47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倡议书是表达对特定议题或问题看法和建议的一种书面文体。在写总结时,要注重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夸张。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它们或许能给你带来灵感,帮助你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论企业增长的财务管理策略。
论企业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财务制度安排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零售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变迁——基于网络经济冲击的思考关于企业成本信息失真的分析。
构建我国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思考。
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财务导向问题研究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防范金融风险的财务对策。
从财务控制演化谈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完善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
财务总监:内部会计控制的延伸。
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与实现路径。
财务战略的管理对象探析。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
并购的财务陷阱。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知识经济与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改革。
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与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策略研究。
未来财务报告特征。
谈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之规划。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试论股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企业集团基本财务问题研究。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规范。
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税收流失问题探讨安然事件的会计、审计思考。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诚信会计的缺失与重构。
刍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
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对比分析传统会计理论正面临挑战。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对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的探讨对会计委派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性思考。
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问题探讨。
从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引起的反思。
关于发展会计电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思考。
关于商誉减值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论网络技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
会计目标简论。
会计目标理论的现状与重构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风险控制。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之浅析。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会计职能探析。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借鉴意义。
加强会计监督控制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略论我国会计市场。
略论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现状及原则论财务会计造假与打假。
论宏观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论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性。
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
企业并购的会计思考。
企业加强应收帐款管理的探讨。
浅议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新方法。
浅谈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与清欠。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
浅折合并报表中有关多层控制的会计处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任度研究。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滥用与治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试论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本质。
资产计价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网络化会计体系架构及其他。
网络会计的优势、弊端及对策。
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框架。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会计人员的任务。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向。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研究析关联交易会计的新规定。
析会计信息失真控制的选择。
现阶段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性思考。
新经济下会计职能的思考。
虚假会计信息及监管的理性思考。
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思路探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新特点。
治理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的方略选择。
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设计。
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推动会计内控制度的全面实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会计内部控制。
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思考。
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内部控制制度联系的探讨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
关于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研究关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会计控制基本职能论。
会计控制目标系统论。
会计控制在公司管理中的运用。
会计控制质量特征探索。
基于委托代理的会计控制问题探讨。
怎样构建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探析。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论会计的实时价值控制。
论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论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内部控制。
论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论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
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背景、内容及方法与检查论委托代理关系与会计控制权。
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要点。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运行效果的制约因素内部会计控制若干理念剖析。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中的问题研究。
企业会计控制的均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之我见。
浅谈it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浅谈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
浅谈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及要点。
网络财务环境下的会计风险与控制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
论企业筹资战略与企业环境。
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考从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看我国融资制度建设试论审计意见中的“公允性”
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财务监督。
独立审计管理目标的演进及其动因分析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
民营企业内部的审计思考。
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论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
企业提高投资效益问题初探。
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
关于企业投资风险的理性思考。
浅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
试析企业集团投资战略。
民管科技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企业长期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
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企业投资中心业绩评价研究。
谈企业对外投资与扩张的策略选择试论人力资产投资。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浅议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与策略选择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努力所获取的经营性收益。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进行考核时,都要注意营业利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常性收益。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对于收益的确定,旧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因而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新准则则遵循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仅包括已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实现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
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注意区分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这是因为一方面已确认未实现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扭曲或波动剧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可能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即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报表使用者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收益情况。不仅要分析利润表,还要关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范文二。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三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2005)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四
婚姻法回归民法的重点在于协调好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等关系。就其回归的基本思路来说,需要重点判读债权性质的法律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如此,夫妻双方和外部第三方既有财产关系,及及其对应的财产法规就不会受其影响。在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设计上,我国《婚姻法》基本是运用物权性质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相对于夫妻财产归属来说,也就进一步对物权法以及交易安全产生了冲击,同时对《婚姻法》也有不利影响。就债务归属问题来说,这也就致使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被错误解释成了夫妻连带债务,其内部归属规则也不易理清。
一直以来,婚姻法回归民法是当前法学界基本共识,而在论婚姻法如何实现回归及其具体思路上,往往又流于形式,对婚姻法进行纵向的改革,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在调整对象框架内,婚姻法和民法所涵括的基本是趋同的,其法律性质无明显差异。故而,婚姻法从属民法本质上其实属既定事实,不存在回归现象。
1、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
《婚姻法》是保障婚姻秩序的基础,有着严肃的公正性、公平性。追本溯源,婚姻法的实质其实是在于对夫妻双方的调节功能,其中包括婚姻中双方及其亲属间的诸多问题[1]。调节内容涵括了人身与财产关系。《民法》就是市民法,是保障民众各种不同权利的法律法规,法律的使用对象是所有人,因此,民法法律有着广泛的适用性。民法的实施性质,就是为了创造无等级的社会法律。
对比之下,婚姻法绝非是独立于民法体系之外而存在的,反而婚姻法更需要完全融于民法体系中来。究其原因,每一个家庭、婚姻,其形式本职上都属于“小与私的关系”。而“小与私的关系”在民法的性质上,是其大纲中的一个支流,因此,让婚姻法回归民法,从法理依据上是理所应当,不存在矛盾。并且,质的回归,即从社会形式转移到社会体制,也进一步实现了法律价值的最大化。
2、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及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2.1、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
说明法定夫妻财产关系问题,是研究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问题和原则。任何时代、任一家庭,夫妻财产活动都需要实施严格界定。夫妻财产伴随着时代变化在体现在各个方面上,从古时的道德约束发展到了法律约束,之后再从立法的基本原则层面上,就需要体现夫妻财产绝对平等。法律是对夫妻财产的重要支持,法律规范以外的夫妻财产可以说是静止。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需夫妻共同维持,而夫妻婚姻中的共同财产就变成了法律争议。夫妻财产法不仅有规范社会的功能,更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也是夫妻、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体现。
2.2、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夫妻双方在法律的约束下平等的,对于财产法保护原则也基于双方平等、尊重当事人以及保护弱者利益等。不难看出,即便是夫妻而言,在法律原则下依旧属于独立的个体,而非以一体而论。当前,对于夫妻财产怎样进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在我国婚姻法法规持续调整的关系中,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成为了其中重点。换言之,就变成亲属间的财产关系只是依赖于家庭维系,而假如婚姻关系消灭,则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学界争执也会随之消失。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夫妻财产共同制规定是明确的,夫妻婚后的财产为共同财产。基于此可见,共同财产也就能够粗算为夫妻婚后的所有的共同财产。对此,笔者认为学界可以通过不同物权方案施以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把夫妻一方的财产,划分为另一方。而让被划分的一方,在婚姻中变成共同拥有财产的另一人。那么在夫妻面对离婚或是继承的法律情景时,夫妻理论上就需要划分、分享夫妻共同的婚后财产。
3、夫妻财产利益
3.1、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的婚厚财产,其中包括薪酬工资、各类奖金,个体生产与经营所产生总体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与获利[2]。
婚姻法规定中,工资和奖金是并列存在,非附属关系。国家或单位所给予的优秀奖励,皆属于奖金。但婚姻法又强调,奖金属个人所得,并非工资。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奖金一般来说都属夫妻共同财产。只要处于婚姻延续时间内,都是夫妻共同所有。
对于个体创业夫妻,婚姻法强调,夫妻双方的劳动收益、收入与工资性质一样,同样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随着婚后财产的共同制,夫妻投资债务也是由夫妻双方一起偿还。其中,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投资和共同财产投资没有区别。
3.2、债券方案与物权方案
就婚姻法中夫妻内部关系来说,物权方案与债权方案基本一致:无论在涉及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夫妻均能在经济上实现财产分享;在婚姻存续期,夫妻又都没有作为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债权方案并非等同于分别财产制,债券方案对分别财产有明确的实质修正;第二,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所得财产,也许是婚姻存续期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分享,涵括以夫妻双方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的形式,以及一方要求另一方的债权请求权形式,但这些都并不能当成证成物权方案。究其原因在于,债权方案下,考虑下财产法规则,例如民事合伙、雇佣合同等因素,在婚姻存续期同样可能发生;第三,夫妻婚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但这不意味着在婚姻存续期,夫妻相应财产也会在婚姻法中属于夫妻共有。因为无论通过何种方案,相应财产在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下皆会在经济上为夫妻分享,这也是伦理或观念上的共同“所有”。其完全可能有别于物权法上“所有”要义。此外,如果实施物权方案,婚后夫妻所得财产在婚姻存续期为夫妻所有,就更加“符合”原本模糊的伦理或观念。
3.3、债务归属
夫妻债务归属是我国的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但在具体规定上又显得错综混乱。这主要是基于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1条对于夫妻债务部分非常简陋、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表述,这也直接显现了我国实务与学说环节对这个问题的要旨一直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换言之,《婚姻法》、《合同法》、《侵权法》等债法在调整夫妻债务归属时,相互间是属于何种关系?只有解决了这点,才有可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概而言之,本文提出两方面的法律解释思路:一是基于外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必定需要被规定成为是“夫妻共同财产+债务人的夫妻个人财产”承担的债务,抑或是说债务人配偶及其所拥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务人配偶的夫妻个人财产不为夫妻共同债务负责。二是,基于内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夫妻个人债务需要进行有别区别即分别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债务、夫妻个人财产债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婚姻法成立至今并在持续修正过程中,学界均有争执的声音。怎样维系婚姻存续期的财产安全,怎样规定财产自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化的法律问题。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绝大部分上是婚姻法和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等财产法协调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协调,必然会由婚姻法独力承担,这注定是婚姻法的一场独角戏。这也是婚姻法和财产法的调整范围所决定的:婚姻法重视是力在调整夫妻内部夫妻的财产关系,而财产法则是在调整任何人与任何人的财产关系。因此,财产法也并没有去考虑夫妻这一层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婚姻法却也无法真正兼顾与财产法规则下适用性原则。可以明确,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调整,除了间接的、债权性质的手段、重点还是物权性质的手段。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五
近年来在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应用到机械制造产业,使得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像德国迅速发展靠德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一样,我国经济社会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不断升级改造是基础。因此,研究我国当前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1.1早期的工业生产方式。
早期的工业生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主要靠手工操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1.2设备集中型生产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生产交通工具、各类施工机械等,生产这些工具、机械的企业采用设备集中型的生产方式。
1.3信息化生产方式。
后来,我国开始研制机电一体化的机电设备,如数字化控制的机床。再后来,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者研制出人机操作系统,实现了人类和机械的“交流”,人类可以通过指令控制各类机械设备。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机械设备制造开始进入信息化生产方式。
1.4知识集中型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把信息流、物流、能量流系统等集中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其相互作用协调,实现双向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为知识集中型生产方式。
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产业已逐步的发展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产业,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的机械制造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长的追赶距离。
首先,我国机械制造业虽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一直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机械制造的结构、层次比较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我国机械制造相关的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机械制造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欠缺。
其次,我国机械设备制造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机械制造自动化的范围应用还不够广泛。当前,西方机械制造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远超中国,就是由于其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高,机械设备制造早已实现了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再加上国外先进机械制造大国的企业每年拿出4%~8%的营业收入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去,相比国外的巨额研发投入,我国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虽受国家重视,而且有了近70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相关的管理工作还处于落后状态,不少机械制造业还显得技术陈旧,缺乏创新。再有就是国内机械制造行业虽说广泛采用mto模式,集设计、生产、制造与一身,但思维略显固化,不能因客户需求而随时改变,不能适应当今生产的要求。还有一些机械设备制造过程缺乏标准,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有时需要凭经验操作。一些机械制造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虽说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iso9000标准化制度,但仍有一些企业有规不依。
3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正确指导,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一定会在继承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将更多更新的科技融入机械制造技术中,经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3.1虚拟化。
虚拟化就是将传统的机械设备制造加工工艺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仿真技术模拟出来,进而降低机械设备的研发成本,还能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尽早发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漏洞,优化风险,进而不断完善,保证产品设计及工艺的合理性。
3.2绿色生态化。
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近年来,随着政府及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实现机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机械制造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机械制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我们急需加快改革绿色机械制造技术的步伐,从设计开始,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原材料,采取措施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零污染。
3.3自动化、智能化及一体化。
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就是机械制造中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实现机械自动生产,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高度的智能化能使生产方式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未来的机械制造智能化将能够有效的结合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进而判断出人们想要做出的决策。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将更加趋向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加工及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整个制造过程,尽可能节约时间和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环环相构,最终实现研发设计与工艺制造的一体化。
3.4精确高效化。
精度和效率是衡量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制造出的产品将更加高精度和高效率。如机床的数字控制系统将不断优化改善,使机床的精度、效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下的稳增长时期,而机械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薄弱。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跟上国际机械制造先进技术发展的潮流,做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改革,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机械制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快缩小我国同先进制造大国的差距。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六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纲)。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七
[41]陈平,刘泽炀。“稳增长”背景下国有企业信贷研究[j/ol].广东社会科学,(04)[42]王国刚。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j/ol].中国工业经济,2018(07)[43]庄子罐,贾红静,刘鼎铭。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44]白颉,姚家进,张茂军,李桥兴。金融大数据中条件非相关波动模型的单纯形搜索算法[j/ol].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8(05)[45]周安华,李军。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云梦学刊,2018(04)[46]张伟。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2018(07)[47]黄昕。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改善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8(07)[48]傅蕴英,张明妮。货币政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9]胡东,冉茂盛。中央银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关系及政策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50]徐海涛。浅析对虚拟货币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对策及建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7)[51]文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控[j].价值工程,2018(22)[52]柴正猛,袁文洁。京东商城发展供应链金融协同管理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8(22)[53]张彦。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分析及应对举措[j].价值工程,2018(22)[54]胡振。金融素养与家庭财富积累--基于中国城镇家庭微观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04)[55].上海自贸区打造扩大金融开放“新高地”[j].中国商界,2018(07)[56]唐眉。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8(19)[57]董钰凯,胡本源,岳俊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8(19)[58]周蕾。永续债会计属性判定探讨[j].财会通讯,2018(19)[59]黄健元,饶丹。养老金融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劳动,2018(07)[60]沈银花,苏国红。“新工科”理念下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7)[61]徐翔宇。大数据征信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8(07)[62]孙永震,张庆考。河北省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63]黄麟。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8(07)[64]黄怡园。简述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8(07)[65]王春丽。制约消费金融发展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河北企业,2018(07)[66]杜晓红。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河北企业,2018(07)[67]王润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68]尹成杰。农村金融改革需从五方面创新[j].农村经营管理,2018(07)[69]王钰。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05)[70]戴剑。区块链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的影响[j].国际融资,2018(07)[71]刘洋,孙英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8(07)[72]王妤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挑战分析[j].电子商务,2018(07)[73].剑指过度融资银行业联合授信新规出台[j].企业研究,2018(07)[74]李东方,冯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经济和法律分析[j].财经法学,2018(04)[75]邓沛能。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j].商业经济,2018(07)[76]杨颖。现金贷风险、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8(07)[77]宋宝琳,张洪源。科技金融空间集聚与经济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78].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简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79]杨霞。审计师声誉、金融生态环境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80]陆岷峰,徐博欢。金融杠杆机制及其稳定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咸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咸宁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现状、学生掌握体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今后指导毕业论文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1],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时实施办法》,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和评估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2]。但是,由于近几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和学生自身学习毕业论文的态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降低了毕业论文质量,影响了毕业论文综合教育功能的发挥。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3]。正是由于本科毕业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但是据初步调查了解到:咸宁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在增加,而在湖北省评选上优秀的学士毕业论文却在逐年减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咸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2、03、04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论文撰写情况和质量以及指导老师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咸宁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学生掌握体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改进《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和体育学院各科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今后指导毕业论文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对比分析法等[4]。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02、03、04级本科班的毕业论文现状分析。1。102、03、04级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根据黄汉升[4]的观点:02、03、04级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选题性质统计的结果发现(见表1):论文选题的性质分布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应用型研究。并且应用型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而理论型的研究呈下降趋势。这些研究不同程度反映了学生对科研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对当前体育中热点、焦点的关注度。专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的资料多,易收集,学生在做这两方面研究对其理论知识及社会实践运用时较容易掌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知识面较宽,对与体育相关的其他知识有所了解,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要求。
按照张力为的观点[5]:02、03、04级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见下表2),可分为4类:即“以竞技训练和比赛为题的研究,编为竞技运动;以体育教学为主题的研究,编为体育教育;以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为主题的研究,编为大众健身;以上3种之外的研究如体育传媒、大白鼠的生理研究等,编为其他”。
表2数据显示,体育教育领域的论文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非常关心,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毕业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理性认识,而且为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经验,为更快地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热情,社会体育研究已开始引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高度关注。目前,我省开展全民健身急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极大,按欧美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标准,咸宁市有286万人口[6],就需要28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而目前仅有50余名社会体育专职人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咸宁市社会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咸宁学院正在着手把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培养适应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等多方面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同时,地方政府体育职能部门也正采取措施,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教师的潜力,参与城镇社区体育指导工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做出贡献。研究竞技体育的有16。02%,选择了各种运动竞赛、各项技术、战术的分析、技战术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是和学生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也体现了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
3。1。202、03、04级体育学院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实证性研究方法。咸宁学院体育学院开始直接招生本科学生,仍有43。09%的毕业生,能够自己编制调查问卷,有6。08%的学生利用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有4。97%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设计等调查研究方法。同时,论文的实证研究中,最多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表3),占了43。09%。最多的问题也出现在问卷调查法的使用过程。例如,未在论文后附上自制的问卷,使人难以判断问卷的科学性;大部分问卷调查与题目的关系并不紧密,而且论文内容更多的是论述内容,而不是调查内容[7]。
表3的数据还显示,尚有76。80%的学生主要选用了文献法,做综合论述性研究。这是因为,文献中记录着有关体育的理论、事实、方法、定义、数据,以及科学的构思与设想等内容,它是各种体育知识的载体,是体育科学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前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基础。因此,七成多学生主要选用文献法,既较好地体现出科学研究的继承性特点,也表明学生掌握其他研究方法的欠缺和不足,有待今后改进和提高。
3。1。302、03、04级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的统计咸宁学院体育教育毕业评审程序:论文经指导老师评阅、论文工作指导小组老师评阅、学生报告和答辩,然后确定论文等级。从表4看出,02、03、04级体育学院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优秀的论文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良好的在逐年增加,中等和及格的比例在逐年减少,但是,优秀论文的比例太小,毕业论文的质量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获得优秀率3。87%、良好率44。20%、中等率为36。46%、及格率为16。02%。这一组数据表明,体育学院学位委员会和各位指导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情况。
学生人数激增,师生比严重失调。指导老师工作量随之增加,大多数指导老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表5、表6反映出,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2、03、04级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中,教授只有1人,而指导学生的数量在大幅度增加;副教授做指导老师的人数也在逐年减少,但是指导学生数量剧增;讲师人数逐年增加,讲师职称的老师基本上是指导四个学生。教师职称水平和其能承担的科研能力是成正相关。
3。2。2指导教师学位、学历情况有指导学生论文资格和任务的教师(学院规定:硕士或讲师以上在职在岗教师)中,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硕士学位的人数从4人增加到11人,占57。89%;学士学位的人数从13人减少到8人,占42。11%,指导老师没有大学(大专)学历的。将咸宁学院体育学院近三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位情况比较可见:咸宁学院体育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师资力量在逐年变强,但缺乏博士学位的教师。
3。3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3。3。1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1。1毕业论文内容缺乏创新对于本科毕业生要求毕业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挑战。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创造性或独立见解应做出正确的理解。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但是,论文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自由放任,论文创新的重点在于独到的见解和启发性的价值,创新的关键在内容,不在形式,论文的格式还是应该保持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天马行空,自由发挥,相反,内容方面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思想的独到性[5]。
3。3。1。2存在抄袭现象。
论文的撰写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术规范、论文程序有所了解,为以后的研究打好基础。然而由于当前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毕业之前忙于找工作或考研究生,没有时间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就造成了学生抄袭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学校、院系方面不重视,缺乏指导监督。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问题,由于从小没有相关的训练,平时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对学术专刊和杂志涉猎不广,平时训练也少,要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又以学术价值创新这样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反而让学生更不知所措,更加引发抄袭现象。
3。3。1。3参考文献引用较少。
参考文献是论文很重要的一部分,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一篇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多少,语种分布,出版时间及出处等,可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水平、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度,从而为编辑和读者审核、评价论文质量提供一系列的指标和依据[8]。
3。3。2改进措施。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咸宁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在第8学期才开设《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在第七学期才开始启动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02、03、04级本科班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授课情况来看:在上课期间大约60%的学生因为急着找工作或者已经在工作,几乎就没有出勤过此课程,另外的大约20%的学生既没有出去找工作,也没有出勤此课程,还有大约20%的学生出勤此课程。但是,课堂效果很不理想。根据教育部新的文件精神,关于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加强了对学生毕业科研能力的要求,因此,建议将论文实践教学环节提前至第六学期安排,这样可以提供充足的时间来创作。
3。3。2。1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请专家学者举行科研论文专题知识讲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一个时段或的一个学科任务,要调整课程方案,转变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观念,适当加大各科理论课(包括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深广度;经常举行各类学术讲座或小型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及时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老师和学生的眼界,引导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使科研活动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3。3。2。2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和提高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及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体育科研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主要方法,为在校期间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活动和今后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3。2。3加强研究方法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对学生如何做好一篇论文进行方法指导。目前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布置学生进行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的撰写训练,但对学生在写作规范中出现的问题很少能针对性地做出讲解,大多是限于给学生一个论文分数,所以也起不到很好的训练作用。通过科研方法的指导,减少论文中的问题,为第四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社会调查,鼓励学生通过调查、实践去获取论文撰写的第一手材料,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拓视野,撰写具有独创性、有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3。3。2。4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作用,建立毕业论文激励机制体育学院应建立一支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能力强的毕业论文指导队伍,建立“师生双向选择”的导师指导制度。遴选导师要突破项目限制,控制指导学生数量,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要求每一位申请导师的教师必须按要求拟定3—5个不同的研究选题进行投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研究兴趣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直接选择导师,与导师一起商定选题范围;控制指导学生数量,一个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人。
3。3。2。5构建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估体系,注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体育学院应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指导细则,做到毕业论文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有据可评。学校和体育学院应共同构建完善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和修改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及评估标准,组织教学督导组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如选题、导师确定、中期检查,答辩与审查进行检查和监督,复评和汇编优秀毕业论文,形成严格的检评制度。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九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同学们,以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家学习一下怎么书写一份毕业论文吧!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
有领导曾在教育大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对高校计算机课程基础的改革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建立健全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下面,该文章就要围绕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几个方面来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前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起作用的核心,现在计算机虽然被广泛地被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但是更多的还是投影仪和ppt的应用,其他方面的开发相对较少,而这种方式下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是很充分。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地终身学习者。
”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
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化,网络工具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也就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
正是由于人们对信息化学习的广泛运用,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上。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需要用信息技术来完善,现在高校都要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过二级,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这一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设计自己的课程,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开发。
比如说,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ppt的制作方法,把课件做的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更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率,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学习效果,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相应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就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实践的可能,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使得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上机实验更加的有效,也可以使学生们得到更多的上机操作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逐步演示自己的实验步骤,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也更容易指导学生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网络交流平台有很多,有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能掌握,那么这就需要课外的学习,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正好可以利用那些网络交流平台来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也可以让老师知道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不足,这样的交流是一个相互提升的过程,因此,越来越多的网上计算机基础课程交流平台被建立起来。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也会达到一个相应的教学效果,链接这个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媒介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基本都会使用计算机,并且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一些信息交流,比如说大家用邮箱来收发邮件,在网页上浏览新闻,主动去利用网络搜索大家所需要的信息,从这可以看出,大家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大家似乎对“在线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很少。
调查显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源头有很多,像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这表明大家还是有一定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但是,高校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能,绝大多数人对信息技能的运用都是停留在表面,只能满足基本需要,很多人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网上资源都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怎么去获取,大家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真正得到的有用的知识又非常有限,可见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效率不高。
在一项有关信息道德的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学生浏览过暴力或不健康的网页信息,还有网络抄袭也是大学生常犯的错误。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一课程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家对这门课的学习动机也不同,有的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有的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也有不少同学意识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是有帮助的。
调查的另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ppt及投影仪进行教学,也有近一半的老师运用了计算机课件等资源进行教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教学资源,而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老师通过网络聊天或沟通工具与学生进行了课外在线交流。
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是很希望能够在课后与老师进行相应的交流的,但是在现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有机会和老师进行课后交流。
一部分老师表示,他们偶尔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但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区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不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特点的理解都不是很透彻,而且学校也很少提供这方面知识的专业指导,因此不少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都不够,更不用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了。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
说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就要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受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较小,由于是利用了网络资源,信息化教学中所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更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实现。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了应有的学习任务、支持学习任务的信息、教学中所需要的即时信息和相应的学习任务。
对教学设计有着很大影响的一个理论是构建主义理论,这个理论过于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忽视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更好的完成整个教学设计,就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老师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这样子,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需要用小组合作或团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们学习,让他们就一个问题通过探讨然后达成某种理论或思想。
还要注意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源。
再者,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老师要注意和学生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步骤中去,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一点,不论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都是一样的。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的发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越来越重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使用教学软件,信息化也不只是校园网的建设,教师只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不能实现信息化教学。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点包含了“有效学习”思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点,首先是对课程引导问题的设计,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情境,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学习情境。
其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老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不同,计算机老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要尽量注意对不同学生的信息输入,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要求老师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学习资源,比如说在ppt的制作上更活泼一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择ppt的背景,这样对学生可以产生一种外部刺激作用,也能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第三点,要给学生合适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去展示自己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和自己利用这门技术制作的作品,老师可以在他们的展示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赏,这样能够激励他们去学习,让他们觉得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点是要慎重设定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老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由简入难,而且目标的设定要有阶段性,比如说,老师可以制定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哪一阶段学习计算机基本符号,哪一阶段学习编程,都要有合理的安排,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对要学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
最后一点是要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网上评价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上评价系统的建立要具有可靠性、友好性、美观性、实用性。
计算机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说让学生利用编程制作一个动态的贺卡,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通过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完善。
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可能很多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堂实践课不是很多,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相应的上机操作,在自我练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自己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就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由此,老师的课外在线辅导也应该纳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了。
结束语:现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渗透到了各个行业,而这也对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必要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技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方面的工作,对这个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致力于一个相对完美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2]薛云.浅谈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7)。
[3]石义芳.多校区模式下计算机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4]侯婕.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18).
[5]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浅谈机械设计中三维动画创作与应用【2】。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技术性的变革,计算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其技术发展也是非常地迅速,三维动画利用电脑技术,创造了一个非常逼真的动态性环境,三维动画利用电脑技术,创造了非常逼真的动态环境,从而生成影像级动画,可以说令人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针对机械设计中三维动画的作用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
2、海量流数据挖掘相关问题研究。
3、基于mapreduce的大规模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4、地质环境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
5、面向属性与关系的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理论研究。
6、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数据挖掘方法评估与应用。
7、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研究。
8、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整合与利用研究。
9、基于动态数据挖掘的电站热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研究。
10、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旅游地理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1、移动对象轨迹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12、基于数据挖掘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1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
14、面向交通服务的多源移动轨迹数据挖掘与多尺度居民活动的知识发现。
15、面向电信领域的数据挖掘关键技术研究。
16、面向精确营销基于数据挖掘的3g用户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
17、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18、造纸过程能源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与能耗预测方法的研究。
19、基于数据挖掘的甲肝医疗费用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
20、基于特征加权与特征选择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21、基于数据挖掘的单纯冠心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证治规律对比研究。
22、基于数理统计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温里法类方方证辨治规律研究。
23、大规模数据集高效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24、半结构化数据挖掘若干问题研究。
25、基于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的瓦斯灾害预测方法研究。
2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模糊推理系统设计。
27、基于cer模式的针灸干预颈椎病颈痛疗效数据挖掘研究。
28、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的特征表示与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
29、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gis中的应用研究。
30、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数据挖掘模型选择研究。
31、银行数据挖掘的运用及效用研究。
32、基于用户特征的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研究。
33、中医补益方数据库的构建及其数据挖掘。
34、时间序列数据挖掘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35、药物不良事件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研究。
1、基于知识库的计算机硬件维修服务系统。
2、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
3、通用性齿轮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4、局域网内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5、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
7、基于dsp和fpga的多功能嵌入式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
8、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原理与范例研究。
9、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实践的研究。
10、抗恶劣环境可穿戴计算机研究。
11、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研究。
12、基于dsp的导航计算机硬件设计。
13、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4、星载并行计算机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5、基于usb的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设计。
16、半导体神经计算机硬件实现研究及在全方位实物识别中的应用。
17、基于本体和规则的计算机故障诊断研究。
18、基于尘源控制与净化设备的数字仿真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19、中国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研究。
20、计算机硬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飞控计算机的容错研究与设计。
22、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管理机制研究。
23、航天器时变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
24、基于浮点dsp的微小型导航系统设计与工程实现研究。
25、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
2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27、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原型技术研究。
28、基于586-engine的小型化飞控计算机设计。
29、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30、基于xen网络虚拟化的性能研究。
31、基于virtools的中学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的研究与设计。
32、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研究。
33、基于fpga的多核可重构技术研究。
34、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计算机设计。
35、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1、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2、基于spark平台的恶意流量监测分析系统。
3、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4、一种数字货币系统p2p消息传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5、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算法研究。
6、基于knn算法的android应用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7、基于macvlan的docker容器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基于容器云平台的网络资源管理与配置系统设计与实现。
9、基于openstack的sdn仿真网络的研究。
10、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11、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与负载均衡研究。
12、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13、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动态负载均衡研究。
14、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15、基于sdn的网络流量控制模型设计与研究。
16、《计算机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17、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研究。
19、基于sdn的负载均衡节能技术研究。
20、基于sdn和openflow的流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1、基于sdn的网络资源虚拟化的研究与设计。
22、sdn中面向北向的控制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23、基于sdn的网络流量工程研究。
24、基于博弈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研究。
25、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网络爬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6、一种基于sdn的ip骨干网流量调度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27、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wlan中ddos攻击检测和防护。
28、基于sdn的集群控制器负载均衡的研究。
29、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
30、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流分类研究。
31、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动机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
32、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恶意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面向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
34、基于p2p的小额借贷融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
36、内容中心网络建模与内容放置问题研究。
37、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架构下的资源优化机制研究。
3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p2p网络流量优化方法研究。
39、面向新型互联网架构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40、虚拟网络映射策略与算法研究。
41、内容中心网络网内缓存策略研究。
42、内容中心网络的路由转发机制研究。
43、学习分析技术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本文旨在论证基于有限理性能力的金融资产预期定价,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问题。
这里提供的论证,与以往发表的金融学和经济学文献不同,它遵循学术史的逻辑,首先界定经济学、金融学和行为学的基本问题,其次界定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最后讨论行为金融学应当具有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引言。
一门学科为什么能够独立存在?基于常识的解答是,任一学科在人类社会里之所以产生,无非是出于好奇或实践。
最初以“提问”的方式(例如屈原《天问》)然后以“对话”的方式(例如柏拉图《对话》)最后以“陈述”和“对陈述的检验”方式(近代科学实验提供了这一方式的规范形态)。
知识各门类的演变路径由什么样的力量塑形?学术史和知识社会学能够提供的视角大致就是法学家卡多佐(o)在解释影响司法程序的四种力量时所采取的视角。
对初始问题的解答在人群之内达成共识(主体间客观性)之后,便形成了“知识”,即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里记录的苏格拉底对话所得的“知识”定义之一:“有根据的真确信”(justifiedtruebelief)。
这里所说的“根据”(beinggivenanaccountof),是以共识为前提的(否则就难以解答“葛蒂亚问题”)。
达成共识的根据,为学科演变提供了“对话”(dialogue)的框架。
在后来的演变中,这一框架可能被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不断重塑,并呈现为相当复杂的演化路径。
例如,卡多佐指出的司法实践的塑形力量,可划分为“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社会学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判断。
此外还有司法实践内部的塑形力量,称为“法官信念”(acquiredconvictions)和“逻辑自洽”――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演化方法”和“哲学方法”的判断。
注意,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这类外部力量通常表现为政治格局对学术资源在各学科之间配置的影响,这种政治影响和由此呈现的学术嬗变,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知识各门类在上述演化中往往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学术传统)。
这些学科可分为两类:(1)由独立的基本问题界定的学术研究范围及方法。
(2)在不同基本问题界定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并由这些学科基本问题及方法派生的学术研究范围及方法。
例如,经济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价格”和“价格决定什么”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理论被称为“价格理论”。
又例如,金融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金融资产价格”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各种理论通称为“资产定价”理论。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学术思想史,脉络清晰,呈现了下列七个知识模块:(1)关于“理性”假设。
(2)关于“科学解释”。
(3)经济学基本问题。
(4)金融学基本问题。
(5)行为学基本假设。
(6)行为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
(7)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作为专业化教育方法的必要补充,跨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是:(1)将全部知识视为相互联系并演化的模块,主要考察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依具体情境而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意味着的学术演化趋势。
(2)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旨在为每一知识模块以及每一核心概念划界,也是在“划界”(demarcation)这一活动中体现着康德式的批判思考。
作为对比且与此互补的是被称为“应试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方法的两大特征:(1)局限在特定知识模块内部的分析性知识。
(2)特定专业的学术传统内部的权威性思考方式。
一、关于“理性”假设。
经济学的芝加哥主流学派关于理性的基本假设,被称为“完备理性假设”。
与此相对立的,是所谓“有限理性假设”。
这两大假设之间的对立及长期争辩,清晰地呈现了界定理性假设的两大要素:(1)个体对现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注意,这一界说意味着,任何解释,不论是否符合事实,只要令人信服就足以将待解释的现象理性化了。
(2)主体客观性(inter―subjectivity)。
这里需要解释:假如笔者反复且感受强烈地梦见一位早已逝去的朋友,笔者可能确信那位朋友仍然健在。
不过,因为笔者的其他朋友不能如此确信,故笔者的确信缺乏主体间客观性。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清楚地描述了我们想象中的上述两要素,就等价于界定了我们自己关于理性的假设。
假如笔者想象中的理性是“完备理性”,那么它等价于这样的描述:首先,笔者相信每一个人对每一现象都有至少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
其次,笔者相信所有个体对每一现象所提供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的集合有非空的交集。
这就相当于假设个体行为永远基于全体共享的知识,于是这就等价于假设没有与所考虑的行动相关的私己知识。
又假如笔者相信的,是与完备理性假设对立的“有限理性”假设。
那么,笔者所信的,等价于这样的描述:首先,笔者相信至少存在一个人,他不能相信关于等待解释的现象的全部解释。
其次,至少存在一个人,他不能共享与他相关的全体知识。
为凸显这两类理性假设之间的严重分歧,笔者构造一个例子:笔者见到一位老友正在若无其事地饮一杯葡萄酒并且笔者相信那是一杯毒酒。
那么,假如笔者关于他的行为有完备理性假设,笔者就应假设他知道那是一杯毒酒,所以笔者必须设想他试图结束生命的各种理由,然后,笔者不会有所行动,因为笔者的干预很可能违背他的旨在谋求最大幸福的理性选择。
另一方面,假如笔者关于他的行为有有限理性假设,笔者可以立即行动阻止他饮毒酒,因为笔者的行动很可能对他和笔者而言是一种帕累托改善。
类似地,关于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在以往30年里,经济学家们表现出两类几乎相反的立场。
其一可被称为“泛自由市场”(笔者称之为“简单自由主义”)的立场,其二可被称为“批判自由市场”(通常也冠以“新左派”)的立场。
如果不考虑经济学家与他所坚持的立场之间的利益关系,那么,笔者相信,导致了如此严重分歧的,主要是他们关于中国大众的各种行为的理性假设。
持完备理性假设的经济学家,不同意对市场有任何政策干预。
因为,任何政策,归根结底旨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这些人具有完备理性,所以,他们同意参与市场生活,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市场必定改善了而非降低了他们的福利。
另一方面,持有限理性假设的经济学家往往提出干预市场的政策建议,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政策可以改善一些人的福利。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位全心全意试图帮助我们人类的火星人观察地球上的市场生活时,如果这位火星人对地球人类的行为持有完备理性假设,它的立场必定就是简单自由主义者目前所取的立场。
可是如果它假设人类行为基于有限理性,那么,它将干预我们的市场生活。
这一心智实验表明,如果我们反对的是斯大林时代流行于苏东社会主义各国的中央计划体制,那么我们可以持有与这位火星人相近的理性假设。
如果我们努力要改善的是“市场生活”本身,那么我们应持的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
假设,必须是有限理性假设。
后者意味着不存在完美的市场生活,恰如不能假设完备理性一样。
二、关于“科学解释”
如前所述,为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就是将现象予以理性化的过程。
由此不难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可因解释者和倾听者所处的社会传统和知识背景而有巨大差异。
例如,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居于主流的解释体系是基于“历史叙事”的,所谓“春秋以定名分”。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篇十二
(题目)(小二黑体)。
(考生姓名)(考生考号)。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教学点名称助学单位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备注:
1、教学点名称。
2、助学单位名称。
(1)相沟通直接合作:留空。
(2)相沟通三方合作:填写助学机构名称(3)独立办班:留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城市交通管理论文如何写(通用15篇)
- 参观广州烈士陵园心得体会广州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2如何写 参观广州烈士陵园心得体会100交(八篇)
- 做销售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
-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中英文汇总 大学英语演讲竞赛(8篇)
- 2023年英文简单段落简短(优质13篇)
- 空乘毕业论文选题航空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优质15篇)
- 2023年国际采购管理论文(精选14篇)
- 2023年军事理论课程论文(实用11篇)
-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中英文如何写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稿中英文如何写好(9篇)
- 2023年新郎父亲致辞简单范文汇总(实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