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是基于已有的信息和规律,来得出对未知情况或结果的合理推测或猜测。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佳作,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一
(一)重组教学模块,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贯通。
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范围内开设相同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但这并不代表教学内容体系的僵化不变,各学校、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思政课应该以职业素养为导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编排上包括绪论、七章、结束语三大部分,可以整合成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四大模块,与此对应,分别融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的内容,并依此确立“转换角色,思考职业人生”、“扬帆起航,确立职业理想”、“领悟真谛,树立职业观”、“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锤炼品德,完善职业人格”、“学法知法,做守法职业人”六个职业素养教育专题,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对接和贯通。
(二)依托主课堂,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方式相渗透。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职业素养教育要融入其中,必然要依托这一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方式,方式方法得当、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扮演式、研究式、任务式等多种方法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职业素养的内容和目标完全可以蕴含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都是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很好的载体,运用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与职业行为相关的案例,突出体现人物的职业性、典型性、时代性、贴近性,表现出主人公较高的职业素养。借助榜样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三)拓展空间,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课外实践相融合。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为数不等的校内外思政课实践基地。校外开展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因受到交通、学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参与面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实验区包括四个基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是其中的`一个,下设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和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前者以校史馆、广播站、橱窗、海报、校报等为载体,及时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信息。后者包括设立思想道德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誉室,定期布展全国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感悟;举办思想道德类学生社团,建立情景教学实训室,开展人机游戏互动式等实践性教学。这不仅是思政课课外实践的新形式,也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
(四)整合资源,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企合作过程。
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使专业课教学与企业联系十分紧密。通常人们有种误解,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没有必要与企业合作。然而,开展合作是双方实现互赢的内在需求,而职业素养教育正是两者的对接点。思政课的优势首先在于系统的理论教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精神教育等直接纳入授课内容,还可以结合案例,把企业相关内容植入到学生专题研讨和社会调查等具体学习任务之中。其次,可以安排思政课教师全程介入学生实习和顶岗工作,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思想和管理上的保障。企业的优势除了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让学生熟知职业技能、工作流程、生产规章制度,了解行业背景、专业前景,还在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以及杰出员工的榜样作用,这些对塑造学生职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五)综合考量,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思政课评价体系。
结合思政课考核改革的需要,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把日常行为、素质表现(如出勤、遵纪守法、人际相处等)和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专业实训、顶岗工作等)的参与程度纳入其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考核主体上,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教师是以思政课任课教师为主,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企业主管在内的评价综合体。推行证书制,进一步凸显职业素养评价的意义和地位,吸引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配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证书”制,综合了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四方面,职业素质是其中一项,第五学期分别由思政部、团委、学工部、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军体部共同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发放证书,并规定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小结。
综上,随着“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等高职教育理念的确立,职业素养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越发显现。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必须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将成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载体。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二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还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是近几年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细分出来的新课题,它更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竞争的激烈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的综合素质或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外也有各种说法,各种观点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把专业性能力归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我们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并不断获得晋升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然是综合能力,自然包括专业性能力。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在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前沿科学的高精端学科,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专业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生物科学行业、应用物理学行业、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医学行业等。
结构是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方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瓶颈。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以为测量和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本文将其结构构建如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是普遍性的、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它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性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高校而言,既要注重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1.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开设或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学”“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以及某些讲授方法论的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运用,从以知识型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型教学为主转变,多引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第二,专门开设“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调研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方案还可以实施或部分实施,以检验学生的方案成效。这种课程必须是讨论式的或者是开放式的,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对于高校来讲,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适当采用传授知识、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等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一,重视口头交流技能。鼓励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心。第二,高校要多组织各种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班会、信息咨询。第三,学校开设“演讲学”“逻辑学”“辩论学”等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4.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包括忍耐力、心理调适力、情绪调控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等。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现实,承认并正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深化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分别采用面谈、心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训练、就业指导选修课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校可以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就业报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和信息,学习成功案例,转变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恐惧、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打破传统意义上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就业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就业的挑战,提高抗挫能力。第三,高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值班坐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5.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设置“组织管理学”这门课程,而且要配备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虽然组织管理能力是在一定经验的积累下动态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第二,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首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锻炼的机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参加干部竞选,利用干部这个平台,组织好各种活动,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锻炼自己,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位都可能使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和锻炼。第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自己不是学生干部,想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话,就要善于观察,向别人学习。当班干部组织活动时,不要漠然处之,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干部组织好活动,并注意学习组织的方法,关注产生的效果,活动后积极进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一场球赛、一次郊游、寝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这样,经过积极主动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提高。
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和个人成才,学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情况。第一,要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事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拓展训练、创业构想、专题研讨等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个体价值的体现也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体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团队协作的激情和热情,使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需求。
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关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途径,以往的许多研究文章都论述得非常全面和详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课堂集管理、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注重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的始末,不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自己专业需要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案例告诉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危险性以及各种职业道德楷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在师范类的“教学论”课程中可进行师德教育,在医学类的授课过程中贯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其显著特征是穿透力强、作用面广、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请一些职业道德标兵畅谈自己的体会,举行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积极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环境。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占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3.通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把职业道德理念和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三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一个国家进步的力量。所以我们大学生要真切的认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面。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因此.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自我价值是指一个人的性德、知识和能力,也称内在价值。如果某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养成的德性能够惠泽他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那么,他也就是实现了其外在价值,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幸福感,此时他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实现,即自我价值的实现。简单地说,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很幸福。
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其自身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做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社会,更应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以给每一个生命个体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倘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能自我实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更加辉煌。
(一)科学的世界观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虽然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但他对世界的根本观点从对人生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永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导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大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极其荒谬,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生甚至走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骛远往往一事无成。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活动,使我们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木禹。他选择到贵州省贫困山区小学志愿义务支教,他的事迹在大学生心中引起了震颤,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很多。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个大学生,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学费都交得紧紧张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涨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你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你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亲戚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第三个财富就是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也许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让你觉得难过,但这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费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
(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五、总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民本意识。二是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公平正义意识。四是生态意识。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六是自律清廉意识。
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很多,但总结起来还是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四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现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较为严峻的考验。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领路人,其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新的转变,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辅导员也逐渐的参与其中,成为了就业兼职人员,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就业指导课不够专业化。
相关教育者要想更好的开设就业指导课,就务必要了解当前国家就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具备过硬的理论、专业的知识与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又存在普遍年轻的现象,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就业指导的内容一般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简单的就业政策讲解、目前就业形势分析等。因此,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时,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而所谓的实际操作,往往指的是单纯强调简历的制作、专升本或考研等升学的途径,这些都过于笼统,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比如,有些辅导员过于盲目的渲染和一味的对学生强调“考研”、“降低就业期望值”、“不做假简历”等,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没有进行较为全面和更好的引导,甚至过分的渲染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有心理负担,以致在日后的就业工作中盲目的与企业签约、毁约等等。如果没有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就会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2、辅导员工作繁杂,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校辅导员队伍配置一般是1:200,由此可见,辅导员需要指导教育的'学生数量过于庞大,而辅导员又处在教育工作第一线这样一个位置,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奖罚管理等等。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进行教学和科研等其他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党团、学生会的各项工作需要辅导员兼任。因此,辅导员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3、就业指导课不受重视。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以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开展。而对其内容来讲,仅局限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巧的指导以及就业信息的传递等几个方面。一般由高校辅导员担任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而且课程多是专科第二年和本科的第三年开展,属于选修课不算学分,再加上给学生毕业前的指导很有限,因此也不被学生所重视,这就形成了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课程,没受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知识讲授。
1、辅导员应不断的完善自我给自己充电。
高校辅导员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握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就业政策的新特点、新内容,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律、实践方法和就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领域,以人为本,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就业实践工作进行不断探索。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储备,时时刻刻不忘给自己充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高质量完成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辅助学生在择业期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2、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的规划。
面对部分因为没有考出理想成绩而与心中大学失之交臂的情况,辅导员应该尽心尽力的采取多样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开导工作做好基础,努力使学生振作起来,同时树立学生今后就业方向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并培养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3、专业的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否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依据。因此辅导员要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地开拓创新,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的开展科技竞赛、专业学习参观等等活动来刺激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4、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辅导员要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将就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大学生,在就业一线工作的辅导员需要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认识观念。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对待处理,这样逐渐找到了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又需要和社会就业相结合的的问题,为准毕业生建立与企业和社会必要的沟通机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提升自身素质修养。
5、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辅导。
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学生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能够真实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性格特点、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等,并对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也都有一定掌握。然后又针对性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和方法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进行客观分析问题,走出自身的认识误区,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大学生符合个体情况的就业技巧,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实现顺利就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扩招政策的实施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同时也间接为其造就了就业的困难。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日常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实时的就业理念灌输和必要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从何时来看,高校辅导员都依然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线力量,是整体完善就业系统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本人从事相关职业工作多年,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借鉴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五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政治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现代化人才、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年人的认知视域逐渐多元化,而全球化与网络信息化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显得格外突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适时采用“情境+思政”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鉴于学术界目前对“情境+思政”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界定共识,因而本文主要对“视域融合”与“情境教育法”两个关键概念加以梳理。
1.视域融合。德国哲学家、当代诠释学大师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把“视域融合”作为其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建构出其影响重大的诠释学理论体系。“视域”,又称视界、视野,原意是地平线。伽达默尔认为,“视不仅仅是眼睛在看,眼睛对客体的一种端详与观察,它更是在时间流逝中历史地看,融入过去、现在和未来地看。”[1]“视界是指人的前判断,即对意义和真理的预期。”“视域”是非封闭的、灵活多变的、开放的。当主体在“视域”中运动时,“视域”会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当下的主体视域可以扩容过去的视域和他人的视域,这样就会产生“视域融合”。视域融合,本意是指两条地平线相交融的一种状态。各种变动着的小视域交织在一起,碰撞并融合,便形成一个大视域。小视域往往受到多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局限而有限性与差异性,通过与他人视域的协调、融合,能克服诸多小视域的片面性。这种视域融合是永无止境的,可以使人的视域在“对话――理解”中扩大并趋于无限[2]。
2.情境教育法。所谓情境教育法,说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用以形象为主的、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促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乃至身体机能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体验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对社会生活场景进行提炼、加工后,作为形象素材影响学生。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心理情境运用于教学的尝试。心理情境相较于传统的具象情境,具有主观性、互动性、渗透性与可控性的特点,更强调个体对客观环境的认知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达到调节认知、触动情感、激发动机的作用,促进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的协调统一[3]。
基于视域融合的“情境+思政”教育模式,是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融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而其理论基础,不仅包括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还包括马克思的人与环境辩证统一原理以及现代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与情境观理论。
1.人与环境辩证统一。马克思在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辩证论述中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这一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境教育法的根本理论依据。一方面,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都可以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马克思在当年评析机械唯物主义环境论时说:“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5]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6]。在充分认识学生本身客观情况之后,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建出这样的理想思政教育环境:学生因为喜欢而自愿接受教育,教师因努力有所获,而乐此不疲;另一方面,环境对人具有反作用。一个人生活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但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正向或负向的引导取决于外在环境的性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并将其不断内化,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实践思想和行为实践。
2.无意识理论与情境观。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包括显现的意识与无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通过营造和谐、愉快、亲近的互动心理氛围,并创建具有情绪感染力、艺术表现力和理想召唤力的教育环境,同时运用滋润、感染、渗透等一系列间接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以增强学生的无意识,满足其最细节、最本原的需求,进而达到教育目的。情境观则认为,学习应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需要知识个体与环境实现交互[7]。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尝试将“视域融合”“情境教育法”融入思政教育中,以实现教育主体、对象、内容之间的“对话―理解”,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基于视域融合的高校思政情境教育的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的空间仍然很大[8]。
1.教师创设的情境单一。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效的情境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主要表现为二,一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层次。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最难的是教师对学生所处状态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但是目前高校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在维度上具有单一性与固化性,与学生的视域交叉有限,无法在学生心中构建起个性化的、恰当的心理情境。这种由单一维度的情境教学所产生的外部刺激及其感知,无法与学生过去的经验、体会等内部认知变量相结合,也就无法丰富学生的意义世界,难以达到改变学生思想认知和实践行为的目的。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六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因此.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导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大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极其荒谬,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鹜远往往一事无成。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当迎头赶上,不落后于他人,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随波逐流自我放逐,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努力的充实自己,不断地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内涵修养,能够识大体顾全大局。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当然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大学生活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一次华美转变,让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一片光明,当我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我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我无悔的人生。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人的头衔显赫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瓦釜雷鸣,既不证明贡献,也不代表水平。高山缄默,自是一种巅峰;蓝天无语,自是一种高远!人的金钱数量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当人的思想被金钱占据时,就像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而不能再翱翔蓝天一样,不在容纳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流星只有一眨眼的生命,却呼啸出一道耀眼的强光,那满山的枫叶,到了深秋,才绽放出自己的魅力。我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造就精彩的人生。力图使自己活泼而不轻浮,严肃而不冷淡。自信而不骄傲,虚心而不盲从。成功是学会深思,受挫时学会镇定,在追求人生的价值中学会奉献,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经风不倒,遇霜不萎,逢雨化龙。历雪独放。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七
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和就业能力较弱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和一般院校相比,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不足方面又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专业技能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工科院校由于受专业和课时限制,很多基础课和骨干课知识体系庞大,教师和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只是挑拣了一些重要章节进行讲解,学生学习不系统不深入,导致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成为障碍。
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进入职场的起码条件,更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
事实上,当今绝大多数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薄弱,很多知识一知半解,缺乏深入系统了解,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再加之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培训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较差,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甚至一些毕业生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理论知识内化为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工科院校大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反而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根据相关的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9.9%的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做自己的生涯规划,其他被调查者均表示只是大概了解,或者思考过但没有付诸实践;63.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人生目标,但缺乏对目标的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直接导致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漠视,致使大学生失去了一个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最好最直接的途径。
(三)人文素养缺乏,价值观念急功近利人文素养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可持续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协调发展。
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也非常注重人文素养的考量。
当今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历史文化知识缺乏、理想信念追求迷茫、生活趣味低级化、价值观念功利化;忽略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工作上拈轻怕重,缺乏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缺乏创造性、开拓性和积极务实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成为高等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
(一)树立“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理念。
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就业能力开发,真正做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短期是帮助学生获得就业机会,长期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变化,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二)构建以“全面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框架模型结合usem理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责任主体主要有三个,包括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专业课教学部门和用人单位部门。
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互通有无,保持信息通畅,及时准确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况。
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框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发展教育、实习实践机会、个人发展规划和就业安置服务。
五个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贯穿于大学各个时期。
框架模型的设计充分思考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特点。
1.专业课教学部门可以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核心课程或单项能力开发模块。
培养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课程学习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学科理解力,为未来从事本专业职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求职就业竞争中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
2.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平台来进行就业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的讲授和素质拓展,促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形势和职业发展趋势,提高职业规划管理能力;对于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可以借助团体职业辅导和个体咨询,一对一进行帮扶,进行有效跟踪观测。
3.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以进行广泛深入校企合作。
建立教学计划内外的实习、就业实训基地、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对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有初步认识;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4.大学生本人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个人发展规划档案,来提高学生规划意识。
督促学生对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做出规划,职业目标越来越清晰,学习动力增强,提升他们自信心和情商。
5.通过各类招聘活动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岗位信息发布来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充分发挥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就业能力提升的热情就业能力的训练提升需要高校、企业的努力,也需要大学生本人的积极配合和积极进取。
工科院校大学生是就业能力提升的参与者、受益者,他们的进取精神直接关系到就业能力提升的实现。
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从课堂走向工厂,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迷茫走向自信。
学校与企业、政府的互动交流少,较少反馈社会地方经济的需求,导致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岗位高校没培养,造成人才供求的不对等。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准确定位,合理研判,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1979年英国曾颁布了一份“能力教育宣言”。
该宣言指出,由于受传统培养学术精英型人才思想的影响,英国教育没有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学生强于具体的知识,弱于在现实社会环境中运用发挥专长的能力,这种缺陷对学生个人、社会和经济都造成了危害。
“能力教育宣言”的发布立即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社会各界呼唤并支持学校进行以强化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高校已经普遍认同“高等教育能力教育”(hefc)的思想,到9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已进行了能力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英国高校的应用和实践表明,usem就业能力模型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维护学术价值、兼具职业性来培养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
就业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学科理解力、专业通用技能、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构成了人的认知和能力,这种认知和能力必须要从个人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得到提高。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八
摘要:该文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普遍流程,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我国今后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系统工程。大学生作为社会寄予厚望的高素质人才,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
3、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1]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106.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九
现代社会伴随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变的越来有自信也更有力量,大家相信凭借先进的科技和完善的制度可以带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但与此同时,在工业高度发展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隐患。面对即将枯竭的能源、大气环境的污染等生化危机的出现,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应对这一巨大问题的方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几代领导人对此不懈的努力,发现了一条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发展方法,将生态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才是适合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道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技手段的支撑,还必须不断加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变成行动,调动广大人民积极相应参加。
大学生群体知识丰富对先进理念接收能力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对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都有示范和渗透影响,引领社会主流思想潮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在大学时期确立形成,因此,在高校中生态文明及环保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1]。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和生态责任,还能传授生态环境类知识和生态技能,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在高校的学习教育中不断的充实积累自己,才能承担起未来生态保护的责任,使社会逐步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
1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思考。
1.1生态意识培养的第一环节是家庭。
家庭是所有思想意识萌芽的地方,所以家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态观等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更多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注重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则应更多以身作则,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榜样效果,有意识的与孩子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把环保观念意识植入孩子印象当中,最终这种印象会变成意识成为行动,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此之上还可以有效带动身边周围的人群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因此,家庭教育对环保事业来说是第一站,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父母需要自身具备较好素质和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孩子环保观念,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半途而废,这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环保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环保意识等深入的贯彻到家庭以及各人。
1.2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1.2.1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保护意识,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意识不是人脑的原有产物,而是后天培养得出的,因此在高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将生态环保意识不断融入大学生的思维中,具体措施就在高校思政课上加入关于生态环保价值的内容,宣扬生态环保意识,此外还应筹备组织各种关于生态环保类主题活动,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和环保意识相结合,改变部分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的现状。
1.2.2生态责任教育。
生态责任主要是人们对自身对生态造成损害而需要承担的后果。高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应确保学生对地球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重视度增强,使得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并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创造生态环保意识模范生,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生态责任方面意识,更加关注自然保护的环境。
1.2.3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对资源不造成伤害且不妨碍以后发开再利用,是一种有长远目标的全新发展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生态价值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全面学习,并提升自身对生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对自身的环境破坏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控[2],使得大学生能够塑造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多种原因构成了生态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态意识较低,直接影响了环保制约了生态发展,没有意识就不会产生行为,因此人类很少会做出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动。为了摆脱目前的生态问题,重建生态文明,在高校中增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意义非凡,在没有能力开设生态专业课的学校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内核容于大学的思政教育当中,在思政教育中渗透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思政教育完成的基础上也对大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
2.1学校内部应积极组织协调、强调教师责任。
当前,全球生态问题严峻,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将其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内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突显出来。若要把生态文明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职责感,要先保证教师本人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深刻的使命感,明白其中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使命,在教育中仔细研习生态文明教育核心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效果。当前思政教育的课本教材有四本,各个老师各司其职,在进行知识融合的期间可能会出现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点上出现重复,也还存在知识点遗漏的可能,甚至不排除一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不在自己的授课范畴就没有讲解的必要,希望其他老师代为完成,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必须加强管理[3],统一进行组织协调,为思政老师重新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备课,通过对课程材料章节的合理运用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扩大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面。思政老师应在教学方式上多下苦功,将生态文明教育以适合的方式嵌入思政课堂,例如以国内外最新关于生态环保的动态时事可以适当交插于书本上的环保理论观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分析时事,用时事来验证理论;在知识教育同时可以将生态理念和考研要点相融合,完善合理性,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使生态意识溶于生活点滴,在大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的同时内心的信念可以促使其为环境行为做出正确的导向和调节,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高环保素质的“全球公民”才是思政教师的重中之重,经过在校的长时间思政环保理论课的学习教育[4],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会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萌芽乃至为全球的环保事业奠定了扎实的意识基础。
2.2将学生作为思政实践的主体、提高解决生态问题的实际能力。
培养大学生应在实际生活中对生态问题的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处理能力等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大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探索自然以外,教师还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应引导大学生在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加深理论意义,比如学校周围环境的生态保护,周边居民生态意识的培养,所在城市地区的环境现况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的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查阅相关文献,确定所实践内容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方法,然后设定时间安排人员分配,制定问卷设计和走访主题,以便于环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根据不同方案实施不同类别细节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该过程需详细完整收录调查资料,详尽记录实践全部步骤程序,对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由小组讨论分析结果,得到实践报告。最后以组的形式向全班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教师认真点评并给予意见或建议,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系统的环保意识[7],使这种意识变成信念,最后转变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树立正确合理的生态价值观,强化自身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并且提高维护自然探究自然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成为生态环保的中坚力量。因此,除了明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使命感,一定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2.3将师生互动进行长效展开、将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延伸下去。
高校思政课通常采取都是大班教学,课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不够,互动也不能满足课时需求。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应启用师生互动的长效机制,鼓励教师走进学生环保团体当中在其中担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等职务,参与到学生环保具体行动中,掌握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看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指导,加深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环保生态文明的意识性和时效性,老师可以适当指导大学生在学校周围的环保团体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内,进行有规模有组织的发展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以个人为单位点线、面连接辐射展开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用自己的行动、思想去传播生态文明的意识,通过影响其他人群将生态价值观逐步发展成正确主流价值观。具体细节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得以实践应用。实现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对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使人类最后走上生态文明社会正确道路。
2.4对大学生生态行为实施综合控制。
(1)政府塑造完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使生态保护行为在大法律和制度上有据可循,这样可以从根源上遏制试图利用法律漏洞,蓄意破换环境并以此牟利的不法分子,也能使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找到行为规范的准则,而不至于迷失在自由复杂的社会漩涡中,保证能在多元化的价值综合中坚守自己在学校形成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2)加强舆论和法制宣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积极进行生态保护的宣扬,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法律意识,绝对不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破坏生态环境。让人民容于生态环境保护,都在其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从内心认同并自觉遵守其规则,全方位调动出每个人的环保积极性,使其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力量。同时让大学生也产生内在认同感,进而上升为环保生态理念,保证生态观教育长远有效的.发展,最终完成社会所赋予的绿色环保责任。
(3)发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果死板的进行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传统灌输是起不到有效作用的,应该让教育丰富起来回归生活,可适当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影视创造、新闻热点、公益活动等,将生态环保行为融于生活,作用生活,最后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面有效协调作用,才能塑造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向社会培养的优秀大学生。三者缺一不可,不能仅仅以学校为主体,停留在现行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生态价值必须长效而全面,成为全民教育的终身教育,这样中国环保才有希望,世界生态环保才能取得踏实的长足进步。
3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确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后,对于如何对此路径进行优化就必须加以严谨的考虑,如果想要在思政教育中更好的更深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那么就必须选择好优化路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应建立在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中,感情和被认同的归属感则是大学生社团组织所能给予的,思政教育的课堂授业中产生的互动行为则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而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则体现在大学生在产学研模式下的技术创新[5]。
3.1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
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能让大学生更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应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制定关于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外鼓励计划,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保障,以发展出更多形式多样化的优秀课外活动。此外,应提高纪念馆、博物馆等包含特定文化氛围的领域对大学生开放程度,增强城市绿色生态区域的美化保护强度,提高高校同福利院等特殊机构间的帮护关系,实现思政教育的长久发展,在大学生的课时计划中加入课外活动学时,并且增设与之对应学分,充分调动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环保教育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2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质量。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社团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制度性,提升社团活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度,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化培训要以学生为主,大范围的选取一些思想道德品质优良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的优秀者可以分配各个活动团体中负责引导大学生成员生态意识教育,并从专业角度对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使社团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更有成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影响。
3.3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环境。
优秀的大学生态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愉悦心情,对学校的归属感加深,使得大学生即使在没有外界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遵守环保秩序,做到垃圾分类投放、保护环境等,可见美好的生态环境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高校中应将生态绿化环境做好,后勤人员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务,在校园中合理的进行植树、种草、养花等,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此外还要进行人文关怀,可以在校园布局合理的情况下设立一些标语或者口号,提高大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认可度,让心灵得到升华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3.4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学校应与企业保持亲密合作的关系,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互动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两者的优势互补。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企业和学校都应提供大力支持。其中包括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完善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相关制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等,高校教育是大学生同企业沟通的纽带[6],高校教师应充分了解企业环保观念以及科研技术,并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利用企业转化出来,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学时要予以适时增加,思政教师在注重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之外还要加深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5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建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综合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对全部生态教育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提高网络生态教育的使用范围和力度,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师同大学生间的交互质量。高校教师应充分采用网络主页设计方法,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质量,使教师在最大程度上了解网络技术的能力;大学生也应及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网络化,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教育短片。通过微信和微博等媒体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加入到环保队伍中,使学生关注微博、微信的同时可以与之交流互动,加深对环保观念的认识,与更多的人一起交流探讨环保方法,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等;在每个班级可以自主建立环保微信群,以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应在微信群内提示大家关注环保记录片,督促学生写出心得建议发到微信群中让大家及时参与讨论。
微信群负责人可以通过每天在群里分享教育片的方式从其他角度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珍惜生命,要与自然、他人、社会相处融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辅导员还要和班级干部建立单独微信群,这样可以及时将班级情况和本班同学的思想情况进行汇报,同时便于布置每天的活动和学习任务。学校督察人员需要定期对网络平台实施管控,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密切关系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在高校中可以横向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网络联系平台,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纵向平台,形成多方位全角度以环保观念为主的网络平台[7]。
4结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对于丰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都有重要意义,环保观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实践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现都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从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角度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综合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手段,改进高校思政课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基于路径选择的目标以及规范等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团组织、产学研相结合,创建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及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2]陆海兰,李宗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管理的影响[j].教育观察月刊,2016,5(1).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十
(一)市场经济的导向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另一部分是由于家长对市场需求的一个既定认识,要求学生选择当时市场需求较大或者说所谓的终身职业的工作所需的专业,但学生本人并没有对所调整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只是盲目地跟从了家长的意愿。
但谁想在大学四年时间过后,当时所谓的热门专业是否还仍然是市场所需求呢,大批的学生去竞争着有限的岗位,出现了挤破头的现象,本就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紧张。
(二)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因对自身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找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呈现出迷茫、从众等择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1)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经过了数十年的苦读之后,渴求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但是据调查发现很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自身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对一般的用人单位不屑一顾,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另一部分过低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不自信、自卑、优柔寡断,导致了错失良机,不能得到理想的工作。
(2)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态问题。
当代的大学生择业的心态主要趋向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留恋大城市、热衷热门行业、渴求专业对口、注意大企业忽视小企业、谋求利益高的单位、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等。
[3]但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实现,大学生的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希望也变成了失望,而且往往与政策的导向相悖,不太正确的择业心态也导致了大学生无法找到相适宜的工作。
(3)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教学体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也要求学生应提高综合素养,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很大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把握锻炼的机会,不加入学生组织,甚至不屑于在班上担任学生干部,认为那是浪费时间且不讨好的事情,可谁知让自己失去了最好的锻炼的舞台,以至于到求职的时候即使笔试高分通过,但在面试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了胆怯、不自信,无法很优异地去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好工作擦肩而过。
(三)高校就业指导许多高校对就业工作的普遍意识即为毕业生的工作,且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学习往往都仅仅局限于大四的应届毕业生。
但这种观念却是有失偏颇的,在学生步入大学的那一天起,职业规划就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的必修课程。
过早的对学生进行定位,也并不适宜学生的发展,我们听到很多的就是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自己进行规划定位,考研的、考公务员的等等,但其实大学阶段也仍处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随着这些的变化,他们的观念会发生改变,当初制定的职业规划也变得不是那么的适宜个人的发展。
(一)对市场需求及个人规划进行正确认识现在专业的培养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但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对市场的现在和将来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测,另外自身的兴趣爱好很重要,对所学的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也需要很深,再做好专业选择。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尽可能多的去接触社会,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比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福利院活动,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法院、律所进行实习,接案子,设计的专业进入设计院、设计公司参与图纸、效果图的设计等,为以后就业提供有力的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端正择业观念,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身对社会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有足够的了解,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树立远大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献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以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自我定位调适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调适观念,强调大学生在择业准备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只有充分地对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等各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避免迷茫、从众等择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工作。
(三)健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再拘泥于统招统分政策时的模式,不能继续扮演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角色,而应该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年级建立职业规划辅导。
由于不同年级对职业规划教育内容的需求不同,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倾向于对自身的认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大三年级的学生希望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大四年级的学生更希望在个人职业素质方面能够通过一定专业性的训练有所提高,增强竞争力。
(2)丰富职业规划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现今职业规划课程比较单一,不太适应市场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于是课程的多样化更加适宜市场的需求,也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职业规划的课程应该以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心和责任心、职业道德、专业基础、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吃苦精神、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为重心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规划机制完善。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加强交流合作,可通过建立教学实习就业基地来输送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教学,通过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完善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以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改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识,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有前景的发展平台,实现其人生价值。
作者:刘娜夏路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十一
[摘要]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课堂中单单使用课本已经无法满足思政教育的需要,因为书籍记载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已经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应对新时代信息浪潮的作用。思政课应当将新时事引入课堂,指出旧式思政教育的漏洞,并探讨如何以创新方法配合教材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思政课堂;创新。
思政课堂与思政教育是把握我国学生健康思想的主要手段,也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思政课堂应该与我国的国情和时事挂钩,才能保证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单凭书籍记载,只讲述教材内容,已经无法跟上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的速度,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和认识时事,而思政课模式无疑也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做出改变。
在20世纪,信息流通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新闻报纸和书籍,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到的信息都是具有筛选性的,我们可以保证,从报纸中获取的信息都是健康的、准确的,具有统一主观意义的。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基数剧增,无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被网络传播,信息流通就少了筛选,自媒体或外国媒体、网络媒体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导致信息传播失去了统一性。但这些信息中有部分是虚假的、具有煽动性的、是与教材中正向思想相违背的,这就导致基础教育的模式无法有效地为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甚至传统教育还会被学生认为枯燥,从而失去思政课原有的吸引力,更甚至枯燥的课程不受欢迎,还会被学校忽视,把思政边缘化,适得其反。另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师生的互动仅围绕课本,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网上获取了什么样的信息,更无从帮助他们筛选或矫正,单凭传统方式的教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越来越发显得片面。
(一)思政课堂中存在大量旧内容。
以案例作为教学依据是思政课普遍的教学方法,在课本上或在黑板上进行教学都是长久以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现阶段的思政书籍更新速度远追不上当今时代敏感问题发生的速度,如果只是按照书籍教学,不融入新时事,学生将出现新时代的政治思想缺失,虽然进行了政治教育,但无法对新事物产生理解或思考。这一点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的。
(二)没有突出思政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或教师、学生平等的教学方式。
思政课堂的本身意义是让学生产生思考。而部分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传输教育,这样的传输又大多难以激发学生思考。当下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或者尽量调动学生,让学生来讲述案例,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帮忙分析。教师需要以新形式、新事物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改变学生普遍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认知。
(三)教师教学风格过于刻板,没有自己的风格。
在思政课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尽可能模糊化,放弃平时严苛的师生关系,融入学生才能知道学生所想,让学生讲,才可以知道学生思考的是什么。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母体,把思政课堂机械化是很不好的现象。教师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学生不止会拥有一个思政教师,如有些教师在生活中关注经济,那么大可以v自己在平时关注的时事,从经济角度,更深入地解读贸易战板块;有些教师喜欢人文地理,那么也可以用人文地理的知识,更深入地解读国际关系,分析事实,我认为这都是思政课上很有意思的一环。
1.思政教育的传统方式,大多以引经据典,针对教材的灌输思想为主。这是因为之前国内的信息传递相对闭塞,教师和课本就是学习的权威。而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各样的思想早已渗透到学生当中,教师和课本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传统的灌输式思想学习,再也无法改变学生,学生亦不会接受这样的模式。
2.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但也是最缺乏主观意识、最容易被撬动思想的群体。要想把握学生的思想,不能再单凭枯燥的灌输,也不能因无法改变而放弃思政或不做改变。教师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解决方法,以达到融入学生群体,帮助学生在信息大浪潮中把握方向的目的。
3.时代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而学生从学校中迈入社会后的发展,不仅要靠自己去适应,还需要有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符合的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培养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基本法律的意识,树立道德旗帜,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教学时完全遵照课本,必然无法达到这样一个高且全面的教学目标。书籍记载的滞后性,不能完全替代接受和思考时事的作用,所以单单只是用书本教出来的学生,必然无法良好地适应学校外的环境。
(一)课程案例优化。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课本中的案例具有滞后性,网络上的案例具有爆炸性,有些自媒体中的案例又具有反面性。基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模式大多来自互联网,那么如何将爆炸性、滞后性的信息案例进行中和,成为优化课堂案例的主要问题。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教师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关注的时事,将正向案例与反面案例结合讲解,不宜出现一堂课程中选择过多反面案例,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消极或激进。也不宜完全避开反面案例,只讲述正向案例,这样又会造成学生思想过于乐观或者盲目乐观,缺乏对反面事件的思考,导致思想并不坚定。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应该善用网络,融合时事,在信息潮中尽可能选择可以突出课堂主题的案例,优先选择热点内容,以历史为鉴。选择案例时也应该注意辨别,不得随意选择,讲课临场发挥,最终导致观点和主题链接牵强,理论站不住脚,容易被推翻,引起学生对教师的质疑。中西方案例的结合也尤为重要,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以多种视角,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这更需要教师接触更多的时事,有更多的内容在心中,才可以完成。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十二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能够产生巨大的能动性。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全党全国人民才能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抓住这个核心不放松。
2、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可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作为个人内在的具有持久稳定性的思想认识,首先根据其指向,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形态,和社会理想形态,个人理想形态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成长、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和期望,社会理想形态则指一个人对其所在的社会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与期望。这两种形态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不是互相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个人理想在社会理想的背景之中,社会里想着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两种形态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都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两种形态在一代社会成员的头脑里以千差万别的姿态成熟起来、稳定下来以后,这一代社会成员的所有理想指向的合力,就在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始塑造一段新的历史。根据以上观点,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其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等因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身心状况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有关;家庭状况最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稳定性与和谐性;个人的阅历积累千差万别,但与一个时代的民风习俗及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个人的教育积累是影响一个人理想信念过程的最具可变性,最有可操作性的因素,因此也显得最为重要,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之后的历史中,教育积累雷在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因为个人对教育的可逃避性空间越来越小。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分析。
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后,是更复杂和深刻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是价值观的变化。这些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变化对社会成员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更容易引发问题。理性信念和价值观体系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可以说价值观是形成理想信念的基础,而理想信念又会对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毋庸讳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大学应该是精神社会的前沿。不论是以前精英式的高校教育还是现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对我国而言,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意味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尺度之一。应该从这个高度来理解和定位高等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高等教育是个指挥棒,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毕业生对将来的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在于它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所以高效的教育理念对社会的影响有现实的一面,更有潜在的、长期的一面。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更深刻的思想斗争完成个人思想结构的初步确立与稳定,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养的光荣传统,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道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实际上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进一步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信念也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才知道理想之可贵,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再次,要关注时代榜样,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对可塑性、模范型强的广大青年学生实行榜样教育,是进行思想教育最有力的方法之一。我们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在不同的岗位树立了一个有一个让人感慨、让人心动的坐标,为了使这些体现时代先进性的坐标成为学生精神的导引,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榜样,从他们身上去追随历史的足迹,寻望历史的进步,检视共产党人的奋斗。学生们能在对英雄的赞叹中找到精神支点,这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还要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是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构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石,一方面要让学生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这样,才可能把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社会实践是学生形成政治信念的“催化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理想信念一旦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意志,在一定的时候便会外化为高尚的行为。
总之,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单人和建设者。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洪岩.浅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田建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十三
摘要: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的时代,无数传统文化随着历史推进而消失,茶文化却在众多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凸显了其优良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代的职业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在注重技术和操作的教育之外,为学生人格的成型也增加一份色彩。
关键词:茶文化;职业教育;途径。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教育者也好,被教育者也罢,都在注重实用性,而在这种对“实用性”过分注重的情况下,往往忽略了对人格的培养。实际上人类学习一门技术并不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作者见过无数生动的实例:一个理发的学徒从什么都不会到出师仅仅用了一年半;一个修车的学徒从螺丝都拧不紧到自立门户只用了一年……这些事情要多少有多少,他们花费的时间绝对不如在职业教育学校中学习的时间长。因此,比起技术,对人格的培养才是学校更为重要的职责,才是更应该注重的环节。
1.1茶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数千年的文化,无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佛家的“阿弥陀佛”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在茶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因此茶文化的内涵素质极高,能够深刻理解茶文化的人,其思想高度绝不一般。中华民族是个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大民族,茶文化是个融合了多重文化的大文化,融合,其前提就是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包容心,没有包容心融合无从谈起;融合还需要具有“共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共性的两个存在最终不可能走到一起,而这种共性就是一股强的正能量;融合还需要自身的强大,自身不强大只会被融合变成其他的东西,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始终作为主体而存在。包容、正能量、强大这还仅仅只是茶文化本身的存在,而未将其中蕴含的其他文化思想体现出来,因此,灌输茶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茶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化,即使是今天茶文化依然在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着,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将茶文化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并非是一种刻板的行为,反而会跟随时代的变化而自发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高明的教育。当代的学生求学无非就是想学习一门以后能安身立命的技术,理所应当地认为会操作就万事大吉,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改变,“原技术”会逐渐失去意义,只懂学技术的学生并不能达到他的目的[1]。学习一门技术,就需要精通其背后的理论支撑,理论相对而言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在出现更加先进的技术时也能迅速掌握,从而少走弯路。
高职教育,说到底还是一种教育,教育并不是授予技能就完事了,育人才是重点,因此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培养。在思想教育中无非就是传统思想教育和马哲教育。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饮茶,而茶叶更是盛产于中东部这一广大地区。因而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具有普适性,实际上茶文化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令大多数人接受和欣赏它的存在。茶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同时作为茶文化的体现———茶艺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将茶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是网络的时代,信息从未像现在这么快而多,以至于某些行业甚至脱离了地域性。茶文化也理所应当使用网络这一途径进行传播、教育。作为一个仅仅存在了数十年就已经惠及全球的行业,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传统行业进行极强力的冲击[2]。网络凭借其迅速、巨量、一定程度上不受时空约束,而取代传统信息行业。茶文化内容复杂、内涵丰富、分布广泛,用网络进行传递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
网络相对于其他信息传递方式有着巨大的优势,速度、数量、成本、储存、完整度、查阅方便程度等方面完胜传统方式。因为其拥有速度快、高容量的特点可以将有关茶文化的大量信息迅速发送到网络中。而查阅和储存也只需要一个网络终端,一般为手机或者电脑,通过搜索工具可以过滤不需要的信息或者筛选想要关注的信息。这对传播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茶艺具有流程复杂的特点,因此需要一看就懂的视频教学,依靠传统的图片和文字难以对其有一个具体了解。对于茶文化的内涵理解也需要借助专业学者的解说来进行。很显然能较为轻易做到这些的只有网络。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因为其信息量庞大造假成本低,因此,会有许多虚假信息或者过时的信息掺杂其中,这对于茶文化的教育是不利的,教育要求内容拥有高质量,筛选信息需要花费许多不必要的精力。而因为网络的便利,学生容易产生这下不看不学,等会儿一样能看能学的心理,造成资料和信息的堆积,这显然是不利于学习的。同时网络上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由于大部分人都缺乏自制力,以至于课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本身就要打一个问号。因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便会有害自身。
网络传递对茶文化教育有着两面性,但是绝不能因为有负面效果就忽略其积极意义。由于客观因素,不可能个个学生都实地了解茶文化,因此,网络作为唯一可行的途径是必不可缺的。网络广泛存在于各个群体之中,利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在使用网络进行茶文化教育时也要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包括来源是否权威、是否属实、学生是否感兴趣等都需要教育者花费一定精力来挑选。同时在进行网络教育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管理,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茶文化教育。
通过网络可以对茶文化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并不能对其产生一个具象化的认识也难以将茶文化融入到日常之中。而实地体验则能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度和感触,因此,线下的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往往感觉到有一定的压力。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社会总体依然认为进入职业教育的都是一些“没考上大学,退而求其次”的人,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而职业技术学院一般都是以就业为目标教育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人格成长,对学生的心理不够关心[3]。因此,在技术操作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是一种不错的减压途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三观。将茶文化带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能让学生在饮茶时放下急躁的心理,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在不知不觉中恢复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3.2举办茶文化比赛活动。
茶文化作为一个既有内涵又富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同其他文艺活动一样具有可比性。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发动茶文化比赛,在比赛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可谓一举三得。
职业教育作为近几年中国为追求高技术人才而倾力打造的人才培养平台,其目的在于为各行各业提供稀缺的高技术人才,因此难免会有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而学生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学有一技,好有一个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在二者合力之下,便出现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即只重技术培养不重人格养成。实际上人格对一个人的未来至关重要。茶文化注重提高人的修养水平,饮茶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的修行。因此,茶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能够起到协调教育的作用。茶艺是茶文化的体现和核心,其内容主要有选茗、择水、烹茶、茶具艺术、环境创作等。技术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显然茶艺也在技术的内涵之中,茶艺与学生所学的某项技术之间具有某种通性。技术背后的支撑是科学理论,茶艺背后的支撑是茶文化精神,学习茶文化并不会对技术学习产生干扰,反而能够促进技术的学习和融通。
5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有着很大的意义,不仅对学生培养人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有一个极好的促进作用。茶文化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浓厚的内涵以及不朽的精神,数千年来茶文化总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与人们形影不离。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相信茶文化依然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力而造福莘莘学子。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如何写篇十四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自己的产品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淘汰,那么在这个社会创业更是艰难,无论什么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巨大,而且科技发达的现在,更难于生存。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大学生必需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呢?创业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这些都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摸着石头过河,鼓励人们大胆试、大胆闯。这曾经有功,甚至功不可没。但时过境迁,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不应该再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开放度已经充分高、市场规则也基本建立、信息传播也非常便捷,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现在不是市场到处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再是石头缝里都能捡到金元宝的时代。创业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
大学生创业往往白手起家的居多,经不起反复的失败和折腾。摸着石头过河,显然不能成为我们的选择。所以创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实际情况能做到的事情,资金少,就要做资金少的工作,创业应该是一个摸索自己所在行业套路的过程,不在于资金的多少,而在于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创业。
经验。
和技能、品格和气质、风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态和为人的心胸。
第一,必须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够让合伙人、周边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只有感召力和创业者的影响力才可以激励团队和自己一起前进。
第二,创业者应具有激励他人的能力。一个可以调动团队潜能的领军人物,才可以焕发团队每个人的事业激情,才可以振奋人心,才可以使每个人为参与到伟大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创业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远景目标。一个没有方向的创业者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创业者必须回答,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也就是说,应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蓝图,同时要有能力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第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有非凡的决策能力。因为,光把事情做好或把企业管理好是远远不够的,考验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决策。外面的诱惑很多,机会也太多,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盲目决策的陷阱。
第五,必须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财、物,还包括知识、时间、智慧组合、公共关系等无形的要素。如果没有把资源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和先机。
第六,必须具备应付变革的能力。创业者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局限,挑战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战略手段,是考验创业者心理素质和魄力的重要环节。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向自己挑战,向明天挑战,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专业知识;对待周边人群具备开放的心胸和一颗同情心、关怀心。
同时,创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看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品质,是在知识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不过,创业者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文化素质,创业者应该知道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修养,通过平常多读书,勤思考,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创业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素养的修炼上。因此,创业者也不必试图从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只要抓住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即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上。
创业者或许对思想道德重视不够。其实,做商业的人士,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创业者放弃别的种种诱惑从事新事业的开创,也是以实现自己理想为目的的。在这里所说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创业者对待广大客户的态度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中国当前已进入了买方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商家必须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赖。只有那些能为顾客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多价值的商家,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在创办商业机构的选择上,在公司的运作经营上,不要将心思全部用在如何赚钱,而应思考自己所创的事业是否给众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因为,创业者辛勤创业,并非只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所以我们创业比起职场过来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与素质,更要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邀请函写法及范文邀请函如何写(模板13篇)
- 生日派对的英语邀请函范文怎么写(优质18篇)
- 最新个人工作表现自我鉴定如何写(优秀17篇)
- 最新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范本(通用10篇)
- 2023年物流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规划范文通用(大全9篇)
- 离别的小升初汇总(汇总12篇)
- 最新大学生课堂演讲话题(精选17篇)
- 英语专业求职简历范文(优秀8篇)
- 物业管理个人工作总结物业管理工作总结简短(优质11篇)
- 最新河北清西陵的导游词范本(模板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大 学 学 生 会的月考反思 作文大 全(16篇)39下载数 243阅读数 -
大 学 生 实践反思 (精选10篇)26下载数 238阅读数 -
大 学 生 思 政委员申请书(大 全10篇)36下载数 695阅读数 -
大 学 生 人生 观思 修论文通用(大 全15篇)27下载数 859阅读数 -
最新
大 学 生 人生 观思 修论文(大 全12篇)46下载数 548阅读数 -
大 学 生 思 政论文模板(大 全10篇)42下载数 187阅读数 -
大 学 生 关于思 想变化的思 想汇报(大 全8篇)34下载数 218阅读数 -
2023年
大 学 生 思 想报告网大 学 生 思 想报告(模板14篇)34下载数 458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