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9 07:19:49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与思维。总结要有系统性,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叙述,确保思路清晰。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以下范文对于我们进行总结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一
在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当时的清华学校就开展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活动,并且成立了相关的机构,随后其它学校也纷纷效仿,为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整体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力就业采取统包统分的办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发展迅速,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之类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开没“就业指导”讲座和课程。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开没就业指导课。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文章在考察香港高校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香港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特色,并从中引出可资借鉴的理念、经验及做法。
论文关键词:香港高等院校研究生就业指导。
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就业状况取决于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经济形势、对应行业的发展状况等)、所属学校的声誉(社会对学生所属学校的总体评价、学校历年的毕业生在行业中的表现等)、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在校的表现等)以及学校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等几个方面其中,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非高等院校所能影响,高等院校在社会上声誉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而学校对学生提供的教育和对就业所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则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整改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一、培养才式与就业工怡密幼互助。
除却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主要取决于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因此,从就业的角度,一个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应该能对各种社会需求信息迅速作出反馈,如对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关调整等。
1.秉持“宽进严出”的培养理念。
香港各大学研究生的招生体现出极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人学考试,只要持有认可的低一级文凭和相应的语言基础即可申请,校方根据一定程序予以审批。如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理学士课程的'招生,仅要求申请者须具有土木工程方面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这样从一开始学生在择业的目标和方向上就是明确的。与此相比,内地从大学到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一考定终身”的招生制度等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中有的报考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其本意并非为了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区别对待。
2.重视在职研究生的培养。
香港高等院校的学位教育中全日制(full-time)和兼职制(part-time)并重,特别是在硕士和博士教育中,出于经济方面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考虑,学位的申请者(尤其是本地生源)更加倾向于修读兼职制的课程。由于香港各高校对全日制和兼职制在教学要求上并没有区别,兼职制也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校方在学术要求上的放松,因此在社会上,兼职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受到同样的待遇。修度兼职制课程的申请者因具有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在职的工作.所以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工作是完全社会化的。反观内地高校,由于培养体制的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辞去原来的工作来完成学业,毕业之后需要再次寻找工作,给社会就业带来了额外负担。
3.课程设置灵活。
香港各个大学对于研究生课程的设置非常看重。各大学每一年都会对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进行检讨,其中包括科目的设置、培养计划的设定以及招生人数的控制。必须提到的是:课程的设置基本以市场为基础,尤其是应用型的学科和课程,校方通常还会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和长期雇主提供意见。正如香港某高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所言:香港的大学如同是制造产品,只有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才能热销。有关资料显示,几年前,为了配合香港政府要将香港建成亚洲物流中心的经济发展策略,香港理工大学把原有的航运课程调整为物流管理,该课程一经开设后即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硕士课程,至今该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受到各有关大公司的青睐。
1.外联内引。
香港各大高校就业辅导模式的重点由早先的注重就业安置和资讯提供,转变为现在的注重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就业辅助范围由择业辅导拓展为事业、心理和学术三者相结合的辅导。就业辅导中心一改过去行政和服务职能,转变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就业辅导的对象由原来的应届毕业生转变为所有在校生,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同时,香港各大高校就业辅导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以心理测验和职业咨询为方式的自我认识辅导,如香港科技大学的“认识自我系列课程”;(2)以提高应聘技巧、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求职工作坊和培训课程,如香港城市大学的“择业先锋深造训练”等;(3)以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为目的的小组训练和讲座,如香港城市大学的“事业安全伞、明日之星培训”;(4)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各种工作体验计划等。此外,各高校还为雇主在校园举办招聘讲座、笔试、面试和展览等活动提供方便条件。7所高校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联校资料就业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发布毕业生和雇主双方信息,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总的来说,香港各个高校在就业辅导工作方面,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上花样迭出,而且在注重数量和形式的过程中,强调质量和实际效,工作做得十分细致。
三、启采。
1.以市场为导向。
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日常管理工作,我们感到香港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当然,以市场为导向并不等同于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香港各高校的就业辅导内容丰富、深人、实用,形式新颖,贴近学生,适应社会要求,必然受到学生和雇主的欢迎。各种辅导活动大胆引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理念,具有时代进步性和创新性。
2.“授人以渔”的指导目标。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在毕业时提供一个个工作岗位的信息,而且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学社会所需之识,练社会所需之技,是学生一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培训期,包括职业发展方向的确立、自我认识、职业道德的培训等。因此就业培训工作不但具有服务功能,更具有教育功能。就业辅导的定位、内容、方法,各种资源的投人将会对学生,尤其是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3.“走出去、请进来”
在香港各高校从事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企业人事主管或人事经理转行而来,这些老师了解企业和雇主的要求,从事学生就业往往较好、效率较高。联系我国高校学生就业辅导工作,我们是否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所谓走出去也就是选派一部分从事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以挂职锻炼的形式去企业人事部门参与企业的招聘工作,熟悉和了解从企业的角度如何对应聘的学生进行评估和要求,以便在返校后再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谓请进来也就是聘请企业的人事经理担任学校的名誉教师或就业指导顾问,由他们参与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辅导工作。
从香港各个高校的经验和我们平时工作的体会来看,就业辅导工作开展的越早,其效果就越好。在研究生人校初期就应该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并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可以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将就业辅导工作长期开展起来。这一点,在研究生教育中更加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例如适当增强选修课程的范围和灵活性,以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和方向的培养;增加社会参与的实践活动,比如有关公司的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校友的座谈会、行业发展的报告会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社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这样,我们的研究生就业辅导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得更有成效。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在理念、机构、教材、工作形式学生社团活动、资源共享六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和全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政策、正确树立就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及时、』ilgwu就业等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整理、归纳、总结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创新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激发高校学生自主成才意识,指导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表现为刘应届毕业生进行突击性的指导,以单纯地完成就业率为目标,忽视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贯性和整体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要求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拓展到所有的高校学生,从“授人以鱼转变为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授人以渔”式的就业指导,贯彻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以尊重个性、重视发展为出发点,延伸就业指导的臼寸间和空间,将职业相关的外部环境、内在需求和所预期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长期地连续地、全面地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能力。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对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增强学生就业素质与技能,不仅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更重要的是实施有效的职业发展,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来选择职业方向,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建设两方面内容。机构职能的创新与发展要求高校设立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机构,开拓包括诸如分析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组织人员培训、促进校校联合、开发校企合作等内容的机构职能此外,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应包括专职人员、思想德育教师、学科专业骨干教师、从事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教师,以及聘请政府教育机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企业家和人力资源培训专家等加入,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透彻掌握就业政策,适日寸调整工作方向,稳步推进工作成果。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就业指导教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面日趋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单纯的理论说教已空洞乏力,必然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教材加以创新与发展。创新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教材在内容上强调对学生素质与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包含职业观念树立,职业技能获得,个人素质拓展,职业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从就业形势到专业情况介绍,从人际关系培养到职业生涯规划,从实用的求职技巧到维护权益的政策、法规等等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节奏上强调配合就业指导工作阶段化和全程化的要求,对高校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采取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体现出教师课堂集中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与参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日寸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采取多种形式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举办不同主题的培训案例、模拟招聘、模拟自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实践应用课堂所学的关于择业决策、面试程序、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理论与技巧,开发、构建与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就业信心和抗挫折能力;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专业课教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知名校友开设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就业信心通过开展技能培训f、就业实习活动和参观企事业单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积累;通过交流心得体会和就业主题班会等形式讨论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现实;通过创立网上交流平台及时疏导学生情绪;积极开展职业测评、心理测试,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等等。
五、学生就业社团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利益相关人,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学生不应该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被动接受者,高校应当鼓励学生成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社团,通过学生自己举办各类就业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关注与自身前途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j。
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不、专业教师参与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涵盖就业指导信息、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就业指导设施、就业指导研究成果、学生就业社团活动等内容的高校就业指导资源共享体系,开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合理高效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通过建立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递信息及时准确,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实现就业指导信息的共享;通过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解决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腩资不足和设施缺乏的难题,实现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和就业指导设施的共享;通过高校间联合开展就业指导调研及共享研究成果,促进各个高校和不同区域间的经验交流,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共性规律,使有效的经验、方法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通过高校间联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就业活动,实现不同高校学生就业社团活动的共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考虑社会需要而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大陆与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考虑社会需要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对中国大陆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大陆高校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五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特征及提高策略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文在分析时事政治关注特点的基础上,从内容、途径、频度、判断四个方面设定了大学生的评价指标,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度的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法评价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特征,并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度的策略。
时事政治;大学生;关注特征;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1、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评价方法
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时事政治的关注内容、关注途径、关注频度、关注判断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经验分析法。
2、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评价指标
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评价的研究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特征进行分析,从内容、途径、频度、判断四个方面设定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指标。
3、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问卷设计
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评价的问卷设计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者的个人特征信息;第二部分包括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的具体针对方向如下:问题1、问题2主要考察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和政治面貌对实时政治关注程度是否有影响;问题3主要考察被调查人员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问题4、问题5主要考察被调查人员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通过问题6我们可以了解到哪方面的新闻更受大学生欢迎以及大学生对各方面新闻的关注程度;问题7主要考察被调查者了解时政消息的方式;问题8主要考察被调查者对形势政治方面课程所持态度及对学校为学生提供时政消息资源的看法;问题9主要考察被调查人员周围人员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问题10主要考察被调查者关注时政消息的主观原因和不关注时政消息的客观因素。
笔者以衡阳师范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1%的抽样调查方法,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6份,有效分数480份。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9.3%,女性占50.7%,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有效性。
1、总体特点
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62.7%的同学认为他们会关注时事政治,有37.3%的同学认为不会关注时事政治,而其中有89.4%的男学生认为他们会关注时事政治,有10.6%的男学生认为他们不会关注时事政治;有43.6%的女学生认为她们会关注时事政治,有56.4%的女学生认为她们不会关注时事政治;有78.9%的师范生认为他们会关注时事政治,有45.6%的非师范生认为自己不会关注时事政治。
2、内容特点
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60.2%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政治建设,35.7%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文化建设,43.3%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经济改革,78.1%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社会民生,45.1%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生态文明,51.4%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法制建设,72.6%的学生认为他们关注消费安全。
3、方式特点
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72.6%的学生主要利用手机关注时事政治,57.3%的学生主要利用电脑关注时事政治,23.6%的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报纸关注时事政治,18.9%的学生主要通过参与党团活动关注时事政治,15.6%的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关注时事政治,56.4%的学生主要通过社会活动关注时事政治。
4、频度特点
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师范生认为他们会每天关注时事政治,67.3%的学生认为他们经常关注社会民生,83.6%的男学生认为他们会每周关注军事发展,90.9%的女学生认为她们会时刻关注消费与安全,75.6%的毕业生认为他们每天关注经济与就业,76.4%的党员学生认为他们经常关注国家政治建设。
1、个人层面
大学生处于心智发展成熟的初期,对政治的认知尚未成熟,对市场竞争、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关注较多,家庭成员的政治态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情感。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首先就要从需求动机出发,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如进行时事政治的`课堂讨论、举办各类时事政治的竞赛活动等;其次,保障大学生的政治权利,如增加学生班级干部选举权,增加学生选专业、选课程、选老师等一系列权利;最后,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的冷漠和物质消费的世故,减少大学生对他人利益的关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
2、学校层面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时事政治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度,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创新教学形式,学校要改变思维,对大学生参与时事政治进行有效引导,通过搭建各类新媒体平台,如校园网、微信、微博等高校主流媒体平台,发布时事政治信息;其次,要创新教学内容,做到新颖突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找到政治兴趣和关注点,如形势政策课上老师引领学生关注最新时事,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时事;再次,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政治讨论,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他们通过参加时事政治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最后,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如报纸阅览室、电脑活动中心等,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3、社会层面
以前,谈到政治,人们总觉得那是政府官员、政治家们口中的路线、方针等,理论性太强,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太愿意谈起,也不太愿意关注。其实政治本来就来自于生活,应该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政治教育应该要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大学生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他们参与时事政治的程度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的发展。学校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激发他们对政治参与和关注的热情。如利用当前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将日常的时事政治事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分子,有责任参与到时事政治中。一些与学生相关的事情,政府可以通过设置“网上讨论”“网络投票”等方式听取大众的声音,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1]贺海东.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2,(29).
[2]朱熙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3]武忠诚,孙俊如,光明,等.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4]廖嵘.大学生时事关注度调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8).
[5]林郁.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相关的时事政治素材的作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2,(5).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六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人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美国通过自己的摸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提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本文通过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积极探索了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考虑社会需要,帮助大学生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时大学生就业指导就肩负了推进就业率的历史重任。就业指导的意旨理所当然地体现出“就业安置”思想。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多只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而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它的就业指导一般称之为职业指导,其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izl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重视从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把社会职业教育和指导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认知职业的方法与途径,了解职业对任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了解职业声望评价方法和职业功能教育,建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规划,选学专业和选修课程。
美国是就业指导的发源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就出现了就业指导所,19哈佛大学还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美国的职业指导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到了今天,已经处于成熟完善的国际化阶段。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则相对较晚,一些高校对其还不很重视。这是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包统配。在这种计划体制下,大学生不存在就业问题。高等教育管理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校按照国家指令性计一划招生,按统一的教学大纲培养学生,构成了一种政府行政主导型的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影响下,政府的行政计划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处于从属地位,政府成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中介,学校与社会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学校只负责培养,无须考虑社会需求、专业设置等,无须考虑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统包统配”变成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也是在此时,高校才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活动。
现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背景一下,高校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毕业,进一步提高就业率,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才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摸索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
(二)就业指导机构及人员、设施比较。
美国高校内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在大学内处于中心地位,一般由一名副校长直接负责。就业指导中心的重要地位,使得美国高校对该机构的经费投人较多,宽裕的经费保证了指导中心具有先进的信息手段。在人员配备方面,除了配备较多的专职人员外,还配有相当数量的兼职人员和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机构编制由学生的数量确定。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员配备就达40人,人员紧张时还聘用临时人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任务主要有收集和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和短期实习计划,编辑出版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报刊、杂志,组织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组织校友会等。还要开设就业指导训练课程,作为计入学分的必修课。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毕业生就业引人竞争机制。全国各高校在原国家教委的要求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处于边实践边改革的阶段,就业指导中心无论是在经费投、队伍建设、设备环境等方面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口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还只是个附属机构,大部分挂靠在学生处,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地位不高,人员不足,经费很少。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单一,主要工作是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汇总并公布就业信息,组织供需洽谈活动等,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弱化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服务功能,更缺乏积极主动的市场开拓意识。就业指导作人员大都是从相关岗位临时抽调,专业化程度较低,习惯于“管”就业。从全国高校就业工作来看,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就业经费无保障、办公条件差、缺少就业专用场所等问题。
(三)就业指导对象、内容及形式比较。
美国的就业指导对象是全体在校大学生,其就业指导全程化。从新生人学一直到毕业,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也包括已毕业的校友。从人学起,美国高校大学生就接受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前期职业指导服务,在选择专业和课程方面得到帮助。进人高年级或毕业学年度,学生又可以获得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技巧训练帮助。毕业后毕业生作为校友,仍可回到母校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培训教育,获得延续不断的`服务。就业指导内容全面,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开展求职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和见习活动、为雇主来校招聘毕业生服务、举办校园招聘会等。
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多数是设置些选修课,或组织相关的报告会。就业内容简单,多是给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做好择业准备等。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还没有形成,且多是千篇一律的灌输方式,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性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特别是随着以来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同步增加,由此产生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军增长迅速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正是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严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也正因如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安置,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因为毕业生是贴着学校标签的的“特殊商品”,学生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招生及经济来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l作的意义,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应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从就业经费、机构编制上给予保证。
(二)建立全程和全员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应在学生刚人学时就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教育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而不是仅仅对毕业班同学进行就业指导。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录用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统。所谓全员,就是要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人士的热情参与。目前可做的工作包括:与校友建立联系网络,以沙龙或小组的形式分行业进行经验与信息分享;与用人单位建立学生假期实习基地,提供职业体验;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和部门主管定期进行演讲、咨询、模拟面试等。
(三)充实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
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丰富实用,形式新颖多样。除了讲座、招聘等形式外,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非常普遍,免费向学生提供的培训课程有规模、成系列。不仅坚持使用了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基本原理,还大胆引用了工商管理和市场学的相关理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在这些方面都为我们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总之,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比分析,借鉴美国先进的就业指导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的办学导向。因此,应分析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率;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峻,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业指导工作成了关注焦点中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各院校及有关部门也积累了诸多经验。但是,总的来看,尚在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并取得突破,值得我们探讨与摸索。
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和职能落在其下设的就业指导机构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成了为毕业生服务的专属机构然而,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机构残缺不全。国内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就业经费无保障。办公条件差,缺少就业指导专用场地等问题。
(2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是近几年比较新鲜的业务领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对口人才.这方面的在岗人员都是清一色的“杂牌军”怎样才能将这支队伍整编成“正规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3)指导与服务功能互相矛盾就业指导顾名思义应是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引导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忙于报到证、户籍迁移证明、推荐表发放验证盖章、就业率统计上报等琐碎业务.加上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服务体系.指导学生简直就是空中楼阁。
(4)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和过程单一乏味。就业指导限于一本书(就业指导书)、两堂课(就业指导课)、三页推荐表(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推荐表)。由于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力.许多学生逐渐对这个机构失去信心。
(5)数字政绩隐患多就业指导部门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往往通过就业率彰显政绩。在辉煌的数字背后.实际上有多少学生是假就业真失业却不得而知这些“注水”政绩很容易在学生中造成反感.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就业了也不告诉学校.给就业率统计工作带来阻力。
对策与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主动出击。
从重招生、轻就业向招生与就业并重转变高校扩招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盲目追求招生入学人数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毕业生“终端输出”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考验高校能否持久办学的试金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招生与就业并重就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流。
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管”得多.“理”得少.传统行政色彩浓重。新形势下.就业指导部门应在“招生入学一教学管理一毕业就业”的动态链条中主动介入.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实现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就业指导是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与普通教工无关。其实不然。“就业兴”才能“招生兴”.“招生兴”才能“学校兴”在“招生入学一教学管理一毕业就业”的循环中.每位教职员工都与就业工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人人有责.只要人人行动起来.为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着想.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再难的事也会迎刃而解。从被动宣传向主动宣传转变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等、要、靠”,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行行能建功、处处可立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增强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把握正确的就业趋向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激发毕业生到基层干事业的热情.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章立制,壮大力量,维护权威。
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制要以“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为目标.构建并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程化是指就业工作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员化是指每一位师生都要关心、关注就业工作:专业化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达到专业化水平:信息化是指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并发挥作用: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的要求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按照“领导主抓、中心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逐步建立“学校、中心、系(部)、班级”四级毕业生就业组织架构。
整合资源.壮大力量一要完善一个机构即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实现就业指导职能专业化、就业指导专家化、就业信息手段现代化、毕业生就业市场本土化、就业门路多元化。学校要在人、财、物方面尽量给予支持和倾斜。使之真正发挥应用的作用。二要扩大一条战线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从学生到学生干部.从班主任到辅导员.从系党总支(支部)到主管院(校)领导都与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要理顺尽可能多的.关系.使就业指导这个工作系统在学生工作中沟通顺畅.运作自如。三要整合一支力量。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观念、经验、知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成员之间需要不断磨合,逐渐形成业务精通、精干高效、战斗有力的队伍此外.还要在质和量方面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实力。构建科学的就业率统计机制.维护就业数据的统计权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政策.建立健全就业率统计与奖惩机制.切实维护向社会公开的就业率的权威性。为防止出现就业率“注水”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加紧修正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漏洞.以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应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工夫.重点是建立健全督查机制、测评机制、奖惩机制。实施就业率公开的“阳光工程”。
(三)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优势互补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教学系统和全程指导与服务系统组成,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学系统是就业指导系统工程中举足轻重的左轮教与学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从专业设置到专业课程选择,从教学实践到技能训练.从职业能力培养到职业素质形成等等.各个环节都与培养学生密切相关。为此.有人甚至提出了“为就业而教”的121号。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有些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三脚猫”功夫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业内人士指出.在同样的就业形势下,抛开院校与专业的差别.真正存在就业难问题的大学生群体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学习成绩差、综合能力低、没有特长、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眼高手低等等。在学生学习任务强度并不大的情况下.应倡导在高校教学中开展“加负”运动.就是要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年大学生活中“撑饱”知识.要使学生在较高的压力下强化训练基本功和内功.成为基础宽、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要强调从严治学、从精求学。
全程指导与服务系统是就业指导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右轮传统的就业指导认为.到了毕业前夕给学生充充电.讲授一点严峻的就业形势.点拨一下神乎其神的求职技巧,似乎就差不多了。这样的就业指导学生往往“吃不饱”。大学校园曾流传这样的顺izl溜:“一年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缺乏启蒙,懵懂度日);二年级,知道自己不知道(略有感慨,随波逐流),三年级、四年级,不知道自己知道(学无所成。丧失信心)。”这就是缺乏全程就业指导的真实写照.令人无比惋惜。因此.与时俱进地提出全程就业指导的思路已成为必然要求全程就业指导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持续到毕业一年级应开展职业分析教育.引导学生确定奋斗目标.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二年级和三年级(专科是二年级)应引导学生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德、智、体全方面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四年级(专科是三年级)应引导学生培养求职技巧和职场技能。为走向社会的最后冲刺做好准备。在引导的过程中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就业形势、职业规划、素质拓展、择业心理、求职技巧、职场技巧、就业政策及法规等知识这些知识的讲授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模拟、咨询、竞赛、投影电教等形式完成。寓教于乐,教学互动。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形成循环,人性关怀。
注重延续就业指导工作并非把学生送出校门走向社会就大功告成了学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与反馈机制.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到招生、培养等环节.努力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
成功的就业指导应该形成“(学校)指导就业――(用人单位)反馈就业――(毕业生)帮助(在校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在良性循环中实现从毕业生“走出去”到用人单位“找回来”:实现从用人单位把毕业生“带出去”到介绍其他用人单位“找回来”。就业指导部门要在这样的良性网络循环中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市场。
延长就业指导的服务时限.实行人性化服务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时间范围拓宽到毕业生毕业后一到两年此举不仅可解决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实际困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口碑.可谓一举多得。
加强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应将就业调研工作纳入学校科研体系中.鼓励和支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认真开展就业工作调研,如校企合作调研、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实习就业状况调研、毕业生思想状况调研、毕业生追踪调查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密配合、团结协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全过程进行就业指导.全方位开展就业工作,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扎扎实实地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
大学中美时事政治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长期从事一线学生思政工作经验的提炼,并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国家统一分配,到学生个人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选择。
实行这种模式的十几年来,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规范,招聘、应聘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走向成熟和深人。但是,的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目急剧增加,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了倾斜。“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此外,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加之择业时的焦躁心理和盲目性,导致大学生在刚参加工作的两三年里,频繁跳槽,这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方向,图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让他们尽可能少走一些弯路,高等学校对此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要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
(一)欧美高校。
就业指导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的。其就业指导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学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虽然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而招生人数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人。因此,各高校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通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2.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只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大学的就职部、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3.就业指导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国外就业指导的内容涉及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用计算机技术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
(二)香陈高权。
在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由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政府采用有力的手段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如设有教育就业辅导组、统筹招聘组等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料和就业辅导,免费协助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
下面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作一简介:闭该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称之为事业辅导。学校在创建之初,就设有学生事务处,全面统筹学生个人辅导,包括情绪、学习及就业等问题。学生事务处重新定位,改为学生发展处,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全面就业辅导和服务。该项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一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而不是在毕业前举办一两个讲座就简单了事。20世纪90年代以前,他们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性的服务,而近年来则要求辅导人员多与学生接触,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把学业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学生发展处还特别成立了事业释站,每天都有辅导员值班,学生不需要预约就可以咨询,并且每周在不同时间开设不同的事业培训班,以适应不同时间上课的同学。只要同学提出了某一方面的要求,学生发展处就尽量开设相关项目以满足其需要。
有效的就业辅导,必须能够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学生发展处经常邀请企业到学校举办事业讲座及招聘活动,让企业和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此外,该校近年来还积极推行了“学长计划”,请不同行业已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和同学进行交流,既给同学一个机会,学习人生和工作的经验,也密切了学生发展处和外界的关系。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学生发展处积极主动将信息反馈给各院系,共同探讨现有课程设置是否能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由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本文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据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要求具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市场学、信息学等知识背景以及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亲和能力、专业能力、社会经验等实际能力。此外,还须具有相关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同学提供科学、可靠的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我们可以在大学四年中逐步递进地开设一些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如一年级可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可以开设“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求职和就业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三年级可以开设“求职技巧”、“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提早进人求职和就业的状态;四年级可以即时地开展一些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指导,使学生对就业路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好择业和就业这一重要任务。这些课程可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大学四年思政教育的体系。
(二)加强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讲述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的特点和内容,帮助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等重要,学历与能力同样重要。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开展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则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既可以是公益类的社区宣传、社会调查,也可以是由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提供的短期的实习。在活动中让大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三)争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大学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与用人单位经常进行联系与沟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都是学校和社会结合的有效方式。此外,学校可以与一些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设立实习基地,如果学生与实习单位达成协议便可以直接录用,这样既免去了学生找工作的劳顿,又使用人单位录用到了合适人选,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咨询服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个性化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根据毕业生个人实际情况做到个性化服务。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职业测试等,来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和所学专业,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就业考试的模拟实验,或者请用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使学生能够对招聘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辅导员这一资源,因为辅导员直接处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日常事务,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对学生较为了解。当然,首先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然后再依托他们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五)不断开辟就业生新渠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方式和渠道也更趋多元化,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使得就业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也使很多人对就业模式有了新的思考,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些既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指导毕业生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是一种特殊的择业形式,避免了毕业生现场大量集中和近距离接触,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给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平等的表现机会。因此,网上求职和招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青睐。学校要指导毕业生选择适合的网络招聘会,并使毕业生了解网上招聘会及投递简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邀请一些用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招聘,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有更多的沟通和了解。百大网就是一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网上交流信息,不仅提高了招聘效果,而且节省了招聘费用。
2.指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业这一新生事物,社会、学校和家长不无担心和疑虑。但是,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自身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所提倡的。它需要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不怕困难、坦然面对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圈这一切也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领域加强研究和引导:自主创业的背景及政策研究;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研究;自主创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研究;自主创业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
3.指导毕业生跨城市就业。
每个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差异很大,每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个人的求职和发展空间,更多的依赖于城市所提供的就业机会点。如营销人才、管理人才、软硬件人才、会展人才等在上海市内的机会较多,而制造类人才则涌向上海的经济开发区和江浙一带企业密集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城市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使之在一个新的城市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4.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部门就业。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对内应不断完善和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并为广大同学提供切合个人特点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外应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形成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同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相关的服务,深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到融人社会,服务社会搭建平台。此外还应跟随时代发展特点,不断探索就业新途径,帮助毕业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有所用,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尊重老师范文范本(优秀8篇)
- 2023年儿童生日策划方案(模板9篇)
- 2023年餐饮企业文化标语口号简短(通用8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恋爱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篇)
- 被告追加第三人申请书范文如何写 被告追加第三人申请书范文如何写才有效(四篇)
- 出国旅游的好处英语 出国旅游的好处英语作文(六篇)
- 被告追加第三人申请书范文简短(汇总20篇)
- 古建筑的说明文 古建筑的说明文是什么(8篇)
- 2023年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简短(优质11篇)
- 最新综合秘书招聘范文(优质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