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02:42 页码:8
2023年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精选19篇)
2023-11-18 20:02:42    小编:ZTFB

文化总结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了解优秀总结的特点和结构。这些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一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革命英雄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杨根思,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_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仅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之后,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终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吗!”

二婶拉着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

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二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三

马立训(19——1945年),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人。家境贫寒,从小失去父母,12岁就到煤窑当小苦工。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并被编入山东纵队第4支队第12连。1944年5月加入.....,同年7月,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爆破大王”等光荣称号。

1945年8月,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同年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马立训生前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

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四

夏明翰的“就义书”

武汉市警予中学,曾是大革命时期向警予、夏明翰等革命先烈就义的地方,夏明翰烈士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就是在这里用生命写就的。

1928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入狱后,分别给妻子、母亲和姐姐写了三封信。

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但都不能使他屈服。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赴汉口余记里刑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五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0月,背着家人只身到汾河贯家堡,参加了妇女培训班,被选为小组长,潜心学习。在当地召开的反霸群众大会上,登台发言,揭露和痛斥恶霸地主残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区里表扬。结业回村后,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冬学,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支前和慰问部队等。

1946年春,县里下达200斤纺棉花任务,限期20天完成。她带领妇女昼夜苦战,提前2天完成,获全县第一名。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再三恳求党组织把她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我地工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上山,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敌人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自白”。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恼羞成怒,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和71岁的陈树荣,用铡刀杀害。敌连长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她镇定自若地问:“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六

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多少先烈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让我们缅怀先烈,歌颂他们的爱国之情。那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之王德三...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多少先烈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让我们缅怀先烈,歌颂他们的爱国之情。那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之王德三【人物简介】王德三,又名王正麟。1898年农历7月15日出生于云南祥云。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入大会组织、宣传、军事等委员会并在大会上发言。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因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

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夏到陕西华县咸林中学任教。1924年夏到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积极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新文化运动,在师生中发展青年团员。1925年2月领导创建青年团绥德特别支部,任书记,随后建立中共绥德支部,成为陕北地区最早的党、团组织。同年夏返回北京大学入哲学系学习,发起组织云南革新社,创办《革新》周刊,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依靠工农阶级的革命道理。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讲授《帝国主义》课题,不久兼军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1927年2月被派回昆明,主持成立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随后领导成立云南省农民协会、昆明市总工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发展扩大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后,他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深入开远、蒙山、文山等县指导农民运动。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入大会组织、宣传、军事等委员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同年秋回国返回昆明,主持召开中共云南省党员大会,传达六大精神,正式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会后他深入马关、文山等地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1928年10月的文山农加衣武装起义,1929年的马关寨、文山小塘子武装起义和1930年7月陆良旧州、三岔河等地武装起义。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1930年11月19日因叛徒出卖被捕,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青少年时期的王德三不仅学识超群,而且性格刚强、正直勇敢。1913年,王德三的胞兄王复生考入大理中学读书后,写信约王德三到大理读书。王德三征得父亲同意后,于1915年到大理上高等小学,小学毕业后升入省立第二师范。中学时代的王德三,学习勤奋,刻苦用功,每天早晨3点就起床读书。王德三喜欢阅读中国历代古籍,酷爱数学,曾因公开纠正数学教师的板书错误而引起先生的不满。又因为维护正义,带头打了巡警,不能在大理学习,只好约着一个同学跑回家乡,向父亲提出转学去昆明学习的要求。父亲没有责备,反而欣然同意。1919年4月,王德三转入昆明成德中学读书。由于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云南各族进步青年冲破了封建主义禁锢,日益觉醒,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苏俄学习,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先后创办《尚志》杂志、《救国日刊》,传播新文化,宣传反帝爱国斗争,这些刊物给王德三的思想注入新气息;与此同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胞兄王复生也直接给王德三寄《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使王德三深受鼓舞和启发,更加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寻求指导自己行动的真理。"五四"爱国运动使忧国忧民的王德三更加渴望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更加向往"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立志报考北京大学。

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到北京郊区门头沟煤矿一带了解工人的情况,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实践。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王德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来,中共北京区委派王德三去陕北绥德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与李子洲一起开展建党工作。在绥德四师期间,王德三与李子洲密切配合,先从改革入手,增强政治课程,组织各班学生成立讲座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娱会等。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进步思想,介绍他们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新青年》、《中国青年》、《向导》等革命书籍,培养他们入党、团,并在绥德四师成立了陕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王德三又奔赴榆林等地开展工作,培养革命力量,发展党、团员。王德三培养介绍了著名的人民英雄刘志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说:"王德三同志是20年代就参加革命斗争的先驱,当时在陕北见到他时我才15岁,他是我革命的启蒙老师。"1925年2月,中共陕北特别支部建立,王德三任特支书记;同年6月,陕北地区党、团混合地委成立,王德三任地委书记。

1925年7月,王德三完成了陕北党团组织的创建任务回到北京,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北京团地委委员和经济斗争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在北京他到丰台铁路工人和门头沟煤矿工人中,了解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王德三不仅在北京开展工运工作,而且还积极参与王复生、杨青田等人组织成立的旅京学生进步组织"革新社"(后改名"新滇社")的工作,把"革新社"的半月刊《革新》作为宣传、鼓动、团结云南青年投身革命的重要阵地,并为该刊撰写文章。他在《告云南青年》一文中,号召云南青年团结到革命的旗帜下,把改造社会的责任放在自己肩上;动员滇籍学生起来革命,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推进云南革命。同时,通过"革新社",发行《革新》月刊,为后来云南建立共产党组织作了思想准备。由于王德。

三、

王复生、杨青田等人积极领导"革新社"开展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以定期或不定期聚会的形式,研讨革命理论和中国的革命问题,组织社员参加学习运动、关税自主运动,参加推翻段祺瑞政府的"首都革命",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革新社的社员通过学习革命理论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很多人都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在全国革命形势逐步高涨的情况下,党组织决定派王德三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为北伐培养革命力量。王德三在黄埔军校讲授政治课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他在讲《帝国主义论》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向学员们系统地阐述了"帝国主义之内容","帝国主义之历史发展","帝国主义之崩溃"几个专题,全面论述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使北伐将士进一步明确中国革命的意义,更加自觉而坚定地投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斗争。

王德三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为帮助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滇军)培训政治工作人员,与第三军参谋长黄实接洽,商议决定在第三军官学校校址广州大沙头举办政治实习班,学员多数是革新社和云南青年"努力会"成员,王德三任班主任。培训期间,王德三讲授马列主义基础,聘请广州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阮啸仙、罗绮园、李森、李求实、廖梦醒、韩麟符讲课,并在学员中培养发展了28名共产党员。学习结束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到第三军、第十六军做政治工作,在北伐中作出了贡献,其余人员后来随王德三回云南从事革命工作,在云南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指派滇籍党员李鑫回云南,在昆明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1927年2月,为加强云南党组织的工作,受广东区委的指派,王德三回云南,成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任特委书记。特别委员会根据上级指示,在调整加强云南党组织的同时,为开展群众运动,成立了学运、军运、民运等委员会,创办了特委机关刊物《日光》周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云南地下党面临严峻的考验。王德三冷静地分析了云南的形势后,利用云南军阀争权夺利的机会,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审时度势,继续领导云南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发动组织各界群众,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王复生、李鑫等20余人,成功地驱逐了拥蒋反共、镇压云南革命运动的刽子手李宗黄。李宗黄被迫离开云南时气急败坏地说:"在全国,共产党已经渐渐消灭,而本省共产党反如旭日东升。"这充分说明,在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时,云南革命却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也充分体现了云南地下党领导人王德三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会议文件,表示坚决贯彻执行会议精神,决定走土地革命武装暴动的道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工厂、农村,领导工人进行经济斗争,领导农民减租减息,打倒土豪劣绅。会议还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王德三担任书记。会后,王德三在昆明举办党员训练班,培养工运、农运骨干,准备开展农运工作。在龙云投靠蒋介石,镇压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建立清共委员会,下令通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紧急形势下,王德三当机立断,提前结束训练班,把大批党、团员紧急疏散到全省各地的工矿、农村开展工作。对云南反动当局逮捕杀害共产党员赵琴仙、罗彩、陈祖武的事件义愤填膺,对战友的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并给自己立下誓言:"拼着这傲逆的骨头,粉碎束缚着人的锁链。""让镰刀和斧头的红旗,飘扬在你冢头,英特纳雄耐尔的歌声荡漾于你们的四周。"他决心更加努力地工作和战斗,继续完成先烈未竟之业。

总结。

了云南受盲动主义影响,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即刻暴动",造成不应有损失的教训,提出争取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他还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多的情况,对农民和土地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深刻论述了土地与政权的关系,为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反对左倾错误起了积极作用。同年秋,王德三从莫斯科回到云南,主持召开省临委第三次全委会议,传达党的"六大"会议精神,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用土地革命争取群众参加革命的行动纲领。

1929年1月,省临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改选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张。

永和任书记,王德三任迤南特委书记。根据临时省委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他不辞辛苦,走村串寨,深入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组织"兄弟会","农民联合会",领导和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他编写的《苗夷三字经》,用通俗的语言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国民党和军阀的反动统治,用武装夺取政权。他主持制定了《个碧铁路加薪斗争》工作大纲,并领导工人要求加薪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他写了《土地大革命》、《点兵调》、《拥护苏维埃》等歌词,在群众中广为传颂,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对打击反动势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云南临时省委选举王德三任书记。他积极发动组织群众,用多种方式开展武装斗争,同时,指导陆良武装暴动,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什么脸在人世上,天下人听见云南人就要骂王懋廷是无耻的人;云南人提着王字,就要指着祥云县说些不好听的话!儿现在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1930年12月31日,王德三英勇就义于昆明。王德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是陕北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是云南早期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之王孝和【人物简介】王孝和(1924~1948),浙江鄞县人,生于上海。出身于工人家庭。民国27(1938)年在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学习,结识中共地下党员许统权,参加读书会,读了《红星照耀着中国》等进步书刊,使他懂得中国的希望所在。民国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仅16岁。年底,投考邮局和上海电力公司,两处都被录取,党组织考虑上电是动力部门,需要加强力量,于是他于民国32年1月进杨树浦发电厂发电管理室当抄表员。他虚心学习,工作勤奋,待人和气,结识不少工人朋友,组织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成为工人们的贴心朋友。

【人物经历】1938年,王孝和考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受到党组织的培养。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月进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1946年1月,上海电力公司发生大罢工,王孝和积极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斗争。1948年1月,王孝和当选为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常务理事。上海电力公司党组织为了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将工会内的5名党员理事组成党团,由王孝和任党团书记。在王孝和的带领下,上海电力公司工人在同国民党上海反动当局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21日,由于叛徒的出卖,王孝和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在监狱中,王孝和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敌人从王孝和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便将他判处死刑。面对死刑,王孝和坚定地说:"从我被捕第一天起,就作好了这个准备。""死无所惧,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同敌人斗争。我的武器是公开揭露敌人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仇视。"在牺牲前,王孝和先后写下了三封遗书,他号召战友们"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前途是光明!"9月30日上午,王孝和在提篮桥监狱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4岁。

在王孝和就义40周年时,上海各界隆重集会纪念,江泽民为王孝和题词:"四十年前,王孝和同志怀着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不愧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王孝和永垂不朽!"【人物事迹】"我一定用我的生命保卫党,保卫工人阶级的崇高事业,永不动摇,一直革命到底。"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是王孝和的入党誓词。最后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这一誓言。

1948年4月19日晚上,国民党特务来到王孝和家,软硬兼施,威胁利诱,妄图使王孝和"自首"。王孝和愤然表示:"我是上电2800名职工选出来的工会常务理事,只知道为会员说话办事,没有什么可以自首的。"特务只得悻悻离去。

两天后,国民党特务逮捕了王孝和,将他关押在警备。

大队审讯中,面对凶神恶煞般的特务,王孝和一言不发,坦然处之。特务恼羞成怒,对王孝和轮番施以"老虎凳"、"磨排骨"、"辣椒水"等酷刑。王孝和怒目以示,敌人未得到一个字的口供。

1948年4月22日,王孝和再次被施以酷刑,直至昏迷。

1948年4月23日,王孝和受刑升级,特务对他动用电刑。王孝和以其坚强的意志,顶住了敌人的摧残。特务对王孝和无计可施。一个参与施刑的特务边摇头叹息,边说,这个人真厉害,上这么重的刑,居然什么也不讲,真拿他毫无办法。

被捕后的几个月,王孝和利用一切机会揭露凶残的敌人。他在法庭上,一次又一次地当众解开衬衣,露出身上一处又一处血迹斑斑的伤痕,揭露敌人酷刑逼供的暴行。

敌人黔驴技穷,1948年9月24日,刑庭以"连续教唆、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的所谓罪行判王孝和死刑。在死神即将来临的时候,王孝和毫无惧色,以满腔的激情写了三封信,一封给狱中难友;一封给年迈的双亲;一封给妻子。给难友的信中,王孝和写道:"有正义的人士们,祝你们身体健康,为正义而继续奋斗下去!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在给双亲的信中,王孝和写道:"父母养我育我,含辛茹苦。儿不能再为双亲尽孝养老,请多谅解。然而,儿为正义而死,死而无憾......"。在给妻子的信中,王孝和写道:"你要挺住,要活下去,把孩子抚养成人,告诉孩子,父亲是被谁杀的,教育孩子一定要继承父志......你已尽了做妻子的责任,我很感激。"给难友的信经各监房传阅,引起了强烈反响。难友们无不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完成王孝和未竟的事业。

1948年9月27日上午,特刑庭准备对王孝和执刑。那天清早,刑场上。

人头攒动,其中很多是上电厂的工人,他们都想见王孝和最后一面。王孝和的妻子哭喊着,痛斥反动政府滥杀无辜,刚满周岁的女儿在母亲怀抱中也不停地啼哭。目睹此情此景,人们无不怒火万丈,纷纷抗议。惊恐万状的敌人害怕了,只好对王孝和改期执刑。

1948年9月30日,难友们从种种迹象中预感到王孝和的最后时刻已经临近,各监房纷纷传来向王孝和致敬和慰问的纸条。纸条上言语不多,却充满了同志的深情厚谊,"我们一定为你报仇!""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我们将前仆后继,踏着你的血迹前进!"......看到同志们这些动人心魄的心声,王孝和热泪盈眶,深受鼓舞。为了勉励两位同甘共苦的战友,王孝和留下了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绝笔:"张世宝、吴国桢两兄,今天我的任务已告一段落,希望你们两位不断把革命进行到底......祝你们向光明的道路前进!"不出所料,这天上午几个法警闯进监房喊道:"王孝和提审!"王孝和从容不迫地穿上了白衬衫,向牢门处走去,他边走边怒吼:"特刑庭不讲理!""特刑庭乱杀人!"在特刑庭上,王孝和镇定自若地提出:我要向在场的记者先生们讲几句话。庭长的目光向四周扫视了一下,面对在场的20多家报社、通讯社的记者,他不得不表示同意。于是,王孝和昂首挺胸,慷慨激昂地痛斥反动当局蛮不讲理、滥杀无辜的残暴行径,要求记者主持公道,在报上披露事实真相。面对王孝和不屈的英雄气概,庭长气急败坏地大叫:"不许多说,现在已经判决,立即执行。"王孝和以斩钉截铁的口气表示:我不承认你们的判决。特刑庭居然成了王孝和对反动当局进行控诉和示威的地方。接着,王孝和又神情坦然地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使国民党特刑庭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敌人担心,如此下去场面将越来越无法收拾,急急忙忙强行将王孝和押赴刑场。在刑场上,王孝和被绑在一张木椅上,法警颤颤地举起枪,一颗子弹击中王孝和的胸膛,他坐在椅子上怒目圆睁,大口喘气。执行官下令补枪,执行的法警被王孝和的浩然正气所折服,拿枪的手抖动不已,连发数枪,竟然一枪未中。丧心病狂的刽子手踢翻椅子,用脚对王孝和腹部猛踩。殷红的鲜血流淌在大地上。王孝和----一位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以他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入党誓词。

之陈式纯【生平概况】姓名:陈式纯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平阳(今苍南)出生年月:1903年牺牲日期:1935年02月18日少年目睹中国外有帝国主义入侵,内有军阀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决心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1919年10月,他参加浙江省立温州第十中学的一支流动宣传队,宣传抵制日货和体育救国、科学救国真理。

1922年毕业于省立十中,考入我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经常接触我党革命家,懂得了革命道理。

1923年,到河南任孙岳部队参谋。

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反对曹锟贿选上台活动。

1925年春,在河南开封银行工作。

1926年春,在陕西刘镇华的镇嵩军军官学校当英语教员,随军北上西安坝桥。同年秋,他随刘镇华部退驻河南洛阳。

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委派,先后在河南省焦作、湖北省武昌和汉口、江苏省苏州以及上海市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他四次被捕,前三次都被我党营救释放。

1932年10月10日,陈式纯组织400多群众,在上海英租界小沙渡路一带示威游行时,被英国军警逮捕。在长期的摧残和折磨下,于1935年2月18日与世长辞。

【生平经历】陈式纯先后在上海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读书。1926年在河南洛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为了党的事业奔走于河南、湖北、武汉、上海等省市,曾遭反动政府四度逮捕,最后一次是1932年10月关押于上海。1935年受折磨死于狱中。陈式纯就读于金乡小学和宜山高小,毕业后即考入浙江省立温州第十中学。目睹当时的中国,灾难重重,外有帝国主义的入侵,内有军明的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常与进步的教师和同学一起,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积极组织和参与反日宣传和抵制日货的爱国活动。1919年10月,参加温州十中的一支流动宣传队,到宜山等地进行反日宣传。周年寒假,在金乡组织青年知识分子成立"反日救国会",带领群众起来抵制日货,白天宣传、登记处理商店的日货,夜间宿在北门头吊桥上,检查来往船只和行人。同时,到处宣传体育救国、科学救国。1922年他带头创办了暑期补习学校,建立金乡运动场和新曦书报社,订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以及文学研究会丛书等。当时参加学习、锻炼的人很多。后又在金乡组织"醒狮化装讲演社",巡回演出自编的剧目,颇得群众喜爱和支持。使金乡这个小镇充满着革命的气息。

陈式纯在1922年毕业于省立十中,后即考入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由于和党。

早期的革命家经常接触,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不久,因为工作需要,转入南开大学。读了—年,便结束了读书生涯。后来到河南,经人介绍就仟孙岳部队的参谋。1924年,和一些青年军官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反对曹锟贿选上台的活动。以后,以嘏斋的化名,对记者作了谈话,这谈话当时发表在上海"新闻报"上。1925年,陈式纯来到开封,在河南省银行工作。第二年转到陕西刘镇华的镇嵩军官学校当英语教员,随军到过西安的坝桥。同年秋,刘镇华军败退,随军退到洛阳。洛阳党干部王某见其革命心切,有意吸收其入党。但为慎重起见,王把情况介绍给河南省委。同年11月,省委批准了式纯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一家旅馆里秘密举行了入党仪式。此后,接受组织的委派,先后在河南省焦作、湖北省武昌、汉口,江苏省苏州以及上海等省市进行地下革命活动。由于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不辞劳苦,深受组织和战友的赞许,遂被擢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

"庐山真面目"。陈式纯化名很多,都是随地而易的:在汉口时取名周志龙,在武汉时易名周志凯,在苏州时名叫林志和,到上海后则称陈式纯。陈式纯的籍贯也是经常改变,从来不说明自己的出生地址。因此,出没与地各种场合,搞混了敌人的耳目,避过了好几次风险。虽然如此,陈式纯还是四次被捕:第一次在汉口,坐牢几个月;第二次在武昌,又坐牢半年;第三次在上海被捕,判刑两年牛。每次都由党竭力营救,获得释放。最后一次的被捕,是1932年10月10日。式纯利用国庆节机会,组织了400多群众,在英租界小沙渡路一带举行示威游行,各人手执红旗,高呼革命口号,—路浩浩荡荡,声势非常壮大。陈式纯走在队伍的前头,带领大家前进。英国当局急忙凋动大批军警,大肆捕捉游行的群众,式纯又被捕。

陈式纯被捕后,即被关进英租界工部局西牢555号班房。不但被戴上脚镣手铐,每天还要坐一个钟头的橡皮笼。在长期摧残和折磨下,1935年2月,18日终于与世长辞。烈士的遗体在解放后运回故里,葬于金乡附近的梅岭头。

董存瑞英雄事迹_关于董存瑞英雄事迹。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七

徐雪云烈士(1924-1952),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平时工作中,徐雪云同志认真负责,在柳上里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徐雪云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英年二十八岁。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给徐雪云代立喜报。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八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九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现宜宾市二中)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国共产党首届四川省委委员,革命先烈,人称川南农王)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_,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

有位老者,在俗世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中留万年芬芳。

李白?你说这人是李白?印象中好酒贪闲的一介农夫竟会如此诗意洒脱,豪迈奔放?我不信。

然而,当梦境再一次临来,那袭青衣越靠越拢,还来不及看清,就被他一把入他的世界。我看见他在山边亭中与友对饮,同论当下王朝是兴是衰。我听见醉人拉住他的手,大声呼着的名字,竟是——李白!

没错儿,正是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见证了盛唐繁华的景象,也见证了朝廷黑暗的一面。他放荡不羁,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疾。他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豪迈与潇洒。他将一切见证铭记在心,深深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终于,他放下包袱,放下官场名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五岳巡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秀才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飞扬的船桨打破江面的平静,激起的浪花淹没了我对你无知的踪影,土地鲜花的芬芳,和着柔柔的风,弥漫,飘散,浸入我心,深入你远望的眸子里。

正是李白,拥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拥抱生活。酒醉凝望敬亭山,悠然吟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带一身花香,集一身雨露,九曲回肠。

正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恃才无羁的性格,消融了曾经有过的无奈,痛苦与彷徨。天马行空訾意汪洋地在大自然中穿行驰聘,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吸纳着山川大泽的灵气和魂魄,任凭气势不凡的诗作在山水怡情中喷涌而出。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一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二

左权的“决心书”

1937年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随八路军总部来到山西洪洞县。在匆忙转战之余,左权给已经没有见面的母亲写去一封信,表达了誓死抗日的决心:“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十字岭指挥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他坚决让彭德怀先撤退,又从容指挥大家有序疏散,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三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四

一个民族光荣的振兴,离不开壮士的奉献;一个民族屈辱的洗刷,离不了烈士的身躯。革命我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在这里向你们奉上最崇高的敬意!又是清明花开时,对君缅怀敬意致,敬愿九泉得安息,学君奉献为国是!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汇编了革命先烈故事范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x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x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x枪发给他使用。

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解放军121团一营侦察排班长,1951年在江东剿匪牺牲,安葬在江东山上,1984年迁入芒市烈士陵园。2011年清明节,就在程谦牺牲60年后,他的妻子李保庆(已是84岁高龄)手柱拐杖,在孙媳妇的搀扶下,带着60多岁的儿子和孙子三代人来到江东寻找程谦的坟墓。这么多年来,由于程谦的父亲生病眼睛看不见,李保庆要抚养小叔、两个小姑和自己唯一的儿子,迟迟没能来芒市,在1968年曾请当地村党支部写信来询问过此事。

据李保庆回忆,1947年的一天,她抱着仅有几个月的孩子跑了30里路与丈夫告别。丈夫说,部队要南下,解放全中国,打完仗就回来。后来在信中说,国民党反动派已被消灭,现在部队在云南江东剿匪,再过不长时间就回家,就不用写信了。一等就60年,此刻,阴阳两界,一个在外头,一个在里头。

面对程谦烈士的坟墓,李保庆泪如泉涌,她哽咽着责问:“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你说要回家啊,为什么怎么等,也不见你啊!”李保庆上过私塾,教过扫盲夜校,当过村妇女主任,红白喜事热心肠,是个刚强的女人。然而此时,李保庆失声痛哭,全身也随着哭声抽搐,脸上复杂痛苦的表情从未见过。

离别之时,李保庆挖了一捧土,用布包着带回了家乡。这包土一直放在她的身旁,直到2015年病逝时,她要求家人把“他”同她葬在一起。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五

陈然的“明志书”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这首充满浩然正气的《我的“自白”书》,早已是广为流传的不朽诗篇。它的作者,正是《挺进报》的印制者陈然。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六

革命先烈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我们的生活是他们用献血换来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革命先烈的英雄。

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2019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七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八

陈式纯(1903——1935),金乡镇人,19在温州中学读书,参加反日宣传队。后在金乡成立反日救国会,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同时创“旭社”等提高团体,组织醒狮化装演讲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南开大学。1925年,他至河南,在部队、银行、学校工作,同年参加.....。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他四次被捕入狱。在汉口、武昌、上海坐牢,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1932年乘国庆节组织400多名群众游行,被捕入英租界工部局西牢,在长期折磨中于1935年2月逝世。

革命英雄事迹材料篇十九

19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母亲兰明福。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

198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

1913岁,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冬奉命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1934年春,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

1935年11月,与敌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她坚贞不屈。敌人为获得我军情报,送她去医院治伤。她却乘机晓以民族大义,教育争取到了看守的董警察和治伤的韩护士。

1936年6月28日,3人一同逃离哈尔滨奔往抗日游击区。第三天清晨,在距离游击区不到10公里处,被伪军追上逮捕。虽然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但是她严守机密,挫败了敌人的图谋。

1936年8月1日,敌人将她押往珠河县。8月2日,敌人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屠刀,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才31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