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03:59 页码:14
2023年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模板14篇)
2023-11-19 06:03:59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在写总结的时候,要注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描述,避免片面性的观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范例,以供参考。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一

1.1教学内容现状。随着生产的发展、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突显出内容不够完整,实用性、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1.1.1核算目标缺少现代制造环境的适应性。传统成本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核算目标,是“生产导向型”的成本管理;适合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当今市场需求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产品生产也向小批量、个性化过渡。呼唤成本会计核算和教学,适应现代制造环境,补充相关内容,增强实用性。

1.1.2成本核算缺少对现代产品制造环境的把握。现代产品制造环境中,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使人工成本急剧降低,而制造费用却剧增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工时为基础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传统成本会计出现了核算方法不足的问题,成本核算与教学都急需补充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以适应制造环境的新变化。

1.1.3成本会计缺少事前、事后管理内容。成本的事前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的事后管理包括: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现代制造环境中,生产成本在制造费用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产品研发、供应、服务、销售活动产生的成本却不断上升,贯穿生产的事前与事后整个过程;成本会计核算急需开展成本的事前与事后管理,教学领域相关内容有待补充。

1.2教学方法现状。

1.2.1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成本会计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和“单向灌输”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感觉乏味、教学效果不佳。

1.2.2教学方式简化。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中也开展实践教学,但过于简化,停留在:见凭证、摸账本、套公式、算算术的初级水平;学生不能针对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成本核算、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1.2.3教学手段单调。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教学手段以自然媒体(黑板、粉笔)为主;教师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很难将成本核算的所有资料、所有表格、所有关系,向学生逐一展示;教学停留在看课本、听讲解、反复翻页、解释表格数据的初级阶段。

2.1教学内容的创新。

2.1.1以用户满意作为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用户满意包括:依赖性、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成本核算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是“市场导向型”的成本管理,适应现代制造环境;可以实现价值控制与实体控制并举;可以实现生产前、生产后,各阶段、各要素的动态控制。

2.1.2以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补充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以“生产作业”为基础;制造费用按成本动因进行多元化标准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多元化分配,适应现代制造环境,可以避免以工时单一标准分配的传统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成本扭曲问题(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反而高),避免生产经营决策失误。

2.1.3增加战略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的教学内容。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引入质量成本后,对成本实施全过程的预防性控制,针对不同职能,分别核算,从而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完善了成本的事前、事后管理,使成本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以科研促教学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定期开展调研、教改活动,安排教师定期深入工厂,开展成本核算的调研活动;了解成本核算实际应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就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梳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从“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向以“生产为中心”、“双向交流”转变。

2.2.2完善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案例:设计要以能突破章节教学难点为原则;内容包含相关知识点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参与性要强,便于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案例,提高认识。实践教学:在介绍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相关凭证的来源、去向、明确成本核算目的和过程;结合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的特点,重点分析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最后,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包括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和相关成本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成本核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3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成本会计教学结构化突出的特点,开展成本会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利用ppt制作中的流程图技术,重点突出成本核算整体流程;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对反映成本核算各环节前后顺序的表格的频繁翻动的问题,可以在ppt制作中使用超级链接技术,将相关表格、相关凭证等需要参考的文件直接链接到教学课件中,方便实现相关资料的浏览和使用,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增强。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现代制造环境、教学方法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只有从上述角度,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满足实际需要的具有较高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二

摘要:绿色会计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绿色会计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即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个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更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简述了绿色会计产生原因,与传统会计差异以及确认计量。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也叫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

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

绿色会计产生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问题。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三

随着“在线教育”这一新兴领域的兴起,网络时代的教育,会对我们现行的教育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师生的关系,凸显了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就是课程信息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考试标准化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它的建立和应用,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减轻教师的负担起着积极作用,是实现教考分离、在线考试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试题库一般都是封闭的,考试时从试题库中随机或有选择性的抽取,考试内容是以教师为主,考什么、何时考、怎样评分全由教师决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于是,有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就临阵磨枪、被动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发明了一大批作弊手段让监考教师防不胜防,考场成了作弊的试验场。

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就是要将试题库由封闭的状态改变为开放的状态,让学生可以通过做试题库中的题目来加快自己学习的进程。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成后,可以实施网络化练习及考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和考试兴趣的目的,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目前,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就是网络化考试,由计算机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进行考试,不怕学生知道题库中的题进行练习,因为题库试题数量大、知识全,只要都掌握了,考试就能过关,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高质量的试题库建设是推进教考分离、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确定题库知识及能力范围。

以成本会计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为例,确定题库范围是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成本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为基础,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要求作为命题的依据,认真分析课程应考核的重点、难点及新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科前沿理论,财会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制订含有理论内容、实务内容、岗位内容、职业道德素质内容的题库范畴,在层次涵盖上包括基本能力要求、中级能力要求、高级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三个能力层次。考试时,原则上根据标准由计算机随机自动组题。

(二)选定题库试题题型。

以成本会计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为例,题型以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类型为基本依据,结合专业素质培养,选定试题库题型。具体为:理论题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实务题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题多项选择;实训题多项选择;案例分析题;案例综合应用题;实训综合应用题;课业范例等。各种基本题型的功能是:“理论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是什么”的概念或观念的记忆,这种记忆和强化是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条件;“实务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操作规则的记忆,记住并强化这些规则建构,旨在克服学生实训操练时对专业规范的盲目性;“案例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主要观念”的记忆,记住并强化这些主观念建构,是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主要观念”的基础;“实训题”的功能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职业核心知识”、“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记忆,记住并强化这些知识、标准与规范,旨在克服学生实训操练时对“职业核心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盲目性;课业范例展示了具体的示范参照,有助于化解学生完成相关课业的难点,为学生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或疑惑时提供帮手。

(三)明确试题库试题难度。

试题库建设要保证试题数量足够大和试题难度分类,可以将试题按知识难易程度分四个模块:基本能力要求模块、中级能力要求模块、高级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和总体综合模块,以满足不同层次考核的需要。试题库中的试题由试题库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命题人员集体讨论后编制。除难度和题量适中外,还应体现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使知识命题少而精,扩大能力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严格审核试题质量。

项目负责人严格把好试题质量关,试题编制完成后,对所有试题要逐题审查,并组织命题教师对试题进行筛选、修改和补充,以保证试题描述准确、层次分明。

(五)试题库管理和完善。

真正开放式的信息化资源试题库系统必须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化的试题库系统,其通用性在于试题库能适应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录入新题目,删除旧题目等不断完善试题库系统。同时,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要配置相应的教师作为各学科试题库的管理人,对新增试题与删减试题在系统中进行批准或否决,保证试题库建设质量和不断完善。

试题库应用质量可以通过点击率以及网络评价打分来综合评判。

信息化资源试题库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较好地实现教考分离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由题库抽取试题进行考试,能有效避免出题和评分的主观随意性,是教和学真实效果的体现。这种由题库完成的考试命题,对检验授课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有助于规范考试纪律。

严肃考试纪律是所有考试的先行条件,从题库里由计算机抽取试题具有随机性,而且试题内容并不一味只迎合某位授课教师的授课重点,让考生在考前无法押题、猜题,无从作弊、抄袭,考生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没有任何“捷径”可寻,这样能有效避免作弊、抄袭现象的发生,保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开展考试,真实有效地体现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情况。

(三)有助于严格试卷保密。

传统的命题工作多集中在考前几天集中开展,有的授课教师甚至在家独自完成命题工作,授课教师将试题交由学院教学秘书或教学管理部门保管,待开考前再统一打印。这种命题方式在时间上具有随意性、在教学态度上也有失严谨,难以保证试题的安全性,容易导致试题外泄。信息化资源试题库规避了上述问题,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四)有助于考试成绩评定科学化。

在传统考试中,试题答案可能因授课教师对试题的认知度不同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评分过程不尽客观。由题库提供的标准化考试,其试题都配有标准答案,在阅卷时可避免给人情分、感情分;客观题可以全部用计算机辅助阅卷,提高阅卷速度。

总之,实行网络化考试是大势所趋,优质的信息化资源库组卷与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阅卷标准的一致性,系统判分科学、准确,同时实现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考试组织效率。

[1]李永华。网络化考试的题库建设及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3(10)。

[2]曹广军,赵伟,王琳。完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四

据说,在1910年,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少校对值班军官: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少将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明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以上故事是否真实我们无法考证,但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失真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从本质上讲,一个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管理决策职能,比如,企业的计划部门所制定的计划,其实就是决策;二是信息处理职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三是事务处理职能,一个职能机构作为一个集体,要保证其正常运作,必然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收发文件、打印材料、工作考勤等。如果做进一步分析,第一类职能与第二类职能密切相关。因为,做出决策的依据是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后又要以信息的形式向外发布,因此可以说,企业工作的主要内容都与信息有关,特别是与信息传递有关。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能够进行正常的运作,重要的基础就在于信息处理得当并传递准确。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是无偿的,至少其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认识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需要支付成本,有时这种成本还是很大的。企业所有关于信息问题所花费的成本在经济学上称为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企业的隐性成本之一。其中由于信息失真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又是企业信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比一般的信息成本的表现更隐蔽、更难于被认识。必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做分析。

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

在企业内部,信息失真成本又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本文开头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这种现象在企业里可能经常遇到。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接收一则信息并把它转发出去,往往不是原样转发,而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尤其当这个人接收到自己非常不熟悉的信息并转发出去时,错漏可能更大。另外,如果接收者与信息内容在利益上不一致或是有冲突,信息的接收者则有可能在允许和可能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修改或截取信息。如果这样的作法一级一级地传下去,信息失真会被逐级放大,即使最高层做出的决策完全正确,到下边就有可能面目全非了。在大企业里,最高层决策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转发,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失真。因现实生活中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必然有许多情况文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些规定则可以做不同解释。俗话说,“上面的一本好经,给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情况是信息自下向上传递。这时信息失真成本主要表现为影响力成本(参见《认识影响力成本》,《it经理世界》1999年第11期)。就是说,有时下级从本人或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在信息收集、信息传递等环节上,对真实信息进行取舍或加工,并以此来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这里还要指出,造成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失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信息自下而上传递过程中,信息是逐级浓缩、汇总的。一般来说,基层信息到达企业最高决策层时,原来大量的信息就变成了几张报表,有时甚至是几个数字。我们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有用信息被丢失,一些本来能够反映深层矛盾的信息被掩盖起来了。

第三种情况是企业里横向或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你到一个大企业的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那里的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都在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忙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在了解情况、沟通关系、协调工作。从本质上讲,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失真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有行政力量的制约,其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是信息封锁。

企业外部的信息传递。

关于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失真可能情况就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企业外部时空之大几乎是无限的。企业在这样广阔的空间里搜寻有用的信息,其失真是难以避免的。从时间上来说,企业及其外部世界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企业的决策者可能经常发现,花费了很大的成本,辛辛苦苦刚刚搜集到的信息,却由于外部情况的变化而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这就像我们看到5亿光年远处的一个新星爆发一样,其实那已是5亿年前的事情了。再者,由于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经常在打信息战。因此,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要么信息不完全,要么信息中有错误。

这使我不禁想起一件真人实事。一位朋友是搞企业管理咨询的,有一次,一个企业请他去进行咨询诊断。原来,这个企业刚刚开始生产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很热销。因此,企业领导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请他去帮助策划。经过一番调查分析,我这个朋友不但没有帮助策划项目,而且还给企业领导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他向企业领导指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收缩生产规模,并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他的理由是,这种产品缺乏市场进入壁垒,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应该多派出一些营销人员,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观察竞争对手的动向,随时准备快速反应。但是,这个企业的领导听不进我朋友的意见,仍然坚持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半年以后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新的生产线还没建成就刹车下马,企业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

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失真成本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成本有时是何等巨大,甚至会大到使企业走上末路。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在企业内部要理顺信息传递机制和渠道。这里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则,即任务与利益相分离的原则。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里,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与利用这些信息来做管理和决策的工作都集中在同一个部门,这样的作法无疑会加大信息失真成本。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机制,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原则,把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分离开来,信息处理由专职机构完成。这样,信息机构与职能部门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相当于信息机构的客户。另外,借用外脑,通过专门的信息服务或咨询机构来了解竞争对于信息或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状况,理应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这样做,就可以减少由于利益相关而造成的信息失真成本。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我们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试想,那件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错误。如果值班军官把少校的命令录下音来,然后再播放给下级,这样,就不会发生那样严重的信息失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化,企业将向扁平化方向发展。这种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将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再者,要建立一整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和办法。比如,在企业里对那些虚假信息的提供者要给以相应的处罚,要改变那种“吹牛不上税”的传统观念,给“吹牛”行为课以重“税”,施以重罚。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五

清洁生产应用于会计核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于企业资源和排污减量化和重复利用工艺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本的减少,以及因制造活动无害化、产品使用的无害化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受众对产品使用舒适性的信任带来的消费欲望的稳定性等带来的间接的和潜在的效益。通过对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式是对核算工作的细化,能够使企业更进一步的认识绿色成本在企业制造成本中的明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能源、设备、工艺改进的方向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按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有关资源的使用费、弃置费用和排污费等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都属于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同时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也规定了“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产品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一项,都是会计成本核算目录中的内容,按照会计通则的相关要求,绿色成本的计入和控制是企业产品核算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也明确规定:“工业企业按照成本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折旧和摊销、其他等成本项目。其他,是指未能归入以上项目的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环境成本等支出。”,为绿色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

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会计处理,从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考虑,合理、真实、准确地计算绿色成本。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绿色成本我们可以将成本细分为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两类,主动成本是我们为了实现资源减量化和生产过程无害化主动采用的设备工艺方法以及其他管理投入,包括改进原材料的组成、制造方式,也包括为此付出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被动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法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必须投入的治理作业环境和污染物排放环境所必须投入的设备、人工管理成本以及其他材料投入成本。认真区分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对比,既能明确企业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直接效益和减少浪费的节约明细,也能对不进行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被动成本增加有明晰的认识,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财务数据分类。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是制造企业会计科目的主要内容,对于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按照这一会计要求,对于主动成本,我们很容易通过“借记”、“原材料(或物资采购)科目”以及“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相关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同时对于制造过程产生的小量污染以“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科目进入制造成本科目,从而实现动态的计入成本。对于排放类污染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此外,对于企业污染源先期治理需要的药剂、物品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借计,以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的目的。对于被动成本的归集,因为该部分费用可能融入不同的制造体系和产品体系,较难进入产品的直接成本,一般以“管理费用——××费用”等科目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该部分成本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该部分成本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环境影响代价,正是进行绿色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重中之重,应该在会计核算实践中予以充分重视的部分,其中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排污先期治理的费用、各种废弃物和不可利用的中间物等项目成本支出,也正是改进和完善清洁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从财务管理角度上,这部分的支出也是做财务核算需要着重加以控制的支出项目,从核算角度推进企业成本构成的优化和减量化要求。

据前所述,绿色效益与成本一样,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着眼点和关注度以及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都有所差异,因此绿色成本的核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程度的加深,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持续发展效益的今天,效益计算会更多的引入环境效益计算和可持续发展效益计算的范畴,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的内容和其显示意义也会不断的为人民所重视。直接绿色效益,取决于单位产品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制成过程的污染排放成本的降低,无害化工艺所带来的排污费用的减少等方面带来的物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减少。从而实现企业产品价值积累和物质积累,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和货币贡献,在相关科目中体现这部分的内容是直观的,可直接对比分析的,是财务核算制度下,可见的效益部分。间接绿色效益,我们通常并不能通过直接的产品价值核算得出和明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虽然不直接增加人类的物质资本,却可以深刻影响人类持续开发资源的能力和依赖性,从而间接影响我们从大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获取充分资源的长期性,进而影响我们进一步实现物质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企业会计科目中,绿色收益也应作为单独的会计科目进行相关业务的核算。

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源泉,按照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思路和成本核算工作的要务,目前的绿色成本效益核算应以以下(并不限于)几个方面为出发点:

(1)直接绿色成本效益(同传统效益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2)单位产品能源动力占用的减量;

(3)单位产品绿色可再生材料使用的`比率;

(4)相关环境保护目标(大气、水、噪声等)控制指标占标率减少率;

(5)企业厂界内以及厂界外生态环境的变化梯度等。

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是在环境新形势下的全新课题,是每一位会计核算从业人员关爱环境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都需要加以重视,并不断的应用于现实工作当中。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六

8月15日,“2007年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高层论坛”暨“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系列评选”启动会在青海省西宁举行。此次论坛以“信息化成就竞争力与高绩效”为主题,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各网省电力公司、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的代表,以及诺基亚、用友艾福斯、曙光、深信服等知名企业的领导与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高峰互动、激荡智慧,就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为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交流与借鉴,鼓励信息化成效突出、先进的企业与个人,促进电力信息化发展,在本届论坛上启动了“第二届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系列评选”工作,这标志着又一届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评选隆重拉开序幕。

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是以信息化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

一、电力企业竞争格局形成,八大措施提升企业竞争力。

1、电力行业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电企业市场由五大发电集团、其它中央发电企业、地方发电企业、民营及外资发电企业组成。目前,电力行业在政治、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发电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2006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发展格局,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为电力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大用户直供电为发电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渠道。节能降耗、减排、“上大压小”、加快关停小火电等,使得不同规模的发电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影响。赛迪顾问认为:发电企业的竞争伴随着电力市场的完善必将愈演愈烈,企业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两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企业竞争力。

赛迪顾问研究认为:电力企业竞争力由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构成。现实竞争力包括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发电能力和营销能力,主要受到生产成本控制过程、安全可靠发电、技术与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营销过程等直接因素的影响。而企业所面临的制度基础,经营资源,技术状况和组织能力等因素将间接影响企业制度、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将形成电力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

3、八大竞争策略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

赛迪顾问通过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有八条措施。(1)完善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布局主要是对产业链进行延伸、扩展,使发电企业业务构成从单一的发电业务向其他业务扩展。实施产业布局扩展的方式包括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同心多元化,即向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延伸,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

(2)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技术能力: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环保技术、信息管理技术。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以增强发电企业的技术能力,以提高竞争能力。

(3)优化管控模式,提高经营效益:通过对发电企业运营管理进行改革,实施发电的专业化,对电厂运行、检修、维护实施分离,进行专业化管理,对非核心业务实施外包,提高专业性,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4)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效益:销售电力、热力产品是电力企业收入、利润的来源,在市场化条件下,优化上网竞价策略、快速响应市场,开展大用户直供,是电力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方面。

(5)提高运营效率,控制企业成本: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应用信息系统,控制工程造价、加强燃料过程管理、改革物资管理模式、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将有利于降低电力企业运营成本。

(6)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人才队伍: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总体目标、推动人才流动机制创新、建设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将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7)完善企业制度,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为企业的长治久安奠定发展基础。

(8)建设企业文化,树立竞争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潜在驱动力,为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竞争意识。

二、信息化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在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措施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赛迪顾问认为,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按照发电企业的业务和组织结构的特点分有三种类型:(1)五大发电集团:拥有三级业务和组织架构的集团型企业;(2)其他中央直属发电公司和区域性发电公司:拥有两级业务和组织架构的集团型企业,包括五大发电集团下属的分子公司、部分中央直属发电公司、地方发电公司;(3)发电企业,包括发电集团的基层电厂、地方及民营、外资的独立发电公司。其中第一、二类均属于集团型企业。

以下针对集团型企业和发电企业分析信息化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1、发电企业:实施信息一体化、提高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基层发电企业作为生产中心,需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根据发电企业生产运营特点,为提升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中采取下列措施。

(1)以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运行是发电企业生产的中心环节,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设备的运行维护,设备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转是发电生产的基础,所以发电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设备管理。为降低发电生产的成本,应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维护,降低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如采用eam系统实现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使设备的使用率最高,风险率最低,维修费用最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资产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2)实施管控一体化,提高对生产运行状况、实时运行成本的掌控能力。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途径是优化系统运行性能,降低成本,在上网报价方面能够掌握发电生产运行的实时状态、掌握实时运行成本。从而对信息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实施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对发电设备运行实时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进行实时的成本分析,为决定上网报价提供参考。目前可采取的应用模式是建设sis系统和实时数据库,衔接过程控制层和管理信息层,实现管控一体化。

(3)实施生产运行与市场营销信息的集成,以快速响应电力市场。

集团型发电企业总部主要行使战略管理、计划管理、集团管控的职能,对下属各发电企业履行管理职能。基层发电企业主要承担发电生产,基层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上一节。

为提升集团的竞争力,集团层信息化建设以集团管控和业务、资源整合为主,优化集团的业务模式和内部资源配置。

(1)建设集团信息系统,提高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能力集团企业管控模式有财务管控、战略管控、经营管控,对下属企业管控的力度依次增强。不同发电集团针对不同下属企业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

为提高发电集团的竞争力,需要加强集团管控的能力。针对上述第一种类型企业,集团总部主要对下属二级单位采取财务管控型或战略管控型模式,在这种管控模式下,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计划执行的监控,跟踪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上述第二种类型企业,集团管理主要对下属企业采取战略管控或经营管控,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对下属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对业务过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两种情况下均需借助信息系统对下属企业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实现集团整体的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的业务效率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建设统一信息平台,促进业务整合,提高运作效率。

在集团化发展模式下,发电集团普遍实行集团化运营、集约化管理,创新集团管理模式,如实施战略性物资的集中采购,设立区域性燃料公司负责燃料采购供应,改革物流管理方式,实施电子商务等,以优化集团的业务模式,提高竞争力。对信息化应用来说,为支持这种业务整合模式,需构建集团化信息系统,建立统一信息平台,通过业务流程和信息的一体化,建立企业集团内部纵横贯通的信息管理体系,为集团整体调控、决策分析提供支撑。

(3)整合信息资源,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电集团实施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带来了业务幅度和组织管理幅度的增大,从而带来了管理的挑战。为此集团层面需要实时掌握各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经营状况,一方面为产业内部的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为产业间的协调、综合管理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构建集团化的信息平台,将能够有力的支持集团化、多业务的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手段,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集团的竞争力。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七

组织架构越搞越复杂,监管机构、平台部门越设越多、越建越大,不直接创造价值的人越来越多,人工成本自然越来越高。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欢迎借鉴参考。

这样一来,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员工越来越多,人工成本自然越来越高。拥有一个庞大的总部平台,这几乎是大企业的通病。把企业建成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这是国企的通病。

要知道,消费者不会为企业这些不创值的人工成本买单。可喜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企业经营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减负”,将人事、财务、行政等后勤事务外包给相应的专业企业,企业只留下核心业务部门,以节省人工成本。生产制造型企业、建筑企业甚至可以将生产与建安外包,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将销售外包。

前些年,去银行上班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工作选择,银行的招聘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有的银行甚至招聘研究生坐柜台。须知,这些工作以前都是由中专生负责的。

企业招聘员工时并非学历越高越好,员工整体学历高也不代表公司人力资源水平就高。关键是要人岗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岗位低配会降低工作质量,岗位高配则会拉升人工成本,降低产品竞争优势。

最近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对员工人性化的企业都死了》。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轻装上阵,要时刻保持战斗姿势,市场竞争不会给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加分。企业用人如果不能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就等于自废武功。

闲人就是冗员。冗员是公司最大的成本。冗员增加的不仅仅是人工成本,还会增加与人工相配套的办公成本,如配备电脑、工位、办公家具等。此外,冗员还会形成一种懒散的工作氛围,让公司士气低落,进取心不足,降低工作效率。如果为了解决冗员的工作问题而因人设岗,那就更糟糕了,这等于是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障碍。面对冗员的问题,最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减员、增效、涨工资。

如果企业用人上有上述四个问题,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患上了富贵病。

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说,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就处在生死关头。全体员工都要动员起来,优化管理,要减人、增产、涨工资。明年生产要翻一翻,但人员不一定要翻一翻。

任总的这番话道出了解决冗员问题的思路,减员、增产、涨工资。裁减冗员,精简流程,提升效率,力求工作流程化、制度化、模板化、智能化。实现人均产出提升,再给留下来的员工涨工资,这才是双赢的管理模式。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八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处地位和经济利益,就要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上下功夫,因为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合理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今的工业企业还存在着一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本文就从工业企业成本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的完善方法来阐述成本会计在工业的地位。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做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行政部门还包括企业的在职人员及关于企业成本合算的其他业务。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利用好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带来的信息,积极编制相关条款制度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构成成本价值的基础来采用不通的核算程序,例如对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就要通过制造费用专用账户进行费用的分配再核算到相关到成本中。重要性原因影响成本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相关业务的决策,所以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会计业务,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予以重复、准确的披露。

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与成本核算之间的比较。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要将所有的零散数据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是详细罗列出来,而重要性原则,则可以减少这些工作量,因为重要性原则能够分清主次,业务的重点,减少工作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的业务核算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发现,我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起步较晚,有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没有太过于重视,应用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来过于强调原材料的节省和缩减相应成本上的开支,忽视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是在牺牲产品的质量带来的结果。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了,买方对企业的商品的差异率逐渐重视。所以,如果企业还是重视追求狭义上的收益,忽视成本效益带来的产品差异率,就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失去根基,失去竞争机会,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

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都会扩大其经营的业务范围,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但是在实例中可看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范围并没有扩大,这会导致在期末财务报表的成本效益出现差错,影响领导的决策。

(三)成本会计核算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重要的组成。因为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清晰明了的反应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这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创造更多的资产。然而,有些工业企业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应摊费用和非摊费用处理不当,费用和生产成本核算不当,这会致使企业的成本效益降低。此外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脱节现象,对资金的运转和资金投入效率在沟通与交流甚少,导致企业的无法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来完善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而以往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不能适应当代会计核算标准的,这会导致企业在成本效益上落后,失去竞争优势。

成本会计监督有效的落实,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而有些企业并没健全的监督会计工作的体系,这会使成本会计监督无法详细,严格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暂的利益,不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而有些成本会计人员会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性谋取私利,致使成本会计信息不真实。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监督非常的重要,若忽视它就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失真,进而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的有效进行。

工业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即积极解决企业现存的成本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成本核算工作,下文就根据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道德。

成本会计的工作水平主要取决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企业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从成本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关于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从而约束他们在工作中的规范性行为。企业还可以从外界招聘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让他们给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一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成本会计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观念。

在现代化的今天,工业企业想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完成企业的近期所定的目标和制定远期计划。那么企业就应该摒弃以前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符合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观念。在全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下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再根据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决策。

(三)扩大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

企业应根据企业新增的业务范围来调整相关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及时、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范畴,让企业股东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在成本的运转状况。

(四)规范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在成本会计科目上进行详细的划分,规范记账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财务报告水平。企业在逐步加强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工业企业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会计软件系统来完善成本会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因为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的出现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高效率、快捷的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也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六)建立健全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包括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的出勤率及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核算机制能够不断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监督。企业根据内部成本会计所出现的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来规范、监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

现代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成本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加快企业资金运用和循环的效率,提高企业在事成综合竞争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所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对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关完善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成本会计核算在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九

据说,在19,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少校对值班军官: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少将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明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以上故事是否真实我们无法考证,但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失真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从本质上讲,一个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管理决策职能,比如,企业的计划部门所制定的计划,其实就是决策;二是信息处理职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三是事务处理职能,一个职能机构作为一个集体,要保证其正常运作,必然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收发文件、打印材料、工作考勤等。如果做进一步分析,第一类职能与第二类职能密切相关。因为,做出决策的依据是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后又要以信息的形式向外发布,因此可以说,企业工作的主要内容都与信息有关,特别是与信息传递有关。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能够进行正常的运作,重要的基础就在于信息处理得当并传递准确。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是无偿的,至少其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认识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需要支付成本,有时这种成本还是很大的。企业所有关于信息问题所花费的成本在经济学上称为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企业的隐性成本之一。其中由于信息失真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又是企业信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比一般的信息成本的表现更隐蔽、更难于被认识。必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做分析。

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

在企业内部,信息失真成本又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失真。本文开头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这种现象在企业里可能经常遇到。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接收一则信息并把它转发出去,往往不是原样转发,而是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尤其当这个人接收到自己非常不熟悉的信息并转发出去时,错漏可能更大。另外,如果接收者与信息内容在利益上不一致或是有冲突,信息的接收者则有可能在允许和可能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修改或截取信息。如果这样的作法一级一级地传下去,信息失真会被逐级放大,即使最高层做出的决策完全正确,到下边就有可能面目全非了。在大企业里,最高层决策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自上而下地转发,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失真。因现实生活中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必然有许多情况文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些规定则可以做不同解释。俗话说,“上面的一本好经,给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情况是信息自下向上传递。这时信息失真成本主要表现为影响力成本(参见《认识影响力成本》,《it经理世界》第11期)。就是说,有时下级从本人或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在信息收集、信息传递等环节上,对真实信息进行取舍或加工,并以此来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这里还要指出,造成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失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信息自下而上传递过程中,信息是逐级浓缩、汇总的。一般来说,基层信息到达企业最高决策层时,原来大量的信息就变成了几张报表,有时甚至是几个数字。我们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有用信息被丢失,一些本来能够反映深层矛盾的信息被掩盖起来了。

第三种情况是企业里横向或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你到一个大企业的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那里的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都在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忙的主要工作内容都是在了解情况、沟通关系、协调工作。从本质上讲,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失真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有行政力量的制约,其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是信息封锁。

企业外部的信息传递。

关于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失真可能情况就更为复杂,这是因为企业外部时空之大几乎是无限的。企业在这样广阔的空间里搜寻有用的信息,其失真是难以避免的。从时间上来说,企业及其外部世界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企业的决策者可能经常发现,花费了很大的成本,辛辛苦苦刚刚搜集到的信息,却由于外部情况的变化而已经变得毫无价值。这就像我们看到5亿光年远处的一个新星爆发一样,其实那已是5亿年前的事情了。再者,由于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经常在打信息战。因此,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缺陷,要么信息不完全,要么信息中有错误。

这使我不禁想起一件真人实事。一位朋友是搞企业管理咨询的,有一次,一个企业请他去进行咨询诊断。原来,这个企业刚刚开始生产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很热销。因此,企业领导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请他去帮助策划。经过一番调查分析,我这个朋友不但没有帮助策划项目,而且还给企业领导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他向企业领导指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收缩生产规模,并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他的理由是,这种产品缺乏市场进入壁垒,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应该多派出一些营销人员,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观察竞争对手的动向,随时准备快速反应。但是,这个企业的领导听不进我朋友的意见,仍然坚持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半年以后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新的生产线还没建成就刹车下马,企业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

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失真成本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成本有时是何等巨大,甚至会大到使企业走上末路。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首先,在企业内部要理顺信息传递机制和渠道。这里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则,即任务与利益相分离的原则。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里,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发布与利用这些信息来做管理和决策的工作都集中在同一个部门,这样的作法无疑会加大信息失真成本。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机制,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原则,把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分离开来,信息处理由专职机构完成。这样,信息机构与职能部门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相当于信息机构的客户。另外,借用外脑,通过专门的信息服务或咨询机构来了解竞争对于信息或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状况,理应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这样做,就可以减少由于利益相关而造成的信息失真成本。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我们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试想,那件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错误。如果值班军官把少校的命令录下音来,然后再播放给下级,这样,就不会发生那样严重的信息失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化,企业将向扁平化方向发展。这种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将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再者,要建立一整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和办法。比如,在企业里对那些虚假信息的提供者要给以相应的处罚,要改变那种“吹牛不上税”的传统观念,给“吹牛”行为课以重“税”,施以重罚。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

互联网上从来都不缺乏奇迹。从腾讯qq、校内、再到新浪微博,甚至于草根平民的芙蓉姐姐、凤姐等都依靠着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今,依靠网络的走红是不二的法则。惊叹之余,我们更应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推广的潜力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既然需要依靠网络推广自己的品牌,网站建设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站。国内拥有自己网站的公司从07年的不足30%已经迅速增长到70%以上!

人人都已知道建设自己的网站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多么必不可少。但是为何有些公司并未建设自己的网站?关键在于人力与成本。建设网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建设和维护,如果依靠其他公司帮助建站的话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那么企业该如何建设自己的网站?自助建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成本方面,自助建站有着先天的优势,它价格低廉。而在技术层面,由于它的易操作性,不需要任何专业技术,所有人就有操作它的能力。公司可以从原有的空余人力中抽出时间进行管理。既对网站进行了管理,又加强了对人力的使用。

企业建站还将继续发展下去,而这种自助建站的合作盈利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jimdo自助建站公司将继续研发自助建站上的难题,希望能为企业建站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初次建站的企业,也将提供更实在、有效的运营和技术上的帮助!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一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改革中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货膨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经济持续过热必然会引起商品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物价大幅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都对商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一、通货膨胀的时代。

通常来讲,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实物价格上涨现象,即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货币价值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下,经济的增长率也会持续提高,通货膨胀率也不断地上升。实际上,经济理论和实践上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有益处的,但持续的、过度的、明显的通货膨胀则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多恶劣的影响。通常认为,通货膨胀率如果在3%~5%的范围内则是适度的,若超过5%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这表明,货币资金在遇到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会因为购买力降低而遭受损失。

通货膨胀下企业要承担银根紧缩带来的经济减缓,而且逐渐上升的利率也会使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即是货币量的通胀,又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价格调整和产品结构悄然变化造成的。通胀既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普涨,也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价格体系和有效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商业企业必须准备面临的情况。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的成本计价和结转出现严重失衡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十分严重。这时,企业如果采用流通中的货币作为衡量自身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基准,就会丧失其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的货币衡量结果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企业的成本计价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要求每项记录均以原始凭证作为依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客观的记录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但在货币价值变动剧烈,尤其是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客观性、实时性、有效性,这种计量方法使得在不同时期获得的相同资产所付出的资源相差很大,从而导致企业同一时期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在会计的一般核算中,成本是受物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成本的变动直接受现行市场上生产原材料价格、固定资产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要求增加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其他各种成本,同时出于趋利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储备更多的原材料,无疑加剧了企业成本的上升。

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投资与存货之间的资产成本计算结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究其原因在于资产的市场账面价值已经背离现实。货币资产的期初和期末的资产性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同时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很大偏离,这些都导致企业的成本结转无法真实计量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三、简述商业企业在通货膨胀下财务的应对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的商业化企业通常都将资本的运营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怎么样运营资本自身的价值才能让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成为当今企业经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通过成本计价和结转的有效方式减轻企业压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转移通胀压力。

商业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库存商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附加价值,以及搞好售后服务等方式,使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可以将原材料上涨的价格加到商品品价格中,将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效转移给社会。

(二)改进折旧方法。

在财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应该尽量缩短折旧期限,加速折旧的过程,从而达到遏制通货膨胀不利影响的目的。这是由于在通胀的状况下,折旧不受影响,晚些时候发生的折旧可以使一部分税收有所减少,这可以削弱由于通胀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投资经营项目的净现值。

(三)在通货膨胀时,企业应保持净债务人身份。

近年来,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能保持净债务人的地位,就可以从中获利,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企业若保持净债务人的身份,那么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收益会超过从货币性资产上所遭受的损失,这样就可以得到购买力净收益。当然,这种情况是在利率低于所设想的通涨率时出现的。同时要防范商业企业负债率过高造成的财务风险。

(四)对实物性的资金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

这里所说的实物资金,主要是增加库存商品。增加库存商品可以保证商业企业的正常运转,经营更具弹性。利率上升的变动,货币性资金的持有量会相应减少,这时更多的购置实物性资产是一个很好的规避方法。因为在通胀的情况下,实物性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将远远超出利率的上升速度。在这个时候,购买实物性资产,不仅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更可以抵御由于通胀带来的压力。增加库存商品应重点考虑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防范产品供求和价格体系变化带来的风险。

以上介绍的这几种方法,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可以有效减轻商业企业成本及结转所承担的巨大压力,为企业平稳的度过通货膨胀这一难关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志红.企业成本计算方法概述.成本管理[j]..9。

[2]李正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经济观察报[j]..3。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二

引导语:配送成本(distributioncost)是配送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全过程。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如何降低配送成本,欢迎阅读!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配送中心成本中一般有40%以上来源于送货过程。因此,合理配送、严格配送作业管理尤为重要。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以及车辆装载不满、浪费里程等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因此,必须要加强配送的计划性,用提价或奖励等办法对非正规的配送需求加以限制。

1)不同货品的订货周期应尽量相同,以增加每次送货的货品数量,降低单位成本

2)对普通干货商品应定期向配送中心订货,订货量为两次订货(之间)的预计需求量,实行定期配送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3)有温度要求的冷冻、冷藏货品要按店面最大的订货周期订货,减少订货费用。

4)鲜活商品应定时、定量申请,定时定量配送,应控制在当天全部售完为宜。

(2)简化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是指从接受订货到发运交货,并包括受理客户收到货物的反映的单据处理全过程。应尽力简化订单处理,以缩短配送时间,减少订单处理费用,从而降低配送成本。简化订单处理主要包括:

1)下达指示阶段的简化。主要包括订单审核简化和成交通知简化。

2)备货整装阶段的简化:主要是对库存核对、运输安排、整装备运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协调衔接。

3)制单发运阶段的`简化 :应及时制作发运单及办理有关货物的各种证件和运输凭证,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安全发运,发运后应立即通知接货人并收取货款。

(3)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 :方案评价法、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4)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 :一是重量、体积的合理配载。二是根据配送顺序进行合理的配装。三是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多温度配送(如7—11便利店) ,以增大合理优化配载空间。

(5)建立信息系统

在物流作业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力的60%,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管理,能使拣货准确、迅速,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信息系统提供准确、迅速、及时、全面的配送信息,是配送中心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获得连续正常活动的关键环节。(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三

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执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这套预算会计制度对于反映每期财务收支活动、加强我国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套会计制度不同于政府会计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建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及民主化进程的明显加快,1998年颁布实施的预算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政府公共财务管理和外部有关各方的信息需求,存在许多缺陷:

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由于政府的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会计活动在会计主体、对象、内容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政府部门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必然存在很多与现行政府活动不相适应之处,政府部门很多活动没有进行会计核算、成本计量。

2、财政负债核算范围过窄,不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管理,无法很好的防范政府负债风险。现行预算会计只核算当期实际收到现金的直接显性负债,未核算当期已经发生而尚未用现金偿付的直接隐性负债,以及可能引起财政支出增加的或有负债。大量的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仍游离于预算会计的核算之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预算会计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规模,可以预计到的财政负债风险也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风险,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风险的压力均被低估。

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并且基于建立廉价政府、更好的履行受托责任以及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从西方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管理法规等相配套,我国也不应例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新兴经济国家正在改革它们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但“这些国家已经面临着一个持续的压力,即需要更加完整的会计信息,这需要改革其会计体系”。虽然目前我国学术界还存在究竟是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良,还是在厘清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体系进行争论,但大致的趋向认为建立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成为加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多的国家开始对成本会计产生兴趣。但在我国,由于政府会计体系尚未建立,对成本会计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更是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构分步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法、责任成本核算和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等。现代成本会计发展出了很多新的核算方法,这些新的核算方法对于政府部门导入成本会计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如:限制理论、适时制、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质量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

企业成本会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企业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加、成本的下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运用成本会计的计量方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

1、政府会计制度还没有建立。政府会计这一概念目前只是学术界的一种提法,现行制度中官方的称谓是预算会计。

2、成本会计环境不理想。一是成本计量缺乏依据。由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还在探讨之中,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还没有起步,这对于在政府部门引入成本会计方法带来了成本计量依据缺乏的难题。没有这一依据,成本会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能明确,导致成本核算混乱,重复核算、漏算、避重就轻等现象的发生。二是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属于纵向财政会计体系,它是按组织结构类型构造的。与我国的政府行政结构相适应,预算会计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五级。这使得成本的核算也必然分为五级,这种分级计量的方法不仅使成本核算不能体现其对政府活动成本的控制,还容易导致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需要派生出成本计量和核算口径不同,使成本会计不能真实的反映政府活动的信息,从而流于形式。三是我国政府目前还是实行的现金收付制的会计体系,以现金的流动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这与政府部门的责任性、服务性不相符合,使得成本即使核算出来也无法对政府活动做出准确评估。

3、绩效难以测量。要使成本会计信息更好地为以绩效为主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服务,需要将成本与绩效直接配比。然而相对于成本计量来说,绩效测量要难得多,对于规模庞大的政府尤其如此。政府行为的可观测性不高,政府目标又具有多元性,政府活动更强调责任和社会性,因此,对其活动成本的测量难以确定使得成本控制大多存在于计划之中而无法真正实施。

4、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的缺失。政府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会计主体,其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企业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其成本核算是围绕利润最大化来进行的,追求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产出。政府是一个经济主体,但他更是一个政治主体,政府的运作目标是在其可获取的资源限制下,尽可能地实现其在纠正市场失灵,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服务于社会及社会成员,增加社会福利,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其成本核算不同于企业,尤其是其社会效益的不可衡量性给成本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政府成本会计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使得成本核算的方法与企业不同。但是在目前,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的缺失还没有引起学者和政府会计实践者的足够重视,对政府成本的核算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姿态。

5、资产难以计量,成本会计的对象不容易确定。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如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或承担的债务的货币价值。但是并非所有被消耗的资源都能被准确计量和确认,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然资源的资产化问题。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无形资产是否应该进入产品成本以及如何分配进入成本是一个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政府活动政治性较强,非经济因素对政府的影响有时更大。政府有义务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的公共产品。在决定是否提供某项公共产品时,政府有时更多的是从政治需要出发,成本因素不占主要地位。如国防,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项目的投入,都是以保证人民和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不能以经济上是否合算作为前提。当政府在做出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时,政治考虑优于经济考虑。成本界定的困难和资产计量的困难为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设置了一道技术上的障碍。

三、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的财务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着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现象,不但公共资源的浪费严重,也加大了财政风险。导致政府部门效率低,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目标多元化和管理程序较为模糊,任务、权力和职责之间并非都是完美匹配,这导致政府的低效。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将“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将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公共资源浪费现状,而且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尽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准则》尽快出台。应该充分认识到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应该包括预算会计、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管理会计。把现行的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个方面,与成本会计、收入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府会计体系。与此相适应,《政府会计准则》则应该由权威性机构制定并由立法部门通过后颁布执行,使政府会计正式成为会计学的一个规范的分支,进入到政府领域和研究领域,以准则规范代替制度规范,形成政府会计行业准则,为成本核算和计量提供依据和保障。

2、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强调绩效导向和企业化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特别是政府预算从传统的投入预算转向产出预算的改革,突出了对更完整、更可靠的成本与绩效信息的需求。新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履行好受托责任,这就要求政府财政支出不仅应对现金支出负责,更应对与其所产生的产出相关联的全部成本负责,只有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权责发生制会计将所消耗的资源的全部成本与所取得的绩效密切联系起来,对提供的产品、服务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使政府的业绩透明化,有利于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公众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不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都没有绝对意义上采用一种核算或基础。例如,企业会计中早已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基础,但是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有一张很重要的“现金流量表”,提供各种现金流入、流出的会计信息。已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西方国家也没有一个完全抛弃收付实现制的有关信息,均有一张很重要的“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便帮助政府做出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反映全貌。

3、向基金会计转变。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为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种目的而设置的一组财务资源,它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政府各基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任何一个基金都是一个与其他基金分开并相互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它们各自都有相应的资产、负责、收入、支出或费用以及基金余额或其他权益,并通过一套自求平衡的账户与报告体系记录和报告政府特定活动及其财务资源来源、运用情况和结果。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预算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专用基金等就是实行基金管理的一些范例。在政府部门实行基金会计制度有利于分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其反映的信息较为完整可靠,而且由于每个基金都具有独立性,进行成本会计比较单一,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运行成本,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适当借鉴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建立政府成本会计方法。从把政府和企业都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来看,政府会计体系可以适当借鉴企业会计的方法,对政府活动的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特别是质量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以及限制理论、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适时制等理论对政府建立成本会计方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它们与公共管理改革所提倡的运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相呼应。

5、推进政府预算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预算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这三项预算制度改革对成本会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相辅相成的。这三项制度使得预算资金的流转、运动及资产存量透明,对预算的执行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对财政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部门预算的实行,使得成本的核算可以直接针对政府部门和项目,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制度使得对政府成本的计量和核算统一了口径。但是目前我国的预算改革还只在试行之中,在制度上还有待于完善,比如部门预算还不是真正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预算资金还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年,但是所涉及的面还不广,国库单一账户目前大多还存在于发放工资领域,还没有起到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拨付。

6、建立政府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政府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1)综合成本计算,寻找成本驱动因素按驱动率分配管理费用,并归集到相应职能、规划、项目和任务中,以便在资源成本和资源用途之间、以及成本和业绩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明确各自责任。

(2)活动分析和成本趋势分析,主要是运用价值工程对政府项目和流程进行分析,寻找较低成本的项目和能减少执行特定任务的成本途径。

(3)建立目标成本,即恰当的制定和公正地实施支出上限。

(4)将成本同绩效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实施绩效预算和业绩计量。

(5)政府应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适当计划并准确预算,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情况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并对政府债务、政府风险和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估。

7、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在实施成本会计时,应该与财务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应计制)过程相匹配,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目前可对具体政府项目实施成本会计过程,利用记录的支出信息及资产损耗的估计信息进行成本研究,以满足当前急需的成本信息需求,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成本系统,慢慢将系统进行扩展,并运行独立的成本系统。

推荐成本会计论文范文如何写篇十四

本人曾经有幸参加过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并购尽职调查,主要负责就是对被收购方产品成本核算真实性的调查。

被收购方的经营范围及大概情况:生猪收购、屠宰、加工;鲜肉及肉制品加工销售等。鲜肉销售有自己的连锁店,也有加盟店。肉制品主要是供应超市。

当时,我分析后发现,该企业的产品盈亏非常奇特,有些产品毛利很高,有些产品的毛利为负数。

对方的财务总监是一个名校研究生、30多岁很精干的小伙子。我与他进行了交谈,专门谈了成本核算的问题。下面是我与对方财务总监(以下简称“财”)的对话。

我:请问你们是怎么进行成本核算的?

财:我们就是按照一般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的。

我:请问你们在成本归集时包括了那些内容呢?

财:我们成本核算分了两大块。第一块,是生猪屠宰;第二块是肉制品深加工。生猪屠宰这块成本归集主要有生猪成本、直接人工费、水电费和分摊的制造费用等;深加工这块主要有领用的`鲜肉或冻肉成本、配料、直接人工费、水电费和分摊的制造费用等。

我:请问你们生猪屠宰后有多少产品呢?

财:大概有几十种吧!

我:具体说说看。

财:首先有边口肉(解释:猪的半边肉,从头到尾)、分割肉;分割肉的品种就多了,有几十号肉。

我:哦,只有肉吗?猪血、猪毛不算你们的产品?

财:哦,对对对,这些也是产品,还有好多种猪内脏。

我:猪大粪呢?

财:这个现在还要治理污染,不是!

我:那你们是怎么在这么多的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的呢?

财:我到公司已经一年多时间了,我们一直沿用之前一个肉联厂老会计给出的分配方法。

我:能具体说说吗?

财:我们首先对每一个产品进行了编号;然后对每一个编号的产品给出了系数。月末的时候用每个产品的产量乘以系数,然后求和;求和数作为分母,每个产品的产量乘以该产品的系数作为分子,这样就可以求出每个产品的分配比例了。最后用生猪屠宰归集的总成本乘以各产品的分配比例就得到了每个产品成本。

我:请问你们每个产品的系数多长时间调整一次呢?

财:彭老师不要笑话。我之前虽然也是在工业企业,但是电子产品生产,不是这种农副产品加工;虽然大学学了不少成本核算,但是却没有这种案例。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来后就一直沿用了以前老会计的做法,1年多也一直没有调整。

我:那你想过系数是否合理呢?

财:我问过老会计,他说这是他们国企沿用很长时间的系数,是根据出肉率等因素确定的。开始的时候好像还可以,后来感觉就用点不对了。

我:你觉得那些地方不对了呢?

财:就是发现一些产品出现了负毛利,而一些产品毛利率又偏高。

我:在生猪屠宰环节,你觉得成本核算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呢?

财:当然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分配问题了,这个归集很简单的。我现在一直在考虑就是这个分配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希望得到您的指导。

我:指导谈不上!我就说说我的看法。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归集、分配和结转。你刚才也说了,你们的重点和难点是分配的这个环节。生猪屠宰与其他工业品加工有其特殊性,特殊性就在于一种原料(生猪)生产出了很多种产品,因此一般成本核算中常用一些方法就不好直接套用。

财:是啊,我看了成本会计的教材也没有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我:其实你们那位老会计的思路的是对的,只是产品系数长期不调整是不正确的。

财:我也想过调整,但是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调整方法。

我:其实你可以考虑售价核算法。

财:具体怎么确定系数呢?

我:就是用每一种产品的售价乘以产量作为分子,所有产品的售价乘以数量之和作为分母,得出系数就是每个产品的分配系数。

财:这个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是我们产品的售价变动频繁啊。

我:当然如果每天都去计算一个分配系数确实会加大你们的核算工作量,但是你们可以每月计算一个分配系数,可以采用每月的平均价格、也可以采用月初或月末的价格来计算。

财:可是我们还一部分没有对外销售而是继续深加工了。

我:我知道啊,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在深加工之前你们是不是先加工成分割肉的?

财:是的。

财:您说的有道理。

我:你现在明白你们为什么会出现有些产品毛利很高,有些产品毛利为负数了吗?

财:明白了,把一些产品计算高了。

我:你们在收购生猪的时候有等级划分吗?

财:有的,这个是必须有的。

我:是怎么划分的?

财:好像是按照重量、体长等划分等级,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为什么会按照重量、体长等这些来划分呢?

财:好像是说通过这些可以判断出肉率和毛皮的价格。

我:你们也有剥皮的吗?

财:有时有有时没有。

我:根据什么来决定有或者没有呢?

财:基本上是根据皮张的价格确定,皮张价格高的时候才剥皮。

我:其实,我问这些都是为了了解你们的成本核算。你们在采购时,因为将来的产品价格高,所以出价就高。所以,一切都还是围绕产品的价值在转。所以,我们在成本分配的时候必须考虑售价的因素,不能简单地仅仅考虑产量这样的单因素。我前面问道的猪大粪的问题,对于你们目前来说还是负担和支出,但是对于一些企业也是产品,因为有蚯蚓养殖企业和生物肥料加工企业来收购。同样是大粪,你们是负担,人家是产品,原因还是价值。

财:谢谢,谢谢彭老师,给我上一堂生动地成本会计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