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对某一事件、问题或情况的全面描述和分析。报告的结构要清晰明了,可以采用分级标题和段落来组织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包括市场分析报告、销售报告、项目总结报告等。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提高大家的报告写作水平。如果您需要更多具体领域的报告范文,可以随时向我们咨询。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一
晶桥中学。
徐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一节课起承转合、热热闹闹、洋洋洒洒,最后的反馈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都不尽人意。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可能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也可能是因为注入式的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机会,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抓手,其基本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整体性与自主性。在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语文自主阅读课堂的构建便是对这一理念的探索与尝试。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由于相对较闭塞的文化氛围,相对落后的硬件设施与配备,加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学生的课堂获得常常有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积累也许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和记忆有所提高,但阅读理解类题目的考察,学生往往只能空洞地运用技巧,空有其形而不得其义。怎样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继而推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素养的进步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尝试解决或改善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比较难以产生效能的环节,教师常常归结原因为“学生底子差,习惯没有养成。”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传统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愿或不敢放手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优化阅读内容,引导学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强调阅读中的学生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乡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受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学生阅读资源并不丰富,阅读氛围不浓郁,难以养成有效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教法的不合理,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失落。无论是教师的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都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即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自学学习课堂要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激发想象,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培养自主延生的能力。
3、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
2、开放性原则: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4、建构主义学习观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5、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从死磕拆解课文到举一反三,饮水思源至课外阅读材料。创建书香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2、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与结构能力,能够做到自主解析文本的体裁、内容、主旨等内容,能够自主赏析文本语言,并做出圈点批注。能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3、追求多元阅读,阅读文本固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作为一门具有浓重人文性质的学科,阅读的触角可以多元,如对音乐影视作品的赏析与解构的初步能力。因为音乐的旋律感和结构性及影视作品的画面感与作文写作,阅读体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六、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需要学生把握文本的特点,有的放矢的确立教学重难点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利用“自读提示”找到阅读的门径,把握阅读要点,培养阅读能力,是学法指导不容忽视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文体、理清层次、把握要点、明确要领。
3、学生课堂学习卡的制作,由学生将自主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小组内进行交流。争取“大家都来做小老师”
4、课外文本拓展往哪里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触角往经典,名作去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写一写阅读心得体会。
5、我们是不是只需要阅读文本,通过活动课,将学生的阅读引入更广阔的天地,自然,田野,音乐,影视都是阅读的美好素材。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实际观测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作出对该课题效果的评判。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计划,优化班级语文学习小组,整合优化现有软硬件资源。
2、实施: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及时进行研究、思考、比较与调整,同时记录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活动和心得体会。
3、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整理学生的自主阅读材料。
九、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课题开展以来,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一方面建立起班级的图书角,要求学生将自己家里的书精选一到两本,带进教室,由学生管理员统一管理。引导学生利用课间、午间辅导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的阅读。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将学生带进图书室,自选自读,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再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将阅读的内容整理,汇总并反馈。通过演讲、手抄报、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形式,展示阅读的收获与成果。当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并且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悦与归属感,阅读的习惯自然就渐渐地形成了。
2,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从兴趣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没有目标的阅读,培养阅读的目标意识,是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一份读物到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读”是学生首先需要想到的问题。“是什么”即明确文章的文体,在了解文章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为什么”即感受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情感,明确写作目的,发现总结并尝试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谋篇布局;“怎么读”即阅读方法的使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圈点批注法,“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讨论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成果展示法等等。带着目标进入文本,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不仅为学生课前组织有效预习提供了参考,更让阅读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目标达成的效果也更佳,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试教育的惯性引导下,我们总是狭隘的认为,阅读就是对文字的解读,甚至就是对教材上的课文或是对试卷上阅读理解的文章的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或者更功利一些地被理解为,能够回答课后的问题或是能规范地解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教师人为地引导学生肢解文本,甚至断章取义地生搬硬套答题的套路,以期应和答题的所谓“得分点”。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和真正的个人体验和个性化的解读和理解。事实上阅读的形式不仅应该多样,阅读的内容更应该是多元的,读书不仅可以“这样读”还可以“读这些”。教材里的课文应该精读细读,推荐的名著应该赏读品读,其他的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多涉猎,勤探究,未尝不是阅读的好素材。所谓“开卷有益”读一读科技类的报刊杂志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时事类刊物可以深刻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即使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故事会》《幽默大师》《小故事大道理》等等心灵鸡汤类读物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与想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的源头打开了,学生思想的潮水便汩汩地流向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滋润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课题开展以来,对于阅读内容,我进行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平时就看过读过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提炼,每堂语文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演讲或展示,同时,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做个有心人,看到网络上有趣的微博,报纸上精彩的评论,甚至是视频网站上的有趣演讲都尝试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评一评,议一议。如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大学生活导论》;优酷视频上的《一席》;中央电视台《开讲了》等等,当学生将阅读的触角触及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视野才能被真正地打开,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入生活。新课标倡导学习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知识的积累,更看重知识在生活的运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上引导学生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在空间与时间上也希望能够将学生的阅读课堂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从书本走进生活。春暖花开,我带着同学们在校园寻春,组织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以“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秋高气爽,让同学们利用节假日,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庄稼的成长与收获,体会丰收的喜悦与热情,组织开展以《秋意浓》为题的征文活动,并编辑成小报,在学校橱窗中展览;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结合活动内容,布置学生制作感恩卡片,附上自己写的感恩小诗,将感恩之情流淌于精心勾画的图案与字里行间。同时,尝试为学生编写《学生档案》,引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袋》,每学期,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作业、一份试卷、一篇作文,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等等收纳保存,作为平时表现的参考。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外,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关注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阅读内容的乡土气,以及写作指导中写出“乡土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阅读的共鸣,写作的素材。
5、通过课题研究,解放了老师更解放了学生。一方面,将老师从繁重的填鸭式的教学桎梏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课堂内容的精选与梳理,本着“能让学生做的,自己就尽量不要插手,更不要代劳”的原则,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通过学习卡片的制作,小组作文等形式,将学习活动交给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另外,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大家来做小老师”的活动,根据单元内容与目标,每一单元选择一到两篇自读或讲读课文,提前布置给自觉参与的学生,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方案,并撰写备课笔记。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热情,对教学的同学文本解读与分析的能力更是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6、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自己教科研的能力,促进了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创新,总结与提高的过程。从开始的方案设计,论证与计划,到真正开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与落实都渗透着对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有“云雾中求索”般困惑的时候,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顿悟的瞬间,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大胆的尝试与实践,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与进步。通过不断的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丰富,教育论文案例的撰写,课堂实践的创新与求索,自己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十、对课题的思考。
1、不可形式大于内容,自主课堂是将课堂主体让位于学生的尝试,但绝不可以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为了让自主的课堂更加富有效率,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的被放大。不是学生活动丰富,自说自话,热热闹闹就是自主课堂。课堂的灵魂依然在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能力的生成,如果自主的形式大于了学习的内容,那就是本末倒置的浪费时间了。
2、自主课堂不是创新而是回归,是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探索,它折射的不仅仅是课堂观,更多的是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等等。课堂本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只能引导学生思维,生成与巩固,没有办法“代劳”。让阅读回归其本该有的样子,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初衷。
3、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的坚持。为了提升个人教科研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题研究是起点,但绝不会是终点,通过研究,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理论知识的积累单薄,空有经验积累,缺乏理论支撑。对于发现的规律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另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性还有待提高,很多的工作若能成为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对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想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新形势下会有新的挑战和机遇。最近几年的教学形势变化明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农村中学都开始被动“小班”,我校也与2013年起成为小班化试点学校。同时,省厅“五严”的下达与落实,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靠过去的加班加点肯定是不行了,只有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才是正途。我校根据自身学情开展的“五三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就是一种尝试。网络时代,信息媒介的丰富,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内容的多样与多元,“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来临等等,这一切都对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挑战更是机遇。我相信乘着教科研的春风,以辛勤与付出浇灌,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二
本课题于20__年12月份申报,,20__年1月份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__年2月份举行开题论证会,20__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会,研究时间是一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20__年12月进入结题阶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继续学习20__新课标、新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简单化。
3.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以口语训练为起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重心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将书面语的训练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
4.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在确定训练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
物,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上,把汉语拼音、学习生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交织在一起,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口语表达、朗读中融入汉语拼音。
口语表达需要学生把用汉字组成的表意的话,从口里用语音发出来表情达意,让别人听见、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求表达者发音准确。我们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的及时指出,特别是一些方言音,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
2.在词义理解中融入汉语拼音。
理解文章得先理解词语,一个词语只有融入到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但由于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
3.在语言训练中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句子中朗读数次,自然就达到既认识生字又训练语言的目标。
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同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后把生字回放到步步深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汉语拼音的识字和语言训练整合。
在语言训练中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物,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融入在一起。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__年12月至20__年02月)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找到整合的突破口。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通过课堂小游戏、课内关于识字实践活动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说完整通顺的话、把课本中的词语用运用到语言交流中。
具体措施:
1.对当前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测评等形式进行数据采。
集,了解学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识字量、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水平,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2.由实验的教师做三节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整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上课题实验课探索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准备聘请海州区教科室主任姜先亮主任研究顾问,邀请他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对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阶段性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__年3月至20__年6月)研究任务:找到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措施: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3.制做趣味拼音、识字卡片,把拼音、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训练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巩固识字,训练阅读能力。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整合初步模式,验证预设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__年7月至20__年10月)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初步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再进行研讨。
2.验证整合的成果。
成果:形成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整合模式和体系。总结反思阶段(20__年11月至12月)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二)解决的目标与策略分析。
解决的目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识字,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瘸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的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分析: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1)利用可视型传播媒体,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从电视中认读字幕。还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趣味性浓的、简单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儿童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让他们了解上边的新鲜事物,从认识、熟知、喜爱中学会识字。老师还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的展示性交流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识字兴趣盎然。
(2)利用校园,创造学生识字环境。
“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教室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不仅喜欢收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而这些画片一般都会有些说明性的文字。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到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写图。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认识上面的文字。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识字、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贴图说话。当然也可以自己亲手画图写话,图文结合。学习写话的训练顺序是写词——写句——写段。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练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乌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有了写词、写句的积累,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连句成段,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扩大学生生活识字。
儿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为广泛扩展儿童的识字率,巩固儿童在课堂上的识字,特别鼓励孩子将识字课堂延伸到家庭。比如,鼓励孩子给家庭中的实物贴上标签,要求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等。同时还特别鼓励课外阅读,多看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巩固识字,多认字,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2.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创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创建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五、六十个学生,涉及到的生字就有上百个,通过。
认识同学的姓名,就认识了上百个生字。再拓展开去,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汉字。
(3)自主归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把事物归类,动手操作。专题内容有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收集整理,合理分类,介绍作品,写说明书等。培养收集归类能力,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虚心向别人请教。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活动可大可小,可独立可综合。随着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可像集邮、集火花一样,分门别类地自主归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让学习汉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兴趣盎然,生机无限。活动形式可在课堂上进行,可课间游戏,也可和家长配合下共同完成。童话故事编得要求简单有趣,因为编故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手段。在编童话故事中复现生字、使用汉字,创设识字环境。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童话故事编得天真烂漫,充满情趣,识字、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提高,童心童趣、理想希望得以放飞。因为童话故事是孩子的天真世界,是孩子们情感寄托,只有孩子心目中真善美的东西,才会在孩子的脑海留下印迹。
四、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一)通过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识字与读写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近一年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多人成长为市、区级教师。
(二)通过课题研究,字识得太少,必将影响读书、作文。因为文章是由一个个汉字及基本词组组成的,故教学生读写,必须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而识字过多又必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暇顾及读书与作文。有没有既能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中间地带”?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即要求认识的字多些,要求掌握的字适当少些。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融合的相关问题。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一些教师也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并不实用。我们要研究出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让学生乐学,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乐教,使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能够有机整合,不再是识字与阅读两层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淀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影响。
(一)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案例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并且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主流刊物。
3.论文《将效益钉在课堂中》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版;。
4.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8.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获省“教海探航”二等奖;。
16.论文《利用文本留白实现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得。
一、二等奖。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课、沙龙、论坛、讲座、案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20__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案例评选;。
20__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20__年1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颁奖活动;20__年12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编写结题报告。
(三)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建立适合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
六、课题使老师、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年来的实验,不仅使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识字量有了很大的,而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阅读量大大增加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据抽样调查,二年级2班中共有61位学生,其中有10%的学生识字量在2400个左右,60%识字量在20__个左右,90%识字量在1500个左右。
80%会看报刊杂志,52%在读四大名著。
2.合作探究能力加强了。
课内外合作探究、自主识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互帮互学,为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同时,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3.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表现在听故事能力较强,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全讲出的占60%,听两遍能讲的占80%,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占98%。看图说话时,多数学生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4.学生认识事物的本领加强了。
学生的自主识字中有意注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不认识的字问家长,问老师,问身边的人由认知事物到感知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一切事物这一目的。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多元化识字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展示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严格按新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随文识字,还是突出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也须清楚。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有示范。拓展延伸要联系教材内容,有目的进行,这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教学目标的落实才不至于架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的研究也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还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
“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术”字,很大程度违背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和规律,难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
课型与习惯两个调查可以看出,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研究的意义:1.教学内容。
快乐课堂教学内容新颖趣味化。2.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谐的美术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快乐和满足。
(二)课题的界定。
让我们笑得灿烂,哭得尽兴,活得有力,玩得用力。从不快乐之路转向快乐之途,需要我们自己去自食其力。这就是我们的——快乐新概念。
一节轻松的的美术课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又是怎样对待美术课的?我们应该试图为学生创造怎样的美术课堂氛围?是我们每个艺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剪贴、手工制作、照相记录,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快乐美术教学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课堂”。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美术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众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术课时,如画一束火花五彩缤纷,脑海里就如写一手绝妙好诗那样光芒四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善于激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想像创造。
2、探究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变换形式,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去创造。利用各种课业形式,让学生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快乐的体验中牢牢记住。
3、美术和游戏的“动静”怎样结合。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充分地参与,得到施展自己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4、如何增强自信,勇于表现。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只有受到恰当的激励,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小学一年级美术快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快乐课堂教学内容新颖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谐的美术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快乐和满足。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善于激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想像创造。
难点: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美术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美术课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创造乐园。
五、课题研究方法:
结合使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观察法:观察哪些学生比较喜欢上美术课,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等。
行动研究法:运用谜语、范图、儿歌等方法导入研究哪种会很快调动大家积极性。
经验总结法:根据课堂氛围状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进行全面实施。
六、课题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制定实验方案,与相关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及技术交流。
实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6月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既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如: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教学案例、照片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评价阶段:2014年7月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七、课题进展情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我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知识。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基本理论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因此我要加强自身阅读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知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指导能力的提高。
小学美术快乐课堂研究实验初级阶段,我对一年三班级进行调查得出结果是:
1、40﹪喜欢现状的美术教学模式。
2、78﹪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课生动有趣。92﹪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创作太难。
4、73﹪最感兴趣的美术上课形式是动手活动探索型。
5、60﹪喜欢用绘画形式表现。
6、62﹪在美术学习时,你喜欢老师用谜语方法导入。
7、60﹪喜欢老师以小组评价方式批改或评价美术作业。
8、50﹪美术课上,你喜欢同学作业时间多一些。
9、70﹪喜欢安静的课堂。
10、78﹪学习美术课后,是快乐的。
待实验接近尾声时我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结果有了异样的变化。
1、80﹪喜欢现状的美术教学模式。
2、88﹪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课生动有趣。41﹪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创作太难。
4、83﹪最感兴趣的美术上课形式是动手活动探索型。
5、40﹪喜欢用绘画形式表现;48﹪喜欢用手工形式表现6、70﹪在美术学习时,你喜欢老师用谜语方法导入。
7、68﹪喜欢老师以小组评价方式批改或评价美术作业。
8、80﹪美术课上,你喜欢同学作业时间多一些。
9、40﹪喜欢安静的课堂。30﹪喜欢动静的课堂。
10、98﹪学习美术课后,是快乐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研究实践。
(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浓厚的兴趣、气氛促使他们去快乐的学习。我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利用谈话,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学习《生活中的趣事》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都写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简洁的一句话既点明了绘画日记是在日记上配画的课题,又以一个反问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要尝试的学习欲望。
(二)大胆尝试室外美术课《大家都来做》一课我先在室内上了一节活动课,分小组把自己的材料摆一摆,结果带材料的的同学比较少,活动起来比较乱,于是我安排了第二课时在室外上,效果显著。室外孩子们动起来方便;声音扩散;增加了材料石子等。同学们急切的想到室外,我在备课时会挑选适合的课型,满足他们愿望。
(三)以前我总是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我尝试多种方法教学,分层次分形式。
(四)为提高同学们的创作与展示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每学期都为学生们举办两次作品展,在展示中同学们体会到成就感,并且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创作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也会参加一些校内和县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五)要求自己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撰写了几篇研究性的文章,并积极参加市教研组织对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视频课的评选。
(六)为适合低年级美术教学,我还在美术特长班做实验,编写简笔画教材,里面编辑了谜语、儿歌、故事、连线游戏等,运用此教材课堂效果很好,内容简单实用,同学们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了快乐。
八、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课题研究成效。
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使内容趣味化,轻松化。在不断的摸索中,我根据每一课的内容编排,让孩子们不经意的已经触到了知识点。如《彩线连彩点》学生分散-拉手-两或三聚的粘年糕游戏;《我在空中飞》情景表演。
能让课堂的学生们真正的快乐起来,重要的还是在教学的方法上。我利用剪贴、简笔画、照相记录,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气氛促使他们感受美术课的快乐。
1、不同形式的导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大家都来做》到室外导入;《下雨啦》音乐导入;《鱼儿游游》儿歌导入;《童话里的小屋》故事导入等。
2、让孩子们做主选择喜欢的表现形式,不喜欢画画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美丽的烟花》有蜡笔的可以画,彩纸的可以粘贴,免去了孩子们材料不全的困惑,他们自然就快乐起来了。
3、在教学中多采用简笔画教学,让画画有困难的孩子有了信心。
课题研究成效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课题研究成效二:改变了教学的思维方式。
每一课根据课型可分两课时,可室内可室外、可绘画课手工。无论什么课型的课都准备充足的资料和示范。新的研究促进教师新的思考,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趣味教学,游戏、谜语、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并在感悟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兴趣神经。在实践中我多运用影像记录学生活动情况,建立qq群让同学们欣赏与被欣赏。撰写快乐课堂的论文与新课标案例,《在低年级如何建立快乐课堂》获得市级二等奖。在校内公开课《蜻蜓飞飞》《叶子上的小血管》获得校级特等奖。
课题研究成效三:催化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一年级美术快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最受益的是学生,他们的美术学习乐感从无到有、从有到高涨。他们的思维、探索、评价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课题实验调查问卷统计,78﹪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课生动有趣。83﹪最感兴趣的美术上课形式是动手活动探索型。98﹪学习美术课后,是快乐的。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快乐课堂能够真正的让学生们与教师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对话、能让学生快乐的探索、快乐的交流、快乐的评价。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民主平等、享受尊重的快乐。
(二)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游戏、音乐、故事等形式融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通过探究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准许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材料学习,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3、通过室内与室外、绘画与手工、学习与互动,解决了“动静”怎样是怎样结合的问题。
4、利用简笔画教学为学生绘画打下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
九、存在问题和困惑。
1、教师的理论支持力度不够,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程还是有些简单,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还需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
2、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掌握不好,一节课上究竟可以让学生们用几种形式完成任务更好还有困惑。有待继续研究。
十、结束语。
虽然本课题的研究要告一段落了,但是学生的知识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会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学习,构建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与教研工作紧密结合,以鲜活的状态投入工作,努力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我要一如既往的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将继续把本课题的研究落实到美术教学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4.6.10。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五
本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份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举行开题论证会,2013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会,研究时间是一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2013年12月进入结题阶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继续学习2011新课标、新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简单化。
3、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以口语训练为起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重心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将书面语的训练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
4、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在确定训练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
物,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上,把汉语拼音、学习生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交织在一起,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口语表达、朗读中融入汉语拼音。
口语表达需要学生把用汉字组成的表意的话,从口里用语音发出来表情达意,让别人听见、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求表达者发音准确。我们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的及时指出,特别是一些方言音,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
2、在词义理解中融入汉语拼音。
理解文章得先理解词语,一个词语只有融入到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但由于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
3、在语言训练中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句子中朗读数次,自然就达到既认识生字又训练语言的目标。
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同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后把生字回放到步步深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汉语拼音的识字和语言训练整合。
在语言训练中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物,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融入在一起。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02月)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找到整合的突破口。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通过课堂小游戏、课内关于识字实践活动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说完整通顺的话、把课本中的词语用运用到语言交流中。
具体措施:
1、对当前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测评等形式进行数据采。
集,了解学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识字量、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水平,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2、由实验的教师做三节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整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上课题实验课探索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准备聘请海州区教科室主任姜先亮主任研究顾问,邀请他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对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阶段性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研究任务:找到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措施: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3、制做趣味拼音、识字卡片,把拼音、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训练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巩固识字,训练阅读能力。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整合初步模式,验证预设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初步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再进行研讨。
2、验证整合的成果。
成果:形成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整合模式和体系。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1月至12月)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二)解决的目标与策略分析。
解决的目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识字,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瘸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的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分析: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1)利用可视型传播媒体,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从电视中认读字幕。还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趣味性浓的、简单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儿童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让他们了解上边的新鲜事物,从认识、熟知、喜爱中学会识字。老师还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的展示性交流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识字兴趣盎然。
(2)利用校园,创造学生识字环境。
“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教室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不仅喜欢收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而这些画片一般都会有些说明性的文字。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到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写图。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认识上面的文字。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识字、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贴图说话。当然也可以自己亲手画图写话,图文结合。学习写话的训练顺序是写词——写句——写段。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练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乌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有了写词、写句的积累,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连句成段,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扩大学生生活识字。
儿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为广泛扩展儿童的识字率,巩固儿童在课堂上的识字,特别鼓励孩子将识字课堂延伸到家庭。比如,鼓励孩子给家庭中的实物贴上标签,要求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等。同时还特别鼓励课外阅读,多看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巩固识字,多认字,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2、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创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创建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五、六十个学生,涉及到的生字就有上百个,通过。
认识同学的姓名,就认识了上百个生字。再拓展开去,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汉字。
(3)自主归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把事物归类,动手操作。专题内容有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收集整理,合理分类,介绍作品,写说明书等。培养收集归类能力,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虚心向别人请教。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活动可大可小,可独立可综合。随着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可像集邮、集火花一样,分门别类地自主归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让学习汉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兴趣盎然,生机无限。活动形式可在课堂上进行,可课间游戏,也可和家长配合下共同完成。童话故事编得要求简单有趣,因为编故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手段。在编童话故事中复现生字、使用汉字,创设识字环境。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童话故事编得天真烂漫,充满情趣,识字、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提高,童心童趣、理想希望得以放飞。因为童话故事是孩子的天真世界,是孩子们情感寄托,只有孩子心目中真善美的东西,才会在孩子的脑海留下印迹。
四、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一)通过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识字与读写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近一年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多人成长为市、区级教师。
(二)通过课题研究,字识得太少,必将影响读书、作文。因为文章是由一个个汉字及基本词组组成的,故教学生读写,必须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而识字过多又必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暇顾及读书与作文。有没有既能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中间地带”?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即要求认识的字多些,要求掌握的字适当少些。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融合的相关问题。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一些教师也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并不实用。我们要研究出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让学生乐学,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乐教,使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能够有机整合,不再是识字与阅读两层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淀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影响。
(一)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案例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并且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主流刊物。
3、论文《将效益钉在课堂中》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版;
4、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8、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获省“教海探航”二等奖;
16、论文《利用文本留白实现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得。
一、二等奖。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课、沙龙、论坛、讲座、案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2012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案例评选;
2013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2013年1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颁奖活动;2013年12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编写结题报告。
(三)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建立适合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
六、课题使老师、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年来的实验,不仅使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识字量有了很大的,而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阅读量大大增加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据抽样调查,二年级2班中共有61位学生,其中有10%的学生识字量在2400个左右,60%识字量在2000个左右,90%识字量在1500个左右。
80%会看报刊杂志,52%在读四大名著。
2、合作探究能力加强了。
课内外合作探究、自主识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互帮互学,为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同时,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3、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表现在听故事能力较强,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全讲出的占60%,听两遍能讲的占80%,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占98%。看图说话时,多数学生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4、学生认识事物的本领加强了。
学生的自主识字中有意注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不认识的字问家长,问老师,问身边的人??由认知事物到感知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一切事物这一目的。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多元化识字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展示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严格按新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随文识字,还是突出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也须清楚。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有示范。拓展延伸要联系教材内容,有目的进行,这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教学目标的落实才不至于架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的研究也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还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六
连云港市某某小学徐某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本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份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举行开题论证会,2013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会,研究时间是一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2013年12月进入结题阶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继续学习2011新课标、新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简单化。
3.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以口语训练为起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重心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将书面语的训练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
4.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在确定训练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
物,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上,把汉语拼音、学习生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交织在一起,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口语表达、朗读中融入汉语拼音。
口语表达需要学生把用汉字组成的表意的话,从口里用语音发出来表情达意,让别人听见、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求表达者发音准确。我们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的及时指出,特别是一些方言音,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
2.在词义理解中融入汉语拼音。
理解文章得先理解词语,一个词语只有融入到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但由于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
3.在语言训练中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句子中朗读数次,自然就达到既认识生字又训练语言的目标。
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同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后把生字回放到步步深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汉语拼音的识字和语言训练整合。
在语言训练中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物,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融入在一起。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02月)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找到整合的突破口。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通过课堂小游戏、课内关于识字实践活动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说完整通顺的话、把课本中的词语用运用到语言交流中。
具体措施:
1、对当前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测评等形式进行数据采。
集,了解学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识字量、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水平,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2.由实验的教师做三节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整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上课题实验课探索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准备聘请海州区教科室主任姜先亮主任研究顾问,邀请他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对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阶段性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研究任务:找到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措施: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3、制做趣味拼音、识字卡片,把拼音、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训练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巩固识字,训练阅读能力。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整合初步模式,验证预设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初步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再进行研讨。
2、验证整合的成果。
成果:形成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整合模式和体系。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1月至12月)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二)解决的目标与策略分析。
解决的目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识字,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瘸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的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分析: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1)利用可视型传播媒体,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从电视中认读字幕。还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趣味性浓的、简单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儿童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让他们了解上边的新鲜事物,从认识、熟知、喜爱中学会识字。老师还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的展示性交流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识字兴趣盎然。
(2)利用校园,创造学生识字环境。
“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教室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不仅喜欢收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而这些画片一般都会有些说明性的文字。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到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写图。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认识上面的文字。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识字、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贴图说话。当然也可以自己亲手画图写话,图文结合。学习写话的训练顺序是写词——写句——写段。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练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乌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有了写词、写句的积累,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连句成段,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扩大学生生活识字。
儿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为广泛扩展儿童的识字率,巩固儿童在课堂上的识字,特别鼓励孩子将识字课堂延伸到家庭。比如,鼓励孩子给家庭中的实物贴上标签,要求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等。同时还特别鼓励课外阅读,多看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巩固识字,多认字,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2、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创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创建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认识同学的姓名,就认识了上百个生字。再拓展开去,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汉字。
(3)自主归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把事物归类,动手操作。专题内容有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收集整理,合理分类,介绍作品,写说明书等。培养收集归类能力,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虚心向别人请教。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活动可大可小,可独立可综合。随着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可像集邮、集火花一样,分门别类地自主归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让学习汉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兴趣盎然,生机无限。活动形式可在课堂上进行,可课间游戏,也可和家长配合下共同完成。童话故事编得要求简单有趣,因为编故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手段。在编童话故事中复现生字、使用汉字,创设识字环境。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童话故事编得天真烂漫,充满情趣,识字、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提高,童心童趣、理想希望得以放飞。因为童话故事是孩子的天真世界,是孩子们情感寄托,只有孩子心目中真善美的东西,才会在孩子的脑海留下印迹。
四、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一)通过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识字与读写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近一年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多人成长为市、区级教师。
(二)通过课题研究,字识得太少,必将影响读书、作文。因为文章是由一个个汉字及基本词组组成的,故教学生读写,必须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而识字过多又必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暇顾及读书与作文。有没有既能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中间地带”?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即要求认识的字多些,要求掌握的字适当少些。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融合的相关问题。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一些教师也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并不实用。我们要研究出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让学生乐学,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乐教,使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能够有机整合,不再是识字与阅读两层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淀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影响。
(一)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案例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并且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主流刊物。
3、论文《将效益钉在课堂中》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版;
4、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8、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获省“教海探航”二等奖;
16、论文《利用文本留白实现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课、沙龙、论坛、讲座、案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2012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案例评选;
2013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2013年1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颁奖活动;2013年12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编写结题报告。
(三)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建立适合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
六、课题使老师、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年来的实验,不仅使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识字量有了很大的,而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阅读量大大增加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据抽样调查,二年级2班中共有61位学生,其中有10%的学生识字量在2400个左右,60%识字量在2000个左右,90%识字量在1500个左右。
80%会看报刊杂志,52%在读四大名著。
2.合作探究能力加强了。
课内外合作探究、自主识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互帮互学,为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同时,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3.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表现在听故事能力较强,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全讲出的占60%,听两遍能讲的占80%,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占98%。看图说话时,多数学生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4.学生认识事物的本领加强了。
学生的自主识字中有意注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不认识的字问家长,问老师,问身边的人„„由认知事物到感知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一切事物这一目的。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多元化识字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展示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严格按新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随文识字,还是突出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也须清楚。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有示范。拓展延伸要联系教材内容,有目的进行,这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教学目标的落实才不至于架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的研究也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还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郝丽芳。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2】李启荣。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多种途径[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8期。【3】黄粉英。把握六种关系上好识字课[j]。广西教育。2009年22期。【4】黄国莲。新课改理念下,识字教学体会[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04期。【5】党小玲。试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原则与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6期。【6】黄开胜。将“五笔字”知识引入低段——识字教学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7】斯霞。我的识字教学观[j]。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03期。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七
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丁立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该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完成课题的实施方案,2013年5月份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各一篇,2013年10月完成课题的中期检查表,现按原定计划于2013年12月进入申请结题阶段。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剖析原因。
拟采用内外因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和内容,找出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惰性的原因、类型及特点,深入分析。如学生依赖性强,外部动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方法失当等等。
3、研究对策。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惰性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危害,鼓励他们提高自我约束力,逐步克服思想和行为的惰性,从而体验学习和成功所带来的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课题研究的形式:
1.利用校园橱窗和黑板报等进行宣传,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惰性思想和行为所带来的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结合具体的事例对“惰性学生”开展教育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调查准备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
学习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形成前期的相关资料,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并阅读了吴非的《前方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阅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
所谓“从众”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因缺乏独立意识,不能或懒于提出个人观点、思路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常表现为无独立见解或应声附和伙伴的意见,常常是人云亦云。
2、畏缩。
所谓“畏缩”是指数学学习中对教师、教材两个“权威”表现出畏惧心理,当自己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时,不敢挑战权威,不敢提出质疑,不敢指出教师与教材的问题,不能主动学习与建构,不愿思考新的思路和解法。
3、呆板。
所谓“呆板”是指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选择与迁移能力,不能在新情境中理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并灵活解决问题,常表现为被动与单向思维。
4、茫然。
所谓“茫然”则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显得盲目,思维混乱,思维概括性差的行为。
5、逃避。
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惰性问题,我通过问卷、观察、谈话、家访等方法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学生个性特征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的外力作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多数是消极盲目的,特别在受到诱惑时,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会被电视里的一个镜头或他人的几句游说冲击得无影无踪。电视、网络的影响尤为明显,当电视迷和网络游戏迷层出不穷时,学生哪还记得学习,将学习上的懒惰发挥到极致,荒废学业,毁灭自己的人生。
2、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3、学校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为了增强竞争力,学校面对各种压力,难免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这些措施有时与学生的兴趣相抵触,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4、学生自身因素(1)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惰性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惰性现象的产生。
(3)缺乏自觉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有效督促,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自然会使学生产生上述的惰性心理现象。
(4)缺乏明确的动机。
容易产生满足感。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比较低,以为自己只要达到良好就可以。学习目标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是成正比例的。这样,碰到一些有障碍和综合思考性的题目,就不愿多思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心理。
(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惰性矫正对策研究。
1、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知识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中懂得知识的用处,体验到学习能给人带来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产生心理需求,就能激发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自制能力不强,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可以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设置悬念、巧妙设问,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来激发学习兴趣。
3、是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要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成功的信念。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因他人优秀而贬低自己,告诉学生“瑕不掩玉”的道理,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欠缺,自己跟他人一样优秀。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当然,想要弥补这个欠缺,需要通过不懈地努力。
4、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长沟通,协调、处理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优化教育学生的环境,帮助孩子克服惰性。
5、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学生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教师一方面致力于搭建自我约束平台,如让班干部参与“惰性学生”的管理中,提高“惰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搭建互帮、互监平台,如“惰性学生”通过互帮、互监可以极大地提高自我约束力,从而逐步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
6、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发更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每当学生有一点创新的想法都要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案例《三角形的认识》3.《。
讲的现象很少出现。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8.2013年10月组织学生参加“战胜惰性”心得交流会;9.2013年11月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使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学生的变化。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惰性学生”的外显行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大的改善了,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更自信了,作业能按时认真地完成,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很多。
(二)社会反映。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社会各界反映很好,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领导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让学生克服惰性思想和行为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有些“惰性学生”的毅力不够坚强,有时会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波动,“惰性”容易反弹。
2、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总之,改变学生的惰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和责任,我将一直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八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
“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目。
指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基本可以。
能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1-2种3种4种以上。
任阳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背景。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动今后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我们研究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作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四、理论依据。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对大千世界非常好奇,总想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的原因和之间的关系,说明这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显示:3—8岁是孩子自主性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文字将与孩子的思维能力相互串联并在生活中发生作用。他们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一则新的知识,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所见的世界,进而自我展现。
2、陈鹤琴的课程理论思想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方法论、目标论,十五条主张,十七条原则,四个教学步骤,五指教学内容等。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相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需求与潜能。
2、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
3、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六、研究内容。
1、本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以图画读物为主,有机结合看、听、说、玩、演、画等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3、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梳理指导策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七、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年级组研讨,了解本年龄段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转载于在点网)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研究对象:3—6岁全体幼儿。
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11年6月。
八、课题理论研究步骤。
在课题实施初期,研究制定了一套问卷调查(见附页)。
从这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认为孩子的阅读水平比较低,喜欢听故事,但是不喜欢讲故事,表达能力欠缺,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喜欢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或者自由玩耍,只有42%的孩子喜欢看书,但是他们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每周阅读五次以上的幼儿只占20%,能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角色和背景细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不到10%,由此可见,在家庭阅读观上家长们普遍愿意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就是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之后,我们又在幼儿园各班让教师调查幼儿早期阅读的情况。
班级人数不喜欢阅读较喜欢阅读喜欢阅读。
人数%人数%人数%小一班481736%2246%918%注:较喜欢阅读指不会正确翻书不理解阅读内容,喜欢阅读指能较好掌握阅读方法理解内容。根据这些测试、调查让我们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而后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反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我们把活动室光线充足的地方,用矮柜隔开,铺上地垫,放几个靠垫,作为阅读区,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与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关的书籍:有故事书、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方面的书,有的是幼儿熟悉的、有的是幼儿不熟悉的。我们幼儿园的图书种类也值得一提,除了故事书、儿歌书、工具书还有自制书。幼儿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自己构思制作图书画册,并将其放在书架上,闲时看一看也别有一番感觉。此外我们除了投放以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读物,还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读物,比如各种音响磁带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生动直观的影视作品中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阅读的需要,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时,幼儿对桃花产生了兴趣,于是产生了主题:桃花是什么样的。我们通过发调查表,收集有关桃花的图片、图书、vcd,共同探索桃花的秘密。我们还根据主题开展得情况及时更换书籍,利用空间与幼儿共同商量、设计布置主题墙饰,创设了主题墙面与图书融为一体的阅读活动区域,扩大了阅读活动的范围,增强了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在心上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我们将故事画成大幅连环画,张贴在走廊里,幼儿在自由活动时经常走去看一看、讲一讲,在这种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的额阅读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专心地阅读,并坐姿正确,能够按照欣赏读、跟读、朗读的常规要求进行阅读,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要坚持一贯地抓,经常的提醒,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
三、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加强指导,增进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学会阅读。
(一)了解幼儿在阅读区的活动特点和活动形式。
我们要求各班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阅读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独自阅读:表现为幼儿独自一人默默地看书或自言自语边讲边看,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小班幼儿和个别特别喜爱图书阅读的幼儿身上居多。
同伴两两一起阅读:指两个人共同阅读一本图书,可共同翻阅,或一方翻阅一方讲述,或两人边看边讲。
小组阅读:指两个以上的幼儿共同阅读一本图书,边看边讲。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大班幼儿身上居多。
师幼共同阅读:即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一本图书,一般采用教师讲述,幼儿倾听的形式,亦可教师边讲述边提问。这种阅读形式一般用于新图书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给幼儿的阅读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分组比赛等形式,教会幼儿阅读的有关技能和方法,不如:知道书有封面、内容和封底;阅读时逐页翻阅图书,先看左边再看右边。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再如,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撕书不折纸;把书签放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等。
进行开放性提问。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开展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创编表演活动加深对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印象。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幼儿体验阅读。
(一)在区域活动中发挥阅读的自主性。
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我园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创造提供机会和条件,并通过有效的观察指导,使幼儿产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1、设计早期阅读区域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2、早期阅读活动与其他区角相结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设计具有不同难易层次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满足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需要。
(二)童话剧的排演增强早期阅读的娱乐性。
语言活动中我们倡导教师把学过的故事帮助幼儿表演出来,这样幼儿练习角色对话的同时,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复述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阅读水平。
每年“六一”我们都组织幼儿排演大型的童话剧表演,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前提,这对幼儿的语言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他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阅读形式所带来的快乐。
五、重视家庭阅读,让幼儿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的有力支持,是亲密亲子关系的催化剂,更是开发幼儿早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通过家园联系栏、自主活动、个别交流等不同方式,不定期地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观,从而拓展幼儿阅读的范围和内容。
(二)、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宝贝创设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指导家长为宝贝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同时为了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身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向家长推荐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听读启蒙法、讲述提问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等,让孩子感到阅读也是快乐的,进而引发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每学年对幼儿阅读水平进行观察测试,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后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
(1)获得了翻阅图书的经验,学习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方式和规则。
(2)掌握了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学会看画面人的表情、动作、背景以及串起来发生事件。
(3)对文字感兴趣,能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对应关系,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
3、通过研究,大大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早期阅读的研究,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年我们都要举行园内论文评比和案例设计评比,其中,苏醒老师的“润物细无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被常熟市年会论文录用。
十、课题研究后的一点思考。
(一)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二)对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教师是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素养对本课题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更趋于科学、规范,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多作贡献。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九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
(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__年11月——20__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__年2月——20__年8月)。
(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__.1-20__.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__.4—20__.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__.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篇十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学“软任务”,因此,相当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于读写能力。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包括课堂发言)声音低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的寥寥无几,连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也夹杂着土方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阻碍着学生知识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目标,即“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真反思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畸型”现象,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学校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操作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结出适用的、可操作的、能够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空间,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
(二)改变学生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的现状,使学生形成规范的口语——能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敢说;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交流习惯——会说。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二)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研究。
(三)创设交际情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四)口语交际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三)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五)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六)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__.4——20__.5)。
设计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展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__.6——20__.2)。
实施研究:制定各项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收集研究资料,综合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__.3——20__.5)。
结题鉴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多次阅读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全镇教学工作指导。
(二)通过对口语交际课的开展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提高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并在全镇开设公开课进行普及推广。
(三)通过对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深受师生喜爱的,因地适宜的,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
(四)通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有效地改变了部分教师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五)根据研究成果完成了三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论文。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没能很好的扩展和深入。
(二)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仍有部分领域未能涉及,
未能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广泛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八、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彻底改变轻视口语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热潮。
(二)总结提升推广。
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在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口语交际教学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财务管理论文选题(大全10篇)
- 最新学生学业奖学金申请理由(大全10篇)
- 2023年创业计划书范文创业计划书简短(实用20篇)
- 熟悉的英文是什么 熟悉的英文是什么词性(3篇)
- 2023年学生学业奖学金申请理由通用(优质20篇)
- 最新招商加盟广告文案(通用20篇)
- 2023年入党个人陈述范文(通用13篇)
- 个人工作改进计划个人工作的不足和改进计划范本(模板10篇)
- 最新社区活动方案游戏(模板15篇)
-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模板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