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1:59:05 页码:7
2023年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汇总10篇)
2023-11-13 01:59:05    小编:ZTFB

教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规划,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指导。编写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课堂实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和逻辑性。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教案范例,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一

设计思路: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预测-实测)。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四、总结延伸。

1.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物体?

2.总结。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三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

1.人手一个放大镜。

2.人手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ppt。

1.观察和猜想。

2.想象和比较。

3.使用放大镜。

4.拓展和升华。

一、观察和猜想。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说说、聊聊,好吗?好,眼睛看过来!

2.出示ppt1,提问:

(1)请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可能是什么?(你们看,这圆圆的,像*,像*,像……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ppt2:对啊,是神奇的放大镜,把普通的蝴蝶翅膀变得像*,像*,像……那么奇妙!

(3)把你的猜想藏在心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大镜下的小鸟羽毛跟你想象得一样吗?出示ppt4,幼儿自由说。

二、想象和比较。

1.刚才,我们看了放大镜下的动物,现在看看植物。

(1)出示ppt5:看看,这像什么?

(2)这粉色的是放大镜下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6,是什么呢?

2.看好动物、植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放大镜下,我们生活中的东西。

(1)出示ppt7:看仔细哦!

(2)它真的是冰块吗?出示ppt8:哦,它是放大镜下的……糖。

(3)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会比较吗?

(4)平时见到的砂糖,小小的、细细的,放大镜下的砂糖呢?大大的、方方的。

(5)出示放大镜:就是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奇妙的蝴蝶翅膀,放大了动物和植物,还放大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砂糖。

3.接下来要用放大镜看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有关系,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出示ppt9: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3)放大镜怎样才能看清楚?能告诉老师吗?刚才你们都用过了,靠得很近吗?不能太近,有点儿距离。原来,放大镜要对准要照的东西,调整好距离呢!试试看,看看自己的手,看看你朋友的手。

4.收起放大镜。

5.(1)出示ppt11:猜猜看,这又是身体的哪儿?

(2)出示ppt12:哦,原来是舌头!赶紧拿出你们的放大镜,看看你朋友的舌头,是这样的吗?(你们学会调整距离看了,真好!)。

(3)简单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到最佳距离就行了。

(4)总结:孩子们,放大镜不仅能让蝴蝶的翅膀、生活中的物品,还有我们身上的东西变得奇妙,还能让好多东西变得奇妙呢!

(5)如果你有放大镜,你会照什么?有了放大镜,有了探索的工具,你们有了那么多的想法。好的,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

三、使用放大镜。

2.幼儿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收拾纸和放大镜,物归原处。

4.讨论: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3号和4号手里拿着什么?

5.出示ppt14,电脑里也有放大镜,就是这个加号。

6.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15,逐一验证。

四、拓展和升华。

1.孩子们,放大镜可以放大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东西,身体的部位……还能放大什么呢?出示ppt16:请看,放大镜还能放大丑丑的东西,这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放大镜下,水就是这样丑丑的、可怕的样子。再看ppt17。

3.总结:我看到你们笑了,你们感受到了。其实,你们也能做放大镜,不信,请起立,转过去,对着客人老师笑一笑。你会把一个微笑放大成好多的微笑,看到老师们笑了吗?好的,跟客人老师们再见,记得做一个微笑的放大镜哦!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开展得较顺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

放大镜的倍数不够,孩子不能很直接地体验放大的神奇效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指导不够,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放大镜的正确用法。

前面第一、第二部分聊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第三部分太赶。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四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五

认识花的构造。

了解植物生长的要素。

各类花朵、花冠型态图、花的构造图、盆栽植物、花种子。

1、请家长带幼儿至花店购买一朵花让幼儿带来学校,并且告诉幼儿花的名称。

2、请幼儿拿出所带来的花,一一介绍花的名称。

合)。

4、再请幼儿观察,花朵除了花瓣之外,还有哪些其他构造呢?接著老师展示花的构造图,向幼儿介绍花萼、花蕊及其他构造,以及它们的功能。随著老师的介绍,请幼儿一一找出这些构造。

5、请幼儿想想看,花长大需要哪些东西呢?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的要素:

(1)空气:在白天时,植物是吸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呼出氧气。

(2)水: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品。

(3)阳光: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分。

(4)土壤:供给营养。

6、带领幼儿分组进行各种要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

(1)準备两盆植物,将一盆植物放在阴暗的地方,另一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2)再準备两盆植物,同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每天浇水,另一盆不浇水。

(3)準备一些花种子,分别撒在沙地、土壤和水泥地上,每天按时浇水。

7、一个礼拜之后,与幼儿讨论实验的结果并进行记录。

能说出花的各个构造名称。

能说出植物生长的四大要素。

引导幼儿完成「花的身体」学习单。

到乾燥為止。以备日后做押花卡片之用。

小朋友互相探讨。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六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七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知道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正确使用放大镜,能够仔细观察物体。

(2)通过使用放大镜之后,来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不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放大镜的正确使用,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并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理解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推理探究法。

放大镜、平面镜、玻璃片、电视机、计算机、照片。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谜语:故古变成方,一人无处藏。金意心儿换,又见能力强。(打一工具)谜底:放大镜。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放大镜》。

二、新课学习。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有很多的应用。

下面展示放大镜的用途:

农业科技人员: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观察病虫害;

精密仪器修理工;

公安人员:拆除危险物品;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

仪器镜头;

查看地图比例;

用于考古研究;

取火……。

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知道了放大镜的用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

观察方法一: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动画展示观察方法。

2.用放大镜观察图片。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

通过观察发现: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和计算机屏幕。

通过观察发现:用肉眼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很多很小的荧光点,用放大镜就能看到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结论:在放大镜下不仅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发现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三)放大镜的特点。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比较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的特点。

比较后发现。

镜片名称特点。

平面镜表面平滑,镜面不透明。

玻璃片表面平滑,镜面透明。

放大镜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

不同凸度的放大镜,出示图片。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用不同凸度的放大镜观察苍蝇的图片。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凸起程度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

下面的器具有没有放大功能?出示广口瓶、水珠、玻璃杯、塑料袋、烧杯、烧瓶图片。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珠都具有放大功能。

小资料: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在13世纪,因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三、拓展延伸。

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眼镜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1260年,马可波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看字时,戴着眼镜来放大字体。

四、课堂总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3.(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

(二)选择题。

1.人的眼睛最高视力能看清(a)的微小物体。

a.五分之一毫米b.五分之一厘米c.六分之一毫米d.六分之一厘米。

2.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c)。

a.凹面镜b.平面镜c.凸透镜d.玻璃片。

六、家庭作业。

收集资料说明哪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并且说明理由。

放大镜。

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的特点。

本课以“引导学生经历放大镜发明、使用的历程,理解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为教学线索,先开始“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这一活动,这一部分用时少一些,最后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了两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镜”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在活动顺序安排上,特意将“寻找放大镜”作为第一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尝试放大物体图像的活动,来体验前人发明放大镜的过程,在充分的探究中,理解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放大镜发明之后,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细节和信息,从此打开了探索微小世界的大门。

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主要通过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来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将“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授课的根本,以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特意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三个活动的环节紧凑,时间安排较合理,充分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和积极的探究氛围。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及时的点拨、指导、评价等,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情绪开展活动,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中对各小组的指导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对一些学生的想法,不能很好地应对等。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八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eyesmalleye活动纸-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1.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还可以干什么呢?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2.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看一看实验顺序。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4.实验结束后,bigeyesmalleye活动纸-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九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科学放大镜教案简短篇十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