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1:43:50 页码:7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优质9篇)
2023-11-11 01:43:50    小编:ZTFB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的重要环节。学会借鉴和欣赏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5、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草原美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2、明确目标:是啊,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此浓郁的民族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齐读课题。

3、预期效果:希望同学们用心读书,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任务呈现: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介绍本文的作者老舍。(2)齐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节读课文,强化生字新词。

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哪段写草原美景,哪几段写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第二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批注在书上。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师生交流,板书。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1、任务呈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1)从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2)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1)天空可爱。

a.在作者的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b.优美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初入草原就爱上了草原。

c、你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美景吗?指名读,齐读。(3)小丘柔美。

羊群似花。

a.细细品味,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b.男女生赛读。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c、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读出作者的感受吗?(5)“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作者的感受吗?为什么?领会拟人的写法。指导朗读,读出陶醉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两个“品味”的不同意思。

(6)小结:在这段中,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动静态描写相结合,情景交融,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真不愧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啊!

(7)指导背诵:自读,指名读,齐读,把这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留在记忆中。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1)根据意思写词语:

a、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

b、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c、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2)填空:《草原》是著名作家()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全文共()段,可分为()部分,第一部分写(),第二部分分别写了()、()、()和()等内容,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

2、结果反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了解对错,指导改正。

3、反思小结:根据反馈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同学们,草原的美景让人陶醉,草原的生活更令人向往。下节课我们继续草原之旅,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二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三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全篇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清新流畅。

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基础上读边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加深对课文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谈话,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的大草原。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理清脉络,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内容虽长但是脉络十分清晰,全文分两大块――景美、人美。“景美”的内容在第一自然段,“人美”部分指的是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这样理清思路后,就为顺利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草原美景。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我始终把朗读放在第一位。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抓住句中“一碧千里”等词深入理解,让学生再美美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四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1、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5、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7、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词语。

9、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0、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13、完成作业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五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

一、揭示课题,检查字词。

重点关注了“渲染”的“渲”和“羞涩”的“涩”。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思路,编列标题。

第一自然段是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概括。学生想到: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如诗如画等词语,板书:美景如画。后边四个小节让学生默读,独立练习概括。多数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只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活跃。最后黑板上形成的板书为:欢迎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第二节,有学生概括为“骑马迎客”。第三节有学生概括为“热情好客”、“民族团结”、“团结友爱”等,均不够恰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的把握总是容易混淆。第四节中“盛情”一词,也是引导而得。而最后一节,先是有学生概括为“依依惜别”,就把“联欢”的场景全删除了,显得不够完整。由此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的确也是需要好好训练的。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充分展开。学生只是读了课文第一节,找到其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这样的句子好在哪里?值得细细品味。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七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造句.

提高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认识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第一小节,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难点:。

对于“绿色渲染”,“墨线色勒”这两个国画技巧术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书中第一幅插图的幻灯片一张;绘有草原上小丘的国画两张(一张只有绿色渲染,另一张小丘的线条用墨线勾出).

导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听了这段歌曲,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草原)。

你想知道关于草原的哪些情况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板书:13《草原》)跟着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草原的风情.

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师注意正音.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破的句子.

学习第一小节。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旗”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县.陈巴尔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个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投影(出示书中第一幅插图的投影).谁来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老舍先生是怎样介绍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1小节,看看从中能得出对草原的哪些认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草原的感觉,再说说是从第1小节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讨论时抓信以下几点:。

(1),“空气是那么清鲜,天气是那么明朗.”空气特别新鲜,天气特别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强调作用.练习用“那么……那么……”造句,区别比较“清鲜”和“新鲜”,“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处都是绿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毯”,“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讨论时注意让学生红尘读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体现出来.

在第1小节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吗。

学生质疑:由其他同学解疑,教师点拔帮助,主要疑难有下面几点:。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因为视野开阔而空气明净,所以再远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会模糊一片.

(2),“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出示两幅绘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国画,一幅全用绿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边缘用墨线勾出,使小丘的线条清晰地凸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绿色渲染”,哪一幅还用上了“墨线勾勒”,这样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再看图体会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幅图,给人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为一体,和天地融为一体,那浓郁的绿色,甚至都渗入天边了.)。

(3),在解决某个疑难之后,让学生自由读读带有这个疑难的句子,再次体会该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

看到这样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舍先生有这样的想法吗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用“既……又……”造句.

不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确实太美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再次出示投影图片)你能用书中的语句来介绍一下吗可以先读读背背第1小节.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看图背诵第1小节。

分清动,静描写。

学生讨论.

练习。

画出第1小节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讨论.重点要让学生弄清最后一句“在这境界里,边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就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八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有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九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