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0 19:51:54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通过学习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体运行规律,预测天象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案例和实例,更加生动有趣。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写出更好的总结作品。
孙子兵法论文篇一
2500多年来,《孙子兵法》早已超出军事领域,而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并远播海外,不断掀起《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各种介绍《孙子兵法》以及关于《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的书籍纷纷出版,畅销不衰。而今天,我只想针对《孙子兵法》中的几个思想,对于其在当今政治世界和商业世界的应用的理解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认为战争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策才是“伐兵”、“攻城”。《谋攻篇》强调以“全”为上,以破为下,以“不战”为善之善者。“不战而胜”,既能使己方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又能尽可能地保全对方,使胜利果实更为牢固,使战争带来的灾难降为最小,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是一种“全胜”,是以“仁爱”为指导的战争观的体现。
这种“全胜”思想用于现代政治同样是有效的。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美国在正式实行封锁政策之前,向多国驻美大使通报了情况,国务卿还会晤苏联驻美大使。在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之后,美国才开始正式实行封锁政策。之后,美国还向全世界公开宣称:企图闯越封锁线的任何船只,都将被美国海军击沉。最后,苏联迫于压力退让了,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一场可能发生的核战争被避免了。美国虽然冒着发生核战的风险,但正确的策略方法使其成为当然的“全胜”赢家。从军事方面来说,美国利用了自己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从政治方面来说,美国采取了“伐谋”、“伐交”等一系列措施,首先在道义上尽可能取得最大的国际支持,同时配合强势的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
除了在政治上我们要学会这种不战而全胜的哲学思想,在当今世界,竞争更为激烈的经济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应用孙子的这一哲学思想。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是“不战而全胜”——占领但不毁坏市场。首先,你必须要确定所要追求的市场,并致力于在这些市场中取得相对的市场优势地位。通过这样做,企业将能够确保生存和繁荣。这方面,美国的微软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对于整个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支配控制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也因此微软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期,每年的销售额增长可以达到47%,每年的利润率增长可以达到53%,可充分的体现出利用这一战略取得的成功和繁荣。但是在达成胜利的同时,天下还能保持“完整”,从商业的意义上说,就意味着你在市场的争夺战中不应该败坏行业利润。而航空业就是一个自认为在击败对手,实际上却使自己也遭到了破坏的例子,他们通过猛烈降价来夺取市场份额,但结果却是从1989年到1995年间,整个航空业的公司既没有提供利润,也没有提供工作职位。正如你所看到的,如果行动过后一无所获,那么夺取“整个天下”对你毫无意义。
二、避实而击虚。
在《虚实篇》最后,孙子以兵形象水作比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实,掌握了这种虚实运用之妙的“神”不仅能在军事中取胜,同样可以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取胜,取胜之道没有一定的规矩,关键的在于对己对人虚实的了解,对这种虚实的分析运用,能够“因地制宜”达到自己的目的。新加坡的成功的发展道路对此可以作一说明。新加坡独立之初是一个既无矿产资源又无技术优势、劳动力素质一时又很低下的岛国。他们详细地分析了自己的特点以及国际形势,没有人云亦云地盲目追求工业化的发展,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条避实就虚的发展道路。根据国家的现实条件,他们避开大工业,重点放在树立国家、城市形象,吸引外资上。他们努力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改造城市建设,建立花园城市,吸引了外资的大量涌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低成本高速发展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之路。
而在商战中,“避实击虚”就是达到目标成功的关键,通过集中你公司的资源来攻击竞争对手的致命弱处,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条原则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攻击竞争对手的弱处比攻击对方的优势能更有效力、更有效率地利用你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更好地利用你的有限资源,而攻其优势只会浪费你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缩短取得胜利的过程,而攻其优势只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长。攻其劣势可以增加你胜利的价值,而攻其优势只会丧失这种价值。总而言之,避实击虚可以使资源消耗最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回报,因而能使利润最大化。
三、知彼知己,胜乃不殆对信息的掌握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分析能力,决策之前的“知彼知己”显然既是政治决策科学也是政治决策艺术中一个基本要求。伊朗第五任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执政伊始,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伊朗的经济恢复活力,从而解决伊朗高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以及出口不景气的问题。哈塔米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工业投资不足以及非石油产品出口不景气。因此,哈塔米决定采取措施,增加工业出口,放宽对出口商品的限制条件,建议修改法律,鼓励非石油产品的出口,以便把大量的游资吸引到本国工业中来,并保证要采取步骤加强货币的稳定。由于哈塔米决策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因而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有力地改善了伊朗的经济状况。
而在商业世界亦是如此,要想赢得竞争,就必须了解竞争对手,了解自己的公司,了解自己的市场。
《孙子兵法》看似是古代指导带兵打仗的兵书,但却在21世纪的今天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本我们中国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和喜爱。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会背诵它,前总统布什在海湾战争期间会阅读它,而企业界更是将它视为“金科玉律”。在日本管理学界中,研究《孙子兵法》的人也有很多,甚至还有所谓管理学中的“孙子兵法学派”。看到《孙子兵法》这样的广为流传,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也是十分的感到自豪和骄傲。
孙子兵法论文篇二
《孙子兵法》饱含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朴素的唯物论,二是朴素的辩证法。
哲学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究竟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存在决定思想,还是思想决定存在?人的主观能不能能动地认识客观,能不能积极地改造客观?《孙子兵法》中有两句哲学至理名言。一句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讲的是唯物论。
由于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便有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又分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只强调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论既承认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论又分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客观唯心论强调天道鬼神主宰世界。主观唯心论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孙子兵法》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朴素唯物论的世界观。
奴隶主阶级的宗教天命论长期统治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商朝以卜为主,而周朝则以筮为主。商周是占卜发展的鼎盛时期。春秋末期,随着奴隶主政治统治的动摇,哲学思想上的天命同反天命、有神论同无神论的对立和斗争十分激烈。在这场反天道鬼神的斗争中,孙武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孙武对于“天”作唯物的解释:“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同宗教神学把“天”看作人格化的神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战争中,他竭力反对用迷信的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思想。
孙武认为自然界的天是物质的,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天时、地利,可以使之服务于军事斗争。他在《火攻》中对于天时的利用有许多古朴而珍贵的论述。如“昼风久,夜风止”,白天刮了一天风,夜晚风势就会减弱直至停止,因而这一夜就不宜发起火攻。他还发现“月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时,必然有大风,可以采取火攻。
孙子的朴素唯物论,还表现在他在战争决策问题上主张力避主观、力求客观。如《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国君不可以因一时愤怒就轻率地发动战争,将帅也不可以因一时的恼怒而冒然致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就停止。从国家利害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感情出发,是正确决策的第一步。
是否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死而无违疑之心,是进行战争的首要条件。孙子之后,孙膑曰:“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儒家孟子在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的关系时,将“人和”放到首位。可见,他们的观点与孙武是一致的。打仗总是要由“人”去打,人民如果不愿意效力,这场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取胜的。“天”,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地”,是指道路之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这都是制约战争胜负的自然物质条件。《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就是考虑了“天”、“地”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制约。“将”,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诚信、仁爱、勇敢和严明五项卓越品格。惟智能谋,惟信能守,惟仁能爱,惟勇能战,惟严能临。此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法严则治,治则强;法疏则乱,乱则衰。法令行,士卒用命,军队战斗力会有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阐述综合国力是决策战争的重要依据,孙子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战争是一件极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件。如果动用战车千辆,辎重千乘,士卒十万,千里馈粮,每天光是正常开支就要耗费千金。后来曹操对此注曰:“购赏犹在外之也。”悬赏的钱还要另外追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财力物力,十万之众的大军才可能开动起来。消耗如此之巨,国家一般承受不起。如果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势必导致兵锋困顿,锐气挫伤,国家草野之物耗尽,军队战斗力完竭。
唯物论认为,凭感官直觉所得到的认识,不过是一些片面的、表面的现象,它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战争现象较之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更带所谓‘盖然性’。因此,对于战争现象而言,尤其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达到“真知”的过程。孙子曰:“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孙子认为:通过战争实践,即试探性地进攻,可以获取敌人的真实情况。策,原是古代运算时用的一种筹码,转意为筹谋,出谋划策。筹划谋算,研究敌(我)计谋的得失;挑动敌人,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侦查敌情,察知敌人的虚实备虞状况;与敌作试探性的接触,较量,以发现敌(我)的有余和不足之处。
孙武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认清形势、科学决策、正确指挥,运用战争规律指导作战,是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的。他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就是讲要想办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他还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虚实篇》),也是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作战中取得主动,避免被动。
孙武把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这就可以避免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07交通工程黄洁贞0717020017。
孙子兵法论文篇三
摘要:孙子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将领,他更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者。在《孙子兵法》这一部重要的作品中,孙子认为战略竞争管理者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而且在组织的协调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预备、协调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矛盾等,才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推动组织的发展,在竞争当中把握先机。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竞争;矛盾协调;
abstract:sunziwasageneral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andhewasanimportantmanager.inmastersun'sartofwar,sunzithoughtthatmanagersofstrategiccompetitionneedtohavesomebasicqualities,andshouldemphasizeonthepreparation,coordinatingthecontradictionbetweenleadersandmanagers,etc.intheprocessofcoordinationanddevelopmentoftheorganization,andthencan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organizationandgrasptheinitiativeinthecompetitionfromtheheightofthestrategy.
使用《孙子兵法》对组织进行管理,特别是对组织的战略竞争进行管理,似乎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很多组织都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已经成为了很多中西管理者必然要研究的一部重要着作。孙子作为春秋时代一位非常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其对于整个战争的控制已经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孙子兵法》一度失传,而随着银雀山汉墓的出土,《孙子兵法》这样的一套宝贵的着作又出现了,并且迅速成为很多方面进行参考的重要着作,比如美国培育过巴顿将军的西点陆军组织就把这部经典作为组织的参考读物之一。本文将根据当前组织管理的实际结合《孙子兵法》进行探讨。
在战略竞争中,组织管理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尤其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更是要注重如何更好地提升这五个方面的素质,树立并且健全这五个方面的素质,的确是能够更好地实行对组织的有效管理。那么本文就根据组织管理的情况,对这五个方面的领导素质做出一些简要的论述。
首先是智。组织的管理者一定是智慧者。智慧不仅仅是学历,在笔者看来,智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智慧首先是一种判断力,组织的战略管理机制要怎么去完善,组织的管理者要对相关的客户群体的变化加以判断,不要万变不离其宗用同一套方法去管理组织。对于组织里面的组织员工的心理变化,组织的管理者也要有足够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就是对于组织员工们的一种关注,及时地了解到这些组织里的组织员工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需求,一定不能只是看到当前的情况就自我满足。所以智慧的管理者,是一个富有知识的同时,也有丰富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领导者。
其次是信。古代人说天子一言九鼎,当然组织的管理者并不是帝王,不过承诺许出去了就要真正实现。所以古代又有说君子讷于言,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愿意多说话的。为什么呢?因为组织中管理者越是身份特殊,其说出来的话就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身为管理者,许诺的事情就不应该收回去,做不到的话不要轻易地说出来。这就是作为管理者要谨慎自身的言行,不要轻易地许诺,导致自己的管理下的组织员工产生出一些心理的变化,到时局势更难以控制。
再者是仁。作为管理者毕竟是要实现人的管理,不要单纯只是对员工一味地逼迫。组织的管理者要了解当前组织员工们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斟酌处理,不要什么情况都是一刀切。要照顾到部分家庭比较困难的组织员工,在薪酬或者福利上要有所倾斜。对于组织员工要有关爱的一颗心,一定要让组织员工了解到组织的管理者是真正关心他们的,而不是说除了工作上面的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2],就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这样不利于发挥组织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战略特征。
再次是勇。勇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现在部分组织的管理者就是对相关的客户当成上帝一般去供奉,为了争取客户一点自己的人格都没有。这样是不正确的。有些组织领导者害怕得罪部下,部下做错了,也不去批评,因为怕部下跟组织管理者投诉,到时反而更加难做,所以出现部分组织部门的管理者对部下完全放任自由,让他们自生自灭。这种是绝对不可取的。管理者一定要勇敢,组织员工们作为部门的管理者也要勇敢,要懂得如何批评客户,批评不是骂,批评是指点这个客户如何更好地承担自己责任的教育方法,要注重这个客户或者这个组织员工的特点,细心地进行点评,对他做得好,做的不好的,都要勇于指出。勇敢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敢于开拓新的教育产品,要真正有前瞻性,和智慧相搭配,根据未来组织的需要的,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最后是严。严为什么放在最后?在战略竞争中,这应该是说严格本来就是扭曲了人的意原来做的。严格是下策,因为严格只是对于所有的项目都强制性地安装上指标或者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并不能够真正让组织员工们和客户们理解。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要懂得真正去执行规定,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要求,但是不要依赖严格,要以仁义关爱为主。
二、战略竞争中五种取胜之道建立和健全。
在战略竞争中,其提纲挈领对人性和对阵的观点结合到一起,而这方面正是当前组织管理中所需要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作为一项知识的迁移,把孙子这样一部战争指挥的艺术巅峰作品里蕴含的知识转移到人们现在所面对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这个层面上。
在组织管理的当前,往往缺乏对于整个组织管理的局势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当前的组织管理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一种更加宏观而且全面的认识。在《孙子兵法》中也看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孙子在《谋攻》一章中所谈到的五个战场的取胜之道“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实这几句话也是非常深刻的,在战略竞争中,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还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3].下面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一)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
“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这就是说战争最强大的就是两军交战,你不要和他打仗就能赢,那就是取胜之道中的第一位。那么组织管理中要如何使用呢?其实这就是和曹刿论战中的内容相仿,要注重对于两军对垒的情形判断。不要轻易地因为对方挑起了战火就和他战斗。在和组织员工们出现矛盾的情况底下,不要因为冲动的情况下就轻易地下判断,而是需要根据情况,调查实际,矛盾总会有的,但是关键不在于激化,而在于解决。身为管理者不要常常强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要常倾听组织员工们的意见,真正把矛盾消灭在无形当中。
而且在组织的战略竞争当中,和其他的同类型的组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竞争,但是这些组织如果抱团合作,形成产业集群,这也是一种不战而胜的方式。在当前竞争和合作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协调更多的竞争者进行合作,无论是组织的内部战略管理还是组织的外部战略合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识众寡之用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简单地来讲,就是孙子认为使用人要注重法度,要知道什么时候用多数的人,什么时候要用少数的人,这样才是恰当的。像平时的一些会议,比如产品研究一类的会议,可以集思广益,但是不一定要拘泥在同样的一个时间集体研究开发,而可以考虑错开时间,让人数不要那么多,这样就可以让资源的使用更为高效。
又比如,如果我们组织要召开相关的大型集会,比如开业典礼,或者其它类型的大型会议,要运用更多的人数,营造出一种声势庞大,更好地去运用好这方面的人数控制,让人们看到组织的声势非常强大,这就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了。
人数的多寡问题,在战略竞争过程中效应非常明显,如果在人数配备上把握不恰当,那么就可能出现一种相对被动的状况,正如古语“事以密成”,意思就是在战略分析特别是一些战略突破上,只有少数人进行决策,战略上才能够获得更大的赢面。而在突破一些重大工作时,人数更多在宣传氛围的打造上也能够起到更加突出的效果。因此,人数的多与少,是战略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一味追求大量人数扑向相同的工作,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永远无法取得实质的胜利,盲目以人海战术进行战略竞争,丧失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运用的效率,更是这一组织各类人员丧失了自身角色定位的开始,更多工作人员认为自身不过是众多人里面的普通一员,无法发挥出个人的.才干。
(三)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要同仇敌忾,组织的管理者要和组织员工们站在同一条线上面。很多时候组织管理者常常因为严格的管理而和组织员工站在了对立面,这样是不好的,管理者应该和组织员工在一起,常常地交流自己的观点[4].要让组织员工和管理者都理解到,只有通过团队,个人的价值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只有团队,才能够为整个组织包括管理者和组织员工都能够有更多的创造出价值的机会,实现互利和共赢。
在价值观的引导上,组织应该意识到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战略竞争过程中,员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组织的价值取向是同一性的,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参与实际上是意志和行为的统一,组织的广泛参与需要员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以强制性的方式压迫员工,让员工必须要完成相关工作,这样是无法达到“上下同欲”这样的一种效果。所以,组织的管理者要重视价值观引导。
(四)以虞待不虞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主要是指组织要做好准备,也就是预先准备以防有预料不到的事情。战略竞争中,只有将预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才能够推动工作的发展,这一点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点是相似的。预备工作是组织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将预备放在首位,才能够预防相关风险。风险控制是很多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竞争过程中,应该将风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竞争实际上可能给组织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在竞争过程里面打击到组织的稳定性,或者是让组织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冲击。组织在拓展的阶段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组织可以进行预防,特别是预设风险进行控制,在拟定的风险范畴中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推进组织的有序发展。这从本质上强调了预防和预测的重要性,组织的管理者要科学地分析整个组织所面临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以及预防,进一步地将这些相关预防措施布置到位,实现风险控制。
(五)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强调的是将帅管理者有才能者,君王不需要直接御驾亲征都可以取得一定的胜利,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观点。管理者实际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将一定的权力赋予这些管理者,管理者在特定的管理范围当中发挥着自己的管理才干。这种管理才干最终也是需要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是如果最高的管理者总是事必躬亲,对于组织的有效性也是一种打击。领导者和管理者互相之间既是一种配合,也客观存在一定的矛盾,领导者如果无法充分相信这些管理者,那么在运用这些管理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反面的情绪等,管理者如果察觉领导者不充分信任他,那么在战略竞争过程之中可能并不会竭尽全力。所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矛盾,是组织在战略竞争过程中的一项核心矛盾,管理者无法得到充分信任和充分授权,就不可能真正调动这些管理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将能而君不御者”,强调领导者应该注重无为而治,要和管理者分享权力,更需要管理者和领导者互相信任和配合,才能够推进战略竞争的胜利。
三、结语。
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在战略竞争中,只有真正地把《孙子兵法》甚至是其它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着作,包括西方的一些重要着作,活学活用地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之中,才能真正促进整个组织的和谐发展。在《孙子兵法》之中,对战略竞争的管理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尤其是在分析胜利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提高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个人才干之外,还应该注重组织本身的协调,特别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把矛盾协调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够在战略竞争之中取得胜利。所以,管理者或者领导者都应该充分吸收《孙子兵法》当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对于如何协调各种资源和关系要给予充分重视,才能够在战略分析和竞争过程中把握发展的先机。当前是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时代,任何类型的组织都应该重视资源、员工和管理艺术的科学性,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内部结构优化,促进组织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龚留柱。《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j].滨州学院学报。(1):1-6.
孙子兵法论文篇四
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国家之辅助也。辅助之谋缜密周详,则国家必然强大,辅助之谋疏漏失当,则国家必然衰弱。所以,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诸侯就会趁机兴兵作难。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在此篇中须注意的是:
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论文篇五
张雪琦。
201100120115本学期我选修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课,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三十六计的一些知识并且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电视剧浅显易懂,但是过后回顾细细品味,发觉这些计谋策略是建立在相当的内心修养之上,就如第一计瞒天过海,在计成之前需付巨大的忍耐和耻辱。深刻的看完此剧,必叹一句修心之路何等漫长,古人智慧何等博大精深。
老师在讲课时也列举了大量关于这些计谋的实际应用,我发现大多计策后来被后人应用于商战,惊叹后人用计巧妙的同时也在敬仰这部作品的原作者的前瞻性,一部作品既能够在军事上被广泛认可又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这无疑是伟大的。但仔细想一想商场如战场,做生意时的每一步都是步步为营,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消息,有时候更需要比作战更谨慎的态度,本次论文我想就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和商场上的联系做一次系统的论述。
《三十六计》虽然有其确定的条文在上面,却不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还会适得其反,要想熟练的运用它就要潜心琢磨,灵活应用。踏入商海,做个全局的掌舵者,不但能使你在商场上深谋远虑,进退自如,见风使舵,抓住一个个商机,还能使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能,成为最能创造效益和利益的人。
经商同作战一样,也不能侥幸获利,而必须在赚钱之前分的准备。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强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在充分掌握自己所处领域内的要求、结构、现状及趋势占有对策的基础上,对经营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利用三十六计中的方法和技巧展开经营活动,方可蒙蔽对手、战胜对手,达到经营赚钱的目的。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便有很博大的学问。这一计讲究虚虚实实,虚实兼备。虚在于内,而实在于表。用真实的表现麻痹敌人造成对方疏忽。在商业中,当双方同时招标一个项目,互为对手时,为了取得较高的利润,可以事先散布谣言蒙蔽对方。可以请对方老总出来,互相谈谈条件,在酒桌之上坚决不能松口,但是几个小时之后,借着酒醉,隐约透露出你无意于此项工程的想法,那么对方会产生怀疑。之后便在内部造成一种印象,你对此项工程不感兴趣,或者公司资金出了问题,无意于此项工程,当对方通过他的内线得到此消息同时你又在内部造成一种影响时基本上计策已接近尾声,这时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待你的对手放松警惕,最后不要忘记和你的员工解释这一切。说话要诚恳,告诉他们原因,那样你的形象会提升很高,同时你的威信也会提升,对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然而此法也有缺点,缺点在于使用人前期要有很高得表演天赋,同时还要故做低姿态,同时在员工心理上造成一种无能何挫败得感觉。但是十天之后你得形象会有很大得转变。这就是商人的智慧,瞒天过海蒙蔽对手还体现出了自己的睿智与能力。
通过解析、分类与统计《三十六计》中每条计策的谋略主体,可以发现,谋略主体不外乎三类:己方,敌方,友方。难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一开篇就直接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成功的首要问题。”
同样,对于企业家而言,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堪称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因为不管商界风云如何变幻,也不论企管理论如何层出不穷,己、敌、友永远都是用来对商业主体进行区分的标签。这三者都是战略思维框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体因素。在全球商界,围绕着己、敌、友,一幕幕商业喜剧在上演,一幕幕商业悲歌在落幕。说到底,商务就是如何处理己、敌、友三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尽管有时看上去并不总是表现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只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十六计总共由六套计策组成,依次为胜战计、敌战计、攻占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计策都归在一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套计策就归在六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字依次为:胜、敌、攻、混、并、败。其实,这六个字就是六大核心原则。从根本上看,这些原则是对战略形势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这六大原则系贯穿《三十六计》始末的一条思维主线,它不仅稳定了《三十六计》的宏观结构,而且还是《三十六计》微观结构排布的内在线索。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既是一本军事奇书,又是一本商战典据,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精心的去研读它、发扬它,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处于商业竞争中时,都能想到当年我们曾选修的这门课,都能想到老师当年的详细讲解和各种实例,真正应用它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用计策得来的成功绝不卑鄙,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竞争,都在考验我们的智慧,都是大脑的一次博弈,胜败在于你能不能看穿全局,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三十六计与商战实例》(张广明)。
孙子兵法论文篇六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缸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兵法论文篇七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文化技能,更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升华自身的精神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一门在哲学高度上教育我们的课程,成为我们每位大学生必修的科目。也许是由于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类东西的原因吧,在这种讨论哲学的课堂上,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在这个小小的教室中,我们探讨着宇宙,探讨着自然,探讨着历史,探讨着社会…也许,这正是人类能够作为超越其他物种的存在的原因吧。在这里,好像更能感受到大学课堂的那种纯正的学术氛围,而这次的实践活动,则是一次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活动,从书本的理论学习,联系到实际实践的行动,在行动中体会书本精神的奥秘,令理论与实践在自己的手中一点一点的融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完美境界。
我选择的学习内容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选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还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时这篇文章是作为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而让我们学习的,那个时候,我们当然并不会领略到很多,但对于其中所纪念的张思德同志的大公无私,以及毛泽东的语重心长还是保留有很深的印象的。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写的。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上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毛泽东对他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后有感而发的。可以说,这是一名普通警卫战士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毛主席的见证。会后,毛泽东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毛泽东的这篇《为人民服务》语言朴实,篇幅不足1000字,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倍感亲切,语重心长,意义重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一个政治集团也好,一个人也好,都要首先明确这个在为什么人的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产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共产党只能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为别的什么人服务。今天,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点,绝对不是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为人民作贡献中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就像张思德,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是说要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来检验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究竟对还是不对,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定。那靠什么来检验,从认识的角度,他提出的检验办法是实践标准;从价值观的角度,他提出的办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经过检验,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的最艰难的阶段,也正是革命的最艰难的阶段,共产党人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在拯救处于苦难的广大的同胞们,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所能表达的,如果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就会体会到,那需要多大的勇气与信念。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可以说,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说。这也是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的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号召。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成为了共产党的基本信念之一,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上学期刚刚进入党支部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大学以来的学习党课的经历,使得我对于这些党的理论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学习目标的原因。
作为党支部的一名成员,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基本宗旨的认识也常常会在实践中渐渐的加深了解。正好这段时间我们党支部进行了一次去基层乡村的慰问活动,也领我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5月12日,我们工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支部成员来到北京市郊的延庆县大榆树镇东桑园村,与当地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践行北京精神,用心感恩母爱”的母亲节庆祝活动,以文艺演出的方式给东桑园村送去母亲节的祝福,得到了东桑园村党支书的赞许,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在村里老年人活动室不大的舞台上,我们向村中的村民展示了我们带去的一个个节目。那一曲诗朗诵《母亲的爱》道出了母爱的无私、也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一首《常回家看看》勾起了很对人对家的回忆、对父母的牵挂;我参与表演的小品《感恩》以及手语歌《感恩的心》则在引导大家感怀母爱、懂得感恩。这些节目都由我们的支部党员、积极分子精心准备,用课余时间反复排练的,给当地的村民带去了愉悦的活动氛围,村民们兴致高涨,场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面对村民们朴实的面庞,灿烂的笑容,我们车上颠簸的疲惫,表演时的紧张,都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人民服务,其实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会要求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在付出的同时,我们的确会收获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
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在革命时期的革命宗旨,更是在新近新时期新情况下为人民取得最大利益的正确道路,同时,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更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特设的精神创新。在当代的中国,在有着九千万党员的大情况下,在我党积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拼搏进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会发挥它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为人民服务》。
学习报告。
机械10-1孙博101014116。
孙子兵法论文篇八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会被敌人战胜在于自己,可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战的人,能够创造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不能做到敌人必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人为地强求。不可战胜的时候,要采取守势;可以战胜的时候,要采取攻势。取守势是因为自己力量不足,取攻势是因为自己力量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己仿佛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发动自己仿佛在高不可及的天上,所以能保存自己的力量,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预见胜利不过是一般人得预想,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通过战斗取得胜利而得到众人的赞誉,也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
所以能举秋毫算不上力大,能见日月算不上眼明,能听见雷声算不上耳聪。古代所谓善于打仗的人,是战胜于那些容易被战胜得敌人。因此,善战者打了胜仗,没有什么聪明与勇敢的名声,所以他们能够取得胜利而没有失误和差错。没有失误和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本身就是胜利的,已经赢得了那已处在必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战者,是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放过导致敌人失败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然后才取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去匆忙交战然后才去争取胜利。善战者,修明政治并保持法度,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兵法有五原则,一时土地面积的丈量,二是物资的称量,三是出军多寡的数量,四是兵力强弱的权衡,五是战争最终的胜利。土地产生面积的丈量,土地面积的丈量决定物资的称量,物资的称量又决定出军人数的多寡,出军人数的多寡又决定敌我力量的对比,敌我力量的对比又最终决定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好比是用铁称珠子那样处于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则好比是用珠子称铁那样处于绝对劣势。
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发动战争是依靠人民,犹如从万丈高山上向溪谷放下积水,这就是军事上的形。
这是此篇兵法的大意。供各位参考。
其实在这篇兵法中,孙子老先生还提醒我们:
创造条件,伺机取胜。
在生活中,孙子对我们的告诫也是非常正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等待战胜对手的机会。
孙子兵法论文篇九
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者;领导艺术;管理方法。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
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古代成名的帝王还是现代商业中大佬,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人、驭人,李嘉诚也说过:我的成功取决于愿意为我和集团肝脑涂地的团队。所以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会用人,又不懂得如何“驭人”,那么他只能如项羽般留下“奈若何”的叹息!
二、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领导素质。
(一)出其不意的“奇正原理”
奇正原理来源于孙子兵法中第五篇.兵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奇正管理是策划的第一大原理,它是思维创新的核心表现。我们在策划对手时,也正是对手在策划我们的时候,奇于对方之外则胜,奇于对方之同则平,奇于对方之内则败。1950年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在美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入朝作战并且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是奇正原理运用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在于成功的运用了麻痹对方的手段,以极快的速度插入敌军后方,正如孙子所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二)“知己知彼”的掌控能力。
在《地形篇》中孙子进一步阐述到:“知吾卒之可以击、知敌之可击、知地形之可击,胜之全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进,举而不穷。”孙子告诉我们,若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对于敌我双方的了解是极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也只有明确和了解被管理者的所需所想,掌握下级的信息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拥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懂得统筹规划,《孙子兵法》强调领导工作的开展讲究信息的搜集,特别强调要“知彼知己”。他在《虚实篇》中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战场上、商业中,管理上总有一些让人想不到的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提前了解对手,了解可能会造成变化的各种因素,知己知彼,在变化中以变应变,伟大的正是熟知这一道理,才有了“运动战”想法,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领导者的五大修养。
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一个领导者同样需要有智慧、讲信用、守仁义、够果勇、严于律己;领导者只有在工作中有独到的智慧见解,在管理中讲求信用和仁义,在生活中足够果勇,时刻都能严于律己,才能被别人信任和追随!而做到这些,就需要领导者自己的阅历和能力,可以通过读书思考,也可以在生活中自己摸索学习,孙子还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对于这五点,我们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一个有“高素质、高修养、高能力”的三高领导者!
三、有效管理的三大方法。
(一)知人善用,信任为先。
孙子说:“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九地篇》)。将领导者用人比喻成极易操纵的“率然”就是说只有能妥善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所有人都相互协调、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在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时候,要给予下属一定的自主权和信任,同时要让各组织之间也取得相互的信任,只有如此,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才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效用,为领导者和集体贡献才智,做出成绩。
(二)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恩威并用者,“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孙子在答威王问时说:“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对有功的士兵奖赏,能激发他们的士气,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对错误进行纠正及严厉处罚,使人感到畏怕。在管理实践中,关键是赏与罚要运用恰当,赏其该赏,罚其该罚,公正合理,赏罚都会起到好的.教育结果。同理,赏的原则若掌握得不好,同样也会出问题,也会出现负面作用。赏罚是相依的,古人说:“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赏与罚必须结合运用。在管理中,如果奖罚处理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
(三)驭人的最高境界—驭心。
孙子兵法一书中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而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道”,有着广泛的内涵,但就根本而言,是指组织的思想、理念和战略等。孙武就强调应加强对这种“道”的教育,认为应该在满足于人们的基本需求上,加强对组织成员思想的教育,它指出“齐勇若一,政之道也”(《九地篇》),也就是说:全体士卒勇敢一致,是靠教育管理得法。在现代管理中,一个优秀的企业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抓住他们的思想,指导他们的行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因而用政治教育官兵、用军法整治部队必能取得胜利,也能使领导者获得大家的敬畏,维护自己的权威;孙子还说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真正为大家去想才能拥有亲和力,得到大家的拥护!
只有在物质、思想、心理都抓住组织成员的“短板”,才能做到“用人之无限,驭心于无形”!
四、结语。
孙子兵法对管理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对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探讨,还是在管理中对管理方法的完善、管理效率的提升,《孙子兵法》都是一本现代管理者应该深入研究的书籍。诸如《孔孟》《道德经》等中国古代文学中都有现代管理者应该学习的东西,正如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m].吉林出版集团,.
[2]十一家注孙子·作战篇.[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刘亚勇.孙子兵法与行政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
摘要:资本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一种强大的支配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资本经营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资本经营的理论描述入手,阐述了资本经营对于生产经营的超越作用,并阐述了国有资本在经营中如何体现其核心价值。
关键词:资本经营,超越,核心资本经营。
一、资本经营的基本理论。
资本经营,就是指资本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以资本的一种或多种形态为运营对象,使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优化配置,将其投入某一产业或多个产业,进行有效的经营,以实现理想的盈利和价值增值的活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本经营的目的是要获得理想的利润,并使资本增值。即首先必须获得利润,有利润才谈得上将其中部分利润或大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从而使资本增值。增值了的资本才可能在更大规模上或更大范围中继续运营,使资本进一步壮大,这是资本经营的主体积极经营资本最根本的动力,也是资本经营的实质。
有的人把资本经营仅仅理解为货币经营或证券经营,实际上,这只是资本经营的一部分。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到更多的货币资本,这种生产经营,也属于资本经营。资本也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二重性。只不过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就在于,资本的使用价值不像一般的商品使用后会磨损或消失,反而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带来价值的增值。资本经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通过市场对资本进行买卖;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使用,实现资本价值的增长。且后一种含义的资本经营是根本的或最终的资本价值的.增值。
二、资本经营是对生产经营的超越。
生产经营的使命就是要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殖。若企业的组织管理等因素已调整到最佳水平,再提高资本的赢利能力,就必须调整资本的规模与结构。
在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整。例如,企业可以将留存收益转增资本来扩张资本规模并调整资本结构,马克思将这种资本扩张方式称之为资本积累。又如,企业可以通过流动负债,在短期内融入一部分社会资本,使企业的资本规模和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经济学将流动负债行为排除在资本交易范畴之外而将其纳入货币市场。
然而所有这些方式对资本规模和结构调整都是缓慢的,小幅度的,不能从根本上适应企业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规模扩张,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还没有铁路。”
总之,为了保持和增强资本赢利能力,企业必须要有能对资本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迅速的大规模的调整的能力,但生产经营手段有限,企业无力对资本的经营规模和结构进行迅速的大规模的调整,这一手段和使命之间的矛盾在生产经营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资本经营恰好超越了生产经营的局限,通过资本交易迅速地大规模地调整资本的规模和结构正是资本经营的基本功能。
三、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策略。
从当前我国资本经营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资本经营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广泛筹资(包括股票等筹资、利用外资等)、拓展多种经济渠道和参加联营投资等等,转变了企业经营机制,解决了企业部分资金困难。特别是一些优势企业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投资,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但是,这仍属于初期阶段的一些低层次资本运作,或称外围资本经营,还没有发展到高层次的产权交易,没有进入核心资本经营。为了使资本经营全面、深入、高效地开展起来,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资本的属性。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把握资本运作。要充分认识到资本的本质在于增值,而增值的条件是流动。要积极探索资本的积聚、积累、裂变、扩张的有效途径,推动资本经营迈上新台阶。在资本经营和运作上,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资本经营必须服从企业经营观念。资本经营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不能出现“为兼并而兼并”、“为收购而收购”的盲目性不良情况。
(2)资本经营要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能看到一个厂子就想去收购、去兼并。收购过来干什么?兼并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要有目的和出路。
(3)资本经营必须按照市场规划进行,企业搞兼并及联合要从优化自身存量资产出发,借用别人已有的技术、市场和生产力来扩大自己。
(4)资本经营必须重视资产重组。企业在收购兼并另一企业后,要进行技术改造,注入新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使被兼并的企业最终与之融为一体。
2.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由于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活动和产权交易活动,使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仍在低效率下进行。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必须流动,这种流动不能仅仅是实物性资产流动,国有资产如果要增值和保值必须采取证券形态,从证券市场上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因此,完善资本市场不仅是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开展资本经营的直接需要。另外,企业进行高层次的并购活动,离不开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的支持。
3.理清产权关系,加大资本重组力度。
产权关系不清,是阻碍目前产权交易顺利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产权界定含糊,就难以塑造企业并购市场的交易主体,使交易无法顺利进行。只有产权关系明确后,才能大大地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产权流动和资本经营,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产权关系理清了,就要打破条块界限和所有制界限,按照资本流动和增值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企业重组,优化增量投向,盘活现有存量,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4.建立科学的资本经营机制。
资本经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同时伴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在操作上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规律不易被把握,建立科学的资本经营机制就显得无比重要。它是企业科学地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和效益,使企业获得成功的特殊学问。资本经营机制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风险机制、效率机制、调节机制和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资本经营机制,有助于企业资本经营水平提高,并有利于资本经营环境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珏.对资本经营的正确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1).
[2]张瑞云,崔茜,王建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中的难点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5).
[3]黄光阳,梁步腾,张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02).
[4]姜爱林,陈海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崔爱丽,耿明.国有资本收益收缴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13).
[6]李存森.对国有资本运营治理的探讨[j].前沿,,(08).
[7]张雅萍.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制量化制度研究[j].商业研究,2008,(12).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一
摘要:《孙子兵法》资料博大精深、主旨深远,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它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文章就《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修道而保法”“先为不可胜”“斗乱而不可乱”等哲理内涵移植和借鉴到人生成长之中,帮忙人们从《孙子兵法》的哲理中,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人生;思考。
《孙子兵法》这部有着千年历史的奇书,其中每一句话都凝聚着高深智慧,浓缩着上等的谋略,透过对《孙子兵法》的阅读,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一、人生不败第一计: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中谈道:“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军形》)意思就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务必要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够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所谓的“修道而保法”,杜牧注得极好:“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道”是春秋时期很流行的一个字眼。孙子对“道”直接论述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民与上同意”意思就是君民要同心同德,孙子把老百姓与君王的良好关系作为君王成败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君王要想坐稳江山,你务必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信任。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因为无“道”,犯了不少致命性的错误,把即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
陈平、韩信原先都是项羽的麾下,但项羽却没有识人之才,让陈平、韩信总是没有用武之地。两人在项羽手下看不到任何期望,只好仰天长叹转而投奔了刘邦,范增是项羽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也是唯一厉害的主角,但项羽却受陈平的挑拨,怀疑范增的忠心,气得范增没有办法只好打包回家。
范增的离去给项羽一个致命的打击。能够说项羽最终是惨败在这两个人手上的。项羽更大的问题是对占领的城池不进行安抚,反而进行烧杀掠夺,被他攻打下的城池内的老百姓都不拥护他,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不但失将心,还失民心,最后只能落个乌江自刎。反过来我们再看看刘邦的所作所为,项羽不重用韩信,他却拜韩信为大将。项羽吝啬,有功不赏,他却有功必赏,不但赏银、赏金,还封官、封爵、封侯、封王,在所不惜,所以刘邦麾下拥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
项羽对所攻下的城池是烧杀掠夺,刘邦却秋毫无犯,项羽失掉了民心,而刘邦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除了“修道”外,孙子还有“保法”的政治理念。“保法”就是指要用严明的军纪使得部队上下纪律严明,执法有章可循,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孙子的“保法”的主张,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就是要遵章守法、依法办事,就是要心中有法、敬畏法纪。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一个人只有敬畏法纪,才能慎初、慎微、慎行。反之,如果目无法纪,必然迷心智、乱言行、丢操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法律法规都是我们做事做人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也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纵观十八大以后落马的贪官,无不是让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淹没了敬畏,一步步失守法纪的防线,最终走向蜕变腐化、违法犯罪的深渊。这警示每一个人,在法律法规面前,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心怀敬畏,才能慎始敬终;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能够说“修道保法”是我们人生不败的一个法宝。如果在我们的人生中始终在政治上、道义上、德行上光明磊落,即修道;又能在法律上、政策上、制度上立定脚跟,即保法,那么我们就会有最高的获胜概率。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就能够正确地把握好我们的人生航向而不至于迷失在现实的迷雾中而失去了自我,而且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我们都能够坚定你的理想信念,都能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二、人生不败第二计:
“以待敌之可胜”的目就是等待对手出现可胜的战机。孙子在那里所讲的“待”的含义就是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的到来为什么要等待呢?等待的目的就是让敌人虚假的一面不见从而看到其真实的一面。消除敌人虚假的一面并且让敌人暴露其真实的面孔就需要必须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耐心地等待。
真正的胜利者都懂得在没获得绝对优势的状况下必须要养精蓄锐,等待最佳战胜敌人的时机的到来。因为如果战胜敌人的时机尚未成熟而免强发起进攻,就会暴露自己的“形”。那么对手就会抓住我方的不利的因素不放手,迫使我方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因此,战胜敌人时机的造成,务必要专心致志地等待。“要成为好的猎手,务必先学会等待。”敌人的可胜之机大多时候不是你守株待兔就能得来的,而要你适时地创造战胜敌人的时机,与其等待战胜敌人时机的到来,不如努力地去创造,机会就像甘蔗一样,力榨才会出汁,机遇永久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学暗器的人永久最懂得把握机会的。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孙武在战争中客观冷静的大将风度。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谁能树立起“不可胜在己”的这种人生的理念,并且能够努力去拼搏,谁就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能被对手打败的根源就在于你自己,在于你平时能否能自强,能否能下功夫学习,能否努力奋斗。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掌控,挑战自我,改变命运,追求成功,是我们的梦想,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那就去积蓄你的实力并高效地运用好你的实力。相信自己,你就是你人生的指挥官。带上你的“尖刀部队”(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创意,你的知识、你的人脉、你的时间、你的财力、你的物力)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或“十则围之”(《孙子兵法·谋攻》),或“避实击虚”(《孙子兵法·虚实》),或“分合为变”(《孙子兵法·军争》),或“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孙子兵法·九地》)为实现你人生中最大的梦想去拼杀吧。
三、人生不败第三计: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孙子兵法》中谈道:“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孙子兵法·兵势》)意思是说:“战场上军旗纷乱摇曳,战马和士兵混合在一齐,在这样的战场上作战要使军队整齐不混乱;在战士潮水般涌来涌去,敌我双方浑沌不清的状况下作战,必须要布阵周密,持续良好的作战态势而不致于最终失败。”
战场上,如果你被军马嘈杂乱了方寸,没有了章法,你就会被动挨打;生活中,如果我们也是根据各种社会潮流不断地更换自己的追求目标,我们的人生也会像打乱仗一样,稀里糊涂。
所以,我们在人生道路的选取上,必须要懂得“清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道理。不仅仅要以时势为导向,更要结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状况,慎重地选取一条适合你的人生之路。
在人生道路的选取上,我们必须要懂得什么样的人生适合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真心所追求的,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你的世界才会真正向你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选取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道路确定之后,务必牢记“斗乱而不可乱”,不要被流行的思潮所绑架,更不要为陈旧的思想所束缚。而是要智慧地去分析、去决定、去抗拒,相信自己选取的路,坚定地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你的人生定会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2]施芝华.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m].上海:学林出版社,:2.
[3]周依朋.孙子兵法的人生经营课[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4]张占武.你能读懂的孙子兵法[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二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经典军事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这部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
《孙子兵法》全书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地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其中《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曹操评论此篇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险易、远近计于庙堂也。”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从宏观上对政治军事等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行预测,其中的“慎战”思想是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子兵法》全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
《作战篇》讲的是作战前的准备和筹划,并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其主要内容便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作战物资由国家供应,生活物资由敌人供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国家的现有资源并减小对经济的损失。“胜敌而益强”,在战争中不断扩充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兵贵胜,不贵久”也体现了孙子“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思想。
《谋攻篇》则进入了作战谋划阶段,讲用智谋克敌取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子并不主张用战争解决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就绝不发动战争,这也与其“慎战”的思想相吻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出自于此篇,这也说明孙子所提出的谋略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孙子兵法》的高明之处,它不是单单强调谋略诡道,而是强调实力与谋略兼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明的计策,而忽视对自身硬实力的培养。
前三篇是战略运筹阶段,《形篇》《势篇》《虚实篇》则讲的是作战指挥,即如何利用各方面的因素获得战争的胜利。《形篇》中“胜可知,而不可为”说明有充足的准备,胜利可以预知,这也说明客观因素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取胜的形势也不能强求。《势篇》则强调主观能动性,即使客观因素并不占上风,通过改变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等主观因素也能取得胜利。《虚实篇》则进一步提出“胜可为也”,强调通过主动的技巧取得战争胜利。“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合理地进行战略运筹,对战争具有很大的帮助。
《军争篇》《九地篇》《行军篇》讲的是战场机变。其中《军争篇》讲如何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疾如风,徐如林,假掠如火,不动如山”“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以逸待劳,以近待远,以饱待饥”等思想说明战争中要掌握主动权,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制胜条件。而“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也成为指导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则。但《九变篇》又提出战术并非一成不变,而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君命有所不受”正说明在战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不能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而要随机应变,即使君王的命令也不一定要听从。这三篇都提到了地形对军队作战方式的影响,遵循《作战篇》中的“利害”原则和《军争篇》的“迁直”原则,提出不同地形下的作战规律,并强调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善于利用地形优势以事半功倍。在《行军篇》最后孙子提出了用兵的原则:兵不在多,而在于用兵之法的得当,做到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最后一部分则是讲一些特殊战法。《火攻篇》讲火攻之法,在冷兵器时代火攻是最有效的战法,因此《孙子兵法》单用一章来讲火攻,这也体观了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最后一篇《用间篇》讲的是获取情报的方法和间谍的运用,基本上囊括了当时运用间谍的所有方式。历史上有无数明君贤主合理地运用间谍,赢得了战争的胜制,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些运用间谍的方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孙子兵法》渗透了许多辩证思想,辩证法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孙子指出,无论攻守、强弱、奇正、远近、虚实等战争中的对立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比如防御时,“备前而后寡,备后则前寡,各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顾此失彼,不可能天衣无缝,总有弱点,若能避实击虚,则能处于上风。所以孙子说:“故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种矛盾转化的思想,无疑有很强的进步性。另外,孙子还指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天地万物都不断发展。《虚实篇》中形容说:“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与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局,都在永恒变化着,《势篇》也指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不是固定的。“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总之,在战争中,一切皆变。在强调主观能动性时孙子说:“胜可为也。”强调客观因素时,又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这两者看似矛盾,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
《孙子兵法》也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为事天下。”孙子继承了老子这个观点,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的主张;老子认为“上善若水”,孙子也阐述了“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的观点。老子本就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无为之功,“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一代兵圣孙子功成身退,世莫知其所踪,这俨然一派老子遗风。但孙子与老子的思想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孙子强调的“先发制人”和老子强调的“后发制人”始终是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两条相对独立的重要线索,中国古代的兵学著作都遵循着其中一条线索。“先发制人”的最大优势是先入为主,使自己处于主动优先的境地,首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缺点是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与问题,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后发制人”的优势是稳健、周全,等待敌人的失误或更好的时机进行行动,但反应太软弱也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或被别人利用。由此可见孙子的兵学思想虽然很完善,但也只是提供了一种基本思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战略战术,才能百战百胜。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兵法本身,几千年前的军事著作,在今天在军事上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作用是很有限的。《孙子兵法》之所以流传千年仍被关注和学习,更多是因为它蕴告了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而这些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孙子兵法》虽为兵书,但其与《论语》《老子》一样历经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给后世以无限的思考与启迪。
《孙子兵法》强调全局意识,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终的战略目标,因此无论何时都要顾全大局,目光短浅的人即使侥幸取胜,也只是暂时威风,真正的名将一定有很强的全局意识。在生治中也是一样,真正能够做成大事的人都是目光长远、顾全大局的人。但全局意识又不代表面面俱到,重点意识也很重要。“备前而后寡,备后则前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才能处于上风。孙子虽然追求全胜,但在实际操作时不能求全,否则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会错失良机。做任何事都是一样,必须要找到重点和关键,才能成功。另外则是变通意识,“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在任何计划实施之前都要准备多种变通之道,做事时随机应变,方能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学《孙子兵法》,不是要将其供奉在庙堂之上,而是要用其指导现代的实践,它不应被看作教条的标签,而是要灵活地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与精神,培养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学习《孙子兵法》的意义。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三
摘要:伴随着市场的全球化,企业竞争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是一个企业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最早将孙子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国家是日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孙子兵法》嫁接到企业管理中,并将其视为在竞争中获胜的宝典,真正做到以他山之石攻玉。
关键词:孙子兵法;经营管理;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企业存在,他就一定会面临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企业要想在积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不能不参考一些克敌制胜的经营之道。而《孙子兵法》是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之美誉,但是在当今社会,孙子兵法早已被应用于除军事以外的其他领域,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领域。
一、故兵贵胜,不贵久。
任何一场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实力的'竞争,还有来与综合国力的强弱。军队长期作战,必然造成国家财力衰竭,从而使百姓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长期消耗,战争一定会失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强调速战,抓住战机,提高效率用高效率击败对手来赢得顾客。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谁能把握住机遇,讲求时效,快速做出反应,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稳操胜券。快速决策“抢”生意,已经成为经营者赢得商战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1984年4月,健力宝刚刚试制成功,尚未装罐。就在这时,厂长李经纬得知亚洲足球联合会将在广州举行,他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将健力宝推向世界。但是,此时距会议召开以不到十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十天内,李江伟带领助手前去香港买入一批空易拉罐,又请深圳百事可乐工人利用下班时间将随身带去的健力宝饮料迅速装罐,终于抢在开会前把100箱装帧精美的健力宝送到会议桌上。又仅仅过了三个月,李经纬又用同样的方法吧3万箱装罐健力宝送到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村。从此,健力宝迅速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瞩目。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充分意识到“故兵贵胜,不贵久”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当前的经营管理领域。
何谓“彼”?何为“己”呢?从商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己”,主要是指经营者自身所属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是全方位的,它涵盖了经营管理者自身的每一环节。所谓“彼”,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外在条件都属于“彼”的范畴。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彼”又可以特指经营管理的对象——即已有的客户和目标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
对于每一位从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人来说,首先应当明白这一点:消费者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上帝,应当细致深入地去分析研究、透彻了解、准确把握他们的各种情况,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全盘把握,心中有数。应为只有深入里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企业才能制定自己的经营方向以及经营目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没有别人比妈妈更了解你,可是,她知道你有几条短裤吗?”然而,乔基国际调查公司知道!“妈妈知道你往杯里水里放了多少块冰块吗?”可是,可口可乐公司却知道!从这则报道中可以看出为了在经营管理上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国外的某些公司对消费者有关情况的了解,竟然超过了母亲对儿女的了解。而且,有的甚至是连消费者本人都不甚知道或者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东西或事情,他们却了解的一清二楚,甚至毫厘不差!
如果我们将企业的竞争对手堪为“彼”,那么“知彼”就是要做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竞争对手的经济实力、商业信誉、管理水平、经营动态等等,要明白对方的优势劣势所在,要避实击虚,攻击其弱点,从而使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择人而任势。
在军争中靠强大的抗争之势去取胜,此思想也可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企业要在竞争中谋一个强大的组织态势,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以此取胜对方。
在《孙子兵法》提出了“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的观点。造势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择人问题,通过择人来提高企业素质。
早在两千多年前范蠡就有“吾治生者,能择人而任势”,这与孙武的观点是何等的一致,范蠡本来就是以为军事学家,是后来弃戎从商的,所以是将原来所熟识的军事作战理论运用到商业管理中了。
搞现代经营管理也必须用贤才,正如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所说的:“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仍是一个钢铁大王。”他死后,他的墓碑上写的碑文是“这里躺着一个善于使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企业竞争并不仅仅是产品方面的竞争。企业是靠人去管理的,产品是靠人去创造的、生产的,并且推销出去的。所以企业之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争。
四、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孙子主张,要经营一个国家,就必须让人民与统治者之间拥有共同的意志,而且只要日常能够达到这种境地,一旦开战时,自然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企业当中,这就属于企业文化领域。要让员工之间产生一种强大的团结力量,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以及对企业的忠诚感。
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要数松下集团,松下幸之助认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绝对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所以他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时刻不忘培养员工爱自己的企业,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归属感。松下规定,如果员工对公司不满,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松下本人对公司的问题和自己的缺点从不掩饰,并且经常征求员工的意见,真正做到了“令民与上同意也”以及“上下同欲”。
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例如“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家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效益,即把耗费尽可能降到最低,效益尽可能提到最高。还有“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要求企业不要墨守陈规,要主张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采取创新措施,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是我国璀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更体现出孙子兵法的伟大。(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少农:《文韬武略:孙子兵法今用》,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杨先举:《孙子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贺少华:《孙子兵法与经营艺术》,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四
按照用兵的原则,军事地理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行军的道路狭窄,退兵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用少量兵力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处于散地就不宜作战,处于轻地就不宜停留,遇上争地就不要勉强强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就应该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碰到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就要力战求生。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试问:敌人兵员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那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在敌国境内进行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就不易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地区掠取粮草,部队给养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队,不要使其过于疲劳,保持土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意图。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既能宁死不退,那么他们怎么会不殊死作战呢!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因此,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钱财;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是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颁布之时,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但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象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自我策应如同“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象“率然”一样吧?回答是:可以。那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互相仇视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风时,他们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所以,想用缚住马缰、深埋车轮这种显示死战决心的办法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队能够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如同一人,关键在于部队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前进,使人无从推测意图。将帅向军队赋予作战任务,要象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帅率领士卒深入诸侯国土,要象弩机发出的箭一样一往无前。对待士卒要能如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又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要点。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作为将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在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深入敌境则军心稳固,浅入敌境则军心容易涣散。进入敌境进行作战的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区叫做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做轻地;背有险阻前有隘路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要使营阵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列国的结盟;入重地,就要保障军粮供应;在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所以,士卒的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拚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无法得到地利。这些情况,如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王争霸的军队。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加在敌人头上,能够使敌方的盟国无法配合策应。因此,没有必要去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用不着在各诸侯国里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兵威施加在敌人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都。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淑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须加强调:
衢地要塞,兵家必争。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五
论文摘要:娱乐营销是当今最有潜力的营销手段,为了使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战略、战术的思想,根据“商场如战场”的原则,本文结合《孙子兵法》的兵法思想,分析了娱乐营销实施中前期“庙算”、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谋略”,最终在孙子兵法思想的指导下到达“斗乱”“形圆”的营销目的。
论文关键词:娱乐营销;孙子兵法;营销战略;娱乐秀。
《孙子兵法》主要讨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大将军的兵法思想。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其中前六篇主要论述了战略问题,而后七篇则讨论的是战术问题。至今,书中所述的很多军事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到一种方法论,用于指导政战和商战。个性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倡的全局性思维特点以及“全胜”的战略愿景,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帮忙。
娱乐营销是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这种以娱乐秀为载体的营销方式易于被消费者理解,也受到商家的青睐。但是,许多企业仅仅从战术层面上思考娱乐营销的运作,并没有从全局出发,制定战略目标,导致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行动纲领,从而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因此,片面的战术运用并不能发挥娱乐营销的能量,只有将战略也融入到娱乐营销的实施中,才能有效地指导营销的各个环节。
一、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
当我们对一种产品进行营销策划时,不论是新产品进入现有市场还是旧产品开拓新市场都要先进行谨慎的市场设计。正如孙子所说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那里的“庙算”本是对战争的预测和谋划…,而对于娱乐营销,就是先在企业内部进行前期的审慎计划,做好“庙算”。
(一)“五事七计”的营销环境分析法。
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从预测市场开始,这也是营销的开场白。但是,娱乐营销不仅仅要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市场进行预测,更要关注消费者的偏好。一般状况下,企业主要是运用swo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中客观因素居多,忽略了诸如消费者偏好这样的具有影响的主观因素。而《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五事七计”是一种相对全面的环境考察体系。
“五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结合《孙子兵法》中的阐释,“五事”在环境分析上可理解为:“道”相当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政治条件;“天”则是整个市场的经济环境,包括消费者的娱乐偏好;“地”是指地域环境,即什么样的地方和群众基础才适合娱乐的传播,从而作为营销的根据地;“将”则与《孙子兵法》中将领的意思一致,即有勇有谋的领导者;“法”即企业内部环境中的法人文化及其对行为的约束。因此,“五事”能够看作是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环境,为制定有效的战略方案奠定基础。“七计”则主要从横向对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计篇》中孙子提出了七个方面,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广度上拓展了swot分析方法,到达“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这样才能“蓄形”、“造势”,最终到达“择人而任势”,实现“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
(二)“攻守结合”的娱乐营销战略。
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种思想:“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这是说,善于指挥军队的人首先要努力创造获胜的条件,使敌人不可能有机会战胜我军。从娱乐营销的好处上看,制定营销战略计划就是创造获胜的条件。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一般的战略计划方案包括差异化战略、无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化战略。《孙子兵法》中又根据兵力的不足或富余两种实际状况,提到了两种作战方案:进攻型和防守型。那么,如果将这两种不同的方案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就可能构成更完整的战略方案。根据这一思维,营销的战略方案能够衍生出六种不同的划分,即差异化进攻战略、无差异化进攻战略、集中化进攻战略、差异化防守战略、无差异化防守战略以及集中化防守战略。
这六种方案大大提高了娱乐营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因为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环境的激变,所以如此细分的竞争战略使企业能够根据目标市场上相对的企业数量、产品定位方向和对风险的态度,选取相应的战略方案。
例如,在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进攻型战略应是最佳的方案,像蒙牛,就利用娱乐秀的形式以先声夺人的方法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及其内涵,从而迅速占领了市场;当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继续使用进攻型战略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那么防守型的方案便能够成为战略转移的方向。
二、娱乐营销的实施“谋略”
(一)“以迂为直”的娱乐秀营销理念。
孙子日:“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就是所谓的“以迂为直”,孙子所说的迂与直不仅仅指征途的迂直,更是思维方式的迂直,这点对娱乐营销在营销“谋略”的启发上有很重要的好处。
娱乐营销是时代的产物,这样说它是因为,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和沟通方式已经风采不再,醒目的标语、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以及微笑服务也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搞笑的、吸引人的、能够消除他们与商家之间隔阂的营销方式。因此,企业不能再执着于带给一成不变的单调信息的营销方式。那么从“迂回”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应尽量减少“填鸭式”的产品信息传播方式,尽可能为消费者带给他们能体验到的产品营销。由此,娱乐秀,这种产品营销的新平台就产生了。它是缩短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娱乐营销的重要“略”。这种理念是将产品信息嵌入到娱乐秀的活动中,从产品宣传的侧面人手,以间接的方式对产品及其企业进行营销。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的思想。
(二)“尽知之害者,能知之利”的娱乐秀选取法。
如同数学论证中的反证法一样,一步一步推证假设条件的不成立,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娱乐秀有不同的类型,基本上有这样四种:现场秀、创意秀场、顾客秀以及综合秀。每一种类型的娱乐秀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营销效应。现场秀,顾名思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舞台秀。它透过魅力四射的现场表演来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创意秀场,就是一个固定的场所,创造出一种将顾客深深地、完全地吸引到品牌体验中的秀,并将该品牌和顾客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顾客秀,则完全是由顾客发起的,但能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带给很好的宣传。最后,综合秀就是以上三种类型秀的综合利用,即将良好的销售环境与现场的盛事结合起来,搭建一个让顾客畅所欲言的平台,透过使用一系列的娱乐秀,让企业以及品牌在观众心中脱颖而出。
这四种秀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选取一种适宜的娱乐秀就显得尤为重要。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了一种类似此刻所理解的“排除法”的思维方式…,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这种方法的逻辑顺序表现为:先列出并排除用兵中有害的方式,那么留下的方式则大多是有利的。
那么,就现场秀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短期的或者说是暂时性的展示,虽然能带给消费者很大的冲击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不能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持久的关系,很难发展忠诚度高的顾客;而创意秀场虽然在必须程度上解决了现场秀存在的问题,但是秀场毕竟是固定的,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形式;顾客秀的说服力很强,但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秀,因为企业很难控制顾客秀的发展,如果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产生了不满情绪,顾客秀就会产生负面的反馈;对于综合秀来说,它的营销成本是最高的,企业务必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才能顺利实施。
因此企业在选取娱乐秀时,首先要考察到每一种娱乐秀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最不利的或者最不适宜自己产品营销的秀排除,那么留下的就是适宜自己的。
(三)“慎战”的娱乐秀投资法。
在娱乐营销中,娱乐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最佳方案。但是它常常涉及到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投入变得很大,个性是想要把娱乐营销的影响做到街知巷闻,那更是需要具备雄厚的实力。然而娱乐营销的结果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是高投入就能有高回报的效果。因此,在娱乐营销的投资上要慎重规划。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慎战”的思想。孙子倡导慎战,认为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战争决策的最终衡量力量。那么,对于娱乐营销而言,企业的投资规模也应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企业的领导者不就应随波逐流,更不能因为个人的成就感或者好大喜功的思想而盲目投资。正如孙子所说,“主不能够怒而兴师,将不能够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能够复喜,愠能够复悦;亡国不能够复存,死者不能够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那么企业究竟就应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投资的规模呢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这样五个标准,即“度、量、数、称、胜”。孙子日“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孙子指出,根据战争一方的目的,决定大的战术布置,再决定所投入军队的兵力及装备,由此安排军需,也就是说“有多少本钱打多大的仗”。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度”就是产品的市场,“量”就是资金实力,“数”就是市场上相对竞争者的数量,“称”就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实力比较,“胜”就是娱乐秀规模的选取。
因此,企业能够将这五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按照《孙子兵法》中“慎战”的思想,使娱乐营销的整个过程始于企业的利益,也同时最后企业的利益。
三、“斗乱”、“形圆”的娱乐营销目的。
娱乐营销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宣传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建立与顾客的联系。这样才能透过娱乐的形式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很多企业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不能突出产品及其品牌的资料,从而大大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也。”也就是“以静制乱”、“圆则不破”的具体方法,即在无序的战场上,持续自己军队不乱阵脚;在浑沌中,持续军队相互接应,以保证不败…。在娱乐营销的观念中,“乱”既指市场上竞争的紊乱,也指娱乐资料的杂乱,而“圆”则是指顾客与企业之间“圆”的关系模型。
那么,“以静制乱”就是说如何在紊乱的市场竞争中、在杂乱的娱乐资料里突显自己产品品牌的特色和内涵。而这个“静”在娱乐营销中能够看作是三个确定性的因素,即品牌的定义、品牌的策略以及目标顾客,这三个标准就是“制乱”的基础。娱乐营销的整个实施过程就应从品牌中发展而来,向着品牌的策略而去,将品牌、产品和服务的精神、内涵等元素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娱乐的各个层面中,如涓涓流水一般不动声色却又无孔不入,使得娱乐秀与产品品牌的内涵持续一致。“圆则不破”就是要构成一种似圆的关系模型,使得产品品牌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提高顾客对产品及其品牌的信任。娱乐营销肩负着这样的一个职责,就是要将娱乐品牌带进顾客的世界,并且同时使顾客走进品牌的世界。在建立与顾客之间的联系上,娱乐是产品与顾客之间的纽带,就应使得顾客与产品之间、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从而,企业便能够透过这个纽带,按照“了解一带给一对话一联系”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updr模型,来逐步建立起一个“不可破”的圆的关系。
总之,《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却蕴涵着指导娱乐营销的战略、战术思想。“庙算”就是娱乐营销的战略指导,而“谋略”便是战术方法。那么“庙算”与“谋略”的结合恰好弥补了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重“战术”轻“战略”的不足。“道术结合”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娱乐营销的作用,从而到达“斗乱”、“形圆”的目的。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六
目录基本信息汉阿对照基本信息。
《大中华文库》工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计划从我国先秦至近代文化、历史、哲学、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中选出100种,由专家对选题和版本详细校勘、整理,由古文译成白话文,再从白话文译成英文。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盛赞,它整体筹划周全、版本选择权威、英译准确传神、体例妥当完善,代表了中国的学术、出版和翻译水平,浓缩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可以向世界说明中国。大中华文库中外对照《孙子兵法》(多语种)包括汉阿对照版、汉德对照版、汉英对照版、汉日对照版、汉法对照版、汉西对照版。
汉阿对照。
译者简介周玉珠,男,汉族,1950年4月生,河南驻马店人。1969年入伍,1970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1971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阿拉伯语专业学习,大学学历,大校军衔。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黎巴嫩、苏丹、叙利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国大使馆翻译、秘书、武官助理、副武官、武官等职。2007年4月离任回国。2008年9月,受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讲授《阿拉伯语精读》、《阿拉伯社会与文化》等课程。
文档为doc格式。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七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华文化。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华文化,慎战,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非战”、“和”的精神。《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以战争指导为写作目的兵书,但其本质却又是反对战争的。《孙子·计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强调“慎战”,不轻易发动战争,强调“先胜”,使用“软实力”战胜对手,而避免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孙子》开篇就指出了“慎战”的重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作战篇》和《用间篇》开头,孙子又重复论述了战争对国力的重大消耗以及对国家的潜在危害(“诸侯乘其弊而起”)。这是《孙子》全书的基础。这与道家“不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怎么能善胜?那就是使用“伐谋”、“伐交”的手段了。这种“不争”并非如墨家“非攻”思想一般全面否定竞争,而是指将竞争限制在社会道德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思想之下,战争仅仅是一种用于解决争端的,与换质、联姻等并列的外交手段。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就是用“礼”“义”来限制战争。强调进行“正义之争”,将战争纳入进步的轨道中去。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平。正如武术要讲武德,孙子兵法高深的兵学思想也该被运用于维护和平的事业中,这才是孙子的真正愿望。
正是基于“慎战”的思想,孙子的新式战争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用主义。孙子兵法在具体运用上的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就是:最小的消耗达成最大效率击败敌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用“兵以诈立”。这个“诈”除了战术上的欺蒙敌人之外,更多地是从战略的高度上讲的,即在变化中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因而也不会对战争的性质——“仁义”与否——产生影响):“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具体说来,“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是指,《孙子兵法》侧重的不仅是对战争理论的阐述和总结,还包括战争实践的指导。这部兵法对战争实际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实用理性”。“实用理性”扎根于农耕文明,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文以载道”、“经世致用”,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孙子兵法也正暗合了这点。《孙子兵法》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果说,基于对战争现实深刻认识的“慎战”思想更多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务实的话,他的辩证转化思想则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关系的“主、客”,天时地利的“险、易”,士卒状态的“勇、怯”,战争行为上的“进、退、攻、守”,等等。孙子认为,这些矛盾关系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战争制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这些关系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老子》一书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并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孙子的这种兵法上的辩证思维明显受了道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的哲学辩证思维影响。
《孙子兵法》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除了上述的“不争而胜”和辩证思维以外,它提倡的“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等思想,造势、分合、治气等方面,也体现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另一方面,孙子提倡的师出有名,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慎战”的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这就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以防卫与反击为主的战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华文化本身。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讲究“为战以礼”战争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而非决出生死。往往两军对垒,左军对左军,右军对右军,中军对中军,三站定胜负,击溃对方也不去追杀,败的一方还保有兵力也不再战,这是一种很“骑士”的精神。
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齐国的邴夏请求齐顷公杀死晋国将领韩厥,顷公就以“非礼也”之由未许;而当晋军要俘获齐顷公时,还得拜两拜,向他行稽首礼,以极为委婉谦卑的口气向被俘的尊者解释,说明逮捕他是万不得已的。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宋国因恪守“为战以礼”的原则,不愿趁楚人势弱时进攻,而被楚国击败,面对国人的责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作战,不再次击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抓敌军中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古代打仗的,不困敌于险形,不击鼓出击还没摆好的阵势。”这场战役可能对孙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人看作迂腐,然而他却是“为战以礼”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失败说明,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旧有的军事思想都要改一改了。春秋末期,已经有不少将领贤士从战争实际出发,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成为新兴战争观的先声。但直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观念的出现才真正脱出了旧有的战法的桎梏,将新型战争观系统化、理论化。《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自成书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再地向诡诈化,残忍化发展。在孙子后的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愈演愈烈,兵车这种观礼性的打斗模式,也慢慢改成胡服骑射。战争的残忍性在加剧,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情也有了„„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能怪罪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明显催化加速了战争手段的进化。这种进化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思想方面十分先进,而关于治军方面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老子与孙子被列为几十位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首。在一个企业中如同在一个军队中一样,官兵素质、教育训练、管理协调、赏罚激励等同样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军队中士气的重要不言而喻,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孙子最早表明,军事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人们常说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的,中国人的思维是弯的”这句话中看出。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计”的烙印,这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遗传的结果,中国的文化中本就有着孙子思想的难以抹消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是一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的伟人,《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恒久不衰的巨著,它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孙子兵法》是一部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又提升中华文化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不朽著作!
参考文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2010年20期。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当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在警情处置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实现警务指挥工作模式的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作为一部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和无穷智慧的《孙子兵法》对当代的警务指挥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好处。本文从现代警务指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孙子兵法对我国现代警务指挥工作的新作用三个方面,对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警务指挥,警情。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安人员的警务指挥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当前犯罪行为的活动性、对抗性、隐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技术化、智能化、多样化日益突出,传统的警务指挥往往容易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能及时处理新的问题。《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学圣典,其中蕴含着的智慧和思想不仅仅在军事指挥上对于现代战争思维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当代警务指挥面临的层出不穷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好处。
一、现代警务指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此刻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治安问题都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一大突出问题,并且治安问题也有逐渐升级的趋势,应对如此严峻的治安形势,警务指挥业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此刻:
(一)在指挥调度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警力不足。
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治理本来是一项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场合下往往是公安机关在唱独角戏,孤军奋战,疲于奔命反而更制约了超多警力。而且公安机关由于长期沿袭旧的工作模式,职能无限扩大,管理与服务的越位又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而解决这些新问题又要从有限的警力中去调度,此外,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上不合理。公安机构内部分工过细,效率不高的同时造成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尴尬局面,这些臃肿的机构和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占用了超多警力,导致一线警力偏少;最后,随着此刻执法难度的加大,国家和人民对高质量警力的需求日益加大。新的犯罪类型和罪种的不断出现,使得案件的侦破难度加大,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处理更多的业务,警力供应自然会显得不足。
(二)在情报研判方面,没有构成一个完善的警情警勤联动机制。
一方面,信息采集的广度、深度不够,社会信息资源贫乏。有的警务单位对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被动应付,该采集的信息没有及时全面采集,录入的信息资料不完整,填写不规范,更新不及时,造成有用的信息检索不出来,直接影响到警务人员研判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和民警没有正确认识情报信息工作与公安其他业务工作的内在关系,片面认为情报信息工作是额外的任务,以致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收集情报信息的状况。此外,情报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在情报信息应用上,不少民警个性是基层的一些同志认为采集录入信息就够了,缺乏处理、应用情报信息的潜力,缺乏网上作战等实际应用潜力,对各类基础信息的处理不到位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情报信息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现代警务指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警务指挥工作与警情处置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警情处置工作在公安工作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加强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是做好警情处置工作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警务指挥受传统警务工作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对于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国家和单位缺乏一套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对庞大警力的调度工作,务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使指挥调度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警务人员在出警时经常会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此时,做好警务指挥工作尤为重要,指挥工作做得好,既能够避免造成混乱的局面,又能够以最小的警务成本实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国家和单位内部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对立功的或是在工作当中成绩突出的警员实行物质奖励,代表我们对其工作的肯定和尊重,同时也能激发其他警员工作的热情,对表现不好的警员进行相应的惩罚,能够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和改正。
(二)警务指挥者缺乏大局意识,使决策缺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保障,决策潜力偏低。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乃将领之要,决策所依。要想做好警务指挥工作,了解大局,全面、准确而快速的收集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重中之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恰恰缺乏这种全局意识,这样就造成了警务人员在出警时接到的信息过于片面,甚至虚假,决策缺乏可靠地信息保障,导致虚惊一场,浪费了警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我国的警务指挥决策工作缺乏相应的变通性,在遇到紧急状况或意外状况时太过形式化和教条主义,没有意识到伺机而动、顺势而变的重要性,没有根据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原有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三)领导者没有发挥好在警务指挥当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目前的指挥主体水平低,指挥调度渠道不畅通。在警务指挥工作当中,领导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领导个人素养和工作潜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果。而在我国,警务指挥工作中最重要的领导者应当是公安局局长,而作为一名公安局局长,工作任务繁重,每一天要应对着局里大大小小的事务,这就致使了他不可能对每一次的警务指挥工作都详细过问,但是警情处置工作又是整个公安工作的中心和枢纽,处置好每一齐警情不但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而且是最重要的职责,对整体公安工作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但长期以来,接警员是接警指挥主体,一线协警是骨干,指挥的水平低,而且指挥调度渠道不畅通,应急响应滞后,严重影响了实战效果。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警务指挥方面的运用及其指导好处。
《孙子兵法》是一部蕴涵着丰富领导思想的军事著作,其中的领导思想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对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好处。
(一)《孙子兵法》中强调要用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来对军队进行管理。
孙子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对规范军队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所谓“法者、典制、官道、主用也。”《孙子兵法》中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作用,以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将士的行为,以此保证军队组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以法律法规为手段,作为约束其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同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孙子反对“乱而不治”,认为部队只有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治理起来才会简单。此外,《孙子兵法》中重视赏罚对军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采用严格的赏罚制度,也是对军队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赏罚有度、赏罚掌握好时机,能够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同样,如果对于警务人员进行明确而有度的赏罚机制,必将带动整体警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警务指挥工作做得更好。
在获得情报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透过多种手段来获取状况信息和资料,并且要及时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决定,同时要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不能孤立的单一的看待问题,要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趋向,有针对性的落实工作措施。此外,《孙子兵法》中也多次提到了“变”的策略,所谓“变”,就是要求我们学会变通,孙子认识到战争当中存在许多矛盾,如:攻守、虚实、奇正、生死等等,它认识到事物都是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这两个方面在必须的状况下能够相互转化,这种观念对我们警务指挥的借鉴之处就是,决策者必须要学会灵活转变思维,顺势而变,不能因循守旧,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战带给科学的指导。
(三)《孙子兵法》中强调领导者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孙子从军事的角度看到了干部素质对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曰:知兵之将,民之司令,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在现代警务指挥中,公安局长往往担任着最重要的主角,担当着“将”的重任,因此,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是一个单位最有效的运转核心,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也要建立有效地机制,使局长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警务指挥工作当中,我们能够建立局长坐镇指挥机制,比如每一天安排一名局党委成员坐镇指挥中心值班,值班局长对当天的警情处置负总责,拥有最高指挥权,透过高科技工具,像350兆数字集群系统、3g可视出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参与每起警情的垂直调度和全程监督指导,将每起警情的处置水平都提升到局长水平,提高局长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使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能够实现革新和发展。
由于我国在管理制度,决策潜力以及领导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致使我国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孙子兵法》中在军事领导方面,正好存在组织管理、领导决策以及领导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和资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能把《孙子兵法》中关于领导思想的精髓运用并落实到我国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必定会促进警务指挥工作模式的革新和发展。
孙子兵法论文篇十九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孙子兵法论文篇二十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朽之作,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其中涉及战争规律、政策、经济、外交、地理等多方面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将帅也是其中重要是主题,将帅是军队的组织者的指挥者,将帅的修养的好坏,对于军队的战斗力的强弱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孙子兵法》中十三篇,无篇不论将,涵盖了将帅素质各个方面。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各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相比社会上的人来说,还是略有不足,思想还不够成熟,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比如在素质问题上,处于青年时期的活跃叛逆时期,又缺乏正全面的教学。而阅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从将帅修养中学到许多,让我们可以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关键词:
素质提高。
素质教育。
将帅五德。
正文:
《孙子兵法》是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它构筑了一个精美恢宏的兵学体系,影响了后世兵学发展的方向,在传统兵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朽之作,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只有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层面去理解和研究《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才能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去继承和发掘这笔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1.素质。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提法最早源于1988年2月的《人民日报》,当时刊出一篇由柳斌撰写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从此引起学者的注意。此后,“素质教育”一词被高等教育界所广泛引用。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这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由于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必然导致偏才的人才观。而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群体的基本素质,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积极、主动利用科学技术的时代,在科技进步过程中,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多学科的研究层出不穷,社会需要复合性的人才。因此,我们在人才理念上应有三个转变:由重知识教育向加强能力培养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培养狭窄的工具型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通用型人才转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江泽民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现代社会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观点,从中不难看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既是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生完成的历史使命,实现成才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2、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还包括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和21世纪世界发展趋势所做出的战略决策。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地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综观当前大学生的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人说“素质,
社会发展之基”,但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可能出现的“五精五荒”和我国的“五轻五重”。所谓的“五精五荒”是指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存在的“五轻五重”的误区有: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所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素质不的提高容乐观,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孙子兵法》中《计篇》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五德兼备”是优秀将帅素质的根本要求。
“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信”:“赏罚分明”;“仁”:“视卒7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厚而能使、爱而能令、乱而能治”;“勇”:“能怯生于勇,但勇者不得独进”;“严”:能令法令、练士卒。
“五德”标准不仅涵盖了对“将帅”的素质要求,同时其所蕴含的思想对当代提高大学生师素质有重要的启示。就拿其中一个来说,五德之“智”:智慧、机智为大学生素质之基。孙子把“智”置于将帅“五德”之首,足见孙子对将领智略才能的高度重视。在《孙子兵法》中,孙子直接或间接地多次论述了“智”在将帅素质中的作用。“智”即智慧、才智,指将帅必须具备的渊博的知识与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发挥聪明才智去统率军队、驾驭战争的能力”。换句话说,将帅要知识渊博,多谋善断,勇于在重大问题上果敢决策。全球化、信息化使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大学生多为今后的接班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大学生的智慧高低直接关系到今后甚至是将来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五德之“智”启示我们:大学生的专业业素质是大学生以后生活的根本条件,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具有高超的智慧,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对于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到社会中自身智慧就会充分体现,对于专业知识,我们不管要掌握,还要在实际中利用起来,这样不管体现出你对专业知识的智慧,同时也体现出你理论联系实践的智慧。智慧不管体现出个人的水平,同时体现出个人的素质水平。由此可知,其他四德同样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强的影响力。
《孙子兵法》不仅是兵家文化的代表,其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其蕴涵的哲理智慧,到如今依旧能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行为,而且《孙子兵法》中还蕴涵的许多的伦理道德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格、气质、修养、情感等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以古代的仁人志士为榜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其中良好的修养所感染,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看,“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自垮;没有良好的素质,不打自垮。”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其他素质,良好的素质对今天的人才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孙子兵法》为当代大学生提高素质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但只有将传统文化资源科学地注入现代生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挑战的合格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通用14篇)
- 最新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模板9篇)
- 教师访谈提纲模板如何写 对教师的访谈提纲(5篇)
- 商会会长年会发言稿(实用10篇)
- 2023年果园的四季(通用16篇)
- 年少的那个沈佳宜你还记得吗散文 那些年里的沈佳宜(7篇)
- 最新我是一名服务员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2篇)
- 朱自清美文赏析扬州的夏日如何写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读后感50字(二篇)
- 2023年成人礼演讲稿(汇总19篇)
- 2023年体育教研活动方案范文(优质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