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2:18:09 页码:11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汇总10篇)
2023-11-24 12:18:09    小编:ZTFB

报告是一种对某一事件、情况或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和评价的书面材料,它通常包含背景介绍、数据分析、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内容。报告的撰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某一情况,还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现在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了吧。报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文书,它要求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展示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报告的写作,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报告的有效性和说服力。报告中的观点和结论应当有充分的论据支持。在这些范例中,你可以发现不同报告的特点和风格,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一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区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社区服务受到空前关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一些社会组织、治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城市社区是一种非简单地等同于行政区划的概念,它超脱了行政辖区的范围。

在如今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用到社区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涉及到了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社区的状况及社区的治理模式。通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活动简介。

(一)调查时间:20xx年2月24日。

(二)调查地点:洛阳市涧西区一些小区。

(三)调查对象:小区里的群众。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网络文献调研。

(五)调查内容: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是自己亲自到涧西区部分社区并对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进行调查,发送问卷和询问其基层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发现我市社区在不断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调查城市社区现状和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工作职能错位,社会管理精力不足。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在社区设立机构,将原本由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是目前社区承载量的真实写照。社区成为地方政府及其只能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面和落实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影响了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开发就业等重要职能的发挥。而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量的义务劳动挤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社区经济上的负担。

2、社区服务功能缺位,社会管理工作不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依赖度越来越高。就我区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社区服务规模、内容、档次不能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对社区服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把社区服务完全“市场化”,将社区服务看做发展街道福利的财源经济;另一方面,形同小“政府”的社区存在着“衣食住行无力管,升级达标使劲抓”的缺位、越位现象。

3、社区队伍素质偏低,社会管理能力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虽然已得到不断充实和加强,但从调查的所有社区干部看,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9%。素质结构不够合理,居委“老大妈”式的人员占相当比例;有的社区工作者缺乏社区社会工作知识和自治能力;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仍然偏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加盟。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2、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3、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4、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5、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效率却很低。有的居委会配备了多台电脑,但是会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窘境。

6、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四、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治理社会化。

社区治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具有自治性的社会治理活动,它体现了社区成员的意识,反映他们的需要,照顾他们的利益,并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五是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二)社区治理专业化。

社区治理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理,包括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具有较广的行业覆盖面。许多的业务操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专业化治理将是社区治理的一大趋势。目前,许多街道正在探索社区治理专业化。如社区的“便民服务队”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碰到一些服务项目解决不了,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达不到专业化,给办公自动化设置了障碍。针对这些情况,他们相应采取了一些政策,组织20多名社区干部参加大学学习,提高其文化程度,对社区干部进行了计算机培训,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等等。这些措施和方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社区治理法制化。

社区治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关系,要搞好社区治理,必须依法律为准绳,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严格依法治理,才能体现社区治理的权威性,保持社区工作的协调性,这是社区治理的最基本手段。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坚持以社区内部入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治理制度,为社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社区干部的职责,社区与物业,物业与业主,社区与居民的一些制度规范不完善,社区治理的法制化治理缺乏法律依据,造成一些工作的扯皮、推诿,这些都是今后社区需要解决的。

(四)加强协调性。

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载体,必须具备“利民”“便民”“乐民”等多项功能和与此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体系,保证社区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功能的协调发展。这也是社区组织治理的基本原则。通过调查学习,使我对社区也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同时也熟悉到社区在社区稳定、环境改造、为民服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五、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快社区建设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管理、服务和自治的任务日益繁重,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迫切需要。城市社区自治程度的提高,社区工作对各行业、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区自治管理和社区实际工作需要,社区的人才结构应该向着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管理组织能力,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为群众提高更满意、更优质的服务。

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理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从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而且还要确定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并使之成为现实,使社区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社区。因此,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凝聚职能,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务功能配套、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二

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英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然而当前的英语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发展速度较慢或者说根本就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结合实际对英语教学状况,我展开了细致的调查。

教学现状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从20xx年秋季起,我县各小学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从此,英语就列入了我县小学阶段课程。现阶段我校有英语教学班16个,接受英语学习学生850余人,英语专任教师5人,学历全为本科。

十年来,小学英语这门新型学科在领导的关怀下和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慢慢地暴露出来。

存在问题

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虽然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电教设备,但这也仅限于教师上观摩课,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录音机、磁带和卡片开展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虽然小学英语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由于受语文数学多年来主权地位压制,一周,二至三节的英语课当然被摆在了“副课”的位置上,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认为小学英语学好学坏无所谓。

小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一般都很低,尤其农村学生家长。当年他们都是上初中时才开始学习英语,且大多是英语学习的“失败者”或“逃兵”,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惧和说不清的酸楚乃至抵触心理。他们虽然明白学习英语很重要,但学好太难,甚至认为我十几岁时开始学都学不好,现在孩子从三年级(不足十岁)开始学也太难为孩子了。家长重视不当,还有部分家长并不愿意或者不知道怎样监督孩子回家听磁带复习英语。

现在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二级分化现象,而且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增长,这种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英语不同于语、数,如果学习者在初学时跟不上,欠下了一些债,就会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英语课听不懂,感到英语难,对英语产生畏惧的心理。于是就开始补课成风,且不看市区,就看看小镇,街头林立的英语辅导班,生意异常红火,差生补,好生补,放学补,双休日补,寒暑假还要补,这是一些学生的心里话,一些差生平日跟不上,就利用放学、双休日在辅导班来个二遍,一些好学生则提前补,打个“提前量”,害怕上初中跟不上。

在检测中,字母、单词、句子都会写,而且学生考试分数也不低,但只要你多翻看一些学生的卷纸和作业等,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英语书写存在着极其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字母书写不到位,有的离线出格,有的又不能满格,还有的学生书写字母a、d、g、o、p时,上端开口不完全封闭,有的学生在书写r时多加一个弯??。单词与单词之间不留距离,一句话开头字母不大写,一句话写完不加标点,一看起来模糊一片,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

英语来。

看看现在的教材,编写体例非常灵活,一篇课文中包括let’s talk 、 let’s learn 、let’s read 、let’s sing 、 let’s make 、 let’s chant 等内容,让学生在说、唱、玩、演、做中学英语,但现在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只挑考试的讲,如let’s talk 、 let’s learn,而其它内容视而不见,而这些内容却恰恰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分数很高,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高分低能”,而且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低。英语是种活泼的语言,小学生一接触到时往往会满心欢喜,兴奋不已。可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诸多的因素外,主要还应归因于我们的教师。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也可以把学生引入歧途,直至让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

按照课程课时安排规定,高年级每周只上3课时英语,中年级每周有2课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时间保障是很难成为熟悉的语言,大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主动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仅凭这几课时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效果并不太好,质量没有一定的保障。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记忆维持时间不长,每周两课时不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容易让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以一张卷纸,往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它只是注重学生的单词,句子记忆情况。学生的听说能力极差,忽视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针对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外语一直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环境。作为启蒙教学的小学英语,更要从语言环境上下功夫。英语小报、英语故事表演赛、绕口令比赛、英语小广播、英语歌曲联唱等都是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尽量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以用电脑设计一些小朋友自己喜欢的卡通动画,卡通游戏,音乐小场景等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穿插进多媒体的课件中去。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时,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自己的口味。

学校可先专职后兼职分类培训。培训时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转岗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及其内在联系,掌握必要的英语方面的常识,学习制作简单的课件等等,这些做法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信地坚持学习。

支持、鼓励下,认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搞好英语学习。

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教师重视,我们教师要搞好平日教学,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更不要存在“学不好,向辅导班推”、“让学生上辅导班,减轻自己的负担”这些想法,争取让人人学好英语,争取让人人进步,对学生平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抓、狠抓,必要时可和家长携手共同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初学英语时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的笔画和笔顺在四线格上书写字母,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笔顺的示范,在书写单词和句子时,教师也应在四线格上示范,做到字形规范、斜度一致、间隔适当、行距均匀,达到要求后,再让学生在单线格和无线白纸上书写,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后就好了,教师切不可存在“书写好坏无关,只要能写对就行”这种想法就行,或教师贪图费力,不去严格规范、指导学生书写。

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语言,在平日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能背几个单词、句子,知道些语法,考试能取得高分就完事了,大家可以发现,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都是和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如果能够让学生把这些所学熟练地说出来,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就好了,这些虽然考试不考,但是却比考试取得考分还要重要,为什么学校纷纷聘“外教”,为什么要搞“英语夏令营”、“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故事大赛”,我想,这也就是让学生能将所学张口说出来给别人听,能将所学创造地灵活地运用各种交际活动中去而已,我想,我们教师平日课堂要多搞这样的活动,虽没有学习环境,但我们要创设、营造。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外语人才,是为了将来与外国人打交道、沟通,搞“哑巴”英语教学,就如同赵括的“纸上谈兵”,又将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入“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旧辙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教材,不要让宝贵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素质和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唱、玩、演等语言教学能力。每位英语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自修、进修等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打好语言基本功,丰富语言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使自己更自信地面对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首先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只要克服信心不大,耐心不足,毅力不够等失败、挫折、焦虑心理,勇敢、顽强、信心百倍地对待英语学习,它就是件快乐的事,肯定能成功的事。其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动”起来。做到每一节课任务的设计力求出新、出奇、出彩,要多样、多变、多解,尽量使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操练对话的语言情景,让课堂环境“轻松活泼”。

让学生喜欢学,乐学。

可以和班主任共同管理,利用早自习,自习课时间,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的测试题型,使小学生能在轻松、真实的环境中测试,同时注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好,这样既能检测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上的不足,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求真正达到小学英语评价的目的。

当前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是在教学条件不充分、师资力量不足、没有成功经验引导下全面开设的,因此教学现状不近人意,但这是小学英语成长中必然要经历而且会逐步改变的。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不断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19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19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19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据201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19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19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19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19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19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19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19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四

题目——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调查报告摘要:

当前,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改革攻坚期和结构调整期,在资源配置、管理操作,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对学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为此,必须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报告正文:

一、调查目的为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了解和谐校园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品教育的作用。从而,对下一阶段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进行采取调查措施。

二、调查步骤与方法1.调查步骤。

第一步:设计开放式问卷,访问在校学生,了解他们对和谐校园的理解状况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看法。

第二步:对信息与数据进行总结,录入数据,获取数据基本信息。

第三步:数据分析及相关建议,对录入的数据与提取的基本信息利用有效的统计手段进行分析,用数据分析所调查的问题,得到成果,结合自身调查实际,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

2、调查方法。

调查形式一问卷调查为主,采用纸质问卷,涉及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基本信息调查:性别、年级。二是校园现状调查,包括自习环境、卫生环境、宿舍环境等。三是对和谐校园的想法调查。调查对象是囊谦三完小在校四、五、六年级学生,问卷收回二百份。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选取二百份进行统计,男女比例1:1。

三、调查地点与时间。

1、调查地点:囊谦县第三完全小学。

2、调查时间:2013年10月15日。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针对我校在校学生,意在调查当代学生对和谐校园的理解与建设意见,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统计,对我校的和谐校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组织生活三个部分。

五、调查分析。

(人事股)。

人事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情况,教职工队伍结构、人员结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广泛收集汇总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教师编制++++个,其中,+++年省核定教师编制+++个;2006年省追加教师编制+++个,县追加教师编制++++个。

二、目前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人员结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流动不合理。一是向城区学校挤。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工作环境的差别过大,使得一部分教师千方百计挤向城区学校。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流出较多,教学质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也加剧了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二是向外地和外行业流。近些年来,许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调离、考研、考公务员、弃教从商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造成优秀教师严重短缺。

镇教职工缺编严重。

3、现有的编制核定标准不适合山区、库区及一些边缘地区的实际情况。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逐步推进,各教学点的高年级逐步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地理位置较好的中心小学合并,原来的教学点客观上需保留中低年级的教学班,以确保低龄学生就近入学,方便就读。这些教学点分布较散、生源不足,按照现行的编制核定标准,造成了教师编制的供求矛盾。我县大部分乡镇均是山区、库区、丘陵地貌,以++镇为例,该镇共有教学点28所,在校学生1376人,共开设中低年级77个(班)。按1:25的编制标准,仅能核准教师编制55个,但77个年级(班)至少需要77个教师编制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年我县追加的++++个教师编制正是基于解决农村教学点教师紧缺的实际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对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建议。

充分考虑我县移民外迁的实际情况。++年是移民工作的关键年,将外迁移民++万人,随迁学生++++人,随迁教师+++人,其中县内安置移民总数达++++户++++万人,复建移民学校++所,需配备教师++++人左右。另外,绝大多数移民村非整搬整迁,仍有部分学生需就近入学。因此,建议保留随迁教师的++++个编制,通过招录补进新教师,以缓解移民带来的教师缺口。另外,农村学前教育、安保、校医等岗位也应拟定编制标准。

(二)对制定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的意见建议。

近几年来,由于大批校点的撤并,初中生、小学生皆向县、镇所在地和交通条件、办学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集中。寄宿制学校的快速发展,教职工配备短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寄宿管理上人员严重不足,教师的授课工作量和学生管理工作量逐渐加大,现有学校定编数已不能满足学校工作正常运转,因此,对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为了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发现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特向学校做了关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状况的调查,为制订促进学校科研的相关政策,推动全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因素:

2、制度因素。学校没有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导致在具体实施中没能够“有法可依”。从而造成申报与不申报、研究与不研究、结题与不结题是一样的。

3、经费因素。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环境氛围比较良好,但科研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首位因素。如今年我校想申报的两个市级立项课题由于经费的问题破产了。

4、教师个人因素。教师表示自己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科研。而且教师们苦于不懂科研方法,也是影响教育科研发展的因素之一。影响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发展的因素依次有:“没时间”;“缺少方法”与“科研意识差”;职称到手,安于现状。其中第一位因素“没时间”的比例超过1/3。科研成果评价片面。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在他们的意识里,科研似乎就是写论文。这是因为,我们往往用发表了多少论文作为衡量教育科研工作搞得是否成功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而学校之间的评比,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数量的多少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种评价制度下,教育科研的原本面目被扭曲了。

教师的教育科研缺乏理性的思考。教育科研选题盲目,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研究方案,不能根据学校实际选定课题和研究方案,是非科学非理性的。其主要表现在:

1、选题类型不当。从实际的需要看,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以应用研究为主。而实际上,很多课题的选择缺乏理性的思考分析和实用价值,偏重于理论性和政策性的课题,其研究方案没有可行性论证和实际操作价值。

2、课题的选择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论证,选择的课题往往过大,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

3、课题研究落实不到位,研究过程随意。申报课题时,往往由科研骨干教师一。

个人完成课题申报表,其他教师“挂个名”组成课题组。申报到课题后,不是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而是脱离课题研究计划,临时突击,致使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资料不全面。等结题时,寻找一些资料,由课题负责人完成结题报告。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两张皮”,导致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误解和轻视。

4、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较低是产生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不能正确选择适合本单位和自己实际的教科研专题;不会正确地填写课题申请书;不能按要求进行课题论证;不会正确地选择成果表现形式:对教育统计学的知识知之甚少,只满足于算术平均数的应用等低层次分析方法,不懂得标准差,标准分,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等高层次的统计分析方法。

5、科研手段落后。从课题报告的撰写到开题论证,从课题计划的制定到课题研究的真正展开,有着许多烦琐的“程序”。学校又缺少对教师这方面的系统培训,因此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经验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科研的质量可想而知。

6、科研重结果轻过程。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在研究中,教师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用以指导自身的教育科研。而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仅仅局限于为写论文而写论文,成果的含金量和价值大大降低了。

从总体情况看,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中依次为:

1、缺乏专家指导;

2、科研经费不足;

3、上级无硬性要求;

4、升学压力大与缺乏动力机制。没有建立课题研究的分层的专家指导制度;缺少系统的有目的的研究规划;没有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忽略了过程管理;对已经开始的课题研究,对承担者缺乏定期汇报的要求,缺少日常交流的平台。

教科研工作总结。

江洼口小学孙伯顺。

回顾本学期学校教科研方面做的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教科室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促进提升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人往往缺少的是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个人专题研究,个案分析,撰写教学论文。

平时,我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在进行专题研究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学期,个人的专题研究《新课改下小学英语的激趣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本学期撰写两篇论文。

三、扎实开展学科组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听课、评。

课活动。

本人能深化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扎实开展一周一次的学科组活动;并把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年轻教师,指导其日常教学工作,他们虽然踏上工作岗位只有几个年头,但在我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分别参加了片级亮课活动并纷纷获奖。本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听、评学校年轻教师的课20多节,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篇四:当今学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1]当今学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利发盛镇中心学校姜思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伟大的民族在变化中壮大,富强的中国在变化中强盛。如何让我们的少年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中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教育必须适应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今天中国少年的特点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子已经迫在眉睫。

当下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则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占据孩子十多年的时间历程,对孩子的成长几乎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引导好孩子这关键的十几年,让我们的孩子能保持想像力、创造力而不被课堂教育所泯灭,这将是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学校管理的调查报告。

1、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一是,校园建设得到加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借助“逸夫资金”等项目的实施,争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筹措校建资金,消除了危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提高。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校实现了联网,计算机数量逐年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大为改善。

三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的建设有所改善。近几年来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实验室的改造,实验室装修一新,配备了标准的实验桌等实验设施,实验条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功能教室的普及程度有较大提高,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2、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随着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拨放到位保障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

3、教师待遇得到保障。

政府建立了与其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财政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的保障机制。不仅教育经费实现全区统筹,而且,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项补贴、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政策措施也逐步推进。

4、“两免一补”措施到位。

委、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多种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了减免、资助和结队帮扶等办法,使“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两免一补”等资助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虽然学校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变化,但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问题和建议。

1、教育资源的不足。

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就以袁州区为例,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要入学,可学校的教育资源却远远根不上需要入学孩子的要求。一般来说教育局规定每个班不能超过五十个孩子,有的地区则规定不能超过四十五个。中国是美国班级孩子的数量的二倍。而现如今的状况是每个班级严重超越五十个的数量,基本上每个开学班级都达到七十几个孩子,甚至有些班级达到八十个孩子。学校教育原本是为五十个孩子的容量而建造的,可现在的状况是原本容纳五十孩子的地方现在要容纳八十个孩子,空间之狭窄让幼小的孩子也不得不身子挨子桌子坐在一起了。

2、教师素质在提高,却仍然存大较大的差异。

由于近年来,一些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选调进城,造成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缺乏,农村学校成为县城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常使农村学校因骨干力量的流失而元气大伤。一方面,要注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职称评定、聘任等政策上,向农村学校实行倾斜。

(3)合理进行教师结构调整。

学校小学英语、音体美教师缺乏,无法开课。初中数、语、外等主要学科教师明显不足,兼职或改行现象普遍,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是学校老师的大量不足,一方面则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无法解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域间的教师行业结构调整,鼓励、动员一部分过剩学科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录用,鼓励新录用教育工作者主动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

3、授课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课堂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师为主,以老师为权威,而这种教育模式就注定老师会打压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老师出一道题,如果孩子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则会判定错误,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灵性就这样生生的被老师给打压下去,长大后还谈什么想像力、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如同没有一模一样的花朵。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来对待我们天性不同的孩子,课堂不是流水线不需要将孩子铸成同一个标准的模具,而需要我们的老师进行引导其正确的成长。

4、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篇五:学校管理体制现状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与思考xx县xxx小学。

一、基本情况:

1、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我校现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校园文化aaa级单位、县级小学教学示范校。

2、3、教师: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工人1人,学生:现有在校学生866人,16个教学班,巩固率100%,学历达标率100%。按时毕业率100%。

二、学校管理情况:

1、教职工管理:

(1)干部: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制、任期目标制。校长是学。

校的法人代表,要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批示办学,全面负责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学校师生员工负责。

(2)教师:必须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管理,特别是教师的录用、聘用、辞职、辞退必须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职工:与教师同等对待。

2、教学管理:

(1)建立高效运转机制。在科学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实现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管理机构,并对各类人员明确了职责,我们自编自印了《前进中的滩头完小——规章制度汇编》人手一册,发挥了制度约束人、机制激励人的功能。学校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处室、各年级职权分明,既齐心协力,又互相竞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一方面抓硬件建设,一方面抓教学工作,形成分明的两条线、两个轮子一起转,实现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双丰收。

(2)确立新型管理理念。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就是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爱师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在中层以上领导中树立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教师”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了“校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校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服务”的管理思想,紧紧围绕对全体师生的关爱,优化管理行为,提升管理的品质,努力营造“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激发全校师生的潜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我们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小学课程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在常规管理上,学校长期坚持严、细、实、恒、新,推出了教学管理的“四抓”新举措,即:抓教师备课,突出一个“实”字;抓课堂教学,突出一个“新”字;抓听课评课,突出一上“促”字;抓课后作业,突出一个“精”字。在质量监控上,学校开展了对教师的“五评”活动,即: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对学生注重整体发展,突出特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新的管理举措,给教学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已在老师们中间形成了共识。

以验证升华。在“主题教研”中,我们还特别加强了教育机智的研讨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参与——互动”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从学科教学、课堂管理、实践活动、课外延伸等各方面谈自己的收获。“课题教研”即:以学校承担的实验课题为切入点,在大的实验背景下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及学科实际确立自己的探究方向和实验点,在扎扎实实的个体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实验的研讨交流工作,课题组每位成员在合作与互助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教学的新局面。

3、学生管理:

为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少先队、班级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形成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突出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单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学校坚持一月一次的校会制度,结合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对学生进行学习、纪律、安全、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坚持集体站队放学,小组站队到校的制度,坚持每周五扫除的制度,坚持“两操”制度,各班坚持每周的班会制度和每月的主题班会制度。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上,学校制定“班星”、“校星”评比制度激励学生争做“班星”、“校星”;坚持学校领导成员值周,教师轮流护导值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学生管理以少先队为主,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管理值日,对表现情况一周一汇总并在升旗仪式上公布,一月一总结评出学校先进班集体。

4、后勤管理:

总务主任负责学校的校产、公物、后勤管理。每期末,由总务主任会同班主任对所属班级处室的校产、公物、进行清理登记,并上报学校。对校舍、办学办公设备教师在校生活必需设备等,需要进行维修或添购置的,在每期末放假前向学校提出书面报告,由总务主任牵头,汇同校委会集体研究,根据学校财力,学校法人审批后,总务主任具体实施,对大宗物品的采购实行集体购置制度,上报有关校产、公物、后勤保障的一系列表册。为了强化责任目标制,必须加强管理,精心维护,保证现有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对管理不负责任,造成无原则性的、无正当理由的校产、公物遗失,损毁等现象,将实行责任追究制。

5、评价管理:科学评价,促进师生素质全面提高。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对于教师个人在本学年中取得的各种荣誉、成绩及教学研究成果、研究性过程材料,及时装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袋。实践证明“教师业务档案”不仅为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可靠的信息统计,而且更能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

学校制订了业务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作业、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随时了解、掌握,检查后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和矫正,通过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情况,采取了平时考查、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地走向成功,使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成才的信心。另外,平时各班及时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三、现有管理形式的优点与不足:

当前在一些学校里,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

四、对策与建议:

建议1:推行“值日校长制”

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开明,即使学校管理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很厉害,但也为教师潜力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学校实行“我搭舞台,你展才华”的用人机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如果道路通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益的方式。大多数人都有的欲望,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将这条道路打开,让教师成长。要让他们自由地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要通过激发、帮助和鼓动性的领导行为创造有益教师实现自己的积极本能的条件。

为了改变传统教师考核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学校管理者要强调加强教师职业功能的开发,通过考核激发教师潜在的能力。做到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除了广泛的宣传,还需鼓励教师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鼓动他们进行行动研究,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帮助教师组织材料,包括组织他们写论文,参加校外的公开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熟。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公园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现代的公园设计更加关注人性化,强调人的活动与需求,主张依据人的活动需求与心理来进行公园的空间形态布局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律和环境心理,这样才能设计出以人为本,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的高品质公园,本文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为例,浅析了人的行为规律与环境心理在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环境心理公园设计龙源湖公园。

行为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等)与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运用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及人们对环境的反映,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行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师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公园设计者不仅要抽象地关怀人,更应该关怀具体的人,依据不同特点的使用者,为他们创造满意的环境。

龙源湖公园为焦作市的一个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以龙源湖为中心,周边设置有入口广场、大面积的草地、亲水平台、雕塑小品、健身器材等各种游憩场所和服务设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以每天都吸引着大批市民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

一、市民的行为、心理特点1.1市民的心理特征。

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公众开放场所,其容纳的人群具有大量性、复杂性等特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园里的人群进行分类,再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公园里的人群按其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老年人是公园使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他们到公园里来可以进行一些日常锻炼,也可以参加一些针对老年人举办的文艺活动;中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所以会在闲暇时间和家人到公园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又充满活力,对他们来说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和开放性的空间都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多是由家长带领着进行一些活动。

1.2市民的行为规律。

市民在公园里的行为活动按活动特征可分为独立性行为、群体性行为和公共性行为。

独立性行为是指人作为个体,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不联系而发生的活动。在公园中,主要体现为一个人单独在公园里进行的活动,如一个人散步、休息、锻炼等。此类活动往往需要较安静、隐蔽的空间。

群体性行为是个人处于小团体中所产生的行为,是群体内部发生的活动,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在公园里经常出现的群体活动主要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团体自发开展的体育活动(如广场舞,打羽毛球、踢毽子等活动),这类活动就需要有大面积的开场空间。还有的人会选择在公园里举行生日聚会、野营野炊等活动。

公共性行为是人处于更广泛的群体内发生的活动,这类活动往往需要更大的活动场地,如车展、集会等活动。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园里人群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公园设计时,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做到对人们公共性、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舒适性的满足,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组织模式,以适应人们活动行为的复杂性。

二、龙源湖公园不同空间的行为心理分析。

2.1入口广场。

龙源湖公园的两个主要入口为西入口和北入口,这两个入口的空间均为尺度较大的入口广场,是龙源湖公园空间的最初组织形式。广场地面铺装平整、视线开阔,是一个具有多种潜在功能的场所,可以举行群体的主题活动,可以和朋友闲谈,也可以充当一个观看者的角色,欣赏其他人的活动。

通过调研,在广场上活动时间最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某些群体举办的主题活动,如舞蹈学校举办的舞蹈表演、大学里某些社团举办的一些活动等,这类活动往往会引起市民的围观,活动本身也需要比较大的场地,再加上要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力,所以会选择在入口广场这种有标志性、开敞的空间。

二.许多轮滑爱好者会选择在入口广场轮滑,多为父母带着孩子;周末的时候,还会有许多人在这里放风筝,这类活动行为之所以会在广场上发生,主要是因为广场场地平整、视野开阔。

三.许多老年人会选择在广场上抖空竹、甩长鞭,也有一些喜欢书法的老年人会带着自制的工具在广场的地板上写字。

2.2滨水空间。

水是龙源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源湖水域面积为700亩,是龙源湖公园内重要的开敞空间和自然要素,公园里的水体有利于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增加活泼情趣。

在进行公园水体设计时要使水体成为具有辐射力的核心来组织周围的空间,满足水体空间的可达性原则。同时,由于水只是从平面上进行空间限定,保证了人们视觉上的连续性和渗透感。

1.可达性。

龙源湖水面是整个公园的核心,处于公园的中心位置,在公园里活动的人群无论处于公园的哪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水面,另外,湖面上的栈桥联系着公园的东西两部分,大大提高了水面空间的利用率。

2.亲水性。

人人都有亲水的天性,在进行水体空间设计时要尽量满足人们不同的亲水性行为,如散步、休憩等轻度的亲水性为;嬉戏、感受等深度亲水性为。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水的沿岸布置不同的设施为这些活动的发生提供可能。

龙源湖公园的水体空间设计丰富,基本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公园东入口的水面上设置有伸出湖面的平台,且平台形式各异,部分平台的端部被设置成船的形状,置身其上仿佛就置身于辽阔的湖面上泛舟,提升了亲水空间的趣味性;西入口的湖面上有一条贯穿湖面的栈桥,栈桥两侧都等距离的安放有休闲的座椅,很多市民会选择在这里闲谈或发呆;湖边还设置有林荫道和面向湖面的休闲座椅,满足人们散步、休憩等亲水性行为;湖面的有些部分还被设计成了深度亲水空间,通过在水边安放比较大型的石块,为市民提供了可到达水面的平台,在调研时,很多市民在湖边钓鱼、嬉戏。

3.安全性。

度,并在路与水面的交界处通过地面铺装等创造明显的分界标志,同时保证水面距湖岸的高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需求。

2.3绿地休闲空间。

绿地休闲空间往往处于主要交通线的旁边,具有较强的可达性和开放性,同时通过植物的遮挡,又具有一定的依托感和私密性,这些空间相对于广场来讲更加安静,很容易建立领域感,且在这种没有具体功能性的场所,能让人的行为更随心所欲,聊天、看书、晒太阳,或者仅仅是看看草坪上其它人都在做什么,这是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空间,也是最能体现人的行为心理的空间。

龙源湖公园的绿地休闲空间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高地上,整体由大片的草地、高大的乔木、精心设置的各色花卉以及曲折的林间小路组成。这种空间支持各种类型的活动,有一个人独自看书、散步、休息的独立性活动,也有生日聚会、野营野餐等群体性活动。

型聚会等活动时,往往会选择有树木遮挡的私密性较强的空间,因此也体现出了领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空间泡泡”,两个互不认识的活动群体在选择活动场地时就会自动隔开一定的距离,这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活动人群基本上等距离分布的行为场景。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他高度概括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人的介入,赋予了环境景观的灵魂。针对公园设计,就应该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反应公园环境景观空间和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的互动关系。

一个公园的活力取决于其对人群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是否适宜人群的活动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满足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环境景观设计。当然,改善环境景观,满足人的需求,也需要高素质的环境使用者。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也要努力去适应现存的环境,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4】韩秀茹.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6。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六

根据县文明办的要求,为切实抓好当前我镇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镇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到茨竹坝村委会等部份边境村寨就当前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麻栗镇当前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美的精神风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一个思路,树立一种精神。一直以来,我镇始终紧紧围绕“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立志脱贫奔小康的精神。确立镇机关为重点,农村村组为基础,点线面结合的战略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农村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村这一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通过努力,我镇的精神创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有友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良好道德风尚在全镇农村蔚然成风。

(二)抓实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当中,镇党委、政府从两个文明出发,坚持以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方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抓好“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创建活动,按照创“五好”,抓班子、抓队伍、抓经济、抓文明、促发展的要求,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委会班子以及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等基层组织建设。在镇机关站所大力开展“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以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载体的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实施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工程,使农村呈现出文明、整洁、规范、安全、优美的精神风貌。推行门牌号管理制度,加强对户、院的管理,形成“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精神文明、公共事业联抓,科技文化联建”的格局。目前,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达280户,科技示范户27户,文明村10个(其中省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5个),“五好”家庭85户,通过开展“建设文明校园”活动,使各中学、小学的环境有很大改观,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常识等课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抓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读本》400余册,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和赌博偷盗行为。组织农民开展读书、用书活动,2004年以来共读书学习人数达1万余人,累计举办农函大126班,学员达6482人。此外,我们还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我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紧及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正在形成,学文化、学科技、学科技的热情不断高涨,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次的村民小组更是谈不上开展活动了。

(三)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

素质。

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使人民群众能正常开展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投入力度,特别是应该在每个村民小组设垃圾箱或垃圾池,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五)要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村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七

一、基本情况:

1、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我校现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校园文化aaa级单位、县级小学教学示范校。

2、3、教师: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工人1人,学生:现有在校学生866人,16个教学班,巩固率100%,学历达标率100%。按时毕业率100%。

二、学校管理情况:

1、教职工管理:

(1)干部: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制、任期目标制。校长是学。

校的法人代表,要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批示办学,全面负责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学校师生员工负责。

(2)教师:必须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管理,特别是教师的录用、聘用、辞职、辞退必须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职工:与教师同等对待。

2、教学管理:

职权分明,既齐心协力,又互相竞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一方面抓硬件建设,一方面抓教学工作,形成分明的两条线、两个轮子一起转,实现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双丰收。

(2)确立新型管理理念。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就是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爱师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在中层以上领导中树立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教师”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了“校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校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服务”的管理思想,紧紧围绕对全体师生的关爱,优化管理行为,提升管理的品质,努力营造“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激发全校师生的潜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我们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小学课程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在常规管理上,学校长期坚持严、细、实、恒、新,推出了教学管理的“四抓”新举措,即:抓教师备课,突出一个“实”字;抓课堂教学,突出一个“新”字;抓听课评课,突出一上“促”字;抓课后作业,突出一个“精”字。在质量监控上,学校开展了对教师的“五评”活动,即: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对学生注重整体发展,突出特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新的管理举措,给教学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已在老师们中间形成了共识。

以验证升华。在“主题教研”中,我们还特别加强了教育机智的研讨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参与——互动”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从学科教学、课堂管理、实践活动、课外延伸等各方面谈自己的收获。“课题教研”即:以学校承担的实验课题为切入点,在大的实验背景下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及学科实际确立自己的探究方向和实验点,在扎扎实实的个体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实验的研讨交流工作,课题组每位成员在合作与互助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教学的新局面。

3、学生管理:

为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少先队、班级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形成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突出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单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学校坚持一月一次的校会制度,结合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对学生进行学习、纪律、安全、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坚持集体站队放学,小组站队到校的制度,坚持每周五扫除的制度,坚持“两操”制度,各班坚持每周的班会制度和每月的主题班会制度。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上,学校制定“班星”、“校星”评比制度激励学生争做“班星”、“校星”;坚持学校领导成员值周,教师轮流护导值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学生管理以少先队为主,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管理值日,对表现情况一周一汇总并在升旗仪式上公布,一月一总结评出学校先进班集体。

4、后勤管理:

管理不负责任,造成无原则性的、无正当理由的校产、公物遗失,损毁等现象,将实行责任追究制。

5、评价管理:科学评价,促进师生素质全面提高。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对于教师个人在本学年中取得的各种荣誉、成绩及教学研究成果、研究性过程材料,及时装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袋。实践证明“教师业务档案”不仅为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可靠的信息统计,而且更能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

学校制订了业务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作业、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随时了解、掌握,检查后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和矫正,通过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学习情况,采取了平时考查、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地走向成功,使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成才的信心。另外,平时各班及时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三、现有管理形式的优点与不足:

当前在一些学校里,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

四、对策与建议:

建议1:推行“值日校长制”

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开明,即使学校管理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很厉害,但也为教师潜力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学校实行“我搭舞台,你展才华”的用人机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如果道路通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益的方式。大多数人都有的欲望,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将这条道路打开,让教师成长。要让他们自由地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要通过激发、帮助和鼓动性的领导行为创造有益教师实现自己的积极本能的条件。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为了鼓励教师敢于争先,展示。

才华证明自己的实力,学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内推行“值日学校管理者制”。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可以采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担任实习学校管理者,在为期一周的任期内,担任起学校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每周的工作安排、布置、检查及每周工作总结。这样就可以为教师创造民主开放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发展。通过“值日制”的实行,干群关系可以得到改善。还有效地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成了青年教师成长,尤其是管理人才的茁壮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的一项有力举措。

建议2:规范教师考核。

为了改变传统教师考核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学校管理者要强调加强教师职业功能的开发,通过考核激发教师潜在的能力。做到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除了广泛的宣传,还需鼓励教师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鼓动他们进行行动研究,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帮助教师组织材料,包括组织他们写论文,参加校外的公开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熟。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八

在这次调查中,我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教的新安一中9 (1)班和1 (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收集到210份有效问卷。调查有六个主题:(1)对英语课的兴趣;(2)英语课堂中主动性的重要性;(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征;(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5)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6)你的英语老师统计分析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根据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管老师说得多好,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人根本学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乐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进步。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与其学,不如学。”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实用意见。安排如下:教师应注重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如介绍外国风俗知识和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可以用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讲一些小故事和幽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和小戏,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项调查既出乎意料又合理几乎100%的学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结果与师生之间似乎冷漠的共存完全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不仅仅发生在一个40分钟的短教室或小教室里。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并涉及到该类别下的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显示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就会喜欢他/她的班级。”老师就是老师,“学者以此为生,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学生这样说)师生关系好,距离近,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为课堂学习提供快乐积极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教学过程。

目前,虽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但教师似乎仍然是实践的主体。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应该是中心,因为教师在教学,学生应该跟随教师,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系统的这一改革尚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语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助理”或“主管”为中心“助理”应根据“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另一方面,即使老师表现出色,学生也会感到无聊。

最后,我调查了一个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思维活跃,观点中肯,这表明他们渴望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其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座的内容应该准确,有组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应知识渊博,具有良好的口才、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发音、清晰的发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个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心上,友善友好,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不讽刺学生,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耐心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就外表而言,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形象、气质,并成为别人的榜样。其他的,不要耽误上课,不要占用自学时间,不要做太多作业,和同学聊天,聚会等等也提到过这项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能否教好每一堂课方面排名第一。

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置于关键位置。这表明,在做好生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促进教学。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堂好课都需要很多努力。重视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教育部建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市县的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各县、区(局)小学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通常是三年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小学英语毕竟是我们城市的一门新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史。在这五年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专业素质。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近半年的学科研究,收获颇丰。

要求领导注意以下情况交通不方便,教师人数少,英语课也不好。这堂课的内容还没有结束。这将导致小学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发现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一刀切”地开设英语课,全面推行。2.课时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和敢于说英语的优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至6年级的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和高频率相结合的原则,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短课时。五年级和六年级长课时和短课时的结合然而,从我们城市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每所学校只提供长课时,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提供2课时。上课时间少、间隔时间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此外,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请纠正我的不足之处。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九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让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可持续、均衡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对全镇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设、体育艺术群体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的促进策略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调研对象

冷水镇各中小学、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1、问卷法:

调查体育艺术教师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未来7年发展规划。

2、访谈法:

与体育、艺术教师、校领导、办事处教研干事及学生面谈。

3、观察法:

看档案资料;看场地、设施设备;看器材

(一)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成绩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全镇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教学管理的依据完全来源于上级下达的指导性文件,各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校均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实群体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

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克服场地、器材、经费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学生群体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义务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育乐的目的。“课外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率达100%。

各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8%,俱乐部式的体育艺术教学法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坚持举办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月或季体育艺术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广播操、拔河、踢毽子、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体育、艺术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素质迅速提高,稳定教师队伍

冷水办事处积极响应国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争取指标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到武汉等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

调研中发现,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4—18节不等,但额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纪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学校1—2年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保证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3节体育课。目前体育艺术教师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村小师资严重匮乏,学生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

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仅占5%,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体、音、美和对体育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多数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不能够考虑体、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体育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被迫转岗或下海,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失修。

冷水镇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尤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学校体育艺术不能很好开展。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体育艺术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遇的1%。有的学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给予解决。

部分学校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不够科学,部分设施被占用,体育艺术设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由于养护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寿命,致使器材频繁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春、秋、冬多风季节,各校体育场地扬尘现象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三)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培训。

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更要有突出的学识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风范,还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艺术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要抓住“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校际相互观察、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和有兴趣的富余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状大队伍。提倡校际之间教师相互聘任。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使体育艺术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积极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2、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中规定的体育经费,努力达到全国平均,在经费的使用上,每年应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但难以落实的问题。

在教育经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艺术经费增加创造了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遭遇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校体育艺术场馆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3、重视群体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

实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还应重视群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等群体教育,坚持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制度,积极组织“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师生体育、艺术汇演活动。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群体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艺术俱乐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与艺术”“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的开展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建立群体教育的评估标准,把体育艺术群体活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认知水平、体育艺术素质、体育艺术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新体系。将体育艺术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课内、课外、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门、体育艺术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4、加大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

体育艺术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的目标,国家教育部把体育课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临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体育艺术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体育艺术课程计划,使体育艺术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弹性化符合学生兴趣和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和体育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艺术教学环境。

学校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汇总篇十

(一)普及程度。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8%;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3.62%;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2.82%;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1%、0.74%;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75%,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78%。

(二)教师队伍。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4%;年以来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省教职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未出现拖欠现象。

(三)办学条件。全省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2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82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拆除。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分别为12.36、15.79册。小学、初中。

教学。

仪器设备正在积极配备,计划国检前达到省定标准。

(四)教育经费。—年,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19%、16.72%、21.05%、17.8%,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21.55%、36.03%、32.56%、34.49%,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36、19.31、11.51、16.69个百分点;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733.17元、3395.54元、4126.95元、5011.76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999.36元、4052.02元、5366.32元、7423.16元;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436.96元、777.46元、1235.14、1850.49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554.62元、1001.05元、1630.56元、3447.57元。省本级做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五)教育质量。—学年,全省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为99.98%,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为99.96%。

(六)扫盲工作。15至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97.8%。

省经过实施“两基”攻坚,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省的“两基”指标,除仪器设备配备外,其他主要指标均已达到国检的要求,有些指标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省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6.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9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一;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65.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13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二。初中阶段中学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65.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79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一。初中阶段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48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台,在西部排名第二。普通初中超大班额比例5.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9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一些反映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其他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如(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64%,比全国低3.03个百分点。(2)小学代课教师占岗位教师比例12.23%,比全国高出8.73个百分点。(3)小学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1.6平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7平方米。(4)小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19.42%,比全国低35.2个百分点。(5)初中代课人员占岗位教师比例7.98%,比全国高出6.17个百分点。(6)初中阶段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34.60%,比全国低39.92个百分点。

“两基”工作是在自然条件艰苦、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薄弱、“两基”工作难度很大的情况下,在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幸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全省“两基”工作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二、主要经验和亮点。

自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年全省实现了“两基”目标,在工作中创造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各州(地、市)、(市、区)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两基”攻坚组织机构,建立“两基”攻坚目标责任制。省委、省政府把“两基”攻坚作为全省重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书记强卫多次在全省性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并通过调研、督查和牵线搭桥,为基层学校解决许多突出问题。省长骆惠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调研教育工作,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亲自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两基”迎国检工作,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亲自部署,亲自抓好迎国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分管教育的高云龙副省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两基”迎国检汇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务必做好迎国检的各项工作。从1994开始到年,全省从省到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层层签订双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政府,做到了一年一初评,两年一总评,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年起,省委、省政府将“两基”攻坚列入各州(地、市)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省对州(地、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各级人大、政协监督检查“两基”工作,促进解决“两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能,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全力推进“两基”攻坚,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有关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年起,省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省、州(地、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年4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元。年以来,省累计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2.07亿元,其中年投入资金6.51亿元,比年净增4.77亿元,增幅达到274%。州自年以来自筹资金3100万元资金设立了州民族教育发展资金。州在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投入资金4500万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市从年起实施“学生营养工程”,市、(区)两级政府投资近500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每天早餐提供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9.2%、36.49%、36.96%、37.01%,在全省级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中名列第一。二是加快校舍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两基”工作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先后实施二期义教、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5.06亿元,改扩建学校2096所,累计完成校舍建设面积206.38万平方米。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省政府在国家支持省3.28亿元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又筹措3.28亿元,用于9个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了9个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三是配置所缺的教学仪器。—年省级财政投入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电教设备等资金1.71亿元,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筹措76亿元,其中省级补助35亿元,地方筹措41亿元,用于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建设。“xx”以来,市学校布局调整总投资14.8亿元,其中市、区投资达9.4亿元,与“十五”相比提高了64%。州州、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三年内投资5.7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又筹措资金1.4亿元,用于新建学校的供水、供热、供电、操场、浴室、洗衣房等附属设施建设及校园绿化,配置食堂设备、学生用床、课桌凳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全州中小学办学条件。州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计划投入资金11.5亿元,由193所学校调减为39所,到底已筹措资金7.01亿元。州年落实资金15027.8万元,完成了包括州特殊教育学校等6个项目,有力改善了全州的办学条件。

书,逐户排查辍学生,初中阶段入学率由年的86.5%提高到年的99.74%,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内。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年,省落实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900万元,重点改善进城务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市、格尔木市办学条件,接受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其中市解决3.5万人就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5%。三是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全省落实了国家提高标准的政策,州在全省标准的基础上每生增加到200元,同德在州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0元,同时免除了全所有中小学生的作业本费。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教师数量不足。年省政府为九个攻坚一次性新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900名,缓解了教师紧缺问题。从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计划,向40个(市)补充特岗教师4671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不足的矛盾。年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实施了师范生顶岗,先后组织3087名省内应届师范生到农牧区中小学校顶岗支教。年实施了教师见习岗计划,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聘了700名见习岗教师。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年以来共面向社会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6.54万人,扩大了后备师资来源渠道。近几年来,州通过公开招聘教师、实施特岗计划和重点师范高校免费师范生等多种渠道累计新增教师800余名。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两基”攻坚以来,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800万元,省级下达培训资金1000万,培训经费、培训人数超过前四年总和。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省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同时,同步调整教师工资,做到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所查州、地、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长期在农村边远学校工作的教师。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编印了《省情教育读本》,人手一册,建成43个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制定了《关于“法律七进”活动、落实“法律进学校”的指导意见》。二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省财政投入22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着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市城西区行知小学办学理念先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行知精神,形成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积极探索招生与评价制度改革。全省坚持小学、初中按片区免试就近入学,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免试入学,不断提高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配置给初中的比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七)加强扫盲教育,全面推进“两基”工作。一是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二是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扫盲工作顺利进行。年以来,投入扫盲资金来源1140万元,向每位扫盲学员免费发放扫盲教材等学习用品,将农村生产实用技术光盘免费发放到乡镇成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巩固扫盲成果。坚持把扫文盲与扫科盲、脱盲与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批组织扫盲对象和脱盲学员参加各种扫盲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牛羊育肥、家庭种养殖业、水果栽培、妇女卫生健康教育等实用技术培训,农牧民群众不仅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增长了致富本领。州年至年共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00期,培训人数达39727人次。年,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扫盲机构的评选中,省扫盲领导小组被授予国际扫盲奖中的“世宗王扫盲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三、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三个增长”计算不规范。教育费附加是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