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薪酬制度如何写(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34:43 页码:13
2023年薪酬制度如何写(通用9篇)
2023-11-09 17:34:43    小编:ZTFB

议论文是通过对某个主题或问题的观点进行论述和辩驳的一种文章类型。总结不宜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保持紧凑性。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下面这些精选的总结样本,或许会有所启发。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一

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为此,我们一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来提高办事效率,才设定一些制度。下面是我们本站为您提供的制度文章供您参考:

摘要:it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许多it企业在考虑和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同时,要把人力资源作为必要内容进行规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从而起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it企业的高科技含量与快速发展的现状不但造成了对人才的高要求,而且造成目前人才的高流动率。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概念和it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it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it企业员工薪酬制度设计的思考和建议。并且对it企业实施新薪酬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法建设性措施,希望对it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所有启发。

一、相关概念综述。

1.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总和。货币形式包括工资或薪水、奖金、福利、津贴等具体形式;非货币形式包括舒适的办公环境、较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有兴趣的工作、弹性的工作时间、合理的工作分工、个人的成长机会等重要组成部分。

2.绩效考核的概念。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在履行。

岗位职责。

中的工作情况及其成绩,以确定其工作的优、劣或判断其是否称职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很多企业中,很多人力资源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绩效考核而展开的,所以说绩效考核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相关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

二、it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it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

薪酬管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薪酬在组织中又是公司方和员工方都极为关心的企业问题,它和员工、组织的利益密切相关。薪酬实质是一种分配的过程和制度,这种分配涉及的内容很复杂、范围很广泛,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分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有效的薪酬分配将对员工起到直接的激励作用,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不能不居于重要地位。我国it企业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和年终奖金组成。其中基本工资由学历工资、职务工资、保密工资组成。

学历工资:依据员工的学历、职称确定,并已包含各类津贴。职务工资:依据员工的专业技能、岗位职责、岗位管理幅度、本公司工龄确定。保密工资:依据员工岗位涉及的本公司技术诀窍、商业机密幅度与深度确定。考核工资:依据员工岗位技术难度、工作责任、目标权限制定考核工资标准,然后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个人业绩考核后确定。年终奖金:公司依据当年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年终分配方案后实施。it公司的薪资体系严格按照上述的标准执行,薪资中很大一部分根据学历、职务、岗位而定;薪资体系中的考核工资部分又没有与个人业绩紧密相关;年终奖金基本按照员工的月薪而定,与个人业绩的相关性也不强。

2.it企业薪酬存在的一般问题分析。

(1)薪酬分配还沿用以往,没有与时俱进。

很多it公司处于业务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而现行的分配制度主要以员工岗位而定,与员工的实际贡献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大多数的员工认为现行的薪酬分配办法已不适应公司的发展。原有的办法是在企业初创之时,人员较少,薪酬差距不大,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职位的增多,不同业绩的员工之间的如果还是薪酬差距不大显然很有问题,慢慢会造成资深员工的不满以及员工的离职率会升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薪酬水平行业竞争力不强。

很多it公司有员工对现有的薪酬水平不满意,表明目前的薪酬制度已基本没有激励作用,也没有市场竞争力。从公平性调查看,不管是相对于内部还是外部,大多数员工感到自己的报酬低于自己的付出。

(3)薪酬分配与绩效联系不明显。

目前it公司中有薪酬问题很大的一个就员工的薪酬差距,主要表现在绩效在薪酬考核中的权重不够,表明公司的薪酬分配没有依据员工的绩效拉大差距,薪酬的分配只是按照岗位来执行。这样很不利于激励员工的创新和努力工作以及工作满意度。我们知道it企业的员工大多数属于知识型员工,对于公平、对于绩效、对于个人努力非常在意,如果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却没有在绩效中进而在薪酬中体现出来,会非常打击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会造成高的离职率。

(4)薪酬管理不利阻碍了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环节中,最重要的是绩效管理,而如前面讲的,绩效管理的一个作用是体现在薪酬里的,那么薪酬管理没有起到推进公司发展的作用,也意味着公司的绩效管理出现问题,同样进而薪酬管理的弊病会成为公司组织结构改革、人员招聘获取、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障碍,影响公司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it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

it行业是最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人才是it行业最宝贵的财富,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稀缺性、流动性和年轻化的趋势。it行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型员工在it企业中的地位,知识型员工是it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制订其薪酬策略之前要了解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追求尊重。

知识型员工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拥有知识资本,在群体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追求个人的自主和成就,同时追求他人的尊重、认可和关注。

(2)追求自我实现。

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经常更新知识;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其劳动成果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3)追求个性化。

知识型员工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大多需求有创意的工作和个性化的发展;他们的需求层次各异,激励机制也应因人而异。

(4)有较高的流动性。

知识型员工自由选择企业,如果原有企业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可能会另谋出路。知识型员工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而有较高的流动意愿。据有关报告显示,it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时间一般为2-4年,员工流动比率高达20%左右。能否站在技术前沿,能否吸引人、用好人和留住人,将直接决定我国it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

同其他各个行业的员工需求一样,it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用样符合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因为整个人类的需求都可以分为5个层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又把5种需要分为高层次的和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结合it企业员工的特点,不难发现,it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主要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行业薪酬设计的客观要求。

(1)it行业薪酬管理的灵活性要求。

it企业的高科技含量与快速发展的现状不但造成了对人才的高要求,而且造成目前人才的高流动率。it行业跳槽因素依次是薪酬、工作前途和工作满足感等。许多it专才认为个人在行业中会有更多发展机会,其中it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事销售、市场推广的人才流动更为频繁,他们拥有综合的经验,对市场触觉又敏感,如觉得薪资不合理或负责的产品市场不太好时,便会尝试新的机会。高端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快速流动,也造成了it企业薪酬的多变化与管理的困难,it企业针对自己薪酬管理的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灵活的薪酬激励措施。

(2)it行业薪酬管理的独特性要求。

it企业要长久发展,需要构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it企业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相一致。对知识型员工来说,薪金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高出市场平均价的薪金会让员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器重。在薪酬设计上,要以人的能力为基础,体现企业组织不同层级的员工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薪酬待遇一直是企业吸引和留住重要员工的手段,有许多人在选择公司时将企业能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作为重要砝码。薪酬不再是一种生理层面的需求,其本身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it企业职位的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拿高薪酬必须得有理有据,这可以体现在工资结构和工资等级的区别上。每个职等的薪酬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这个区间就可以体现薪酬的差别。其次,提供与工作成绩挂钩的报偿。在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前提下,把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一种可行的方式是风险同担、利益共享,如分配股权或股票期权等。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合理的薪酬设计一定是有效的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呈现的。

(1)薪酬策略的理念——跟随或者竞争性。

随着全球性it人才竞争激烈,薪酬的重要作用仍在体现,目前部分it企业薪酬管理模式还没有意识到人才的力量,或者在薪酬设计时出现种种误区,it企业薪酬定位必须针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考虑市场因素。那作为理念,薪酬的策略企业应该考虑是要跟随行业领导者的薪酬策略走跟随策略?还是自己做行业内的竞争性薪酬的领导者?当然后者要根据企业的实力来定。

(2)从整个it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考虑薪酬的设计。

职业发展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来划分,被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组织中的绝大部分员工,其中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意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并希望在自己职业生涯中顺利地成长和发展,从而制定了按照一定的目标不断成长和发展以及不断追求满意的职业计划。第二,在广大员工希望得到不断成长,发展的强烈要求推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部门为了了解员工个人的特点以及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兴趣,为了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能与企业组织的发展和需要统一协调起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管理。it员工职业发展初期特别要注意的。这一阶段开始于青年人从刚涉足于工作到27岁左右的时间里。这是一个自我考察、角色扮演、探索职业方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力图更多地了解自我,并作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在这一阶段,员工常常不满足于某种固定的工作,调换不同工作的愿望十分强烈,如在本单位得不到满足,则往往会离开,因此流动率较高。从企业组织来说,就要了解就业初期员工的这一特点,给予职业选择方面的引导,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多种工作,特别是具有挑战性又能吸引他们兴趣的工作机会和他们自我探索的机会。

(3)it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路线。

员工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一般是通过职称城资格的认证来达成的,因此其领域不仅包括生产、科研与工程等科学技术,也涵盖了财会、法律等专业职能,而员工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发展是通过管理职位的晋升来达成的。晋升的前提是工作能力与工作绩效的体现。职业通道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员工堤供了不同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员工经过—段时间的工作,具备一定的经验并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时,会面临择自己职业道路的关键时刻。有些人适合行政,可在管理方面人显身手,成为出色的管理人员,最终成为高级管理者;而有些人适合搞技术研究,可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优秀的技术专家。职业通道的选择,也是职业发展能否成功的重要步骤之一。

五、it企业实施新薪酬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充分宣传、讲解it公司新的薪酬战略和薪酬方案,通过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2.改迸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1)绩效考核的核心地位。

因为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的设计关系太密切了,所以新的薪酬制度设计针对it企业,如果绩效考核做的不好,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也会是出现问题最大的区域,所以这里要重点阐述一下,将绩效考核做的好,将最大限度的优化上面对薪酬制度设计的建议。下图为绩效考核核心地位的图示:

(2)绩效考核的理论依据之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前边有提过,it企业的工作人员大多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有特定的特点和需求,对于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同样应用与it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高级需求,这是指在制订薪酬制度的设计,那绩效考核的理论依据也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的密切关系,需求层次论把人的需求按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提出入的需求层次是不断提高的,在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产生了。“需求层次论为企业激励员工提供了一个参照样本,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有效激励。

(3)it企业业内绩效考核的一般标准。

业内考核的指标为工作量与工作态度,主要是各部门经理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依据年度考核的评分表评估打分,季度考核比较主观。年度考核对象为全体人员。对所有岗位的员工使用的年度考核表格都是统一的,没有根据员工的岗位进行分类考核。在年度考核中,考核的一级指标分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四大类,工作能力的权重为30%,工作态度的权重为30%,职业道德的权重为10%,工作业绩的权重为30%,考核的指标没有根据岗位而设置,全体员工用的都是同一份考核指标表。

业内一般员工季度考核表。

考评序号考评项目分数考评方法。

1工作量801.考评员工的工作效率。

2.考评个人的季度工作量。

2工作态度20根据员工的出勤、工作表现、工作差错由主管领导评估。

合计100。

(4)it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建议。

为了配合对薪酬制度的设计,it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必须要采用更先进的方法,毕竟薪酬制度也好,绩效管理也好,都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环节,相互影响和制约。it企业的绩效管理应该依据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的协议来实施的一个动态的沟通和绩效与激励的界定过程、它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要求、工作绩效的衡量、双方的协同、障碍的排除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绩效管理是防止企业组织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工具。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侧重于判断和评价,强调事后评价。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侧重于信息沟通和绩效持续提高,强调事先沟通和承诺,注重能力的提高。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从目前大概了解的情况和反映出来的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其绩效考核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针对员工的绩效评价,基本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短时间内用绩效管理代替绩效考核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可以从绩效考核着手,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并完善原有的流程、周期。并部分吸收绩效管理中的部分内容,如反馈与沟通环节,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等,在目前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加以运用。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后,再逐步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对于it企业员工的考核维度,不建议是上面一般考核表,而应该是多维度,如下图所示,每个it企业的情况不同,可以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考核维度表。

考核维度考核指标项。

绩效任务绩效财务角度。

客户角度。

内部运营角度。

员工学习与成长。

周边绩效主动性。

响应时间。

解决问题的时间。

服务质量。

信息反馈及时。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创新力。

影响力。

领导能力。

沟通能力。

判断和解决能力。

计划和执行能力。

态度积极性。

协作性。

责任心。

纪律性。

为了整个薪酬制度设计的有效实施,对于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工程师的绩效考核包括。

工作计划。

完成率、应用开发出错率、技术文档完整性等内容。如何对他的绩效进行综合的计算,或者如何表示工作的主次轻重,避免片面发展,就需要用权重来表示。权重表示某个工作在整个工作目标中的重要程度和优先程度。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企业中比较常见的有主观经验法等。其中主观经验法相比其他方法而言,简单易行、决策效率高、成本低,可以有效的区分各考核要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指标权重是企业评价的指挥棒,权重的设计应当突出重点目标,体现出管理者的引导意图和价值观念,各指标的权重没计要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计划进行调整。比如在重点提高产值目标的年度,可以重点加强对工作计划完成率的考核,增加其权重,通过调整,促进员工效率的提升。由于权重的设计还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结果,因此在运用主观经验法初步确定指标权重后,还要经过相关部门可审核和讨论,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与企业整体指导原则相一致,确保指标层层分解下去。

还要注意的一点,从客户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以及员工和it企业公司本身流程层面的需求锁定需要的绩效指标后,根据行业的特点、自身业务的特点,来确定每个指标的考核标准,为考核指标确定合理的目标或者目标范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出进行衡量或评估,而标准则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指标解决要评估什么样的问题,标准解决的是要求。标准是一个衡量标准,也是一个管理工具。标准的作用“不仅衡量过去,更重要是督促将来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绩效标准应是配合企业的目标制订的,每个层次都必须遵循。标准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基于工作而非个人的。

还有考核周期也很重要,设定考核周期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客观有效地评价员工的业绩,因此考核周期也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决策点。选择什么样的绩效考核周期取决于组织的规模、管理的幅度、员工的层级、工作性质、也取决于行业特征和产品的产出周期等。

按考核对象的职务级别高低来安排,职务层次高,劳动复杂程度高,其素质、智能、特别是业绩的反映周期也长,反之,职务层次低,工作简单,其周期就短。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的考核一般以年度考核为主,对中层员工的考核一般以半年或季度为考核周期,对基层员工的考核周期可定为每季度一次或每月一次。按考核的目的和用途安排,这种方法中考核周期最终取决于考核的目的和用途。一般来说,全面的、阶段性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特殊用途的考核则根据需要安排,对于薪酬挂钩的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另外,考核周期的长短与考核指标也有关,往往经常进行考核的指标是少数指标,而大量指标则用于全面的阶段性的考核,否则,大量的考核指标频繁使用,会增加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负担。对于it企业考核周期表建议如下:

考核周期表。

类别考核周期。

高级管理人员半年、年度。

中级管理人员季度、半年、年度。

普通员工月度、季度、半年、年度。

考核的指标、权重应该根据公司的战略和具体的工作做相应的调整,而不能一成不变的重复使用相同的考核内容。期初启动考核时,直接上级和下级按照考核优化方案共同商定本周期工作计划、考核指标、权重等。期末上级和下级共同商定工作完成情况,使绩效评估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基准尺度。

以直接上级考核下级为主线,群众一定程度的参与为补充,允许员工“上诉’’相结合。直接上级作为责任人,负有管理责任,是任务的分配者,最能直接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也方便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因此员工的直接上级最有资格对员工进行考核。但是作为考核人,存在因考核人的个人好恶、考核水平,信息来源等因素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正,可组织员工一定程度的参与考核。但评比结果只是作为最终结果的参考,考核结果的直接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最了解下属的直接上级的手中。如果员工对考核结果不认同,有异议可以申诉流程。

在考核流程中,绩效反馈面谈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被考核者确认识自己的绩效;保证了绩效考核的公开公正性;通过绩效面谈可以制订出绩效改进计划并确定下一绩效期的绩效目标。绩效反馈面谈要基于以下原则:相互信任原则;鼓励被考核者说话;评价工作绩效,而不能评价被考核者的性格特征;避免对立和冲突。各责任中心负责人应在每个绩效考核期结束时组织对本责任中心的被考核者进行绩效面谈,而对责任中心负责人的绩效面谈则由其上级进行安排。绩效面谈应在运用考核结果之前完成。

3.及时调整和反馈。

由于it公司经营战略相对其他行业更具有可变性,那相应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酬管理也要随之变化,所以一但公司经营战略变动,薪酬制度的设计要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而调整。包括定期地进行公司内部的薪酬状况的调研、行业劳动力市场的调查,了解员工对薪酬的看法和外部市场行情,为调整薪酬战略提供依据。还要在薪酬方案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流程等的改进,在有效地控制公司的经营成本同时,更好地推进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提高it公司的竞争力。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二

薪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薪酬放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位置,将薪酬制度的建设看作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作为其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这是爱尚网小编整理的中小型企业如何制定薪酬制度,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薪酬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 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公司人事经理和总经理的当务之急。

---- 不同的人对‘薪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薪酬‘理解为员工所获得的一切有形的(财物形式)和无形的(非财物形式)劳动报酬,它既包括工资、奖金等现金性收入,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福利、奖励。我这里想重点谈一谈工资体系的设计问题,奖励、福利方面的问题将在后续文章中做更多介绍。

---- 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职位分析

---- 正如在本刊上一期所提到的,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第二步:职位评价

---- 职位评价(职位评估)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 职位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比较复杂和科学的,是计分比较法。它首先要确定与薪酬分配有关的评价要素,并给这些要素定义不同的权重和分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如hay模式和crg模式,都是采用对职位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的办法,从三大要素、若干个子因素方面对职位进行全面评估。不同的咨询公司对评价要素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分值。

---- 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工资级别,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这有助于解决‘当官‘与 ‘当专家‘的等级差异问题。比如,高级研发工程师并不一定比技术研发部经理的等级低。前者注重于技术难度与创新能力,后者注重于管理难度与综合能力,二者各有所长。

---- 大型企业的职位等级有的多达17级以上,中小企业多采用11~15级。国际上有一种趋势是减级增距(broadbanding),即企业内的职位等级正逐渐减少,而工资级差变得更大。

第三步:薪酬调查

---- 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在选择薪酬调查咨询公司时,往往集中在美国商会、william mercer(伟世顾问)、watson wyatt(华信惠悦)、hewitt(翰威特)、德勤事务所等几家身上。一些民营的薪酬调查机构正在兴起,但调查数据的取样和职位定义都还不够完善。

---- 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 只有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并各自提供真实的薪酬数据,才能保证薪酬调查的准确性。在报纸和网站上,经常能看到‘xx职位薪酬大解密‘之类的文章,其数据多含有随机取样的成分,准确性很值得怀疑。即使是国家劳动部门的统计数据,也不能取代薪酬调查用作定薪的依据。

---- 由于it行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可以利用招聘面试、人员跳槽的机会,了解竞争者的薪酬水平,但要防止以偏概全。

---- 薪酬调查的结果,是根据调查数据绘制的薪酬曲线(见图1)。在职位等级-工资等级坐标图上,首先标出所有被调查公司的员工所处的点;然后整理出各公司的工资曲线。从这个图上可以直观地反映某家公司的薪酬水平与同行业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第四步:薪酬定位

----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

---- 影响公司薪酬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 同产品定位相似的是,在薪酬定位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薪酬上的领头羊未必是品牌最响的公司,因为品牌响的公司可以依靠其综合优势,不必花费最高的工资也可能找到最好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后起之秀最易采用高薪策略。它们多处在创业初期或快速上升期,投资者愿意用金钱买时间,希望通过挖到一流人才来快速拉近与巨头公司的差距。

---- 在薪酬设计时有个专用术语叫25p、50p、75p,意思是说,假如有100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的话,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它们分别代表着第25位排名(低位值)、第50位排名(中位值)、第75位排名(高位值)。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相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企业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

第五步:薪酬结构设计

---- 报酬观反映了企业的分配哲学,即依据什么原则确定员工的薪酬。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报酬观。有的甚至制定了‘人才基本法‘,把报酬观列入‘公司宪法‘中。新兴企业的薪酬措施往往不同于成熟的官僚化企业。it企业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相一致。

---- 许多跨国公司在确定人员工资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

---- 职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职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企业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职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例如,在某一职位等级中,上限可以高于中点20%,下限可以低于中点20%。

---- 相同职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由于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这种贡献不可能被完全量化体现出来),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所以,同一等级内的任职者,基本工资未必相同。如上所述,在同一职位等级内,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就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 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年度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

---- 综合起来说,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所以说,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不论工资结构设计得怎样完美,一般总会有少数人的工资低于最低限或高于最高限。对此可以在年度薪酬调整时进行纠偏,比如对前者加大提薪比例,而对后者则少调甚至不调等等。

第六步: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 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目前,大多数企业是财务部门在做此测算。我的建议是,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 在制定和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从本质意义上讲,劳动报酬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需求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薪酬制度问答、员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内部刊物甚至bbs论坛等形式,充分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定依据。

---- 为保证薪酬制度的适用性,规范化的公司都对薪酬的定期调整做了规定。

---- 依照上述步骤和原则设计基本工资体系,虽然显得有些麻烦,但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员工对薪酬向来是既患寡又患不均。尽管有些公司的薪酬水平较高,但如果缺少合理的分配制度,将会适得其反。

设计薪酬要遵循五大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遵守法律原则、效率优先原则、激励限度原则、适应需求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对内公平

(1)员工工作努力,所作贡献,取得业绩与所获得报酬对等;

(2)与内部相同工作或能力相当人员之间,报酬对等。

2、对外公平

员工会将自己的报酬与本地区同行业的其他人或同学、亲戚相比,从而产生公平感。企业的薪酬要确保对外公平,即要有相应的竞争力。当一定时间内,员工工资待遇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时,员工会产生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获得较强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二、遵守法律原则 薪酬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如我国颁布的《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法》,在深圳经济特区还有《劳动合同条例》、《劳动用工条例》等规定。

三、效率优先原则

四、激励限度原则

五、适应需求原则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

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

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够吸引员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三

“提到薪酬,全世界人都在吵。”一位法国人曾这样形容薪酬问题。薪酬问题是企业普遍存在,也是永远的问题。在薪酬现金总数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设计薪酬制度,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怎样避免加薪、发奖金所带来的“负效应”等,是每个hr都要面临的问题。

员工薪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消除“不满意”的保健因素,如基本的工资收入、安全感、受尊重等每个人都基本享有的回报;另一部分是增加“满意”的.激励因素,如额外的奖金、休假、提升等明显区别并优于其他人的回报。只有注重增加“满意”因素,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激励因素成为一种惯例和常态的时候,就失去了激励的效果,转化成了保健因素。就像很多企业发放的奖金,只是一种名目,每个月都会足额发放,员工没有得不到奖金的压力,这种奖金发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不发反而会让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实际就转换成了保健因素。hr在奖金的发放上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福利是最佳的激励员工的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hr应学会使用一些技巧。某企业给经常出差的销售人员办理了银行信用卡,出差期间产生的费用可直接刷卡结算,不仅为销售人员简化了手续,而且因刷卡产生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礼品,实际也是为销售人员发放福利,这种做法得到了销售人员的认可,这就是福利设计恰当的例子。相反,要是为出差次数很少的财务人员办理信用卡,这个福利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办理银行信用卡的成本很低,但由于设计恰当,会产生高于投入许多倍的回报。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公司的忠诚,而且还可以节省支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薪酬问题一定不只是薪酬问题,薪酬制度对企业背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薪酬制度。由于薪酬制度的不可复制性,所以hr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设计薪酬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如何设定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四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公务员激励保障制度的关键一环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还会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这是爱尚网小编整理的如何设计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为进行薪资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薪资调查

薪资调查:薪资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资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资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资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资走势分析等。

薪资定位

薪资定位:在分析同行业的薪资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资水平。在薪资定位上,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

薪资结构设计

薪资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资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

实施和修正

薪资体系的实施和修正:在确定薪资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资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不同职位有不同职位的级别,一个是员工的级别制度,另一个是员工的宽带制度。同一个级别,薪资的范围大概都差不多。宽带也是类似等级的,是比较新的概念,其特点就是把“级”的范围定得比较宽,一个大型企业,可能从最基本的初级员工,到最高的总裁、总经理职位,有5个、6个带别。

具体而言,工资系统设计可采用如下方法:

采用级别工资制。工资设计有几种不同的做法和思路,比较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根据级别来设计。比如说有10个职能部门,有30个职系,100个或者150个职位,但是整个级别就15个,工资系统就是按15个等级的工资系统,每一个级别,都给一个范围,在哪个级别里,就用哪个级别的工资范围来发工资。

首先,明确公司的总体薪酬策略;

根据职位评估结果,结合外部薪酬水平及内部财务状况,设计薪点表;

指导企业建立薪酬方案、设计薪酬组合及薪酬框架;

根据我们的薪酬建议和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交薪酬改革方案;

设计薪酬福利管理体系,建立具有竞争性和公平性的激励机制。

对于核心团队成员,设计长期激励方案,实现长期共同发展。

1、结合企业实际,科学地确定管理岗位在薪酬分级中的地位。许多企业在设计薪酬时,把管理岗位作为最重要的薪酬分级依据,为了获得高薪,人们都希望能挤上管理的独木桥,但是毕竟管理岗位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专业技术岗位,尤其是在科技型企业中,单纯采用以行政级别来确定各人的薪酬,容易导致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职业发展瓶颈的限制,而转向自己并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以求获得高薪,或者干脆以跳槽实现自身价值的更高体现。因此,在设计薪酬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因素,降低管理岗位在薪酬分级中的重要程度。

2、避免平均主义。有些企业的工资单元很多,但是每个单元各种类别人员的差别很小,尤其是各人均等的基本薪酬以至于每个人的薪酬总额相差无几;或福利所占比重很大,这是一种变相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的最大缺点是缺乏激励,会挫伤一部分能力强、绩效高的员工的积极性,导致的结果是他们减少自己的工作投入或跳槽。因此,设计薪酬时要突出重要薪酬因素。

3、薪酬结构过于复杂。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很多,在设计薪酬系统时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是不现实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有的薪酬系统有多个工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有几个不同等级标准,看起来这样的薪酬系统考虑得全面,但实际上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一个试图激励所有人的系统等于没有激励任何一个人。

4、奖金和福利计划缺乏弹性。奖金和福利计划缺乏弹性,没有随着员工的业绩和能力进行动态变化,容易在员工中形成消极观念,这种定期的一成不变的奖金和奖励缺乏竞争性和公平性,对员工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

5、薪酬支付缺乏透明性、公开性。目前很多企业都实行薪金保密制度,任何员工都不知道其他人的薪酬水平,保密的薪酬制度之所以在企业盛行,是因为它可以给管理者和员工都减少麻烦,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人力成本雇佣员工。但是保密薪酬支付只会引起员工的好奇心而四处打探,导致员工之间的互相猜测和怀疑,从而产生不满情绪;而且薪酬制度不透明,员工心中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尺度去衡量付出和所得的公正性。企业进入成熟期后的薪酬福利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将分配制度、员工激励和留住人才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将各分配制度与企业倡导的业绩文化相结合。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五

激励要避免激励空挡现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 时应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才能最大限度的收到效果。公司也应该针对不同员工,设计不同的激励制度。

对于一线员工而言,由于其低层次需求更加强烈,应该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开支,当然,也应辅以一定的精神激励,使得员工能够安心地在企业工作,培养其忠于企业,为企业奉献的精神。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大多为知识型员工,故应该在一定的物质激励基础上,更多地为员工提供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其技能水平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的绩效,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企业关键岗位物色合适的继任人;另一方面,在培养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辅以较高水平的报酬,防止为他人做嫁衣裳,留住这些可用之才,为己所用。

对于技术人员而言,由于其成就需要特别强烈,公司可以通过培训满足其技术提升的需要,可以通过重新的工作设计使得工作更富挑战性,可以明确其关键地位使得其地位相对较高。

(二)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 理念

薪酬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成本,管理好更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学习、掌握企业薪酬管理的有关知识,对薪酬制度、薪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对现代薪酬管理的特点,对影响薪酬的因素等有明确的认识,要掌握薪酬管理的方法与艺术。同时要注重与不同层级员工沟通,要了解员工不同需求。如有的员工注重奖金、有的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更注重晋升渠道、人格尊重、职业发展等。企业管理者要想使员工工作热情最大化,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员工为中心,了解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并做好积极的反应,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与其发展相匹配的科学薪酬体系,而科学的薪酬体系又离不开企业的绩效。如果一个企业确立了完善科学的绩效薪酬体系,一方面能在企业内部体现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为企业长久效力。

(四)考虑宽带薪酬的应用

保持薪酬体系的适度弹性是拉开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手段,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公司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个员工进行合理的定岗,进行岗位或职位的评估;不同岗位和阶层之间的薪酬要有适度的差距,同一岗位、同一薪酬级别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也有要有所差距。可以引入宽带薪酬的理念,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几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但同时将每一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加大,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有助于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职位轮换;有利于推动员工良好的工作表现。

企业建立薪酬制度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可见薪酬制度的重要性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很大。那么如何制定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呢?请参考以下资料:

企业薪酬制度 是诱导员工行为因素集合与企业目标体系最佳的连接点,即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员工将会得到相应的奖酬。 制定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而正规的程序来保证其质量:

(1)确定企业薪酬的原则与策略

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诸环节的前提,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有关分配政策与策略,如分配的原则、拉开差距的标准、薪酬各组成部分的比例等。

(2)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制度的基础。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管理 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规范职位体系,编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图。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3)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企业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薪酬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职位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比较复杂和科学的是计分比较法。它首先要确定与薪酬分配有关的评价要素,并给这些要素定义不同的重和分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如hay模式和crg模式,都是采用对职位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的办法,从三大要素、若干个子因素方面对职位进行全面评估。

大型企业的职位等级有的多达17级以上,中小企业多采用11—15级。国际上有一种趋势是“减级增距”,即企业内的职位等级正逐渐减少,而薪酬级差变得更大,呈现出宽幅化的特点。

(4)市场薪酬调查

市场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性问题。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同行业的类似企业,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酬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5)确定薪酬水平

通过薪酬结构设计为不同的职位确定的薪酬标准,虽然在理沦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若企业中每一职位都有一种独特的薪酬,就会给薪酬的支付和管理造成困难和混乱,也不利于对员工的管理与激励。所以,实际上总是把众多类型的薪酬归并组合成若干等级,如200分以下的职位薪酬水平为第一级,200至400分的为第二级,以此类推。

薪酬等级 数目应视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的性质而定,其多寡并没有的对的标准。但若级数过少,员工会感到难以晋升,缺少激励效果。相反,若数目过多,会增加管理的困难与费用。

另外还要给每一等级都规定一个薪酬变化的范围,或称为薪幅,其下限为等级起薪点,上限为顶薪点。各等级的薪幅可以一致,但比较常见的是随等级上升而呈累积式的扩大。相邻等级的薪幅之间会出现重叠,这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可以使员工在某一等级内获得较高的薪酬,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但重叠的部分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造成员工在晋升后薪酬反而降低的现象。

(6)薪酬的实施与修正

薪酬制度一经建立,就应严格执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还应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生理需要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所以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给员工们提供一套令他们满意的薪酬体系 。这对全面使用各种激励方法具有奠基作用。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六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一、企业的薪酬结构缺乏合理性;第二、薪酬激励机制体系混乱;第三、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分析完目前存在的问题,接下去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1:树立人本管理观念

人本管理重视对人的开发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了解员工的需求,通过良好的薪酬激励制度予以满足;只有从关心、爱护、尊重员工的角度来设计薪酬制度,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要让制度去适应人,而不是人去适应制度。

2: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

在建立薪酬结构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注意要从企业本身状况出发,建立适合于本公司的薪酬结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好的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要清楚地了解建立薪酬管理制度的目的,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发挥薪酬对提高员工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薪酬管理知道是为了员工激励,是为了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所以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宗旨,不要到时候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轨道,最后适得其反。

总之,薪酬管理知道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企业必须要完善自身的薪酬激励,多多引进优秀人才,相信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如何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七

一、胜任危机管理。

目前,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中的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有时难免会形成突如其来的危机。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树立危机意识,练就处理危机的能力,可以在关键时刻向员工证明管理者的.价值。比如:当企业面临经济危机,员工人心惶惶、担忧自身待遇受损甚至饭碗不保时,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如果能够巧妙获取内外部资源并灵活加以运用,在最艰难时刻也能坚守承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就在员工心中树立了良好可靠的形象。当企业再次陷入危机时,更多的员工就会抱着信任的态度,与企业并肩作战,共渡难关。

二、边缘薪酬激励。

三、增强沟通交流。

大多数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政策,包括薪酬制度在内往往和管理层沟通较多,而与员工沟通较少,但如果与员工之间能建立合理充分的沟通渠道,则会使员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企业出台的政策,而且万一出现问题,也可以较快的得到反馈井解决。比如前面所述,薪酬制度一定程度的公开可以使管理层与员工相互交流意图,员工对于薪酬的设想和期望能被政策制订者了解,从而真正成为薪酬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开放相关的薪资信息,使员工了解薪酬制度和计薪标准等内容,便于判断自身绩效与所获奖金之间的关系。这种开放式的制度将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信任。

四、参与薪酬管理。

让员工参与管理的提法早已出现,这里强调的是如何让员工参与薪酬管理。员工参与薪酬管理相关制度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针对薪酬问题进行良好沟通的机会,员工从自身角度提出的建议,将会有助于未来实行的薪酬制度能切实满足员工的需求。这样,参与薪酬管理加深了员工对于薪酬制度的理解,从而促进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薪酬制度如何制定。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八

通过调查显示,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认为自己所赚取的薪酬与自己的能力不符,因此对企业产生不满,最终通过跳槽的方式赚取高薪。这其中,虽然会有员工对自己能力高估的情况发生,但更多的是因企业薪酬制度不合理有关。

员工对薪酬不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是内部环境。a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产生的绩效也不错,但获得的薪水却总比同部门的b低,这就很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2是部门之间的分歧,涛涛国际接触众多企业,就经常遇到一个部门抱怨说,另外一个部门工作很轻松,压力又笑,但拿到的工资却比自己部门高很多。最后是外部的竞争,员工认为自己企业工作压力大,不仅经常加班,而且很难获得休息时间,但获得的薪水却比竞争对手少很多。有时候企业为了应对这样的不满情绪,于是采取薪酬保密政策,但薪酬无法做到绝对保密,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要解决这些不满,就要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

其实,薪酬是否合理关键在薪酬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企业与员工因薪酬引起的矛盾,基本是由薪酬制定不合理导致。在进行薪酬制定时,企业是否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薪酬的制定是否依据职位分析进行;

2、薪酬的制定是否与员工的绩效挂钩;

3、薪酬的制定是否与员工能力挂钩;

4、薪酬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如果企业能够完美的解答这四个问题,那薪酬即便是公开,所造成的影响也会很小。因为员工会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公正的氛围内,会淡化掉对薪酬数字的重视度。

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每个部门因岗位和职责的不同,对绩效的考核标准也不同,企业该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另外,员工的能力很难量化成一个具体的数值,如何保证员工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企业对其能力的评估保持一致,这些才是真正的关键。俗话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有企业和员工的衡量标准达成一致,才能维持平衡。要想维持这种平衡,就要对各种标准进行细致化,既能够符合企业的利益,又能让员工接受。

对于薪酬是否保密这一问题,其实,薪酬既然无法做到绝对保密,不如反而适当公开,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员工之间互相打探的行为,还可以将被动变主动。但企业切忌不可做到过度公开,健康的薪酬制度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创造更多的绩效,过度公开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虽然化解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反而可能提升了竞争对手的实力。

薪酬管理一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薪酬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管理得好坏直接对员工的满意度乃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间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以及员工的结构的差异,导致企业间实际的薪酬体系千差万别,具有及强的特定性,而企业间的互相借鉴也意义不大。因此,有效的管理薪酬体系,对每个企业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

事实上,薪酬体系的管理最基本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内容,即薪酬差异策略和薪酬结构策略。所谓薪酬差异策略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目前流行的有岗位绩效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然而这些东西归根结底是有岗位,绩效,能力和市场四要素组成,也就是说,薪酬差异策略的决定因素就是该四要素。在实际操作中,这四要素不可能达到平衡,因为由于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决定了不同岗位需要倾向于其中的某一因素,而其他三个因素起辅助作用。

基于岗位的薪酬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前提是稳定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岗位所要求的职责、技能以及工作负荷都相对稳定,随着内部管理的深化,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职责交叉以及空白都会减少,员工的认同程度高,员工公平感。但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对组织内部分工提出了更为灵活的要求,其弊端就越加明显。

基于能力的薪酬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需要快速变革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需要激励员工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各项技能,让员工能够承担多项任务来应对外部环境。

基于绩效的薪酬策略。适用于绩效可测度性较高的组织如销售人员等工作能够完全量化的岗位。这种策略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优点体现在激励方面,但是选择的与薪酬挂钩的绩效指标,一定会随着与薪酬挂钩幅度的增加而得到改善,但很难激励员工为与考核指标无关的工作付出努力,即使这些工作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一个极端是过分强调提成,这样做还不如将该职能外包,或许还可以更节约成本。

基于市场的薪酬策略。这种策略一般只适用与高端和低端两个极端的人才,高端如公司高层,技术专家等,低端则可以是司机,门卫,打字员等社会通用工种。

那么薪酬差异到底需要多大?这个问题与员工工作的相互依赖程度有关,依赖程度越大则差距就需要越小。工作相互依赖性是指员工绩效受到其他员工绩效的影响程度。在工作相互依赖性较高的组织中,薪酬差距越大,虽然对员工个人努力的激励程度强,但是抑制员工之间的协作与知识共享,降低组织凝聚力等负面作用却更大。如果组织中的工作相对独立,员工个人努力程度成为影响组织绩效最为关键的因素,则建立在个人激励基础之上的薪酬差距将会对组织绩效产生促进作用。

薪酬结构策略体是指如何确定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薪酬结构的稳定性。薪酬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任务目标结果的不确定程度,任务目标结果不确定性越大,与弹性大的薪酬结构相适应,反之亦然。实际体现在如销售等岗位一般需要较大比例的变动部分,而对于行政人员,大的变动部分比例则是没有意义的。

薪酬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环境特征、组织特征与员工特征,制定不同的薪酬体系,来提升组织效率与员工公平感的关键因素,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薪酬制度如何写篇九

鉴于高新企业出现的很多新特征,传统的薪酬制度已难以适应高新企业管理的需要,对已有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成为必然。这是爱尚网小编整理的如何设计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度,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薪酬设计是指企业确定薪酬时,与外部薪酬水平相比较所采取的薪酬水平定位。通俗的说,就是确定企业的薪酬与市场水平相比较所处的层次。一般有三种策略:

市场领先策略

薪酬水平在市场居于领先地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市场协调策略

又称市场平和策略,即薪酬水平在市场居于中等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持平;

市场追随策略

即薪酬水平在市场居于比较低水平,跟随市场水平。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采用的是混合性薪酬策略,即根据职位的类型或层级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而不是对所有的职位均采用相同的薪酬水平定位。比如说,对企业的关键岗位人员采用市场领先策略,对普通岗位人员采取市场协调策略,对可以替代性强的基层岗位采取市场追随策略。

薪酬设计的工资比例

薪酬设计,无外乎于固定工资+浮动工资,而固定工资一般表现为基本工资,浮动工资一般表现为绩效工资,工资设计的基础主要是美世倡导的3p. 对于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占多少比例的话,要根据每个公司业务和发展阶段及企业文化、人才类型的特点而定。 一般可以参照: 普通员工: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从比例为80%和20%; 中基层管理: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从比例为70%和30%~60%和40%; 高层管理: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从比例为60%和40%~40%和60%; 销售人员:基层比绩效工资(佣金、奖金等)占60%以上,中层和高层绩效工资的比例要低一些。 技术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项目奖金的方式,一般前两者基本工资比例要大些,后者额度要大些。

员工对于薪酬的不满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人们总是存在看重自己价值、抬高自己能力而贬低他人价值贡献的倾向,所以不是觉得自己的付出与薪酬获得的绝对值不匹配,就是觉得与他人的薪酬差距没有体现出相对价值的大小。对于薪酬实行“救火式管理”的企业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薪酬水平越来越高,人工成本直线上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薪酬的抱怨却越来越多。尤其是核心员工,当他们感觉公司并不能真正以对公司的价值创造大小为给付薪酬时,作为在职场中颇具竞争力的这些精英,就会率先萌生离职的念头。这种“应急式”的薪酬管理折射出企业在薪酬管理中所存在的两大失误:一是没有考虑企业到底应该为谁支付高额薪酬,二是没有针对如何实现薪酬公平性进行深度思考。

一、薪酬制度的政策性倾斜

有效率的薪酬制度所吸引的人才、倡导的行为以及奖励的技能一定是与企业战略发展导向一致的。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确认组织中薪酬最高的那部分员工(相对于市场上的薪酬水平,而不仅是与企业内部相比)所具有的性格特征、表现出的行为与能力是否与实现战略目标需要的相一致来判断薪酬制度的有效性。

1、关注核心人才

薪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使企业能够将组织的有限资源聚焦于对组织核心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能兼顾企业多数人的公平与感受,从而达到激励留住核心员工,支撑组织战略实现的目的。组织的核心人力资源可以用右图的三维模型来体现:

首先是岗位价值高。岗位的价值在不同的战略导向下会存在较大差异,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例:如在市场领先战略模式下,市场开发及销售岗位就成为企业关键增值岗位,而差异化战略要求员工具有更加敏锐的市场嗅觉与营销能力,新产品开发岗位也就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其次是业绩好。具备组织核心人力资源候选资格的人才必须要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业绩水平,在岗位上持续为组织提供高质、足量的稳定产出。

最后是能力强。能力强是承担高价值岗位责任的前提,也是保持良好业绩的基础,但现有能力水平只是能力强的一个方面,想成为组织的.核心人力资源还必须具备进一步开发与提升的潜能。

岗位价值高、业绩好、能力又强的人才对组织的贡献度明显高于其他人员,企业要能够及时将组织的薪酬政策向这些核心人才倾斜。

2、激励关键行为

不同的战略导向对各岗位的绩效要求、行为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薪酬设计中会侧重于短期行为指标;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则更加侧重于员工的长期行为,侧重于对长期指标的奖励。因此,企业在对以上岗位明确薪酬定位的同时,还要合理设计其薪酬结构及岗位绩效指标,以最大限度的、最长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各岗位绩效指标对组织战略的支撑作用。

刚刚谈到的是薪酬定位的倾斜,但是否对核心人才倾斜就能够达到保留人才的目的呢?根据多次在企业开展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经验,员工对薪酬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绝对值的偏低,而在于相对值,引发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薪酬的相对不公平。

二、薪酬公平性—参照系的选择

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感源头是员工与自己所选择参照系的比较。根据员工选择的参照群体不同,可分为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管理者的薪酬决策就是在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之间的权衡。

1、外部公平

注重外部公平,选择高于市场水平的薪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外部公平为导向的薪酬策略主要通过分选效应和激励效应两种方式促进组织效率。分选效应是指高薪酬水平吸引高素质或更尽职的员工来到企业,通过提供高于市场的薪酬水平,可以迅速从市场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人才。激励效应是指高薪酬水平能够激发目前任职人员付出更高的努力水平,其主要体现在员工害怕失去目前较高薪酬水平的就业机会,会提高努力程度,加倍工作,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

很多企业面对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会采取低于市场工资率的薪酬水平以降低成本,谋求在产品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是,却要付出较高的员工离职率和招聘成本的代价,并在保持产品质量方面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为了降低成本负担,企业可以只针对对战略目标贡献大的核心岗位实施高薪酬策略,而对于其他相对次要的岗位则采取较低的工资水平。当企业面临薪酬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这种策略一方面吸引并留住了对组织至为关键的核心人才,另一方面也不会导致过高的人工成本。

2、内部公平导向

内部公平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薪酬水平比较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公平感与员工技能、资历、绩效、职责、工作负荷、工作量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员工的价值判断准则不同,以上因素在不同企业薪酬决策中的重要程度也不尽相同。

注重内部公平的组织往往具有较低的薪酬差距,以激发员工之间的协作与知识共享,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内部公平为导向的薪酬策略获得成功至少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组织战略与员工价值判断的共识 企业的战略重点与员工的价值判断之间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统一,会存在一定的冲突,甚至可能发生员工的价值判断准则与企业战略重点背离。比如,在改制前的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员工认为薪酬决策中应该充分考虑资历、员工对企业的累计贡献等因素。但是,由于企业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实现战略目标需要对具有高学历、创新精神的员工增加激励。如果以大部分员工的判断准则作为确定薪酬的依据,追求内部公平,虽然会获得较高的员工满意度,但就会与组织战略目标相违背。

不同岗位群体员工之间价值判断准则的共识 不同利益群体都会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主张采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指标作为确定薪酬的关键要素。生产人员强调应加大工作环境、工作负荷等指标的权重,而研发人员则会认为技能水平才是决定薪酬最为重要的因素;年龄大的员工强调资历的重要性,年轻员工则认为绩效才是决定薪酬的依据。在这种组织情景下就需要以掌握企业关键资源的那部分员工的价值判断准则作为薪酬设计的主要依据,并对公司倡导的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使员工将之内化于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率与和谐,确保薪酬管理为战略服务。

薪酬制度对企业背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薪酬制度。明确的战略定位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前提,兼顾内部公平是薪酬制度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关注企业价值链增值点的转移是薪酬制度设计成功的关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