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学习的文言文(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3:35:54 页码:8
2023年学习的文言文(大全8篇)
2023-11-13 13:35:54    小编:ZTFB

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艺术眼界和培养审美情趣。总结要有重点、有深度,我们可以选择重要的事情进行分析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学习的文言文篇一

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在家庭作业辅导中认真学习。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家庭作业辅导:初一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三步走”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运用,踏实的进行文言文学习,大家只要坚定信念一直向前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习的文言文篇二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一年一度的中考,是走上人生之路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策略”。制定策略,要在“巧”在上下功夫。其实语文中考并非是高深莫测,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抓住规律,就好像纲举目张,就能“以巧破千斤”,不愁中考拿不到高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我以为中考语文的四个部分可以这样归纳。积累运用考“准确”,文章阅读考“原文”,文言阅读考“课本”,作文写作靠“立意”。

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基础的部分,这部分的试题大多为容易题,要尽量保证答题的准确率。要想准确,光靠死记、死背、下死功夫是不行的,要讲究方法,善于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语文的知识点多,面广。我们要自觉地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构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比如古诗文默写的考查,这部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是熟练地背诵、灵活地运用和准确地默写。背诵贵在坚持,不断反复以加深记忆。名句背诵要联系原篇,对背诵的原句要加深理解,理解后,还要善于创设情境加以运用,还可以对古诗文经典名句所表现的物象、意境和旨趣进行整合归类,按类记忆。比如把古诗名句分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爱国、壮志、惜时,思乡”等等。每类记忆的诗句不要求多,只求典型。光会背诵还不行,还必须落实到笔头上,默写要正确。要注意易错易混的字词,在不断检测、反馈中加以矫正、记忆,从而达到准确无误。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许多同学认为基础知识多下功夫可以保证准确,而阅读千变万化,实在难以应付。尤其是到了临近中考的今天,靠多读书,多做练习是不现实的。如何能使现代文阅读由“没把握”转变到“有把握”上来,建议同学们在平时进行阅读练习时,坚持一篇阅读材料读三遍的方法。表面看读三遍费时间,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一遍——整体把握全文——确定答题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都错了,那么答题只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巧用信息整体把握全文。试题的阅读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有用信息。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二编——找准语句领会主题——检验大方向是否正确。一篇文章的主旨总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显露出来,我们要善于从文中把它挖掘出来(比如:记叙文不要放过议论抒情的语句等),以便用文中的语句来检验答题的大方向是否正确。第三遍——确定区域圈点勾画——找到答案所在地。这遍阅读前,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其实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需要强调的是,答阅读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还要提高答题的质量,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至于文言阅读考“课本”是指中考文言文的阅读考的是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变文言文为白话文,然后再进行阅读理解,就能巧妙的应对所有试题了。

总之相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你们的知识会更扎实,能力会有更大提高,中考一定会获得理想的成绩。祝同学们成功!

学习的文言文篇三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也越来越大。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望而却步,摇头叹息,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在教学实践中,以《课程》为蓝本,以考试为纲,以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竟然收到良好的效果。激趣的方法如下: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读文言文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那优美旋律的朗读声,构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古人当时又未断句分段。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我在课堂上加大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就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并且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给《桃花源记》标点时,有学生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断句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课文的断句比较,这位学生的断句有道理,也合理,并可见学生在用脑思考,自己在琢磨,读懂了文言文。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思考独立性,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学习方法避免了老师的全堂硬灌,学生的死记硬背,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老师传授的是学生想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为自己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也锻炼了胆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学习的文言文篇四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a、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词化了。

1.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前:上前,靠前。

b、形容词用作动词。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尽:吃尽,吃完。

2.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走完。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2.造化钟神秀(《望岳》)神秀:“奇丽的景色”的意思。

d、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一般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就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

1.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意为射箭的本领。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出、入:这里都活用作名词,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e、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道遇水,定伯令鬼走。(《宋定伯捉鬼》)道:名词用作状语,意为在道上、在途中。

2.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依据,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用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表示工具,意思是用箕畚装运土石。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表示行为的凭借,意思是依照法令、按照法律。石青糁之(《核舟记》)石青:用石青。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是用比喻的方法修饰动词“坐”,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一样地坐。

4.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如: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用在动词前,有“天天”、“每天”的意思。

f、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g、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学习的文言文篇五

第一,太依赖教材全解,有些同学每次在复习考试的时候,文言全解拿过来从头到尾的看一遍,然后就觉得,我已经把所有的文章的内容复习完了。

第二,只背课下的注释,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注释里虽然有很多重点,但是只看注释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离开了文本,注释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个就是,自我检测的时候,老是依赖老师发的内容,没有想办法自己给做一自己做一套针对你自己得非常完善的复习的体系,这是你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被动的体现。

学习的文言文篇六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学习的文言文篇七

1)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a.变单音词为双音词;b.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c.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学习的文言文篇八

诵读是语文的根本,在现代文教学中,诵读主要是让学生能读出情、读出境,而文言文教学,首先得让学生能够读懂意,才能入情入境,所以,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是至关重要的。我想,这一点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的,各位前辈也进行了各种尝试:采用各种朗读方式,如:齐读、男女声分别读、个别学生读等。我比较喜欢让学生小组合作朗读,他们时而齐读,时而分开,时而接力,时而和声,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又可以形成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我还喜欢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配以画面、视频、古筝古琴曲等,有时也会在名家范读时,删除一段让学生续读,让学生们也过把“名家瘾”。总之,多种朗读方式和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走近文言文,乐于亲近文言文。

我尝试着减轻学生的负担:从初三下来后,我尝试着给初一的学生提纲挈领的讲授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技巧,手把手的交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词语:

从《童趣》开始,我帮助学生一起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文言现象和“之、于、其、以、而、则、为、乎”八个虚词的用法。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总结文言现象了,一年下来,八个虚词的几种常用方法,学生们也已基本掌握。每篇文言文讲完后,我都要上一节总结课,让学生小组总结以上内容,然后到黑板板书,每次学生们都是争先恐后,看着学生们为了争黑板上的一席之地而不惜“朋友反目”,我由衷地高兴。

2、翻译:

句子翻译要求“信、达、雅”,我帮助学生将句子翻译,总结成这样几种方法:对译法、保留法、替换法、删减法、增补法、调序法,在实际应用中,随时点评总结,让学生不再单纯地去死记硬背,从最初的丢三落四到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注释的帮助下准确翻译文章,学生渐渐感到翻译句子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枯燥乏味。

赏美点。

文言文教学不再是读读课文、解词译句那么单一,文言文中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着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有着令人钦佩的宽广胸襟,这些才是文言文学习真正的“精髓”。不要把文言文教学孤立起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要让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把握美点,从而让学生感受美。

1、景美: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不少写景的散文,这些散文用短小精悍的语言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勾勒得细致入微,如临其境。在此次学习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在文言文教学中作出了自己的尝试,对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点:

抓住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让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透过词句的理解,从而用心去感受美景。例如:宋彦琳老师在讲授《岳阳楼记》时,就让学生效仿贾岛和王安石,对文章的三四自然节进行炼字,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所描写景物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品读文章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真正和现代文阅读、写作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样是宋彦琳老师的《岳阳楼记》,她在让学生赏析文章的时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画作描绘洞庭湖的景象,,还有对三四自然节两幅图画的描绘,这种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常用,没想到也可以将它用到写景的文言文教学中,师生可以共同展开想象描绘,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通过比较阅读,抓住景物的特点,领略景物的美。在张国强老师的《小石潭记》中,他将《与朱元思书》和《水经注》里的写水的文字与《小石潭记》相比,让学生在比较中领略水之美,感受古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2、人美:

在课本选取的不少文言文中,都展示了作者的傲气风骨和人性美德,这些应当被我们一直传承下去的,所以,在文言文的讲授中,要将古仁人的警句与现代人生的智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性美。

四、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以上的三点也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说一下,在导语设计时可以借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兴趣。

在讲授文言文时,我总是喜欢设计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写景的散文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文章内容,构思一份导游词,由一位同学主讲,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锻炼他们说话、写作的能力。

文言文表面看似枯燥,但细细品味,却是浓香醇厚的,只要我们老师,重诵读、授方法、赏美点、激兴趣,我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