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回头观察前行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在总结中要突出主题并突出重点。这里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一
自烟台市牟平区夜市南关桥向东三十余米,有店名曰:“独一味”者,兹以独创之臭豆腐,而甲街市。时闻其店时时厅堂满座,门外排队侯者,络绎不绝。甚是诧异之,遂亲自前往,谈其究竟。
初至及境,未开张,门外即有侯者,少倾门开,等侯之人纷拥尽至,至内堂,观其修缮,以清新风格造就,金壁红墙配以粉面珠帘,再加简洁蓝白之调。可谓美轮美奂。即坐,即有店员自耳室而出,将身来前对曰:“本店有独特风味臭豆腐者,承古而立新,标新立异,独具风格。虽有师古法,不法俗尘也。”闻言沉思片刻,复曰:“甚善。”时,开张良久,厅堂内,人员满堂,不论男女老幼。店员来往匆匆,时而汗流浃背。由可见,其店门之兴旺。
少时,店员将豆腐呈至,观其形色,盖仙阙之美玉落入凡尘,洁白玉身配以星点粉末之缀,真若瑕佩焉。入口而品之,口感细滑,虽为油炸之味,非有腻也。其味独具风格,自与别处不同,可谓色香味俱全。不由而叹:“应为革新之故也。”遂有感怀。制豆腐之道,实与家国道同,豆腐不创新,不足以兴店,家国法制只法古而不革新,则不足以兴家安邦,是为道也。世间万事皆以更新往替,传承旧老而立新奇,如此,可长久也。以是为记。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二
在一些街头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其中有一种很出名的小吃就是臭豆腐。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它的气味儿,每次经过臭豆腐摊位的时候,总是掩着口鼻。
可是偏偏有一些人就很喜欢吃臭豆腐,臭豆腐虽然很臭,但是却酥脆爽口,有一些烫烫的感觉。
臭豆腐的制作工艺还是挺麻烦的,要经过好几道程序。等到豆腐发酵产生一种特别的气味儿,就可以拿出来待用了。把臭豆腐放到油锅里面,仔仔细细的的炸上一分钟,等到臭豆腐变得金黄的时候,再捞出来,放上一段时间。
臭豆腐炸好以后,还需要搭配酱料一起吃。臭豆腐是否好吃的关键在酱料。
巷子的拐角处就有一个臭豆腐的小摊位。这个摊位虽然很简陋,也非常的小,但是摊位非常的出名。这里的臭豆腐很好吃,凡是喜欢吃臭豆腐的人都知道这里。
特别是下班的时候,来这里吃臭豆腐,还需要排队。美娟就是一个超爱吃臭豆腐的人。她长得很漂亮,平时穿着也非常的时尚。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样的美女也喜欢吃臭豆腐。
美娟在电视上看见在车上游戏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她在车上一向都非常的乖。她看见一个淘气的孩子突然冲出了马路,父亲躲闪不及,他猛地打了方向盘,撞在旁边的电杆上。
美娟以为这只是一场小小的交通意外,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刚好撞伤了头,最后没有抢救过来。
美娟特别的伤心,她看见那个男孩安然无恙的站在路的中间,手里拿着一袋臭豆腐,目登口呆的看着这边。美娟特别的生气,就是因为这个莽撞的男孩,她才失去了父亲。
她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吃臭豆腐的习惯。一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二来是为了找到那个男孩。
美娟记得那个男孩的样子,她发誓要找到他,为父亲报仇。
美娟真的长得很漂亮,她每次来买臭豆腐的时候。总有一群男人们跟着她,男人们总是在这里等着她出现,希望能跟她有搭讪的机会。
美娟始终忘不了那一天的巨响,她感觉自己的整个脑袋都在嗡嗡作响。她一直都很依赖自己的父亲,这个依靠突然不见了,她感觉自己的整个天都快要塌下来了。
她恨那个男孩,如果不是那个男孩,自己还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因为他的一次错误,结束了自己所有的幸福生活。
美娟感到很失望,她今天又没有等到那个男孩。也许这个男孩已经搬家了,她害怕自己这一辈子都找不到男孩。
就在这个时候,美娟突然眼前一亮。那个男孩出现了,原来这个男孩呆的时间比较晚,美娟今天也是因为不甘心才等到很晚。果然今天等来了男孩,美娟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男孩显然也看到了美娟,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漂亮的女孩。看到美娟的第一面,他就喜欢上了美娟。他微笑着说,“想不到美女也喜欢吃臭豆腐。”
美娟笑着说,“没想到帅哥也喜欢吃臭豆腐。”
男孩说,“我从小就喜欢吃臭豆腐,有一次为了吃臭豆腐,差点被车撞了。后来还好没事。”
美娟浑身颤抖了一下,她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男孩说,“我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臭豆腐。有一天我买的臭豆腐特别的高兴,就不知不觉来到了马路上。我看见有一辆车向我开过来,我吓得呆住了。然后听见砰的一声,那辆车撞到了旁边的电杆,我才逃过一劫。”
美娟笑着说,“我除了喜欢吃臭豆腐以外,我自己也很会做臭豆腐,我做的浆料非常好吃。今天我们遇见了算是有缘,我请你去我家吃臭豆腐好吗?”
其他的人都特别的羡慕。男孩惊奇的说,“这是真的吗?突然觉得自己好有福气,有这么漂亮的美女跟我搭讪。”
美娟笑了一下,不再说话。
美娟带着他来到自己家里,男孩微笑着说:“你的家很漂亮,你是一个人住吗?为什么没有看到你的父母?”
美娟说:“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父亲也出了车祸,也去世了。”
男孩难过的说,“对不起,我不知道。”
美娟拿出臭豆腐,点燃煤气灶。油很快升温,美娟把臭豆腐放进去炸。两分钟以后,她拿出一瓶酱料,“这是我秘制的酱料,你一定要好好的尝尝。”
男孩突然惊恐的往后退去,“你的身边有一个人,你不是说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吗?”
美娟转过头,她的身后一个人都没有。她奇怪的问道,“我身边哪里有人?我怎么没有看到?”
男孩吓得跌坐在地上,“他就站在你的身后,样子看上去狰狞恐怖。”
美娟紧张地问,“看得出来他长什么样子吗?”
男孩说,“是一个中年男人,看上去还挺帅的,可是他的额头有一个大的窟窿,一看就知道是被撞了。他就站在你的身边,默默的看着我。看得我心里发慌,你家里有一个脏东西,你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吗?”
美娟拿出一本画册说,“你仔细看一看,是不是这个男人。”
男孩点点头,“就是这个男人,怎么你认识他?”
美娟说,“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出车祸死了,当时我也在车上。我看见你从马路上冲出来,我的父亲不得不转弯撞上了前面的电杆。就这样被撞死了,今天我就要为他报仇。”
美娟手里多了一把刀,她恶狠狠的说,“本来想让你吃掉臭豆腐,被毒死了也好,没想到你偏偏不吃,我只有亲手解决掉你。刚好我的父亲也在这里,让他亲眼看见我为他报仇。”
男孩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求你不要杀我,我就是比较贪吃,我不是故意还是你父亲的,那个时候我还不懂事。”
美娟二话不说冲着他劈了下去,突然一阵阴风吹过,一个老头出现在她面前,正是自己的父亲。美娟哭着说,“爸爸我好想你,你为什么不让我为你报仇?”
男人说,“他不是故意的,让他走吧!我已经死了,不可能再活过来。我不想你为我做傻事,不想你的下半身在监狱里面度过。”
美娟痛苦失声,男孩看见这种情形转身就跑。美娟没有追出去。父亲只说了两个字,“保重。”然后就消失了。
美娟差点做了傻事,还好父亲及时制止了她。她一直都很很感谢父亲,父亲总是为她好。她打算从新开始,不再做傻事。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三
我们的小区里,有一位卖豆腐的阿姨,她长的高高的个子,瘦瘦的。她的皮肤白嫩嫩的。,我估计她是豆腐做美容吧,每次人们去买豆腐时,她的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不仅如此,她做的豆腐也是一绝的,她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色美味香,所以小区的人都喜欢吃,我们亲切的赐予她一个美称--“豆腐西施”。
她不仅豆腐做的好吃,她的心灵也很美,有一次我刚放学,回到家中正准备写作业,可是肚子却叫了起来,好象在说:“我要饿死了,我要吃东西。”这时,我听见阿姨的叫卖声,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们吃豆腐吧?”妈妈虽然同意了,但是豆腐需要我自己下楼去买。我说:“ok,小事一桩,”我拿过钱,鞋子都没穿好就跑到了楼下,我东瞅瞅,西瞧瞧,找到了卖豆腐的阿姨,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卖豆腐阿姨的旁边,阿姨对我说:“小朋友,要买豆腐吗?”我回答说:“嗯,给我来块豆腐吧,阿姨拿起小刀,在豆腐上切几下,她手中的小刀好象在滑冰呢!不一会儿,一个四方形的小豆腐块展现在我眼前了。阿姨顺手拿起一个塑料袋,轻吹一口气塑料袋顺从地张开了它的大嘴。阿姨把代子往豆腐上一扣,顺势地一翻,豆腐就乖乖地跑进了袋子里。阿姨一称,一斤二两,算我把钱递给了阿姨,拿起豆腐,边走边想:天下还有这么好事吗。就在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一块石头把我绊倒了,豆腐被我抛到了空中,掉到了地下,我也摔了一个狗啃泥,我拿起了豆腐,四方形的豆腐摔成了烂泥,我顿时哇哇大哭起来了。阿姨走过来,说:“我就剩一小块了,可不够一斤了,只有九两了,没关系吧,”我激动地望着她说:“谢谢了,谢谢阿姨。”
阿姨有着一颗热情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就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四
“卖豆腐啦!卖豆腐啦!一阵清脆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听到这声音,妈妈便让我下去买一块豆腐,说是晚上要做麻婆豆腐结我吃。我听后,一蹦三尺高,拿着钱跑了出去。
因为这是我们这唯一卖豆腐的摊铺,所以来买豆腐的人特别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终干快轮到我买了。但在我前面的`一位大叔却死死地盯住秤。那个卖豆腐的年轻阿姨却扑哧一笑,说:”这位大哥您不用担心,我卖豆腐不仅不少给,而且还多给。“大叔疑惑不解地问:”不少给已经很不错了,你为什么还要多给呢?“阿姨不假思索地说:”这豆腐水分很大,不多给岂不是吃亏了吗?“听了这话,大叔有点脸红了,还在场的群众对这位阿姨也是刮目相看。”呜——“一阵哭声从不远处传来,年轻的阿姨连忙放下手中的刀跑了过去。并且很关地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啦?需要我帮忙吗?“小男孩抹了抹脸上的泪,伤心地说:”我刚买的豆腐掉了,可奶奶还在等着吃新鲜的豆腐呢!这可怎么办才好啊!“阿姨轻轻地拾起了摔在地上的小碗,切了两块豆腐,递给了那个小男孩,并且很关切地说:”这次可要小心点,别弄掉了。小男孩感激地说了一句“谢谢。”转身飞快地跑走了。望着那小小的身影,渐渐从街上消失,阿姨笑了笑,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间就是有了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才会变得如此和谐美好。尽管我连那位年轻阿姨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我依然十分敬佩她,将她当作自己的榜样。因为,她让我明白了世间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这样,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美。我想真诚地对那位阿姨说:“豆腐西施,您真美!”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五
白菜豆腐粉丝汤这道菜的特点是可以补益脾胃,延年益寿,做这道菜的时候最好是用砂锅,这样的话会比较入味,并且砂锅煮的东西也比较健康,冬天是吃白菜的大好时机,尤其是它与豆腐粉丝放在一起做汤喝,不仅美味营养,也更能体现家庭的温馨。
食材。
方法。
1.冻豆腐稍微解冻后,切成2公分左右的方块。
2.白菜洗干净,切成小块。
3.葱切丝,姜切片,虾皮少许。备用。
4.准备干粉丝少许。
5.热油锅,放入葱姜,爆香。
6.放入干虾皮,爆香。虾皮炒的微微糊,才好吃。
7.放入白菜,翻炒。
8.汤锅里做好半锅热水。将炒好的白菜倒入沸水中。
9.水煮开后,放入冻豆腐。
10.大火煮开,中火煮3分钟左右。
11.见汤熬的奶白,放入粉丝,转小火煮5分钟左右。
12.放入适量的盐。
13.最后点几滴香油。
这道菜不要有太多的调料和复杂的做法,这样直接做出来的才保留了食材原汁原味跟营养价值,其中在做的是后注意粉丝也是要睡洗下的,做的时候才不会粘锅,豆腐也是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并不一定是要冻豆腐的,这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在平日里吃也是很实惠的。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六
豆腐,软弱也;西施,美丽也。“豆腐西施”,何物哉?勿急勿急,让我来解释!
我家就要一位现成的“豆腐西施”。who?本人也。
我有着虚弱的身子,这都归功于本人平时不锻炼身体,好睡懒觉。夏'秋两季占且不谈,春'冬两季是我的多病期,尤其是换季的时候,我往往就会变成“豆腐”――就好似一只病了的小猫在床上无可奈何地躺着,还会发出一声声凄惨的呻吟声。(这纯属本性――禁不起任何风雨,实属软弱也!)。
这是“豆腐”,那何为“西施”?且慢且慢,听我细细道来。
一听“西施”二字,人人都会倾倒,唯独听到我家的。“豆腐喜事”,大家个个想逃跑(不想被传染)。可见,“豆腐西施”是不好当的。空口无凭,还是举例说明为好。(说明之前,先特此生命:本例纯属真实,如有雷同,算你“幸运”。)。
神,但是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声明:本人指的是脸),知识体重有点不符罢了。待感冒的第四天,我去称体重,发现自己轻了两公斤!哈哈,生病,变美,外加减肥,不错不错。这就是那场“豆腐西施”的好戏,堪称“风花雪月”啊!
其实,“豆腐西施”和“林黛玉”,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做,我也不例外。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七
二哥从省水利学校毕业后不久就处了对象,计划在那个冬天结婚。和他当初考上学一样,这也是一件盛大的事,要好好地摆几桌筵席。我当时刚上初中,还从来没有吃过一次席,想着这次可以在自家吃席,心里分外欢喜,盼望着那个日子早点到来。
一天晚上,二哥说第二天要去县城买筵席所需用的东西,让我跟着他一起去,我又高兴得一夜没有睡好觉。关于我们的小县城,我曾在心里描画了好多次,干净的柏油马路,高大的百货商店,香气四溢的饭馆,更有我神往的新华书店,而这些,也都只是在电视上看过。
早晨七点钟我们就去了乡上停班车的地方,就那一趟车,是由县运输公司发的。直到八点多了,司机才慢慢腾腾地发车。记忆中那时的冬天太冷,等车的人冻的瑟瑟发抖,好多人都埋怨,但没有办法,司机说想坐就坐,不坐拉倒。也许只有我在寒冷中仍然很兴奋。
车费是一块二毛钱,自然是二哥掏的,其实我更愿意二哥把那一块两毛钱给我,我步行去县城。听大人说,步行得两三个小时,要办事早耽搁了。一个小时以后,车到了县城车站。车站很破旧也很凌乱,在寒冷中很萧条地迎来送往。不过,看到了钢筋水泥的高楼,看到了一览无余的柏油路,那些破旧和凌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虽然内心里激动不已,但眼前却是一片陌生,跟在二哥的后面,东瞧瞧,西看看,五颜六色的东西,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想起此前我看到的世界全是黑白的,就如家里的那台黑白电视一样,里面的内容永远是黑白的。
我想去新华书店看看,可是我不敢说,二哥还有许多事要办呢。冬天的日头走的'很快,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二哥领我到县城南门一家叫“农友”的饭馆,一人要了一碗烩牛肉。二哥说他每次来县城办事都在这吃,烩牛肉既实惠又便宜。我也是只听二哥说过,从来没有吃过,等待的那一阵子,一直在想象烩牛肉的香,和我吃过的猪肉有什么不同。
烩牛肉端上来了,看着就和我吃过的妈妈做的猪肉不一样,牛肉被切成了薄片,和粉条混杂,严严实实的一大碗。服务员问,要馒头还是要米饭,我看了一眼二哥,二哥说要米饭,这也是我愿意的,因为在家里我们很少吃米饭。
当第一片牛肉下肚后,我有些不舍得吃了,太香了。看着二哥很起劲地吃着,我又开始动筷子了。几分钟后,服务员又过来了,端着一个小碗,里面有些青菜,说是香菜。看着二哥往自己碗里放了些香菜,我也拿了点放在了自己的碗里,也学着二哥搅拌了几下。没想到等我再吃时,味道全变了,而那种味道,对我好像有拒斥的功效,一吃就反胃。看着还有半碗的烩牛肉,我着急得想哭,可是我不能说出来。再看二哥,他的一碗就要吃完了,米饭也剩底儿了。我强迫自己吃,然而不行,比我吃过的药还难以下咽,二哥大概以为我吃饱了,说吃不完就算了,我点点头,把剩下的米饭吃完。
二哥结账去了,我听到服务员说一碗是两块四毛钱。一碗烩牛肉,两块四毛钱,就这样的糟蹋了。去新华书店的心情也没有了,回来的车上,我暗恨自己,要是别放香菜。或者要是二哥给我提醒一下,我也会吃完那一碗烩牛肉的。
后来我习惯了吃香菜,也吃过很多次烩牛肉,却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半碗烩牛肉。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八
现实中,没有哪个傻到为了收养弃婴而置自己于如此艰难绝境的人,女人。显然,故事过于虚伪而失真,但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含泪忍泣继续看下去,期待好人有好报,期待杨七巧的生活真如她美丽的外貌一样美丽。
虽然没有女人愚蠢到做杨七巧收养弃婴的事,但,很多人会因为男人或双方家庭强加的生活问题,遭遇这样的悲惨,经历主人公的悲痛心酸,使原本美满幸福的人生,转变为悲凉的旅程。这就是生活“变奏”曲。杨七巧们,一般纯洁、善良、博爱、私心小,情感朴实,对亲人和家庭忠诚,重情,优点大于缺点,社会评价高。
她们的悲剧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男人的性格和男方家庭的生活观,与自己的差距。
她们的结局如何呢?
其一,在婚后的生活矛盾中,双方不能折中和交融,分歧越来越大。丈夫由疼爱变不满变冷漠,又不舍离婚,破罐子破摔,互相折磨着走下去。女人则无言地忍受、忍耐、默默包容,间歇地给生活撒进几缕阳光,支撑着趔趄的婚姻。仿佛一艘扬帆刚起航的大船,遇到风雨袭击,摇摆倾斜,又不至于覆没。
其二,分歧大到离婚。女人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坚韧地一个人承担起生活的全部责任,倔强地活着,从此,她所要付出的隐忍不比以前少。
所以,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是悲剧。杨七巧们是优秀的女人,但她们绝不是成功的女人。首先,对人诚实,谈恋爱时,看不清对方环境的缺点和自己认识的不对等,眼前的幸福被自己放大了,真实但实际是稀里糊涂爱上了那个人和他的家庭;其次,她们的某些观点超出这个时代与现实相悖,不懂得协调或者说耿直不能随遇而安;第三,多数人坚持己见,随着矛盾的激化,不得不委曲求全,虽然大部分的对,在她们这边,为此,付出代价太昂贵。
电视剧刚放映了个开头,但这必定是一个悲剧,虽然我祝福杨七巧柳暗花明,但我不希望故事的结局是喜剧,杨七巧因为心灵美,收到什么幸福的回报。正如《暖春》,结局在宝柱爹临死告诉,他原来也是爹捡来的孤儿……故事到此结束,至于人物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无需言明,幸福没那么容易获得。
杨七巧的老公,和她是同学,感情纯洁而情深,性格没什么缺陷,按理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唱妇随做豆腐营生,多么幸福的生活,但因为收养孩子一事,与杨七巧的分歧和矛盾一层层加深,整个人逐渐颓废,这样的家就失去了其中一根顶梁柱,家的中流砥柱倒了。这就是杨七巧们苦难生活的根源之一,老公们不支持她们,更没有阻止她们,也没有化解矛盾,才一步步凝聚成人生的毒酒。此后,他的一生也要隐忍,无论离婚与否,他要面对的生活矛盾也很多。
关于杨七巧收养弃婴的事,大约是真实的。人们收养弃婴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收养人不生育,讨一个孩子“压子”。()剧中,杨七巧夫妻两人结婚一年,不怀孕,收养这个孩子,用来压子,是符合时代现实的。但当代中国收养孩子的法律和计划生育规定,不允许收养人再生育。而这时,杨七巧已经怀孕,只好打掉,并以后都不能生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导致剧中杨七巧及其老公、家庭和养女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弃婴和收养弃婴,是一个很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导致的人间悲剧层出不穷,很少听到完美的结局。我耳闻目睹收养弃婴的真实事例不胜枚举。其中,我的一个学生,就是压子,活到八九岁时,死了。他本来是一位老人家讨给不生育的儿子压子的,家境贫穷不富裕,孩子的童年很苍白,勉强活着。我教他时,他上一年级,同事们告诉我,他的养父母生了自己的孩子后,又把他推还给老人。就在一年级结束的暑假里,孩子掉进了养鱼塘……孩子天资聪颖,却如昙花一现,或如烟花绽放,一瞬间就消逝了。
悲乎!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的道路漫长而荆棘遍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问题也影响家庭的生存。
眼见杨七巧的隐忍,不能语。为什么要忍?我们且看,大家都不收养那个弃婴,婆家人也反对收养,杨七巧却欣然而为之,这就是与现实对抗,既然挑战现实,她就必须面对和接受因之而引发的所有问题。丈夫的颓废,她只得小心翼翼,用忍受和奉献来包容;对婆家人的欺负,她只得忍气吞声不予反抗;对社会的歧视,她也只能弱弱地反驳。这不单是性格的问题,是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的代价。
孔子说爱人是有层次的,先爱自己和家人,再爱其他的亲人,然后才是别人。世人不愿收养弃婴,看来是人之常情。一句话,杨七巧,她的隐忍是不顾亲情伦理,亲疏不分造成的,自找的,活该。
杨七巧的悲剧真的她自作自受吗?不应该是。收养弃婴,她是把生命权看得至高无上;为了收养这个孩子,她放弃了自己生育的权利,是损己利人;别人不为而她能为,这是勇敢!一个心胸气魄宽广、关爱生命的人,是心灵美的人,是高尚的人!因此,我想呼吁社会,即使我们不能做到大公无私,但我们至少也应该客观公平对待他们,肯定、赞美、鼓励他人弘扬美德,不要给他们设置障碍!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九
白菜豆腐粉条汤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道食物了,而且它的制作方法其实也是比较方便简单的,只要了解基本的食材使用以及步骤之后,想要吃自己都可以制作完成。
做法一。
材料。
白菜,豆腐,粉丝,鱼丸,姜,盐,香油,鸡精。
做法。
1、白菜、豆腐、姜洗净切片,粉丝泡软。
2、锅中放水,放上姜片、鱼丸煮开,放上豆腐、白菜、粉丝炖片刻。
3、然后就可以在汤盆中放上适量的香油、鸡精、盐,具体放多少,这个要看自己的口味来决定。
4、把炖制好的汤倒入汤盆中即可。
做法二。
主料。
做法。
1、豆腐切块。
2、白菜洗净掰成块。
3、粉条的话,就要用到温水了,把粉丝放在小盆里,倒一些温水高过粉丝,直到泡软为止。
4、猪肉切片。
5、热锅下油,放入少许葱姜炝锅。
6、放入猪肉炒至出油。
7、再放入豆腐炒至变色。
8、加入白菜。
9、炒至白菜变软出水。
10、放入泡好的粉条。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十
做汤,估计每个人都应该会,可是要想把这道汤做的好吃以及味道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这可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白菜豆腐粉丝汤的做法,首先要让大家了解一下大白菜和豆腐的功效。希望大家在了解了之后能够喜欢上这道菜。
1、大白菜:黄芽白富含维a、维c、及大量b族维生素,是很有益营养的菜蔬。特别富含的维生素c,对肠胃非常有益,黄芽白能治热病,一切发热病症,对人身消耗极大,需要营养补充,然而固体的食品,肠胃不能负担消化。
2、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白菜豆腐粉丝汤的原料:嫩豆腐一块(重约150克)、粉丝一把(重约40克)、枸杞15克、鸡汤味浓汤宝一块(或高汤适量)、白菜适量、生姜、葱花各少许。
2、将切好的豆腐放入沸水中焯烫2分钟左右,捞出沥干待用;。
4、放入豆腐与枸杞,煮约5分钟左右;。
5、下入粉丝稍煮,再下入白菜,煮一分钟左右;。
6、下入葱花即可。
经验分享:
1、因为浓汤宝里面已有油与盐分了,所以不需再放油与盐;。
2、豆腐放入沸水中焯烫,是为了更好地去除豆腥味;。
3、浓汤宝可用高汤代替,不过最好是用自家炖的鸡汤,更营养更健康呐。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十一
诸暨是我美丽的家乡。这里是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乡。我们诸暨人都以西施为荣,许多诸暨小吃都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最美味、最可口的一道名菜是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又名煎豆腐。它以豆腐为主料,香菇、冬笋、鸡蛋、鸭胗等动物内脏(如果有鸡汤就更好了)作佐料,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当一碗金灿灿、热腾腾、香喷喷的西施豆腐摆在你面前时,你看着它就会垂涎欲滴了!如果你能有幸尝上一口,啊!那感觉是黏黏的、滑滑的、可口的!你吃下豆腐的同时,也吃下了掺杂在里面的所有佐料。一刹那间,许多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味道涌上心头,这味道会使你终身难忘!
西施豆腐虽然味道如此鲜美,但它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首先把所有佐料切成小丁。然后放入油锅炒一炒,再在佐料中放入水。等水开了,在一个小碗里打入一个鸡蛋,放入淀粉和水打匀。接着再放入切成小块的豆腐,水再次开了以后,把这小碗鸡蛋和淀粉打入锅中。立刻,锅中变得黏黏的了。把豆腐盛在一个大碗里,最后撒上切成末的葱就可以上菜了!
各位朋友,如果你来了诸暨,一定要尝尝西施豆腐!回去也可以亲自去做一做。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来找我。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十二
现实中,没有哪个傻到为了收养弃婴而置自己于如此艰难绝境的人,女人。显然,故事过于虚伪而失真,但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含泪忍泣继续看下去,期待好人有好报,期待杨七巧的生活真如她美丽的外貌一样美丽。
虽然没有女人愚蠢到做杨七巧收养弃婴的事,但,很多人会因为男人或双方家庭强加的生活问题,遭遇这样的悲惨,经历主人公的悲痛心酸,使原本美满幸福的人生,转变为悲凉的旅程。这就是生活“变奏”曲。
杨七巧们,一般纯洁、善良、博爱、私心小,情感朴实,对亲人和家庭忠诚,重情,优点大于缺点,社会评价高。
她们的悲剧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男人的性格和男方家庭的生活观,与自己的差距。
她们的结局如何呢?
其一,在婚后的生活矛盾中,双方不能折中和交融,分歧越来越大。丈夫由疼爱变不满变冷漠,又不舍离婚,破罐子破摔,互相折磨着走下去。女人则无言地忍受、忍耐、默默包容,间歇地给生活撒进几缕阳光,支撑着趔趄的婚姻。仿佛一艘扬帆刚起航的大船,遇到风雨袭击,摇摆倾斜,又不至于覆没。
其二,分歧大到离婚。女人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坚韧地一个人承担起生活的全部责任,倔强地活着,从此,她所要付出的隐忍不比以前少。
所以,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是悲剧。杨七巧们是优秀的女人,但她们绝不是成功的'女人。首先,对人诚实,谈恋爱时,看不清对方环境的缺点和自己认识的不对等,眼前的幸福被自己放大了,真实但实际是稀里糊涂爱上了那个人和他的家庭;其次,她们的某些观点超出这个时代与现实相悖,不懂得协调或者说耿直不能随遇而安;第三,多数人坚持己见,随着矛盾的激化,不得不委曲求全,虽然大部分的对,在她们这边,为此,付出代价太昂贵。
电视剧刚放映了个开头,但这必定是一个悲剧,虽然我祝福杨七巧柳暗花明,但我不希望故事的结局是喜剧,杨七巧因为心灵美,收到什么幸福的回报。正如《暖春》,结局在宝柱爹临死告诉,他原来也是爹捡来的孤儿……故事到此结束,至于人物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无需言明,幸福没那么容易获得。
杨七巧的老公,和她是同学,感情纯洁而情深,性格没什么缺陷,按理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唱妇随做豆腐营生,多么幸福的生活,但因为收养孩子一事,与杨七巧的分歧和矛盾一层层加深,整个人逐渐颓废,这样的家就失去了其中一根顶梁柱,家的中流砥柱倒了。这就是杨七巧们苦难生活的根源之一,老公们不支持她们,更没有阻止她们,也没有化解矛盾,才一步步凝聚成人生的毒酒。
关于杨七巧收养弃婴的事,大约是真实的。人们收养弃婴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收养人不生育,讨一个孩子“压子”。剧中,杨七巧夫妻两人结婚一年,不怀孕,收养这个孩子,也是用来压子的,是符合时代现实的。但当代中国收养孩子的法律和计划生育规定,不允许收养人再生育。而这时,杨七巧已经怀孕,只好打掉,并以后都不能生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导致剧中杨七巧及其老公、家庭和养子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弃婴和收养孤儿,是一个很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导致的人间悲剧层出不穷。()我耳闻目睹收养弃婴的真实事例不胜枚举。其中,我的一个学生,就是压子,活到八九岁时,死了。他本来是一位老人家讨给不生育的儿子压子的,家境贫穷不富裕,孩子的童年很苍白,勉强活着。我教他时,他上一年级,同事们告诉我,他的养父母生了自己的孩子后,又把他推还给老人。就在一年级结束的暑假里,孩子掉进了养鱼塘……孩子天资聪颖,却如昙花一现,或如烟花绽放,一瞬间就消逝了。
悲乎!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的道路漫长而荆棘遍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问题也影响家庭的生存。
不能语……。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十三
看桌上的一碗没有任何热气的正宗的平桥豆腐,我立即吃起来。嘴刚碰到,立刻喷出火来:好烫荡然原来正宗的平桥豆腐是用鹅油烩制,热气散发不出来,所以表面一点热气都没有,但却奇热无比,好多人都上了当,呵呵,真是应了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如果要问起我们淮扬菜有什么好吃的,肯定要数平桥豆腐了,一九八四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曾特?}厨师,来我楚州区平桥豆腐专门学习习近平桥豆腐的烹调技术。日本、韩国人也经常有人来平桥专门品尝这一美食,学习做法。不过,这平桥豆腐能这么有名气还有一段真实的来历呢。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楚州上岸小憩,平桥镇的大地主为了巴结皇帝,请镇上名厨奉上百道佳肴。其中有一款鲫鱼脑烩豆腐特别鲜美,皇帝吃后当即大加赞赏天下第一美食也从此以后,平桥豆腐就名闻天下了。
你肯定会问我,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做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取盐卤豆腐一块随冷水下锅,然后大火炼制10分钟锅开即停取出豆腐轻压以沥出制作豆腐时的黄花水,再切成瓜子大不的小片浸放在清水中备用。烩制时,将老母鸡汤放入锅中,再加鹅油及鲫鱼脑葱及姜煮沸,然后漏勺捞同爽干,再和适量鸡肉丝、虾仁一起放在汤肉烧开,用少量生粉勾茨,出锅前加味精、食盐,入桌前加少许麻油、香菜、胡椒粉即可,现在的平桥豆腐还被加上蟹黄,那就更好吃了。
好了,不说了,瞧你那幅馋样,快去尝尝吧!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十四
然后,就是将黄豆上石磨“磕开”,让豆子进入磨眼,“呼噜呼噜”一阵响,很快,一个个豆子就变成两个豆瓣,俗话叫做“豆拆(音)”。回家,傍晚时,倒进两个水桶,清水开泡。约一夜的时间,豆瓣泡鼓起来,呈黄白色,黄豆皮漂在水面,用笊篱捞去。吃过早饭,担着到有石磨的家里,看谁家的石磨闲着。村里有三盘石磨,快过年的时候,就忙了,不是这家磕“豆拆”,就是那家磨豆浆。碰巧石磨有空,但生产队的毛驴没有空。母亲说:“毛驴没空,人有空。能动唤的都去,人推,一晌就推出来了。”
说实话,我最怕推磨推碾转圈圈,看见转圈天生就头晕干哕。平时碾米磨面时,只要没有牲口要人推的时候,我总会找个理由躲开,比如说肚子疼,蹲在厕所不出来。实在躲不过,只好蔫头耷拉脑跟着走,但推几圈下来,真的会头晕、出汗、干哕,要吐……怨不得套毛驴拉磨,毛驴也要戴眼罩呢,这与主题无关,不提。当然,我不能上阵,家里兄弟姐妹多,总会有人推的,所以,推磨的问题不是问题。
推磨,不是顺时针转圈,而是反时针转圈,奇怪。上层磨扇舀一堆豆拆,堆在磨眼旁,随着转动,豆拆慢慢进入磨眼,还要不停的舀一勺水掺进去,磨呀磨呀,白色的豆浆,从磨缝里挤出来,流进磨槽,又从磨槽口流进磨下的一口锅中。一边推磨,一边将豆拆舀进磨眼,一勺一勺的,数不清多少勺。随着时间的推移,豆拆越来越少,豆浆越来越多。如果掺水多,豆浆自然会多;掺水少,豆浆粘稠,当然会少。这要看推磨者的心态。要是想快点完活,就会少掺水,不过豆子进入磨眼就会慢,推着显沉重。反正推磨是体力活,你既想偷懒逃脱,还想轻闲吃豆腐,休想。
终于完工,已是午后。清刷磨子,锅内豆浆倒入水桶,挑回家。剩下的工作,是技术活,主要是父亲的了。当然,作为小工,我们也搭着下手。比如,拉风箱、烧火。下午晚些时候,父亲先把磨好的豆浆掺水搅合均匀,还在铁锅上放一木架,把磨好的浆放进一条麻布做的袋子,左手攥住口袋,右手在木架上挤压袋子,一下,又一下,不断挤压,像拧馅一样,又像擀面一般,左手不住卷起袋口,袋子越挤越紧,父亲的手臂整个挤压在袋子上,将里面的浆水挤压出来,一滴也不想剩下,然后翻卷袋子,把剩下的成团的豆渣倒出,这可是个力气活,父亲额头上出现黄豆大的'汗珠,一粒一粒的晶莹透亮,父亲抬起胳膊,用肘部擦掉。父亲挤压过半,显然力不能支,哥哥也上阵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父亲在旁边指点着,哥哥的胳膊也像擀面杖,在袋子上擀着,不停歇,一个劲儿,头上也出汗了。等挤压完毕,哥哥也是一身大汗。剩下的豆渣,摊开晾在窗台上,以后掺在白面、糁子里蒸着吃,或者当猪鸡的饲料。不是有句话嘛,卖豆腐赚渣子,养活一家子。那时候,做豆腐卖的是蝇头小利,赚不下钱,一般都是以物换物,剩下的豆渣既可自己吃,也可喂几口猪,闲话不提。
点火拉风箱,本来是母亲的活儿,我们因为放假,没事干,就主动请缨,干这点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拉着风箱,咕哒咕嗒,一手不断在灶膛添柴火。柴是棉秸秆,灶膛里火势旺盛。反复重复的劳动,没有让我们厌烦,反而你拉一阵,我拉一阵,很热闹,很兴奋。因为,做豆腐的过程,一年就一两回,平时吃豆腐都是用黄豆或者玉米换的,炒菜出锅,多少双筷子一起伸进盘子,像打仗一样,眼疾手快的夹住,一轮下来,豆腐就没了。期盼像吃肉一样,吃个够,也是我们的小心眼。
父亲说煮浆是个细心谨慎的活,有人家曾经没有掌握火候,半锅豆浆飞了――变成白沫顺着锅噗出去了,掺凉水也来不及,就是一恍惚的事儿。所以呢,锅里起泡冒沫的时候,父亲在升腾的热气中,不断用瓢舀浆,又泼倒进锅里,反复着这个动作,就是通过泼浆降温,不让泛起沫来。这时候,父亲不住小声发布命令:小火,慢拉,停拉……手里的瓢着沫扔进灰里,观察锅内情况。观察很重要,要有耐心,还要细心。人不能离锅,待锅内浆开锅沸腾起来,撤火,舀浆泼浆,降温不成,看看浆要漫出,就毫不犹豫加入凉水。平息之后,还要不住搅浆,防止糊锅。父亲舀一碗说:“去端给奶奶喝,加上白糖。”奶奶有些咳嗽,豆浆可以止咳,是好东西。不过那会儿我不知道这个,只知道不服这个味儿。
等锅内浆水温度降下来,就可以点卤水了。点卤之前,父亲拿起一根木棍,伸进锅里一挑,一张豆腐皮被挑起来,搭好后,又等一会儿,用木棍再挑,又一张豆腐皮出锅,然后开始点卤。点卤是一个技术活,父亲把卤块化成水,放在一木勺里。父亲说,点卤不能用铁勺,什么原因说不清楚,大概是怕发生化学反应吧?但铁锅呢?父亲将木勺伸进浆中,从上层开始,顺时针在锅内慢慢划圈,然后慢慢进入中层下层,这时候,神奇的现象发生了:锅里的豆浆变成了絮状、块状漂浮起来。父亲说,掌握好点卤,多了,豆腐老了,发苦头,出豆腐少;点卤少了,豆腐嫩,水分多,拿不成个,炒的时候会成一锅烂豆渣。所以,掌握点卤,就需要不多不少正好。
父亲掌握着时间。父亲一袋烟吸完,说差不多了。站起来,抄起豆腐架。豆腐架是木条制作,一米长三十公分宽,架在两个水桶上,铺上细纱布,将点好卤的豆浆舀进去,汤水沥沥拉拉滴到桶里、地上,待全部舀进去后,纱布盖严实,压上石头,一夜功夫,豆腐成型。早起的时候,豆腐还是热乎乎的,揭开纱布,一板白白嫩嫩的豆腐,让人忍不住涎水流。鲜嫩的豆腐最好吃,胆小不敢偷吃大块,就将从板缝挤出来的边边角角,掰下来,紧忙放在口中,看看没人,捂着嘴吃,偷吃的滋味最好,回味无穷。
过一会儿,父亲用切豆腐的刀子,把豆腐切成七八厘米的立方体,放在用高粱秆穿的牌牌上。有三四块放一旁,或炒或蒸。其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切成厚块,一部分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豆腐块。锅里放黑油(棉籽油),炸豆腐。我们弟兄抢着拉风箱,油热后,豆腐放下去,发出滋喇喇的爆声,豆腐浑身呲出油花,一会儿豆腐翻起来,父亲用夹子翻面,让豆腐泛出金黄色,才算完成。父亲干着活,还给我们出谜语。父亲说:“给你们猜,黑油炸豆腐,猜古代两个名人。”我那会儿脑子不开窍,硬是想疼了脑子,也猜不出。父亲得意地说:“猜不出吧?告诉你,是黄盖、李白。你想是不是呀?”我立马明白了:对呀,豆腐外面是黄色的,咬开里面不就是白色的吗?从那时起,就对谜语大感兴趣了,后来买了不少谜语专著。
豆腐炸好,小豆腐块(俗称豆腐泡)也炸好了,撒上盐,腌起来,慢慢吃。以后,大饼子里面裹不起肉片,就会出现一片腌豆腐,那也是美味,香着呢。眼下,就想吃一块油炸豆腐。品尝是可以的,干了活,总会有犒劳奖赏,于是,征得父亲同意,我们每人趁热拿起一块,父亲冲我们打了个手势,我们急吼吼的,没明白什么意思就咬下一口,弟弟大叫着喊烫烫,转着圈子跺着脚。那个烫啊,牙缝牙床也被烫痛,嘴里吸哈吸哈着,倒着嘴,父亲笑着说:“小心点,没听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么?”我们仍然不管不顾,味道没有尝到,嘴唇舌头嗓子胃倒尝到了苦头。父亲说:“穷人家只有豆腐才是美味。所以豆腐的大俗话才多呢。你看,灶下的灰,要是豆腐掉在上面会怎么说?”我好不容易咽下最后一口说:“那就不能吃了。”父亲说:“是不能吃了,可不是这个意思。正确说法是:吹不得,打不得。大概是说一件事儿很难弄不好办的意思。我看还含有疼爱孩子的意思,你想想是不是?谁家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要是孩子犯了错,是不是骂不得打不得?你二叔要打孩子,先说你还不跑,看我不打死你,就踅摸家什,孩子跑了,也就算了。要是孩子犯拧,就不跑呢,只好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了,哈哈!”我们跟着大笑。父亲说:“好吃吗?”我们都说好吃。父亲笑着说:“咱村老王,特别爱吃豆腐,说豆腐是他的命。不管炖炒炸,就是白豆腐一块,三嘴两嘴就吞下肚了。后来赴席(结婚宴席),抢着吃大肉。我好奇问他:豆腐不是你的命吗?怎么不吃豆腐?给你虎皮豆腐……你猜他怎么说?他说见了肉就不要命了……哈哈哈!”我们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过年的猪肉煮了,丸子炸了,豆腐也炸好了,就等着过年了。过年前几天,就有了年的味道。猪杂就开始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当然,主角还是豆腐。熬白菜放豆腐,炸豆腐丸子,拌豆腐,调豆腐,炒白豆腐等等,百吃不厌。有时候,白豆腐笼屉上蒸一下,蘸着豆瓣酱,一样好吃无比。父亲说:“咱们这就是豆腐宴。比‘百鸡宴’寒碜了点,但萝卜白菜豆腐,是咱百姓的当家宝贝。谁家吃得起山珍海味呀?就是猪肉鸡肉羊肉,解解馋可以,要经常吃不可能呀,唯独豆腐,才是咱平民百姓能享用得起的好东西。这玩意物美价廉,祖祖辈辈沿袭下来,豆腐还真的是咱们平民百姓的命呀。”父亲说的真挚,我们听的认真。后来了解到,豆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不单单它是一种食材,还因为它是补充国人营养的重要来源。否则,中西体质差异很大,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能繁衍生息至今呢?豆腐嘛,应该说居功甚伟。
做豆腐的过程,没有在家亲手做过,直到入伍后,才开始亲手做豆腐。大致过程差不多,只有压浆有点变化。两人抻着四角,上下摇着转动,直至浆水漏下。稍微挤一下就可。但这也很累人的。再后来,改动了一下,将布包吊在锅上方,一人来回转动布包。省力许多。我们部队,住在山区的战士,还有背一盘小石磨到部队的事,那才是以部队为家的典范。需要说明的是,小石磨一人摇动,煞是费力,磨豆腐一连人吃,那需要的是真的愚公精神。
如今吃豆腐,买上一块,回家加工就是,再也不需要做了。但是,制作工艺究竟啥样子,不得而知。早晨买豆浆,没有豆的香味,掺水太多?经过现场做豆浆,买上一杯,稠乎乎的,倒是不错,就是太贵。一次去五金商店买东西,见地上堆着十斤左右的编织袋,忘记写的什么,问老板这是什么。老板说,做豆腐用的。心里一惊:这是什么?老板说,如今都用这个。心里话,做豆腐真的与时俱进了,连材料也现代化了。过去除了卤水点豆腐,还用石膏。据说石膏点的豆腐细腻但味道不好。这玩意点的豆腐味道好了吗?健康吗?有毒吗?心里直嘀咕。再去买豆腐时,就去写着“卤水豆腐”的商家。是真是假,先解除疑心。
豆腐,老少皆宜,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我爱豆腐,也爱回忆做豆腐。有时候,脑子里忽然会闪过父亲的影子,额头挂着汗珠,手下是豆腐包,浆水滴答滴答流下;有时候,耳边也会响起“梆、梆、梆……”卖豆腐的梆子声音,那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西施豆腐散文怎么写篇十五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我和林斤澜在武夷山,住一招待所。斤澜爱吃拌豆腐,招待所每餐皆上拌豆腐一大盘,但与豆腐同拌的是青蒜。青蒜炒回锅肉甚佳,以拌豆腐,配搭不当。北京人有用韭菜花、青椒糊拌豆腐的,这是侉吃法,南方人不敢领教。而南方人吃的松花蛋拌豆腐,北方人也觉得岂有此理。这是一道上海菜,我第一次吃到却是在香港的一家上海饭馆里,是吃阳澄湖大闸蟹之前的一道凉菜。北豆腐、松花蛋切成小骰子块,同拌,无姜汁蒜泥,只少放一点盐而已。好吃么?用上海话说:蛮崭格!用北方话说:旱香瓜——另一个味儿。咸鸭蛋拌豆腐也是南方菜,但必须用敝乡所产“高邮咸蛋”。高邮咸蛋蛋黄色如朱砂,多油,和豆腐拌在一起,红白相间,只是颜色即可使人胃口大开。别处的咸鸭蛋,尤其是北方的,蛋黄色浅,又无油,却不中吃。
烧豆腐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用油煎过再加料烧的;不过油煎的。
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长方块,热锅温油两面煎。油不必多,因豆腐不吃油。最好用平底锅煎。不要煎得太老,稍结薄壳,表面发皱,即可铲出,是名“虎皮”。用已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煸,加葱、姜、蒜、酱油、绵白糖,兑入原猪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咕嘟。约十五分钟,收汤,即可装盘。这就是“虎皮豆腐”。如加冬菇、虾米、辣椒及豆豉即是“家乡豆腐”。或加菌油,即是湖南有名的“菌油豆腐”——菌油豆腐也有不用油煎的。
“文思和尚豆腐”是清代扬州有名的素菜,好几本菜谱著录,但我在扬州一带的寺庙和素菜馆的菜单上都没有见到过。不知道文思和尚豆腐是过油煎了的,还是不过油煎的。我无端地觉得是油煎了的,而且无端地觉得是用黄豆芽吊汤,加了上好的口蘑或香、竹笋,用极好秋油,文火熬成。什么时候材料凑手,我将根据想象,试做一次文思和尚豆腐。我的文思和尚豆腐将是素菜荤做,放猪油,放虾籽。
虎皮豆腐切大片,不过油煎的烧豆腐则宜切块,六七分见方。北方小饭铺里肉末烧豆腐,是常备菜。肉末烧豆腐亦称家常豆腐。烧豆腐里的翘楚,是麻婆豆腐。相传有陈婆婆,脸上有几粒麻子,在乡场上摆一个饭摊,挑油的脚夫路过,常到她的饭摊上吃饭,陈婆婆把油桶底下剩的油刮下来,给他们烧豆腐。后来大人先生也特意来吃她烧的豆腐。于是麻婆豆腐名闻遐迩。陈麻婆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中国烹饪史上应为她大书一笔,因为麻婆豆腐确实很好吃。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须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喝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
昆明最便宜的小饭铺里有小炒豆腐。猪肉末,肥瘦,豆腐捏碎,同炒,加酱油,起锅时下葱花。这道菜便宜,实惠,好吃。不加酱油而用盐,与番茄同炒,即为番茄炒豆腐。番茄须烫过,撕去皮,炒至成酱,番茄汁渗入豆腐,乃佳。
砂锅豆腐须有好汤,骨头汤或肉汤,小火炖,至豆腐起蜂窝,方好。砂锅鱼头豆腐,用花鲢(即胖头鱼)头,劈为两半,下冬菇、扁尖(腌青笋)、海米,汤清而味厚,非海参鱼翅可及。
“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近年高邮新出一道名菜:雪花豆腐,用盐,不用酱油。我想给家乡的厨师出个主意:加入蟹白(雄蟹白的油即蟹的精子),这样雪花豆腐就更名贵了。
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老豆腐现在见不着了,过去卖老豆腐的摊子是很多的。老豆腐其实并不老,老,也许是和豆腐脑相对而言。老豆腐的佐料很简单:芝麻酱、腌韭菜末。爱吃辣的浇一勺青椒糊。坐在街边摊头的矮脚长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饼,夹一个薄脆,是一顿好饭。
四川的豆花是很妙的东西,我和几个作家到四川旅游,在乐山吃饭。几位作家都去了大馆子,我和林斤澜钻进一家只有穿草鞋的乡下人光顾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汤,啥都没有。豆花用筷子夹出来,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味碟里主要是豆瓣。我和斤澜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很美。豆花汤里或加切碎的青菜,则为“菜豆花”。北京的豆花庄的豆花乃以鸡汤煨成,过于讲究,不如乡坝头的豆花存其本味。
北京的豆腐脑过去浇羊肉口蘑渣熬成的'卤。羊肉是好羊肉,口蘑渣是碎黑片蘑,还要加一勺蒜泥水。现在的卤,羊肉极少,不放口蘑,只是一锅稠糊糊的酱油黏汁而已。即便是过去浇卤的豆腐脑,我觉得也不如我们家乡的豆腐脑。我们那里的豆腐脑温在紫铜扁钵的锅里,用紫铜平勺盛在碗里,加秋油、滴醋、一点点麻油,小虾米、榨菜末、芹菜(药芹即水芹菜)末。清清爽爽,而多滋味。
中国豆腐的做法多矣,不胜记载。四川作家高缨请我们在乐山的山上吃过一次豆腐宴,豆腐十好几样,风味各别,不相雷同。特别是豆腐的质量极好。掌勺的老师傅从磨豆腐到烹制,都是亲自为之,绝不假手旁人。这一顿豆腐宴可称寰中一绝!
豆腐干南北皆有。北京的豆腐干比较有特点的是熏干。熏干切长片拌芹菜,很好。熏干的烟熏味和芹菜的芹菜香相得益彰。花干、苏州干是从南边传过来的,北京原先没有。北京的苏州干只是用味精取鲜,苏州的小豆腐干是用酱油、糖、冬菇汤煮出后晾得半干的,味长而耐嚼。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一直嚼到郑州。香干亦称茶干。我在小说《茶干》中有较细的描述: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香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蒲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色的,掰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茶干原出界首镇,故称“界首茶干”。据说乾隆南巡,过界首,曾经品尝过。
干丝是淮扬名菜。大方豆腐干,快刀横披为片,刀工好的师傅一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再立刀切为细丝。这种豆腐干是特制的,极坚致,切丝不断,又绵软,易吸汤汁。旧本只有拌干丝。干丝入开水略煮,捞出后装高足浅碗,浇麻油酱醋。青蒜切寸段,略焯,五香花生米搓去皮,同拌,尤妙。煮干丝的兴起也就是五六十年的事。干丝母鸡汤煮,加开阳(大虾米),火腿丝。我很留恋拌干丝,因为味道清爽,现在只能吃到煮干丝了。干丝本不是“菜”,只是吃包子烧麦的茶馆里,在上点心之前喝茶时的闲食。现在则是全国各地淮扬菜系的饭馆里都预备了。我在北京常做煮干丝,成了我们家的保留节目。北京很少遇到大白豆腐干,只能用豆腐片或百页切丝代替。口感稍差,味道却不逊色,因为我的煮干丝里下了干贝。煮干丝没有什么诀窍,什么鲜东西都可往里搁。干丝上桌前要放细切的姜丝,要嫩姜。
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在上海、武汉都吃过。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毛泽东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就成了“最高指示”,写在照壁上。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油炸臭豆腐干,宜放辣椒酱、青蒜。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干是小方块,用竹签像冰糖葫芦似的串起来卖,一串八块。昆明的臭豆腐不用油炸,在炭火盆上搁一个铁篦子,臭豆腐干放在上面烤焦,别有风味。
在安徽屯溪吃过霉豆腐,长条豆腐,长了二寸长的白色的绒毛,在平底锅中煎熟,蘸酱油辣椒青蒜吃。凡到屯溪者,都要去尝尝。
豆腐乳各地都有。我在江西进贤参加土改,那里的农民家家都做腐乳。进贤原来很穷,没有什么菜吃,顿顿都用豆腐乳下饭。做豆腐乳,放大量辣椒面,还放柚子皮,味道非常强烈,广西桂林、四川忠县、云南路南所出豆腐乳都很有名,各有特点。腐乳肉是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肉味浓醇,入口即化。广东点心很多都放豆腐乳,叫做“南乳××饼”。
南方人爱吃百页。百页结烧肉是宁波、上海人家常吃的菜。上海老城隍庙的小吃店里卖百页结:百页包一点肉馅,打成结,煮在汤里,要吃,随时盛一碗。一碗也就是四五只百页结。北方的百页缺韧性,打不成结,一打结就断。百页可入臭卤中腌臭,谓之“臭千张”。
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豆腐皮(如过干,要少润一点水),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入盐,把肉馅包在豆腐皮内,成一卷,用刀剁成寸许长的小段,下油锅炸得馅熟皮酥,即可捞出。油温不可太高,太高豆皮易煳。这菜嚼起来发脆响,形略似铃,故名响铃。做法其实并不复杂。肉剁极碎,成泥状(最好用刀背剁),平摊在豆腐皮上,折叠起来,如小钱包大,入油炸,亦佳。不入油炸,而以酱油冬菇汤煮,豆皮层中有汁,甚美。北京东安市场拐角处解放前有一家肉店宝华春,兼卖南味熟肉,卖一种酒菜:豆腐皮切细条,在酱肉汤中煮透,捞出,晾至微干,很好吃,不贵。现在宝华春已经没有了。豆腐皮可做汤。炖酥腰(猪腰炖汤)里放一点豆腐皮,则汤色雪白。
在现代作家中,不少人对豆腐情有独钟,曾专文写过豆腐。如梁实秋、周作人、郭风、林海音、黄苗子、林斤澜、忆明珠、高晓声等,但对豆腐反复咏吟、再三讴歌的,似乎只是汪曾祺先生一人也,可谓是独步文坛、别树一帜。汪曾祺写过一篇关于豆腐的散文,篇名就叫《豆腐》,文中写到了北豆腐、南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片、豆腐皮、臭豆腐、霉豆腐、豆腐乳、麻婆豆腐……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洋洋洒洒四千余字。正如舒乙先生所赞叹的:“好看、有趣、雅致、有学问”,“洋溢着标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那种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讲究,处处有掌故的帅劲儿。”在《皖南一到》中,他写道:“豆腐是徽州人嗜吃的家常菜。菜馆和饭店做的毛豆腐都是用油炸出虎皮,浇以碎肉汁,加工过于精细,反不如我在屯溪老街一豆腐坊中所吃的,在平锅上煎熟,佐以葱花辣椒糊,更有风味。”汪曾祺还在几篇文章中谈到了臭豆腐,笔调幽默而蕴藉深远。他说:“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他还得意地宣称:“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他进而引申云:“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在《吃食与文学》中,则又进而发挥道:“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口味单调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汪曾祺谈吃,往往旨趣是在吃之外的,谈豆腐亦如此。
当然,在写到豆腐时,汪曾祺最融入情感的是家乡的豆腐,他不止一次地写了高邮的豆腐,高邮界首的“茶干”、高邮周巷的“汪豆腐”。他在《故乡的食物•端午的鸭蛋》中写道:“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即便是豆花也是家乡的好,豆花“加秋油、滴醋、一点点麻油,小虾米、榨菜末、药芹(药芹即水芹菜)末、清清爽爽,而多滋味”。
汪曾祺在小说中,不少地方都有豆腐菜系的倩影。
《落魄》《异秉》中的回卤豆腐干、《大淖记事》中的臭豆腐,《故人往事•如意楼和得意楼》中的干丝,《金冬心》中的界首茶干拌荠菜、鲫鱼脑烩豆腐。在《卖眼镜的宝应人》中,写到了豆腐脑。小说中那一位爱侃的东台大名士冯六吉,在大将军年羹尧家当过教师爷,每天必有一碗豆腐脑,后来他告老还乡,想吃豆腐脑,便叫家人买来一碗,一尝,不是那个味了,原来年大将军家的豆腐脑,是用鲫鱼脑做的!汪曾祺小说也写到豆腐店。《小学同学》中有一篇,题曰《王居》,汪曾祺写道:“王居家的‘王记豆腐店’……磨浆的磨子、卖浆的锅、吊浆的布兜,都干干净净。盛豆腐的木格刷洗得露出木丝。王家做出来的豆腐比别家的白、细,百叶薄如高丽纸,豆腐皮无一张破损。‘王记’豆腐方干齐整紧细,有韧性……”1994年,汪曾祺在《收获》第三期上发表了小说《辜家豆腐店的女儿》,汪曾祺连描写这位女儿都用上了豆腐——“辜家的女儿长得有几分姿色,在螺蛳坝算是一朵花。她长得细皮嫩肉,只是面色微黄,好像用豆腐水洗了脸似的。身上也有点淡淡的豆腥味。”不用说,没有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体会,是写不出来的。汪曾祺在1985年所写的桥边小说三篇中有一篇《茶干》,非常细微地写“连万顺”酱园出的茶干,写了茶干的制作过程、特色。小说的末了写道:“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由怀旧而带来的遗憾、惆怅与无奈之情。
在当代作家中,咏豆腐的诗极少,以豆腐入诗的更稀罕。然而汪曾祺却频频以豆腐入诗,并曾作长诗一首颂豆腐。这在当代作家中几乎绝无仅有。“且吃小葱拌豆腐”——这是汪曾祺赠林斤澜诗中的句子。“滋味究如何,麻婆烧豆腐”——这是汪曾祺作于《偶感》中的末句。“牛牛,牛牛!到家食店去买两块臭豆腐!”——出自汪曾祺新诗《热汤面》……汪曾祺的《豆腐》诗全文如下:
淮南治丹砂,偶然成豆腐。
馨香异兰麝,色白如牛乳。
迩来二千年,流传遍州府。
南北滋味别,老嫩随点卤。
肥鲜宜鱼肉,亦可和菜煮。
陈婆重麻辣,蜂窝沸砂盐。
食之好颜色,长幼融脏腑。
遂令千万民,丰年腹可鼓。
多谢种豆人,汗滴萁下土。
诗中所提到的陈婆,是一位四川成都卖烧豆腐的,因为她脸上有几粒麻子,烧的豆腐特别好吃,故人们便称她做的烧豆腐这道菜为麻婆豆腐。汪曾祺叹曰:“陈麻婆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中国烹饪史上应为她大书一笔。”我以为,汪曾祺的这首豆腐诗堪与古来的任何一首豆腐诗比美,十八句五言,就把豆腐的源流、豆腐的特质、豆腐的功用,凝练而生动地描写出来了,尤其是结尾两句,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汪曾祺还说过:“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在论及豆腐的时候,汪曾祺作品反映出来的人民性和人情味是一以贯之的,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有的作家赞叹说,读汪老文章,比吃汪老文章中写的东西更有味道。汪曾祺把豆腐的滋味写得那么有滋有味,除去他的善于观察生活、长于语言艺术之外,他善于烹饪、长于品“味”,是其重要的因素。如谈“松花蛋拌豆腐”云:“北豆腐入开水焯过,俟冷,切为小骰子块,加少许盐。松花蛋(要腌得较老的),亦切为骰子块,与豆腐同拌。老姜在蒜臼中捣烂,加水,滗去渣,淋入。不宜用姜米,亦不加醋。”句句皆里手行话,且有文言文体之余韵,给人以一种阅读之愉悦。
当然,汪曾祺“美食家”之头衔并非自封的,更不是天生的,而来自于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耳,而豆腐菜则是他的最初佳作和保留经典。邓友梅曾说过:“五十年代曾祺做菜还不出名,做的品种也不多。除去夏天拌黄瓜、冬天拌白菜,拿手菜常做的就是‘煮干丝’和‘酱豆腐肉’。”在生活中,汪曾祺十分喜欢豆腐——喜欢吃豆腐、喜欢做豆腐、喜欢以豆腐招待客人。不过,招待客人的豆腐菜会做得更为精细、更加精彩。一次,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在他家便餐,“吃得非常开心,最后连汤汁都端起来喝了”。客人吃得开心,主人自然得意——汪曾祺不但和友人们谈过此事,还在几篇文章中自我陶醉了一番。我与汪先生是同乡,先生居蒲黄桥时曾多次趋府拜谒,蒙先生厚爱,也曾品尝过汪老亲手调冶之,小葱拌豆腐、芹菜炒干子,豆腐、干子,皆留其本色,发其本香,存其本味,色、香、味俱全,使人齿颊生津,别有一番“食”趣。
2月20日,汪曾祺在《旅食与文化》题记中写道:“前几月做了一次‘食道照影’,坏了,食道有一小静脉曲张,医生命令不得吃硬东西,怕碰破曲张部分流血,连烙饼也不能吃,吃苹果要搅碎成糜。这可怎么活呢?不过,幸好还有‘世界第一’的豆腐,我还能鼓捣出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此时,汪老已七十七岁高龄矣,且身体欠佳;这是汪曾祺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篇有关豆腐的文字了,也是最后一篇有关饮食文化的文章了!不到三个月,汪曾祺先生便仙逝了,但他写豆腐的佳作,他创作的《受戒》、《大淖记事》等却永远会香飘中外、享誉千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技创意通用(汇总16篇)
- 浅谈生活垃圾的处理论文如何写 关于垃圾处理的方法论文(三篇)
- 农村两委年度工作总结(优秀10篇)
- 浅谈生活垃圾的处理论文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论文(四篇)
- 最新毕业后的规划(大全13篇)
- 高中业余党校申请书范文如何写 党校申请书范文大学生(6篇)
- 适合一年级阅读的散文 适合一年级读的散文诗(四篇)
- 2023年小班个案观察记录总结(优质9篇)
- 2023年焦裕禄事迹感想(汇总15篇)
- 最新建党百年活动策划方案活动背景简短(模板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新疆维稳心得体会精选(汇总15篇)
20下载数 615阅读数
-
最新给外卖好评的句子(通用9篇)
45下载数 489阅读数
-
员工对领导评语(大全10篇)
20下载数 949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23下载数 346阅读数
-
中国航天英雄个人事迹(模板12篇)
14下载数 847阅读数
-
最新纪委借调心得体会(实用12篇)
12下载数 400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