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洞察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思维,对所总结的事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避免片面和偏颇。下面是哲学家总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对你的人生规划很有启发。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一
1.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文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文章抒情色彩的方法。
教学设想。
1.文章引用的古诗文较多,教师要适当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2.重点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学习时可借助对话栏来引导学生去把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
本文抒发的“故园之思”与前几课的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作者不仅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更写出了为了保家卫国而舍弃故园之思的高贵品质。
二、作者简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原名高季林。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二
每当燕子轻盈地剪开冬的帷幕之后,我们便开始期盼着那细长的苇叶儿快快地生长。
每当布谷鸟快乐地站在枝头欢唱时,我们便开始在外婆的组织下进行一项快乐的劳动——采芦苇叶。
每年的端午节,是住在吴滩的外婆的大忙季节。
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咸肉、剥蚕豆、买葡萄干、拣蜜枣。午饭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时分,桌上就堆起了像小山一样高的粽子。外婆包出来的粽子特别漂亮,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清秀,就像她那灵巧的双手。
天刚上黑影儿,她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旁边,不断往火堆里添柴、往大锅里加水。垂在耳边的花白的鬓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亮晶晶的,闪动着慈爱的光辉。
而那一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农人。
当我们从渐浓的粽子香味中醒来时,天已经泛鱼肚白了,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
外婆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抹去后,继续着她的守望。
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晾,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进竹篮里,外婆整天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提着沉甸甸的粽子回家,一路上,我们就成了最骄傲的“天鹅”,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外婆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实,外婆粽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没有她的两项特殊的“材料”:耐心与爱心。
赏读品析: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外婆形象。短短的文字,作者用白描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外婆从白天煮粽叶开始,至凌晨煮粽子,到天泛鱼肚白,粽子还在锅里滚,从侧面表现了外婆的勤劳。而文中写到粽子在外婆的眼里是“艺术品”,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带有了爱的东西,自有它独特的风采!
思考训练:
1.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3.“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妙处,请对此略作赏析。
1.时间顺序。按白天——午饭后——傍晚——天刚上黑影儿——天泛鱼肚白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外婆从准备包粽子到煮粽子都倾注着极大的耐心,粽子是她创造的艺术品。引号是着重指出,表示强调。
3.“嘶叫”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粽子被煮时发出的声音,逼真而形象。“喷出”写出了粽子被煮十个小时后,一下子散发出的香味,速度快而香味浓。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三
乡村,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生命中的根。乡土情结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灵深处,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将我与乡土紧密相连。多年来,我一直在感受和体会乡土情结带给我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亲眼目睹着家乡的美丽与变迁。家乡那宽阔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谷和金黄的麦田,曾给我留下了如梦如幻的记忆。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现代化的浪潮,家乡的乡村风貌也逐渐被商业化所取代。然而,乡土情结牢牢地锁住了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使我更加珍惜那曾经美好的乡村。
第二段:乡土情结,激发了我对乡村发展的思考。
乡土情结使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思考。我深知,家乡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繁华和美好,更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因此,我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和乡村建设,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同时,我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留乡土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乡土情结,让我意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在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在全球化的交流中融汇贯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地方的文化和传统正在被边缘化。乡土情结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乡村的子孙后代,我应该有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坚守乡土的精神和价值观,将其传承下去。只有保有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我们才能在大潮中立足,为维护乡土的独特性、相互尊重文化差异做出贡献。
第四段:乡土情结,让我更加勇敢和坚韧。
乡土情结使我更加勇敢和坚韧。在乡村,人们的生活虽然朴素,但面对困境和挑战,他们往往能勇敢面对,顽强拼搏。乡村培养了我坚韧的品质和团队精神。我将这种勇敢和坚韧带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畏困难,迎接挑战,不断提升自己。
乡土情结让我对社会充满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常常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回馈社会。因为我深知,乡土情结不仅仅是内心的情感寄托,更是一种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贡献。只有将这种情结付诸实践,我们才能在奉献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结:乡土情结是我心灵深处的一份珍贵的情感。它使我珍惜家乡的美好,激发我对乡村发展的思考,让我意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让我更加勇敢和坚韧,激励我用行动回馈社会。乡土情结让我明白,家乡的美好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责任的承担。我将继续珍惜这份情结,用实际行动去呵护家乡,用心灵的力量去传承乡土的价值。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四
2008年的一天,传达室递给我一个米黄色特大号信封,落款“台湾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余”。不用猜,定是余光中先生函件。光中先生是《扬子江诗刊》联系密切的贵宾作者,几乎每年都发表他的新作。数年间多次诗会相聚,应该早知道我已从主编岗位退下当顾问,他仍直接函我,想必有什么紧要事嘱托。拆信看,硕大的信封装着薄薄几页诗稿,及字迹恭正的信函:
东成先生:寄上近作三首,译诗赏析一篇。盼能安排在十月号刊出,因为今年十月七日(阴历重九)是我80岁生日,自己的诗应该发表在自己出生地的诗刊。(十月初我会回南京小住)。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五
我想,每个不是在繁华的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乡土情结。我不认同,也不愿意看到一个人脸上带着厌恶的表情说生养自己的家乡如何的贫瘠落后之类的话,于我而言,生养我的地方,融祖辈的生活痕迹、父母亲情、童年等各方面因素,凝练成一缕永远也难以断却的情丝,伴随终生,永远也难以割舍。
从我走出小镇的那一天开始,当一个浑身满是蔡崇达描述的“浑浊”气息的农村小子,初到较为繁华的县城读高中,再到更为繁华的西北中心城市读大学而后工作两年,心里的震动是很大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而它的喧嚣和繁华一度让我自惭形愧,变得怯懦内向。然而我又是自傲的,其力量源于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无法准确描述出这是怎样的力量,也探究不清这力量是怎样产生的,只是脑海深处告诉自己:你何必怯懦,张开双手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吧,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无论怎样,你都有一个可以庇护你的港湾,那里的宁静和深邃是所有陌生生人都无法初触及的,它只属于你,那是你的私人领域,任何人也无法到达,因此你是有后盾,你足以自傲,无需害怕。
记不太清是上高中还是大学期间,有一年中秋前后,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没回家,家里就我和弟弟两个人,吃过晚饭,搬了两把椅子坐在院子里聊天,天上圆圆一轮明月,一片清辉洒下来,周围树影婆娑,网一般投影在地上,周围一片寂静,偶尔远处传来几声虫鸣,这样的场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不曾忘却。城市里是没有这样清亮的月光的,斑斓的灯光、喧嚣的环境,远远比拟不了远离繁华的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那让人沉醉的清辉和宁静,那是让人寄托灵魂的地方。
很遗憾,我是用如此混乱的语言在表达内心最高贵的情怀,完全没有蔡崇达那种用淡淡的语言表述那样浓烈的情怀的效果,也许我的感受依旧不深,还需要岁月的继续沉淀,但是我想,这不会影响我内心的乡土情怀的,这个我身体和灵魂的栖息地,是永远也无法从记忆里抹除的。
公众号:沿海文学。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柯灵的一篇散文《乡土情结》。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板块进行本次说课。
首先,第一板块,说教材。
《乡土情结》这篇文章出自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的一篇文章,该专题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是文本研习,让同学在教科书所创设的对话环境中自主阅读、钻研文本、品味名篇佳作。《乡土情结》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说完教材接下来是学情分析,我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客观:根据中国现在状况高中生大多就读于家庭周围的高中,很少背井离乡,没有思乡的切身感受,因此对乡愁的理解、领悟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想象力都比较丰富,自主性比较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值得关注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是不能割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的中介和机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他对前两个目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结合以上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我确定的重点是: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难点是:体会“乡土情结”以及由此升华的爱国之情。
第二板块:说教法。
1.欣赏法:
带领学生深情地朗读《乡土情结》,让学生体会柯灵散文的语言美。
2.提问法:
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全文,对相关段落重点讲解。
3.讨论法: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各自喜欢的段落,强化理解,也让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碰撞。
第三板块:说学法。
我将采用:读——品——说,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散文的诗意,在品味中享受美,从而又反过来指导朗读。在最后说的环节要充分发挥联想,自由表达。
第四板块:说教学过程。
我将整堂课分四步完成:新课导入、文本研讨、课程评价和布置作业。
开始我将以王维的《杂诗》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然后知人论世,介绍作者柯灵及写作背景。
然后重点进入文本研读,根据前面的学法分三个环节进行:读品说。读:包括范读、自读、齐读。我的设计理念是:理解散文内涵;运用朗读欣赏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朗读课文初步有感性基础后进入第二环节“品”,这个环节包括:条分缕析梳理文本,和合作讨论两步,带领学生逐段进行理解,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要求,条分缕析前四题是训练学生分析文本概括信息的能力,都是可以从文本中寻找到答案的,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有回归文本的意识。
最后两题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合作讨论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是一篇散文,文辞优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氛围,主动地深入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说。诗海淘沙,品味文章中的古诗词,了解其作用。因为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学会本文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文章抒情色彩的方法。读写结合,在学习了文本中利用古诗词为写作增色的方法,增强学生在今后写作中活学活用的意识。
第三步,课程评价,这里是对文本进行脉络梳理,以前教学中经常将这一环节安排在一开始,这里放在后面主要是一个总结评价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巩固上课内容,保证课程的完整性。
第四步,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文相关练习。
2、课后收集有关写家园之思的名句推荐阅读《唐诗选》。
3、以“思乡”为主题写一个小练笔,可以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这题设计主要考虑到教学的难点,这些学生很少离家对“乡土情结”不深刻,所以本题尽量开放,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文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文章抒情色彩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文本研习,借助对话栏来引导学生去把握。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住校生在外读书求学想家导入,调出一个人长期在外对家乡的思念,进行情感准备。
二、作者简介。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写作背景:香港回归。
三、题解: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讨论明确:第1、2小节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与涵义。作品以王维的《杂诗》引出一个普通的道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并且援引了大量古代思乡诗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情感,点出“乡土情结”,然后再对这种情结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解释,之所以称为情结,因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纹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褪,一个人的出生地不仅给了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3、4、5小节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并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人是眷恋家乡的,但有时人又不得不走出家乡,作者叙述了这样两种情形:一是离家创业,不管成也好,败也好,“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二是灾难与战争,灾难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战争不管是正义的,非正义的,都免不了流离失所,骨肉分离,这种状况下的思乡之情也就更为浓厚。
第6小节在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作者从历史说如当今,从自然说到人伦,从现实世界说到神话传说,归结一点: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里特别说到近百年无数创业者浮海五洲,打拼天下,写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苍桑巨变,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述了人对故乡、家园直至对祖国的感情,这也是乡土情结中最重的一份情感。
最后一小节,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交融越来越充分的角度对乡土情结作了新的阐释,人已不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就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我们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作品至此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五、理解文中所引诗文,说说这些引用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作这篇散文的,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因此,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再加上香港回归这一特殊的背景,作者从家到国展开联想就十分自然了。作品叙古写今,纵横捭阖,元气淋漓,文中征引了大量的诗文、史料和典故,不仅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普遍,根深蒂固,而且还通过它们营造了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六、作业:课外查找积累“思乡”主题的诗词。
江苏省姜堰中学周建文。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八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
1.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2.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2分)。
3.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4.“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2分)。
5.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2分)。
6.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3分)。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九
1.理解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文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文章抒情色彩的方法。
教学设想。
1.文章引用的古诗文较多,教师要适当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2.重点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将乡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学习时可借助对话栏来引导学生去把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
本文抒发的“故园之思”与前几课的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作者不仅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更写出了为了保家卫国而舍弃故园之思的高贵品质。
二、作者简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原名高季林。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十
阅读《乡土情结》(节选),完成1~6题。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文章有改动)。
1.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
3.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
5.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
6.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
1.中国传统文化中,思乡情结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引出下文。
2.家乡的山水草木邻里乡亲的友情。
3.(1)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
(2)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如再答上“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也可)。
4.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5.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永恒、深刻、不易化解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6.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大爱,支持国家建设,具有朴素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十一
乡土情结,是指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独特情结。这一情结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是人们对家乡的土地、风景、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感归纳与总结。乡土情结是每个人内心中的一块沃土,它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思想的源泉。在我个人的体验中,乡土情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影响了我的成长和人生格局。
首先,乡土情结让我对故乡的河山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我的故乡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小县城,以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小时候,我和朋友们经常在田野里奔跑玩耍,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限欢乐。柔和的阳光、清澈的小溪、广袤的田野乡村,种种美好的记忆深深地刻在我的内心。即使长大成人,我依然怀念这片土地,怀念那些纯真的日子。每当回到故乡,我都会立刻感受到家乡给予我的温暖,尽享这份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
其次,乡土情结让我对故乡的人文传统产生了深深的热爱。我的故乡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文化的地方,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岁末年初,大街小巷上都会传来锣鼓声,人们载歌载舞,欢庆新年的到来。这些乡土传统让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人们充满了敬意和热爱。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时常关注家乡的发展,继续为传承和弘扬故乡的文化尽一份力量。
再次,乡土情结使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的团聚和亲情。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有“千里神交不如面对面”的说法,即使现代社会交通便捷,但在繁忙的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却显得愈发珍贵。而与家人的团聚,是乡土情结中最深刻和宝贵的一部分。每年过年,我会特意回到家乡和父母亲人团聚,感受家人间的亲情和温暖。这种乡土情结让我懂得了家人的重要性,懂得了时刻珍惜和关怀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人生的依靠和支撑。
最后,乡土情结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艺术的源泉。每个人的乡土情结都有其独特的个人色彩,因为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景和故事。对我而言,乡土情结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创作灵感的源泉。回忆往事、描绘家乡的美景、叙述家乡的故事,都成为我文字创作和艺术构思的重要素材。乡土情结成为我审美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我欣赏和创作与家乡相关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乡土情结是每个人内心中的一块独特的土地,承载着美好的记忆、深深的热爱和珍贵的情感。乡土情结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的表达。无论身在何处,乡土情结一直都会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希望能永远地保持对故乡的眷恋和关注,与乡土情结一同成长,一同发展。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十二
跳跃灵动的文字、修辞、技巧、结构,仿佛是那地板,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美词、名句,幻化作了屋宇,巧妙蔓延的情感、理趣、思想、品格,搭建成了栋梁……于是,初涉人世的我们,借助柯灵的文字,可以集聚美句,可以顺利解读,可以愉悦身心……那地板任我踩踏其上,那屋宇任我徜徉其间,那栋梁任我畅游其下,美哉美哉!此其一:美文。
故乡的牵绊,故乡的眷恋,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物,故乡的变迁……那么多的离合,那么多的感伤,那么多的情怀,那么多的期待……柯灵用一篇文章,容纳了必定永远也数不清的人文和自然,熔铸了可能永远也道不明的人情事理。于是,我们作为读者,仿佛与他的文字一起经历过了什么似的,通透了事,解悟了情,仿佛一下子经历了多少的悲欢离合,仿佛瞬间苍老之后又返童颜。不是每一种感情都需要亲历方可感受到,不是每一种事理均需要人事历尽之后方可解释得通。原来,一篇文章足以!此其二:美情。
我是一个懵懂的`初生之牛犊,从来很怕虎之凶悍猛厉,所以一直不敢说自己能够解读得了美文,也不敢说自己能体悟到美情,但是柯灵却用她的一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字词句间蕴藏着的能令人唇齿生香的美味,让我品读出了历尽沧桑者也未必能够身处其间的千回百转的故乡情怀,那真是一种极美的品读感受!此其三:美读。
美文、美情、美读,这就是我读柯灵《故乡情结》最大的感受,赏析谈不上,充其量,就算是我最拙劣的一次阅读回馈吧!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十三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规定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圈点勾画、感情朗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了解文中乡土情结的内涵,作者大量引用的古诗文的意思和作用。
3.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了解本文大量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及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魂牵梦萦()。
忐忑()不安。
田塍()。
悠邈()。
崎岖()。
三匝()。
铩()羽而归欷[()。
方兴未艾()。
桑梓()。
搭讪()。
发轫()。
濠()水。
翰苑()。
缔()造。
翘()首。
二、知人论世。
柯灵少年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一生喜欢读书,有深厚的丈学功底,是一位世纪文化老人。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解放前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掠影集》,建国后主要从事电影创作,代表作品有电影剧本《腐蚀》、《为了和平》、《不夜城》、《春满人间》、《秋瑾传》(根据夏衍剧本改编)等,其他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等。
三、写作背景。
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
四、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至段):
第三部分(第段):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十四
过渡:无论是创世界还是谋生存,浪荡乾坤的结果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第四小节。
4、迅速浏览第四段:
思考:离家后的各种可能的遭遇有哪些?作者写这些和“乡土情结”有什么关系?
这一部分我们略讲一下。
离乡的人可能有几种情况:失败而归;流连在外;倦于奔竞;归隐田园;衣锦还乡。
4、第三种离家原因是灾难、战争、放逐,这和“乡土情结”有何关系?
明确:为战争、放逐离家,使乡情又加上了爱国情怀的内涵,是对乡土情结的超越。
为了国家为了正义而离家,谁可作代表?
乡土情结的怎么写篇十五
摘要:周长圆的朗诵诗歌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诗集不仅是他浓烈的乡土情结的密切表达,也体现着诗人对于家乡山水、人民的历史思索;诗歌表现手法独特,意象新奇丰富,充满浓郁的诗味。
“朗诵诗”是专为诗歌朗诵活动或者一种文艺节目所撰写的一种新诗文体,按赵心宪先生的说法,它以满足听众当下社会心理需要为主要创作目标,以群众性听觉艺术接受需要的空间为传播方式,具有大众化和民族化语言表演形式的特征,是语言表现的视觉艺术与语言表演的听觉艺术在诗美形式上的完美整合。[1]今天,陕西诗人周长圆通过其诗集《朗诵安康》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美丽的收获。
本世纪初,作为诗人的周长圆就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他先后在《诗刊》上发表了数首西部题材的长诗;出版《周长圆诗选》并荣获中国作协诗刊社“优秀诗集暨诗歌贡献奖”;,他再次重磅出击,带来了文气磅礴、风格多样的《朗诵安康》诗集。《朗诵安康》带给大家的都是惊喜,我们惊喜于诗歌中所表达出的一个诗人对家乡的赤子之心,我们惊喜于其宏大主题下依然浓郁的诗味。
一、浓烈的乡土情结与厚重历史文化的统一。
鲁迅曾经说:“乡土是我们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2]乡土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精神纠缠,也是人类永远的文化情结。诗歌,作为一个民族生命体验与心中祈愿的表达艺术,无不自然、深切地从本原意义上联系着自己的“乡土”,以至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陕西安康诗人周长圆“朗诵诗”的魅力当然也首先与其浓郁的乡土情结和民间情怀密不可分。他生活于秦巴山区,那里的山山水水都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由此,家乡的一草一木、乡土的经验、民间的想象、对家乡生命的体恤就成了支撑他诗歌创作的基石。
周长圆首先把笔触延伸到了汉江、秦岭、安康等地域的各个角落,对秦巴山区展开了热情的讴歌,汉水、秦巴山、油菜花装扮的汉阴、太极文化流传的旬阳、被民歌声缭绕的紫阳等尽收笔下,从来没有哪个诗人像他一样如此准确、真切地传达出如此独特的西部经验。“铺开西部这张报纸/我看见长江与黄河这两条/醒目的标题下面/在这两页鸿篇正文之间/汉水则是征婚广告/被羞涩地夹在报纸中缝(《汉水》)”,独特的描述展示的是诗人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在《我是安康的女儿》中,诗人浓烈的乡土情结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他再次热忱歌唱自己的家乡,“我爱安康的春天/春天里的汉江春心荡漾/一江两岸藏着生命的秘密/野鸭大雁以及温润的南风/他们从大海归来,溯流而上/还有从南方动身的油菜花/从东到西,从山间到盆地/为我的家乡铺开/一副辽阔的版画/300万安康儿女/在这一副版画中茁壮成长”,对自己家乡的毫不吝啬的热情讴歌,表达的正是诗人对于这片乡土的赤子之情。也正因为诗歌涉及到家乡的山山水水,从而使之呈现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以及宏伟的气势和粗犷的美学品格。
从诗歌的表面而言,周长圆诗歌歌颂了汉水、安康,表达了对于家乡亲人的怜悯和喜欢,而就诗歌的深层蕴含来说,诗人对秦巴山水的吟唱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感情体验层次。诗人除了对家乡单纯地吟唱,同样也有着深沉的历史思索,“我打开记忆的盒子/走进时间的深处与我的童年对望/也是乡村的老家如同一只干瘪的蚂蝗/叮在祖国的毛细血管上……如今旬阳的乡村/在我的目光中开始上升/如一个准备远行的人,正在走出陕南的屋顶(《擦亮旬阳》)”,诗人一边回望曾经的贫穷和落后的乡土,一边展示今天的崛起。但是,无论怎样,对于自己的乡土,诗人始终是不离不弃,“西康线上我仅仅是个过客/我将回到/长有先祖的骨头的土地/夺一条路不为出逃(《在西康线上》)”。同时对自己的家乡充满历史的期望,“北风吹过秦岭/长安长大不易/汉江两岸是鱼米之乡/白居易为什么不到陕南来……北风吹过秦岭/秦岭如果能够晕头转向多好/让汉江流进唐朝/让我与李白小酌”。
二、宏大的主题与浓郁的诗味。
就像诗人在《朗诵安康》后序中说的那样:“我的朗诵诗大多是应邀之作,电视台、院校、军营、企业、也有政府和个人,找到你了,交代一二,限你拿稿子出来,有时真是勉为其难,实在无法成篇。”可能这也是今天所有朗诵诗歌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纯正的诗歌写作举步维艰,沦落为小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而诗歌如果离现实政治等太近,又容易沦为政治的传声筒,永恒的诗歌应提防被一时的政治之火所灼烧,以至于艺术标准被政治标准所压迫、所取缔,丧失了其本身诗性特质。但从周长圆的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别出心裁、选取合理的表现视角,运用新奇贴切的意象,从而使诗歌显得不落俗套,主题宏大,结合现实但又充满了浓郁的诗味。
首先,尽管诗人大部分的创作都是一些宏大的政治主题,但诗人却能够“大处着眼,小处切入”,精心选取“长袖善舞”的表现视角,从而使自己的诗歌自然具有一种独特性和个人风格。诗人常选用的表现手法有:剖析法,即把与诗歌主题密切相关的若干侧面剖析出来,最后总结升华主题。诗人的《紫阳民歌》就是围绕与紫阳民歌有关的历史、传说、情趣文化等展开,以“紫阳城野史”“我向你打听蒿草的下落”“晒山”等几个侧面加以剖析,最后以“紫阳没有边界/一个人一辈子/也走不出紫阳的一首歌”,对于紫阳民歌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宣传,同时由于剖析法的合理使用而能够不落窠臼。其次是反差法,把一些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造成较为悬殊的艺术效果,从而引人关注或思考。如“我们省有三个农民/陕北一个/关中一个/陕南一个//陕南的一个/土地让给了果树/儿子外出打工女儿远走他乡/一条汉江慷慨地借给了北方……陕北的一个/头缠白帕/羊皮短袄上/别一朵蓝花花/舞一条长鞭/赶牛羊和落日回家/东方刚刚泛红/他肩披褡裢开始起程/乘一首高亢的歌/像一朵天上的白云”,通过陕南陕北反差极大的对比描写,不仅写出丰富的民俗特色,而且把陕南对于这个国家、民族的慷慨付出表达得很深刻。
其二是诗人善用新奇贴切的意象来表达特殊的情感。诗人对自己的家乡十分熟悉,各种事物随手拈来,几乎皆可入诗,且非常的贴切,如“一只蝴蝶用两翅/和大片的`松林一起/抬起了安康盆地的天空(《在西康线上》)”,蝴蝶、松林、天空,三个意象,由近及远,生动新奇,把当时美景尽收眼底。又如“弯腰的稻谷手提金色花环/高挑的玉米方阵/这些勒紧胸脯的绿衣少女/黄瓜南瓜豆荚拉出长线/蜜蜂的电工在花间窃窃私语/本地的蝴蝶舞蹈/外来的燕子杂耍/三只豌豆雀飞去/又过来两只布谷鸟/轮到雄鸡独唱/牛羊开始了和声/萤火虫挥舞荧光棒/给唱民歌的青蛙捧场(《庄稼居住的地方》)”,通过稻谷、玉米地、黄瓜南瓜、蜜蜂、蝴蝶、燕子、豌豆雀、布谷鸟、萤火虫、青蛙等繁多的意象,把生活中身边的美写得独特、鲜活、亲切而又充满浓郁的诗味。
其三是诗人对于笔下的土地、人物注入了真挚充沛的感情,回环往复。诗缘于情,贵乎真,对于大部分与社会现实政治结合较紧密的“朗诵诗”来说,热情有余而冷静不足,甚至有的诗歌大讲假话、大话、空话,这不仅会损害诗歌的诗性特质,而且浪费读者的精力。由于周长圆对自己笔下土地、人物的熟悉和热爱,从而使得他的诗歌感情充沛,如泣如诉,诗味浓郁。如“你说你一辈子挪不开大巴山这个窝/我还是依你/我让你头枕青山脚踏稻田/到了明年大片的水田/你的子孙们每插一株秧苗/就会给你叩一次头/他们一边劳动/一边祭奠多好(《掩埋父亲》)”,对于父亲的一往深情,令人动容。在纪念安康特大洪水赈灾晚会上的诗歌《生命至上》,“来吧!向七月的秦岭/要回我们被压弯的脊梁/来吧!向七月的大巴山/要回我们遮风挡雨的屏障/来吧!向七月的大地/要回我们被冲毁的住房/来吧!向七月的天空/要回我们被折断的翅膀”,紧扣当时社会现实,通过“来吧!向七月的……”句式回环往复,感情充沛激昂,展示了诗人扎实的写作功底。
注释:
[1]赵心宪:《“朗诵诗”的文体形式及诗学阐释――抗战诗歌朗诵运动的诗学反思之二》,河北学刊,,第6期。
(李景林陕西省安康学院中文系7250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幼儿学前教育教案(优秀11篇)
- 2023年三年级续写童话故事简短(精选14篇)
- 森林报·秋读后感简短(汇总18篇)
- 关于我相信围话题的演讲稿通用(三篇)
- 2023年公务员求职个人简历范文(汇总18篇)
- 2023年开展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简短(优秀11篇)
- 大学生就业选择论文(大全15篇)
- 劳动关系证明如何写(汇总13篇)
- 业务部工作计划和目标(实用17篇)
- 2023年本科生实习证明模板汇总(优质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