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4:35:12 页码:12
最新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优秀10篇)
2023-11-12 04:35:12    小编:ZTFB

尊重他人的观点是促进和谐共处的基础。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事先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让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总结,不妨看看以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一

是有些迷糊了,好久没看到过青色,一种本应该属于我们青春的底色。

一些情绪,本该一早就向别人求救,或是向自己坦白的。只是日渐觉得倾诉与倾听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就连渲染忧和愁的文字也看似奢侈。老师们说我们都很浮躁,可又有谁来贴心我们这浮躁背后的不安。

我们有着并不与我们年龄相符的叹息和忧虑,而这些悲哀似乎与生俱来。那个沉重的书包,陪我走过小学,途经中学,然后再不离不弃至大学,听说还有硕博之名。事情总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而这场戏里的主角却感觉自己是被赶上了一座千千万万人走过的独木桥,围城里的人们都叮嘱你回头不得,摇晃不得,然后又总是告诉你:前面就是天堂。可当我们真正到达时,却始终不见他人所说之景。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前面会不会是无尽的挣扎。别说我悲观,这只是一种很单纯的情绪,一种会在沉默中死去的情绪,因为我知道,身上的`担子比任何情绪都重要得多。

只是渴望那难以一见的青色罢了。那一场轰烈的爱情早就在脑海了上演百遍了,然而看到的却是现实赤裸的平淡,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句并没有什么抱怨的嫌疑。花开得不迟不早,却绽放得有点困难。我在一个不知如何形容的季节里遇上了一场不知如何形容的异地恋。旁人说我们幸福我们就跟着说我们幸福,当中许许多多的疼痛不敢向你们透露,怕到脆弱处你们的一句劝说就会让我们彼此都轻言放手。有时候会觉得世人很傻,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傻,我总是清高般地把自己排除在世人之外。近似微妙的点滴感受你们会懂么?在一起不容易,更何况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一起。未来有多远,这段路有多难,当中又有多少的哭笑。当你有所动摇的时候,你会想到远方同样有着这么一个人在忍受着寂寞,在坚守着这份脆弱的感情,心里便会很温热。彼此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里牵手,我想珍惜这样的幸福,所以那些规劝便不以为然,别说我固执,这是唯一能让我感受到青春的坚持。就算日后你们证明了我是错的,我却可能依然会庆幸自己在该扬洒的地方没有留下空白。

我渴望尝到青,涩点也愿意。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二

远山连绵不间断,一条长龙向天边。群山重叠密起伏,如海奔腾浪排空。日出而作日落息,凿井而饮耕田食。帝力于我回有哉。

——题记。

朝云出岫山青苍。

早晨8、9点钟,仙女的飘纱乱罩了零散的山村宫殿。山村里升起袅袅炊烟,像是系在山腰的玉带。这些随风飘荡的轻烟互相融合,转眼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露珠自山林中滴下,打湿了黎明,弄醒了山村,山村从云雾中醒来,就着露水洗了洗脸,把尘埃洗尽。晨风吹拂着它,让它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早晨的青山就如文静的女孩儿,美丽又睡眼惺松,如梦似幻,走在山道上,就如同升了仙班,漫步云雾,又似在天庭上。站在山脚向上望,又像一幅水墨丹青画,画上不家一个去外国游历刚回来的满脸通红的太阳。太自然真是一个多才的画家!

雾褪秀山民劳苦。

中午了,天气愈发地热了。村里的人们大都去干活了,因为在农村,大家9、10点就把午饭吃了,而在城市,这个时间人们基本在吃早餐。人们靠自己的`双手吃上了自己种的食物。山上田间人们匆匆的身影,仿佛在预示着这个秋季,又是一场大丰收。

山露出了青翠的衣服,那连绵的山顶啊,都是它流苏般的裙摆,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却又像跳跃的音符,谱出华丽的丰收乐章。蜜蜂在花间飞舞,蝴蝶在花间嬉戏,鸟儿在林间歌唱,噢,还有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山中奔跑,根着山的痒痒。

夕阳如火映晚山。

转瞬又到了黄昏,太阳逐渐散发了光芒,金灿灿,红彤彤如早晨妈妈煎的荷包蛋,很能勾起人的食欲。它就要去旅游了,似乎很舍不得这些连亘的山,它用尽全部的力气映红了这些山,晚霞如绫罗飘起遮住这些山,奏一回断肠的古曲。画面如此的美丽,忍不住叹婉唏嘘。

山是云天上的山,村是云天上的殿,这里景色怡人美丽,这里秀丽惹人恋呀!

——后记。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三

过去绍兴水乡的路大都是石板铺成的。斗门老街同许许多多水乡小镇一样也是石板路,古老的石板已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精光溜滑。旧时的斗门镇有一个不小的经济圈,狭窄的小街竟是一个闹市,出市买卖的人们常常把老街挤得水泄不通。如今虽是幸存了下来,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除了写生的画家、学生、摄影师们,已经很少有人过往。孤独冷清的石板仰面朝天地守望着,它相信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从小镇到绍兴城昌安门外也是一条石板路,沿江而筑,既是河墈又是道路,既可行人,又可拉纤,称官塘。官塘曲曲弯弯地串着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石桥,连接着一个个村庄,是一道千百年来不变的风景。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水乡的客运和货运靠的是各式各样的舟船,譬如,乌篷船就相当于现在的小轿车,否则就只能肩挑手提,在石板路上负重行进。那时乡下人上一趟城很不容易,乘乌篷船贵,乘埠船慢而且受时间限止,很多人选择了步行。有的为了节省鞋子还打赤脚走路,夏天烫、冬天冷、雨天滑,这种感受现代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最难熬的是碰到急事、急病,赶到城里非二三个小时不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紧靠官塘的河流是绍兴的主要排水泄洪的通道,过斗门、经三江入海,雨量稍大即要开闸,这时水流湍急,舟楫难行,逆水而行的船只必须拉纤才能缓慢地前进,这石板路又成了纤夫们脚踏实地的纤道。

到了六七十年代,在官塘上也有骑自行车的`,那是极少数胆大的高手。因为要背着车过桥,多有不便,所以那时水乡人都不会骑自行车。

在水乡,石板路遍布村庄、小巷,如同人身上的毛细血管,踏着这石板路,人们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春夏冬秋。

斗转星移,多难的国家终于又走出了一个泥潭,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大道,水乡的路开始变化。八十年代初,绍兴城里的公路向四周伸展,斗门小镇也通上了公路。虽然是砂石路面,但汽车可以过往了,自行车也成了水乡人争相购买的紧俏商品。那时骑个破车在离官塘不远的绍三公路上穿行,感觉比现在坐小车惬意得多。由于公路的连接,交通的便捷,使乡镇企业在绍兴蓬勃兴起,人们喊出了“若要富、先通路”的响亮口号,于是交通建设高潮迭起,蛛网般的公路遍布城乡,这飞沙走石、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成了当时的致富之路。

独自徜徉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我的视线顺着这曲折悠长的老街直到尽头。我知道穿越老街就是另一番景象,近在咫尺却相隔太久,三十年,不,远远不止。此刻,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啊,现代化的道路不也是人走出来的吗?想当年安徽小岗村数户农民弟兄,冒天下之大不韪,立下生死状,冲破禁区,承包土地,开创了农村改革的新天地,他们踏出的崎岖小路如今变成了阳关大道。经历伟大的变革、品尝其中酸甜苦辣的人们,为之彷徨、为之哭泣、为之奋斗的人们,如今终于大踏步走上了这条希望之路、小康之路、强国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四

有时闲下来不免要对往事回忆,于是就想起了老家的青石板路,一旦想起了它,便想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探寻它的历史踪迹。它究竟诞生在哪一年,消失在哪一天?间或走过了几代人,承载过多少车?曾探问过家乡旧友,无人知晓。越是这样,我越是对其更有了兴趣,想拿起钝笔来,写一写我对青石板路的美好回忆,回忆它所经受的历史沧桑,回忆它历经的风霜雪雨,细思默想它身上留下的斑驳岁月,让历史的断章还原于现实。

其实,有些东西越是模糊不清越有思索的余地,越拓展了写作者想象的空间,可任思维纵横驰骋,在思维朦胧中再现现实的意义。青石板路至于我就是处在一种半朦胧、半现实的状态,一如一半清醒一半醉。处在这半朦胧状态的我,来写半朦胧状态的它,似乎衍生出的更是一种浪漫色彩,你说不是吗?回过头来从脑海的深处牵出蛛丝马迹的记忆,使从前模糊的影像逐渐清晰起来,再现儿时的青石板路。

我从记事起,老家的村子里就有一条青石板路。不,应该说是蜿蜒着几条。有通往村办公室的东西大街,还有通往学校的,通往磨坊的,通往供销社的……现在想来,这蜿蜒在大半个村庄的青石板路可谓用心良苦?这一条条青石板路是用一块块长方形的`青石板铺的,用三三两两的青石板竖铺,相互压缝,左右对齐,错落有致,真是独具匠心。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也称得上是一道风景了,也曾招邻村人艳羡。

单就青石板路这件看似小事,足以解读出许多道理:从通往办公室、供销社、磨坊、学校的青石板路,可见一代代家乡当家人为老百姓想的多周到啊!在涉及百姓办事、购物、生活、子女上学的必经之路铺上青石板路,方便了村子百姓出行,避免遭受泥水之灾;从并排铺着的两、三道青石板路,可以看出家乡人民是朴实、节俭的,就是青石板也不无辜的浪费,好钢用在刀刃上,可称得上当今反腐的好教材啊!;从铺法规正的青石板路,足以说明家乡人你办事的严谨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儿时的我就惊叹村子里铺竟就这么整齐的青石板路,但那时说不出缘由。现在我可以大胆地说:青石板路上凝聚着家乡领航人的用心和家乡匠人的艰辛。

青石板路与我特别有缘,从上学起,缘分愈来愈深。记得上学第一天,母亲领着我去上学,我高高兴兴地走在青石板路上,背诵着熟悉的歌谣:“一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那是多么形象啊!只是歌谣里的“爸爸”换成了现实中的妈妈。从此,我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的上学之路,也就是青石板之路,每天踏着青石板路上学,踏着青石板路回家。我记得走在青石板路上集体唱的第一首歌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我现在还依稀记得戴着红领巾、手握红缨枪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情景。青石板路上留下了我的童年欢乐,少年憧憬,也留下了我多彩的梦想。

随着母亲在村子里工作的不断调动,我走在青石板路上越来越频繁了,而且走的是蜿蜒的青石板路。母亲先是调到村里磨坊当会计,我也就改变了行走路线,变成了“三点一线”,放学后常常先到磨坊再回家,对学校到磨坊那段青石板路渐渐熟悉起来,沿着这条弯弯的青石板路,我见到和熟悉了村子里那棵五百多年的老槐树,青石板路旁的老槐树枝繁叶茂,虬枝直指蓝天;老槐树下的青石板路上浓荫蔽日,老槐树一如一把大伞遮天,给人们带来冬暖夏凉。走在这里的人们,常常会歇歇脚,聊聊天,消除了疲劳,带来了欢乐。我也常常到老槐树下避雨、乘凉,这段青石板路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母亲又先后调到供销社、村办公室工作,我所经过的青石板路又变换了方向,青石板路的一段看到的是百姓手提的油盐酱醋,另一段看到的是工作的紧张,偌大个村子哟,让青石板路连起来了,连起来的是颗颗百姓的心。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五

我家住在湘、鄂、赣边区的连云山下。出门就是山间小道,先辈们为了把路修得平坦一些,用青石打成石板铺在路上,当地叫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逢过河时又架起青石板桥,与山乡的青山相互辉映浑然一体,俨然是青石的世界。

青石板路经风雨冲刷显得格外青光细腻,像一条青龙沿着山道弯曲伸向远方……。

孩提时代,青石板路给我的印象极深。每当下雨时,青石板路上显得格外热闹。山乡特制的油鞋,确切地说是用桐油刷在布鞋面上,鞋底是木板做成,在木板上钉上鞋钉,鞋钉碰撞青石板发出咯咯响声,似骡子过街热闹非凡。山乡的独轮车在青石板坚实的背脊上碾过,年复一年青石板路中间碾出一条深深的沟痕,它的背脊印上了历代乡亲们艰辛跋涉的足迹和汗水。

读中学时,我也是从这条青石板路上早出晚归。家距中学有十几里路程,早上五点起床,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因家境不宽裕,一年四季根据季节特性,上学时担一点山乡特产如木耳、香菇、杨梅、竹笋什么的,到学校所在的镇上收购站去卖。放学时又要从镇上担一些山乡合作社需要的货物返回,以赚来不过四、五角的.劳力钱,当时已是心满意足了。

人民公社时,到夏收季节,社员们送公粮,青石板路上热闹非凡,有独轮车叽叽呀呀的叫声,有送粮队伍的说笑声,凑成了山乡最热闹的交响曲。

如今,改革开放给山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山民们思想活跃了,经济大潮强烈冲击着山民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山民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把山乡的香菇、木耳、茶叶、野鸡、笋子、杨梅等山珍运往城市,换成大把大把的钞票。

山乡富起来了,青石板路如今已变得很是脆弱,它被山村蓬勃发展的经济大潮冲垮了身躯,青石板路已经不能适应山乡发展的需要了。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山民们的共识。山民们自发集资修起了一条通往镇上的山村公路。通车后山乡从此变得热闹而繁忙,都市商人也幕名而来到小山村收购山珍,运往都市,运往世界……山村的凉席、香菇、玉兰片远销欧美。

山乡富了,过去的毛草房换成漂亮的砖混结构楼房了,沿山边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摩托车在山乡公路上穿梭着,先富起来的人买上了小汽车,小汽车已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社会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变为现实了。

自从有了公路,青石板路与公路隔一条田垅沿着山脚静静地躺着,无人问津。

青石板路,你记载着山乡的变迁,你也是山乡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你今天成为最朴实的文物,反映了山乡的路文化。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探亲回乡,当我踏上这光溜而又痕迹斑斑的青石板路时,像解读反刍着一部年代久远而历历在目的历史,踏着这条现无人问津的青石板路时,循着这弯弯曲曲的路径,我的思绪像那路边的芦花飞得很远,很远,很远。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六

那是童年少年时代吃得最多的菜蔬,可惜一直到今天,我却不知它终究是哪个种类哪门科属,只是知道我们家乡管它叫“君子”,就连这个名字,也仅仅是谐音,究竟是哪两个字,我实在不太明白。

这种形状类似芹菜有着长茎的无名青蔬,因为产量大,成了童年少年时家乡各家菜锅里雷打不动的常客。只是因其味道苦涩,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种了,但喜欢活在回忆中的我却总是常常的忆起。

今年“五一”回家,当我获悉邻村一户人家因喂养獭兔而重新种植“君子菜”的时候,我便兴冲冲地带了小侄子向人家讨要。

果然,走到兔场附近,就见大片大片的土地里满是葱郁的绿色,微微的春风里,涤荡着“君子”涩涩的清香。

敲开兔场大门,向主人说明来意,十七八岁的小主人用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异表情打量我,大概是在他的心中,“君子”是兔子的饲草,万物灵长又怎么能吃呢?不过,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因为现在的“君子”仅仅是兔子的'饲草,更因没有客套,不苟交谈的农人大都善良而好客。

我们来到菜地,一根一根掰了足足的一大束。然后回家。一路上,闻着“君子”涩涩的清香,想起小时候为争锅底剩余的少许“君子”菜和弟弟打架的情景,觉得“君子”菜真是好吃极了,口中不禁有了口水。

匆匆地回到家中,匆匆地去叶切断,匆匆地用上好的油、醋、酱油等将菜炒好,等在一旁欲一饱口福的侄子夹起一段便塞进嘴里,咀嚼两口后,那张满是希望的脸开始痛苦不堪,“叭”的一口吐到了地上。“谁说好吃呀?”他厉声指责我,“难吃死了!”

我夹了一口放在嘴里,虽然不是小侄子所说的“难吃死了”,但味道的确不如童年的可口。“为什么没有以前的好吃呢?”我的心里开始不断地思索。

是我的手艺不好?可能有这样原因,但上好的醋、酱,大量的好油,应该完全弥补自己手艺的不精吧!至少也应该比妈妈那时“水煮”的好吃吧。

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有了一个公允的结论:一是我们的嘴刁了;二是现在的“君子”菜已不是缺吃少穿时代的“君子”菜了。那时的“君子”菜,经过时间的洗砺和记忆的美化,连涩味也变得香甜可口了。

晚上,有儿时的伙伴来访,偶尔思及童年、少年时代的往事,感觉有许许多多如“君子”菜一样的苦涩,只是因为过去的无比眷恋,我们只记得它是过去的朋友,却已忘了它的苦涩,就如旧日的伤痛,伤口虽已被慢慢地抚平,而疤痕却永远不会消失,它鲜明如昔,而且偶尔在潮湿的夜里,隐隐地痒痛。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七

吃过晚饭,我把奶奶送回家。

这条青石板路十分寂静,一个人也没有,隐隐约约能听见几分虫鸣。这条路老了,再也没有从前车水马龙的繁华了,我走在前面,低头数着脚下那饱经沧桑的青石板。可能因为是南方潮湿的关系,青石板上总会铺满青苔。

我回头看看奶奶,她穿得很臃肿,步履蹒跚,一摇一摆的样子,好像下一秒就会被凹凸不平的青石板绊倒。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走这条路,奶奶总会把我的小手紧紧握着,叮嘱道“丫头,你可别淘气,这条路老滑了。你一定要跟紧奶奶,嗯?”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毫不犹豫的退了几步,做了一个熟悉却陌生的动作挽住奶奶的手,就像小时候她挽着我一样。

那一刻,奶奶愣住望着我,浑浊的双眼渐渐湿润。她笑了,把另一只手搭在我的手背上,紧紧握住,摇了摇。摇着那无情飞逝的岁月,摇着四年前的温暖,摇着我迟迟醒悟的心。奶奶微笑着,那只沧桑的手依然紧紧握住我的'手,不松开。

皎洁的月光拨开云雾,静静地散发着柔和的光,我们沐浴在这静谧的美好下。

我们走出青石板路,拐弯出了一条巷子,前面是一条河。“小时候你最喜欢这条河了,”奶奶眯着眼,陷入了美好回忆,“夏天你喜欢河里游泳,秋天喜欢用竹竿划水玩。”

奶奶柔和的嗓音,犹如一把钥匙,把尘封许久的记忆之扉打开,过往如潮水般涌来。“是啊,曾经您还送我果冻吃呢。”“哈哈,你的嘴馋得很!”我们的声音融入安详的夜色中,仿佛这一刻,整个世界只有我们。奶奶还像从前那般有活力。我恍惚以为又回到了小时候,奶奶牵着我的手去给我买爆竹,我小小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我们穿过大街小巷,很美好,很美好。

临别前,在奶奶家的那条小巷子口。她又握住我的手,紧紧地摇了摇。“有空就回来看看啊,有空就回来,啊?”在奶奶期许目光下,我使劲点了点头。

我走出那条青石板路,耳畔萦绕着“有空常回来看看。”而手心里那温柔的触感已经消失,但是它的温暖还在,很暖,很暖,暖入我心,暖得我满眶泪水。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八

江南山乡的美,如诗如画。缥缈的水雾、飘忽的山岚迷蒙了山村,迷蒙了村前那条青石板路,也迷蒙了我的眼眸。

我爱恋曾经走过的青石板路。

家乡的青石板路,是一条弯弯溪流。流过家家户户,流过田间地头,流过村前荫浓烟柳,流入清新淡雅的风光里。

家乡的青石板路,是一条岁月小河。流经多少岁岁月月,流出多少人生故事,流逝在风雨沧桑的岁月中。

原本块块厚实的青石板铺成的路,因为脚力的磨砺而伤痕累累,因为车轱辘的碾压才凹痕深深。日久年深,风霜雪雨,恰恰洗刷成一幅幅壮美的山乡画页。在春光荡漾的季节里,青石板上依稀可见的条条纹理,都是美丽山村的一道道风景线。它透着绿意,透着生机,透着灵动,透出山里人的坚毅。而在秋阳斜晖的时候,青石板路才显露出她的古老和沧桑来。

夏日里,浓荫下,青石板路旁,是孩子们的最好玩处。小朋友们喜欢光着脚丫玩耍,把自己的小脚板与清凉的青石板相亲相吻,享受那股从脚底钻入的清凉,沁入心脾的感觉真的舒服极了。长大后去山外上学,青石板路是我们行程中的客船,朝去夕来,年复一年。从家里到学校绵绵十几里山路都由青石板缀成,如同一条飘动的青丝带,飘过山山岭岭,飘到乡里学校近旁。小同学们甚至打着赤脚,奔奔跳跳与“青丝带”共舞,一路欢快地去圆自己的读书梦。大人们就不用说了,青石板路是他们离不开的奔走生活的经由之路。

我的家乡,依山傍水,千年马湖,久负盛名。因为有了青石板路的'承载,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山乡文明。因为有了山村血脉的担当,才有了她厚重的人文历史。普普通通的青石板路,走出多少血性男儿和莘莘学子。明末曹汝兰,清廉如月,洁静如荷,廉能并著,一身正气,深受明清两朝三代皇帝推崇,为世人楷模。至今,村头那座“三朝侍御”牌楼,还在见证他的清廉与正义。

时代变迁来得异常的快。现代交通取代了古老的交通方式,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家乡的青石板路,早已顺应时代潮流退出了历史舞台,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归宿而深藏大山,留给人们空闲时去回味那段美好。

在我脑海里,家乡的青石板路并没有消失。少儿时代的深深足迹不仅烙在了青石板路上,也烙进了我的记忆里。多年来,没有因路的消失和时代的变迁,变得模糊不清而失去印象,反而常常勾起我对家乡青石板路的眷恋。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九

我生于乡下,几个月大被妈妈抱去了城市,偏居一隅,在街道中长大。城市很大,多是纵横交错的公路,留下的老街道不多,至今还会暗暗庆幸自己能够遇上。

老街道上都是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密集成网。一条一条相互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最后曲曲弯弯地隐没。

踏着青石板回家是绝不孤独的,两边房子从阳台上垂下来的大朵大朵的花。白墙中有胭红的山茶,隐青的杜鹃,深粉的开口夹竹桃,边角上还有一些淡绿的杂草。风一吹,飘着小百花,摇摇晃晃像一线串珠。墙上从春天开始,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关门院子里的大树把盖天大顶伸出来,一团墨绿,人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枝上雀,树头蝉,像是互相搭理闹过一个夏季。秋天,树仍浓绿,深秋时花谢才能带上几分凄凉。几乎让人难辨四时。开门的院子时时有摇扇大爷晃着摇椅,笑眯眯看着蹦来蹦去的学生仔。

青石板路连着一条江,几乎年年五六月都要溢出堤来,鱼虾都跟着上岸,吓得青蛙躲进门里,第二天大路中间还会蹦着几只。手痒的孩子会掀开藤蔓,抓上几只回家给妈妈,撒娇打滚今晚要吃蛙肉。妈妈笑眯眯答应,转眼就把那些青蛙赶走,再给没回家的爸爸打电话“今晚记得去市场买蛙肉,皮猴闹着要吃”。

十多年前,趿拉着小皮鞋拉着自己心爱的小皮箱来到这,兴奋着四处张望,对我来说青石板路就在那一刻诞生。曲曲折折的一条小道,两旁矮矮的小楼,淡淡的太阳安静的悬挂在边上,有很多云飘在周围。妈妈带我走进青石板路,过了一条又一条,天边地上都长满树叶的香气,被树叶隔淡的阳光,被树叶挡住的蝉鸣。

躺在小床上,睡梦中常常有一种清朗的声音环绕,像是午后没有落地的风。妈妈说带我去找这神奇的声音,她领我走进一个大门,里面的路是水泥铺成,白墙上爬满藤蔓,飘着淡淡的幽香,很多孩子在下面嬉闹。一眨眼,妈妈就不见了。我想着她总归会回来的,就和其他孩子闹去,染了一层幽香。

妈妈很快来了,牵着我的手走回家。我们走过的石板路上孩子很多,像鱼般四处游,阳光在嫩叶上撒下一层灰金。麻雀带着低弱的`叫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消失了。

那是我的第一个校园,里面的榕树两人合抱也难拢上。边上有个小池塘,时不时有个乘船的老伯在打捞东西。

十一二岁之后搬家,却也时常回来却鲜少再有精力关注。

脑中却时常晃过一幅爆发着无比强烈生命力的图画,曾疑惑的问过家里的人,答案却远远不如想象有趣,回忆里越发模糊。我想随着心神再走进青石路,想看它们蔓延下去的尽头是什么。

午后的孩子依旧是如潮,却不会像鱼样四处游动。找了一个角落,想曾今走过的一段又一段的青石板路,想起墙角斜切西下的一溜阴凉里的嬉闹,还有再大一些学会折一杈树枝拍打,驱赶那些不明白为什么爬来爬去的小昆虫。

猛然间记起还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瓢虫在草间不耐了支起翅膀,扑拉一下飞了,露水在草叶上下晃动,压弯了草叶又不动了。对面的白墙留有一只蝉壳,隐在红花间。

家人搬离这里了,偶尔会回来看看亲戚,也不知道下一次和青石板路再见是什么时候。

有关青石板路散文通用篇十

苋菜,青的柔嫩,红的厚润,夏季里一道时蔬。少时老家,大人小孩读“旱”菜;可炒出的苋菜却不见有咸味。老家方言一直将“咸”读“旱”,苋菜的“苋”与“咸”音谐,老家将咸菜叫“旱”菜,是一种意同音误。后来,我自作聪明误认“旱”菜是耐旱蔬菜,加上其是夏日无雨季节常见的蔬菜,这样的误会一直左右了我若干年。

苋菜或红或青,无须土地肥厚贫瘠,只要有土的地方皆可生长。苋菜愈高而壮,叶茂密,与荞麦一样,不择土壤。池州多水,夏热,而青青苋菜,似乎盖没了炎热的酷暑,在餐桌上给人一种消夏的臆凉。红苋菜,少时可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不是那柔嫩厚润的.味道,而是那富含维生素的天然红色汤汁,拌上白米饭,樱桃红般颜色,食欲陡生。端着那碗红红的米饭,中午时分少时童年伙伴一起比试着谁家的菜好,脸上多是种炫耀。

苋菜要会洗,味道会更好。不论红青,要揉洗。古谚说:好苋菜,揉三揉。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要揉洗苋菜。炒锅烧油,投入苋菜,少许给盐,还要蒜子几颗,与韭菜一样快速炒动也不宜久炒,不然会生熟参半。

汪曾祺先生在其散文《五味》中提到在他的故乡高邮,许多人家都有臭坛子,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的东西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这样的吃法虽然没有炮制过,但苋菜杆是个好东西,炒辣椒确实是夏日里的下饭菜。将苋菜杆掐成寸段,盐渍个把时辰,炒锅里与红椒丝爆一爆,味道辣辣的咸咸的脆脆的,有一股股浓浓的原生态味道,使人产生迥异于都市的感觉。

苋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拒农药,丁点成分就会使其叶枯萎。在当下如果说,时尚已成为社会的宠儿,那么绿色美食便是时代骄子。不过,若要探究时尚美食背后的文化意味,却也并非毫无说道之处。单拿着苋菜来说,丝毫没有山珍海味显摆气派,只见红色的红,不经染色,天然的红,口味清爽,清香宜人,是地道的红色食品。

如今食品添加剂,将食品味道与养分误入歧途,苏丹红的红,与苋菜的红,出入忒大,一个妖艳,一个自然,口味相差甚远。美食以真味为准,土菜野蔬之风的产生与兴盛,是现代人期盼绿色健康,呼旧情回归,向往返璞归真的淳朴心理。这红苋菜,青苋菜,源自印度的一种野生菜,现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一道时蔬,在如今食物一个广泛的乏味时代,苋菜的味道悄悄告诉了我,大地的味道依然如初。但愿,红苋菜,青苋菜,永拒污染,成为人们心中的传统绿色生态蔬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