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0 05:45:09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指导工具,对教师的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案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一
《离骚》,叙写了诗人自己的某些生平经历,从而说它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现实的描写,在自我形象中渗入了浓重的神话因素。以下是《离骚》课文节选教案,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四、教学过程:
1.集体读《离骚》,校正读音和停顿错误(5分钟)。
2.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下面注释,讨论如何翻译本文,并将翻译过程中的疑问记下来(15分钟)。
3.请一组同学起来翻译,其他同学找错误。
4.教师翻译难点部分。
5.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析骚体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1)与以前的《诗经》进行比较。
2)与后世的其他诗歌比较。
6.教师总结骚体诗的特点:
1)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
2)句中有楚声“兮”字。
7.以组为单位分析赋比兴在《离骚》中的应用,组内代表发言。
8.以组为单位分析分析屈原的形象,组内代表发言。
9.布置作业:
1)总结“以”的用法。
2)翻译课文在作业本上。
3)写对于屈原一生的评价(注意,不要离开屈原本身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盲目评价)。
5)预习《孔雀东南飞》,通过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段。通过自叙的笔法,提出了积极用世的人生观:首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这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就成为屈原生命中进步的动力。奠定了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性格的基础。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6个,会写生字7个。
2、识字、阅读、领会。
3、体会对妈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体会对妈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说的那句话。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课文插图。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启发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录音《祝你生日快乐》。
2、提问:你记得自己妈妈的生日?那天你送了什么礼物给妈妈?
3、出示图片,板书课题。妈妈生日快乐。
二、再读课文,你想知道什么问题?让学生回答。
三、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标出共有几句话。
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回答:文中的“我”记得妈妈的生日,并且想买礼物给妈妈,这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话较长,可以分开来理解:我看见谁?在干什么?然后合起来理解。
第二句话中“啊”我们以前学过,是什么意思?
“有主意”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是由几句话组成的?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范读,同学注意听。
思考:当“我”把这份并不珍贵的礼物送给发妈时,妈妈是怎样的反应?
理解:动词“摸”
句子“我的小树长大了!”
五、作业。
照样子写词。
雪白_____红______绿______黄______蓝_______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还记得文中的“我”送给妈妈的礼物吗?
2、自己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正音:今纸摸邻居。
2、多音字:行。
3、选择正确的读音:
邻(linglin)浇(jiaoshao)祝(zuzhu)。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四、交流学习方法。
1、利用熟字变化。
礼主意邻今。
2、记笔画、笔顺。
晚摸。
五、指导书写。
主意晚。
六、作业。
1、比一比,组词。
今主摸晚。
令住模兔。
2、给下列偏旁给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
纟示日。
_____()_______()是______()。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三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教学重点: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教学难点: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教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和点拨。
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注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修姱鞿羁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攘垢兰皋芰荷岌岌。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圆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古今异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词类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一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找出本诗中有关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运用数据统计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之分,比喻的喻体为虚,象征物为实际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纠缠于此。)。
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蕴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比喻诗人高尚的德行。
众女嫉余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x:许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喻准则、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比喻诗人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象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体会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比兴象征传统的继承;与直抒胸臆的句子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反映荆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结之情;文人高雅的贵族气韵。(比较与《诗经》当中比兴手法的不同。)。
5、诵读课文之后,进行情境对话:
明确: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贞于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陶渊明:全身保生,质性自然,独善其身,超然世外。
苏轼:旷达自适,顺逆泰然,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6、批判性思维培养:
明确: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拟女性”的写法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和自然。使人们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拟女性”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的不少“闺怨诗”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的,他们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来抒发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蕴深远。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消极的。他的以“男女”对应“刚柔”的观点,是一种封建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到后来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别观念。并且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将夫妻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臣子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影响下无条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关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学生质疑:
8、整本书阅读:推荐读整本《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9、拓展活动:湖南汨罗拟于2019年端午节前,开展面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联大赛,请从屈原忠贞于国、以身殉国、坚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风流、泽被楚地等角度来撰写一幅褒扬、凭吊和感怀的对联。
10、教学反思:
疏通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更需要加强。要找准契合点点燃学生学习《离骚》的热情,如比较阅读。
宋代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这部作品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这部作品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这部作品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诗人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诗人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诗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诗人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这部作品当是诗人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这部作品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这个人。……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诗人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整首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这部作品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离骚》这部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这个人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诗人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诗人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诗人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这个人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这个人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这个人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x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这个人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这个人们以力量。
《离骚》这部作品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诗人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整首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整首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x。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四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五
《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的自叙内容的政治抒情诗。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四、教学过程: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六
宋代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这部作品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这部作品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这部作品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诗人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诗人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诗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诗人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这部作品当是诗人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这部作品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这个人。……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诗人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整首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这部作品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离骚》这部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这个人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诗人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诗人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诗人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这个人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这个人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这个人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这个人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这个人们以力量。
《离骚》这部作品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诗人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整首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整首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七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五、?研读——品味诗文。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八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五、研读——品味诗文。
1.作者如何抒发情感?
v个人身世。
出生高贵,降生祥瑞,美好的名字——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
v香草美人。
请找出文中出现的。
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
v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们一般认为屈原是忧郁的、爱国的、忧国的。什么时候会产生忧患意识呢?
2.在述怀和反省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v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v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v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v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v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六、探读——回味诗风。
《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19)。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不下去了,)海子在离开前有首诗,一首有着浓重死亡意识的诗歌,其中提到的屈子。(投影《亚洲铜》及海子的照片和屈子的画像)。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九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四、教学过程:
1.集体读《离骚》,校正读音和停顿错误(5分钟)。
2.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下面注释,讨论如何翻译本文,并将翻译过程中的疑问记下来(15分钟)。
3.请一组同学起来翻译,其他同学找错误。
4.教师翻译难点部分。
5.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析骚体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1)与以前的《诗经》进行比较。
2)与后世的其他诗歌比较。
6.教师总结骚体诗的特点:
1)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
2)句中有楚声“兮”字。
7.以组为单位分析赋比兴在《离骚》中的应用,组内代表发言。
8.以组为单位分析分析屈原的形象,组内代表发言。
9.布置作业:
1)总结“以”的用法。
2)翻译课文在作业本上。
3)写对于屈原一生的评价(注意,不要离开屈原本身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盲目评价)。
4)背诵《离骚》节选部分。
5)预习《孔雀东南飞》,通过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拓展阅读:《离骚》鉴赏。
第一段。通过自叙的笔法,提出了积极用世的人生观:首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这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就成为屈原生命中进步的动力。奠定了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性格的基础。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第二段。承接上文,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事君不合的经过。首先述三后以戒今王,接着陈尧舜以示典范。在古代社会里,凡是具有政治抱负的士大夫,他们的理想都必然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的身上,因而屈原就必须争取楚怀王的合作,首先是取得他的信任。可是怀王的态度是不坚定的。这一矛盾的存在,就展开了屈原和“偷乐”的“党人”之间的剧烈斗争;同时,怀王的听信谗言,也就决定了屈原政治上的客观遭遇,为下文提出张本。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通用篇十
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謇:謇謇陬:孟陬毗:毗邻摄:摄像。
搴:搴阰辄:动辄得咎阰:搴阰慑:慑服。
※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热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和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因此,他在诗中尽管抒发了他追求美好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炽热情感,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壮志未酬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感情。
※节选部分共十二节,可分为三段。前二节为第一段,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的主人公命名。显示自己的高贵血统、优越感、责任感以及内在美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中间四节为第二段。诗人通过一些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节末用比喻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这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铺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连锁超市运营规划方案怎么写 连锁超市运营管理方案(6篇)
- 经典希腊神话故事如何写(模板19篇)
- 走进故宫(汇总13篇)
- 最新玩具市场调查报告(优质10篇)
- 平安单位创建方案(优秀17篇)
- 最新平安单位创建方案通用(实用17篇)
- 最新党员事迹简介(汇总10篇)
- 伤心的小故事(实用20篇)
- 精美散文失意人(通用18篇)
-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汇总(模板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在家里的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9篇)
12下载数 414阅读数
-
最新纪念八一建军节作文(通用19篇)
49下载数 648阅读数
-
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公开承诺书(精选19篇)
49下载数 357阅读数
-
人员配置的报告范文如何写(汇总19篇)
34下载数 827阅读数
-
打扫敬老院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2篇)
46下载数 659阅读数
-
思而不学则殆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6篇)
37下载数 17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