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师观课报告(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39:23 页码:7
教师观课报告(通用8篇)
2023-11-09 21:39:23    小编:ZTFB

报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我们工作的评价与认可。写报告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核心问题,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读完这些报告范文后,相信大家对于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报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观课报告篇一

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就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区角活动,这天我们几个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活动区里的配菜间,让小朋友们玩儿切菜、配菜的游戏。

观察记录一:

希希和琪琪在切菜间切菜,蒙蒙、瑞瑞和香香在配菜间配菜。很快切菜间的三位幼儿配出了自己喜欢的,都不一样的三盆菜,拿过来给我看。“嗯,真不错,再去配一盆吧!”教师回应说。“可是我想要长方形的。”瑞瑞说。“那你叫切菜的两位小朋友切啊!”“他们不切,他们切的都是圆形的和半圆形的。”于是教师走到切菜的两位小朋友身边,的确他们切的只有圆形和半圆形的,“你们也可以切一些其他形状的,现在配菜间的小朋友需要长方形,先切一些长方形吧!”于是教师先切了一条做示范。琪琪看了以后马上说“我会切的。”但似乎配菜的小朋友的做的很快,切的小朋友有点来不及。

案例分析:

切菜间和配菜间是这星期刚调整的新内容,幼儿觉得很新鲜,很愿意进去玩。活动中发现在人数安排上有点不妥,配菜的动作快,切菜的动作慢,可以调整为切菜和配菜的幼儿都是两位幼儿。对于如何配菜,其实教师没有做仔细的介绍,只是放了一些照片贴在墙壁上,幼儿很会参照上面的造型进行自己的创作。而对于切菜方面,可以说幼儿平时几乎是不接触的,所以教师示范了切圆形和半圆形,其他形状在讲评时也可再作示范。

观察记录二:

经过前一天的操作之后,希希和琪琪的“切功”似乎进步了不少,掌握到了拿刀的正确姿势和切的方法。“我要长方形的。”“我要三角形的。”瑞瑞和香香分别说。“好的。”于是希希和琪琪一个切起了三角形,一个切起了长方形,教师在一旁观察并指导。这时瑞瑞和香香似乎不知道要做什么,两个人聊起了天。教师马上说,“你们可以拿已经切好的先拼的啊,等他们切好了会拿给你们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制作蔬菜拼盘了。“那里很多颜色的小串珠你们可以拿来当配料的。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像樱桃。”“好,那你就把它当樱桃好了。”

案例分析:

幼儿在切菜时小肌肉和大肌肉都有了比较好的发展,并且也能根据配菜间小朋友的需要进行切造型了,之间有了互动和配合。而配菜的两位幼儿一开始因为没有自己想要的形状而无所事事了,于是教师进行了言语引导。并且引导他们可以借助橱柜中提供的各种材料的辅助配菜,这一点其实教师是想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尝试的,但是这两位幼儿没有用到,于是教师就直接提醒了。

教师观课报告篇二

我参加2017年初中语文远程研修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远程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

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研修,很值。

教师观课报告篇三

我最近非常荣幸参加了小学语文远程研修活动,6节课下来,我对6位老师的授课情况的整体印象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现将自己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课前感情交流充分,做到师生心贴心。多数老师注重课前的交流,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活跃气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调节了一下学生心里的紧张气氛。

二、教态和蔼可亲,及时鼓励有信心。首先,无论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让听课的老师觉得他们不是面对着一群学生,而是他们的朋友或孩子,谈话或问问题,都是面对面的形式,感觉很自然、随便。多数老师采用亲切地谓,让孩子们一听就感觉到亲呢,立刻喜欢上了这个老师。另外,老师们及时的鼓励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帮孩子们树立了学习信心。

三、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吸人心。基本上每节课都做到了环节衔接的自然醒目,如行云流水,一点也不硬,教学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听课老师觉得轻松、不生硬,没有累得感觉。真正做到了顺学指导。

四、以读代讲练语感,细节教学是关键。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自身就带有了课堂中应有的感情,在教学中,拿出重点段落,让学生自读、齐读、带感情读、教师范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语感,从而体会课文的真正意境和内涵,使教学达到了高潮,使学生情绪激昂,情真意切!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以及分析,研修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孤陋寡闻,意识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远程教育研修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更加真实的爱恋。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参加本次小学语文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名师讲课,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学习生活中,我每天累并快乐着……因为,我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这次观课的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深钻文本,努力提升自己。

教师观课报告篇四

7月17号我们生物组老师到荣成实验中学学习并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参赛优质课,我受益匪浅。

这些老师的讲课有趣而且通熟易懂,授课科学而且充满现代气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轻松接受知识的同时,本人却也给同学们留以深刻的印象。老师们的上课风格、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技术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以后的教师工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通过观摩这些老师授课,我学到了以下的教学技巧:

1、关于课堂的管理。

有关课堂管理方面,老师教学内容丰富,一环紧扣一环,亲切兼活泼的性格让学生们爱上了他们的课。但是,在幽默和活波之中,却又不缺乏教师的威严。学生在她的课堂组织下,活跃而不乱。整堂课老师运用展示图片的方法引入学习的内容,学生也表现得很积极!

2、关于课程的导入。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每个老师的导入方法都不同,而且每个老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的不同导入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长处,设计不同的课程导入方法。而老师的这招以课程内容为依据的图片导入法也极尽她亲切兼活泼的性格。

3、关于授课方式。

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我认为就是比较好的课堂。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老师的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而且也体现了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让学生们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用这种方法去让学生们进行回顾与反馈练习,学以致用,知识跨学科地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老师们的讲课没有大篇幅的板书,文字,有的也只是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事实也证明,图片比文字更让人印象深刻。从整节课看下来,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基本不用看书,课前的准备和课外的'广泛阅读毋庸置疑,讲课不仅生动而且形象。对知识的激情演绎是对教师职业那份热爱和执着的体现,同时也是认知能力的肯定。

4、关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看了老师讲课的视频,其最大的收获便是:。

1、学生和教师应坚决认真地理解和执行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思维、动手等能力,通过他们自己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中学生物教师应多采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学。在教育见习过程中,老师很擅长的运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去进行教学。运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可以充分地将这些为学生展示出来,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这次教育见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短短的45分钟初中生物课,要讲好不是那么容易的。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调查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观课报告篇五

今天的午餐是豆芽炒肉,还有木耳鸡蛋汤。饭菜闻起来很香,但是很多孩子看到汤里的木耳都直摇头。有的说:“老师,木耳黑,太脏,我不吃。”有的说:“木耳难闻,我不吃。”

还有的说:“木耳滑滑的,吃了恶心”……。

我给小朋友讲起了道理:“巧克力也黑,可是小朋友最爱吃,小朋友的头发也很黑,可是一点都不脏。”任凭我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一点作用不起,孩子们都拿着小勺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灵机一动,说:“木耳咯吱会唱歌,你们信吗?它唱歌声音很小,你们没听过吧?不信你们把它放进嘴里嚼嚼,要用牙不停地嚼,就听到它唱歌的声音了,‘咯吱、咯吱’地可好听了。”

这时我发现不吃木耳的几个孩子都开始试着将木耳放进了嘴里,并不停地在咀嚼着。我鼓励他们:“听见木耳为你们唱好听的歌了吗?它们可喜欢你们了,快奖励奖励它们。”

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快让木耳从你嘴里的滑梯滑到肚子里,让它们在你肚子里游泳吧。”

孩子们都把木耳咽了下去,还一个劲儿地说:“真好玩,我还想让它唱歌、滑滑梯。”

以后,每当吃木耳的时候,原来不爱吃木耳的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木耳咯吱会唱歌。”接着就把木耳放到嘴里。

教师观课报告篇六

这是一篇议论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新课导入部分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使他们接近文本,更*地理解课文这是值得我们执教者思考的。而老师的导入就像一阵春风一样,令学生神清气爽。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许多学生们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体验立即被这阵春风唤醒。就像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曹老师的课堂正是这句话的体现,老师在课始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说起,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真理是怎样诞生的”,并对课题简单理解,其实就是对文章主要观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学习下**好了铺垫。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感悟大大超过了对语言文学的感悟。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语言训练抛到了脑后,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词语教学是语言训练中的重头戏,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词语训练,那精彩纷呈的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呢?我认为,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必须从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入手。而曹老师的词语教学宛如春雨,那样细腻那么缜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师在本堂课的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选一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让孩子孤立地解释词义。

而对于文本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就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也难以发现因不同的观点而选择不同的事例这些重点等。这些议论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去关注。当然,教师又不宜在文本知识上做过多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之类的术语。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中,曹老师抓住三个事例的共同特点,大胆取舍,精读第一个事例,研读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如“1、这个事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哪部分写得最简单?为什么作者将“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想写?

3、是不是发现问题,就轻松找到真理呢?这中间会有怎么样的过程呢?

4、课文还写了两个事例,再对比第一个事例,看看这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看似完成课堂目标,实则也将学习方法无声息地渗透给学生,曹老师用最常见的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转移到关注三例的内容和表达上,进而关注三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不同的文体在叙事时的差异,发现了不同的观点在引用3例时的详略。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师的“追问”艺术,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曹老师对于文本的三个事例不是简单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再设问题,并在层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难度梯度,很好地补充与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体现了教师的`功底,很难得。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枯燥的议论文,有什么好读的呢?但曹老师都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品析,读中感悟真理。就像层层剥笋一样,与孩子们一起攻破一个个问题,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重点研读第一个事例时,曹老师就让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去读好重点语句,通过多次默读,自由读,个别读,找出事例中的规律来,后两个例子作为略写,曹老师采用了对比阅读法,架设三个科学事例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三个科学事例表达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张老师巧妙地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第二段在课堂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课始曹老师用范读的方式来引出课文的真理,揭示课堂;第二次是通过三个事例的对比朗读引出此段话,通过再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规范,准确巧妙使用符号语言所表达的独特效果。最后曹老师利用引读法,让学生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教师观课报告篇七

聆听完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援鄂医疗队的勇敢无畏,他们作为第一线的抗疫者为祖国人民的健康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知识甚至生命。而我又不禁回想起了今年的漫长寒冬。

2020年的2月,是被疫情阴霾笼罩的2月,唯一的光亮来自于心系武汉的五湖四海的人们,他们呐喊着“武汉加油”,书写今朝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而我从湖北辗转回到北京,正在宾馆隔离,每天的心情跌宕起伏,时而因呈指数型攀升的确诊人数难过不安,时而因奔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感动流泪。

2020年的3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3月,人们被口罩遮挡的面孔不再是愁容满面,在疫情期间最难得可贵的不正是希望吗?每日最期盼看到的数字是零,最期盼听到的是新版治疗方案,在疫情期间在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工作者的努力下大家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他们是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药店员工、超市员工、司机……正因为他们的不退缩,我们才能在家中安全地工作与学习。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不可分割,我们也在疫情来临时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会永远心怀感恩,缅怀着那些平凡又伟大的“无名英雄”。

教师观课报告篇八

听了赵艳丽老师的《乘法的认识》这节课,感觉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1.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亲和力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赵老师在教学中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声音也悦耳动听,在加上肢体语言的辅助,让学生学得很有味。

2.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赵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贝贝游乐园的场景,从购票、入园到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在练习时,赵老师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赵老师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相加的独特性,体会到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而这种体会都注重了让学生去发现。

4.组织教学无痕化。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就需要老师要强调教学纪律。赵老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是非常巧妙的,如:“看谁是个安静的同学!”,再如“优秀的管理员在哪里?”,这些话语其实就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正常进行,而让我们感到没有刻意进行组织。

5.注重细节。

赵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细节,每次写等号时都是用三角板去画,写得认真、标准,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身教胜于言传。另外,每次活动后,赵老师都让学生及时整理桌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认识学生到位。

教学乘法的认识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起点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才有了课堂上赵老师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7.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赵老师特别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引出加数相同时,让学生去观察5+1+4+3=13和2+2+2+2=8两个算式的异同,自然引出加数相同。再如,让学生去当游乐园的管理员,让学生去安排座位,发挥主人翁的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梳理算式时,故意写错突出9个3。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名称时,有学生说到了被乘数,赵老师没有进行说明。这里可以说明一下原来是叫被乘数,现在都是乘数。二是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