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1 09:31:45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多读书多积累。总结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进行,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华摘录,希望能给您的总结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一
我读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在青海高原之上,只有一株柳树。它挺立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许多年了。但是,它这几年经受的苦难却是其他的柳树数十倍!但是,它并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文章中说“命运给予这株柳树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但是,它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还是在写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有可能不公平,但是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棵柳树就生活在一个艰苦的世界里,而并不在什么土地肥沃、大树丛生的地方。青海高原上的那棵柳树神奇的挺立在高原上,是多么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啊!这株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能够长的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样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世界上的许多著名人物也同样有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有着坚韧的毅力和韧劲,比如:霍金、诺贝尔、张海迪、海伦?凯勒等。
虽然命运对我们当中有些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只要我们不屈服命运的摆布,顽强的与命运抗争,把命运捏在自己的手心里,就可以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荫!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未来是美好的,不要怨天尤人,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努力,去创造我们那辉煌的人生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二
设计:
陈忠实写的《》是借物抒情的散文。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两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这几段文字进行剖析,并引导学生去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艰难。配乐朗读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使学生化身为高原柳树,去描摹它的不屈历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同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第一次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感受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引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出示词语):
谁能读出青海高原的特点?(指名读,环境的确恶劣)如果读的速度再慢一点,就更能体会它的意境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感知柳树外形的神奇。
1.就在这莽莽的高原之上,却生长着一株柳树。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从文中找出作者描述的语言。(指名说)。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
2.首先请你快速找到描写这株柳外形的段落。(出示第五自然段)。
你看到这株柳了吗?这一株柳就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3.现在我们来交流。
(1)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
(出示第一句话)“两合抱粗”有多粗?请你们两个来演示一下。这样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不常见。
树阴的面积有多大?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教室那么大的树阴。这真是一棵高大粗壮的柳树了。
(板书:高大粗壮)真神奇,谁来读?
(2)还有哪儿神奇?书上用两个词形容了柳树枝干的特点。
从哪里感受到枝干很坚硬?是啊,就像生铁做成的铁块一样,很硬,颜色很暗淡。
过渡:咱们这里的柳树坚硬吗?有一个词叫“柔柳”,说明我们这里的柳以“柔”著称,可这株高原柳却这么硬,真是神奇。
(3)神奇还体现在哪里?叶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叶子如此苍郁深沉是什么原因?对,全是高寒和缺水所导致的。
(板书:苍绿)生命的颜色如此独特,这又是一“奇”。
4.过渡: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
(引读:出示):巍巍然撑立……强大感召。
板书:撑立,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6、7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感动于柳树品质的神奇。
1.读了这两段之后,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留下你的批注。
2.学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文片段。
a:(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1)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什么?(板书:干旱严寒)。
(2)高原上的干旱和严寒非常严重,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了下来,我们真替它庆幸。自己好好读读这段话。
b: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你有什么感受?柳树又受到了怎样的考验?(板书:风雪、雷电)。
(2)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你们没有体验过,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听——(出示:风雪、雷电声)。
想象一下:狂风呼啸,飞沙走石,这株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雪纷飞,其它植物早已被大雪吞噬,这株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来,这株柳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柳树就在经受着这样的摧毁,但它害。
怕了吗?冻死过多少次,它——,被劈断了枝干而它——。
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
(4)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三个“多少”: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雪和电击,环境如此恶劣;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这是一段多么艰辛的生长过程啊!)。
同学们理解透彻,一定也能读好。(指名读)(:柳树经受着无数次的摧毁,也毫不畏怯。“又”字读得好,让我们感受到它坚持的执着。)。
(6)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生板书。(坚持、顽强、不屈不挠)。
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用来诠释这个“撑立”。
3.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的风雪雷电中愈挫愈勇,在如此的危险和艰难面前,表现得这么顽强,难怪作者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四、感悟,由物及人。
1.这一株柳树,生活环境如此恶劣,命运如此坎坷,可是它——引读。
(1)(出示)。
(2)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出示:命运给予……一片绿阴。
注意到了吗?你读出了什么?(“九十九”中体会到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存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受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它放弃了吗?)。
(3)磨难再大,可是它无所畏惧;希望再小,可是它永不言弃。用坚强不屈的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作者这样写,齐读。
五、首尾呼应,内化情感。
1.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在它身处逆境却这般(高大、粗壮、苍绿),神奇在它毫不畏惧(干旱、严寒、风雪、雷电),神奇在它具有(坚毅、顽强)的品格。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4.我们相信,这株柳一定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
一株:它是唯一一棵生存下来的柳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能够永远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它用顽强、坚持等等的,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6.最后老师送大家两句话,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坎坷我们都能顽强地去面对。
(出示,齐读):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附板书:
神奇撑立。
高大干旱顽强。
粗壮严寒坚持。
苍绿风雪不屈不挠。
雷电。
教师点评:
陈娟:点评时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
王德进:理解柳树外形时可采用对比,与本地对比,联系实际来说。
姜丽霞:1.怎样体会环境的恶劣?
2.想象说话时,风雪雷电时,关键引导柳树怎样,可以出示一个句式练说。
姜为立:1.可以使用一些图片,较直观。
2.你想到了什么名人?写时可联系自己: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顽强面对的?
孙小燕:1.体会柳树外形时,按一定顺序:枝、干、叶、站立姿态,可以一下。
2.听风雪雷电时,想象说话可改为写话。
3.正确理解“神奇”与“撑立”的关系,板书要改。
张冬梅:1.评读不够。
2.要渗透写法指导。
3.指导朗读不够。
李静:1.面对那么多磨难时,柳树怎样鼓励自己的?
2.高原柳与平原柳的对比,第8小节要讲。
3.“撑立”与“伫立”的理解。
孙小砺:1.要明确课上练写什么。
2.妖思考怎样抓住“神奇”一词。
第二次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生长着一株柳树。在作者眼里,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请大家打开课本,迅速找出这句话。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这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
二、感知柳树外形的神奇。
1.首先请你快速找到描写这株柳外形的段落。(板书:外形)。
(出示第五自然段)。
你看到这株柳了吗?这一株柳就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株柳的神。
奇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2.现在我们来交流。
(1)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
(出示第一句话)“两合抱粗”有多粗?(出示)请你们两个来演示一下。这样粗壮的柳树在我们这边可不常见。
树阴的面积有多大?(出示)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教室那么大的树阴。这真是一棵高大粗壮的柳树了。(板书:高大粗壮)。
真神奇,谁来读?
(2)还有哪儿神奇?书上用两个词形容了柳树枝干的特点。
从哪里感受到枝干很坚硬?是啊,就像生铁做成的铁块一样,很硬,颜色很暗淡。
过渡:咱们这里的柳树坚硬吗?有一个词叫“柔柳”,说明我们这里的柳以“柔”著称,可这株高原柳却这么硬,真是神奇。
(3)神奇还体现在哪里?叶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平时见过的柳树叶子是什么颜色?叶子如此苍郁深沉是什么原因?对,全是高寒和缺水所导致的。
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捶打着它,磨练着它,使它拥有了一份独特的绿。(板书:苍绿),又是一“奇”。
3.这样一株高大、粗壮,色泽独特的柳树,是多么神奇。所以作者觉得:(出示:这是一株……青海高原上。)。
4.这一株柳树,它——(引读:出示):巍巍然撑立……强大感召。
“巍巍然撑立”,(出示)我们要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读出这株柳高大伟岸的身躯,再读一遍。
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请同学们自由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经历的6、7两个自然段(板书:经历),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感动于柳树品质的神奇。
1.读了这两段之后,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留下你的批注。
2.师生交流:哪些词句看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
a:(出示)干旱和寒冷……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1)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什么?(板书:干旱寒冷)。
(2)高原上的干旱和严寒非常严重,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植物都活不过一年,只有这株柳树活了下来,我们真替它庆幸。
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绝不宽容:干旱和寒冷从不手下留情)。
b: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里柳树又经历了怎样的考验?(板书:风雪雷电)。
(2)我们身处平原,也许终生无缘了解3500米以上,极端气温零下20度的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听一听吧!——(出示:风雪、雷电声)。
(3)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从哪些词能读出来?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这是一段艰辛的生长经历;
三个“多少”:柳树经历的摧毁非常多。)。
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名读)。
(:柳树经受着无数次的摧毁,也毫不畏怯。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又”字读得好,一共用了几个“又”?让我们感受到它坚持的执着。)。
(4)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总会这样鼓励自己——(指名说)。
(6)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生板书。(坚持、顽强、不屈不挠、宁死不屈)。
这么多的词,都可以用来诠释这个“撑立”。
3.这不只是一棵树,更是一种(板书:),难怪作者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四、感悟,由物及人。
1.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中苦苦撑立的时候,看一看那些平原的柳树们此时此刻在干着什么呢?(出示图片)。
2.课题是《》,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到家乡灞河的柳,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第八自然段。
用家乡灞河的柳与作对比,衬托高原柳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对比的写法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平时的中去。
3.这一株柳树,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命运如此坎坷,可是它——引读。
(1)(出示最后一段)。
(2)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出示:命运给予……一片绿阴。
注意到了吗?你读出了什么?(“九十九”中体会到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存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受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它放弃了吗?)。
(3)磨难再大,可是它无所畏惧;希望再小,可是它永不言弃。用坚强不屈的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作者这样写,齐读。
五、首尾呼应,内化情感。
1.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在它身处恶劣的环境,却这般(高大、粗壮、苍绿),神奇在它经历了(干旱、严寒、风雪、雷电),却毫不畏惧,神奇在它具有(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等等的。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里用的是“伫立”而不是“撑立”,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伫立”表示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难,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
4.我们相信,这株柳一定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让我们怀着崇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谁想一个人来读题目?你想强调什么?为什么?
一株:它是唯一一棵生存下来的柳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5.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柳树的神奇,更读懂了柳树撑立的,当然也读懂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青海高原上这株柳的能够永远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6.最后老师送大家两句话,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坎坷我们都能顽强地去面对。
(出示,齐读):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附板书:
外形高大粗壮苍绿。
神奇经历干旱寒冷风雪雷电。
坚持顽强不屈不挠。
教师点评:
胡银兰:1.思路非常清晰,能立足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2.重点体会段落,体会“神奇”。
3.读的方式较多,学生感悟较深。
4.想想说话不够到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笔。
张菊凤:1.抓住了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2.多重朗读,读中悟情。
3.注重媒体,深化理解。
陈玲:1.能根据教材特点,设定一定的教学方式。
2.学生理解柳树生长经历部分,拓展了高原气候的知识。
3.感受部分,对比简单,可以再深华。最后一段柳树部分要引导学生不抱怨的。
何兰:1.教学层次清晰,抓主要句段进行理解。
2.引导学生说话,深化了学生对高原柳的感悟。
王艳:1.紧扣“神奇”进行教学,思路清晰。
2.品读关键词句到位。
3.能利用文中的“留白”让学生想象说话。但说话引导不够到位,课设计一个练笔。
刘江海:设计合理巧妙,学生的发言很积极。
黄文:1.紧扣“神奇”,感受高原柳的。
2.拓展联想到的人时,由此想到了他们的,处理较好。
3.“九十九”与“一”的理解,还要强调生活和命运的不公平,体现柳的不抱怨的。
孙小砺:1.上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丰富。
2.要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三
今天,我学了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后,心中充满了对这株柳树的敬畏与崇敬之情,它伫立在青海高原这一地势险峻的地方,那么寒冷,而柳树却喜欢温暖的环境,能生存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你又长得那么高大,浓密的树叶覆盖了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那年,你被风从遥远的河川卷到这里来,有幸萌发了,但是你的同伴却一个个枯死,整片高原只有你一株熬过干旱和严寒的考验,你经历无数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被冻死过无数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无数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劈断了枝条又重新抽出新条,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你让我们知道了生命力是这么的强大,你独自一树在青海高原这儿成为一方壮丽的景象。你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赞叹与学习!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四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却顽强地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方壮观而独立的风景。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能看出它的生命力之顽强,也表现出它坚贞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
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却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也要像这株柳树一样,把每次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垫在脚下,让它成为垫脚石。
俗话说的好:彩虹总在风雨后,没有风雨哪来的彩虹?我们要坚忍不拔,永不放弃,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强者!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平静的湖面,微风轻轻抚过,鸟儿在天空飞翔,马儿在悠闲地吃草,山在水里微微的波动。清风带着花香,吹皱一湖碧水,诸影诸物,无不解散,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刚一融合,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型。
青海湖的水特别清,假如你走进湖中,你的倒影就会清晰的印在湖中。近处的湖水是淡蓝色的,远处的湖水则是一片深蓝。就像一块变幻色彩的神秘蓝宝石。湖边的沙地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经幡。风儿吹来,经幡飞扬,这便是“风诵经”。
我们骑上了马,在水里走了一段。石头之间的碰撞声和水的哗哗声,像为这美丽的风景配上了一段优美的音乐。远望浅蓝、深蓝、青绿。各种色彩一层一层,一直延伸到天际。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听说每天要招待四万人,我想那里肯定很美,满怀憧憬的来到了茶卡盐湖。
到了那,我们并没有看到像青海湖那样湛蓝清澈广阔的水面。摆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浅浅的白色的盐湖。盐湖的中间有一个一个的洞,听妈妈说那些洞很危险,因为这个盐湖历经几千年形成的,这些洞旁边的盐很松,踩到了就会掉下去。我对自己说:等会儿下水的时候可以要小心一点,避开这些洞。
走了一段路,我们终于来到了体验区,由于这个水对皮肤的损伤比较大,所以我们穿上了雨鞋。我试探着踩入水中,感觉凉凉的。我觉得好玩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湖中间。周围人很多,找个可以拍照的地方实在很难。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一块人很少的地方。
走在湖中,踩着细腻的白盐,看着水中蓝天白云的倒影,我终于明白了天空之镜的缘来。茶卡盐湖的水没有青海湖的水湛蓝、深邃,但她宛若一面明镜,映照着高原的蓝天白云,另有一番风味。
没一会儿,由于太激动,雨鞋的质量又不太好,除了我以外,所有孩子的鞋子都进水了,与是家长们只好把鞋子让给他们。虽然他们已经很注意,可最终还是漏水了,只剩下了我一双雨鞋,我们只好打道回府。
青海此行我们去了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绿水青山的祁连大草原、看到了清澈湍急的黄河水、爬上了美丽的卓尔山,可最打动我的还是高原的两颗明珠——青海湖和茶卡盐湖。
我最喜欢青海湖,因为青海湖水更为清澈,青山,牦牛、经幡互相辉映,倒映在水中,宁静和谐、美不胜收。骑行在青海湖边,看着蓝天白云碧水黄花,那感觉真是太棒了!美丽的茶卡盐湖因为人太多,商业气息也比较重,多少影响了她的美。不过,青海湖也好,茶卡盐湖也好,他们都是高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广袤的原野,铺天的霜冻,成堆成群的暴雪袭来,铺天盖地的电闪雷鸣。在这里,时而霜冻,时而暴晒,时而暴雨,时而干旱。与我相伴的除了青草,便是那稀薄的空气。似乎天神有意谴罪于此。骤间划过一道闪电,又像是龙王泄愤这里,连日的暴雨不断。啊!青海高原,我该怎样形容你,描绘你。我只缘身在此地,我便是那孤独的一株柳。
从王之涣诗中寻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祖辈口中相传,多少边塞将士冒死抵制西戎北狄,没能战死沙场,多数都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
我属于这里,些许年前,连夜风雨交加几天几夜不得停歇,雷霆霹雳令人胆战心惊。那一天,我不知被多少道闪电击中,接儿又铺天的雨浇灭了身上的火种,留下的是那一道道无法磨灭的焦痕。我死了吗?不!我还屹立在此,只要我还有一片绿叶,我便会使劲浑身解数来光合作用;只要我还剩一丝根须,我便不会放弃汲取生命之源。
曾几何时,冬魔来的十分猛烈,连日雪花飘数天朔风起,就连我脚下的小草也冻得发抖,而我,不会屈服!天神,降大雪吧,让雪来的更猛烈些吧。风婆,起风啊!让朔风吹将我的躯干吧!我知道,我有一颗永不熄灭的炙热之心,它无时无刻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周围一切喜爱,我怀着坚毅勇敢去探索生命,去创造奇迹。
记得父辈的记忆,他告诉我们,生命之路在于永不言弃,曾几何时,身边郁郁葱葱一片绿,一群小伙伴一起谈天说地,无所不聊。可是,他们或死于风雪,或死于暴晒。现在我只能与雪花交谈,与雨水为伴,与雨雷电作友,与狂风聊天,虽然他们有时不太友好,可是我也愿意。
我不伤心,因为我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不悔来到这里,因为生命在于拼搏,在于挑战我,我属于这里,我是青海高原孕育的生命!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你已经死了。”我笑笑,给他展示树杈:”看!雷劈过,雪冻过,太阳晒过,我不会死。就算死,也永远永远屹立于青海高原!”
愿做,我不悔,笑看人生,体味真谛……。
也许这一代的我们会想:为什么要记得他?他不就是个掏粪的吗?是的,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的精神却是不平凡的。
这个社会已经充满了铜臭的味道,金钱、名誉、地位成了大家所追求的东西。而那些真善美却被人们丢弃在角落里。
流星,只不过是宇宙遗弃到地球的一小粒尘埃,但它却不为自己的渺小而悲哀,不为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悲伤,而是以耀眼的光芒划过夜空,用生命的火花编织成地球母亲的美丽的丝带,它滑落时的瞬间的美,却永恒地定格在人的心里。
论身份,时传祥只是一个普通的掏粪工,但是他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舍得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职业道德观,影响了几代人。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时传祥虽平凡,却逬发出生命的火花,点亮了自己的人生。时传祥认真工作,一心奉献的精神,成为了几代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太阳总要发热。每个人不论自己多么渺小与平凡,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逬发出耀眼的火花。
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家庭都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付出,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着,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时传祥的精神。”
寻找精神高原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其实精神高原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我们的精神高原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五
青海高原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冬季十分长,气温也非常低,最冷时达零下二十几度;夏季季节又经常干旱,有时会接连几个月持续干旱。
在这个地方,你应该想都不用想这一定没有任何植物生长吧!但并不是这样的,那儿生长着一棵柳树。
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明白的,因为它真的受过太多的苦了,但它还是以自己坚强的毅力活了下去。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自叹不如。
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把我叫起来,说要和我一起去买菜。
到了菜场,妈妈买了许多肉,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但妈妈把这些菜给了我拎,我走了一会便没有了力气。这时,妈妈又买了一些菜,准备往我手中放时,我气愤的说:“你凭什么都让我拿,你自己不会拿一些吗?”说着,我就把菜扔在了地上。这是,妈妈还面带微笑地说:“这不是让你减减肥吗?”可我并不领情,说:“我才不要减肥,我又不胖。”这时,妈妈只好拎起那些菜。可又走了一会儿,我又累了,妈妈只好带着我回家了。
唉,比起这株柳树我真是太弱了,这点菜都拎不动,遇到这一点小困难就抱怨。
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我们面对困难并不应该抱怨,而应该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克服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2、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的中心。
4、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顽强不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不仅是写柳树更是在写人,从而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预设:
一、紧扣“神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给作者最强烈的感受是(神奇)。
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理解“伫立”
二、感受“神奇”
1、欣赏这株柳树。
(1)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2)指名读。(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来读)。
紧扣“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感受其粗大;
“生铁铁锭”感受“坚硬”
叶子的“苍绿”;(重点理解“锻铸”)。
(3)齐读感受外形之神奇。
作者在哪见到的这株神奇的柳树?在青海高原他还见到了什么?读读2、3自然段。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出示边塞古诗: 感受其“苍凉” 再读。
(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种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感受其“苍茫”“荒凉”
3、了解写法。
4、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感悟“顽强”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理解“撑立”)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容易吗?黙读6、7自然段,从哪你体会到了这株柳撑立在高原之上不容易。
1、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紧扣“全毁了”,“只有”:不容易,奇迹。
2、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补充: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可见青海高原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
紧扣“熬”“躲不过”“绝不宽容”
3、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什么叫“虐杀”?
(2)课件:感受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指名读)。
(3)面对——,柳树的怎样?(指名读)。
(4)仅仅只有一两次吗?引读。
(5)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板书顽强)。
(6)再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4、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适宜它生长的江南,它的生长历程会怎样?指名读第8自然段。
5、既然陈忠实对高原上的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为何对家乡的柳树如此怀恋,用上这么多笔墨呢?(对比反衬,坚毅、顽强)。
如果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移植到江南,会怎样?(一语点到:成为一棵普通的柳树,不可能长得这么好,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越能够激发它的生机勃发。)。
四、感悟精神,由物及人。
齐读第9节。
3、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柳树,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望而生畏的柳树。他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让棵柳树,让这幅画面,让这种顽强长久在我们的心头回荡,永远激励着我们成长。同学们,读懂了柳树的顽强,读懂了作者的用心,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收获了做人的智慧,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学会读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七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通过课堂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准确性。能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通过故乡的柳树与青海高原柳树的比较,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情感与态度: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感悟中心;诵读最后一小节,启迪人生感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背诵贺知章的《咏柳》,介绍柳树常识(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条柔韧,叶子狭长,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等。)。
3、简介作者。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塬》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深邃 凝滞 开阔 苍茫。
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 急骤。
正确朗读各组词语,在此基础上,浅谈读完各组词分别给你什么感觉。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指导朗读长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浏览课文,想想每个小节都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写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第二自然段将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第三、四、五自然段写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以其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茫的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立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
第六、七自然段,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演绎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电轰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
第八、九自然段通过与故乡柳的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顺课文层次。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读拓展读本。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八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高原,引入课题。
在你的印象中,青海高原是个怎样的地方?学生交流。
2、(屏幕上出示描写青海高原的一组词语)。
这是描写青海高原的一组词语,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能够读准确。
广袤无垠的原野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铁铸一样的青山 赭红色起伏的原地。
简洁而开阔 悲壮和苍凉。
要是能够让同学听了你的朗读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试试?
(相机指导朗读——)。
“广袤无垠”——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走近柳树,感受神奇。
(屏幕出示课文第5小节内容)。
2、学生读课文,交流。
4、学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5、这株柳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谁来挑一处读一读,说一说。
6、交流:
※叶绿如墨——(屏幕出示第三个句子)。
学生交流,(点出“苍郁”“深沉”)。
〖板书:叶绿如墨〗。
——多么奇特啊,一起读。
(将屏幕投射内容切回第5小节)。
※枝干坚硬——(屏幕出示第二个句子)。
〖板书:枝干坚硬〗。
※高大粗壮——(屏幕随机出示第一个句子和第四个句子)。
〖板书:高大粗壮〗。
(点击“巍巍然撑立”)。
(屏幕投射第5小节)。
齐读第5小节。
再次齐读第5小节。
(三)、走入柳树,感悟精神。
2、学生读文。
3、反馈交流:
※“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屏幕出示这部分内容)。
(1)读句,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请2~3个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相机点评:
(2)作者就在这样的猜测和想象中,对于柳树的敬畏之情愈发深刻了。一起读!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起死回生。”(屏幕出示这部分内容)。
(1)学生起来谈感受。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四)、总结回读,预留空间。
2、这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真是一株——(屏幕出示,回读中心句)。
板书设计:
撑立。
伫立。
教后反思:
从“撑立——伫立”。这个“伟大的发现”曾一度让我欣喜若狂,找到“撑立”这个融人文内涵和语言魅力于一体的“抓手”,是一大欣喜,以此为支点,撬起了全文这个“宇宙”;以此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以此为轴,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最主要的是,要给“撑立”找到一个丰厚的文本语境,让它在文本语境的烘托下血肉丰满,巍然屹立,让学生在对文本语境的整体把握中生成柳的高大形象,这叫“以境造像”,“以语生情”,最后我把本课的教学意境追求定位在语、像、神三位一体,共同生成上,语成,则促像,像成,则悟神,从语切入,读出形象,读出精神。读懂一个词“撑立”,同时也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达到了“言、意共生”的目的。于是,“多少、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为保全生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等词句,便被调用到“撑立”身边,成为丰厚它的语境。“仿佛看到它被摧毁的样子了吗?它会默默地告诉自己”等联想,便是促其形象生成;由像生意,既精神。语文教学最终要给孩子留下什么?语言、形象、精神。读懂一个词,读懂一棵树,也读懂了一种精神。如果课上下来,孩子们从这棵树身上感受到了一些东西,受到了一些触动,引起了我们一些思考,这就是收获了。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九
它是一株柳,一株神奇的柳,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它是一个神话,一个奇迹。它造就了青海高原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青海高原的那株柳,和灞河边的柳树,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却相差很远。青海高原的那株柳树,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狂风吹不倒它,大雪压不倒它,雷电轰不灭它,连命运都无法毁灭它。它为了生存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从而成就了那片绿阴;而现在的我们,就像灞河边的柳树,生活在舒适幸福的环境下,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缩,所以也很容易错过了明天成就的阳光。
这株柳树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而现在的我们缺少的正是这股毅力和韧劲,做事总不能善始善终。
这株柳树不向命运屈服,复苏了被冻死,冻死了又复苏;而现在的我们往往承受不了打击,一次挫败便垂头丧气,甚至失去信心,很难像柳树一样振作起来。
这株柳树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才长得粗实、挺拔;而现在的我们似乎在这方面远远不如这株柳树,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与这株柳树比起来,真的是“九牛一毛”了。
这虽然是一株柳树,但它却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这株不同于一般的柳树所具备的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出处:宜兴市桃溪小学六(1)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开家长会(优质15篇)
- 2023年一年级项链教学设计汇总(实用11篇)
- 2023年排水沟施工方案(优秀9篇)
- 小学生说明文(实用17篇)
- 赤壁赋读后感(汇总11篇)
- 2023年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简短(大全15篇)
- 2023年报警管理制度范本(精选12篇)
- 2023年副校长述职报告汇总(汇总12篇)
- 最新感恩感谢(实用17篇)
- 廉洁自律个人述职报告范本(优质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中国航天英雄个人事迹(模板12篇)
20下载数 903阅读数
-
员工对领导评语(大全10篇)
38下载数 244阅读数
-
2023年感恩父母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及反思(优质17篇)
31下载数 697阅读数
-
文化走出去申论范文高中如何写 申论让文化走出去(四篇)
28下载数 148阅读数
-
部队介绍战备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部队备战打仗心得体会(5篇)
18下载数 852阅读数
-
竞赛的心得体会及收获(通用10篇)
18下载数 986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