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写总结时,我们应该保持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局限在表面的现象和问题,而是要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和内在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一
摘要:中泰两国交往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今两国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渗透与合作。本文主要对中泰两国的旅游发展和文化交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一条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双赢路径。
关键词:中泰;旅游发展;文化交流;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泰国,又称暹罗。是一个由3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华人约有600多万,占国人总数的11%,是除主体民族泰族之外最大的民族,目前,大概93%的华人加入了泰国国籍。历史上,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就有小部分的中国人由于战乱而散落海外,主要漂流在今泰国一带。正是由于这种由古至今一衣带水的密切交流,使得中泰两国各个领域,尤其是旅游和文化方面的发展与合作都十分频繁而有力。
一、文化交流是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文化是什么,文化的语意十分的丰富,多年来不管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说不清道不明。这里就取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给的定义,即:“文化或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的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根据这一定义的阐释与延伸,从新的视角发现文化内涵,开发旅游资源已非难事。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行者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1981年《旅游与文化》一文中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从文化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看,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包涵着文化,任何的人文旅游资源都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才能够深入人心。旅游主体出游的目的无非是出于健康的需要,享乐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及审美的需要,这正是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而文化品位越高,独特性就会越强、地方民族民俗文化的氛围也会越浓,多样性同样会越丰富,旅游主体必须认真地欣赏、感悟浸润着文化气息的旅游资源,体会它的丰富而又深邃的文化内涵,在领悟过程中,一些文化内蕴自会渗透心中,那么,这些旅行者自然而然就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进行文化交流的对象,同时,该人文资源便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中泰两国都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在这样良好的资源基础之上,都充分地发掘各自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寻找文化相通之处作为引子,加以适当开发,突出展现最具民族特色的资源进行大力弘扬,吸引更多的各个层次的游客进行鉴赏传播。这样,以文化为媒介,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是进行文化交流的有力载体。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1997年对旅游的定义:“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消闲、公务或其它目的到外地旅行或逗留连续时间在一年内的活动”。从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旅游的发展必定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沟通融汇,当然包括文化的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精髓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那么也可以这么说,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
“七五”以前中国旅游业发展以经济为生长点是历史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中国旅游业应在高起点上发展,它的生长点是文化,调整的任务就是要逐步使经济型的旅游业转化成文化型的经济事业。到了21世纪,文化更是成了旅游业竞相追逐、竞相挖掘的对象。例如,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展中泰旅游,双方都在尽全力的拓展服务区域,余杭中泰旅游业界正积极建设以“生态中泰、休闲中泰、艺术中泰、养生中泰”为目标,立足于“乡村休闲,民乐艺术,道教养生”三大主题,形成“一心一带十区”的旅游产品空间结构,这样,通过特殊文化的发掘而赢得广大游客的青睐。由此可见,旅游发展有利于发掘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旅游业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像美国的迪士尼乐园源于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电影,但在今日它早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经典特色品牌。近年来,中泰两国政府也更加注重旅游的带动作用和文化的交流,定期举行的旅游文化周也同样会使双边的交流更加深入促进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国家对各种景观进行了优化、保护甚至是抢救,最突出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
三、旅游发展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正如上文所讲,文化因旅游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旅游又因文化传播而得以更好地发展,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文化而更富魅力。从本质上说,旅游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带有很强的文化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及时寻求文化、购买文化、体验和消费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和生产文化。旅游发展应该以文化为导向,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旅游发展和文化交流才能够有机结合,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中泰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泰国的华人在各个领域都高度活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守着有些在国内已接近消失的传统文化,这样,就为旅游的开发创造了很多生长点。
当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能排除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文化交流或许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变成了一种快餐式的消费模式,为了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不惜扭曲真相,破坏文化原有形态,甚至张冠李戴,原本旅游是可以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相互了解,推动不同族群文化的和谐汇融这一功能,就成了梦幻泡影。若是出现了这种恶性循环,旅游与文化就不能良性互动。因此,中泰两国的旅游主体需站在一个“异文化”的位置上体察自身的“本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国亮《论旅游文化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30卷1期.
[2]甘丽《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和结合》中国商界2010第6期.
[3]李巍《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对旅游人类学的再认识》2006(6).
[4]李欧《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南风窗·双周刊2010、1第3期.
[5]尹华光彭小舟《文化与与旅游关系探微》中国集体经济2007、10.
[6]谭颖《从旅游与文化关系谈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商业时代2011、1.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二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更新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孩子的道德培育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力图对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法来加强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方法。
道德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和教师,更要依靠家庭和父母。绝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多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或者是各种形式的特长开发商,家庭道德教育却被很多家长所忽视,这是造成孩子厌学、自私、懒惰、难于与人相处等恶习的根源。家庭道德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有意识的思想道德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是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其重点是孩子的品德教育。
(一)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促进子女成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普遍的心理倾向,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多于道德规范,每天关注孩子的作业胜过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人才,是先学会怎样成人然后才能学会怎样成才,也就是说孩子应该首先明白的如何做人;如果没有品德,即使有很高的学问仍然会步入歧途。可见,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有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有才无德只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破坏作用。只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才能促进孩子成才,才能使孩子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
(二)家庭道德教育关系家庭幸福。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幸福的杠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许多家长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庭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由孩子的表现决定。孩子的好与坏,家庭首先尝到甜与苦;孩子健康成长,品德高尚,受到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表扬,家长的心里会感到无限安慰,家庭将充满欢乐;反之,孩子不讲道德,在外面做了缺德的事或违法犯罪,整个家庭生活就蒙上了阴影,弥漫着痛苦。
(三)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补充。
家庭道德教育是基础,学校道德教育是主导,家庭和学校具有统一性,同质同向地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地位各有侧重点,都是不能缺少的,并随孩子的成长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其地位和作用呈动态消长。学校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庭道德教育的支持。因为孩子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学校老师无法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也很难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地教育。在新时期,以下几种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一)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师指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子女形成的优良道德习惯的方法。实践与锻炼有利于形成儿童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品德行为不仅必须在实践中体现,而且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使品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既定的品德习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意义,还要帮助他们明确为什么做,这一点对孩子形成一定的品德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意义。孩子明确了为什么也能在行动上更持久,使其品德表现更为巩固,他们也会更加乐于实践,更有参加实践与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并及时督促检查,并对实践与锻炼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不管孩子出现好的还是坏的品德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与反馈。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选择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子女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劳动和生活自理性劳动等。
(二)说理示范法。
说理是家长用以理服人的方法提高子女的认识水平,通过说服教育使子女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少年儿童由于阅历浅、认识能力不高,不容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界限,即使能肤浅地辨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们常常做错了事而不自知,即使当他人提醒后,又不知为什么错以及错的危害有多大,仍然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可见要使儿童坚持正确的言行,改正错误,就必须遇事讲清道理,家长要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清楚错在那里,为什么错,错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去纠正错误等,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使他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除了说理外,家长还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三
陶艺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创意的艺术形式,因其可通过手工制作多种多样的瓷器,而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繁忙的生活中,陶艺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式。不久前,我通过参加陶艺课程,深深感知到了这种古老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关于这些体会,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陶艺的意义。
陶艺原本是手工制作陶器,它可以调剂我们的情绪,放松身心、疏导压力和紧张的情绪。这是因为当我们专注于制作陶器时,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令我们的大脑转移到艺术创作过程,从而产生快乐、满足和安心的感觉。另一方面,陶艺也是一种文化,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美学和哲学知识。因此,人们通过学习陶艺,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得到更多的启示。
第三段:陶艺课程的体验。
在我所参加的陶艺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制作陶器以及如何使用相关工具。例如,我们要粘合不同形状的黏土,还要尝试不同的手法,例如刻刀、雕刻工具和刷子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制作的小花瓶、小鱼、小盘子等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出色。除此之外,我还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陶土、如何烧制瓷器这样实用的知识。
第四段:陶艺带给我的体验。
学习陶艺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积极的体验和收获。首先,我能够在制作陶器时达到一种紧身、平静的状态。这种无形的激励让我能够分散注意力,专注于创作,一忘记时间和周围环境。此外,在完成制作的过程中,而非最后的作品,我会更侧重于探究制作的过程本身,在每一步都得到快乐和满足。然而,最令我感到愉悦的还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它们是我亲手制作的独特作品,拥有我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第五段:总结。
总之,参加陶艺课程成为我此时此刻的一种乐趣和放松。在紧张的生活中,陶艺有助于疏导压力和释放情绪,同时也有助于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拓展知识。我相信,通过探索并发现自己内在的艺术潜力,我们都能够获得类似的经验,走出快乐与幸福的人生道路。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四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文明病,也诱发产生了。同时,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这些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已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与正常的生活构成潜在危害。为此,时代赋予体育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理应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学会生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体育教育价值观。
体育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致力于解决人类更好地生存这一新课题,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满足人类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服务。
1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深刻地揭示出人类自身需要的本质。人类五个层次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表现,无论是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与体育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外,还有人类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观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如何生存发展,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怎样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形成各种本领,养成良好习惯等。体育教育应在解决人类所需的这些实质性问题上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独特作用。从目的来看,体育教育应是为人类身心健康与人的发展服务的;从过程来看,应是一种有效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以及卫生保健常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从内容来看,应包含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内容。
我们不仅仅在理论上认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属性,而应在身心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属性的身心培育活动。那种在实践中单一的运动性和活动性用来达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简单地看作也是一种体育教育性质活动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反映出我们某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体育教育本质问题上,还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仅仅看到了体育的特殊性,没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人们知道,当婴儿开始伸展四肢,幼儿开始学习走路时,表明每个人都具备基本活动的能力,它仅仅是运动的原始状态,包涵了体育运动要素中的一些而不是全部,这还与婴儿自发的本能需要有关,并未构成内涵深刻而丰富的科学性体育运动。它的本质理应是让人们通过一般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去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学会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某些生活能力和本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体育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的终极目的。
体育教育过程应是一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实践的过程。需要把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技能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和人类生活实践中去的,这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特征。
人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有着多方面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广义)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拓展又意味着体育教育与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意味体育教育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地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发展中,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融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平衡、短期与长远需要的兼容等问题。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我们学校体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导锻炼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上来。其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无疑对于学生适应生活,更好地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体育教育在人类生存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过程包含着两个重点,一是人的内发性自尊、自强、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体育教育则可通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
传统体育教育注意力仅仅局限在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上,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要学会生存,在体育教育中就不能仅以发展学生的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从广泛的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存环境的各种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现代人。
事实上,正确的走、站、坐、卧的姿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卫生,用眼和脑的卫生常识;游水能力;各种自我防卫技巧;防火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常识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识等体育卫生保健的内容,都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的目标应是长远和近期目标的统一,今后大、中、小学校体育教材内容应是丰富多样的、有效实用的。
3未来体育教育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当代体育教育同样面临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各方面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量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增加;工时缩短出现闲暇时间增多;居住条件的改善,人际交流机会减少,这些现实问题都给体育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适应未来变迁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修改、筛选和必要的补充,对教学素材进行全面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在生存与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健全和发展体育教育,加强体育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使它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五
就我区实施传统礼仪课程的预期来看,课程性质与目标的定位是课程实施者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果从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来区分,课程的管理者应确定课程的性质是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如果确定为分科课程,课程管理者就应当以传统礼仪为核心推进课程的实施。如果确定为综合课程,课程管理者就应当围绕一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课程设计,或者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避免重复教学。同样,如果从教育哲学取向的角度来划分,课程管理者就要确定传统礼仪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如果确定为学科课程,那么和分科课程的情况相似,就应当专注于传统礼仪的学习。如果是活动课程,就应当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以传统礼仪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和形象化为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传统礼仪教育课程。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实施传统礼仪课程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受到社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的制约。从《中华传统礼仪教程》这套教材所构成的课程框架来看,传统礼仪教育课程中还存在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教程》选用的材料中生僻字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需要教材编写者标注注释。其次,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角度来看,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组织范围和序列还需不断完善。课程组织的范围描述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需要花费的时间,《教程》将四到六年级统整为一册教科书,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还需要结合学校教学实践进行调研。另外,课程组织的序列问题也是课程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序列是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在有机联系中的表达次序,需要课程管理者综合运用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
3.课程的评价问题。
课程的评价问题也是传统礼仪教育课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科书的评价、施教的评价和学业的评价。传统礼仪教育课程评价的关键在于施教和学业的评价,科学、系统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课程实施效果,需要课程管理者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同德育课程的评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采用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客观性评价主要采用材料性客观题,构建真实的`情境和人物,主要考察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经典的记忆和初步应用。主观性评价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传统礼仪实践的参与情况和积极程度。
课程实施的不同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可以显著降低课程实施的阻力,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传统礼仪课程的实施策略可以参考路易斯与朋蒂利的研究成果,采用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因素:
(1)帮助教师注意来自校外的信息,利用这一点作为改革的诱因;
(2)鼓励教师带着改革和变化的观念,思考如何运用新信息;
(3)通过教师互相交流,提供机会,来促进新观念的广泛传播;
(4)通过向校内和校外的人宣传,促进新思想的普及、推广。综上所述,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在我区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确定科学、可行的课程标准(纲要)。
在传统礼仪教育课程中,教师传授什么内容,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课程管理者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来看,笔者认为传统礼仪课程标准(纲要)可以参照《完善中华传统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两份文件来起草制定,因为这两份文件已经将传统礼仪教育的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和内容做了较为具体和科学的表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课程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减少了课程标准的研发投入。此外,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管理者应逐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首先,课程管理者可录制传统礼仪的示范教学片段,提供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使用,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和学习。其次,课程管理者可建立课程的学习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传统礼仪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便于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
2.推动传统礼仪教育课程基地学校的建立。
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应当引起课程管理者的重视。课程管理者可选择一至两处文化基础较为深厚、传统文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学区,建立三至五所基地学校,并且提供一定的课程支持,使其成为实施传统礼仪教育课程重要阵地。考虑到基地学校的建立设计到校区的整体教育和教学规划,为降低实施的难度,课程实施者可结合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先在基地学校建立宣传传统礼仪的学生文化社团,培养学生骨干,配合教师推动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
3.鼓励学校和教师围绕传统礼仪教育开展校本教研。
从课程互动调适的取向来看,课程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是一个由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进行调适的过程。面对一项新的课程,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关于课程的改进与改革建议,通常这些建议比较零散,缺乏整合。但是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课程实施,团队内部通常会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并上升为教研组的整体意见,达成共识。因此,校本教研在学校如能广泛开展,将会显著降低课程实施的阻力,同时加速课程的完善。
4.积极开展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校区交流活动。
课程的实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课程管理者需要开展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的校区交流活动,可在基础学校举办现场会,为传统礼仪教育课程搭建推广的平台。就目前区域课程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礼仪教育广泛开展将成为海淀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一个创新点和发展点,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课程管理者最终应建立一套开放而有活力的传统礼仪教育课程,瞄准定位,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成为海淀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六
摘要教学方法是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不同学科可以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并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强化实习实训、加强师资建设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时,特别强调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_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也提出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在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最大程度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帮助他们获得谋生的手段和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特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特殊职业学校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精选教学内容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特殊职业教育质量。但特殊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是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学方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得更好、更有效(或者说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因此,当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立后,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教学方法改革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所招收的残疾学生,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有的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有的在普校受过歧视,有的曾经历过求职碰壁。这些学生由于生理障碍,活动范围狭小,与健全人和社会生活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因此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比较弱,文化层次偏低。来到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后,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严重,上课基本睡大觉,或用手机玩游戏,课堂上死气沉沉。听障学生则由于语言障碍,信息摄入有偏差,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昏昏欲睡状态。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非特教专业,或从普通教育系统转行而来,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适应特殊职业教育的情况,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习内容脱离实际,残疾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方法在特殊职业学校已显迫切。
2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的残疾学生,如何进行教改?我们在不同学科中尝试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尝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堂之中、学科之内、班级之间融入一定的竞赛,让学生在比态度比技能之中相互促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教学实效。
1)充分利用模拟(仿真)教学法。如针灸推拿专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问诊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辨证能力,促进学生对内科按摩学各种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的学习,在每一届二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内科按摩临床》辨证赛活动,活动决出“最佳辨证团队”和“最佳辨证个人”,二年级学生作为选手和决战方,一年级学生作为主持和观众。学生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此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活动形式更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师执业资格考试积累了经验。
2)实践课运用分组协作练习法。针灸推拿专业老师的专业实践课上运用分组协作练习法,教师先手把手教会各组组长,各组组长再分头教会小组成员,在小组练习时教师再抽查部分组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小组合作练习时间。
3)聋生课堂广泛使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法和现场教学法。聋生课堂教师注重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并采用小组竞赛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激发聋生兴趣。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企业岗位的需要,英语课堂的情境对话和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经常采用情境模拟,在课堂或实训场所模拟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陶艺、木雕和油画专业老师更为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作品即产品、教室即车间”的理念,将学生的作品以产品的形式展示或标价,让学生增强成就感。另运用“任务分解法”,即从学生制作的第一个步骤到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将其分解、细化,量化考核,按照要求完成每一个步骤即每一个任务。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七
(1)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保护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pbl教学模式在陶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会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观察提炼出来,并最终表现在陶瓷艺术上。给予项目学习(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把握陶艺教育的教学目的,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创新。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均围绕学生开展,并在实践活动中优化活动的设计内容,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丰富学习的形式等,是学生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实效性的提升自身能力。
(1)分析教学与学习目的。陶艺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陶艺知识进行普及以及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协同分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下陶艺教育的目的分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陶艺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基本技法的学习、信息材料的搜集处理、团队之间的合作等而提高其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并以采访、辩论等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表述、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提高其基本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最终在pbl教学模式下,掌握陶艺教育所要求的艺术与工艺的双重内涵。
(2)分组确定项目。pbl教学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确定项目目标。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针对学习目标、经过讨论研究确定小组成员、项目目标、项目周期等问题。例如,以陶艺鉴赏、陶艺创作交流、陶艺作品市场调查、陶艺历史研究等为目标的小项目。又例如以陶艺制作流程与鉴别为代表的大项目。在分组确定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历史、人文、美术甚至化学、物理等课程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计策划方案与进度实施。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关系到团队协作水平的高低与任务能否完成,同时也关系到项目进度的科学实施。在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后,设计学习项目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按照pbl教学模式的要求,项目进度分为启动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其中启动实施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围绕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计划,进行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与处理,开展采访、调查等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最后以ppt、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辩论。在评估阶段,需要小组成员整理材料,汇报总结,并接受专家教师的点评。而小组成员则可以按照分工的不同,设置项目经理、文字总监、媒体总监、执行创意总监、场地策划总监以及演艺总监等职务。
(4)项目活动的开展及成果展示。在实质性操作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工作,由教师作为指导专家,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依据pbl教学模式的要求,pbl整合现有资源,对学生的操作空间、操作环节等进行科学的协调。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的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陶艺教室中,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被点燃,教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各个团队维系着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展示过程中,同样可以邀请校外合作对象、家长、其他教职工等参与其中,以此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信心。
3结语。
陶艺教育对艺术与工艺要求非常高,是一门融合艺术与工艺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陶艺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养,同时也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陶冶其情操,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因此,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推广应用。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八
陶艺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如今的陶艺不仅具有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更拥有着创新的时代特点和现代化的风格表现。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陶艺对于个人技能、创意思维以及生活态度的影响,现在,我想要分享这些陶艺心得体会并探讨陶艺在当代意义和发展前景上的价值所在。
第二段:技能的提升。
从最初对于陶艺的兴趣到今天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陶艺作品,我深刻体悟到了技能提升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陶艺技能的核心在于对于陶泥材料的掌控和塑造,同时在陶艺做作品的时候,还要掌握其它相关的陶瓷加工工艺,例如釉料烧制和装饰绘画等技能。在掌握这些技能的同时,我不断地学习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陶艺作品风格和技术特点。
第三段:创意思维的启发。
在陶艺过程中,创意思维的启发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创造性的工序中,个人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各种场景的观察、细节的捕捉、甚至是一段启发式的对话或一次自己生活中的突发奇想,都可以促进创意的源泉涌动。我的陶艺作品中融入了生活与艺术的独特风格,也正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所带出来的情感体验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第四段:生活态度的转变。
通过学习陶艺,我的生活态度也得到了积极地转变。在塑陶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感恩,以及自身在这里和现在的呼应与体验。在这样的工艺体验中,我更加能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和生活方式,来建立更加和谐平衡的生态交互模式。
第五段:总结。
陶艺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一种古老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它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前景。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了手工技艺,更是从技能、创意和思考、生活态度的各个方面,受益和提升。作为一个陶艺学习者,我将以更高的标准和更细致的态度,不断学习创造,推动陶艺的发展,为文化传承和城市时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艺教育的论文篇九
摘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又能提高审美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号召下,我国在逐渐缩小地域差异,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也有了重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现状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教育部20xx年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发更是让音乐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又能提高审美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号召下,我国在逐渐缩小地域差异,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也有了重大的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欠缺、专业水平有限。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据调查,全国有90多万所农村学校,音乐教师近10万,按照一个学校一个音乐教师来算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都喜好去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投身到农村的学校。对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并不低于城市小学,也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综合水平也增加了要求,高校对于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教师不光要有过高的文化素养,也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还是不够全面,虽然学校开设了声乐、钢琴、舞蹈、教学法等专业课程,但多半是为了培养演唱、演奏方面的人才,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的方法依旧欠缺。为了缓解目前教师紧缺的问题,也有不少音乐教师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综合水平都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不强。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是美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部门虽然对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程提出乐明确的要求与教学目标,但学校以及家长对音乐教育都不是十分重视,音乐课往往成为摆设,被其他学科占用,一学期也上不了几堂课。另外教师的待遇差,所授学科不被重视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都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进步缓慢的原因。
(三)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像黑板、粉笔、风琴等教具农村小学基本配备,而钢琴、奥尔夫乐器、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在农村小学配备不多,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音乐课上也只是简单的歌唱,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比较单一,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音乐课堂学生根本无法更深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要求全方位的发展,课标中也曾提到要学科综合,所以音乐教师的技能水平也要比其他教师要求更高,要有过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校方应当定期到音乐课堂给予教师指导与帮助,我们要做到稳定教师队伍,扩大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待遇,也要倡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当中,想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研人员也要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改善,从而壮大教师队伍。
(二)管理部门加强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作为美誉的重要传播手段之一,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势在必行。各个管理部门应当明确给农村小学音乐提出要求,设定目标,并定期检查指导。校方也应当配合管理部门,严禁出现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抢占的现象,提供教师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教师更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从而来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的质量。
(三)增加投入,配备健全的教学资源。
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备不足也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开展不好的重要原因,教师上课光凭一张嘴来教唱是远远不够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些教学用具如:沙锤、音响、多媒体等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中小学要求了解民族乐器,学唱民族音乐,这都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具来辅助教师进行授课。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方面必须加大投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四)提高认识,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歌唱教育,其中还包括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认识,需要努力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并掌握一些国外的教学法,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等,给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这需要师生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共同努力,转变过去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让农村小学音乐课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不因环境、待遇等客观因素而放松对学生的培养,不论是城市的小学生还是农村的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才,身为教师必须要自省自悟,提高全方面的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音乐教育事业当中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集体活口入户申请书怎么写 申请落户集体户的书面申请怎么写(5篇)
- 养老医保退费申请书范本 社保退费申请书(4篇)
- 开发申请书封面格式如何写 申请书封面字体大小(九篇)
- 最新申请书內宿生如何写(汇总16篇)
- 最新图书商标申请书(精选15篇)
- 2023年ASP空间申请书格式简短(五篇)
- 最新贫困村民申请书汇总(精选11篇)
- 延期换届申请书范文怎么写(优质15篇)
- 2023年精选太原临时用电申请书通用(优秀19篇)
- 2023年购买水表的申请书范本(汇总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陶 艺 教 育 的论文范文(模板9篇)38下载数 918阅读数 -
陶 艺 教 育 的论文范文(大全15篇)49下载数 187阅读数 -
2023年
陶 艺 课教 学计划表(精选17篇)28下载数 218阅读数 -
美
育 陶 艺 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0篇)25下载数 650阅读数 -
陶 行知教 育 名篇好句摘抄汇总陶 行知教 育 文集名句(四篇)50下载数 976阅读数 -
陶 艺 课申请书怎么写陶 艺 社申请书(6篇)35下载数 134阅读数 -
幼儿园
陶 泥组教 研心得体会和感想 幼儿园陶 艺 教 研总结(四篇)16下载数 872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