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3:47:07 页码:8
2023年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汇总9篇)
2023-11-20 23:47:07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可以提高我们的经验和能力。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使总结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下面是创业导师总结的创业成功经验,对创业者非常有价值。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于1869年提出,其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由于研究生态学,保护生态环境(宏环境和微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及生命优质有着重要作用。近30年来生态学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学科群,并出现了许多分支,生态医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3]。

2生态医学及三层次。

生态学分为宏观生态学、微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三个层次。生态医学可从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一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同其环境的宏观生态医学;二是以单细胞为中心同其环境关系的微观生态医学即医学微生态学;三是以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核酸分子为中心同其分子环境关系的分子生态医学;现就生态医学的三个层次简要介绍如下:

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魏曦、康白教授开始从事微生态学的研究,60年代以后美国的dubosr·j等人把大量的生态学观念和术语引入到微观生态学研究之中。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rush博士首先明确提出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学(microecology)一词,康白教授将其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微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医学微生态学即微观生态医学,它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长期的生物进化、适应过程中,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正常微生物大部分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交换物质、能量,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生物拮抗等作用,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正常微生物群,在正常条件下,与宿主保持着生态平衡,一切干扰因素,都将引起微生态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在感染性疾病中,按以往的观点,是病原微生物所致,但它不能解释菌群失调所致的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医学微生态学认为,感染是微生物对宿主或宏生物的异常侵染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或宏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生态学现象。疫苗、抗生素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抗生素对人类的不利作用。1950年魏曦、康白二位教授曾发现一例鼠型链丝杆菌感染的鼠咬热病人,在用抗生素治疗后,虽杀灭了病原体,但终因导致肺炎克鲁伯菌(正常情况下为人体正常菌之一,不致病)肺炎进而引起败血症而死亡,成为世界上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菌群失调症,当时二位教授曾预言到,在光辉的抗生素降临以后,我们必须注意其给人类带来的阴影,扰乱正常菌群和引起菌群失调。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菌群失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这就唤醒人们对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和失调等问题的研究,从此,诞生了微观生态医学。微观生态医学的行为是维护人体的微生态平衡,防治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制剂疗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5,7]。

3中医学的生态观与现代生态医学。

中医学的四诊八纲就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人体平衡和失调的转化机制,并通过中药使失调恢复平衡,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阴阳平衡理论,辨证施治的方法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药食同源的防病原则都是生态医学思想的体现。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中医学的生态观在微观生态医学(医学微生态学)中的体现加以论述[1~3]。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保健医学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建立了预防为主的保健观点,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微生态学的崛起,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医学从治疗医学、预防医学已经发展到现代保健医学,它必须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其主要思想为无病保健、未病预防、有病治疗、既病防变,这是医学发展到现代保健医学的必然规律。微生态制剂由于是来自宿主生理性细菌的制剂,回归至原生境,修复生物屏障,根据疾病的生态病因的观点,因而,微生态制剂可达到无病保健、未病预防,有病治疗,既病防变之目的。微生态疗法重在调整,中医的核心也是调整,因此,两者的观点和理论不谋而合,这是值得互相借鉴的。

阴阳平衡理论与微生态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借此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根本规律,因此,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关于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根本规律的学说[1~3]。

阐释人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表明,在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正常生物群,构成了除解剖意义上的系统以外的微生态系统,与机体形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瑞典gustaffson教授研究估计,人类肠道大约带1kg细菌,其活菌数量达1012~13个,这些正常菌参与了宿主的代谢、免疫、生理生化、生物拮抗等方面的作用,以维持人的健康,此即微生态平衡。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就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则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的平衡协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这种平衡协调关系一旦受到破坏,使阴阳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人体微生态系统由于内因或外因的影响使其平衡遭受破坏即微生态失调,便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胃肠微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便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调,中医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作为总纲。微生态学诊断疾病,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对人体某部位正常细菌进行定量(多少)、定性(何种细菌)定位(存在的部位)检查以确定微生态失调及程度。

指导养生防病中医学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取天地自然规律,采取各种养生的方法,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养生防病即为现代的保健医学,保健医学必须以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制剂的重要功能就是无病保健,未病预防。

用于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微生态疗法也是恢复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其方法有营养调整、抗菌调整、内服菌群促进物质、活菌制剂等从而达到纠正微生态失调,恢复微生态平衡。

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的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是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足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

从医学微生态学角度来认识正气可理解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态。20世纪70年代中期荷兰微生态学专家vanderwaaij提出了定植抗力学说,其含义为肠道正常菌群对潜在病原菌在肠道中定植的拮抗作用或抵抗力。研究证明,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对定植抗力负有重要责任,抑制了厌氧菌,定植抗力便下降,扶持厌氧菌,定植抗力便提高。康白教授提出了生物夺氧学说,因肠道正常菌大多为厌氧菌,因此,他用从土壤中所分离出的一株无毒的需氧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制成一种生物夺氧的活菌制剂,口服后,肠道氧气被消耗,提供了供厌氧菌生存的厌氧环境,厌氧菌才能生长,才能维持正常菌的屏障作用和其他功能,从而达到扶正(扶持正常菌群)祛邪(拮抗外袭菌的感染)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医的扶正祛邪理论与维护微生态平衡原理十分相似。

中医的脾胃学说与胃肠微生态系统功能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脾与消化、吸收、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有关,微生态学研究表明,中医的脾与人体胃肠正常微生物有密切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是指胃受纳食物之后再经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此而失常,便会出现腹胀、便泌、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证明,在人的胃肠微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韦荣球菌等,每克粪便的细菌数量可达1014个,如此大量正常菌产生的各种酶,参与了机体的酶池,对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如胃肠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就会发挥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若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双歧杆菌等减少时生物屏障作用下降,有利于外来病原菌的侵袭,或与其他肠道菌比例失调或寄居位置的变化如产气菌大量增殖,就会引起腹泻、胀气等表现。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表型是个体发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受生物基因型和环境等因素影响,机体内存在的许多分子生物过程、机体所处的环境改变均会影响疾病的表型。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每位患者均有各自的特点,或表现为肺气肿、或表现为频繁的发作加重、或表现为fev1的急速下降。从中医学角度看,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受体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个疾病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疾病表现出不同的证型时对健康的损害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且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环境、体质、遗传因素等均对证候表现有影响。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谓“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大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表明病证的发生发展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有研究者就体质与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表明,疾病不同的表型特征与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体质类型对证候类型形成有一定影响,亦可制约证候的转归和传化,而证候发生后的表现又受体质类型的制约。另外,对生物而言,部分基因结构的改变能引起复杂疾病、影响疾病表型的改变。且具有同种基因型的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可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生物可因基因表达谱和表达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表型,所以表型本身是复杂的,表型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如同证候的形成、确定需同时具备几个必备的要素。一个症状不可能构成一种表型,也不可能据此明确一个证型,多个互有联系的症状、体征等组合成一种表型或一种证候。同时,证候类型亦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演变,证候之间也往往存在兼夹,使疾病的诊治更加复杂。所以,有必要将copd的证候研究与表型研究相联系,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梳理出更清晰化的脉络。

2基于表型异质性的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的良好契合。

医学对表型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现具有独特预后或治疗特征的患者组别。copd作为一种具有肺和多种肺外效应的多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生理学、影像学、对治疗的反应、肺功能下降速度和死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目前普遍认为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也就是以每个患者的信息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详细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实施个体化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深入认识copd的表型及其异质性,有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学体现了一种个体化的医学模式,辨证论治是实现个体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每位患者四诊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将copd这个复杂疾病进行分型论治,在此同时,又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调整。而且,与其他个体化诊疗不同,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有效性经历了数千年的临床检验,这些先验性的知识,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方案和展示了实际的效果,至少在短期内,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在表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表型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并将表型与中医证型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3小结。

copd表型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表型的整体观、可塑性、异质性、个体化等特征,表型研究的方法可以借鉴用于证候研究,为copd个体化辨证论治提供基础。同时,亦可将表型研究与证候相结合,制定兼有证候元素的表型,为中医药更多地参与copd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奠定基础和依据。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将更有利于copd临床诊治及预后的判断。总之,从微观的基因角度认识表型的本质是现代医学采用的方法,但随着对copd整体观治疗理念的提出,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从宏观、整体辨证角度出发,可为表型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音色是表现歌曲情绪情感的基本定位,不同的歌曲需要不同的音色来演唱.歌唱音色有许多种,一般来说表现快乐,幸福,活泼,奋发向上的情绪情感时音色应偏明亮些,而表现爱情、祈祷、理想,神圣之类的情感情绪时,音色应该比较圆润,略带一点暗色,如果表现悲痛欲绝、黑暗、残暴、死亡,恐惧的情感情,绪,就要采用比较暗的音色,总之在演唱作品时,应该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已掌握的声音技巧,调节出比较适合作品内涵的音色.

2.注意把握歌曲的三个“点”

歌曲中有三个点:点,静点和转折点.点是全曲情绪最高涨的地方,静点是指情绪和情节发展相对静止的地方,比较内心化.转折点是指一种情绪向另一种情绪转化的音或句,这个音或句过后,新的情绪层次开始了.处理歌曲是,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字一句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下功夫,反复琢磨,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

3.注意个性化处理。

演唱者的创造,即要忠实于音乐作品的原作,又要体现出表演者的具有个性的理解和创造,是兼顾两方面,并把这两者融合起来的创造.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对于感觉较深的地方可作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从而给人一种新颖鲜明的印象.当然前提是不能违背歌曲的原意,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自由表现.

4.注意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歌唱者的文化素质直接体现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表达上,演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本身就需要我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并运用所具备和掌握的文学知识,美学修养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等进行分析掌握,这种分析是建立在人文艺术之上.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对作品进行最全面的音乐注解,从而使二度创作更加符合词曲作者的创作本意,以悦耳的嗓音打动每一个人.

可以说有了音乐就有了二度创作,音乐表演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性的发掘出蕴涵在乐谱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将它实现在具体的音响之中.但再大胆的二度创作都必须建立在有第一创作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者的再创造,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才是二度创作的本质意义所在.演唱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角色之中,紧紧把握二度创作中的各种相互关系,使音乐形象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才能实现“道”与“艺”的结合,最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二度创作.优秀的二度创作作品是由那些真正献身艺术,淡泊功利的艺术家创作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周丹.歌曲二度创作中声乐技巧的运用.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20卷第2期.

[2]陈丽清.论歌曲的二度创作.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21期.

[3]王汉君.浅谈歌曲的二度创作唱歌唱情、歌以情发,音乐与戏剧论坛.

[4]熊豪.浅谈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21卷(增).

[5]窦玉英.试论独唱歌曲的“二度创作,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6]曾文嘉、王寅.谈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总第94期).

免费论文参考文献:

2003―2016年我国编辑出版学相关期刊高被引文。

2007―2016年sci收录针灸高被引文的计量。

7―2016年sci收录针灸高被引文的计量参考属性评定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关于频次的论文范文检索大学生适用: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相关参考文献下。

土木工程学校。

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中心2016年07月28日,―――――――――――――――――――――――――。土木工程专业主要课程论文2016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简报,第9。

文学创作论文。

文学论文发表期刊广东较丰富:共发表研究当代文学的论文17篇,包括研究东西文学创作的论文8篇,研究中国当代小说创作问题的论文5篇,研究其他广西作家创作问题的论文4篇,其中,有10。

歌唱艺术论文。

音乐论文发表转贴全国音乐,转贴全国音乐名办法,1.论文比赛仅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参加,论文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获奖论文将优先在《歌唱世界》(原《歌唱艺术》)刊发.,2.请。

土木工程硕士课程。

报,第6期,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中心2016年07月28日,―――――――――――――――――――――――――。土木工程课程安排论文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大学暑。

软件工程硕士班。

1,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论文后,经导师同意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申请;,2,以学生身份登。工程硕士课程跟读班入学申请表2016级――2016级在职工程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安全工程课程矿业工。

建筑工程管理费。

2,熟悉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间接费用定额使。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护措施;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队伍调遣;格架式抱杆等.,措施费=以人工费为基数×系数,二,间接费――施工企业组织管理工程发。

土木工程专业课。

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道路桥梁课群组的限选课,是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主要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二,课。

土木工程课程。

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道路桥梁课群组的限选课,是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主要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土木工程专升本课程武汉。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音色是表现歌曲情绪情感的基本定位,不同的歌曲需要不同的音色来演唱.歌唱音色有许多种,一般来说表现快乐,幸福,活泼,奋发向上的情绪情感时音色应偏明亮些,而表现爱情、祈祷、理想,神圣之类的情感情绪时,音色应该比较圆润,略带一点暗色,如果表现悲痛欲绝、黑暗、残暴、死亡,恐惧的情感情,绪,就要采用比较暗的音色,总之在演唱作品时,应该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已掌握的声音技巧,调节出比较适合作品内涵的音色.

2.注意把握歌曲的三个“点”

歌曲中有三个点:点,静点和转折点.点是全曲情绪最高涨的地方,静点是指情绪和情节发展相对静止的地方,比较内心化.转折点是指一种情绪向另一种情绪转化的音或句,这个音或句过后,新的情绪层次开始了.处理歌曲是,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要一字一句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下功夫,反复琢磨,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

3.注意个性化处理。

演唱者的创造,即要忠实于音乐作品的原作,又要体现出表演者的具有个性的理解和创造,是兼顾两方面,并把这两者融合起来的创造.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对于感觉较深的地方可作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从而给人一种新颖鲜明的印象.当然前提是不能违背歌曲的原意,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自由表现.

4.注意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歌唱者的文化素质直接体现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表达上,演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本身就需要我们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并运用所具备和掌握的文学知识,美学修养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等进行分析掌握,这种分析是建立在人文艺术之上.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对作品进行最全面的音乐注解,从而使二度创作更加符合词曲作者的创作本意,以悦耳的嗓音打动每一个人.

可以说有了音乐就有了二度创作,音乐表演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性的发掘出蕴涵在乐谱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将它实现在具体的音响之中.但再大胆的二度创作都必须建立在有第一创作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者的再创造,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才是二度创作的本质意义所在.演唱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角色之中,紧紧把握二度创作中的各种相互关系,使音乐形象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才能实现“道”与“艺”的结合,最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二度创作.优秀的二度创作作品是由那些真正献身艺术,淡泊功利的艺术家创作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周丹.歌曲二度创作中声乐技巧的运用.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20卷第2期.

[2]陈丽清.论歌曲的二度创作.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21期.

[3]王汉君.浅谈歌曲的二度创作唱歌唱情、歌以情发,音乐与戏剧论坛.

[4]熊豪.浅谈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21卷(增).

[5]窦玉英.试论独唱歌曲的“二度创作,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6]曾文嘉、王寅.谈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总第94期).

免费论文参考文献:

2003―2016年我国编辑出版学相关期刊高被引文。

2007―2016年sci收录针灸高被引文的计量。

7―2016年sci收录针灸高被引文的计量参考属性评定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关于频次的论文范文检索大学生适用: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相关参考文献下。

土木工程学校。

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中心2016年07月28日,―――――――――――――――――――――――――。土木工程专业主要课程论文2016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简报,第9。

文学创作论文。

文学论文发表期刊广东较丰富:共发表研究当代文学的论文17篇,包括研究东西文学创作的论文8篇,研究中国当代小说创作问题的论文5篇,研究其他广西作家创作问题的论文4篇,其中,有10。

歌唱艺术论文。

音乐论文发表转贴全国音乐,转贴全国音乐名办法,1.论文比赛仅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参加,论文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获奖论文将优先在《歌唱世界》(原《歌唱艺术》)刊发.,2.请。

土木工程硕士课程。

报,第6期,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中心2016年07月28日,―――――――――――――――――――――――――。土木工程课程安排论文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大学暑。

软件工程硕士班。

1,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论文后,经导师同意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申请;,2,以学生身份登。工程硕士课程跟读班入学申请表2016级――2016级在职工程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安全工程课程矿业工。

建筑工程管理费。

2,熟悉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间接费用定额使。建筑电气工程预算护措施;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队伍调遣;格架式抱杆等.,措施费=以人工费为基数×系数,二,间接费――施工企业组织管理工程发。

土木工程专业课。

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道路桥梁课群组的限选课,是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主要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二,课。

土木工程课程。

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道路桥梁课群组的限选课,是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主要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土木工程专升本课程武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演唱者在充分理解了作品之后,要通过艺术歌唱的形式将作品呈现给广大听众,.要想成功地通过艺术歌唱的形式将作品呈现给广大听众,就要掌握多种关于歌唱的技巧与方法,如: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吐字行腔等.娴熟的演唱技巧最终是要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并为艺术表现而服务的,当演唱者具备这样的表演才能时,才有可能上升到第二度创造的高度上来.

1.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要想成功地用歌唱将作品的情感、意境等表现出来,完成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歌唱的`发声,是将人体作为一种“乐器”,拥有科学、正确的发生其声音即有结实、明亮、刚劲等特点,又有柔和、纤细、轻盈等特点.在歌唱中,根据具体演唱的作品的风格、类型确定应该发出哪种声音.在拥有了正确的声音后声音就会有很强的共鸣.共鸣是扩展音响、支持音高的调节声区、变化字音、美化音色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共鸣就根本谈不上美好的歌声.这种声音有感情,有魅力,有感染力及穿透力,有着强有力的表现力,这才是歌唱的声音,良好的共鸣会使吐字、声音和感情表现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歌唱中达到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是我国声乐艺术美的声腔造型要求,也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原则.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歌唱中一定要能准确的咬字吐字.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歌唱语言发音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音乐作品内容表达的正确性.在歌唱中,既要掌握字音的局部结构特点,又要掌握字音整体的运字行腔方法.这就跟拥有科学的发声方法直接联系起来.没有良好的气息作为支撑声音就没有底气,就不会发出洪亮圆润的声音,就不会有声音的强弱变化,声音就不能归韵,也就不能达到字正腔圆,也就谈不上声乐艺术美了.因此作为演唱者在拥有科学的发声基础上,准确的咬字吐字,就可以把字音的语势表现得更加清楚,使字音准确清晰,清楚的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真正的达到字正腔圆,将声乐的艺术美完美表现出来.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歌唱艺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声情并茂”的演唱,才有可能完成二度创作.技能是表现歌声的方法和基础,而丰富的情感表现是建立在歌唱声音的基础上,是表现歌曲的实际内容、丰富的思想意境、提高艺术品位的必要手段.优秀的歌唱艺术是技巧与情感二者高度结合的产物.情感的表达,除了解掌握歌曲的时代背景、创作的动机、语言的处理以及民族特征外,更主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形象思维、生活体验、文化艺术修养等.任何演唱形式一定要服从歌曲的内容、情景,“声情并茂”的目的是用动听的歌声完美地表现歌曲的内容,这样的歌唱才具有生命力.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每部声乐作品的每个音符都是作曲家的心血,是他们心中情感的倾诉和流露.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因为它们是有着生命力的.不要随意添加,画蛇添足.

2.休止符。

虽然不发声音,但是它的重要性不比任何一个音符差.休止符的作用主要是属于后面乐句的.在休止符的时值内是充满情感的,有时甚至比其他音符更强烈.唱休止符是声停情不断、无声胜有声,更需要丰富的内心情感方能表达好.

3.速度。

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形成或影响音乐性格以及音乐的基本形象.一般来说,快的速度通常是和、兴奋、欢快,紧张等情绪情感特征联系在一起,慢的速度则多与安详、抒情、忧愁、沉思等联系在一起.速度的适当掌握将有助于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但如果采用不恰当的速度,往往会破坏音乐形象.

4.节奏。

每一部作品都一定会有它的节奏特点,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音乐可以没有音调,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人类最初的音乐就是只有节奏或以节奏为主的.它能赋予旋律以鲜明的表情意义.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譬如:舒伯特《圣母颂》节奏舒缓宽广,音乐柔美婉转,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节奏欢快轻捷,音乐充满了青春气息和盎然生气.

5.力度。

播放:38702次评论:3322人。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全球医患关系研究现状分析。

医师职业精神:聚焦真正的问题。

关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几个问题。

医学人文的复兴与职业信仰的重建。

医学人文精神及医学心理学的作用。

患者视角:医师应该告知医疗差错吗。

创伤与真实:中国文学中的疯癫形象。

抗生素滥用致盲案引发的法律思考。

透过安然事件看当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伊里扎洛夫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简史。

暑期社会实践——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美国、英国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新趋势。

艾滋病流行概况及抗病毒治疗防控应用进展。

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关爱身边老人。

灵魂的超越——读史铁生《病隙碎笔》有感。

一步一字——《大国卫生之论》读书报告。

医学也是“人学”——漫谈“鲁迅与医学”

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峰会声明。

绽开一朵人文的浪花——医学与文学的汇流。

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师职业精神,我们还有多远。

医患关系的本质:医学的专业视角及其伦理意蕴。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功能实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与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升。

影视欣赏与人文情怀——西方文化与影视欣赏课介绍。

欢乐背后的忧郁——肺结核对华托绘画风格的影响。

社会支持、自尊与高中生抑郁、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

健活,对话胡大一——一个临床专家的健康传播史。

人文化的医学——论文化的互动性与跨学科的互动建构。

人道原则和行善原则在“肖志军拒签手术”案中的缺位。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公民权利的法律研究热点及对策。

中国医学社会学30年:研究现状、结构困境与发展前瞻。

美国医师如何看待医师职业精神:几项全国性调查的综述。

永生的苦楚——《格列佛游记》对长寿渴求的反世俗建构。

《个性化健康管理:人类“第三大计划”中国进行时》读书报告。

“疯狂”的影像解读——当代中国电影中的精神失常因素。

新加坡和中国原地健康老龄化中的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对比研究。

“人文学科是荷尔蒙”——探索中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人文与健康中心。

过街:文学与医学的“摆渡”——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的西方视角。

医者:道德麻痹与宣泄——医生作家笔下的德行异化医生与治疗者。

现代文学与描述生命伦理学——兼论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生命伦理意识。

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总结。

轻松而严谨,自导而创新——“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感想。

金苹果:食之有味,得之不易——“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心得。

三分课堂,三分实践,四分读书——“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课程心得。

淡定:医师应具备的一种品德——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13年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代谢组学是国际上近年来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jeremynicholson等在核磁共振(nmr)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随着学科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对代谢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将代谢组学理解为: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代谢组学的分析目标是对生物体系中尽可能多的内源性代谢组分进行无偏差的定性定量测定,整个分析过程应尽量保留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的整体信息。完整的代谢组学流程包括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及解释。对于代谢组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核磁共振波谱、质谱、色谱、红外光谱等。迄今为止,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最常见的分析工具是nmr。特别是1h-nmr,能够实现对样品的非破坏性、非选择性分析,满足了代谢组学中对尽可能多的化合物进行检测的目标。

中医相关学术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理论形成于秦汉时期,是历代中国人与疾病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功绩。但随着西方医学的涌入,中医本来的诊治疾病病种及就诊人群逐渐被“蚕食”,中医原有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那么中医学如何应对目前既成事实的局面?中医学和其他科学门类一样,都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从中医学现在所处的境遇分析,发展要重于继承,在发展中求生存,本文试图从中医学亟待发展的几个领域谈谈笔者的一点点薄见,以飧同仁。

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基石是《黄帝内经》,其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成就和医疗经验,是目前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尽管距今历时近两千年,其基本理论对当今中医学的发展仍旧起重要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其吸纳了当时中国自然科学、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等多方面科学成就,渐渐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以气血为物质基础,以经络沟通内外,配以六腑、形体诸窍,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辅以“天人相应”,“自身统一”的辨证法思想,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同时突兀“辨证论治”为特色的诊疗体系,其理论博大精深,堪为当时的医学奇迹。后世中医学临床实践证明,《黄帝内经》及以此为基础的一系列中医理论体系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就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讲具有一定的超前意义,其间活人无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功绩。

但中医学由于受到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深刻影响,以“阴阳学说”来概括世界上万事万物(包括人体)矛盾双方的对立,以“五行学说”来阐明世界的本原和相互关系,进而拓展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形体、情志等的关系,因而在思维逻辑上难以摆脱表面性、直观性、机械性和猜测性,并且对人体错综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的看法过于简单化和随意化,同时理论又抽象、晦涩,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如由于肺位最高,故称“华盖之脏”,那么就有了“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的“肺为首当其冲”之说;又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故易被外邪侵袭,故肺又为“娇脏”,至于肺叶何以“娇嫩”的更深层次原因则无以说明。再者,如果对只有大脑才有情志活动这个常识不曾持否定意见的话,那么肝、心、脾、肺、肾的在志归属分别为怒、喜、思、悲、恐的观点,就不能不让当代之人费解不已。中医学对很多组织、器官的定位也是功能上或概念性上,如“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对于它的位置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中是这样定义的:“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这种定义未免有些牵强。又如,最具中医学特色的经络理论,它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但其解剖位置、物质实体至今无从定论,尽管可以用目前科技水平尚达不到定位其存在的水平为藉口,但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表明中医学抽象性、玄妙性、模糊性、表象性、猜测性之所在。

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发展都是建立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之上,从那时至明清时期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应该承认中医学理论一直在逐渐发展和完善,其间著名医者层出不穷,医学典籍可谓是汗牛充栋,但从本质上讲中医学基本理论仍未从根本上突破《内经》范畴。真理是绝对的,但也是相对的、发展的,世界上没有终极的理论,中医学亦然。毕竟《黄帝内经》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具有浓厚的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法色彩,那么时至21世纪的今天应该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继承采取“扬弃”的态度,只有如此中医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2中医诊断手段的局限性。

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手段基本是“望、闻、问、切”,简称“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感觉系统来察知就诊者的正常和异常表现,收集病情资料,通过医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等中医学辨证思维的运用,获取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材料,力求透过现象来抓住本质,给出正确诊断,其诊断疾病的重要理论支撑就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衡变”。“司外揣内”就是通过审察患者外部的表现来推测机体内在的病变,此与现行的控制论、信息论、“黑箱”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见微知著”近似于生物全息理论;“知常衡变”也是现代哲学认识事物及现代医学诊断鉴别疾病常用方法。同时,中医学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重视整体审察,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收集病情资料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重视诸多外在表现在反应疾病内在本质的作用和地位,综合权衡,防止以面盖全;疾病诊断力求“病症结合”,既注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又不忽视疾病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特点和规律。因此,中医学在病情资料的采集及诊断思维过程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具有掌握病情资料的客观性(依赖患者的客观表现)、思维逻辑的合理性、诊断结果的正确性等等积极因素,这正是中医学历经两千余年一直被视为人类健康保护神的有力保证。

尽管中医诊与断的科学性毋容质疑,但其局限性也随着西方医学的涌入而日益凸显。首先中医诊断学诊断手段的落后性。中医学自其诞生之日至今的漫长岁月里,诊断手段几乎无任何革命性变化,即望、闻、问、切。在科学发展仍处于落后、萌芽时期的古代,用望、闻、问、切尚可理解,且在当时应该说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在科学已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病情资料的采集手段还墨守陈规、对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仍无动于衷,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与科学同步,势必被科学所淘汰;可作对比的现在医学主流――西医,在其发展之初,医生耳朵贴近患者皮肤来了解患者体内的声音的变化,接着改良为听筒、听诊器,乃至发展为x线透视、ct、核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可见西医的诊断技术紧紧跟随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采用一切能利用的技术手段来延伸医生的“眼睛”、“耳朵”,因而西医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而革新。直至目前,西医诊疗手段与其产生发展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相比之下的中医,仿佛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自保一方“净土”,因此其诊断手段自其始至今无突破性进展,那么其相对于西医的落后就不足为怪了。

此外,中医以“四诊”为主要手段的“诊”法,以中医辨证思维为逻辑方式的“断”法具有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就是“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表明中医诊断的方法就是捕捉疾病的外在临床表现而揣摩机体内部病变的本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其实质就是通过医生的感官系统去体会疾病的外在表现,那么感觉器官对疾病外在表现的感受往往因人而异,医生的心态、临床经验、身体健康状况、感觉的偏差、环境变化等等不确定的因素均可影响,因此在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下采集的病情资料很难确保是基于客观、疾病本质的检查所得。而且,中医学的“断”就是在中医逻辑思维的指导下的“辨证”,寓于其中的主导因素仍难以摆脱主观因素的羁绊,也就是说中医学整个诊断过程过多地依赖人的主观思维活动,而客观因素的制约度很少,其结果势必导致主观臆断的可能性增加。

3中医治疗措施的保守性。

中医学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之上,其治法涵盖“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而且此八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对于具体方药讲究“君、臣、佐、使”,既可针对主证进行治疗,同时又兼顾次要表现或兼证,并且在同一方剂中可以运用药性完全相反的药物,达到“佐制”作用,这是西医治疗难以想象的,正是这些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医药有时产生不可思议的疗效,治愈了许多西医界颇感棘手的疾病,这也是中医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佐证。而且,中医药还有一个重大优势就是中药(除少数外)基本都是天然药物,副作用少,这也是中医药为许多患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中药不是一点毒性都没有,这个观点慢慢为医患双方所共识,但比起化学药物,其毒副作用相对要小得多(少数剧毒中药除外),因而中药比西药要更安全,除了中医药可靠的疗效外,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优势,中医药是许多患者就诊的重要选择。但中药汤剂入口太苦,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尤其是年轻患者,虽然中药剂型还包括片剂、针剂等等,可目前中药主要给药途径仍就是汤剂,这也是中医药就诊人群逐渐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药方剂剂型改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市场上能购得的中药丸剂、片剂、膏剂、散剂、丹剂、针剂等也不少,但仍没有形成中药给药的主流,而且质量也良莠不齐,很多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能打入国际市场的中药丸、片、针剂更是凤毛麟角,严重影响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众所周知,与西医比较中医药在治疗急性疾病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药可选择针剂太少,因为水针剂在体内作用时间要比口服药要快,口服药通过胃肠道的吸收、肝脏首过作用,达到血液循环至少需要20min的时间,而且中药的煎煮又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急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是争分夺秒,20min或更多时间的耗费往往为病情不能容许;另一方面,中药方剂所含成分复杂,因而作用效果较为广泛,所以又被称为中药的“散弹效应”,但“散弹效应”带来负面代价就是疾病治疗的针对性不强,中医药理论中本来就有“力专则效洪”的说法,作用面广泛就无异于“无的放矢”了。因此,如何提高中药方剂作用“靶点”的准确性和缩短单次用药的起效时间,是中医药治疗方面突破的重要指针。

4中医人要迫切加强创新思维。

纵观中医药两千来的发展历程,中医药一直没有摆脱《内经》的思维模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现代科学知识更是以加速度的形势发展,人们形容为“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而中医药的发展似乎永远处于“量变”之中,而且这种量变的步伐过于缓慢,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医人思想观念的保守性、封闭性、排他性。

中医药的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摆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没有继承的创新中医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导致中医的灭亡;但没有创新的继承中医学就会固步自封、泥古复古,知识渐老,最后为时代所淘汰,渐渐消亡。因此,中医学的发展之路在于继承和创新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但从目前中医的发展来看,是创新不足,继承有余。其实中医学自古就有厚古薄今的传统,太注重经典及考证,如《内经》《伤寒论》等的注者达数百家,考身世、考故里、考学术渊源、考流派、考字句文法等等。汉代医学宗师张仲景有一句名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至今为许多中医人视为座右铭,因而绝大多数历代中医人对于“古训”,敬若天命而不敢轻易“篡改”,现在依然。目前,在中医论文或理论探讨文章中,动辄“《内经》云……”或“仲景云……”等,从古代医家古籍中寻章择句,断章取义,寻求理论依据,仿佛《内经》就是终极真理,与《内经》不同“政见者”,就值得怀疑或否定。“中医治病往后看,查查古人怎么办;西医治病向前看,看看有何新进展”[1],这句话是目前中西医思维最大不同之处,也是西医逐渐“蚕食”中医就诊人群和治疗病种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笔者对中医发展存在问题的一点点拙见,但不意味着否定中医,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局限性,提出中医的不足,目的是希望中医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总之,世界上没有终极的理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渐近完善,西医亦然,中医亦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