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35:15 页码:13
2023年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优秀8篇)
2023-11-11 21:35:15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和经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学习成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清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以下是一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总结范文,推荐给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一

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标准不是不学语法,而是在一种新的理念指导下学习语法.”可见,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法教学仍然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新教程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突出重点,集中教学,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运用语法知识,通过运用,潜移默化,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把语法当作学习语言的手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在语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

作者:陈海燕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10“”(18)分类号: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二

设计意图:

在我园年俗表演中,我们邀请了皮影艺人为孩子们来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艺术中,孩子。

们对皮影戏这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园也为孩子们开设了有关皮影戏。

的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皮影戏,学习制作皮影并尝试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影戏的有关知识,知道表演皮影戏需要用到的`一些道具。

2、了解制作皮影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激发幼儿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了解欣赏皮影戏。

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我特别特别喜欢的故事《小小的早餐》,请你们欣赏一下。

2、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引导幼儿说出皮影戏,知道表演皮影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灯影戏”,就是通过我们这。

个戏台幕布后面的灯光投射出我们这个活动皮影的影像,这种表演形式我们叫他“皮影戏”

也叫做“灯影戏”

让幼儿探索,尝试说出皮影的制作过程。

为了做工方便保存方便,我们现在都是用塑料板纸来制作皮影的。

师:孩子们,我们制作皮影一共分为几步呀?

幼:三步。

师:第一步是绘制皮影,第二步是剪切,第三步是将材料把皮影卡连接在一起。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二、幼儿制作皮影,教师巡回指导。

三、表演皮影戏。

每组幼儿表演不同的主题。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分享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那我们带着这些皮影给其他小朋友进行表。

演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三

摘要:初、高中地理教学协调问题是中学地理教学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中学地理教学的突出问题,一直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但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还是缺乏研究,故就协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在课程标准的设置、知识的连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方面都存在衔接问题,基于教材和初、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提出人教版地理课程协调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协调;初中;高中。

地理课程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包含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这两者密切联系又互有分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有序教学应该是连贯、协调的。学生学习了初中的地理课程之后,基本能够适应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为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初、高中地理在课标、内容、学法、教法等很多方面存在脱节现象,这给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在协调和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课程标准存在脱节现象。

(1)从国家课标设计的思路来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这是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不同,“注重和实际的联系,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一步步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去研究地理规律、地理过程以及地理成因等”,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跨度”,给高中地理教学造成极大的困难。

(2)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部分内容来看:首先,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初一学生能够识记地图和经纬网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这是初中地理课标的要求。但初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健全,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是有很大难度的。而高中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没有任何要求,一定程度上是默认了初中生在初中学习生涯中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课标所规定的内容。这一初、高中地理课标所规定的部分内容中存在的脱节现象会给高中教学带来困难。其次,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区域地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仅要求以某一区域为典范,由点及面,推而广之,进而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方法。基于此,初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只会选择某一个典型的区域,而不会呈现所有的区域,重在阐述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这种要求可能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缺乏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要求高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地理学习,故地理区域特征的学习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这一初、高中课程标准协调问题也会不可避免地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存在缺失现象。

初中课改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明确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习得。现在,很多地方初中没有单独的地理课程,初中学生主要从“科学”“历史与社会”两门课程中零星地获取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高中地理知识相对于初中地理知识更抽象、更注重逻辑性和理论分析。新课改后调整的高中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相比,跨度大、跳跃、广度拓宽、深度掘进、角度多维、梯度增强。

3.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存在断层现象。

初中课改后,很多教师在师生交流互动和平等对话、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在新课程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中,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法有了明显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起步较晚,高中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协调衔接的方式和途径。

1.教育部门通力合作,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实现管理上的.协调。

(1)教育主管部门应在中考中增加地理内容的分值。很多地区在中考中已取消地理这门学科,而代之以会考、结业考,这一举措使得很多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对地理不重视,仅仅把它作为一门副科来看待,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

(2)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做好初、高中地理课标、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文件等的培训工作。目前绝大部分的初中教师对高中的地理课程设置情况、高中地理的教材、高中地理的改革目标和有关的政策文件等都很不了解,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过高中课标,高中教师则对初中的相关内容非常陌生。教育部门应创设条件,引导初、高中教师积极学习并研究对应的初、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教材和相关要求政策等,使他们逐步熟悉初、高中地理教材,了解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编排结构、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提高相关教师对初、高中知识结构的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师也可以经常进行相互间的听课交流,了解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共同提高。

2.依据初、高中地理知识结构,选取地理衔接内容,实现教材上的协调。

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深化的,才能在高中教学中有的放矢,比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笔者按照知识专题的顺序整理了高中教学需要补充的衔接内容。

知识专题之一――地球和地图。对应的高中地理知识为“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地球形状、地球大小、经线和纬线、时区和区时、地球自转和公转、地图的三要素。

知识专题之二――大气环境与气候。对应的高中地理知识为“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和风、降水的形成;气候类型、降水分布规律的成因;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中国冬夏气温差异、季风的成因;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关系。

知识专题之三――陆地上的河流海洋。对应的高中地理知识为“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海的概念;大陆架;海底地形分类;内外流河的特征。

知识专题之四――陆地环境。对应的高中地理知识为“必修1”第四章《地标形态的塑造》,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中国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各大洲著名地形单元的分布和地形特征;内力和外力;断层、火山、地震等的概念。

知识专题之五――区域地理。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中东亚、南亚、北亚、欧洲东部、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概述;东南亚锡和石油的分布;新加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等区域地理知识。

知识专题之六――资源和能源。对应的高中地理知识为“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中国和世界的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海洋资源;世界森林分布和效益。

知识专题之七――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对应的高中地理知识为“必修2”第三章和第四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在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补充:我国农作物和工业的分布;珠三角和京津唐工业区。

3.初、高中地理教师整体推进地理教学,加强学科教学衔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协调。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完全是“经验记忆型”,考虑到到青少年认知水平,也受到初中地理是入门学科的限制,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为传统的讲解法、谈话法等,课改后则强调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生进入高中后,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经验记忆型”向主动学习知识的“探索理解型”转变,所以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多采取启发、探究方式等。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去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高中教学大纲》及《高考大纲》的区别所在;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后制订相关教学计划;第三,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书写规范等。

4.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协调。

初中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喜欢死记硬背,侧重于记忆,对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则不是很注重。初中的教材也正是基于以上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更偏向于对地理现象的简单描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提高。故而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尤其是高一新生。当他们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加以合理的点拨,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就会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高中地理学习,从而受益终生。因此,在高中教学中,一定要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法的协调。

参考文献:

[4]宫宝祥。如何填充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断层。中小学电教,2011(5)。

[6]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李兴贵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四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炎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们再集体讨论教案。经分工,由一名教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讨论后的教案一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档”,有的空档是实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解释,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认真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单地由老师包办代替。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填补”教材“空白”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的过程,新教材用得好,学生一定发展得好。

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作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主体解决问题。同时,在提倡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表达和表演,增长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观点或做法,善于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作出判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而且培养了将来走向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

学会如何做?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想想还可以怎样做?前二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协作能力,第三步就需要理性的思维(实验不单纯会做就行),对每一种仪器(装置)的使用、对每一步实验的操作都要理解。第四步就是创新,是思维的高境界。

今年中考的两个简答题,都是实验载体。一题是实验探究的过程,解决了一些问题(nacl中除去na2co3杂质),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引进了新的杂质),从而进一步探究,产生新的方案。一题是介绍了实验室制备氧气并测定其体积的全部装置和全过程,要求学生能解答实验中的某些问题,并在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本实验目的(而不是以往的先填目的),要求考生很完整地理解“别人(试题)”完成的实验,才能正确答题。我认为这正体现了课改实验教学的方向。

通过二年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刻体验到:新教材给我们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则在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着重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学。而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提出,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目标应运而生。从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入手,针对新课程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出见解,并根据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来探究其教学实践内容,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新型化学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化学人才。

传统教育往往是理论“填鸭式”教育,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需求来因材施教,没有真正的发现、发掘以及加强学生的自我能力。而现今,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改革。

一、学生与生活相结合。

想。因此在新课程中,要求学生积极投身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多观察、多实践、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让学生亲身体会净水过程以及净水原理。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理解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一道理。

二、改进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往往忽略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参与互评体系、多多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如传统评价中,仅仅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从而减轻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更加积极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学科间渗透。

传统的教学中,仅仅注重单一的学科学习,将学科作为单一的存在个体,并没有做到联系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多种学科时感觉困难、内容繁重。而新课程中,更加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联系,不仅仅将学科作为单一存在个体。例如,在学习化学中可以将数学与物理相结合,让学科间充满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联系发展的思维模式。又如,学习化学中岩石构成时,可以将化学与人文历史相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也学习了历史。所以,这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学习模式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观。

参考文献:

欧卫强。“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9)。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六

案例:金属钠的知识。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注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切开时注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对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实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后融化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实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一、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二、实验步骤。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观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迅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看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教学设计。

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2)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及时地解决问题;(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2.自主学习目的。

通过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积极、主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3.自主学习实质。

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提出提问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的培养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4.自主学习特征。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讨论、实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计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大纲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知识:

(6)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自主学习策略。

(1)教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改变求知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对教师依赖的局面,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istry”,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

(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七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高中化学教学导言案例范文通用篇八

目前案例教学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几率越来越高,自然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主要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这种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亮点.

作者:郑闽慧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10“”(18)分类号: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新课程亮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