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我们的经历和思考的一种呈现。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过去的事情进行逐一回顾。以下是专家总结的人际交往技巧,帮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一
在当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为了改变过度依赖于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问题,急于实施产业多元化“跨界”发展战略,甚至有老总放言:凡是在报纸上做广告的行业,都是报纸可以进入的行业。当然,在转型的重大压力下,传统媒体自身谋求创新求变无疑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是由于传统媒体对其它行业的不熟悉甚至不懂,非相关多元化的扩张,风险巨大,甚至会落个“万劫不复”的败局。
一、多元化战略为何是馅饼,也可能是陷阱。
多元化发展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以产生1+1>2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分散,管理和经营难度增加,效率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元化战略是馅饼,但也可能是陷阱。
多元化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传媒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影响成败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的程度,一般来说,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多元化战略更容易成功;二是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传媒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三是新进入行业与主业的相关性,如果是相关多元化,即建立在共同的市场、渠道、生产、技术、采购、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多元化则容易成功,如果是非相关多元化,即主要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则成功更难;四是传媒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是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的兼顾多元化更容易成功。
有效的多元化需要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多元化的前提是将主业做好,即在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多元化。其核心能力如下:
首先,以公信力为内涵的品牌影响力。一般来说,市场化能力越强、读者素质越高、读者越多的传统媒体,其公信力越高,其传播价值也相应越大。由于传统媒体采取的是“二次销售模式”,即一次销售给受众进而获得传播功能,二次把传播功能销售给广告主,所以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传播价值上,公信力强的媒体将能够获得超额的价值和回报,而公信力弱的媒体毫无定价和议价能力。
其次,媒体运作能力。成功的媒体需要三个要素:一是准确的定位和编辑方针;二是能够把定位和编辑方针落实到具体版面和内容上的能力;三是高素质的采编、经营和管理人才。在这三个要素中,无疑人才能力又是最主要的,传统媒体成功运作的关键是人才,离开人才能力,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三,宣传策划和包装能力。传统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和创意是其应有之义,具体体现为宣传策划和包装能力,传统媒体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的和有效的宣传策划,促进企业形象和营销能力的提高。
传统媒体的产业链基本上分为辅助环节、采编环节、经营环节和延伸环节,对于报纸来说,辅助环节包括造纸、印刷,采编环节包括报纸的采和编,经营环节包括发行经营和广告经营,延伸环节包括物流配送等。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业和传媒业快速融合,产业链条呈现进一步延伸的态势,如苹果公司成功打造的iphone和ipad等。
最近几年来,在新媒体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的多元化跨界开始快速发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首先,传统媒体业已经在印刷和节目制造等辅助环节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业的相对封闭、相对滞后,报纸印刷和节目制作缺乏有足够能力的外部市场供应者,所以传统媒体多自己办印刷厂和制作节目,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随着商务印刷业的快速成长,传统媒体开始从单纯的报纸印刷扩张到商务印刷,如杭州日报旗下的高端印刷业务效益不错。但由于商务印刷业务市场化程度高,传统媒体不宜进入竞争激烈的低端和中端印刷业务。
其次,当前广告主越来越青睐软文广告和公关广告,传统媒体业也在不断创新广告经营业务,主要体现在举办各种论坛和活动上。如由财经杂志社主办的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收入接近万元,《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金枕头”评选活动的收入也近1000万元。
第三,传统报业有着庞大的发行队伍,虽然很早就开始进入物流行业,但基本上都是附加值低的物流业的末端业务,如在送报的同时送书、送水等。物流业的产业链条一般分为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仓储系统、前端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后端的物流配送系统,传统媒体业由于缺乏资金、人才、设备等,只能做最低端的后端物流配送系统。
第四,基于版面等核心资源的业务创新或延伸。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信力以及闲置的资源来开展多元化经营,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等纸质媒体在这块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些多元化探索无疑有利于改善传统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问题,但也要认真考虑如下两个问题:一是要谨防虚假宣传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二是要把版面资源当作成本进行核算。
第五,合作经营。传统媒体把某一部分新兴业务分拆,并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如南方都市报旅游版和外部的合作,都是这种合作的尝试。
第六,品牌延伸。主要利用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延伸到其他品牌上,发达国家已经有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我国的传统媒体刚开始探索,如半岛都市报把品牌影响力延伸到矿泉水品牌上。
第七,利用传统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策划和包装某些产品,然后实现利润分成。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八,非相关多元化的快速推进。当前,很多传统媒体过于相信自身的能力,开始过度实施非相关多元化业务。我国传统媒体的早期的非相关多元化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罔顾自身核心能力而进入保健品、水泥等非相关多元化业务,结果大多铩羽而归。而开始于最近几年的非相关多元化业务,则多集中于房地产业、酒店业和旅游等行业,目前来看,正是一副大干快上的热闹景象,但是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
从传统媒体业的跨界征程来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相关多元化更容易成功,而非相关多元化多呈现失败,风险巨大;二是目前的多元化多是相关多元化,但是非相关多元化开始快速发展,值得警惕。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由于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的自我封闭、相对滞后以及处于一定的垄断保护下,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其他企业来说,实施多元化产业跨界扩张的风险巨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市场化能力弱。传统媒体由于市场竞争相对不激烈,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和完全的市场化企业甚至新媒体企业比起来,其市场化能力相对较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相当数量的传统媒体不理解公司的本质,甚至有些合同条款里存在一些违反公司法的条款。这就会导致在盲目进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时力不从心。
其次,缺少市场化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传统媒体存在着严重的重采编、轻经营现象,导致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来说,市场化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制胜的关键和法宝,谁拥有了相关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但由于传统媒体在市场化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的'匮乏,不仅导致自身的发展受到制约,而且也导致很难进军其他行业。
第三,资本运作能力较差。由于传媒业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业的成长性有限,其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不大,其发展多依靠自我资金的积累,而缺乏上市等直接融资通道,资本运作能力较差。随着信息产业和传媒业的日趋融合,新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业将迎来转型和发展的诸多机遇,但是由于资金的匮乏,会使得优势传统媒体发展后劲不足,新兴市场被其他企业瓜分。此外,由于传统媒体缺乏高级的资本运作人才,也可能导致其资本运作风险大、不规范。
第四,企业制度劣势。目前,很多传统媒体还是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转制改企也只是翻牌公司,导致传统媒体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在激励约束制度、内部管理体制、公司治理架构设计等方面都不健全和不规范,这也影响了企业的根本竞争力。企业制度的劣势在传统媒体单位和新媒体公司的竞争中表现得十分彻底,由于制度的先进,新媒体公司从传统媒体单位挖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也进一步削弱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由于传统媒体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在于其较为熟悉的传媒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业务,而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和领域不熟悉,因此,贸然进入看似“馅饼”的新行业,风险巨大,最后往往会落得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
目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迫于外界压力,必须要跨界扩张,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但是又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劣势,避免陷入盲目跨界的陷阱,这就要求在跨界时,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相关多元化跨界,而尽量避免非核心优势的非相关多元化跨界。
首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业的媒体运作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实施跨区域、跨媒介战略,实现相关多元化扩张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我国的传媒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尚有着巨大的潜在成长空间,尤其是次中心城市市场和三四线市场尚未充分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优势媒体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成熟的媒体运作经验和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湖南广电集团、成都传媒集团、华商传媒集团等传媒集团都有较为成功的尝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合办的《新京报》,预计盈利能达到8000万元,和云南出版集团合办的云南信息报在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和西江日报社的产权合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华商传媒集团在沈阳、长春和重庆的布局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由于我国广电媒体的市场化程度更低,报业可以通过和广电的合作提升其质量和经营能力,实现合作共赢。当然,目前制约传统媒体跨区域和跨媒介扩张的主要因素是传媒业的跨区域分割和跨行业分割,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调整,基于传统媒体最核心能力的相关多元化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深刻把握信息产业和传媒产业不断深化融合的大趋势,通过实施相关多元化跨界,实现自身的转型。当前,传统媒体产业式微、新信息服务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就必须培育新的产业增值点,逐步实现从根植于传统媒体产业转型为根植于新信息服务产业的转型。
第三,充分利用自身已经形成的影响力,尽可能地占领稀缺性资源。传统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获得政策支持是理所应当的,当前我国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媒体资源和其他稀缺资源,例如,大量的户外媒体资源和土地资源。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多地获得这种资源,对于相关性强的媒体资源采取自己运作的方式来开发,而对于相关性弱的资源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开发。
最后,对于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的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应收缩在自身熟悉和具有核心能力的领域,并采取参股等合作的方式来运作,避免陷入自身不熟悉的行业。例如,对于房地产行业等其他高度非相关的行业,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获取资源的优势和宣传策划的优势,并采取与优势的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发运作,而不要自己全盘操作。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相关多元化既可能成为收益丰厚的馅饼,也可能成为亏损严重的陷阱,关键是是否围绕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否采取了合适的运作模式。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二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存在着很长的历史,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水平以及建设条件和技术的限制,特别是部分水利工程随着应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其功能和目的也逐渐的减弱。不仅增加了日常维护的成本,而且还有可能成为险病坝,影响了大坝的安全,这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于风险问题来说它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客观世界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达到水利工程每道程序的尽善尽美,也就决定了一切水利工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建设条件和工序的复杂性,风险因素更是比较多。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不仅具有一般工程所存在的普遍风险,同时还具有其独特性。工程风险本身表现为发展性和累积性,在初始阶段也许其破坏性不是很强,但是随着时期的不断延长其破坏性也逐渐的显现。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都存在风险因素,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识别和控制以及转移等,在工程的运行阶段则随着外界条件的刺激而不断的显现和发展,并且逐渐的放大,最终有可能产生无法控制的安全事故,从而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例如坝体的结构、地质条件的影响以及地震等因素。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来说,目前国际上关于大坝的风险设计的方法和理论都不够成熟,也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标准。但是对于设计者来说,还是应当加强水利工程的风险意识,在设计、建设以及运行的过程中,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的设计管理风险意识。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抗风险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中人为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提高水利工程抗风险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水利工程的选址和规模控制。
地质风险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的风险因素,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来说,选址是特别重要的,正确的地址选择对于保障大坝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的规划阶段,应当加强对工程周围的地质构造以及地震危险性进行研究,对于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以及影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努力避开地质状况比较差的河段,同时还应当远离那些存在不稳定断层、地块以及滑坡堆积体的地方。在梯级规划的过程中,如果难以回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地质体时,要尽量避免建设规模大的水利工程。可以考虑选择低坝,这样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水利资源,同时也避免了改变周围地质和水文条件,不仅有效降低了不良地质所存在的风险,也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工程的规模越大,其存在的风险损失也相对越大,对于风险比较高的水利水电工程应当选择使用安全度更高的措施和手段。在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河段,可以适当的降低其工程的规模,对于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对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为了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结构来降低其存在的风险。为了降低工程的风险,可以考虑在工程的规划和研究阶段,可以根据河道以及周围地质条件的限制,选择使用合适的水利枢纽或者坝型。水利枢纽和坝型的选择要充分的利用不同结构的长处,避免其短处的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优先的考虑使用混凝土坝体,使用坝体本身进行泄洪,在存在大山峡谷的河段,可以考虑使用地下发电厂的设计方案。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还要注意使用新的设备和新材料以及新的施工工艺等,要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其安全特点,特别是在长期使用中的性能安全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其设计以及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可以保证工程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和安全。混凝土坝比其它材料的坝体在安全性能上更高,也提高了坝体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混凝土坝还能够利用坝体本身进行泄洪,解决了泄洪消能的问题。即使发生溃坝或者闸门不能够正常开启的情况,也不会进一步的发生次生灾害,还可以抵御洪水超过标准时发生的漫顶事故。但是混凝土拱坝和重力坝也存在坝肩和坝基抗滑的'问题,因此应当对这两个部分的结构面进行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在大坝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也不能够全部预测到坝体材料、应力以及环境的变化,在设计的时候其假设的边界条件和物力作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和实际情况不同的变化。因此在设计完成之后,要定期的做好设计的回访和复核工作,对于潜在或者已经出现的危害变化提出相应的措施,降低大坝的风险。在遭遇洪水、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之后,大坝的正常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加大了大坝运行的风险。因此在灾害发生之后要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诊断风险,对缺陷对大坝的安全性影响进行评估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结束语。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为了降低其运行和使用阶段的风险,应当从设计和规划阶段就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阶段要选择使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加强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运行阶段的维护工作对于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应当在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减少大坝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三
【中图分类号】f23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01―0027―01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有效方法,可防范审计风险。
一、重视和加强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前的调查必须对与责任人相关范围内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查。对于群众反映较多的情况应慎之又慎。以查账为基本手段的审计不易分清是领导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因而要全面展开审前调查,广罗信息、精于筛选。如不进行审前调查,往往会造成审计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特别在当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违纪问题较多,会计信息不真,个别领导干部弄虚作假,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拟定有针对性的尽可能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便成为减少或回避审计风险的关键一步。
二、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的审计。
李金华审计长最近指出,对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作假账、报假表等问题,揭露不了,长期失察,这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风险。李审计长的指示及时给经济责任审计敲了警钟。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审计的重点不同,但家底的真实即领导者管理的资产负债和资金的状况的'真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当前,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应紧抓“打假治乱”这个重点,因为打假治乱就是揭露假会计信息、假账,揭露并严厉查处造假行为,治理会计程序和经济秩序中的混乱现象。审计工作中,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其次,从检查会计信息和会计帐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手,在会计信息和会计帐目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再分析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从而审透审彻底,极大程度地减少审计风险,搞好与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将“单位年度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同级审计”与“上审下”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包括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的审计,审计所涉及的年限一般较长,同时,对于法定代表人的审计又必须以检查被审计者任职时所负责范围内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因而,将对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审计与对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有效投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1][2]。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四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在经济管理方面造成风险的问题,然后针对其风险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措施。
一、对工程经济管理造成风险的问题。
1.1招投标方面引起的风险。
在建设单位进行招投标时,一些建设单位不合理压价竞标,更甚者进行政府行政干预,这样一来,招投标过程就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性。
还有建筑行业的招投标制,虽然强调是在国家的批准概预算内进行确定标底,其实是国家定价,法定定额的滞后,脱离了实际的建筑市场情况,定额在进行测算时只考虑静态因素,忽视了动态因素,致使国家定额与实际费用差距较大。
有的建筑单位有具体规定而不执行、故意压价竞争、缩减工程工期、拖欠工程款项现象还很普遍,许多的房屋建设项目质量差、工期长、经济效益低、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有的甲方、乙方和中介机构私下串通一气,故意抬高工程总造价,用以获取经济利益,造成了恶劣的市场影响。
这些行为都造成了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
1.2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工程定额按照主编部门、管理权限可以分为全国性的、地区性的、行业性的、企业性的、补充性的定额等等,地方性的省定额由省定额站颁发执行,市政工程由政府进行投资,政府对此颁发执行了市政定额。
市政定额和省定额分别由不同部门颁发执行,不同部门就会产生不同的要求和执行力度,执行过程经常会因此发生问题,定额单位不能进行执行抉择,相关主管单位也难以解决。
施工单位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总是希望别的施工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范围,使自己通过承担较少的工作范围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这就会造成工作范围的漏洞,使协调管理变得复杂化。
管理过程不健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不一,还会影响工作的协调性,不能完成目标进度,给工程带来误工的管理风险。
1.3人们意识观念落后。
人们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通常只注重工程经济管理的施工阶段,忽视了工程经济管理的控制阶段,只对施工图审核、结算工程款项、细算账方面进行管理,这样一来,虽然也会降低工程项目资金上的投资,但实际效果不大,为工程的资金使用带来了风险。
1.4材料机械采购带来的风险。
现在一些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施工时搞技术的经理只管技术方面,搞工程的项目经理只管施工生产进度方面,搞材料的项目经理只管材料的采购,这样看起来好像分工很明确,职责也很清晰,但工程的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由大家共同完成,总体效益由大家共同创造,只管技术的选用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加大工程投资,带来企业单位的经济损失;只管材料的只想保证材料的质量,选用高价优质材料也会造成工程投资增加,带来企业单位的经济损失。
1.5工程质量带来的经济风险。
工程的质量可以引起工程经济上的风险。
工程的质量成本指为了整个项目的质量合格而花费的所有经济费用。
它分为四大类,内部、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以及质量检验费用等等。
内部故障管理包括停工、返工花费的费用,外部故障管理包括保修索赔花费的费用。
保证一定的`质量就需要经济资本的增加,不能因此就不管质量、只抓工程经济。
二、完善工程经济管理的对策。
2.1提高投标水平。
投标的报价水平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对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的、经济的选择,按照合同的要求、工程本身的特点、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设计。
然后结合自身的管理水平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测算。
最后做出合理报价,既要体现出企业的技术优势,也要考虑到项目风险。
在工程项目实施招标时,根据规定的招标要求进行施工招标。
对于施工技术方案要做到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施工进行方案和其他相关的技术方案,必须懂技术、有实际现场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
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和质量监督力度,施工时发现的施工图纸问题由设计单位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不能因为图纸和现场操作不符而影响到项目的施工建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材料设备控制方面。
所有的施工单位根据自身具有的特点,采购相应的材料,结合材料的送货地、运输方式、相应的市场信息、做到三家比货,价廉物美。
同时根据时间价值,计划好材料的用量,降低资金占有率,减少仓库积压和无形资产流失。
收发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仓库零库存管理,减少材料流通途径,争取从发货地直接发到施工场地。
大堆料制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重要部分,当前对大堆料采取成品核实发料,发现问题时要进行及时纠正。
投标中的机器设备同施工现场的机器设备不同,一个施工单位要根据现场施工机器设备算出实际投入机器设备数量,合理分配机械,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2.3严格按照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需要通过合同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力。
项目合同从签订到终止的过程中,要根据既定的程序严格执行,还要建立相关的档案记录。
在采购或租赁时可以采用招标竞价的方式择优选择。
在索赔方面,对于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合同产生的差异,需要收集资料请监理签认。
要保证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客观性,通过撰写索赔报告,向业主提出索赔。
2.4加强进度控制方面。
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对总目标进行一个合理可行的进度划分。
进度划分要有预见性,考虑到相关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按照合同要求实施工程进度计划。
要想土建和安装配合好,就需要安装人员参加到进度计划之中。
按照计划进度协调好相关工作人员、机器设备以及使用材料,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分段控制可以细分到月计划、周计划,努力使计划提前完成,为以后的工作计划可以留有余地。
2.5质量控制方面。
防止质量不达标带来的工程经济风险,首先要知道工程质量的总目标,经理部要制定相关的质量验收标准,使工程质量可以达到质量总目标的要求。
从材料方面严把质量关卡,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在采购的材料时都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要求,严格验收,确保建筑在主体结构方面的质量安全性。
主体结构质量对整体的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都系于此,必须在主体结构方面保证质量。
然后处理好细节问题,做到有特色,有创新。
关键部位质量要注重人们不经常关注的地方容易引起质量问题发生,这就是检查的重点对象。
结语。
总之,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大力支持,在具体操作中处理好工程经济管理出现的风险问题,是完成工程项目的前提。
工程经济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它需要多个部门、人员之间相互协助,密切配合的完成,它从开始到结束,中间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不能马虎。
通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可以使工程单位达到长期发展,不断壮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群伟,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四川建材,(04).
[2]尉向荣,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探析,建筑设计管理,,(08).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五
所谓国内传播媒介的“跨界”运行,有意义不同的两个层面指向:一是指传播服务的扩展,比如在原有文字传播的基础上,添加了音视频服务等,或者在原来单一纸介载体上,增加了数字化移动化电子载体样式;另一是传媒机构进入其他非传媒行业领域进行竞争与运行。换言之,前者是在传媒业内部打破各机构之间分工壁垒的“跨界”,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内部洗牌”;后者则是进入了开放式的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跨行业竞争性经营。对于国内广播电视业而言,这两种层次不同的“跨界”,都将面临风险。
广电结构“重心上移”与跨界准备。
首先来看广电行业自身的调整。集中与放权是广电业结构改革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近5年来,国内单立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数量一直在减少,而广播电视合台数量稳定增加,频率频道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这表明行业的集中化趋向加强。鉴于广播电视合台以往多为地县级台站,且多数主要担当转播上级台站节目的任务,国内广电机构近年在行业架构上趋向整合收缩、重心上移的态势,预计未来也不会大变;广电机构数量波动,将继续循上述趋势在小幅范围内微调变化。这种行业结构变化虽然看似可以使得导向控制更直接和有把握,但实则将削弱整体行业扎根基层、直抵受众的能力,存在“头重脚轻”的巨大风险。
在“三网合一”决策的刺激下,不少地方广电机构动作频频,似可看作是行业整体跨界出击前的自我整合和强身准备,而且多由实力强劲的大城市广电机构带头,如果把它们和6月确定的国内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对照,即可发现两者重合度很高,显出广电行业战略谋划和未来动向的深远考虑。
这些国内广电机构的整合和主动“变身”,意在首先实现在现有传播内容服务领域内做大做强,实现整合频率、频道资源,统一规划投入、产业运营、节目交流和广告经营;发挥整体优势和竞争合力,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媒体、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同时打通产业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跨行业经营运作,迎接台网融合、三网融合的新挑战,抢占“三网合一”后国内新市场的制高点。这正是20广电行业拓展战略最为重要的意图和关键的举措。
来自官方主流媒体的评论说,在最终通过的三网融合方案中,广电得以进入电信领域实现其三网融合设想,而电信进入广电领域的关键“闸口”,依然掌握在广电手里。如果说国家政策支持是跨界运行的“通行证”,那么这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跨界运作还与环境条件、资深实力、资金实力、技术潜力、上下游产业衔接、市场情势、法规配套、社会认同、用户心理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据广电权威管理部门信息,在“三网融合”第一阶段,广电系统将面临四大主要任务。它们是改造网络,组建国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建设ip电视和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平台,以及建设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手段。上述整合举措的意图和积极效果无须多言,但是其中的欠缺和焦虑也不必讳言。广电的调整可以说仍属本行业内的自我整合做大,没有涉及向报业等纸媒业进军,更没有向电信业等拓展。可以说在广电在传媒业内外,都没有根本性的跨界动作。面对三网合一,广电急于要做的是先把广播和电视整合起来,也把分散的小网整合起来;类似临阵决战方觉己方阵脚尚不稳固。这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脆弱”的政策优势。
“三网合一”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地方政府要成立“三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其目的是要政府充当打破广电和电信之间行业隔阂的第三方管理机构。但方案并未明确“小组”在法律操作上的权责细则。对于政府主导解决方案,有的人士并不看好,认为行政干预色彩过重,认为各地方政府的领导小组不外乎由各广电局(厅)、经信委、通管局等各部门联合组成,面对垂直管理的广电和电信企业,这种协调小组并无多大拍板权威。
广电目前凭借“三网合一”机遇获得跨界扩展的良机,其最大和最坚实的推进优势在行政力量和内容服务。行政力量的优势始终是自上而下层级式传递的。在传统经济和行业管理框架中,行政指令可以号令天下令行禁止,但是在开放的和已经相当市场化的环境中,许多交易关系或者分散聚合,受经济的和利益的驱动,呈横向交换或自下而上的态势互动,平等谈判、彼此协商或妥协成为常态和基本方式。
在这种情势中,行政强力将受到制约,致使单靠行政意愿推动的事情难以随心所欲。此外,行政的优势往往还具有作用时间短、作用深度浅等缺陷;行政决策还因易于改变,远不如经济或利益关系之经久和稳定。假如指令性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不是建立在水到渠成的成熟基础上,很难获得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以及社会心悦诚服的响应。
在内容服务方面,广电业的强势在意识形态把关,其经验优势集中在新闻、影视和娱乐传播等方面。对这些优势需要辩证地看待。在新闻服务方面,除广电外,报纸、通讯社、新闻性网站等其他新闻性传播媒体同样具有很强的提供新闻服务的能力,例如新华社和中国移动联手的手机报,就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影响,看手机报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更何况市民记者、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渠道和信源的开放,使得任何垄断和独占新闻服务的难度越来越不现实。广电(尤其是电视)虽然在新闻传播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正确等把关作用上地位关键,但其不可替代性现已被明显削弱。即使在传统媒介行业内,报刊、通讯社和网络等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竞争咄咄逼人,随时随地伺机或正在闯进广电新闻、视频服务的“后院”。此外,广电还面对已经高度开放、全球性商业运行的影视和娱乐服务业的挑战;对此国内广电机构除了自制影视节目外,其播放的大量内容都需要市场购买。
在这一层面,广电的难题恐怕不是己方的“跨出”,而是来势汹汹的各方“涌入”。面对这一现实和可预见未来的情势,广电业的确需要冷静客观地评估手中“政策优势”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价值,从而制订长期可持续稳妥发展的规划方案。取守势的风险是被动受攻,而取攻势的风险则将决心和能力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经受检验。
目前,广电跨界有若干风险难点。首先是计划中的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具体方案尚在研究,其身份、属性、职能等尚未正式对外明确。这是广电业跨界的支点和起点。
据介绍,这个公司是直接由国家成立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受国家政策支持,享受国家资金投入;股本融资可能向包括现有电信运营商在内的所有国企开放,但民间和外资资本准入尚不会放开;该公司作为广电系统的一个市场主体来参与三网融合的工作,带领全国有线网络进行数字化、双向化的改造,并在这个基础上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据上述情况推导,这个公司将是一个行政垄断的超级行业国企,且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不少重复之处,与此前悄然退隐的地方与国家广电影视集团模式差别不大。这样的国有行业独家公司在作为“市场主体”代表时,与国家广电总局代表整个行业与电信等方面就三网合一的合作与竞争问题进行谈判亦无大的不同。反而有可能因为超级国企和政府主管机构彼此分离而造成撞车或掣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跨行业之间的纠纷仲裁,往往通过法律手段和程序解决,而不是政府调解,而一切的基础是法律法规系统。就此而言,面对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依然不少。
其次,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发起的“三网合一”调整,是基于社会和经济整体发展的必然需要,整个变革调整是基于市场经济要素完备的前提下,特别是私有产权制度和法规清晰的条件下进行。而国内三网合一,是在经济体制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之中的环境下展开。本质上说,三网合一是打破原有行业界限,允许竞争在更广的空间和更高的层面展开,其核心目的是促进竞争和市场的更加开放,而不是相反。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广电和电信行业的竞争,基本是国企与国企之间的竞争,也是左手和右手之间的比拼,争执中的矛盾必然导致向上寻求是非裁决,一切归于中央政府的拍板。这点暂且不论。问题是这种竞争是否有利于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有研究者认为:现在的`三网,由于各自垄断的惯性,服务质量已经很差;在三网没有合一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时还可以有所挑拣选择;一旦三网合一归于某家,则可能意味消费选择的进一步减少,消费者利益的受损。
此外就具体产权问题来说,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备受关注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实际仍是广电媒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视,只不过强调的收视终端由电视转向了电脑、手机。国家网络电视台的主体资源来自其母体中央电视台,它的产权本质应是公产,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是其责任。它一旦走向独立,产权交易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在当今的改革中,常有拿公有资产作为“私有资本”进行产权交易的,进而据此向公众二次收取费用。因此,在若干基本问题未得到适当协调和解决的前提下,如果贸然搭起跨界的架势,启动激进举措,有可能导致显著提高社会运行的公共成本,造成公共服务质量下滑,催生风险极大的社会心理和运作的波动。
再次,广电方面高层表示,未来的三网合一中,“只是在用户端和计费方面,广电可以与电信来共同合作开展”。在这方面,广电的设想偏于乐观。不过用户端绝非等于“末端”,更非次要,不可撇在一边置之不顾。国内电信等未来的合作者和竞争者的实力和所掌握的资源不可小觑。国内数量庞大、增量可观的现有终端用户群不太可能轻易放弃电信服务,它们手中终端的未来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升级等环节,也不在广电的掌握之中,而电信的无线和终端两大优势,在未来三网合一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服务中,占据关键地位。三网合一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是用一根线(或无线)和一件电器完成打电话、上网、看电视以及更多的事情。终端用户并不乐意因为广电或电信服务商之间的争斗,而频繁改换或调整他们现行使用,甚或“生活”习惯。因此,没有稳固掌握上下游的“内容把关人”的广电机构如欲跨界运行,必然面对巨大的未知风险,这是需要审时度势认真计议的。
最后,进入三网合一领域,财力是重要资源,尽管技术也至关重要。从全国来看,广电行业其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即使在行业尚不开放的情况下)并不突出。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广电行业收入来源偏单一,年度最大宗收入是广告,年均递增幅度为13.6个百分点,超过同期全国gdp增幅。但是对比电信等其他实力行业,广电在资金和收入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广电机构在新一轮三网合一的运行中的任何大动作,都不得不强烈依靠中央和各级政府力度强大的资金支持。这将引出严重的“财政输血”式发展困局及众多复杂而尴尬的问题。对比广电和电信,后者不但在总体实力上,而且在行业开放和竞争态势也要略优于前者,广电业的比较优势并不突出。
机遇和风险总是牵手同行。欲抓住机遇且规避风险,就需要缜密思考,知己知彼,精心准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国内主流媒体机构纷纷进入非媒体行业投资兴办各类商业实体,以期获得可观的收入回报,结果绝大部分铩羽而回血本无归。其背后的原因是,看似盈利能力颇强的传媒机构一旦走出本行业垄断保护天地,却完全无力经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严肃考验。前几年,国内的广电集团化热潮,在一番锣鼓喧嚣之后悄然收场,其毛病也在用行政力而不是依据市场规则来改组行业格局。在规避风险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可忽视。当前面对三网合一的趋势与局面,有关各行业其实都同时面临“走出去”和“让进来”的问题。这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积极和智慧的态度应是自强与开放、竞争与兼容并举,在争优与磨合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优势,修补短板,以求长期良性的生存与发展。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六
摘要:作为工程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工程经济学以研究工程项目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为主。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如何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分析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对策,以期为施工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对策。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七
1.管理者风险规避意识滞后。我国企业管理者滞后的风险规避意识意识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没有将风险规避意识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是放置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这就使得风险规避意识制度的制定缺乏可操作性,甚至于是直接外来引进一些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险规避意识制度,在落实期间,往往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即制度不成体系,与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管理无法结合在一起,执行起来缺乏力度。另一方面,管理者风险管理思想意识滞后,还表现在无法把握风险规避企业文化这一问题之上。毋庸置疑,有关会计风险规避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风险规避意识管理最为影响的因素之一,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存在“人云亦云”、“得过且过”的问题。在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实践中,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渗透力与长效性建设,从而导致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的低效化问题,无法对风险规避意识管理实施有效支撑。
2.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设亟待完善。作为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之一,如果反其道而为之,则会产生上述诸多会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为切实发挥其作用,要实现企业收益合理分配,首先构建起会计风险监管体系,并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优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体系的完善,但是,就目前来说,其独立性建设亟待加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过程控制阶段。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防止会计业务与预算相背离的一个主动预警的体系,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动纠错的手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实效。但是在具体的监管中,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的.独立监管权,从而使得过程监管只能是处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无法实现过程监管的实效化发展。二是机构的设置。一些企业低估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监管机构单独予以设置,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关的机构,但是却存在职责不明、权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处于“名义监管却无实权”的尴尬境地。
3.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不能满足需要。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其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如果高度重视自己岗位上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就会在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责,注重对自己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实施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监管,并将落实各项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会计风险管理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必然会使得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各岗位的管理人员与相关从业人员无法履职,相关制度落实总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使得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面临诸多风险。这主要表现在目前一些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实际的从业经验不够往往就会直接导致个人的会计风险管理职责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难度。
4.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我国企业目前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不同部门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往往是由本部门来制定,其执行也是具有部门化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就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性和协调性极为匮乏,再加之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制度规范在具体的执行实践的过程中互相打架,这就使得制度的落实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的落实只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强化会计风险规避管理意识。我国的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低级的阶段,其从业人员对于实施全面的会计风险规避管理还处于认知的阶段,为有效实施企业的会计风险规避管理,就应该强化管理者与员工的风险规避优先性的意识,即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落实国家、行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各项制度规范,同时强化企业文化在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中的渗透力,并将其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基本前提。
2.提高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正如前文所言,制度的建设是强化会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为达此目的,就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与自己企业的主要具体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对现在的企业的业务实况作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得制度的制定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来说,则是要建立长效化的会计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主要的职责,并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3.完善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是合理规划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有效手段。培训,可以使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员工成长,或是提高员工会计风险管理操作技能,或是提高员工理论知识,或是增强会计风险管理员工的质量意识,或是使会计风险管理员工了解企业企业的文化,提高凝聚力。开展着实有效培训是可行之道。
4.健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构架。对于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实践而言,完善的内部组织架构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是抵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基于此而言,企业就应该切实按照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落实内部组织架构建设的具体任务,针对企业在内部组织架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只建设不落实”的问题,注重制度的落实,即以公司制的构建为契机,明确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基本职责,尽力做到“依法办事、各司其职”。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的实际发展依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基于此而言,我国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就要从强化会计风险规避管理意识、提高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完善人力资源建设、健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构架等方面着力。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八
摘要:分析了跨界音乐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必然性。
关键词:跨界音乐融合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2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英俊潇洒、实力唱将ilp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办界音乐类型。他们的音乐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乐界可谓是独树一帜。(4)民族与古典相整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在这一跨界音乐形式中,谭盾的《地图》极具代表性。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
4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跨界音乐能够长期存在并迅速发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其次,跨界音乐的内涵在于融合和创新。在各种音乐元素通过自我调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与超越,从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跨界音乐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乐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乐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它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风格或是古典与流行、严肃与通俗的音乐都能为跨界所用,并赋予原形式以新形象,从而更加鲜活、更具有时代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四,经济发展、商业利益是跨界音乐发展的又一驱动。企业的营销宣传、演艺公司的商业演出往往会选择社会上正在流行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的音乐形式,这无疑使跨界音乐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并被进一步推动发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广受欢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乐延续和重构的载体。
5跨界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继承、相互借鉴、相互交合、共同发展。跨界音乐融合了二者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使音乐艺术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使歌唱家和演奏家的自身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拓宽了他们的艺术道路。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认为:跨界现象同样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种,可以提升到文化哲学高度来看待,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动力,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的具有推动作用。
跨界音乐使高雅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展现给我们崭新的视听风格。不但是音乐跨界,视觉也在跨界。如古典辣妹,她们不需要大张旗鼓,只需持琴并以性感狂野的形象示人,不闻其声,即已跨界。再如跨界音乐新锐马克西姆,第一眼看到他会很自然地想到一名摇滚歌手或拉丁歌手,但他却是一位跨界音乐的“钢琴神手”。笔者认为,不跨界音乐里,不但可以让古典音乐爱好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流行音乐,也让流行音乐迷有机会了解喜爱古典音乐,这一功能成就了跨界音乐的生命。跨界音乐使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音乐文化的大融合,显示出无限魅力,被认为是音乐普及的重要手段,在事实上,跨界音乐已成为一种单独的门类,而且必将成为主流,创造出美妙得让人无法想象的未来。当然,这种跨界式的融合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要求艺术家们秉承严谨的态度,用心去体悟音乐的精髓与实质,在尊重古典、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不是为了跨界而跨界,也不能为了商业利益放弃音乐的尊严。
自媒体风险分析范文范本篇九
风险突出表现在internet的安全问题。网络银行将面临被闯入者攻击的危险,而且可能给闯入者攻击其他网络如银行内部决策信息系统提供了基地。其原因一是认证环节薄弱。internet的许多事故的起源是因为使用了薄弱的、静态的口令。internet上的口令可以通过许多方法破译。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把口令解密和通过监视信道窃取口令。二是系统易被监视。当用户使用远程登录终端模拟协议(telnet)或文件传输协议(ftp)连接他在远程主机上的账户时,他在internet上传输的口令是没有加密的。
2.从经济的角度看面临的风险。
银行结算风险。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的以图章为支付指令的结算手段,采用数字签名方式对支付指令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字签名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银行安全控制系统的严密与否。银行管理风险。它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出现问题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违反贷款协议,拒不清偿贷款,或丧失清偿能力而无力履行还款义务,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潜在危险。
3.从法律的角度看面临的风险。
网络犯罪风险。网络系统是网络银行的依托,那么,网络本身存在的不足就会给网络银行带来风险。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网络黑客的人数和技术水平都在上升,许多黑客为了消遣或炫耀技术而攻击网络,使网络银行的网络系统受损甚至崩溃的威胁。法律风险。网络银行属于新兴事物,大多数国家政府尚未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造成了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且银行难以采取主动措施,将犯罪活动消灭于萌芽之中。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个阶段构成的。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必须围绕四个阶段进行。
1.风险识别阶段。
风险识别指管理人员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对网络银行而言,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就是判断自己希望保护的资源是什么及有哪些潜在的威胁。
2.风险衡量阶段。
风险衡量是指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法是以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测算指标,据以确定风险的大小或高低。
对于网络银行来说,正确地估价风险是十分有益的。最早运用数量风险分析的是robertcourteny,1977年courteney在美国ibm公司第一个提出了这一技术。在这种技术中,风险是以每年可能损失的金额数来定义的,风险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r=pe。
其中,r是风险;p是每年发生安全性威胁的概率;e是由于其中每一次破坏所损失的价值。这一公式的难点在于概率要由主观指定,并且损失额也常常难以确定。然而,这一公式本身仍然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它迫使一个机构中的成员去思考他们的风险损失。
p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概率估计,这一概率应该看作是损失增殖率(pl),它是发生安全性威胁的年平均率。例如,如果某事件3发生一次,则pl是0.00333(即365/109500),不计算闰年中的闰日。如果每天发生一次,则pl是365(365/1)。如果每天发生100次,则pl是36500(365/0.01)。换句话,pl按下式计算:
损失增殖率=(每年的天数)/(事件之间相隔的天数)。
假定一台设备的平均无故障事件(mtbf)是10000小时,如果该设备每天工作24小时,则两次故障之间相隔的天数是10000/24=416.67天,一年=365天,所以该设备的pl是365/416.67=0.876。某个其他设备的故障率是每天2次,于是每次故障相隔天数是1(天)/2=0.5,所以pl=365/0.5=730。某事件第三个月(90天)财务管理出现事故,则pl=365/(90/1)=4.06。还可以用其他技术来估计发生率。但这些估计应该以严格的数据为基础。
在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考虑投入资源的有限,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需要确定防范的重点——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较大的风险,通过一定的风险控制,可以由风险需要的最小化的“负效益”投入最终产生最大化“正效益”。如对网络银行提供的各项金融产品的服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项业务的经营风险各不相同,但是最基本的风险环节都集中在信息资源上。由于网络银行的信息系统中处理、传输、存储的都是金融信息,对其进行攻击将获得巨额的'金钱,这些金融信息就成为被攻击的主要对象。然而,各种业务的金融信息由于涉及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性质不同,因而,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也不同。
3.风险处理阶段。
对于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在弄清了风险的性质和大小(或等级)之后,必须运用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对风险加以处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风险处理手段的选择。
财务型风险处理手段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补偿。这种手段的核心是将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代价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以减少因随机性巨大损失的发生而引起财务危机之风险。如网络银行提取呆帐准备金的手段就是这一类风险防范手段。需要指出的是,风险处理手段的选择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决策。为此,合理组合风险处理手段,就会做到成本低,效益高,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运用各种检查网络系统安全弱点的软件。目前,在internet上有各种检查网络系统安全弱点的软件,对这些软件的恰当使用,可以及时发现大部分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弱点。另外,还可以使用某些软件来监控网络系统的服务情况,以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综合评价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摘要]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其风险问题越来越大,其处理手段的选择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决策。为此,合理组合风险处理手段,就会做到成本低,效益高,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体育馆开馆通知范文模板通用 体育馆入馆通知(7篇)
- 饭店代运营协议书(大全12篇)
- 商场租金延期申请书(汇总13篇)
- 临时救援金申请书范本 临时救助申请书表(5篇)
- 最新征用林地申请书怎么写(通用9篇)
- 个人放弃社保协议书(通用9篇)
- 最新街道员工活动策划方案范文怎么写(优质15篇)
- 2023年钻孔工作转正申请书简短(精选17篇)
- 解除设备质保协议书范本 设备质保金补充协议(7篇)
- 放弃聘用资格申请书 放弃录用资格承诺书(三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