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6:39:26 页码:7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大全14篇)
2023-11-18 16:39:26    小编:ZTFB

报告需要根据反馈和评价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工作总结和汇报方式。报告的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请大家放松心情,认真阅读以下的报告范文,相信对你们写报告会有所帮助。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一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谈笑风生”说话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通过解读课文中语言、动作的描写,体验课文中角色的情感。

3、通过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课文第三小节至第七小节为重点段落。

2、搜集一些人造卫星的相关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演)。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

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指名分段读。

三、精读感悟:

(一)大家读书的本领确实很棒,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能读的正确、流利,还有不少同学读得绘声绘色了。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反馈: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生答)刚才xx的发言就能说明了。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课件出示本句话。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回答。播放台风的影片。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4、生交流。板书:偏偏爱。

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6、采访形式指导朗读。

7、过度:台风会善罢甘休吗?(生答)。

8、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9、过度: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星吗?

(真是太精彩了,还有介绍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吗?)。

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师读掉“无意”“仍然”。

2、生质疑,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板书:仍然紧紧。

3、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的这组对话读好。课件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指名朗读。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你确实不会被甩掉。想甩掉我,没有门吗?台风准备怎样甩掉台风?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你这么自豪是为什么啊?板书:每隔二十五分钟。

3、定格画面,接着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疯狂的台风巨兽,我们也不用怕了,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5、看来,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夸夸自己的本领吧!齐读这句话。

6、指导朗读。

7、台风这下可没辙了吧!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收兵回营吧!

激起学生联系最后一段。看来,卫星对台风的跟踪还没结束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1、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1理解“跟踪”

(2)同学们,谁知道课题“跟踪台风的卫星”中的“跟踪”是什么意思?

(3)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与“跟踪”意思相近的词。

(盯住监视)。

请你把找到的词语来换一换。

2初识台风。

(1)小卫星跟踪的是——台风(生齐)。,你知道台风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吗?你说说看你知道的关于台风的知识。

3认识卫星。

(1)面对这么不可一世,狂妄无比的台风,卫星是怎样做的呢?(跟踪)。

(2)它没有被台风的凶猛所吓倒,我们去认识下这么勇敢的小卫星吧!(出示图片)(简介:第一张是第一课气象卫星升入太空,第二张是风云一号在勘测气象,第三张就是改良后的风云一号,即风云儿号,它照出来的图片清晰度十分的高。)。

过渡:勇敢坚定的小卫星它又是怎么跟踪、监视台风的呢?我们去读一读。

(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把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起来了,“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基调)。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用途。

2检查交流。

读课文:

(1)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盯、疯”是后鼻音,“监”是前鼻音;“设”是翘舌音。

(3)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用词语卡片连句师生合作朗读:

尽管台风——大声嚷,尽管台风在——狂怒,

尽管台风在——怒吼,尽管台风在——狂暴,

尽管台风在——蹦跳,尽管台风在——暴跳如雷……。

气象卫星仍然时刻——跟踪着他,

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监视着他,

每隔25分钟就向人们——报告他的——行踪,

最后,台风终于——泄气了。

初步练习朗读人物对话:

(1)划出7句对话。

(2)改写1句对话(组成4个回合对话形式)。

课文: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改写:“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台风和卫星斗争了几个回合?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因此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交流切磋品尝学习的收获,分享学习的快乐。)。

(3)练习朗读对话。

1出示生字卡片。

2同桌交流,你有什么记住生字的方法?

3你想提醒大家写字时注意什么?

4学生描红、临写。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1、上节课初步了解了第三代气象卫星,谁能以“我”的口气来介绍一下这颗卫星?

2、瞧,这就是我国的“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第三代气象卫星,今天继续学习《跟踪台风的卫星》。(齐读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走近它,看看它是如何跟踪、监视台风的呢?

1、自由朗读3—8小节,用——划出直接描写台风的句子,用()括出描写卫星的句子,想一想,台风都干了些什么?卫星是怎样应对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交流描写台风的句子。

a、“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这一句是最难概括的,台风正在干什么,这是台风对谁“狂怒地嚷”?(卫星)读读他说的话,他正在怎样卫星?用一个词概括。(威胁)。

b、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这一句可抓住一个最关键的词来概括台风对气象卫星做了什么。(猛扑)。

c、“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的眼前忽然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

你能抓住哪个词语?(甩掉)。

d、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暴跳如雷”“扑向城市”

e、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泄气)。

a、“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关键词语是“偏偏爱跟着”

c、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仍然紧紧地跟踪”

d、“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早报告”

e、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

“又紧跟”

a、“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指读。

“鸟儿见我躲进巢穴,兔儿见我逃进窝里(赶紧溜走),飞机见我掉头逃跑,人们见我躲进家门。”是呀,这台风见大家这么怕他,怎能不得意、狂妄呢?再读。

(3)嘿嘿……省略号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你能接下去说吗?)。

说话训练:(1)至于你这个小东西,我只要——。

(2)你这个自不量力的家伙,还不——再读。

(3)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台风?我们一起当一回台风,起立,表演读。

4、面对台风的威胁,卫星表现得怎样?指导朗读,读出卫星的执着和坚定。

师:好一颗坚定的卫星,好一颗勇敢的卫星!

5、b、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这时,导读――(够不着,要狂暴地跳起来。才跳了12千米,这回使足劲跳了15千米)。

卫星又用什么办法对应他的?

我站得高高的,无论你怎么蹦跳也是白费劲!一起来替卫星嘲笑一下台风。

6、两个回合的较量,卫星不战而胜,台风却一点也没占到便宜,他只好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他想甩掉卫星。

c、“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的眼前忽然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

谁来读?

大多数台风的风速在32—50m/s,大者达110m/s,甚至更大。谁再来读出台风气急败坏地要甩掉卫星,拼命狂奔的样子。“呼呼呼”“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像发了狂一样的奔,我们给个词“狂奔”。

再读。

卫星呢?怎么办的?(板书:仍然紧紧跟踪)真是颗忠心耿耿的卫星。

7、这时他终于忍无可忍,一起读――。

d、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这股台风还是温柔了一点,威力再大一些。

台风的阴谋得逞了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一位同学读书上的话语。

想像练说:

台风跳到江面上,它发现宽阔的江面上一只渔船也没有,原来渔民们早就(),他们(),台风只好无精打采地走了。

所以说当台风想袭击城市,甚至想毁灭城市的时候,小卫星早就向人们报告了他的行踪,人们做好了防御工作,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8、总结过渡:当台风威胁小卫星时,小卫星偏偏爱跟着他;当台风猛扑向卫星,卫星站在300千米的高空,台风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台风想把卫星甩掉,却不料卫星仍紧跟着他;当台风又想摧毁城市时,不料卫星早知道它的阴谋,向人们报告他的行踪作好防御准备。

9、面对这样一颗小卫星,台风终于――只好――。

e、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你能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台风吗?

黔驴技穷束手无策落荒而逃偃旗息鼓。

再读。

10、小卫星,这次任务胜利完成了,应该回去睡个安稳觉了。

(忠实地为人们服务)读好最后一句。

11、分角色朗读对话。

示范:根据板书来说说“我”跟台风的五次较量。可以运用书上的语言,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老师先作个示范。

瞧,海面上又来了一股台风。听,他正威胁我:“()!”可我()。

2、自由练习其它的。

他听了(),可我站在()。台风急了,想把我(),我仍然()。这时台风更是暴跳如雷,想(),可我早就()。台风终于(),我又()。

3、指名接力说。

可以先像刚上课时复习的一样介绍一下“我”的情况,然后说说跟踪的过程。

我是一颗(),住在(),人们派()。

1、播放卫星图片,

解说:在茫茫宇宙中,有七百九十多颗人造卫星正在太空中忠实地为人类服务。在众多的卫星家族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有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等。导航卫星为在水中、空中航行、飞行的船只、飞机引导方向,探测卫星、资源卫星通过拍摄的照片,为城市规划、资源调查、旅游风景资源的开发、地震的预测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信卫星的开通使全球的电话、电报、网络、电视、广播等都十分便捷,真是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气象卫星则对水灾、旱灾、风灾、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可以及时提供信息。还有用在军事上的侦查卫星,时刻观测着军事动态,收集情报,保卫着国家的安全。

这形形色色的人造卫星,都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去了解他。《神秘的宇宙》一书中就有。

2、作业:选择其中一个卫星做研究,说出它的.名称,了解它的作用,你可以贴图片,配文字,还可以列表格。课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板书:

威胁偏偏爱跟着。

跳起来猛扑离地300千米高。

狂奔甩掉仍紧跟。

暴跳如雷扑向城市早报告。

泄气又紧跟。

第二课时板书:

台风泄气。

人造卫星自豪。

人定胜天。

1、表示失败的词语:黔驴技穷束手无策落荒而逃偃旗息鼓。

2、狂风大作时的情景描写: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三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并想像1970年5月1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情景,知道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根据词语确定字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想像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情景,体验人们欢乐、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课文第4自然段,特别是有关人造卫星和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词语理解。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掌握第1、2、3自然段中的新生词语。学习用“原来”把上下文连起来。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3、想像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欢乐情景。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谈话:200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一号”无人飞船,这次成功发射,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3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上天之梦迈步坚实的一步。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情景。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家庭预习情况。

1、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就,其他同学点评。

2、交流识字、学词。

(1)学生起立朗读本课生字,并挑选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告诉大家识字的方法。

师随机进行正音或分析字形。

(2)出示“顿时、预定、返回”等词语及带点字字义,训练学生给带点字据词定义。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

1、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学生读,并在书上做记号。)。

2、交流,分层次。

3、研读课文1-3自然段。

(2)自由交流。(东方红1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5月1日晚飞越北京上空;东方红1号从太空向地球发回《东方红》乐曲------)。

(4)指导朗读有关句子,指导用“原来”把两句话连起来。

句子一: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句子二: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正经过北京上空呢!

读两个句子,想想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用哪两个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的?

练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1970年5月1日晚,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原来------。

人们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原来------。

从收音机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原来------。

(5)讨论: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

(6)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本作业 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第4、5自然段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4、5段,默写第5段。

3、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体会顿号和叹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

(1)复习生字新词并听写。

(2)指名朗读课文1-3段。

2、研读4、5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4段,找找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2)交流汇报。(卫星种类多,发射的卫星数量多,卫星研制时间只有20多年,时间短;技术高,能按预定轨道返回地球------)。

(3)指名有感情朗读第5段,尝试背诵。

(4)完成作业 本第6题;默写课文第5自然段。

(5)背诵第4自然段。

3、作业 本作业 4、5题;背出课文。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

一、激趣导入。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盯住厉害监视气象卫星。

3听写反馈。教师巡视,发现出现问题比较多的错误。

表扬优秀或有进步的同学,并指出出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课文。

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根据回答出示句子: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提问: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2、播放台风的影片或声音资料。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4、根据回答板书:偏偏爱。

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

6、采访形式指导朗读。

7、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过渡: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星吗?

教师激励:真是太精彩了,还有介绍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吗?

根据回答出示: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师读掉“无意”“仍然”。

2、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的这组对话读好。

教师找一学生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

出示:“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3、提问“你确实不会被甩掉。想甩掉我,没有门吗?台风准备怎样甩掉台风?

出示:“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你这么自豪是为什么啊?板书:每隔二十五分钟。

1、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看台风来了。播放台风肆虐的影像资料。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5、看来,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夸夸自己的本领吧!

6、台风这下可没辙了吧!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收兵回营吧!

激起学生联系最后一段。看来,卫星对台风的跟踪还没结束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五

1.有感情朗读台风和卫星的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借助“哈、哼、嘿嘿”等语气助词朗读与运用,训练学生语感。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了解卫星、台风的特点。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整体感知全文。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三次出现“跟踪”一词的句子。

(1)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2)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3)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

2.根据以上三个句子完成填空。

(2)卫星跟踪着台风。

(3)台风被。

(一)第一次朗读训练。

1.整体出示两个人物对话片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台风和卫星斗智斗勇的全过程。

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住我?”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气象卫星还想说下去,可是话音早给台风的怒吼声打断了。

“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深处奔去。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台风有些泄气了。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3.对比朗读文中修改的段落,体会对话描写和直接描写的异同。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台风有些泄气了。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第二次朗读训练。

1.标出句子中的重点提示语,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练习朗读。

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住我?”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气象卫星还想说下去,可是话音早给台风的怒吼声打断了。

“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深处奔去。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台风有些泄气了。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2.指导学生观察提示语,读提示语中的重点词语。

3.师生接读。(师读提示语中的重点词语,生读语言。)。

4.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请通过你的朗读把它们的作用表现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三)第三次朗读训练。

1.去掉提示语,直接展示四个回合的对话。

“你是谁?竟敢盯住我?”

“哈,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小东西!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

“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2.指名学生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文中的重点提示语。

(四)第四次朗读训练。

1.再次出现对话描写,重点标出几个语气助词。

“你是谁?竟敢盯住我?”

“哈,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小东西!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

“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2.学生朗读语气助词,体会语气助词的作用。

3.指名学生朗读含有语气助词的句子,老师利用评价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气助词在句子中表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哈,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评价语:这是一颗自信、勇敢的小卫星!)。

“小东西!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评价语:自以为是的台风确实很蛮横!)。

“哼,我要把你甩掉!”(评价语:狂妄的台风对小卫星不屑一顾。)。

“咦,这里的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啊。”(评价语:听!台风有些纳闷,并且有些泄气了。)。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评价语:瞧,小卫星多自豪啊!)。

3.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训练。(师板书:哈嘿嘿哼咦)。

4.“台风”组、“卫星”组对读。

(五)第五次朗读训练。

将朗读转变为对话。(脱离屏幕上的对话内容提示)。

1、提醒学生准备脱离屏幕上的对话内容提示。

2、学生“备战”练习,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

3、同桌上台表演对话。

三、扩展训练。

1.出示多种卫星图片及简练的用途说明,学生安静观察默读。

2.利用语气助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六

《卫星比武》,原本是一节比较枯燥、抽象的课文,没想到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居然让我领会到了学生的无穷想像,感受到了学生真挚可爱的心灵。

《卫星比武》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讲述了五种卫星的外形和功用的特点,分别是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和资源卫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逐渐体会不同卫星的特点,特别是安排学生模拟解说员阿姨角色的语调进行课文的解说和朗读,收到了较好的理解效果。在回扣课文的时候,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是卫星比武,通过学习谁能做一个评判,究竟哪一种卫星在此次比武中获得了冠军?勇敢的说说自己的意见!”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经过短暂的小组讨论后,纷纷向卫星比武的出场一般,自信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为让课堂继续迸发出思维和想像的火花,我设计了一个想像拓宽的话题:“同学们,面对新生活的需要,我们人类可能会需要更多功能丰富的卫星来服务,请问你想发明什么功能的卫星呢?请同学们大胆的设想一下!”同学们像纷纷离巢的鸟儿,自信欢快的回答让我感到阵阵的欣慰。一时间,同学们的回答像天上的繁星,我数也数不过来了,只有一次次地点头表示赞许了。

一是不要低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的创造,为人师者应当积极给学生创造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否则一旦每一课的机会错过,就会遗憾每节课了。

二是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应当多多借鉴数学科的问题设计理念,一定要遵循“低坡度、高密度”的原则。问题设计得巧妙,问题提出得恰到好处,学生自然会积极投入进来,学生的答案才会有更多惊喜。

三是课堂语言中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为人师者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赏识评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最喜欢听到的莫过于师者的赞赏,一句句恰当的赞语可以凝成学生不可预测的力量。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七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侦察、某地、资源、矿藏、自豪”等词语。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你知道哪些?

2、关于“卫星你了解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它。(板书课题)。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依据自学提纲,识记生字,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

(5)出示文中词语、

(6)学生认读生字。

“某”字上面是“甘”字。

“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要区别开。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通过读文你知道了哪几种人造卫星?那种卫星你最喜欢、为什么?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回顾。

上节课我们随着轮番上阵的.各种卫星,初步领略了卫星比武的精彩场面。在这场比武中,我们又结识了一些生字朋友,和老师一起复习一下。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卫星比武的精彩场面,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吗?

想必热爱卫星的同学们此时一定对“卫星”,更对它们的比武充满了期待与想象,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卫星比武,去了解这些卫星,看看它们如何各显其能、大显神通的。

二、依据自学提纲,理解重点内容。

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的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围绕“这五种人造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一)以第四自然段(侦察卫星)为例,进行学习。

1、这一自然段中关于侦察卫星,写了哪些方面?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先写外形特点,再写功能)。

2、侦察卫星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

3、你有什么样的语气把它读好?(十分得意)。

4、练习朗读,交流汇报。

(二)按照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各自然段。

1、刚才大家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卫星,它们谁最可爱?谁的本领最大?

(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的特点和功能的语句、自己读一读)。

2、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人造卫星(把握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1)、发射卫星的情景。(读出壮观的场景)。

(2)、解说员阿姨的话(自豪、兴奋的语气)。

(3)侦察卫星(十分得意)。

(4)、气象卫星(十分庄重)。

(5)、导航卫星(活泼有趣)。

(6)、气象卫星(胸有成竹)。

(7)、资源卫星(自豪的心情)。

4.小组互相评价。

三、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八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描写了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时刻报告台风的动向,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服务。而本篇童话故事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话生动,动作可感。所以,这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通过自由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品词析句让学生感悟到:貌似强大的台风实际上是“软弱”的,而看来渺小的卫星实际威力无比,看来,科技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

教学过程:

2、这颗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怎样跟踪台风?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

3、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过渡: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板书:卫星图。

台风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教师指导点可能出现在: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课件出示本句话。从朗读中抓住“时刻”一词,并引导: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师生、生生分角色朗读台风、卫星的话。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课件出示本句话。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播放台风来临的录像。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4、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5、采访形式指导个别朗读。男、女生对读。

过渡: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星吗?

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师读掉“无意”“仍然”。

2、生质疑,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

3、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的这组对话读好。课件出示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城市扑去。

1、疯狂的巨兽你们见过吗?想像一下巨兽疯狂起来会是怎样?为什么把台风比作疯狂的巨兽?(指名2-3人读)。齐读。

2、可是,面对如此疯狂的台风,人们又是什么表现呢?(谈笑风生)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个词,谁来?(师出示生字卡:谈笑风生)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个词,谁来?(请第二个时,师:请你转过来,其他同学把目光投过来,认真观察他的表情。他们有什么表情?再提问念词的同学: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你在什么情况下谈笑风生?师提炼该同学说的话。他用上了“谈笑风生”这个词说得很完整,谁再来说说。)。

过渡:台风这么凶猛,这么可恶,如今的人们不再谈风色变,还是谈笑风生,这是为什么?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2、看来小卫星确实应该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因为他的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人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夸夸自己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这下台风可没辙了,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该收兵回营了。卫星是不是可以回家睡大觉呢?(生:不是。)。

1、那他又怎么做呢?从哪里发现?

2、,这个有个省略号它表示什么?(引读:这时台风完全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2是呀,气象卫星就是这样夜以继日无闻地为人民服务,有谁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还有哪些人造卫星,也像小卫星这样默默地为人民服务呢?我相信,多年以后,在茫茫的宇宙中一定会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发射出的人造卫星!)。

1、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故事中,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好分工:两人读台风说的话,两人读气象卫星说的话)。

2、师:喜欢跟老师一起当台风的同学起立,自信的小卫星们你们就稳稳地坐着吧!(开头一段可引一引,师可边叙述边配动作。)。

1、回家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2、、以“我是气象卫星”为题,写一段话。

3、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小组同学合办一份手抄报。

福安实小语文组发表。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九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第一段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与第二段中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突出了月球的奇异。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十

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航天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广泛地服务于人类,影响人类社会.本文讲述了第一颗救援卫星首次救人的故事.教材编选这篇课文,意在向小学生展示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顺序.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导入课文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上空飞行时不幸失踪了.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西姆和两个朋友不幸遇险.就在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向谁求救他们又是怎样得救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向卫星求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见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甚么问题。

2.自读课文,试着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飞机进行搜索时,困难重重,而利用卫星就会轻而易举;

2.卫星可以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很快地查出无线电呼叫信号发出地地方;

3.利用卫星能使遇险者获救.

四,默读课文,试着讲这个故事.

1.默读课文.

2.同桌互相讲这个故事.

3.小组选出优秀同学在全班讲故事.

4.评出故事大王,给与奖励.

五,布置作业.

阅读我的资料夹,说说了解到了甚么.

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失重、缘故、觅食、小心翼翼、心旷神怡、广袤无垠等词语,并用“心旷神怡”和“广袤无垠”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词悟句;重视细节,强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工作、生活情况。

2、通过学文,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第1课时。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十二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练习。

师:口算练习,不是问题吧?

生七嘴八舌:没问题;小菜一碟;容易……。

师:先别夸口,要细心呀!

生1:112=336,1120=3360。

生2、1342=268,13420=2680。

师:发现什么了?

生3、后一个积添个0就可以了。

生4、后一个积是前一个积的10倍。

生5、后一个因数是前一个因数的10倍。

师:把这几个同学的综合在一起说一说九更好了。

生说:(先同桌说,再集中)。

师:很好,让我们继续)。

生6、1133=339,11330=3390。

生7、2112=422,21110=4220。

片刻后,学生们:咦……。

生8、2112=422,21110=2110。

师:这两个题之间还有上面的关系吗?

生:没了!

师:那请你看看,21112与这两个算师有关系吗?(讨论)。

生:12个211可以看成2个211与10个211的和。(综合了学生的发言)。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

生:我国是197年发射的这颗卫星……。

师说明: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

千克,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那我们结合“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半圈用多少分钟?

师:如何解决呢?

生2、114=,(其余学生认可)。

生3、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圈用多少分钟?

有人急不可耐,说:114=,大约25分。

反对者:大约28分(其余学生同意反对者)。

生4、10圈用多少分钟?(114=)。

生5、11圈用多少分钟?

生6、34圈用多少分钟?

师:11圈用多少分钟?34圈用多少分钟?这两个问题,请你小组内讨论后,自己在本上试着解决)。

3、试着解决问题:

……。

4、汇报:

生1、竖式法(35人左右)我用以前学过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虽然其中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但是方法一样。

错例:主要是对位错:(不多)。

114。

34。

456。

342。

798。

生2、我是这么做的:(指的是11411)。

11411。

=11410+1141。

=1140+114。

=1254。

生3、我是这么做的:(指的是11411)。

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11的钱算方法:两边一拉,中间一加,11411也可以这么算……)。

生4、

11434。

=11433+114。

=114113+114。

=3876。

生5、

11434。

=11430+1144。

=3420+456。

=3876。

师:大家方法挺多的,但看来,虽然大家比较习惯用竖式解决,但是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还是非常好的。

三、巩固:

13545=40825=54312=21247=。

四、小结:有什么收获?

生1: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和以前的方法一样。

生2、计算时要注意对位。

生3、注意0的问题。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十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

课前预热: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曾老师带来一部科普动画片,想看吗?请你仔细看认真听,看看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观看科普片)。

喜欢!说说看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上课时间到了,我们先聊到这里。(上课)。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关于气象卫星方面的知识,看来同学们很感兴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气象卫星的科学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生读课题。一读。

这是什么样的卫星呢?(手指课题)再读。

3.指导“跟踪”:跟踪什么意思?(紧紧跟着)。

师:是啊,紧紧跟着它干什么呢?(监视它)。

4.初读课题,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全文。

初读课文还有这样一些要求。

自学要求:

1.读生字表中的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师:明白了吗?好,开始!

(二)汇报交流。

汇报一:生字。

字音:

同学们学得真投入,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的收获。

(出示二类字)。

谁先来读读这些绿线格里的字。

1.指名读。

2.齐读。

(出示一类字)。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字,先读一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同桌互读。认为同桌读正确请举手。

2.现在我想指几个字给你们读,猜猜我会指哪些?

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生字的读音!(盯、疯、吼)。

4.你们一下子就猜中了曾老师的心思,真了不起!我们就来读读这些字!

5.增加点难度,去掉拼音,我指哪,你读哪!

汇报二:词语。

(1)读词语。

生字读得又快又准,把它放进词语里还能读好吗?先自己练练。

盯住监视波浪滔滔。

厉害狂怒暴跳如雷。

泄气惊慌谈笑风生。

第一行:波浪滔滔。

这个波浪还不够大谁再来?怎么读!巨浪滔天啊!

第二行:暴跳如雷。

想想词语的意思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

第三行:指名读、齐读。

(2)写字、默词。

光能读好还不行,还要会写,你行吗?仔细看看把认为难写的先用手画一画,等一会儿老师挑几个报给你们写!

训练1:听写,要求写正确。

准备好了吗?今天默写可有难度的,我一下子报两个词,你行吗?你要把这两个词听清楚再写!

跟踪监视默好了吗?

增加点难度一次报三个词仔细听:

厉害狂怒泄气。

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看谁改得快,全默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评:你们的聪明超出了我的想象!

生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

训练二:书写,要求写美观。

看来你们识字的窍门真不少!字不光要把它写正确,还要写美观!

这里面“监”和“泄”竖画比较多,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范写:“监”和“泄”

监:两竖相遇右竖长,竖画间距要相当,底横拉长托上方。

泄:三点水在一边,长横写在横中线,竖画间距不能变!

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两个字描红一遍!这个同学写得又快又好!

课后请同学们把剩下的字再描红一遍!

汇报三:课文。

刚才我们扫清了字词拦路虎,有没有信心把课文也读好?

采用指名读、挑战读、推荐读、找有进步的同学读。

第一节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指导学生掌握好停顿,读好长句子。

第四节指导重点词语的朗读。

“气象卫星站”指发射气象卫星的地方。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同一个词里的字要连在一起读!不能读破句子!。

第六节指导读好生字较多的难读的句子。

注意提醒学生读好句子中难读的词,读出节奏!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文读完了,曾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一起读!这首儿歌是老师根据。

课文编出来的,儿歌共有四句话,每句话对应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台风大卫星小,卫星跟着台风跑。(1----2)。

台风怒卫星笑,台风气得乱蹦跳。(3---5)。

台风跑卫星报,台风行踪早知道。(6---7)。

卫星设计报告书范文范本篇十四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4×1227×49。

2、估算。

98×3421×75。

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这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有关知识。

3、强调“地球一周114分钟”

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

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

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学生列式:114×21(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14×21≈100×21=2100(分钟)学生乙:114×21≈110×20=2200(分钟)学生丙:114×21≈114×20=2280(分钟)。

首先肯定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认为哪个更加接近正确答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应该是学生丙更接近正确答案,因为第一个因数没有变,第二个因数变化很小。

7、114×21正确结果到底是多少了?你打算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汇报。方法一:114×20=2280方法二:114×21114×1=114=114×7×3=798×32280+114=2394=2394方法三:

8、教师对上面三种方法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我们更加提倡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因为竖式相对比较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的更加广泛。

9、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理解并记忆(用坚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积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强调: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仍然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森林医生:122132×14×214841321212646052772。

2、出示多媒体课件。

选四道题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看看哪组计算的又对又快。

第一组:120×13第二组:103×31第三组:61×201第四组:321×15。

四、拓展练习:

原价:160元现价:138元。

(1)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交流步骤:

a、每个人先猜是赚还是亏;

b、一起讨论出解决方法;

c、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31页第2题、第3题。

七、书设计。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三: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